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概念、发展历程
妇女社会福利
一、妇女福利的基本含义
产生初衷:妇女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特殊性
广义的妇女福利是指政府或其他组织为保护妇女的基本权利和满足妇女的基本需要而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和向妇女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的总和。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
(1)保护妇女的经济和社会权益;(2)向妇女提供专门的福利服务。
狭义的妇女福利是指向妇女提供的各种特殊福利待遇和社会服务。
各国妇女福利的主要内容:妇女教育福利,妇女就业保护,妇女职业福利,妇女卫生福利,妇女生育福利,妇女社会保障等
二、妇女福利的主要内容
1、妇女教育福利
妇女教育福利:政府为保护妇女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促进妇女教育方面所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主要包括:(1)国家保障妇女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2)学校保障女性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3)保证适龄女性儿童义务教育;(4)扫除妇女中的文盲、半文盲;(5)组织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6)编写适合女童的教育读本和教育资料;
2、妇女就业福利
妇女就业福利就是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保证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就业权利和机会,创造男女平等的就业机制,使妇女平等的参与社会经济生活。a.对妇女就业权益的保护
• 享有与男子平等就业的权利,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 • 享有与男子平等就业服务的权利,政府及其他机构在提供就业服务时,不得歧视
• 保障妇女就业权不因生育和抚养子女而受到歧视或侵害 b.对妇女职业权利的保护
• • • 男女同共同酬
晋职、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和培训等,男女平等 合理安排女职工的工作工种
c.对妇女特殊劳动权益的保护
• • 产假
女性特殊时期的劳动权益保护
3、妇女卫生福利
50年代中期起国有企业中设立了针对女工的卫生设施; 1986年卫生部发布《妇幼卫生工作条例》。
我国于1994年10月颁布并于1995年6月1日开始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
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实施办法》。问题:
医疗费用上涨影响妇女卫生服务利用。贫困地区卫生设施和医务人员不足。流动妇女的卫生福利
4、妇女生育福利
妇女生育服务是指政府、企业和社会对妇女生育提供的各种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生殖健康服务、生育保险和产后哺乳婴幼儿等方面的服务。
1994年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城镇企业向生育保险基金缴纳职工生育保险费,生育保险基金向女职工提供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以及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
政府、单位和社区等组织为生育的妇女在哺乳和婴幼儿照料等方面提供各种服务。
三、我国妇女福利的发展历程 1、1949年《共同纲领》指出: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2、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国家各种基本法律、单行法律法规、地方性法律法规和政府各部门行政法规在内的一整套保护妇女的法律体系。
3、我国1995年9月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4、国务院先后制定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年)》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 《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四、妇女福利的功能
(1)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条件(2)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禁止从事有碍下一代健康的工作,对贫困的孕期妇女提供帮助和服务(3)对维护家庭和睦幸福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作用
缓解更重的家庭责任所导致的工作生活压力(4)有利于妇女潜能在社会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减轻职业妇女在家务劳动和养育子女方面的负担
儿童社会福利
一、儿童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
产生初衷:年纪小、辨别是非和区别良莠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差,对弱势群体的特别保护。
广义:对象为所有家庭和儿童。即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都需要不同意 义上的帮助,社会对每一个儿童都负有责任。属于较为积极的儿童福利。
狭义:指有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儿童群体提供的一种特定的服务。具有一定的残补性,是较为消极的儿童福利。“凡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与正常生活为目的的各种努力、事业及制度等均称之为儿童福利。”
——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
“儿童社会福利是社会福利中特别以儿童为对象,提供在家庭中或其他社会机构所无法满足需求的一种服务。”
——美国儿童福利联盟
“儿童福利旨在谋求儿童愉快生活、健全发展,并有效地发掘其潜能,它包括了对儿童提供直接福利服务,以及促进儿童健全发展有关的家庭和社区的福利服务。”
——《美国社会工作年鉴》
二、儿童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 1.儿童普遍社会福利
(1)家庭保护(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
(2)医疗卫生与保健福利(接种、健康检查——儿童医院)
(3)儿童福利(受教育权、发展权——9至12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4)文化福利(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馆等 2.特殊儿童社会福利
(1)残疾儿童的预防和康复(婚前教育、检查)(2)残疾儿童的教育(普通学校)
(3)社会环境(广播、电视、手语、字幕、无障碍设施等)(4)监护养育(儿童村、福利院、康复中心、孤儿学校等)
三、儿童社会福利的基本特征
1、普遍性 体现出全体性
2、发展性 儿童自我发展、成长的潜能,全面健康发展
3、社会性
动员社会力量,运用社会化手段
四、儿童社会福利的功能 1.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身心健康、教育、培训 2.促进社会安全
儿童是家庭重要成员;是未来的主体 3.促进社会发展
儿童是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第二篇: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
第一部分 社会福利概念的界定
——美国社会福利的概念
