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那一段厚重的历史

时间:2019-05-15 11:0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温那一段厚重的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温那一段厚重的历史》。

第一篇:重温那一段厚重的历史

近代史读书札记3 重温那一段厚重的历史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长方形的白色大理石墓碑上镌刻着“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墓旁松柏环绕,幽静肃穆。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他在弥留之际说道:“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是什么震撼了斯诺,让一个外国人能如此深情地说“我热爱中国”,那就让我们到《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去寻找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 ,共十二篇,约30万字,收集黑白照片70余张,生动介绍了斯诺所认识的共产党人当时在苏区的日常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本书被西方媒体评为“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真正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

斯诺给了世界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他是当时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对中国红区进行报道的记者。1936年是中国国内形势剧变的一年,当年6月初,陕西驻扎的是与红军关系良好的张学良少帅的军队,斯诺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进入“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的红区的机会,于是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重重封锁进入红区。四个月的红区之行没有让斯诺失望,他得到了当初那些“感到兴趣而未获解答的问题”的答案。

斯诺自己是这样说这本书的:“这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是正式的或正统的文献,在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的这些日子所看到的、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为美国记者,做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人之见的报告。”斯诺又在序中说“从字面上讲起来,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可是从最实际主义的意义上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这本书的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近代史读书札记3 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中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的进程。

斯诺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他把自己对共产党的看法及其未来局势的预测做了这样的总结“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象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正如这本书所证明的一样,如果说它证明了什么的话),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不得不说,斯诺不是一名普通的记者,他对战争与政治的观察分析令人敬佩。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就在这本书出版八年之后,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十二年之后,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埃德加·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汇报:重温那一段经典

敬爱的党组织:

观看《建党伟业》已是第二篇了,真好!有人说,懂的人看门道,不懂的人看热闹。我想说的是,我们不仅喜欢那一些大碗明星,一边看一边数一个,两个-----;我们更要看的是从经典中体悟二三十年代的革命热情!

五四运动无疑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但怎样理解呢?仅仅是无产阶级首次登上历史舞台么?我思索着,对于这我是首先从历史教科书上获知的,而今天以影片的形式展示虽说不是第一次,但可以称为是最刻骨铭心的一次。片子中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中国这个作为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时,举国寄予了多少希望--------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这个本不过分的希望却最终幻灭在大国的强权中。是啊,顾维钧那句“弱国无外交”牢牢刻在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国人的心中。当学生暴动,不,不是的,那不是暴动,是为正义,是那一颗拳拳的爱国心将学子们凝聚起来。激愤,绝望而又希望充斥着我们的心。

我想啊,要如我当时处在那么一个时代,我会怎么做呢?是甘心忍受屈辱,默默躲在图书馆弄破古文,抑或躲在家中,更或一死了之--------不,都不会,我会自觉加入游行的那一对,是的,尽管它会带来危险。某一天,我在街上,敌人照着我便是一枪,抑或某个叛徒把我给供出来,我惨死在“自己人”得口水中。但不管怎么样,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那我也要做后者,是的,我毫无理由怀疑当初的哪一些五四青年,他们一定与我今日所想是契合的。

在声势浩大的人群中,“外争主权,内出国贼”这一句口号无疑凝聚了四万万中国同胞。于是,学生作为先锋,走在大街上去,为了民族,他们是愿意当革命者的,这点我坚信!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中国!彻底展示他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革命彻底性!中国在遭受从鸦片战争至今,还没有那一次,如此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帝反封,这次规模之大,群众之广,更是少数。中国在赤裸裸的枪炮中感受到的野蛮和屈辱,终于在此腰杆直了,我欣慰。

而现在我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输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中国的综合国力是强了,跻身世界第二了吗,但我们在引以为豪的时刻,更应该不忘国耻,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我们不需要上战场去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要学习那一段经典。很荣幸有这么个机会让我在这里能学习党史!在学习中,深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有那么一段情!-------民族情!

汇报人:xiexiebang

欢迎继续浏览

第三篇:历史的天空下,重温那一段红色的记忆(共)

历史的天空下,重温那一段红色的记忆

综合办公室

张言

延安,一段光辉历史的发源地,一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指挥着一支“小米加步枪”的部队打败了日寇,战胜了国民党,把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了出来。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奇迹”?

是“延安精神”!

据查,“延安精神”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由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精神、白求恩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等衍化而来的,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天,历史条件发生变迁,但延安精神意义犹存,而且面对新的挑战更需要发扬光大。

滔滔延河水,承载着历史的凝重;巍巍宝塔山,呼唤着民族的崛起。2006年9月14日,我有幸来到这种精神的发源地,找寻那一段红色的记忆,感受那依然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获取指引人生道路的精神所在。

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瞻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了13个春秋的革命遗址,亲眼看到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留连其间,睹物思人,感慨颇深,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如此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尚能取得辉煌成就,我如今身在和平稳定的大好形势下,将做何为呢?

