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邀舞》听后感
纤细灵巧的手指有条不紊地点落在低音区,激发出柔和、温润、轻盈的序奏。浑厚宽广的曲调回荡于耳际,似有“幽咽泉流冰下难”的百转千回。依寻其背景,是一位绅士登场邀舞女伴却被婉言回绝,不气不馁再三挚意邀请,终得娇人肯首。从容不迫,温暖平静的旋律,恰如其分地渲染了绅士的殷殷期望与女士的滴滴羞赧,也为华丽丽的舞会做下了铺垫。
“画风”突变,欢快、明亮、激昂的琴音呈现出一场盛大、隆重、热烈而欢腾的舞会,绅士与女士跟着音乐的节奏熟练地起脚落地、扭动身姿,边舞动边进行着愉快的谈话。让人如置身于灯光斑斓、音乐恬美的舞池,炽热又祥和、欢快又稳重。有声若无声,仿佛所有的听觉细胞都在跳动而不是聆听。
舞终致谢,纯淡如清醴;转身各回,心中各波澜。一阵速弹,一键定音,尾收全曲。余音缭绕,回荡在空气中,回荡在身体里。给人不及反应,又给人留下许多回味的空间。
《邀舞》是韦伯给新婚妻子的礼物,琴声如诉,是向妻子表述自己期愿执手以偕、相濡以沫的心志。即使千帆皆过尽、白云苍狗,也不离不弃;即使岁月如逝水、沧海桑田,也莫失莫忘。这是一纸浪漫的情书,这是一言浪漫的耳语,全无矫揉造作的乏腻,却是撼人心灵的冲击。如高山流水,心照不宣;又似阳春白雪,典雅华重。
与《邀舞》的初次“会晤”,是在一个静谧的清晨,是一位不晓音律的非专业人士用的愚拙的双耳与她的期遇。虽然她或清脆或铿锵的琴音,已经将作者的内心世界不吝向我倾告,但是我笨拙的脑袋不能将它翻译;虽然她或轻快或抑压的旋律,已经将一个浪漫无暇的故事化成一个个精灵在空气中,但是我迟钝的耳膜不能感受到它们的舞动。然而,虽不见滴水但可见汪洋,虽难寻沙粒但在其大漠。塞上耳机,轻靠椅背,闭目凝神,细细咂味。是一种欢乐和谐的气氛,似有一场高端的盛会。
在了解了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之后,再次的聆听,便如被牵引到一场别开生面的舞会。男士们西装革履,庄持挺拔;贵妇小姐们淡妆浓抹,花枝招展。霓虹酒绿,溢光幻彩。或轻声细语,各话闲细;或举杯轻碰,清流入喉;或各邀其侣,燕舞曼妙。
这便是钢琴曲了吧?这便是音乐了吧?这便是钟子期“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了吧?这便是公明仪“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了吧?听着这首浪漫的钢琴曲,内心如镜湖,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几只音符击打在湖心,泛起了阵阵笺渼,那是与作者产生的共鸣罢?
第二篇:音乐教案-邀舞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课时: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一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聆听音乐,了解我国古代音乐及创作手法。
通过聆听、视唱,感受音乐语言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
通过学习,熟记并掌握《春江花月夜》的主题音乐。
教学重点:
欣赏、聆听、分析音乐作品,教学难点:音乐语言的分析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介绍)
3、欣赏音乐片段并回答问题。
(1)你以前听过吗,在哪里或在什么情况下听的。
(2)、听了作品你有何感受。
(3)、听了这个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段,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
(4)、这一段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欣赏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
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 小结
《春江花月夜》
• 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名叫《夕阳箫鼓》。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尾:
视唱主题
注意乐句的头尾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样的创作手法在古代常用叫”鱼咬尾”
重点片段欣赏
1、听音乐片段“水深云际”思考,音乐运用了什么手段来表现什么样的意境
讨论回答
用一种富于动态的格调(节奏运用了后16分音符和8分音符)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水波由近及远荡漾, 一望无际的江面的意境,听音乐片段思考本段音乐的小标题应该是?为什么?