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是社会福利涵义最宽泛的界定。包含社会保障的内容。——我国社会保障中社会福利的定义 “狭义的社会福利”,指为帮助特殊的社会群体,疗救社会病态而提供的服务,它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补缺型”的。第二部分 社会福利政策的范围
一些学者观点:政策必须有“一个目的、目标或意图”。尤劳和普雷维特:政策是“长期有效的决定”,这种决定以制定它和接受它的人们在行为上的连贯性和重复性为特征。
社会福利政策是政府选择作为或不作为,并因而影响其人民的生活质量的任何事情。
广义:社会福利政策包括了几乎所有政府所有的事情(税收、国防、健康照顾、公共救助等)
狭义:“通过给公民提供服务或收入对他们的福利有所影响”的政府活动。本书特别选定主要政府计划
收入维持:对社会成员遭遇失业、贫困等风险给与其经济保障
社会保障、失业补偿金、工人补偿金、补充保障收入计划、对贫困家庭的临时救助、一般救助 膳食营养
食品券、学校午餐和早餐、针对妇女、婴儿和儿童的特别补充营养计划、集体用餐、流动餐车 卫生
医疗补助、针对老年人的医疗照顾、公共卫生 社会服务
儿童保护服务、家庭维护服务、社区精神健康服务、对儿童的日间照顾和学龄前教育、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职业恢复
第三部分 社会福利政策:一种理性的方法 社会福利政策的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作为决策者的完全理性
2.行为决策理论:(西蒙)强调决策过程中的“有限理性”和“满意度”标准 理性主义为政策制定提供理想的模式——虽然在社会福利政策领域“在现实世界里”的政策制定并不经常是一种理性过程,政策制定是发生在使理性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环境中的。第四部分 社会福利政策:一种政治性的方法
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政治是谁得到了什么,什么时候和怎样获得的;因此政治是一项对社会资源进行价值分配的活动,并且这种冲突是政治和政策制定的中心
书中谈到政治性是指社会福利政策产生于有关社会面临的问题的本质和如果有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冲突。
政治性方法中引起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制定中的理性化问题: 难以形成使所有人都接受的社会价值 由于对问题统一界定
许多冲突的成本和价值是不能被比较和衡量的
政策所涉及对社会、经济和政治价值对未来的影响是难以计算的。政策制定者的环境,不可能分辨出所有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在政府部门中没有支持者的人们的价值。
促使政策制定者在社会价值的基础做决定是没有必要的 大部分政府官员往往会制造协调政策制定的障碍 政策制定的渐进模式: 渐进主义”的方式优点:
1.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
2.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尤其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
3.渐进方式可以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渐进主义“的局限性:
1.仅适用于比较安稳和变动不大的环境,一旦表明对以往的政策需加以彻底改变时,渐进模式对大变革会起到阻碍作用
通过这个案例 不是要强调两党竞争所产生不良后果
第三篇:00-C 概念程序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
1程序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
程序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
——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l
设计思路
–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采用模块分解与功能抽象,自顶向下、分而治之。
l
程序结构:
–
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基本模块,形成一个树状结构。
–
各模块间的关系尽可能简单,功能上相对独立;每一模块内部均是由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组成。
–
其模块化实现的具体方法是使用子程序。
l
优点:
有效地将一个较复杂的程序系统设计任务分解成许多易于控制和处理的子任务,便于开发和维护。
l
缺点:可重用性差、数据安全性差、难以开发大型软件和图形界面的应用软件
–
把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过程分离为相互独立的实体。
–
当数据结构改变时,所有相关的处理过程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
每一种相对于老问题的新方法都要带来额外的开销。
–
图形用户界面的应用程序,很难用过程来描述和实现,开发和维护也都很困难。
程序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
——面向对象的方法
l
将数据及对数据的操作方法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整体——对象。
l
对同类型对象抽象出其共性,形成类。
l
类通过一个简单的外部接口,与外界发生关系。
l
对象与对象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
l
优点:
–
程序模块间的关系更为简单,程序模块的独立性、数据的安全性就有了良好的保障。
–
通过继承与多态性,可以大大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使得软件的开发和维护都更为方便。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对象
l
一般意义上的对象:
–
是现实世界中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
–
可以是有形的(比如一辆汽车),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一项计划)。
–
是构成世界的一个独立单位,具有
l
静态特征:可以用某种数据来描述
l
动态特征:对象所表现的行为或具有的功能
l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
l
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用来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对象由一组属性和一组行为构成。
l
属性:用来描述对象静态特征的数据项。
l
行为:用来描述对象动态特征的操作序列。
l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类
l
分类——人类通常的思维方法
l
分类所依据的原则——抽象
–
忽略事物的非本质特征,只注意那些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本质特征,从而找出事物的共性,把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划分为一类,得出一个抽象的概念。
–
例如,石头、树木、汽车、房屋等都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抽象出的概念。
l
面向对象方法中的“类“
–
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
为属于该类的全部对象提供了抽象的描述,包括属性和行为两个主要部分。
–
类与对象的关系:
犹如模具与铸件之间的关系,一个属于某类的对象称为该类的一个实例。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封装
l
把对象的属性和服务结合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单元。
l
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对外形成一个边界(或者说一道屏障),只保留有限的对外接口使之与外部发生联系。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封装
