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毒物面面观课程论文[5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1:0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活中毒物面面观课程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活中毒物面面观课程论文》。

第一篇:生活中毒物面面观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生活中毒物面面观

题目:我国雾霾天气产生原因及毒害

姓名:**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制14 学号:2014307200***

2017年11月 1.对“生活中毒物面面观”的评价及建议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在当初我选择所修通识课时,我犹豫了好久,毕竟这是我最后一次选修通识课的机会。最终在众多的通识课中,我最终选择了“生活中毒物面面观”这门课,也许是因为很新奇,和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也很紧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安全保驾护航。在之后的课程学习中,优秀的陶老师,新奇的知识与独特的教学模式也让我没有后悔选择这门通识课。

在课堂上,陶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在我们生活中隐藏着的各种有毒物质。然而毒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有动物毒物,植物毒物,微生物毒物,化学毒物等等,种类繁多。动物毒物有河豚,毒蛇等等,植物毒物有夹竹桃等等,微生物毒物如病毒,化学毒物例如汞,砷化物等等。

为了加深我们对课程所授知识的映像,增进我们对内容的掌握,陶老师还要求我们根据所布置的题目,没人都要做一份相关的ppt,并且要在课堂上当众演示。我觉得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它既能加深我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锻炼了我们使用office的能力,还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展示自我,锻炼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对于我这个性格有点内向的人,给了我锻炼我胆量的机会。

总体来说,通过学习这门课,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而且在知道这些知识之后,我能够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对我是有重要作用的。陶老师让学生演示ppt的教学方法也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由于课程时间有限,导致同学们不能完美的展现ppt里的内容,因此我建议,是否可以让学生们三三两两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每个小组做一份ppt,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工作,这样既能让每个人参与进来,还提升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此外,如果陶老师能够带学生们到课堂外走一走,亲身与生活中的毒物“见见面”,那就更好了!

2.我国雾霾天气产生原因及毒害

2.1.前言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雾霾现在已不是简单地天气问题,而已上升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不断地健康警示,无一不是大自然母亲在向我们发出警告。我国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我国广大雾霾多发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雾霾治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若想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善待环境,我们想要和谐社会,就必须要有一个和谐的自然。2.2.雾霾产生原因

根据我在图书馆查阅的相关资料,我总结了六点导致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产生雾霾的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二、产生雾霾的地区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三、产生雾霾的地区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四、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五、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六、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2.3.雾霾对人的毒害

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多与近期气温下降、雾霾天气有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

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心脏病发作,引起生命危险。专家指出,之所以说雾天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危险天”,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同时,雾中的一些病原体会导致头痛,甚至诱发高血压、脑溢血等疾病。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宜在雾天出门,更不宜在雾天晨练,以免发生危险。

事实上,雾霾天气持续,空气质量下降并不是今年的新现象。近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国内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遭遇类似的情况,当中虽有一定的气象因素,但最主要还是粗放式无序发展带来的恶果。应该看到,雾霾并非一般空气污染,它可能对公众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952年伦敦大雾中,据官方统计就有逾4000人丧生,有环保专家分析,灰霾很可能取代吸烟成为肺癌头号致病“杀手”。

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 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

专家指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2.4.生产者,记者和政府的作用和责任

2.4.1.生产者的作用和责任

王旭光(2013)综合雾霾的成因、现状与危害,以及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认为雾霾治理需要长远规划,并充分利用各种雾霾相关数据,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实现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刘子溪(2013)主要探讨雾霾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局面。研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治理雾霾的对策:一是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发展使用新能源;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三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四是严格规范工业项目审批和督查,推进节能减排;五是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交通。燕一松(2013)研究认为降低煤碳利用比例,加快天然气、非常规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步伐,已成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而雾霾已成为这种结构调整的“催促鞭”。这里的生产者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的工厂,例如火力发电厂,是利用可燃物(例如煤)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火电厂生产电能的全过程中,各种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超过一定限度而造成环境质量的劣化。这些排放物包括燃料燃烧过程排出的尘粒、灰渣、烟气。这些尘粒,灰渣,废气都是造成雾霾产生的重大元凶。再者如某些化工厂,会在生产时排出大量的化学废气,化工废气是指在化工生产中由化工厂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化工废气往往含有污染物种类很多,物理和化学性质复杂,毒性也不尽相同,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不同化工生产行业产生的化工废气成分差别很大。如氯碱行业产生的废气中主要含有氯气、氯化氢、氯乙烯、汞、乙炔等,氮肥行业产生的废气中主要含有氮氧化物、尿素粉尘、一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硫、甲烷等。这些化学废气也是雾霾产生的重大诱因。此外还有汽车制造厂商制造出的汽车在使用时会排放出汽车尾气等等。作为生产者,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同时,是有义务和责任为雾霾的产生与治理买单的。作为生产者,应该投入足够的资金,尽力 去开发造成更少污染的先进技术,或者安置废气处理装备,将产生的废气经过处理,直至对环境无污染后,才能排放到大气中。此外生产者应该在各个方面支持社会对雾霾的治理工作。因为地球只有一个,保护家园,治理雾霾,人人有责。