归纳小结
休止符,箫和打击乐器的使用好象一个人非常悠闲自在的在边摇橹
唱歌的情景,3、听音乐片段思考,本段音乐的特点是什么,音乐又在描绘什么情景?
归纳小结
通过音乐由弱渐强,由慢渐快的变化表现了渔舟竞渡的欢快场面,是整个音乐作品的高潮所在,完整的欣赏
配以画面
课堂小结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现实了大自然景色的变换无穷。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
中国古典音乐欣赏
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课时: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一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聆听音乐,了解我国古代音乐及创作手法。
通过聆听、视唱,感受音乐语言对大自然景物的描写。
通过学习,熟记并掌握《春江花月夜》的主题音乐。
教学重点:
欣赏、聆听、分析音乐作品,教学难点:音乐语言的分析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介绍)
3、欣赏音乐片段并回答问题。
(1)你以前听过吗,在哪里或在什么情况下听的。
(2)、听了作品你有何感受。
(3)、听了这个作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或段,它们出现在什么地方?
(4)、这一段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欣赏聆听音乐并思考问题
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 小结
《春江花月夜》
• 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西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原先并不是由多种民族乐器演奏的合奏曲,而是一首琵琶曲,名叫《夕阳箫鼓》。这个曲名最早见于清朝姚燮晚期著作《今乐考证》一书中,被列为“江南派琵琶曲目”的中曲一类。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的传抄琵琶谱及1875年吴畹卿的手抄本。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将它改编成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此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此曲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在民间音乐中,这种手法叫“换头合尾”,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
全曲一般分成10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小标题。这些标题是: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漱、欸乃归舟和尾声。
尾:
视唱主题
注意乐句的头尾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样的创作手法在古代常用叫”鱼咬尾”
重点片段欣赏
1、听音乐片段“水深云际”思考,音乐运用了什么手段来表现什么样的意境
讨论回答
用一种富于动态的格调(节奏运用了后16分音符和8分音符)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水波由近及远荡漾, 一望无际的江面的意境,听音乐片段思考本段音乐的小标题应该是?为什么?
归纳小结
休止符,箫和打击乐器的使用好象一个人非常悠闲自在的在边摇橹
唱歌的情景,3、听音乐片段思考,本段音乐的特点是什么,音乐又在描绘什么情景?
归纳小结
通过音乐由弱渐强,由慢渐快的变化表现了渔舟竞渡的欢快场面,是整个音乐作品的高潮所在,完整的欣赏
配以画面
课堂小结
《春江花月夜》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构思非常巧妙,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逐渐地变换,时而幽静,时而热烈,现实了大自然景色的变换无穷。
第9段是全曲的高潮,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激动人心。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顶峰。随后音乐在快速中徒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便转入尾声。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画意境
第三篇:指导青年教师邀 舞教案
教学过程: 欧洲音乐发展的几个时期
①古代音乐
②中世纪音乐 ③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④巴洛克时期音乐 ⑤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⑥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⑦印象主义时期音乐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音乐语言生动贴切,表情细腻,题材广泛,曲式多元,表现个人情感,表现生活,不拘泥于形式。
介绍浪漫主义音乐作品《邀舞》
1)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作品就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韦伯的作品<邀舞>,这是一首圆舞曲形式的作品
那么什么是圆舞曲呢?他的产生风格和形式是怎么样的呢 ⑧20世纪音乐
圆舞曲:一译华尔兹 ,舞曲的一种.三拍子,快慢不等.)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乐曲和作者
韦伯:浪漫主义初期的代表人物,出生于旅行剧团领班的家里.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受贝多芬晚期浪漫主义因素影响,最早建立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自由射手>,钢琴曲<邀舞>.也创作了很多其他音乐体裁的音乐作品,如钢琴协奏曲,交响曲等.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钢琴曲<邀舞>,被伯辽滋改编成管弦交响乐后,就象流行音乐一样广为流传.邀舞是韦伯1819年写的一首回旋曲形式的华丽圆舞曲,在他妻子生日晚会上,作为
生日礼物送给他的妻子卡洛丽.3)邀舞整体的结构分为三段体
引子-----舞曲-----尾声 分段进行欣赏和分析作品
1)欣赏引子部分音乐
(大提琴)0 5 5 5︱ 5 1 1 3 5 1 ︱ 3 – 2 1 ︱7.1 2 3 ︱ 4--
(单簧管)5 4 3 0 3 2 1 0 1 1 7 6 6 0 2
引子部分音乐在速度、力度、及演奏等方面有何特点?音乐在表现什么情景?