一、精神的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今天我们更要发扬延安精神。没有这种精神,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

——江泽民

一种精神力量,惟有强大才会有吸引力,惟有广泛才会有凝聚力,惟有深刻才会有感召力,而延安精神恰恰如此,这是在最贫乏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以史明今,我深深感受到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是何等的重要!

如今,物质文明发达了,有些人开始贪图物质享受,背弃了光荣传统,从而导致自己的人生道路偏离了历史发展的轨迹并最终为历史所遗弃

初到延安即深切地感受到,延安已经成为精神的化身。从1935年到1948年,中国革命从最艰难走向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最困苦走向了强大。延安记载了这段历史,也铸就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实践是不断前进的,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永恒不变的却是精神。可以说,延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延安历史传承了中华历史,延安精神丰富了中华精神。

通过考察学习,我认识到“延安精神”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它由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精神、白求恩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等原生形态衍化而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天,历史条件发生变迁,但延安精神意义犹存,而且面对新的挑战更需要发扬光大。“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地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那么,需要怎样的接班人呢?毛泽东同志曾说:“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荡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狂妄,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批这样的人,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完成。”这些论述阐明了延安精神的内涵和要求。1989年9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延安时指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要发扬延安精神;今天我们更要发扬延安精神。没有这种精神,社会主义是很难建成的。” 2002年12月,在全党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中,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其中关于“两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号召更是新时期发扬延安精神的具体要求。可以说,延安精神一脉相承,需要代代相传。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对于如何实现理想,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却时常拿不准,有时甚至感到迷茫。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问题。在延安考察的整个过程中,我近距离地体会到当时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极大差距。红军进入延安是在长征中的被动局面下作出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延安的条件,还是革命力量自身,对于实现革命胜利的理想都到了最艰难、最困苦的境地。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大生产到整风,从党建到强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是立稳脚跟,然后发展壮大,最后解放全中国,13年弹指一挥间,党硬是把革命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包含了走向成功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包含了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讲话、每一部文献。这一切真实地见证了党如何立足现实、改变现实,重视问题、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反败为胜,扭转乾坤。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我在学习考察中,对照延安的革命斗争史,深刻反思了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觉得深受启发。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现实才有被改变的希望。

延安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显赫,然而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座边镇小城却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中心。这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树立了不朽的旗臶----延安精神。今天,延安精神仍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和影响着新一代的青年人。宝塔山、延河水、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这一个个名字是那么熟悉,早已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这一个个革命历史遗址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陌生。在这些土窑洞里,曾经居住过缔造了新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窑洞内那简朴得让人难以臵信的陈设,始终令人难以忘怀。毛泽东旧居里那架在炕上的床,周恩来旧居里那绑着铁丝的床,朱德旧居里那默默无声的纺线车,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任弼时则把自己的一生比作骆驼,不唯索取,只有奉献的精神。使我的灵魂得到启迪,令我顿悟人生。他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会让我享用一生。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物品都是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延安精神形成的轨迹。什么是延安精神,我们在这里找到了答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灵魂所在。延安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创造了无数奇迹的时代。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军号,似乎又回到了那杀声阵阵的战场,对那些勇猛冲杀、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更增加了敬佩之情;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无不更加珍惜;对经过战争洗礼的伟大祖国,无不更加热爱。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并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孕育出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二、关于理想与现实

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对于如何实现理想,如何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却时常拿不准,有时甚至感到迷茫。这其实是一个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确立、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在延安考察的整个过程中,我近距离地体会到当时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极大差距。红军进入延安是在长征中的被动局面下作出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延安的条件,还是革命力量自身,对于实现革命胜利的理想都到了最艰难、最困苦的境地。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大生产到整风,从党建到强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是立稳脚跟,然后发展壮大,最后解放全中国,13年弹指一挥间,党硬是把革命理想变成了现实。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包含了走向成功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包含了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讲话、每一部文献。这一切真实地见证了党如何立足现实、改变现实,重视问题、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反败为胜,扭转乾坤。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我在学习考察中,对照延安的革命斗争史,深刻反思了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觉得深受启发。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的统一体,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理想才有实现的可能,现实才有被改变的希望。党在延安战斗的13年,已经用伟大的实践证明了一个党、一个国家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可以将符合历史规律、符合人民利益的理想变为现实。对党和国家来讲是大道理,对于一个人也同样如此。尤其是一个志在创业的青年人,这个道理非常重要。我都有一个同感,观今鉴古,学史明理,借鉴历史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对于自己的理想,我们应有更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一些近期的目标,要更客观一点、更实际一些;既要有人生的远大抱负,更要有实实在在的每一步所能达到的具体设想;不仅要从自己出发设计理想,更要从社会角度和发展条件考虑规划;对于理想的实现,不能骄傲自满,要多想党的教导、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对于未实现的理想,应及时调整和完善,不在不现实的理想上消耗时间走弯路。而对于现实,则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让主观迷乱了眼睛,不让情绪模糊了视线;时常把问题和困难看得多些、重些,不忽视前进中随机的、难以预料的不利因素;凡事十分把握也做三分胜算,学习扎扎实实地进行,成绩一滴一滴地积累,每走一步都踏踏实实、平平稳稳。