2.4.2.记者的作用和责任

从事信息采集和新闻报道工作的人通常称为记者;记者属于一种职业。采访,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新闻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称为记者。记者是人民的耳朵,眼睛,是人民了解社会的一个渠道。作为记者,有义务和责任及时向人民传递关于雾霾污染的最新情况,因为雾霾污染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作为记者,需要透过表面,代替人民监督那些非法超标排放废气的工厂,督促生产者尽快改进技术,升级设施,减少废气排放。说道报道雾霾污染的记者,有一个人让我们无法忽视,或者说就是因为她,雾霾污染这个问题才真正的摆在我们大家面前,她就是柴静,一部自费拍摄的《穹顶之下》让她一下子传遍全中国,更是惊醒了无数有识之士。

自从央视离职后,著名主持人、记者柴静一直在进行个人性的调研工作。此次聚焦雾霾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便是其离职后,首个个人调研下的产物。而她也进一步透露,自己并未成立制作公司制作节目,只是找了朋友帮忙而已且所有的花费都来源于自己之前出书的稿费。此外,在纪录片中,柴静也披露,自己怀孕期间,女儿便被诊断有良性肿瘤,出生后便要接受手术。而自己辞职后用了一段时间专程陪伴照顾女儿。女儿的病也是促使她拍摄这部《穹顶之下》的原因之一。

穹顶之下让更多的人关注环保,为环保做贡献。虽然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像柴静那样,自费百万为环保做事情,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查里,柴静除了百万费用做调查之外,还用每一个人都能够触手可及的方式做环保。柴静的行动也告诉了广大新闻人群体,在体制、机制制约之外,新闻人完全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途径,制造自己的影响力,完成在体制内完成不了的东西。虽然柴静在央视这样的巨无霸里积累的人气和人脉,是她这次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显然,每一个新闻人,都可以在体制外获得飞跃。新媒体为新闻人带来足够大的天空。穹顶之下对于我国治理雾霾决心和决策的推动意义,也是不容置疑的。观看《穹顶之下》,柴静作为媒体人的追究意识和批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她始终表现了新闻监督的问责立场。她追根溯源,对无论来自企业、还是官方对造成环境污染、破坏责任的推诿,是不留情面的质询和展示。对于非环境专业人员,柴静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既有专业方面的,又有社会方面的。她令人敬佩的勇气表现在,她为自己设定了一个需要巨大勇气和毅力才能完成的课题,而且她成功地完成了。由此,我看到中国媒体的勇气。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一个令国人绝望的名词,它不仅现实的伤害着我们的身体,而且威胁着将出生的孩子。在“雾霾穹顶”下,作为一个母亲是恐惧而绝望的——因此,逃往大洋彼岸或者放弃生育,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梦想或选择。但是,通过《穹顶之下》,柴静以一个母亲的爱心和理性,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切实认知雾霾危害,放弃我们的私心和懒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减轻雾霾做贡献,而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孩子就会在不远的将来生活在干净的蓝天下。中**亲的希望,是唤醒社会的公益精神,是激发从我做起的对我们共同的家园的爱惜和维护——这就是母亲柴静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每个记者都该以柴静为榜样。2.4.3.政府的作用和责任

作为权力的掌握者,政府毫无疑问对雾霾治理有着无可否认的作用与责任。政府也没有令人民失望,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雾霾。例如据《关于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在重点排减企业中,北京共有58家企业实现了停产,完全切断了污染源;41家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减少污染供需,实现30%以上的污染减排;强联水泥、平谷水泥二厂等均实现全部停产,水泥行业也实现了30%以上的减排任务。面对汽车的尾气排放,我国政府作出了许多措施:限制单双号出行,这样就能极大地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汽车动力的交通工具,如天然气汽车,天然气公交车。对于汽车尾气的处理,我国在近几年也作出了处理。道路旁的植被相较于原先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增加。面对道路扬尘和施工扬尘的处理,政府也有很多措施。在一些道路上,会不时见到有大型洒水车的出现,这种车能够将道路的扬尘降低,清新净化空气。施工场地也有一些屏障物与道路隔开,降低污染。面对工厂的二次污染,政府在这个方面做出了极大地努力。在北京等极度污染的地方,当地的政府都强行关闭了许多大型污染工厂。对于污染工厂废气的排放,也有监督措施。随着环境层层出现,我国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我国政府积极应对着各种的挑战。我国政府的立法工作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法律体系。环境立法的工作的不断完善,使我国环境保护的主要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

虽然我国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我国雾霾污染状况依然很严重,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有力措施,尽快治理好雾霾污染,毕竟雾霾存在一天,人民就饱受雾霾之苦一日。

虽然经过这几年的治理,总体看来,雾霾污染程度和发生区域已经大大缩减,但是在某些内陆工业城市,雾霾状况依然堪忧。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雾霾污染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必须坚定不移的加大力度治理雾霾污染。要想治理雾霾污染,不是某某人或者某某团体努力就可以的,必须社会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一起努力,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坚持不懈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1]王旭光.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探究[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3,(8):24-25.[2]刘子溪.探究雾霾污染给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9):122-12

[3]燕一松.雾霾已成能源结构调整的“催促鞭”[J]中国石油企业,2013,Z(1):36-37.

