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献综述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文献综述
专业
社保
班级
1作者
侯高崇
完成日期 2014.4.20
指导教师
汪建强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题目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政策体系研究综述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政策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通过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的了解和学习,以及对当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个人账户空账问题突出、养老保险隐形债务问题、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等。因此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应该更好的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关键词: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现状 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建立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投入规模持续增长,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制度运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养老保险发展历程与现状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保障对象是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职工,主要特征是由国家规定统一的基本保险待遇,各单位和企业支付养老费用,国有企业的经营由国家统负盈亏,这实际上是一种享受对象经限定的由国家统一管理并保证养老金发放的养老保险体系,可以称为是国家保险模式时期。到了20世纪80年代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我国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91年颁布的3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的开始。并在此后经历了一个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增加养老保险金来源的过程。接着,《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5)6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1997)26号文件的颁布,确立了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原则,所谓“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是指公共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社会统筹部分;二是个人账户部分。这两部分拼合在一起,共同组成我国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第一个里程碑。2000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其中关于基本养老保险的调整内容
主要有: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翻开实行两条线管理、个人缴费提高到8%且个人账户规模缩小为8%、基础养老金的比例由原先的20%调整到30%;公务员、财政供款事业单位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维持不变。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确认了2000年对两个账户规模的调整,即企业按照缴费工资的20%入统筹账户,个人按缴费工资的8%入个人账户。直到现在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缴费方式依旧如此。
三、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学术界有着许多的探讨,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覆盖面窄参保率低
从实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来,全国人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程度在不断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窄且参保率低的问题。
李池国(2011)认为养老保险的参保限制条件太多是导致养老保险覆盖面窄的主要原因。如黑龙江省牡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牡丹江市城镇养老保险的条件之一,必须具有牡丹江市户口,否则不能参保。这使得社会大量的个体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游离于养老保险体系之外。当这些人逐步进入老年,得不到制度化保障,必然会带来贫困等各种社会问题,对社会稳定构成影响。[1]
赵超(2013)调查的数据统计从2001 年到 2012 年,参加职工人数从 10802 万人增加到 22981万人,但参保率却没有显著地提高,2012 年底,参保率只有 61.9%,距离城镇就业人口全覆盖的目标还很远。[2]
对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窄的问题,胡丽丽(2013)认为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的路径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提高认识,切实将扩面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认识,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进行谋划,增强对城乡居民养老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强化宣传,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保意识。要鼓励广大适龄居民积极参保,特是要让广大居民真正了解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惠”在哪里、“利”在何处;三是落实责任,真正形成各方面推动扩面合力。落实扩面责任制,将指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特别是重点抓好参保率偏低涉农区县的扩面推动工作;四是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各级政府和 [1][2] 李池国,浅析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赵超,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问题与对策探析[J],金融经济,2013
相关部门要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五是完善政策,进一步增加制度的吸引力。通过健全多缴多补、长缴多得的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建立参保缴费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制度,实施基础养老金与城乡居民“低保”标准联动调整。[3]
(二)隐性债务巨大
