第一篇:大型体育馆消防安全设计方案及应用
现代体育场馆已经不再是仅满足体育比赛的需要,其设计还要考虑购物、娱乐、办公、餐饮等功能。随着我国举办国内外大型赛事的机会越来越多, 大型体育场馆的设计也越来越表现出复杂性与多学科性。综合看来,体育建筑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功能多元化、与城市总体规划密切结合、重视赛后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大量应用。体育馆是室内进行体育比赛和体育锻炼的建筑, 由于其本身属于空间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的场所, 在增加了一些新颖的设计元素后, 通常会给建筑防排烟、防火分区设置、人员安全疏散等的设计带来困难。
对于大型体育馆出现的消防安全问题, 前人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宋延斌等人针对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存在疏散距离超长、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的问题, 提出相邻防火分区安全出口互相借用、内环道设置避难区或准安全区的解决方法。李黎丽针对某体育会展中心防火分区面积超出规范规定的情况, 分析了火灾在各层之间蔓延的途径, 通过加强联系部分的耐火等级来阻止火灾蔓延, 对通道进行 曲改直、窄改宽的改进, 最后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火灾安全性。很多研究人员对大型体育馆建筑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形, 提出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思想, 通过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并利用计算机模拟火灾发展过程和人员疏散过程, 比较可用疏散时间ASET和必需疏散时间RSET, 判定体育馆的消防安全性。体育馆消防设计的问题
随着体育馆建筑消防问题的凸现,我国于2003年颁布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简称 体规)。在其他消防规范中, 也涉及到体育建筑的防火要求, 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 建规)、建筑内部装修规范等。但从总体上看, 我国现行防火规范有关体育馆的要求过于原则, 条文也太粗略。虽然 体规在原有规范基础上引入了专门的设计规范, 但是仍大大滞后于社会技术的发展。
(1)防火分区面积过大。防火分区划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火灾蔓延, 避免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防火分区的作用在于发生火灾时, 可将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以有利于消防扑救, 减少损失。体规规定: 体育建筑的防火分区尤其是比赛大厅、训练厅和观众休息厅等大间处应结合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加以划分, 并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认定。建规规定: 体育馆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m2, 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 该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1.0倍。但由于大型体育馆建筑功能的需要, 防火分区的面积往往超过规范要求。体育馆特有的大空间性质, 决定了防火分区划分的困难, 现行规范对体育馆如何划分防火分区未做具体规定。
(2)安全疏散问题。现行规范关于安全疏散距离、出口数量和疏散时间的规定是: 体育馆在3~4min内疏散完毕、体育场在6~ 8min内疏散完毕, 对应的体育馆总容纳人数不超过20000人。现阶段体育场馆的体型、规模以及可容纳人数都和以往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现行规范的安全出口数量、宽度以及疏散时间指标等要求可能不适应新型体育场馆的设计。体育场馆还存在防火分区面积过大导致疏散距离过长、疏散人数众多、疏散流线复杂等问题。
(3)排烟系统设计。体规和 建规对于体育建筑的排烟系统设计规定较为笼统,只是要求比赛、训练大厅设有直接对外的开口时,应满足自然排烟的条件;没有直接对外的开口时, 应设机械排烟系统。无外窗的地下训练室、贵宾室、裁判室、重要库房、设备用房等应设机械排烟系统。
体育馆比赛大厅因其内敞空间高大, 在防排烟设计上与其他标准层高的建筑有很大不同。高大空间的排烟量确定一直是困扰设计人员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常规的防排烟设计中, 类似体育场馆大空间的排烟量设计主要是根据对中庭排烟量的要求进行,即 排烟空间体积小于1.7万m3时, 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 h换气计算, 体积大于1.7万m3时, 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 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万m3/ h。对于体育馆的超大空间, 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排烟量往往非常大, 给设计与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 设计人员也常常对如此大排烟量的必要性产生疑问。同时, 由于体育馆大空间类似一个巨大的蓄烟舱, 在火灾初期可以容纳大量烟气而不致威胁人员的安全, 这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4)结构防火问题。