l
把对象的属性和服务结合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单元。
l
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对外形成一个边界(或者说一道屏障),只保留有限的对外接口使之与外部发生联系。
l
继承对于软件复用有着重要意义,是面向对象技术能够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l
定义: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与服务,称作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
l
例如:将轮船作为一个一般类,客轮便是一个特殊类。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多态性
l
多态是指在一般类中定义的属性或行为,被特殊类继承之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使得同一个属性或行为在一般类及其各个特殊类中具有不同的语义。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
l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是面向对象方法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全面应用。它包括:
–
面向对象的分析(OOA)
–
面向对象的设计(OOD)
–
面向对象的编程(OOP)
–
面向对象的测试(OOT)
–
面向对象的软件维护(OOSM)
总结:
面向过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
算法
主要解决科学计算问题,用户需求简单而固定
特点:
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
利用函数实现各个步骤
依次调用函数解决问题
问题:
软件可重用性差
软件可维护性差
构建的软件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现实世界建立软件模型
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直接映射到程序中,可直接满足用户需求
特点:
直接分析用户需求中涉及的各个实体
在代码中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体
在代码中关联各个实体协同工作解决问题
优势:
构建的软件能够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
直接利用面向过程方法的优势而避开其劣势
C语言和C++语言关系
C语言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没有深思熟虑的设计过程
使用时存在很多“灰色地带”
i++i++i++
残留量过多低级语言的特征
直接利用指针进行内存操作
C语言的目标是高效
最终程序执行效率的高效
当面向过程方法论暴露越来越多的缺陷的时候,业界开始考虑在工程项目中引入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而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高效的面向对象语言,并且能够兼容已经存在的代码。
C语言
+
面向对象方法论===》Objective
C
/C++
C语言和C++并不是对立的竞争关系
C++是C语言的加强,是一种更好的C语言
C++是以C语言为基础的,并且完全兼容C语言的特性
学习C++并不会影响原有的C语言知识,相反会根据加深对C的认知;
学习C++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软件设计方法,并带来更多的机会。
1)
C++是一种更强大的C,通过学习C++能够掌握更多的软件设计方法
2)
C++是Java/C#/D等现代开发语言的基础,学习C++后能够快速掌握这些语言
3)C++是各大知名软件企业挑选人才的标准之一
送给在路上的程序员
对于一个开发团队而言,在短期内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系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对于一个开发者而言,能够胜任系统中任意一个模块的开发是其核心价值的体现
对于一个架构师而言,掌握各种语言的优势并合理运用到系统中,由此简化系统的开发,是其架构生涯的第一步
每一个程序员都不能固步自封,要多接触新的行业、新的技术领域。暂新的突破自
3C++对C的加强
第四篇:妇女儿童发展状况
2001-2010年彰武县妇女及儿童事业发展状况
县统计局、县妇联
(2011年10月13日)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彰武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实施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维护妇女权益、坚持儿童优先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突破重点、难点指标,全县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一、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求发展、求突破、求跨越为工作重心,积极抢抓各种机遇,负重拼搏,务实创新,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健康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日益改善。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73.5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31 %(以下所指“年均增长”都是以2000年为基础,至2010年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全县人均GDP实现17969元,年均增长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56亿元,年均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169元,年均增长22%;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3732元,年均增长17%。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对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的投入,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共同发展。2010年,全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15334万元、卫生方面投入经费7923万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4%、33 %。
二、妇女就业与社会保障
十年来,我县不断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加强妇女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扶贫济困,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职工保险制度和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妇女儿童生存、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绩。
2010年,全社会妇女就业人员占职工从业人员总数的52.8%;远超出省级规划达到45%的目标。自2000年起,妇女就业人员一直占全县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截至2010年底,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女职工2.17万人,比2000年增长121%;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女职工1.2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女职工0.23万人,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了13.84%,以上各险种女职工参保比例均占50%以上。