吴忠(2006)认为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下,有如下三大债务,即:老人、空账和中人。1993年前的虚账制度模式设计之初平均余命、缴费年限估计错误以及利率变动等因素而造成的欠账。我国至今仍未实行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且两者实行不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由于计发办法不同导致了机关、事业和企业养老金待遇的较大差异,不对应的计发办法造成了基金缺口。三大债务相加形成的总债务非常巨大。这样的巨额负债,必然导致现制度模式的崩溃。即使不考虑个人账户被挪用造成的亏空,仅仅现收现付的平衡也无法维持。[4]
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来,对基本养老金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的混账管理。所谓“空账”是指个人账户的积累额没有相应的基金存余与之对应。在改革之初由于国家未能对已退休和即将退休职工的隐含负债作出补偿安排,所以导致老职工的个人账户出现“空账户”问题。这样个人账户实际上只有数字的记录却没有独立的资金。
张渊(2007)认为面对我国严重的资金缺口现状,通过对国外不同解决措施的比较,对我国目前存在的资金缺口问题,应主要以多渠道筹集资金作为解决措施。首先,这是基于满足社会保险公平性与效率性相结合的需要。我国目前的情况决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应该以一定的基本保险为基础,提高经济效率。基于此原因,首要的改革措施只有多渠道筹集资金,而其他措施则不适用我国。[5] 对于解决隐性债务问题,黄新兵(2013)认为,新制度的实施产生了新旧的分层,在实施新制度以前就业的职工缺乏个人账户或是账户积累金额不足,然而其对国家做了历史贡献,这部分费用虽然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但是被扣除后转化为国有资产。鉴于这种情况,国家应该承认他们的养老权益,这种历史债务大多是以国有资产划拨的形式存在的,为此,就需要对这部分国有资产进行审查,对由负债产生的资产要进行事先预留,用以偿还债务。需要注意的是,不得追究历史债务,而应该通过筹集资金等手段来补上缺口。具体来说,主要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隐性债务问题:其一,以股权收益来偿还,可以将国有企业的部分股权交给相应的社保机构,这样就能以股权收益来偿债;其二,社会保障结构来经营相应的国有企业,将经营收入作为债务;其三,出售、租赁,将相应的国有资产出售、租赁,用相应的收入来偿还债务,通过 [3][4][5] 胡丽丽,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的研究[J],天津社会保险,2013(44)
汪泓,吴忠,陈心德,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2006(23)
张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D],山西大学,2007
这样的方式就能有效地改善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6]朱晓涛(2013)认为有以下四种方式可以解决隐形债务问题: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发行特种债券、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征收社会保障税。[7]
现今,我国通过延迟退休年龄的办法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问题,无疑是众多办法中最符合我国国情并可以有效实施的一个。我国养老保险的隐形债务问题正在慢慢的解决。
(三)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
杨静(2012)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劳动者跨地区流动就业的频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参保者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难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其困难主要表现在城镇企业职工的跨统筹区域转移,职工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转移以及农民工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转移。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国务院于2009年12月出台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该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转移的难题,保护了职工的养老保险权益,但是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难的主要原因:
1.统筹层次低,养老保险制度管理的“碎片化”;
2.现行财政体制的缺陷造成的“分灶吃饭”的地方利益格局;
3.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转轨造成的转制成本和个人账户“空账”运行; 4.社会保险法以及相关政策的滞后。[8] 宋春蕊(2012年)认为解决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困难的对策和建议应该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实现全国“一卡通”,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可以抵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中资金转移的困境。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责任,减少财政支出。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是指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会和个人储蓄三种制度同时起作用的保障体系。[9]
白敏君(2013)认为影响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原因有:统筹层次低、现行财政体制下的利益冲突、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技术制约、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配套设施不健全。同时对如何解决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白敏君认为应该实行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提高养老基金的增值能力。[10]
(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与增值欠缺
[6] [7]黄新兵,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青春岁月,2013(10)
朱晓涛,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初探[J],劳动保障世界,2013(4):16~18 [8] 杨静,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2 [9] 宋春蕊,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科论坛,2012(05)[10] 白敏君,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养老保险金的长期积累性决定了其存在着潜在的贬值风险,而退休者的生活却需要保障,根据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养老金的支付标准是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共同规律。然而,如果养老保险基金不能保值,则必定会成为一个沉重包袱,并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风险。