第二篇:生活美学课程论文

生活美学论文

美丽,从点滴做起

————谈毕业后的生活构想

罗曼罗兰说:世界从来都不缺少美,缺少的是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小仲马也说过:生活是多彩的,看你带什么眼镜看它。的确,如果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万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美,通过《生活美学》这门课的学习,在老师的生动讲课中,我不仅了解了很多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常识,更培养了自己学会生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美的意识,生活是不允许自己浑浑噩噩的,它到处体现着美的元素,如果我们忽视了它们,那么我们只能是为生而活,而不是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学这个名词越来越被我们了解,生活中的审美主要通过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体现。毕业后的我也想追求一份充满美的生活。关键词:衣食住行

毕业后的我即将踏入职场,需要参加更多的社交场合,这时候,我觉得非常需要考虑自己的外在形象包括着装,怎样让自己的着装得体又能体现自己的美的一面,在之前并没有什么概念,而生活美学课中老师给了我们详尽的解答,服装的穿着必须符合各种场合,而且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肤色和体型来搭配自己的衣服,讲究服饰的和谐,而且一些细节可以弥补身上的缺陷,比如我觉得统一鞋子和裤子的颜色可以拉长腿部的线条。作为男生,我觉得必须在大方得体的基础上追求自己与众不同的时尚,我觉得各种色调的衣服基本上都比较衬自己,而且我觉得在服装上只要符合身份、做到得体,那么我乐意去尝试各种款式的服装,当然在职场生活中,一份合适的正装能为自己加分不少,这时候,西装、领带的穿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饰品,我觉得最多只戴一件,男生在衣着上应该追求自然大方,不要使用过多的配饰。我认为在处理时尚和个性的平衡中,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分清楚各个衣服主要起到什么作用,并且做到扬长避短,同时考虑自己的气场与衣服是否相符,别人好看的衣服自己不一定就适合。我们可能在有时候会通过购买奢侈品来起到心理上的作用,这并不是不可以,我觉得一只要服饰皮包等在自己的经济承担范围内,二能做到适合自己,那么适当追求物质品质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毕竟物质也是身份的象征嘛,可是打肿脸撑胖子的做法肯定不可取的。总之,我相信没有丑的人,只有懒的人,外在的服饰应该与自己的气质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的审美价值。

饮食方面,我觉得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毕业后自己的生活中,通过生活美学课的学习,我对中西方饮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中西方菜肴各有所长,但是在领略了西方饮食的魅力后,我更加偏爱中式菜肴的博大精深,中国菜肴在烹饪上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为鲁、川、粤、苏、浙、湘、徽等俗称为八大菜系。我希望能有机会品尝到这些菜系的精品,但是身为一名浙江人,我独爱我们的浙菜,浙江位于江南水乡,山清水秀,沿海水产富饶,佳肴鲜美,所以浙菜清新淡雅,有着其他菜系不可比拟的“鲜”,名菜宋嫂鱼羹,西湖醋鱼、红膏炝蟹、冰糖甲鱼等等,主要由海鲜和河鲜构成,整体比较精致考究,也许你可能无法领略川菜般的热辣,可是在精致的餐桌上,细细品尝浙菜的清雅秀丽,一定会让自己有如沐江南烟雨的情趣。当然了,饮食的健康可是放在首要位置的,比如饭前吃水果有利于减少热量的摄入,饭菜中应该控制油、盐的比例,油腻、高盐的食物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所以,我认为,饮食既要考虑美味也应注重营养。作为刚进入职场的我来说,也许工作日简单快捷的工作餐是最为常见的,工作餐虽然方便,可是毕竟不够考究,那么在周末和假日,我将会抽出时间品尝更多正宗的美食。每个人都潜在着吃货的细胞,所以饮食反应着人们的审美情趣。

家居方面,我觉得这是每一个进入社会的人所必须会考虑的问题,如何布置自己家体现着审美,家居选择我认为要注意几点:

一、家居陈设、房屋布局讲究总体的效果,与环境相适应,包括房间大小、位置和朝向。

二、家居与居室风格的统一,我个人偏爱现代风格的居室,则选择简洁、中性色调的组合家具。

三、参照居室的色彩基调,家居自身色彩与墙面色调相协调。

四、根据人体活动需要选择合适的家具。家居陈设方面,我想通过一些手法来将我想表达的已经呈现在家里,我将把我的家布置得现代时尚,首先是客厅和玄关,我认为客厅体现了整个家居的精华,是最能体现家居特色的区域,我想把客厅布置得大气现代,这就需要沙发,地毯,吊灯,壁灯,壁画以及一些细节的装饰,我会选用实木和玻璃营造一个舒适的氛围。玄关是居室的入口,直接影响整个居室的基调,地方不大却需要细心布置。其次餐厅和厨房,我认为是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采用开放式的厨房及餐区连成一个整体,厨房陈设现代而健康的厨具,体现健康和时尚,在餐厅里放置造型简洁的玻璃餐桌,餐桌上方一组暖色吊灯,在使整个空间更加明亮的同时,营造出一种时尚大气的风格,简约中透出细致。对于书房和卧室,我认为主要营造安静轻松的氛围,低调而有内涵,一旦进入就会使身心得到放松。最后还有卫浴,卫浴的布置我认为应该做到简约实用,同时清新时尚,让疲惫了一天回家的我能得到最大的舒适感。