(1)速度、力度的特点表现了彬彬有礼的男士形象,休止符的运用使女士的形象显得非常害羞。
(2)两种乐器音色的交替出现表现了男士的邀请和女士的应答。)学生活动:进一步理解引子部分,创造情景,设想如何用语言把引子旋律表现出来
【课堂提示】
①男士如何做出邀请女士的动作,女士做出如何拒绝男士的邀请,然后如何应邀。
②乐曲开始,大提琴演奏出了低音区的旋律,表示男士的邀请。接下来的高音区的旋律表示女士对邀请的婉言谢绝。一呼一应,好似两人的对话,然后,又出现对话式的旋律,表示男士更为恳切。女士的旋律结束在主音上,表示终于同意男士邀请,于是两人翩翩起舞。
第1—5小节:邀舞者初次出现。第6—9小节:女子婉言谢绝。
第10—13小节:男子坚决请求。第14—16小节:她同意了。
第17—19小节:他开始和她交谈。第20—21小节:她回答。
第22—23小节:谈得热闹起来。第24—25小节:互相非常投机。
第26—27小节:他请她跳舞。第28—29小节:她答应了。
第30—31小节:各就各位。第32—35小节:等待音乐开始时起舞。
3)欣赏舞曲片段一
3 1 0
2 1 7 6
5 3 1 5
设问:舞曲一在力度、速度上与引子音乐相比有何变化?描写了什么场景?
归纳:(1)力度、速度明显加强、加快,是号角式的音乐,强健有力。
(2)3/4拍圆舞曲的特点描写了盛大、华贵、热烈的舞会场景。
4)欣赏舞曲片段二
0 0 2 0 0 3 0 0 1 0 0 5 0 0 4 0 0 5 0 0 0 0 3 0 0 6 5 5 4
舞曲一和舞曲二在乐器的演奏及力度上有什么不同?此片段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讨论
归纳:
1、力度的变化和乐器对答式出现,仿佛两人边舞边聊。
2、旋律中休止符和#号的运用,描写了舞者轻盈、摇摆的舞步)
欣赏乐曲尾声.这段尾声又出现了男女对话
跳舞结束,男子道谢,女子回答,然后各自离去.
5再次欣赏全曲,深层次地品味
学生小结
布置作业
希望同学们下去写一篇欣赏邀舞后的感想
浪漫派音乐欣赏
——《邀
舞》(教案)
执教者: 保康一中
苏红玲
指导教师:保康一中 王
荣
教学理念:
高中的音乐欣赏应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审美教育为重点,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设计,充分应用音乐所呈现的特点(各类音乐要素),构建起自主、探索、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感受、体验音乐在表达内容与情感中的作用,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热爱音乐,为终身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1、浪漫派代表作《邀舞》的欣赏。
2、浪漫派音乐特点。
3、介绍德国音乐家韦伯(1786—1826)教学思路:
针对当前学生对欧洲19世纪前后的古典音乐及浪漫音乐了解较少的实际,本课选取与现代生活较近的《邀舞》,拉近学生与浪漫音乐的距离,让学生以自主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教学设计上,重视基本知识与音乐的听赏、理解、分析相结合,充分发挥音乐语言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中,感受和体验音乐形象、音乐场景、音乐情绪所带来的审美愉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欣赏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韦伯的代表作《邀舞》,体会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
2、通过欣赏《邀舞》,感受和品味浪漫派音乐在表现内容、场景与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3、通过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高雅音乐的热爱,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简析:
韦伯(1786-1826):欧洲浪漫主义初期的代表人物,出生于旅行剧团领班的家里。从小跟着父亲学习音乐,他是受贝多芬晚期作品浪漫主义因素影响,最早建立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歌剧《自由射手》、钢琴曲《邀舞》,也创作了很多其他体裁的音乐作品,如钢琴协奏曲、交响曲等。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被伯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后,就象流行音乐一样广泛流传开来了。他开拓了标题音乐的表现方法,在浪漫派作曲家的舞蹈音乐体裁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邀舞》:由一个引子、四首圆舞曲和一个尾声构成。它用生动的音乐语言描述了在舞会上,男士邀请女士跳舞的过程。它是舞曲音乐和生活性内容相结合的一个典范,开创了标题音乐的先河。
浪漫主义音乐特点:音乐语言生动贴切,表情细腻,题材广泛,曲式多元,表现个人情感,表现生活,不拘泥于形式。
第四篇:《贝多芬》邀舞观后感
《邀舞》赏析
——测绘学院2008301610375徐万猛
韦伯的代表作《邀舞》体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它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作,也是具有现代生活意义的作品。曲中看到了绅士邀请女伴共舞和舞会中欢腾热烈的气氛,以及舞蹈结束时男女落座的情景。三个部分:引子(邀请)——圆舞曲(跳舞)——尾声(答谢)。《邀舞》的引子就是戏剧或电影的一个场景,有人物、地点、对白、表情、动作,甚至连邀舞的绅士所戴的白色手套都清晰可见。开始先由大提琴奏出彬彬有礼、温和热情的旋律,仿佛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士向女舞伴发出邀请,随后由单簧管奏出典雅轻松的旋律,表示女舞伴羞答答地表示了拒绝,这样的对话经过几次之后,女方终于点头同意。随后是欢乐的舞蹈场面,先是全乐队奏出情绪轩昂的圆舞曲,极快板,音乐粗犷而雄壮,紧接着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典雅和谐的旋律。经过一段飘逸的独奏舞曲之后,音乐描绘了急速的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舞蹈场面,舞会达到了高潮。随后,一切全都安静下来,舞蹈结束了,接着就是尾声,这是开头一段的简略重复,表明在兴尽舞歇之际,这对青年男女殷切地相互致意。曲子可以说是天籁,大提琴和单簧管生动塑造出绅士与贵妇的形象,再现了他们非常有趣的相识——交谈——跳舞——致谢——告别的舞会场景,好一派轻歌曼舞、清新脱俗的美景。