刘朝楠(2013)认为养老金财务管理混乱、市场化运营程度不高,收益率、低投资体制的市场化程度不高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巨大问题。[11]
杨庆庆(2012)认为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在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上,要逐步提高个人账户基金的统筹层次,科学建立省、市(县)两级的基金管理体制。市(县)级主要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收和支,省级主要负责个人账户基金的运营管理,可以依法成立省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理事会,釆用社会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其负责基金的运营管理。另外基金的省级统筹也可以实现基金的规模化,投资运营的效率更高,可开拓多元化的基金投资渠道,如发行社保基金的专项国债、购买国家债券、债转股、投资大型公共工程等,这样既可以缓解经济建设中的资金紧张问题,又能达到基金保值增值的效果。要加快制定基金的管理办法,出台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等基金管理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一以H市试点为例定,实行封闭运行,强化基金管理。加强基金的省级监控,实行省级监控平台与银行系统对接、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对接,对基金账户按日对账,掌握基金变动情况,确保基金安全。加强基金管理的监督稽核,落实定期稽核制度,专人负责稽核工作,保证基金收缴和发放环节安全可控。
[12] 李悦(2013)认为加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可以有以下几种办法:灵活运用多元化投资工具、提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规范和管理机构、建立投资跟踪调整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13]
四、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未来发展
(一)提高居民的参保意识,推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深入
张震红(2012)认为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深入人心。当被问到 “您最希望通过哪种方式实现养老”时,74.7%的居民选择通过社会养老保险,21.5%的居民选择通过自我储蓄,2.8%选择通过商业保险,仅有1%选择通过子女实现养老,可见通过社会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已成为居民的共识。但群众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还是不够了解或是存在误解,有的以为是商业保险,有的认为与职工保险差 [11] [12] 刘朝楠,我国养老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21~23 杨庆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3] 李悦,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研究[D],辽宁大学,2013
距太大,没有入保的必要。要消除这些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一是注意充分发挥社区的优势,除了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单,还要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在社区辖区内的学校、超市、集市、企业等人员密集的地方组织宣传工作。二是组织志愿者在中心城区繁华商业区设置宣传栏,对群众提出的疑问进行现场解答。三是通过电视、新闻、网络等媒体宣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请专家或保险处专业人员在媒体上就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14]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承担转制成本
张静(2009)认为加大财政投入是解决统筹基金当期缺口、推动做实个人账户的重要途径。随着扩面征缴工作力度的加大,中短期内基金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压力会相对减轻。要利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物质基础不断增强的有利时机,加大财政投入,稳定财政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承担养老保险转制成本,为筹资模式转换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名符其实的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度,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积累基金。[15]
(三)可建立双层次养老保险制度
张祖平(2012)认为可以建立双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双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由基础养老金和养老公积金构成。基础养老金由政府承担,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筹集资金。养老公积金由个人账户组成,把基本保险里的个人账户划分出来,和企业年金中的个人账户合并,由统一的机构管理。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来自于个人和用人单位的缴费,政府在财力有余的情况下可以给予补助。双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能够更清晰地划分政府责任和个人责任,把政府责任限定在特定范围之内,也有利于解决社会保障筹资领域长达10 年之久的税费之争。把现有的强制征收进入个人账户的资金独立出来,把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合并,收费全部改成强制性,则可解决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大大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局面,有效缩小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差距,而且补充保险部分会迅速扩大覆盖面,亦有利于解决现有企业年金偏向企业高层的缺陷。按收入划分缴费额和领取额,取消目前按职业划分的方法。目前的养老保险种类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现在又在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这些思路都是按照职业来划分养老保险制度,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其实职业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不同职业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收入,而且退休金的表现形式也是收入,因此,建议改用按收入多少决定养老保险缴费额和领取额的方法。同时,简化制度安排,把各种各样的养老保 [14][15] 张震红,耿国华,淄博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调研报告[J],金融在线,2012 张静,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