最后是行为方面,这一部分我认为是在课中学到最多日常知识的,而且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走上社会所必须的常识,这其中也有许多的审美元素,而且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直接反应着一个人的素质。比如:站姿:脚跟靠近,脚掌分开呈现30度V字,胸要微微挺起,腰腰挺直,肩平展下沉,颈部挺直,收下颔;坐姿:从椅子的左侧进出,坐椅面的2/3,不可以整个臀部都坐在椅子上,双手分置放在膝上,公共场合,我们起身最好不要弯腰,正确的站姿和坐姿能呈现出自己很好的状态。在与人交往方面,我们要注意仪态大方,介绍别人时,逐一介绍的顺序:现将男士介绍给女士,现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现将职位低者介绍给职位高者,现将主任介绍给客人,现将未婚者家少给已婚者。生活是群体的生活,生活从来不是单一乏味的,生活中的我们时时刻刻与人打交道,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欢迎,我们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日常行为合乎惯例。在演讲、进餐、行走、上下楼梯、进房间、进旋转门时应该女士优先,身为一名男士,这样才能使自己更有内涵。一旦进入社会,我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需要出席的公共社交场合将变得更加多样,这就对我的日常行为提出了更高了要求,比如如何与上司打交道,如何和同事友好相处,身为一名刚踏入职场的新人,在参加应酬时如何得体而又聪明,这些细节需要我去细细体会。

生活充满了艺术,它到处彰显这自己美的魅力。我看到过一句话:生活是作画,不是做算术。这句话真是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生活的性质。我觉得只要用心思考,留意细节,我一定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我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相得益彰。总之,未来的我,会努力地让生活的每一天充满美的气息,感谢老师,因为老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给与我们美的启迪,让我们更好地去体味生活中的美。

第三篇:中特课程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专题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现代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相关政策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以此来倡导人们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Rural topic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e analysi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challenges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faced and the relevant policies, put forward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ultures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lies improve ru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dvocate for attention to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ulture.Keywords: socialism;new rural construc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新农村建设美好图景。要实现乡风文明,就必须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涵义及重要意义

1.1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涵义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农村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文化建设。

1.2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文化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文化建设,就不可能搞好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1.2.1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越发达,人们就越容易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理论、生产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促进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整个经济的向前发展。”农村文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2.2 有利于实现农村“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温饱问题已解决,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民主管理搞不好,就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农村文化建设搞好了才能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1.2.3 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

提倡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为农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受教育的机会,让农民不仅可以接受基础教育,而且还能接受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直至高等教育,新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利于逐步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观念,让农民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竞争意识、法律意识等。无论是教育还是新的价值观、法律意识等都是作为一个现代农民所必备的素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农村文化建设正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大力兴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体育健身场等文化场所,按照自愿、健康、长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广泛开展与农民生产和生活相贴近的各种文化活动,以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1.2.4 有利于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也不断提高,投入也不断增加,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文化功底薄,由此导致的农村文化发展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发展跟不上农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问题日益明显。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对落后,不仅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与社会进步不相协调,而且还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创新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状况,开创农村文化的新局面。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虽然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落后状态。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作为传播知识,可供农民学习的图书馆、科技馆等场所在全国大多数农村中没有;而作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主流工具,电视、网络等设施在农村尚未完全普及,尤其是网络设施在农村基本上没有,这些阻碍了农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渠道。第二,不少农村都没有可供农民业余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公共文化场所,即使一些地方有,也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变得破旧不堪,如昔日的农村电影院,现在却如同废屋。第三,农村缺乏可供农民在闲暇时参加体育健身的运动设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地方的文化设施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以前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即使极少数地方有,也是处于极其简陋、残缺不全的落状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2.2 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足

文化费用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并且大部分费用被用做了城市文化建设费用。城乡、东西部农村文化费用的差距较大。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用于农村文化经费投入得要多一点,而西部经济不发达及贫困地区,则经费投入很少,甚至没有。由于投资不足,一些文化设施也难以形成,即使有一些文化场所,也由于没有文化活动经费,使得公共文化设施难以得到正常使用。也正是由于投入的资金有限,使得农村难以留住或培养文化建设人才,难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与农村教育相关的事项也难以完成,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2.3 农村文化形式和内容单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供人们选择的文化活动在形式上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农村文化的落后,即使在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对形式多样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村文化活动也只是限于打牌、逛乡场、看电视等极其单调、乏味的文化活动。这些单调、乏味的文化活动与农村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已不能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2.4 腐朽、落后的文化在部分农村仍然存在

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封建迷信不但没有消除,反而还有抬头的迹象,看风水、占卦、算命等愚昧、落后的文化依旧存在。二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市场。三是“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风气。四是在部分农村铺张浪费严重,如大肆操办婚寿宴席、丧礼等。

