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大18秋学期《中国近代史纲要》在线作业2
奥鹏 东大18秋学期《中国近代史纲要》在线作业2答案(单选题)1: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井冈山会师 B: 懋功会师 C: 吴起镇会师
D: 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 正确答案:D
(单选题)2: 1975年着手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整顿的是()A: 周恩来 B: 叶剑英 C: 邓小平D: 华国锋 正确答案:C
(单选题)3: 1937年8月,陕北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其正、副总指挥分别是()A: 朱德、彭德怀 B: 叶挺、项英 C: 朱德、刘伯承 D: 朱德、贺龙 正确答案:A(单选题)4: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实行()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 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D: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正确答案:B
(单选题)5: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是()A: 1949年—1952年 B: 1952年—1956年 C: 1949年—1957年 D: 1949年—1956年 正确答案:D
(单选题)6: 中法战争期间,率领清军和民众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老将是()A: 刘铭传 B: 丁汝昌 C: 冯子材 D: 关天培 正确答案:C(单选题)7: 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 要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C: 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D: 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 正确答案:A
8: 在中共八大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的是()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周恩来 D: 陈云 正确答案:D
(单选题)9: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资政新篇》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变法通议》 正确答案:C(单选题)10:近代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 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正确答案:A
(单选题)11: 在近代中国,主张学习西方,采用机器生产的清朝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其代表人物是()A: 郑观应 B: 李鸿章 C: 袁世凯 D: 严复 正确答案:B
(单选题)12: 毛泽东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会议是()A: 中共八大
B: 1956年1月的最高国务会议 C: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D: 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 正确答案:D 13: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D: 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A
(单选题)14: 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A: 严重灾难的内乱 B: 对资产阶级的革命 C: 对旧有文化的革命 D: 敌我矛盾的较量 正确答案:A
(单选题)15: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属于()
A: 社会主义的萌芽 B: 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C: 社会主义的性质 D: 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正确答案:C(多选题)1: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是因为()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C: 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D: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正确答案:ABCD
(多选题)2: 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罢免的亲日派官僚是()A: 曹汝霖 B: 段祺瑞 C: 章宗祥
D: 陆宗舆 正确答案:ACD
(多选题)3: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作用是()A: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 B: 是群众运动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C: 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D: 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 正确答案:ABCD(多选题)4: 1931年制定的土地革命的路线的内容是()A: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 B: 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C: 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D: 消灭地主阶级 正确答案:ABCD
(多选题)5: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 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B: 宣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C: 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正确答案:ACD
第二篇:《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诸多艰辛的探索。例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新中国成立等。各阶段探索及其结果如下:
1、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太平天国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腐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2、洋务运动——封建地主的救国方案:19世纪60年代初兴起的,主张学习西方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主要的官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企业的管理也具有腐朽性。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维新运动——民族资产阶级改革派的救国方案: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采用:向皇帝上书。1895 年“公车上书” 著书立说。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但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戊戌维新运动也遭遇了失败。