险制度合并,所有公民都参加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16]
(四)破除养老金“双执制”
楚昭将(2013)认为近些年来,养老金“双轨制”引起了 “两会”代表、网友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热议。2013年3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也表示,养老金“双轨制”历史较长、问题复杂,需要对其进行整体研宄、设计一个综合性方案。需要明确的是,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在世界各国都比较优越,也有许多西方国家专门出台了针对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维护公务员的稳定性,发挥高薪养廉避免腐败的作用。因此,在破除养老金“双轨制”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机关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可行的改革思路是:基本养老保险保持与企业统一,补充养老保险层面体现差别。[17]
五、总结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时间跨度长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机制的重新调整。我国在历史欠账沉重,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必须慎重把握,分阶段推进。最终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多层次、保基本、可持续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制度。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有效用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方式,不断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16] [17] 张祖平,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进建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3)储昭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基于公平视角[D],南京大学,2013
参考文献
[1] 李池国,浅析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赵超,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问题与对策探析[J],金融经济,2013 [3] 胡丽丽,扩大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的研究[J],天津社会保险,2013(44)[4] 汪泓,吴忠,陈心德,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2006(23)[5] 张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究[D],山西大学,2007 [6] 黄新兵,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青春岁月,2013(10)
[7] 朱晓涛,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初探[J],劳动保障世界,2013(4):16~18 [8] 杨静,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2 [9] 宋春蕊,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社科论坛,2012(05)[10] 白敏君,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11] 刘朝楠,我国养老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21~23 [12] 杨庆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13] 李悦,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研究[D],辽宁大学,2013 [14] 张震红,耿国华,淄博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调研报告[J],金融在线,2012 [15] 张静,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 [16] 张祖平,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与改进建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03)[17] 储昭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基于公平视角[D],南京大学,2013 [18]蓝霞,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及制度构建研究[D],青岛大学,2010:136~141 [19]邵文娟,剖析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问题[N],观点视角,2013-12-35(5)[20]阙祥才,夏梦,城镇居民参与养老保险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4(1)
第二篇:文献综述
[1] 梁林梅,唐卉,洪岩.论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22),5-11
[2] 段洪涛,于朝阳.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辩证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3]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 张治勇,李国庆.对建设网络公开课优质资源的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3,01(7)91-96.[5] 潘凌,王国锋.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对中国公开课建设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2,08:123-126.[6] 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42-144.[7] 吴浩.逃课·淘课·蹭课——网络公开课风靡现象的反思与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1,09,85-88.[8] 冯瑞.世界名校开放课热潮对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2,02,17-21.[9] 曾华.美国名校开放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07:93-96.[10] 熊才平.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02,09,9-13.[11] 刘永贵.基于信息视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内涵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04,26-29.[12] 刘永贵,郑旭东.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进展与趋势——EDUCASUE高等教育信息化十大战略议题解读[J].开放教育研究,2008,06,122-126.[13] 伏秋平.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7,07,23-25.[14] 刘涤非,赵励宁.现代信息技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现代情报,2008,09,39-41.