第五篇:听后感
听曾先生的讲座也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让人收获匪浅。我在敬佩其成功之余,更被其新颖而具实效的教育思想魅力所折服。现简要总结归纳如下:
关于师德
曾先生提到:一个人最崇高的地方是能够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地方是爱自己的学生,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能够被学生爱。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同时,把关爱倾注到整个教学中,善于倾听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每位同学交朋友,多展开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各方面的交流,用爱去赢得每位学生的信赖。爱,包括了教师工作所有的内涵。教师需要多给学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的去赞美他们,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范。只要教师能够热爱并且尊重学生,学生能够把老师看作最信任的人,那么师生之间就能够建立起一座桥梁,教育也才能生效。反之,一个不爱别人的人不得爱。作为一名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一个失去学生爱的教师是最不幸的。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启发他的心智,用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去感悟另外一个不太理智的心灵,学生的心灵是水库,教师的心灵是闸门,一旦开展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心灵之水将会喷泄而出。没有人指明过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做,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教师的每个行为,甚至于每句话,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榜样是最好的教员。曾军良校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为学生树立榜样。榜样这种无形的力量教会了人们许多课本上学生无法得到的知识。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的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
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鼓励人,他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对于学生来说,眼睛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身边的老师的行为会非常接近。人是奔着希望前进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教育者,是帮助者,是引导者,是开发者,是促进者。教师的职责是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教师是万万不能断了学生的希望之路的。教师的话语应字斟句酌,不注意就会伤害到学生。所以就要告诉他们人人有希望,个个有发展。
曾先生说到:人活一辈子,先甭说活出光彩,就是活着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糊里糊涂的教一辈子书的人大有人在。我们干工作不怕累,不怕苦,就是怕累得不值,苦得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精力用错了方向。也许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该好好的反思了。
良好的师德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非常重要。所以,每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可以总结为:改善和提高自己。曾军良先生用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做的报告,使人反思,使人进步。
关于读书学习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而且学习的速度只有大于社会前进的速度,才可能是进步者。见不到新东西,目光自然会短浅。克服教师傲慢与霸气的方法是开放,体验一下别人的生活,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意识,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名家请教。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阅读。阅读的广度改变你生活的内涵,阅读的深度觉得你思想的高度。且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为64本,平均每人每月读5.3本;犹太民族每个14岁以上的孩子都必须和成人一样,每月至少读一本书;其次是前苏联,为55本,平均每人每月读4.6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即每人每月读4.2本;而中国――2005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狭义,下同)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 ;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4.5本。