十年来,我县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尤其是妥善做好女职工的法律援助工作。2010年,我县的妇女法律援助的工作站点由2000年的1个增加到29个,获得法律援助的妇女人数也由2000年的98人增长到672人,妇女权益切实得到了法律保障。十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女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将培养选拔女干部纳入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从而保证了各级领导班子中女性占有一定比例,妇女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达到了100%,并且在2000—2010年的十年间,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为100%(目标:一名以上);2010年,县人大代表192人中女性49人,占25.5%,政协委员203人中有女性59人,占29.1%;县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
率达44.8%,县处级干部中女干部比例占20%。在基层组织中,妇女管理社会事务的参与率也在保持较好的水平,2010年,全县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为24%,居委会女委员比例达到了98%。如今,全县女干部不仅在参政议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成为全县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教育
十年来,我县全面普及义务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教育事业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儿童及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整体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其中女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异逐步缩小。
十年来,我县九年义务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并进入了免费时代,中小学校舍、操场及活动场所焕然一新,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100%,比2000年提高0.55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比2000年提高0.05个百分点;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由2000年的26.54%提高到7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1.03%,其中女生为21.52%,比2000年提高了3.82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省级规划提出的终期目标。
四、卫生与健康
为保障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我县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着力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妇女儿童预防保健等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了全县妇女、儿童的保健水平。
2010年,我县孕产妇死亡率为0(目标:22.5/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特别是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也达到了100%(目标:80%);农村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4.2%,(目标:85%)。良好的妇女计生保健服务,保障了我县妇女依法享有计划生育权利,提高了妇女健康生育水平。
十年来,全县婴儿死亡率连续几年有较大幅度降低。2010年,全县婴儿死亡率为3.8‰,比2000年降低9.3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9‰,比2000年降低8.6千分点。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深入,我县免疫规划取得了显著成绩,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等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稳步提高,且保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分别达到99.8%、98.8%、99.1%、99.3%和100%,有效降低了婴儿及儿童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儿童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五、社会生活环境
2010年,全县财政用于改水改厕方面的投入1600万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投入10009万元,农村改水受益率达97%,(目标:9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4%(目标:5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3%(目标:65%);城市污水处理率80%(目标:80%)。同时,彰武县妇女发展中心的高效运作,为我县妇女事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第五篇:妇女儿童发展工作
妇女儿童发展工作
多年来,入贯彻《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01~2010年)》,结合民政工作实际,把帮助贫困、孤残妇女儿童作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同时将收养登记、婚姻登记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平台统筹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积极支持妇女儿童参与社会管理。在历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妇女当选比例逐年提升。2010年,全县村委会干部中妇女达122人,占21.2%。
二、关注妇女儿童困难群体。在城乡低保申请、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改造、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五保供养、临时救助等各个方面,对妇女儿童予以重点关注。截止2010年,全县共有9470名妇女儿童享受城乡低保,其中城镇4330人、农村5140人;共为14980名妇女儿童提供生活、医疗等救助。
三、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共投资900多万元对全县敬老院、福利院进行更新改造、美化环境、健全设施,焕然一新,为孤残妇女儿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居住保障。
四、加强《婚姻法》宣传。在办理婚姻登记过程中,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积极倡导尊重妇女的社会风尚,婚姻登记办结率、合格率达100%,受到社会各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