[15] 帕特丽夏·加姆波特,马克·查,张建新.技术与高等教育——新时代的契机与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4,32-46.[16] 周太军.高等教育管理权限划分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6,58-64.[17] 陈迥.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7,164-166.[18] 宫天然.美国名校网络公开课的启示与借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42-144.[19] 王小丹,胡凡刚.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调研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2,58-60.[20] 潘凌,王国锋.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对中国公开课建设的影响[J].山东社会科学,2012,08,123-126.[21] 王宇航.论高校“微网络公开课”的建设[J].教育评论,2013,01,108-110.
第三篇:文献总结
高血脂症的危害与防治
内容:文献主要介绍高血脂症与心脑血管的关系,高血脂症的分类及其诊断标 准,最后介绍如何防治高血脂症。
评价:这是一篇综述型的文献,大致介绍了高血脂症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如何 防治高血脂症,让读者对这种疾病有初步的了解。
特点:文献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让读者很容易就把握大意,对文献叙 述的对象有所了解。
第四篇:文献综述
云南后谷咖啡品牌营销策略探析文献综述
一、前言
品牌是企业的支柱,企业一旦形成品牌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手”,它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长期的、持续的积极影响。品牌文化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支持系统,伴随着企业的长远谋划而长期存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品牌营销能力的强弱优劣,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美国著名学者约翰•马里奥蒂曾说:“21世纪的组织只有依靠品牌进行竞争了,因为除此之外它们已经一无有。”著名广告大卫•奥格威曾说:“品牌是生活结构的一部分。”现在很难想象没有品牌的市场了,如果你去买电脑,没有品牌,你将会对那么多电脑非常郁闷!正是因为品牌选择才变简单,正是应为品牌企业才快速发展。品牌营销,是通过市场营销使客户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过程,是企业要想不断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构建高品位的营销理念,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而是利用品牌符号,把无形的营销网络铺建到社会公众心里。
中国大陆每年的咖啡消费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国际平均增长水平,每年以近20%的速度飞速增长,咖啡消费市场前景很好。但是目前中国咖啡市场几乎已经被国外咖啡企业占去大量份额,如被雀巢、星巴克和麦斯威尔等国际品牌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虽然后谷作为中国咖啡市场上第一本土咖啡品牌,但最近资料显示:后谷咖啡注册资本2.8亿,资产20亿,与国际咖啡巨头相比,还很弱小,特别是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纵观几家成功咖啡品牌,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最终形成了品牌效应,而对于德宏后谷这个品牌,他的核心竞争力远远比不过雀巢、星巴克和麦斯威尔等国际品牌,这还有待于解决。
二、咖啡品牌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孕育出了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中国咖啡市场成为国际争夺的对象,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中国在2015年之前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后谷咖啡清晰地认识到,云南的咖啡企业主要是卖原材料,大部分是没有精加工企业。云南咖啡企业没有话语权,咖啡价格别人说涨就涨,说降就降的现状,没有话语权的原因是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营销手
段。据此,后谷咖啡提出“改变世界速溶咖啡市场的供货格局”。在出口方面后谷已覆盖了北美、南亚、中东等地区,接下来后谷还会继续把这些地区作为主战场。
(1)对品牌研究现状:对品牌营销的文献已经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瞿艳平(2006)对品牌与企业竞争力进行研究总结出:正确的品牌定位、强势品牌文化、高品牌忠诚度、品牌延伸强有力的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并提出顾客终身价值概念,要求企业对待每一个顾客不能只看一次的购买量,而应该从终身价值看,这样企业的员工对待顾客的理念就会不一样;品牌定位是企业竞争战略制度和执行的出发点;品牌延伸可以降低新产品导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品牌延伸则可以将开发出的新产品冠以名牌,迅速地打入市场,品牌延伸不仅为开拓新产品市场节约了大量的营销费用,而且也为新产品占领市场赢得了时间;利用成功品牌的知名度,消费者对新品牌所传递的信息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所以品牌延伸有利于企业规模化、多元化生产经营。巨大的品牌效应可以使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抢占较大的市场份额,反过来又促使企业规模化生产,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取得价格优势,这又会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使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许基南(2004)对中国品牌塑造的瓶颈主要有:经济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知名品牌商标不多;大量品牌被外资收购;品牌价值自我管理薄弱。
(2)对云南咖啡产业现状的研究现状:李维锐(2009)对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云南咖啡生产主要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产业规模尚小,基础设施差;初加工企业小而分散,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标准化工作滞后,自主创新能力弱;营销网络不健全,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咖啡商品豆生产标准不统一,质量一致差,产品质量不稳定。
陆自芹,马凯(2006)指出云南咖啡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企业少,大多数公司都是初加工,储藏条件差,原料咖啡品质难保障;流通渠道和交易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针对现状已经提出的建议有:加快规模连片种植,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咖啡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扶持咖啡精加工企业的发展。李文伟(2009)对云南咖啡产业评价:咖啡种植规模不足;咖啡初加工企业虽然多,但生产规模小而