2.5 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不理想

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新任务被党中央提出来,虽然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效果却不理想。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比以前有所改变,但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起点比较低,因此,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大部分地区只是兴建了最基本的文化场所,处于最低层次。二是许多农村地区文化体制尚未建立,即使有些地方有,但也因为种种原因并未运转起来或完善。三是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在极少部分农村却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2.6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文化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有多方面的,笔者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6.1 不少领导和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一些农村、乡镇领导错误的认为农村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认为只要增加了农民收入,就是农村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农村文化的建设,更没有认识到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由于领导干部的认识不足,致使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组织领导,也缺少了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几乎都在为增收而努力,却忽视了文化建设,认为文化建设是无关紧要的,从而降低了农民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失去了主体力量。2.6.2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仍然还比较落。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得农村财政收入减少,直接影响到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由于农村可提供的经费有限,致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难以兴建,文化工作难以开展。其次,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增收困难,使得农民只顾增收,无心于文化建设,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再次,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造成领导干部长期以来一心只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而工作,农村领导干部认为农村的发展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农村文化工作。最后,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留在与城市相比相对贫穷的农村,而农村由于经费紧张等问题也难以培养文化人才。总之,农村经济的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进程。

2.6.3 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有专长的文化建设人才

文化人才是任何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所最缺乏的,它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难题之一,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成败。当前,农村缺乏以下三种人才:一是农村文化专业人才,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专业技能,能够主持或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二是农村文化管理人才。他们热爱文化事业,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专长,在组织和领导方面有一定的天赋,能够单独组织和领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从而保证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他们熟悉各项文化基础设施的性能、功效和规律,并能承担和完成建设任务。1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各地方政府必须在搞清楚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同时,站在全局的角度,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3.1 提高干部、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

各级地方政府应当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尤其是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经常参观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地区,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自觉克服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的错误思想。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具体的工作范围内,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个人分工负责,建立文化管理体制,制定各种相关的政策、规章,使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在组织上、制度上有所保证,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为农民办的一件实事、好事,而不是一件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把为农民办实事放在首位。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性、积极性、激发其创造自己精神家园的热情。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宣传党中央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方针,宣传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干部、群众一条心,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3.2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扶持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与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历史目标差距还很大,与农民当前对文化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中心,兴建乡村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所,充分发挥这些场馆宣传科学知识、消除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的作用;兴建各种可供农民闲暇时健身娱乐的娱乐健身场所,缓解农民的压力,满足农民的身心需求;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扶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文化设施;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开办各种文化产业,如书店、网吧等;办好农村黑板报、墙报、广播站等文化宣传阵地,以群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法律法规,褒扬社会新风尚,针砭时弊;办好农村通信设备,使农民能够及时从广播、电视上了解到最新的信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农村文化建设费用纳入整个财政预算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使财政资金更多的向农村地区倾斜。同时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城市支援农村的方针,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和完善城市支援农村机制,支援农村文化建设。”

3.3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搞好农村教育是建设农村文化的基础和前提。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实现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所有学杂费,增加对中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并加强对农村教育收费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乱收费现象。其次,建立、健全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制度,确保农村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政府要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捐资助学活动,继续实施“希望工程“等助学活动。再次,加强中小学改革,规范和提高农村办学。大力兴办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最后,要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调整与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落实好国家关于农村教师的各项政策,使农村教育在师资上得到充分的保证。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素质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他们会以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热情,为农村文化开创美好的明天。

3.4 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培养

农村文化建设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农村原有的文化队伍老化,加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难以再培养和聚集文化人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人才,要千方百计吸引和培养农村文化人才,落实好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有关政策,在人事制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要尽可能的改善,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人员的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激励其在文化事业中不断创新。其次,艺术院校应当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养大量的相关人才;再次,加强本地区对农村爱好文艺事业,具有一定的文艺天赋和愿意留在农村从事文化事业的人的培养,打造一支具有本土特色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谭伟贤.农村社会工作概论[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65—195 [2] 杨涛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初探[J].社科新视野2003(20):13-16 [3] 杨晓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22 [4] 铁柱.加快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J].实践.2006(9):39-40 [5] 成建中.试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领导理论与实践.2006(3):29-30 [6] 陈光军.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处理好四个关系[J].湖北宣传,2006(6):18 [7] 陈太福.论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和社会的全面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4):76—80 [8] 陈文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6(12)[9] 教育农民要建设农村先进文化[N].光明日报.2000年12月05日 [10] 民进福建省委员会.促进新农村文化全面发展[J].开放潮.2006,01-02期合刊

[11] 徐晓红.切实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J].党政论坛.2006(9):13-15

第四篇: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面面观论文

一、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成效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验区学校在学分管理、过程性评价、必修课教学、选修课开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探索,形成了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一系列亮点。

第一,关于学分管理。实验区学校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高中各学科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普遍设立了包括任课教师、学分认定小组和认定委员会这样一个完整的赋分管理系统,规定了由学生提出学分认定申请、任课教师初步认定、学分小组认定、学分委员会复审确认等这样一套学分认定的程序。就认分的标准和条件而言,实验区学校采取模块测验与学科课程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模块测验成绩一般占总评成绩的60%,学习过程表现占总评成绩的40%。后者由语文作业质量、平时测验成绩、学生课堂表现和修习时间各项累计而成,既顾及到课堂作文、课外练笔、知识归类、单元测试这些硬性方面,也注意到学生学习态度、对课堂参与的程度、提出问题和所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软性方面。各实验学校在实践中正探索出各自一些具体的方法,从而使学分管理渐趋合理化。