体育建筑由于比赛需要, 其空间跨度一般均较大, 其屋顶则多采用钢网架体系。从结构防火看, 必须考虑对钢网架结构进行防火保护。建规规定: 一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的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为1.5h, 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的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为0.5h。这两个数值相差较大, 如何定性体育建筑的耐火级别就显得很重要。另外, 由于体育馆高大、空间开敞的特点, 在发生火灾时, 其受到火的直接威胁可能很小, 确定合适的保护时间对钢结构保护材料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不对钢网架进行具体分析而对整个体系采用统一的防火要求, 会严重影响建筑美观, 并有可能造成过度保护或保护不足, 造成投资浪费或安全性下降。
(5)火灾探测监控。建规规定: 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观众厅等部位应设自动报警装置。但对于体育馆建筑, 消防监控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比赛大厅大空间的火灾探测。针对体育馆高大空间, 采用何种火灾监控方式, 才能设计出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消防报警系统, 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大空间建筑相同, 体育馆大空间的火灾探测也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体育建筑中, 一般人员众多, 为了赢得更多的疏散时间,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要求更高。体育馆大空间内部一般较高, 根据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对于超过12m的空间, 常规的点型感烟探测器已经不适宜。
(6)自动灭火系统。一般认为, 在大空间内水系灭火方式仍然是最适宜的, 在可燃物不是很集中的大空间, 或者被水作用后损失很大的大空间场所, 考虑有效性和可行性, 大面积安装喷洒喷头会造成两种后果: 一是结构上不合理, 二是作用效果受高度的影响大。建规规定: 3000个座位以上体育馆、观众厅的吊顶上部, 以及贵宾室等要安装自动喷水灭火设备。实际上, 我国现有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喷头, 一般工作高度为8m;采用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 工作高度可以达到12m。但是对于12m以上的高大空间体育馆尚无法采用固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常规消防设计遇到的困难, 参照国外的相关做法, 并通过国内大量工程项目实践, 提出一般性的解决思路和方案, 为体育馆项目提供设计参考。
(1)防止火灾扩大蔓延。防火分区面积超出规范要求是大型体育馆经常出现的问题。增大防火分区面积将会增加火灾大面积蔓延的可能性。同时, 由于疏散距离
增加、人员数量增多, 也将导致人员疏散的危险性增大。因此, 针对防火分区扩大问题, 应该从保证人员疏散、控制火灾规模和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等方面进行分析, 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以保证人员安全, 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具体措施有: 提高固定装修耐火等级、设置防火隔离带、用钢化玻璃划分防火单元等。
(2)阻止烟气危害人员。防排烟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供相对安全的区域, 保证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不会受到火灾烟气的伤害。设计时要根据被保护区域内的可能火灾规模、设计烟气层高度等参数确定必需的排烟量。一是火灾规模。体育馆大空间内的火灾主要来自观众席看台和比赛场地内。观众席火灾一般来自座椅、仪器设备和装饰物, 比赛场地内的火灾一般来自搭建的舞台、办公组合家具等。在火灾规模设计中, 要综合考虑场地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以包含大多数可能出现的火灾规模。二是烟气层高度。体育场馆内的看台一般都沿着一定的斜面布置,观众所在位置的高度是变化的, 所以应保证最高看台观众所在位置2.0m以上的高度不受烟气侵扰。三是排烟量。对于采用机械排烟的系统, 排烟量应根据确定的火灾规模和设计烟气层高度确定。对于采用自然排烟的系统, 其排烟量确定的方法与机械排烟系统相同。然后可以通过火灾模拟软件对初步设计的通风排烟条件、排烟量进行模拟, 验证排烟效果, 在此基础上对设计进一步优化。
(3)控制可接受疏散时间。为了达到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 需要对体育馆设计进行专门的人员疏散分析。由于人流组织比较复杂, 常规的疏散设计方法难以确定人员的疏散时间。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是设置准安全区、合理布置安全出口、增加疏散宽度、优化人员疏散流线、改直简化疏散路径通道、加强指示标志引导作用、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等,对各种可预见的场景进行分析,找到影响人员疏散安全性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以达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参照国际的做法, 并经过综合分析, 确定疏散人数超过20000人的大型体育场馆的疏散设计时间最大不超过8min, 即 8min原则。通常人员以正常速度通过安全出口的时间小于8min时, 不会出现激动、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可以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