分散,咖啡商品豆质量一致性差,品牌多而杂,使商品咖啡豆到不了到应有的价位和缺乏应有竞争力。资金缺乏导致了云南咖啡企业开发起点低、标准低,园地建设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咖啡种植地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咖啡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规模效益和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生产技术和管理跟不上,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咖啡市场狭窄,营销网络不健全。
李茂林(2010)对后谷咖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做了分析,机遇是后谷咖啡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咖啡种植企业,并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创造出一套基地发展模式和经验,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咖啡,有较为健全的科技推广队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3)对咖啡品牌的研究现状:云南小粒咖啡,香而不烈,浓而不苦,甘醇香浓,略带果昧,被国际咖啡组织评定为世界上最好的品种之一。早在1992年就在在昆明市建立起一座亚洲最为现代化的云南咖啡加工厂。目前对后谷咖啡品牌研究的学术论文很少,但对于雀巢和麦斯威尔咖啡品牌研究居多。陈春雷(2011)做调研后,发现中国消费者比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对品牌有更高的忠诚度。后谷咖啡的品牌营销已经走过起步阶段——品牌创立阶段,目前正经历品牌的提升阶段,后谷咖啡品牌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将来还要品牌升华。周灿,田子义,查星茹(2006)对星巴克咖啡品牌策略研究,指出星巴克主要从品牌定位、品牌体验、品牌传播、品牌连锁、品牌延伸、品牌资产积累等方面塑造品牌营销方式。李健(2003)对麦斯威尔品牌营销从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广告策略等方面分析。郭容琦,罗心平(2009)等对后谷咖啡产业现状分析:云南咖啡产品多以原料销售为主,企业忽视了品牌的开发,品牌培育滞后,在国内外市场上还未形成知名品牌,产品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低。目前速溶粉市场中,雀巢占70%,麦斯威尔占 20%,摩卡和其他品牌占 10%。咖啡店则有星巴克、上岛、欧迪和两岸。于放(2008)对星巴克成功之道进行分析:星巴克在重在塑造其核心价值,塑造核心价值时充分应用了体验营销、互动式服务和定制式服务。
长期以来,云南咖啡市场处于无序状态,无固定的交易市场。销售网络不健全,信息反馈慢,难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客户购销合作关系,也无力在国内外建立销售网点,只能依靠零星客商或转口贸易获得有限的市场。另外产品广告宣传
等促销手段也少,攻势弱,使产品市场受限制。目前的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局面:速溶咖啡消费市场,雀巢和麦斯威尔等国际品牌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星巴客占领现磨咖啡消费市场。
三、文献综述总结
1997 年以后,国际咖啡市场价位连续多年下滑,而云南省的咖啡产业不但没有垮,每年还有大面积的发展,还建立了良好的国内外经销网点,提高咖啡质量,建立了市场风险保障操作机制,为抓住机遇发展创造了条件。
德宏后谷咖啡公司的种植基地建设规范、产量高,可以达到国际水平。虽然后谷咖啡产业目前存在着较多的制约因素,但是可以在完善管理的过程中予以克服和改变的,后谷咖啡产业具备很好的发展前景和优势条件。后谷咖啡产业链要获得核心竞争力,需要关注的战略环节仍然是品牌文化的升华以及分销和零售,造就德宏后谷大品牌就必须让大众了解并接受云南咖啡文化,而且要加大对消费者的咖啡品牌内涵宣传,培养后谷品牌意识;走国际化和品牌建设之路是后谷咖啡的有效途径。后谷要着力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加大市场开发与宣传力度,增加投入,创优质产品名牌,强化后谷咖啡文化与后谷形象,积极推进种植管理管科学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延伸化,产业集团化,加速后谷咖啡成为国际品牌是举目在望的,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
四、参考文献
[1] 吴晓云,张峰,刘侠,卓国雄.营销管理案例[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2] 后东升.36家跨国公司的品牌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3] 李德立.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品牌战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 2006.[4] 查星茹.星巴克品牌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5] 蔡云生.品牌营销:农产品拓展市场的利器[J].经济视角(下), 2009,(09).[6] 焦建文, 黄春华.品牌营销——农业产业化的战略重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4,(11).[7] 郭容琦,罗心平,李国鹏,杨世贵,李贵平,李树维,黄健.云南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 , 2009,(03).[8] 韦开蕾.中国咖啡潜在市场[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8,(06).[9] 柳娜.中国农产品品牌经营研究[D].湘潭大学, 2007.[10] 郑璐.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 2008.[11] 李恂.做大做强中国咖啡产业——记云南德宏建成中国最大的速溶咖啡粉生产线[J].中国经贸, 2008,(07).[12] 杨通新.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孟连县为例[J].吉林农业, 2010,(06).[13] 李文伟.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提升对策[J].热带农业科技, 2009,(04).[14] 李维锐.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技, 2009,(01).[15] 黄家雄,吕玉兰,文志华,张林辉.关于加快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建议[J].云南农业科技, 2010,(04).[16] 马红梅.云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 , 2004.[17] 陈良珠.关于农业创名牌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 , 1998,(04).[18] 杨全顺.农产品品牌战略探析[J].农村经济 , 2004,(04).[19] 耿罡.中国农产品企业品牌战略分析[D]吉林大学 , 2006.[20] 李强.我国农产品品牌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 2008.[21] 柳娜.中国农产品品牌经营研究[D].湘潭大学 , 2007.[22] 孙占胜.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23] 陆自芹, 马凯.潞江坝咖啡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 2006,(S1).[24] 周灿, 田子义, 李茂林.云南德宏后谷咖啡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0,(34).