三、关于努力与毅力

在延安,我感悟到,任何一项事业,哪怕是一件小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甚至要经过多次反复。在这个过程中,不是一般努力就能解决问题,必须不懈地努力。这就特别需要坚强的毅力。看看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前辈走过的路,当时他们大都是学生出身、热血青年,也未在恶劣的环境中经受考验。但他们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同甘共苦,以苦为乐,不屈不挠,战天斗地,成为最坚强的一代,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可见,一个人的毅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经过实践的锻炼和艰苦的锤炼,也要经过几个回合战胜自己,才能培养起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在党的七大会堂旧址,我们面对庄严的党旗,我们感慨万千,肃然起敬,心中涌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难忘延安,难忘延安之行,难忘延安精神!

第四篇:重温历史

重温历史、砥砺前行

——井冈山培训二次传导

2016年11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党委组织的“弘扬井冈精神,加强党性修养”,绿园区中小学校支部书记高级研修班的井冈山集中培训学习,怀着无比崇敬与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井冈山的旅程。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学习与培训,却让我经受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和震撼,受益匪浅。

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陈刚教授的专题课堂教学《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向我们介绍了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历程,井冈山的历史贡献以及井冈山精神的内涵,让我们明晰了这段历史以及它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有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1927年9月——1930年2月,短短两年四个月的时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历了从建立到战略转移的全过程。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武装斗争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一次把党的支部建在了连队;土地革命,第一次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井冈山的农民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工农武装割据,第一次建立了红色革命政权。

在井冈山我们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向长眠在那里的革命烈士敬献了花篮,瞻仰了无名烈士碑,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茨坪和大井毛泽东旧居,小井红军医院,黄洋界哨口和茅坪八角楼等,重走了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同时领略了井冈山巍峨雄伟、钟灵毓秀的山色风光。“三湾改编”、“朱毛念师”、“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保卫战”、“十送红军”等历史场景的再现,让我们一次次深刻领会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的艰辛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这次的党性教育与培训,除了专题教学讲座实地现场教学,还有一王佐烈士的后代王生茂、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石金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的访谈,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感人事迹。三湾改编、破冰组团、红军团队训练、自做红军餐等,让我们身临实景,感受当年红军战士的艰难跋涉,体验当年红军的艰苦奋斗和共产主义追求,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新农村建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种精神,而井冈山精神面貌就是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中的锤炼和升华,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党性教育之行,感触颇多,短短七天,收获了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工作上的宝贵经验,人生上的宝贵启示。通过学习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最重要的是对“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坚定信念,矢志不移,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井冈山精神”最为重要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井冈山斗争时期,环境非常恶劣,新生的革命队伍处在强大的敌对势力的包围和多次“围剿”之中,由于敌人实行了经济封锁,革命根据地物资匮乏,供应十分紧张,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地军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敌人屈服,将革命进行到底,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在烈士陵园,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由然而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理想信念的伟大,在小井红军医院,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实事求是、联系群众、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毛泽东当年仅带700余人来到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到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和群众在一起,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我们党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三、“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80多年前,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这种精神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是当年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动力。如今,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要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用革命先烈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鼓舞自己,激励自己,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深刻领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出的背景及总体要求,准确把握“两学一做”的核心内涵,强化政治意识,保持政治本色,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

第五篇:那一段美好时光作文

那一段美好时光作文

六月的时候我们都还初三。那年我们习惯了在天朦胧的时候起床、习惯了带着惺松的睡眼洗脸、刷牙、习惯了懒懒的…

边走着边咒骂着可恶的教育制度并计算着距离星期天的时间;…走到教室本该晨读的,却在老师查过人时匆匆忙忙的去趟厕所,回来再趴在桌子上睡会回笼觉……课上满脑子的睡意直想让自己在铃声响起的那一刻睡去,把书堆的高高地,假装低着头看书,却在头放在书上的一刹那安然睡去。即使是冬天,也感觉睡觉是温暖的。醒来后,看着中考的倒计时,无奈的用冷水洗把脸;看看课程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就是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计划着在语文课看会小说、计划着在英语课上可以不听那肥猪的课美美的大睡一觉;我们都还初三。