(4)钢结构温升计算。体育馆的钢结构体系要具体分析是否应进行防火保护, 需要对发生火灾后的整体结构温升分布进行计算, 以判断哪些部位需要进行防火保护以及保护强度。一是火源位置。分析建筑的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火灾荷载的种类, 考虑建筑内所有可能会发生火灾的部位、所有可能受影响的结构, 应重点考虑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如结构杆件的最大受力处、结构薄弱点。二是火灾规模。火灾规模应综合考虑建筑消防设施的安全水平、火灾荷载分布及种类、建筑空间大小、统计资料、试验结果等确定。通过个案计算, 对钢结构各部位的耐火安全性能做出具体评价, 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兼顾安全与经济美观的防火保护方案。一般来说, 钢结构柱容易受到火灾影响, 要加强防火涂料保护, 体系顶部梁受到火灾影响的危险性小。
(5)大空间火灾探测。在体育馆比赛大厅内, 当点型火灾探测器不适用时, 可以采用适合高大空间的先进火灾探测器, 如双波段图像火灾探测器(简称 双波段探测器)。双波段探测器属于智能型火灾探测设备, 具有火焰探测功能, 适用于大空间和其他特殊空间场所。系统具有多种火灾识别模式, 可以有效消除由于外界环境及系统偶然因素引起的误报, 可靠性高, 定位精度高, 100m距离处的定位误差不超过3.6m, 可以实现火灾的早期准确探测。(6)自动消防炮灭火系统。在大空间建筑消防系统中, 灭火的有效性与经济性尤为突出。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自动消防炮系统可替代水喷淋系统, 大大提高灭火效果, 同时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采用与火灾探测器联动的自动消防炮是火灾探测与定点扑救相结合的主动式火灾防治系统, 可以实现大空间火灾自动报警与空间定位联动灭火的统一。在火灾自动报警并进行着火点空间定位后, 系统自动控制消防炮进行定点扑救。自动消防炮的最大射程可达50m以上, 可以很好地解决体育馆大空间自动灭火难的问题。并且只对着火区域进行灭火,对无火区域基本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 减少了扑救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工程实例应用
某体育馆内共设置6000多个固定坐席, 2000多个活动坐席, 固定和活动坐席以及场地中央坐席总数可达到8000多个, 属甲级体育馆, 耐火等级按一级设计。
3.1 防火分区面积
首先, 由于看台区和比赛场地之间不能有墙体遮挡视线, 所以看台部分和比赛场地必须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其次, 由于该建筑顶部采用钢桁架结构, 看台周边墙体延伸至钢桁架内并进行防火封堵的难度较大, 二、三层观众休息厅也通过顶部与比赛场地及看台空间连通, 使得比赛大厅、看台以及二、三层人员休息平台位于同一个防火分区, 该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约18000m2。虽然规范中说明体育馆观众厅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以适当放宽, 但并未明确说明允许放宽的幅度和条件, 这给设计带来了困难。
解决方案: 在超过规范面积要求的防火分区内选择不同位置设置起火点进行模拟, 看火灾能否大面积蔓延,以确定现有防火分区划分方式是否可行。设置火灾场景如表1所示。
表1 火灾场景设置 3.2 人员疏散
在人员疏散方面, 比赛大厅在进行比赛或演出时人数众多, 且根据设计体育馆在0.00~16.9m各水平高度位置均可能有观众坐席,人员疏散流线复杂, 同时整个比赛大厅疏散出口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高度, 而除0.00m疏散出口能直接疏散至室外, 其他高度疏散出口均需要经过二层或三层休息平台才能到达室外。
所有比赛大厅内人员主要通过下面三条疏散路线疏散: 一是0.00m出口: 临时看台比赛场地疏散通道室外;二是6.00m出口: 看台6.00m观众休息厅室外;三是10.20m出口: 看台10.20m观众休息厅6.00m观众门厅室外。
在确认体育馆比赛大厅人员疏散安全性时, 着重对上层人员的疏散安全进行考察, 计算模拟上层人员疏散时必须经过的位于10.20m和6.00m标高观众休息厅的安全性。比赛大厅人员经过首层6个疏散出口疏散时, 原设计中比赛大厅周围6个疏散出口的总宽度约22.4m左右, 疏散出口宽度对于可能通过比赛场地疏散的人群来说已经足够。在几个出口连接的通道或门厅均安全的情况下, 比赛大厅的疏散效率是可以保障的。但是, 原设计中无论是门厅还是通道,均属于首层其他防火分区, 且均直接连通功能区, 一旦首层功能区发生火灾, 烟气会极大地影响通过6个出口疏散的比赛大厅内的人员安全。
解决方案: 对比赛场地四周出口及其连通通道设计进行调整。可以从首层防火分区内单独划分专用疏散通道, 通道与其他防火分区通过防火墙隔断, 在与其他防火分区连通位置设防火门, 使疏散通道与首层其他功能区分隔。
结果分析: 通过两个疏散场景的模拟计算可知, 即使考虑火灾影响建筑某部疏散楼梯不能使用的情况下, 体育场内观众全部疏散至安全区的行动时间也仅为430s。因此, 对比赛场地四周原设计出口和连接通道的设计进行调整是合理的。
3.3 消防水炮灭火系统 在观众席、观众厅、比赛场地上方及空间大于8.0m的场所设置消防水炮灭火系统, 设计流量按40L/ s, 火灾延续时间为1h。消防水炮系统采用稳高压给水系统, 独立供水管网。自动消防炮与双波段探测器或光截面探测器联动, 进行空间自动定位并锁定火源点, 自动启动电动阀喷射灭火, 也可以采用远程手动灭火和现场手动灭火。消防水炮工作压力为0.80MPa, 布置保证任何着火点同时有2门水炮的水射流到达。消防水炮可以具备雾柱转化功能, 起到高效灭火、控火和不伤害人员的作用。
3.4 排烟系统设计