第五篇:文献综述
韩剧热播对我国的启示试探
一.前言
韩剧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1997年在央视的海外剧场首次播出《爱情是什么》爆出第一个韩剧冷门,创造了收视高峰!自此各地方电视台相继开始播放《蓝色生死恋》、《开朗少女成功记》、《玻璃鞋》、《人鱼小姐》等多部剧掀起了韩剧的收视热潮,一夜之间形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韩流”。
韩剧的热播,韩式餐饮,服装,美容也对迅速侵入各地,不仅推动了韩国经济发展,也传播了韩国悠久的文化。针对以上的种种情况,文章主要从韩国电视剧的一些概况、韩国电视剧走红的原因以及韩国电视剧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几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分析韩剧热播的原因,比较中韩在这些方面的不同,希望中国能从中得到启示雨借鉴,大力弘扬本民族传统和民族文化,从而推动我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二.韩国电视剧的特点及类型
1.韩国电视剧的人性化情怀,运用平民化叙述视角,将故事中的细节的处理十分精致。唯美的画面,适时运用悠扬动听的音乐配合剧中情节,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震撼。张建敏《韩剧的品牌传播及其启示》认为:作为文化品牌的韩剧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品牌特征:(1)韩剧的以情动人的特点(2)韩剧剧情生活化的特点(3)韩剧情节曲折的特点。[1] 刘艳红《韩国影视剧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认为:(1)韩剧是对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承载(2韩剧形式的唯美。[2]
2.韩国电视剧的类型
罗洁《韩剧何以打动中国》指出,韩国电视剧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温馨的家庭生活剧,这种类型的影视剧一般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题,展现韩国人民生活形态及其伦理道德状况。第二种是浪漫的青春偶像剧,这类剧种反映了韩国青年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第三种是“野蛮”型喜剧片,自从《我的野蛮女友》之后,动辄拳打脚踢的野蛮美女与逆来顺受的懦时都能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3]
三.韩国电视剧在中国成功传播的原因
陈兆河《跨文化传播现象新解析—“韩剧热”对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启示》认为:韩剧之所以能打动中国观众,主要是中韩文化的共通性。[4]马丽《“韩剧”流行的文化思考及启示》中提出:韩剧自身具备的“真”“善”“美”的特点,给它戴上了独特的魅力光环。[5]龚知敏《韩剧登陆我国引发的思考》认为:韩剧之所以能这么火热源于:“精美绝伦的美食和绚丽华彩的服饰”起了主要的作用。[6]
四.韩剧热播给我们的启示
马丽《“韩剧”流行的文化思考及启示》认为:韩剧的流行并非偶然现象,而是韩国政府有意识所为,只有将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去发展,才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5]肖文娟《我国国际文化传播如何借鉴韩国经验》认为:我国的政府想要逐步改变上述状况,必须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7]李玮《浅议韩剧的生成特点及韩剧背后的思考》分析:观众需要一些能够打动人心的、真实、深沉、细腻的故事来满足自己情感的宣泄和坚持正确的道德判断。[8]张琳琳《浅析韩剧在我国热播之原因》则强调:我们必须重新重视我们的传统,重新重视已有的经验和成功,扫除浮躁,踏踏实实的去表现人们正常的情感、善良的追求、真实的命运,这样才能赢得正在失去的观众。[9]
五.结语
韩剧在中国盛行时我们不可忽略的事实,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受众群,从某种角度上讲,其发展趋势已经超过了我国的电视剧发展速度,本文从韩剧的各个方面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着重的分析了韩剧在我国成功传播的原因。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给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流行深刻的印象是中国文化的使命。我个人觉得我们国家应该从法律、从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来保护电视剧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赶上潮流的发展,从而中国的电视剧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建敏.韩剧的品牌传播及其启示[J].热门话题,2004([2] 刘艳红.韩国影视剧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J].声屏世界,2011(4).[3] 罗洁.韩剧何以打动中国[J].世界知识,2011(4).[4] 陈兆河.跨文化传播现象新解析—“韩剧热”对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启示[J].GREAT MASTER,2010(2)
[5]马丽.“韩剧”流行的文化思考及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1(2)
[6] 龚知敏.韩剧登陆我国引发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1(10).[7]肖文娟.我国国际文化传播如何借鉴韩国经验[J].理论视野,2011(8).[8]李玮.浅议韩剧的生成特点及韩剧背后的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8).[9]张琳琳.浅析韩剧在我国热播之原因[J].影视之窗,2011(2).老师修改建议
1、你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韩剧热播对我国的启示,重点是把韩剧在中国的成功作为“韩流”这个整体的一个突出方面去分析,研究的难点是在韩剧成功的表象中抓住本质的东西。
2、建议题目改为“韩剧热播对我国的启示试探”。
一、韩剧的成因
二、韩剧热播对我国的影响
三、韩剧热播给我们的启示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