4、辛亥革命与建立中华民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方案: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张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了湖北军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覆灭。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5、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也失败了。
6、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活动失败,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7、国民大革命:
8、抗日战争:
7、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8、新中国成立: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
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最终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在经历一番艰苦卓绝的探索之后,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1894年,在决定中国在亚洲地位的甲午大海战中,中国败了,败的如此难以接受,败的如此痛入骨髓。虽然这场战争早已消逝在时间的洪流里,丧国辱权的时代也早已成为过去,也许我们会感叹历史的惨烈,但它不会因为后人的意志而改变,它还是会沿着原有的轨迹前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那些历史中学习教训,学会经验,牢记耻辱,警钟长鸣。
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清朝末期闭关锁国,外国列强们则都在进行着自己国家的大改革及大发展,落后就要挨打似乎成了清朝面临的必然事实,李鸿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人之一,积极倡导近代海军及建立北洋水师。
在建立近代海军时期,邓世昌怀着救国的志愿进入当时的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学习先进的科学技。转瞬间,那些少年学成归来,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巨舰驶回祖国,他们的同学中就有一批日本留学生同样带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政府购买的军舰向遥远的东方驶去,年轻的天皇正等待着他们,以加速他同样是学习西方的“明治维新”应李鸿章的要求,这只舰队去日本长崎“串门”时,仇恨的日本民众和中国海军士兵发生血腥的冲突。长崎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政府,天皇率先捐款,举国之力发展海军,尤其是发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军实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国,一座富丽堂皇的林园已近完工,为了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海军军费被大肆挥霍。没有新式战舰的补充,没有炮弹的补给。
日本终于按捺不住侵略扩张的野心,伺机向中国发动战争。1894年,黄海上,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展开队形,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队的大海战。正如电影台词上讲的:“一场海战能够决定两个国家的命运”而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决战中,日本的快速炮显现出绝对的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却不炸,北洋舰队的军舰连连被击沉,关键时刻,“致远号”突然冲出层层弹雨,裹挟着浓烟烈火,直向日军主力“吉野号”冲来,在弹尽重伤之时,水柱如林的海面上传出邓世昌的吼声:“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在与之敌人同归于尽之前就被敌舰队上的上百门快速炮的集中轰击下爆炸沉没。悲忿交加的邓世昌也光荣殉职。
刘公岛,北洋舰队在港内进行最后的苦战,日军攻占了陆上所有炮台,将炮口转过来猛轰港内的中国军舰,所有人都望眼欲穿地盼望陆军的救援,然而几路援军全推脱不前,甚至转头逃跑!孤守一个月的北洋舰队终于弹尽援绝,军心遣散,刘步蟾等人拒绝了日本同学的劝降,亲手炸沉了自己的军舰后自尽身亡,一支曾威震东方的强大舰队灰飞烟灭。总结这次的失败主要有这些方面的原因。
1.独裁的制度
晚清的体制是君主专制,慈禧太后大权在握,所以不管是改良派还是保守派都得讨好她,李鸿章虽然想发展海军推动改革,但为了维持自己在朝廷的势力,也必须拉拢太后。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天皇的权力要受到体制的很大束缚。在日本这种民主的,充满活力的体制下,各种力量能够互相制衡,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之祸。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国家吸取了这个沉重的教训。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不断完善和发展。2:一味求和,丧失战机
俗话说,先发制人。可是我却被清政府的懦弱和顽固不化击败得体无完肤。在变幻莫测的战局中,战机很重要。清政府一味求和,保存实力,固执己见,还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来避免战争,那种自恃清高的态度着实令人气愤。当敌人准备充足,谋划得当时,才发现自己的军队还没开始准备,那时已经晚了。我们应该牢记这个教训,我们不穷兵黩武,但是我们的军队会时刻准备,整装待发。如今,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军队建设也不能落下,而对主权问题,亮剑,迎战是我们第一,唯一的选择。
3:贪污腐败
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清政府的官员居然可以安之若素的醉生梦死,抽取军费节省弹药,着实令人发指。结果战争来临,弹尽粮绝,面对敌人的进攻只能等死。这种国家之事与己无关的思想似乎注定了这个民族的失败。腐败时每一个政府都要面对的问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清官就有贪官,贪官就像蛀虫一样隐藏在社会这颗茂密的大树里,暴风雨来临之际,大树出人意料的轰然倒下,全拜他们所赐。所以不论是以前还是如今,反贪官反腐败必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4:闭关锁国,科学技术弱后
北洋水师的先进舰船和武器都是从外国购买的。一个国家要想保卫自己的安全,必须要大力发展科技!。不能依赖别的国家,只有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真正的独立自主。
甲午战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铭心的国耻,清政府的腐败,将士的英勇和悲壮这些盖棺的定论,更多的是反思发生这一切是为什么,更多的是在百年之后的今日越来越热的钓鱼岛争夺背景下,假如中国再有一次海战,中国能取胜吗?