比赛大厅(比赛场地和看台)、二层及三层观众休息厅、训练馆、一层门厅均采用设置可开启天窗或者高侧窗的自然排烟系统, 利用顶棚及高侧窗的电动排风口做为排烟口, 排烟口面积均满足 建规对体育馆等高大空间建筑所要求的 不小于该场所平面面积的5%的要求。但是, 由于比赛大厅空间高大, 烟气能否顺利通过天窗排放到室外需要经过模拟确定。另外, 二、三层休息厅作为比赛场馆内绝大多数人员疏散时需经过的区域, 这两个区域本身发生火灾时, 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是否能够为人员提供足够长的疏散时间也需通过烟气模拟验证。结果分析: 火灾发生在比赛大厅内时, 如果看台区发生火灾, 受火灾规模较小、比赛大厅空间较大等多方面影响, 烟气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均没有沉降到距离比赛大厅地面2m高度以下空间, 人员疏散不会受到火灾的影响;比赛大厅发生火灾时, 顶棚自然排烟口排出大量烟气, 且烟气大部分由位于起火点上方的排烟口排出。因此, 比赛大厅内设置的自然排烟系统能够在火灾中有效排出烟气, 维持建筑内长时间的安全环境。
3.5 屋顶钢结构保护
按照规范要求, 建筑内钢结构应进行防火保护, 以达到与其功能相应的耐火极限。此工程中屋架钢结构按照规范已采用外喷涂防火涂料的措施进行了防火保护, 其耐火极限达到1.5h。但考虑到建筑的重要性, 业主及设计方要求在火灾模拟时对钢结构进行判断, 确定是否需要额外措施确保钢结构安全。图2为体育馆屋顶钢桁架示意图。
图2 体育馆屋顶钢桁架示意图
解决方案: 结合看台及比赛场地设置的火灾场景, 考察不同火灾规模时钢桁架受到烟气影响的程度, 判断可能出现的最大温升及对钢桁架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防火保护措施。
结果分析: 根据钢材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当钢材的温度长时间维持在200 以上时,承载力会大幅度降低。数值模拟显示, 即使着火点上方受到火焰直接影响的钢桁架, 大部分时间温度也维持在200 以下, 此时钢材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与常温相比变化不大。所以, 比赛大厅火灾烟气不会影响钢结构桁架的安全性, 而且在钢结构均有防火保护的情况下, 安全性更高。结 论(1)针对防火分区扩大问题, 应该从保证人员疏散、控制火灾规模和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等方面进行分析。
(2)排烟系统的设计要同时考虑通风与排烟条件, 设计排烟量时要根据被保护区域内的可能火灾规模、设计烟层高度等参数来确定。
(3)通过设置准安全区、合理布置安全出口、增加疏散宽度、优化人员疏散流线, 并且通过计算机模拟疏散过程, 把大型体育馆的疏散时间控制在8min内, 可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4)体育馆中的钢结构体系要具体分析是否应进行防火保护, 首先确定可能的火源位置和火灾规模, 对发生火灾后整体结构温升分布进行计算分析, 以判断哪些部位需要进行防火保护以及保护强度要求。
(5)在高度超过12m的体育馆比赛大厅内, 当点型火灾探测器不适用时, 可以采用适合于高大空间的先进火灾探测器。自动灭火系统可以采用与火灾探测器联动的自动消防炮, 形成火灾探测与定点扑救相结合的主动式火灾防治系统。
第二篇:体育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体育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消防安全责任人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消防工作计划,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二、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负责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培训;
一、根据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及授课人,组织义务消防队开展消防业务理论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
四、严格按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全站人员参加消防教育、培训。
五、对员工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应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并将组织开展宣传教育的情况做好记录;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一)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四)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前款规定中的第(三)项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六、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
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七、单位每年可根据本地区的消防安全活动例如全国“119”消防宣传日、消防宣传周等,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防火巡查制度