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 “世界读书日”)。搜狐读书网站 2004年社会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民保持阅读习惯的仅占5%。国人不读书,国家难以强盛;教师不读书,教育难以兴旺。尤其处在新课改下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读书显得更为重要。教书的先生都不读书了,想起来就让人吃惊和惶恐不安。以其不读书的形象去影响学生,以其空空如也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以其匮乏的信息去与人交流,以其贫乏的知识去教育学生,教育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因为不读书,教学没有什么好方法,没有什么新内容,头脑里没有什么新问题,就容易自以为是。见不到新东西,目光自会短浅,言谈举止自然庸俗。
曾校长阐述了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习惯。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要适应明天的社会。如果教师不读书,那一定是教育的致命伤痛。教书先生不读书了,想起来就让人吃惊和惶恐不安。又怎么能去给学生深远的影响?人常常是到了不熟悉的领域,才能估出自己的价值;而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往往会夸大本身。克服傲慢与霸气的办法是开放自我,去体验一下别人的生活。人们因物质而傲慢,因傲慢而更无知。在学生面前傲慢是最没有出息的表现。曾先生说得对:不读书的教师是可怕的。我不能让自己变成“可怕的”,不能让自己变成自大、傲慢型的教师,因此,我要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习、多思考、多动手。曾军良教授还说过一句让我震惊的话:“教师因为不读书,教学没有什么好方法,没有什么新内容,头脑里没有什么新问题,就容易自以为是。见不到新东西,目光自会短浅,言谈举止自然庸俗。这样的教师怎能教书育人呢、传道解惑呢?”
当然我们所讲的学习不仅是读书,还有学教学方法、学做人技巧、学怎样与学生相处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授业者的重任,对照曾校长的所言所行想想我自己,真正感到了一种作为教育者该有的恐惧,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是很恐惧的,但不去发现自己就如“盲人骑马夜半临池”,虽然感觉不到恐惧,事实却是很恐惧的,我不是盲人,但有
时感觉自己现在的状况近乎盲人,因而,更感觉到学习对于成长的需要。
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让研究成为工作的习惯。我们教师研究的对象除了教材,还应该把学生放在重点位置。学生是不完善的、发展中的独立个体,是需要引导使之具有健全的人格,成为不断进取的人。小才靠智,大才靠德,育人先育德。鉴于此,现代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诊断者、学习指导者、思想与心理的辅导者、教育研究者、组织者、评价者、激励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者。这种角色的转换需要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细节中,比方说写学习审计,总结自己一年中或者一学期中的收获和思考;比方说写教学日志,记下自己成功与失误,并学会总结经验、归纳教训;比方说写案例剖析,在一定的教育背景下,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然后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反思其成效,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以此指导以后的工作实践。
教学生一滴水,自己应该有一桶水。只有大量的知识背景,大量的教育改革的背景,教师才能有创造力,教育也才能如春起之苗,日新月异。决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学习的速度小于社会前进的速度,就会成为失败者;学习的速度大于社会前进的速度,才有可能是进步者。教师应作真人。真人不是完人,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追求进步的人。他可以知识不丰但必须有学而不倦的求知精神。
当我们还怀揣着一点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蓦然回首,却发现身边的人都已经走远,远到只能望其项背!创新需要智慧,我们的智慧在哪里?它已被懈怠懒惰所幽闭!打开门窗吧,放阳光进来,让阳光激活它,让智慧迸发出绚丽的光芒。
关于合作学习
讲座中提到让课堂充满智慧让我印象深刻。为改革传统的“说教”、“静听”的课堂教学,力求把枯燥的内容阐述得生动、明白,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智慧型方式。教育名家也倡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以学生的探索求知活动为主线。就这一点,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中的实践现状,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然而,在实 践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却出现了滥用合作学习的现象,一些教师常常将“交 流”与“合作”混为一谈,以至于一提到合作学习,就让学生“团团围坐,分 组交流,出现组内个别学生滔滔不绝,其他学生充当”收音机“;或者七嘴七 舌、各执一辞,而没有小组的一致意见。课堂看似热闹,而实效不大,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并未真正体现出来。
要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我认为应注重以下 几点:
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什么意义”。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之初,就应该给学生讲明,“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什么意义”。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观念,自觉主动地参 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共同取得并分享合作学习成果,共享与共创 相随!
其次,让学生明白怎样合作学习。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国外学者认为“教师不能只是把学
生放在一起,然后告诉他们要合作,应当在适当的人际交往及小组合作技巧等 方面指导学生”。“学生需要有在社会背景下合作工作意味着什么的意识,需 要学习这样做的技巧”,“合作技巧需要直接授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1、学会倾听,彼此尊重。认真仔细倾听同组同学的意见,是合作学习得 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学生善于倾听、吸收他人的意见进行反思,汲取他人的新 颖观点,支持自己的灵感,懂得彼此尊重。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意 志、品质等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2、学会讨论,共同探究。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 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 方法,讨论是听、说、思的综合训练。学生在讨论中,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 想,又从同学的见解中得到启发。在讨论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 炼,个性得到张扬。可以采用答辩、对辩、反问、反驳的方法,让学生摆事 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让课堂成为学生们探究、争论的竞赛场,时时透露出 生机与活力。
3、方法多样,量力而行。课堂合作学习如果总是以讨论的形式出现,老 是“涛声依旧”,学生难免感到厌倦。针对不同的内容,合作的方法可以灵活 多样。如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等,但在运用这些方法 时,组内成员一定要分工明确,量力而行。否则,发挥不了群体作战的优势!
再次,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及师生合作学习这 三种组织形式。个体自主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中介,是让全体同学参 与实践活动的保证。操作流程一般设计为: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和谐组织,是实现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和谐统一的重要保障。
最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太难的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 手,失去兴趣和信心;太容易的又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只有那些“跳起 来摘到桃子”的内容,才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产生合作探究的乐趣。教师一定 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才能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 培养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享受到合作的学习的快乐!课堂合作学习既是学生 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碰撞的过程,又是学生被肯定被欣赏的过程,是智慧产生 的根源所在。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深思,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学生,让学生的 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同步发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与生命的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并非教师展示自己的地方。获取同样的成绩,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获取,不提倡老师灌输。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工作职责、岗位职责落实到底。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科多一份“油然而生”的痴迷,多一份 “纯粹忘我”的投入,多一份“理想主义”的疯狂,多一份内心的沉静与高贵气质的沉淀。智慧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人”字的一撇伸向过去,积累经验,注重反思;“人”字的一捺指向未来,拥抱理想。教育活动是一项创新活动,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曾军良先生的报告如醍醐灌顶,惊醒了梦中人。对照曾校长的所言所行想想我自己,真正感到了一种作为教育者该有的恐惧,因而,更感觉到学习对于成长的需要,在往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
我知道,每个人都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而雕刀就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您想雕琢自己,随时随地,握刀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