第四篇: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作业
从下列参考书目中选取你比较感兴趣或自选书目进行认真阅读,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写一篇读书笔记。
参考书目:
黄进华、孙艺年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篇名著导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陈旭麓著:《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朱维铮著:《重读近代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杨奎松著:《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全四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朱发平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今天》,重庆出版社,1992年;
胡绳武、金冲及著:《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叶曙明著:《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年;
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刘波、杜福增等著:《长征纪实》,人民出版社,2006年;
《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中国抗日战争-图文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金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王向远著:《日本右翼言论批判——“皇国史观”与免罪情节的病理剖析》,昆仑出版社2005年版
章开沅:《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沙健孙主编:《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刘益涛:《中流砥柱——抗战中的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王真:《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何理:《抗日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章开沅:《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1937——1938)》,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程兆奇:《南京大屠杀——日本虚构派批判》,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一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5年。
梁启超著:《李鸿章传》,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年
萧一山著:《曾国藩传》,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年
夏远生编著:《毛泽东领袖人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
阮柳红等著:《情归周恩来》,中华书局,2009年;
钟文、文夫编著:《邓小平外交风采实录》,人民出版社,2004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回忆军事家邓小平》,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
王业兴著:《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
任建树:《陈独秀大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苏智良、张华腾、邵雍主编:《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翁元口述:《蒋介石贴身侍卫回忆录: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团结出版社,2009年。
金冲及:《刘少奇传》(1898-1969)(上、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自选书目(学生可根据以下条件自选书目):
(一)内容必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紧密相关,并在上述三个大方向之内;
(二)题材真实可信,绝非杜撰,并排除小说、散文、诗歌等非学术题材,须为“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内史学普及读物;
(三)必须拥有正规出版社,例如中央权威出版社、地方人民出版社、各高校出版社、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出版社(如世界知识出版社、团结出版社)等;
(四)作者立场端正,著作具有系统的创作背景(含学术背景)、清晰的创作思路。
要求:
1、先请写下阅读的具体书目,必须严格遵守课程参考书目的格式,即:作者(编者)著(编)、译者译:《书目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只需写清年份)如为第二版印刷须注明“第二版”;尽量总结作者观点,对该著作进行观点的剖析。
3、字数不少于一千五百字,使用A4纸,手写打印均可。
3、作业格式:
题目
姓名班级学号
作业格式应该是标题在第一行正中间
第二行写上姓名,班级,学号
格式统一下,标题,黑体三号字。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单倍行间距。
都是打印稿,如果有手稿的通知我下,必须是A4纸、第十四周周二早上交给我.麻烦大家互相通知下。谢谢。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社会实践方案(草案)
一、社会实践的性质、形式和主要目的
本实践教学环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必修教学内容。社会实践采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的形式,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充分理解近代以来党在不同时期探索、革命、建设的奋斗历程,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对加深对“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走访调查、人际交往、撰写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二、社会实践的基本要求
1、利用假期或周末时间,深入我省的红色旅游景点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考察、调研,并按要求完成本次调查报告。
2、原则上以学院的行政班为单位分组进行,自由组合、分工之后以小组(5—6人)方式单独进行,但每个实践小组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7人。
3、实践选题以任课教师给定题目为主,也可以围绕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自选题目,原则上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报经任课老师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三、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
1、调查报告(参观心得)统一使用学校的作业纸,手写稿,字数3000字左右;在每学期第十一周以班级为单位随堂上交给任课教师,逾期拒收。
2、调查报告必须同时提交参加实践的原始材料(活动相片、访谈记录等),如无上述证明材料、抄袭或胡编乱造者,社会实践成绩视为“0”分。
附件1: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附件2:统一的实践作业封面
附件1:调查(考察)报告格式
一、标题要求:
关于××××的调查(考察)报告
二、列出调查(考察)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考察)时间:
调查(考察)地点:
调查(考察)对象:
调查方法:
调查(考察)人: 调查(考察)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
三、报告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写明调查(考察)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考察)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2.主体
详述调查研究(考察)的基本情况、具体做法、主要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主要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经验、感受等,进一步深化本次调查(考察)主题。
四、附原始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社会实践作业
报告名称: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评阅教师:
杨丽 提交时间: 2012—2013 学年 第2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