一、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3、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4、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5、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6、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二、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三、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一、体育馆内要保障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下列行为:
1、占用疏散通道。
2、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3、在营业、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只是标志遮挡、覆盖。
4、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二、体育馆的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应保证设置的防火门、疏散指示标志、火灾事故照明等疏散用消防设施完整、好用,一旦发现损坏、丢失的,应及时修复、更换。
防火检查制度
体育馆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六)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九)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十)防火巡查情况;
(十一)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
一、消防控制室是重点要害部位,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
二、值班人员要提前十分钟接岗,认真按照交接班制度的要求与上个班的值班人员进行工作交接,并在值班记录上签字确认,做好上岗前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班后,要利用设备自检功能对室内的消防、防盗等设备进行巡检,并将巡检结果认真填写在巡检记录上,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故障,要及时填写故障通知单交设备维修部门签字维修。
四、值班期间发生各种报警,值班人员要按照相应的报警处置程序进行灵活有效的处理,要严格执行火警报警制度。
五、值班人员要遵守值班纪律,不得私自串班,不得擅离职守,不准长时间占用值班电话,接收和发出报警要及时进行电话录音,不准随意删除报警电话录音。
六、严禁在监控室内睡觉、打瞌睡,严禁在室内喝酒、吸烟、会客和搞各种娱乐活动,严禁酒后上岗。
七、值班期间要保持头脑清醒,对各种报警提示音要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进行确认。做到“耳细听、眼勤看、头脑清、反映快”,处置得当。不漏报、不误报,报警准确率达100%。
八、值班人员严禁擅自关闭消防设施、改变室内消防防盗设备的工作状态,对外来人员要认真登记,厂家的工作人员维修设备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并由维修部门的人员陪同方可进入室内工作。
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管理制度
一、消防设施包括:消火栓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卷帘系统、防排烟系统、疏散设施、防火门等。
二、室内消火栓由设置部位的所在部门指定人员管理,做到:
1、消火栓内配备的水枪水带及其阀门、启泵、按钮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准锈死、损坏、缺少,不因灭火需要严禁动用。
2、装修或摆放物品时,不准遮挡、阻碍。
3、发现故障或破损时,应及时报告消防设备维修人员立即修复。
三、防火门及其闭门器、防火卷帘门、疏散指示标志、火灾事故照明,由设置部位的所在部门指定人员管理。做到:
1、通道和出口,不得摆放物品,堵塞通行。
2、不准在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妨碍降落。
3、不准遮挡、人为破损。
4、上述设施发现破损或丢失,应立即报安全保卫部门及时修复、更新。
四、按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配备的灭火器材应由设置部位的所在部门管理、存放。灭火器的维修和更换由安全保卫部门统一负责。
五、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应当定期进行检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厂家维修并做好检测、维修记录。
六、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关闭、停用消防设施。
火灾隐患整改制度
一、对公安消防机构确定的火灾隐患:
对《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确定的火灾隐患,消防安全责任人应落实整改;整改完毕和限期届满时填写《火灾隐患整改复函》,申请公安消防机构复查;
对《重大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确定的火灾隐患或需要动用较大数额资金整改的隐患,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具体整改计划,内容包括隐患情况,整改方案,整改时限等报上级主管领导批示后,督促落实,整改期间采取临时性防范措施,整改完毕和限期届满时填写《火灾 隐患整改复函》,申请公安消防机构复查。
二、对本单位防火巡查、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