第二,关于基于模块的必修课教学和由系列组成的选修课教学。实验区学校的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由语文1—语文5这五个模块组合而成,每个模块 36学时,2学分,共两个学段完成,其课程价值在于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获得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10学分。选修课程含五个系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究”,每个系列下再设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其课程价值在于满足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发展差异。作为对国家课程之延伸与拓展的校本课程,则是在盘点学校课程资源基础上而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有的实验学校又分为校本课程必修和校本课程选修两类。深圳南头中学语文教师开设的校本课程,通过其名称即可管窥课程内容:“校园语言艺术”“从池莉小说看女性形象塑造”“网络语文教学”“西方经典文学欣赏”“唐诗鉴赏与吟诵”“另一个世界——走进智性的欧·亨利”等。伴随着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趋向个性化,这些校本课程愈来愈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中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学校课程魅力和课程个性之所在。另外,课题式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也是这次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一种创新尝试。实验区学校结合语文活动的展开,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收集并整理资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广东实验中学在诗歌单元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诗歌的创作和配乐诗朗诵,并以多种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交流,极大地唤醒了青春期学子们旺盛的诗歌审美意识——殊不知,对诗歌的创造性“自觉”恰是全方位提升语文素养的最佳突破口。对此,如何评价都不为过高。

第三,关于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型。义务制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实施表明:教师角色的转型是关系课改成败与否、关系课改在多大程度上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高中课改也如此。其转型包括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一系列方面。就教学理念而言,实验区学校教师开始形成以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和审美素养、发展言语能力为核心的生本观,从而使教学的价值重心由教师向学生位移;就教学方式而言,实验区学校课堂上更多的是体现多元开放、动态生成的“绿色生态”,自主、探究和合作已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机械单一的讲授式教或接受式学已逐步得到改观;并且,教师能够针对智商和情商落差的学生群体而施以多元评价和开放式引导。尤其从样本学校的课例来看,教师非常自觉地从课堂上的主宰者转变为主持人,避免了单向度挥洒教师才情而将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还给学生。广东实验中学的《沁园春·长沙》一课,以学生“展示→众生答辩→共同探究→集体朗读”为基本线索,充分调动了学习者主动、积极探究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课程进展跌宕起伏,并且有一定的深度感。

二、辩证认识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几对关系

当然,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直逼课程的深层,尖锐地反映出语文新课程的本质要求与课程主导、课程管理之间的核心问题,凸显出语文课程积淀已久的内在危机。对此,我们要予以认真分析和辩证处理。

第一,辩证认识并处理课堂形式之新颖与课堂内涵之深度。伴随着学习者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其新颖活泼的学习方式自然替代了传统指令型课程中教师陈旧的讲授教学,即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形式特征的群言堂刷新了以教师意志为主宰的一言堂。然而,如果这种“刷新”仅仅是停留在作为课程物质载体的课堂组织和活动样式上,如果仅仅停留在以一种新鲜的感性活动样式更替另一种乏味的旧有活动样式上,那么,这种所谓的改革只是在课程平面上花样翻新而少有实质性意义。不幸,部分事实正是如此。诸如课堂教学只是滞留在文本的浅层甚至与文本原意错位,而教师误导下的学生参与依然甚有广度、形式踊跃,直到课堂终端既看不到教师精彩的点拨或有机的升华,也看不到学生思维的闪光或言语的出彩,甚至部分教师有意识用声乐光色来掩饰这种苍白的感官教学,从既往的教条主义教学滑落到现在的技术主义教学。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致命伤,文本自身所包蕴的深沉意蕴与师生浅层解读这两者之间、课堂活动形式的踊跃与语文课内涵单薄这两者之间,落差十分悬殊。因此,语文教师要确立新的课程质量观,通过课堂的特定组织形式和活动样式来达成学生学习质量最优化。凭借优美文本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言语能力,是语文课程的价值目标,至于课堂组织形式和活动样式的选择应当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价值目标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力主下述意见。其一,主张对文本世界的深度介入。包括师生对文本的共同深度介入——当然首先是教师自身。在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淡出文本”的错误倾向。作为课程价值的自觉开发者和课堂教学的实际主持者,语文教师要从独立自主的思想立场出发,凭借长期积淀的审美素养而与文本作者站在同等或接近的层次上深度对话,放弃思维上的盲从、俗化或不作为。当教者获得了与作者同等或相近的思维高度,这就为语文新课程的价值实现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此后,教师才能有方向感地引领学生融入文本——这方面,广大一线语文教师任重道远,使命感不能不紧迫而强烈。其二,追求多元交融、异质互补中的课程进展(curriculum development)。作为人文学科课程,语文课程的实施进程只有在讨论、质疑、批评的开放性氛围中才能获得最后的深度,并抵达课程的核心——催生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这里,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倡导的人文学科课程的“过程原则”,对我们如何有深度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斯滕豪斯的“过程原则”主要认为:(1)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讨论、研究具有争议性的问题;(2)在处理具有争议性问题时,教师应持中立原则,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3)讨论应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无须达成一致意见;(4)教师作为讨论的主持人,应对学习者的标准和质量负责。[1]我们无意照搬斯滕豪斯的“过程原则”,只是针对语文新课程的实施现状吸取并化用其精神而已,旨在突破课堂教学的平面化、开掘出语文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应有的深度。