喜欢在桌上写满自己的青春誓言、喜欢在墙上写下自己的无奈、喜欢在下课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悄然睡去、喜欢在吃饭的时间里去操场投两把篮球、喜欢午睡时塞上耳机听几首喜欢的歌再睡去、…看看自己好久没看的杂志、报纸、喜欢站在阳台上望着楼下走过的男生,女生,并大肆的点评一番、喜欢一群朋友在一起起哄一番,发泄一下自己青春的无奈、喜欢在教室的后排小声的叽叽喳喳着;我们都还很初三。

害怕着每一次的考试,却又期待着每一次考试,害怕成绩的宣布,却又期待着成绩的宣布,假装不关心自己的成绩,却在没人的时候把墙上的成绩排名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默默的走开…心想下次考试如果再不进步,我就不再努力了。可自己不管进步退步,努力的汗水却从来没有停止流过;我们都还很初三~

一转眼我们离别了初三的苦日子,一切的习惯变得那么的不习惯。以为自己的青春在初三结束的那一刻得到释放,以为自己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春。可我们却又常常想起初三的日子,想回到初三的教室看看自己留下的汗渍,想回到初中的教室看看写满作业的黑板,想回去看看我们后墙贴的红心;想回到初三教室听听黑板下的青春誓言是否绕梁不舍离去,想见见一起从黑色六月走过的朋友们,想见见上课不忍心将你从睡梦中吵醒的同桌,想见见那充满我们欢声笑语的校园……

现在在家里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回想起初三的日子,总是有种想流泪的冲动,逝去的初三岁月,永远是我们心中关于青春的最美好回忆。那个谁……记得哦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再送你一句吧——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以往生命的辜负……初中,想想不免有些苦涩,苦涩的不是经历那几年的生活,而是不再拥有那样的生活。曾经的同学,曾经的老师,曾经的校园都已渐渐远去,仅留下那份不太完美的记忆。

有时真的好怀念,真的很想你们,你们还好吗?最亲爱的朋友们、。各自散落天涯,但请别忘了我们的家…我们回家相聚,在家等着…再一起去看我们的曾经,回忆那温暖的感觉……

河北矿业五中初三:葛志伟

下载重温那一段厚重的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温那一段厚重的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雷锋——那一段永恒岁月

    雷锋——那一段永恒岁月时光的河流浩浩汤汤的来,却悄无声息的离开。在我们漫漫人生路上能留下些什么我们不知道,可是有个人确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熟悉他敬佩他学习他。......

    雷锋——那一段永恒岁月

    雷锋——那一段永恒岁月 时光的河流浩浩汤汤的来,却悄无声息的离开。在我们漫漫人生路上能留下些什么我们不知道,可是有个人确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熟悉他敬佩他学习他......

    那一段情(1300字)作文

    精选作文:那一段情(1300字)作文我的老师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我的老师---个未娶妻的乡村中学教师。按理说,教师是不对学生尽抚养责任的。可呆,当我唯 一的亲人-——父亲去世......

    重温历史、照亮未来

    “重温历史,照亮未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 党员、积极分子培训活动 一、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 五、活动内容: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邓小平理论研究会......

    一二九演讲稿 重温历史

    一二九演讲稿 重温历史 小编导语:纪念一二九的活动少不了的就是纪念一二九的演讲稿了,小编已经帮大家整理了关于一二九运动的演讲稿范文欢迎同学们参考。更多关于一二九的演讲......

    那一段难忘的童年生活

    那一段难忘的童年生活过年放鞭炮,这是人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事了,那也陪伴着我们我有了一个精彩绝伦的童年。 "放鞭炮咯!"一喊,所有街边的朋友们都如赶集似的,如脱缰的野马,立马......

    那一段美好时光作文(精选五篇)

    我们都在6月的前三个月。那一年我们习惯在朦胧的日子起床,习惯了用困倦的眼睛睡觉,刷牙,习惯了懒惰 走在恶劣的教育制度的诅咒周围,计算出距离星期日的距离;并去了课堂上午读......

    重温党的辉煌历史

    重温党的辉煌历史,共创未来美好生活 ——“党史我来讲” 党史系列活动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思想,我院积极响应校团委的号召,带领全校广大青年学生更好的学习党史,了解党的奋斗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