1、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消防安全管理人或者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由馆长填写《隐患整改情况登记表》,落 实整改资金,组织人员限期整改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整改完毕后将结果记入《隐患整改情况登记表》,并签字存档,逾期未整改完毕的根据本站内部奖惩制度给予处罚;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对不能确保消防安全,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止使用。
2、对一时确有困难(含时间、技术、资金)难以整改的火灾隐患应书面报告公安消防机构,制定分段整改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或停止使用,保障不因隐患而引发事故。
三、重大火灾隐患
1、对单位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积极制定解决方案、筹措资金,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2、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采取防范措施;不能确保消防安全的,应当停止使用,实行严格管理,保证不发生问题。
3、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负责整改的部门或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报请职能部门及时验收,验收合格后送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签字后存档备查。
用火用电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一、明火作业管理
1、凡进行焊接、切割、烘烤、熬炼和喷灯等明火作业,由动火部门提出申请,保卫部在进行现场勘查后,负责办理《明火作业许可证》。《明火作业许可证》应注明动火级别、申请部门和动火部位、动(用)火人及监护人、明火作业理由、现场实施安全措施状况、动火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并经主管领导、保卫部共同审核签字后,组织实施。
2、明火作业必须在《明火作业许可证》批准的有效时间内作业,凡提前、延期或变更明火作业时间地点的,必须重新办理相应手续。
3、明火作业前,在作业现场必须配备足量的相应消防器材,明火作业负责人对全体作业人员详细讲明动火方案和动火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预防措施和处理办法,做好作业现场的安全检查及清理工作,保卫部派人对现场监督。
4、明火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合格的防护用品,动火设备、工具应安全完好,相应的附属设备、工具应安全、灵敏、有效,发生异常情况动火人必须立即停止动火作业,实施救助措施。
5、每天动火作业完毕,作业人员应清理作业现场,熄灭余火和飞溅的火星,并及时切断电源,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确认安全无误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6、动火作业完毕,保卫部应对动火现场进行检查,监督作业现场的清理,确保安全。
7、大风天(4 级风以上)室外禁止明火作业。
8、未经批准私自动用明火的,保卫部责令其停止动火作业,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9、外来施工单位明火作业,必须履行明火作业管理制度和其它有关规定。
10、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电气线路管理
1、办公、经营照明用电线路必须分开。电线和电器设备必须由持有上岗证的电工安装、检查、保养维护。定期对线路、变压器进行检查测试,杜绝因电线老化、破损、绝缘不良,短路等原因产生火险隐患。
2、铺设的配电线路,须穿金属管或用阻燃硬塑料管保护,做到防雨防潮,安全用电。
3、室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严禁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瓦以上的白炽灯等高温照明灯具,照明灯头应装在通道上方,其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0.5米。
4、电器设备的周围和架空线路的下方严禁堆放物品,严禁乱拉临时电线,不准超负荷用电,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装置和漏电保护装置,对各种机械设备易产生火花的部位要设防火装置。操作人员使用电器设备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使用,及时向专业人员报告(电工、维修工)。
5、因工作需要必须架设临时电器线路的,应由使用部门提前向保卫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安装。安装的临时电气线路,必须符合电器安装规范的有关规定,保证安全用电,用后及时拆除。
6、临时电器线路使用期间,由使用部门监管,电工负责维护,操作人员停止使用时必须及时切断电源。临时电器线路限期使用,最多不得超过一周,确需延期使用的必须办理延期审批手续,否则由电工按期拆除。
7、非电工人员严禁拆装挪移临时电器线路和设施,否则造成事故的,由使用部门负责人与肇事者承担全部责任。
8、每月(季度)对电气线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电气线路必须由专人定期检修,并做好维护检查记录。经常检查配电柜的自动保护系统,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电器维修是配电柜断开工作回路开关上应悬挂警示牌。
三、定期对燃气设备、管道进行检查,查看设备、管道表面是否有损坏。