第二,辩证认识并处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自觉引导。高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比较强,按理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方面更易见成效。但是,如果教师淡化了“引导”意识,“放手”学习就会异化为“放任”学习,即使是课堂上的生成过程也未必能实现优化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从实验区学校现状来看,语文教师往往有两种“过忧”。第一是过多担忧“师说”,惟恐被人讥为封闭课文、包办学堂。其实,对课文适时适度的解说完全是教师职责内的正常教学行为——当然,这里“说”的前提是教师对课文精心体认和对学生的真诚倾听。第二是过多担忧“师评”,特别是有意避免对学生引领性的评议,惟恐被讥为用“预设”压制“生成”。其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自觉引导并非截然对立,否则教师将会丧失“导学”之功能。语文课无疑应是各方学生欢乐轻松、洋溢生命活力的学堂,语文教师的使命就在于有步骤、上品位地精心“导学”。教师的这种自觉引导,当然不等同于指令型课程中的强制性灌输,这种具有本质差异的引导应该具体表现在下述课始、课中、课尾三个阶段。首先,课始导学。这是指语文教师通过个性化的导言,布设乐学好学的艺术氛围,引导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获得学习者的角色感,并融入到对特定文本(教学内容)的学习状态中去。这种导言的设计、情绪的调适应从三维目标出发,具有诚挚感人、针对性强的特点,真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课中导学。语文新课程主张学生自发地生成问题,努力促进其从“学答”向“学问”的深刻转变,以“生问——师答”或“生问——生答”的方式推进课程向纵深发展。那么如何确保学生课堂上所丛生的问题之有质量、有内涵呢?答曰:教师有眼力的筛选。对好问题的敏感、对问题实质的透视,这是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一个新的高要求。能够迅速识别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之发展的问题,并以这种问题为抓手调节课堂学习的方向,不是“预设”而优于“预设”,这样,教师就能有效引领课堂学习的流向,在“预设”和“生成”的夹缝中游刃有余地创造独特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再次,课尾导学。好课的课尾也应是“豹尾”——体现为教师有高度的引导。

当学习者在文本世界及其丛生的问题中曲折穿行后,教师要力拔视点、挺出高度,让学生视野敞亮、心怀澄澈,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或是课尾揭示文本题旨,给予学生咀嚼回味;或是标示未尽问题,留待学生攀高觅远;或是激扬生命才情,给学生心灵酣畅洗礼;或是挥洒教学智慧,为学生开启思维新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正如妙笔可以生花启智,好课亦应流韵绵远。教师自觉的导课艺术,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添加源源不断的动力并转化为其可持续学习的后劲。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引导可谓功德无量。

第三,辩证认识并处理专家培训的一统化与师本教研的个性化。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前,各实验区普遍进行了统一的岗前培训,包括宏观的通识培训,中观的学分评价以及排课和选课指导的培训,微观的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和语文实验教材培训,总计达40学时以上。这些颇有力度的大规模培训,对激发一线教师的“头脑风景”、更新其课程理念、教学方法和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说,这是驱散指令型课程与教学中教师思想阴霾的“前哨战”,是实现教师专业角色转换前的一场必要的“精神洗礼”。然而,高中语文教师要“脱胎换骨”,较之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同行更有难度、更需旷日持久的渐进式“陶冶”,最后才有可能实现本真意义上的“角色质变”。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坚持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坚持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方针。[2]而笔者认为,这种细微的渐进式冶化,只有通过以任教学校为基地、以自己课堂为载体的“师本”教研,才能渐次实现。所谓师本教研,是语文教师以课例为对象、以课题为载体、以教学评论为引领的新教学研究范式(paradigm),倡导并落实好该教研模式旨在促使教师主体切实深刻地融入到语文新课程中去,并走向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创意发展。师本教研的价值观在于:凸显语文教师在把握新课程规范性基础上的个性化价值,在开放自由的课程空间中获得个性化成长。师本教研的资源观在于:教师将自身日常的教学经历及其感悟视为重要的研究资源,有意识地予以开发和利用。具有上述特征的师本教研能够有效弥补新课程一统化师训方式的缺陷,在实施中宜注重下述操作要领。首先,师本教研要以课题为载体。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从既定课程计划和课程指令的机械执行者转变为开放、生成的个性化课程之创造者,这就必然进而要求教师成为上述创造性实践的研究者。教师应在强烈的“研究意识”支配下,从自己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转化为深入探究的课题。这种课题从自己的教学活动着眼,切入口微观、开掘度深入,通过“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升华”的研究流程,使之成为语文教师职业生存和成长的基本方式,又凭借语文教研组这个学习型组织的平台得以合作互补。这样,教师的课题研究就走向日常化和生活化了。其次,师本教研要以课例为对象。聚焦课例,是师本教研摆脱教研之浮夸虚饰的根本所在。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以其明确的教学理念注入其中而自然获得研究的价值,至于日常的“推门课”因其教学原生态而同样具有可研究性。对以行动研究为特征、以反思教学为习惯的语文教师,课堂上的林林总总,从文本解读到问题生成、从教师引导到师生互动、从口头发言到心理流向,每个教学环节或层面乃至某些细节,都可以纳入研究主体之视野,都可能构成引发教师灵思和感悟的研究素材。复次,师本教研要以教学评论为引领。在专家教授的高深理论与一线教师的课堂教例之间,存在着应用理论的中介——教学评论。教育理论如何指导课堂实践,课堂实践又如何升华到一定的教育理论,这需要教学评论作出贴切稳妥、针对性强的阐释和提炼。而目前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比较薄弱的恰恰是以自觉引领意识为支撑的教学评论的匮乏,它直接导致教育理论与课堂实践之间的脱节,导致一些语文教师即使是面对品位高超、且体现课改新理念的优质课例,也不能作出准确到位并有深度的“解读”。因此,在实验区有计划展示公开课的同时,还要作好恰如其分的引领性解读,如以既有理论修养又熟悉课改实践的教研员、语文学科带头人和高校语文学科教学论教授做课例评论员,对其所蕴含理念、教学方法、课堂流程等功过得失作出恰当评说,使课例精华能够为一线教师所内化、所汲取。