四、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防雷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防雷电设备的外观形貌、连接程度,发现断裂、损坏、松动应及时修复;用仪表对防雷电设备接地电阻值进行检测,发现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修复。在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的支柱上,严禁悬挂电话线、广播线、电视接收条线及低压架空电线等。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
一、每半年开展一次整体综合性演练,演练内容主要包括报警、灭火、疏散、检查、总结。具体内容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进行。
二、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由消防安全责任人组织,消防安全管理人、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义务消防队员参加。
三、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应拟定好演练计划,确定参加人员,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开展。
四、演练应填写《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记录表》,对演练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发现不足之处应及时修改和完善预案。
五、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制定,可结合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的起火部位,分别编制。
预案包括下列内容:
(1)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2)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4)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5)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消防安全管理奖惩制度
一、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评比内容。
二、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三、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违反单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其他处理。
四、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篇:体育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体育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消防安全责任人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消防工作计划,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二、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负责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培训;
三、根据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及授课人,组织义务消防队开展消防业务理论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
四、严格按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人员参加消防教育、培训。
五、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干职工应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并将组织开展宣传教育的情况做好记录;
六、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
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一、体育馆内要保障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下列行为:
1、占用疏散通道。
2、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3、在营业、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只是标志遮挡、覆盖。
4、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二、体育馆的产权单位或者委托管理的单位应保证设置的防火门、疏散指示标志、火灾事故照明等疏散用消防设施完整、好用,一旦发现损坏、丢失的,应及时修复、更换。
第四篇:体育馆(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体育馆(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体育馆消防安全的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体育馆(场)的隶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分工负责安全的领导为直接管理人,将防火安全工作纳入单位负责人和职工的岗位责任。
二、体育馆(场)的工作人员要熟知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组织人员疏散、会紧急避险、会逃生。具体负责日常的防火安全管理工作。
三、体育馆(场)的防火管理,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馆(场)内严禁携带或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2、安全出口处应设明显标志。疏散通道、楼梯和安全疏散门必须保持畅通,禁止堆放物品。
3、设专人管理维护消防器材和设施,保证器材、设施完好有效。
四、体育馆(场)内电气设备的安装、维护,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定期检测电气设备。对破损、老化、绝缘不良的,及时维修、更换。改装、增设电气设备,须经消防干部审核,报防火负责人同意,由正式电工安装。
2、可移动的电气设备的电源线,必须使用橡胶软线。在地面铺设软线,应有防护设施。灯头线须采用耐高温线或套瓷管保护。配线接点应设金属接线盒。灯具与可燃物的距离不得小于0.5米。
五、在体育馆(场)内举办体育、文艺、展览、展销等活动,主办单位必须根据体育馆(场)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防火安全方案。
防火安全方案应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数、防火措施和应急疏散方案等,并由管理单位监督主办单位组织实施,并由管理单位加强检查、落实。
六、在体育馆(场)举办体育、文艺、展览、展销活动,必须遵守馆(场)防火管理规定:
1、随时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排除或停止与火险有关的活动。
2、搭建台、板以及使用道具、设置布景等,不得使用易燃材料。
3、增设巡逻、值班人员,加强巡逻、值班,确保安全。
4、活动结束后,对体育馆(场)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切断活动使用的电源。
七、开馆期间,须保证消防通道畅通。安全指示牌及指示灯要保证完整好用。安装的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要保证正常使用。
八、禁止在开馆期间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
九、灯光、音响设备由专人管理使用,其他人员不得随意使用。
十、闭馆前,管理人员须进行安全巡视检查,并认真填写《防火检查记录》。
十一、定期检查馆内消防设施保证正常使用。师生员工有权制止损坏、盗窃消防设施的行为。
十二、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消访安全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篇:体育馆的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体育场馆的消防安全
防火技术
学院:林学院 姓名:索迎涛
班级:消防工程一班
学号:120316618
体育馆的消防安全防火技术
体育场馆的消防安全防火技术
摘要:体育馆作为用途广、观众多的体育、娱乐和社会活动的公共场所,其消防安全关系到大众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论述了体育馆的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如何预防和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体育馆、防火、火灾危险性、防火安全技术要求
1体育馆的火灾危险性
体育馆的特点:顶棚高、跨度大、电气线路多、灯光功率大,还有不少的装饰物。
根据体育场馆发生过的火灾来看,其火灾危险性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究其发生火灾的根本原因,体育场馆火灾危险性可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建筑空间大,人员密集,火灾蔓延快,疏散困难
体育馆属典型的公众聚集场所,因体育馆容纳人员较多,建筑空间大,存在着大量的流通空气,有着天然的燃烧条件,同时也构成了火势蔓延条件。其最大的特点是社会性强,人员高度集中。由于人员密度大,需要疏散的时间长,一旦发生火灾,人们容易惊慌失措,相互拥挤,导致出口堵塞,发生挤伤、踩伤。(二)功能和形式多样化,可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
体育馆除举行大型体操、各种球类和其他体育项目比赛外,还用来举行重要的集会、文艺演出、放映电影、时装表演等,成为用途广、23
体育馆的消防安全防火技术
(3)空调器不得安装在可燃结构上。采暖、空调设备与可燃物的距离应保持不小于0.1米;电热器具与可燃物的距离应保持不小于0.1米。
(4)在体育馆(场)举办体育、文艺、展览、展销活动时,随时进行防火安全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及时排除或停止与火险有关的活动。在搭建台、板以及使用道具、设置布景等,不得使用易燃材料,而且观众人数不准超过额定座位数与此同时要严格控制使用明火和易燃易爆物品,严格执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主办单位确需使用明火或易燃易爆物品的,须经管理单位消防干部审核同意;非经市公安局批准,不得燃放烟花爆竹。
(5)增设巡逻、值班人员,加强巡逻、值班,确保安全,活动结束后,对体育馆(场)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全后,再切断活动使用的电源。
(二)采用耐火性能好的材料和加大配备高性能灭火设备
屋顶跨度较大的采用的钢网架体系考虑对钢网架结构进行防火保护,最好使用耐火极限最大的材料以提高其安全性。
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自动消防炮系统可替代水喷淋系统, 大大提高灭火效果, 同时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最好采用与火灾探测器联动的自动消防炮是火灾探测与定点扑救相结合的主动式火灾防治系统, 可以实现大空间火灾自动报警与空间定位联动灭火的统一。在火灾自动报警并进行着火点空间定位后, 系统自动控制消防炮进行定点扑救。自动消防炮的最大射程可达50m以上, 可以很好地解决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