三、展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

正如已有学者急切指出的那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有待全方位突破的“森林之旅”。[3]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亦复如是。这里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央政府在各个方面层层配套、协调跟进。目前,制约语文新课程继续深入推进的问题尚多,突出的有下列几个:

第一,高考语文新方案急需出台。实验区高中语文新教材已在陆续出版,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却疑虑重重,在新高考方案未出台前,教师的习惯性思维难免是“跟着高考走”,因而依然难以释放自己的教学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不少教师个体乃至实验区学校表面上敷衍、骨子里观望——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尚有社会原因,毕竟读大学是一种最广泛的受教育需求。高考方案还直接影响着学生选修课自主权的落实。比较2008年9月才将实施的香港高中学制和课程改革,港府已在2005年向学校公布大学招生的具体准则、开发新的高三考试和教与学资源,[4]这将使得香港高中教师在实施语文新课程时心中有底、从容不迫。而大陆原定在 2007年秋季全面推开高中语文新课程,这当然使作为课改先锋的实验区学校语文教师心中迷茫、行动迟疑。

第二,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相对滞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高中语文新课程建设中前所未有的一项重点工作,实验区学校已经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但总体而言,十分薄弱甚至有的学校尚未起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本地本校的特色资源出发,本质上取决于特长型、研究型教师的智力支撑——而问题的症结恰恰在于此类个性化师资的匮乏。由于指令型课程与教学中多数语文教师既无客观条件、也无主观意愿来积淀自身的语言文学素养,故课程栅栏撤去后,就难以有效利用新的合法的课程空间。这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研究性学习,限制了教与学的领域的自由伸展。

第三,大班额束缚了新的学习方法的切实贯彻。语文教师面对60-70人的大班额,显然难以组织好高效教学,难以落实好自主、合作和探究这样的新语文学习方式。这样,教师目光往往只聚焦那些正在完成教师指令的“任务学生”,对其他普通生的非课堂表现则视而不见,从而使“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要求容易落空。特别当学生面对开放性文本而问题和质疑丛生时,教师就不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表现,更难以透视其心理流向了。

第四,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难以有效实施。从单一的终端评价转向兼顾终端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是高中语文新课程评价观的一大进步。其中,过程性评价适用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自主探究性活动)的态度、创意、责任心、意志力、合作精神、参与程度和交往能力等方面,这对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有不可低估的意义。但从实验区学校的实施情况看,过程性评价的操作尚存在如何细化、量化和科学化的难点,在没有提升过程性评价在学生总评价中的权重之前,在语文教师没有真正获得相对考试自主权、相对课程管理自主权之前,要将过程性评价的共识转化为可操作的评价实践,难度很大。

上述问题既有高中课程改革各学科的共同性,又有语文新课程实施中暴露出来的特殊性。从深层次看,它们涉及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各个层面,无疑需要上下协调、多方配合而予以化解。课程改革远不啻是专家或教师的事情,它其实是整个教育改革乃至社会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孤军深入难以获得最终成功。尽管问题重叠,但展望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景,我们依然充满深切的期待和坚定的信心。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没有给新课程提供折返之路;前行的沉重,突破的艰辛,将伴随新课程的坚强崛起而成为一种必要的预付代价!

【参考文献】

[1]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9.[2] 袁贵仁.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师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5-7-25(2).[3] 崔允漷.期待突破的“森林之旅”[N].中国教育报,2005-11-13(3).[4] 程材.香港将改革高中学制与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第五篇: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浅谈食品安全

学院: 软件学院

专业: 软件工程

班级: 2011级3班 学号: 20112021

姓名: 张益君

浅谈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近些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每年频频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额的财产损失 而且也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食品出口、社会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我们一起探讨和解决。

因此,我就三个方面浅谈一下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分别是: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中国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问题案例、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发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中国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当然这种担惊受怕是过于偏激的,但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的中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我把这些问题主要概括如下: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

3.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例如,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类食品、“注水猪肉”(给猪注水等于注毒,食用后对人体有极大危害)等。

4.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由于受城市某些工矿企业违规排除废水的影响,致使一些地区人畜饮用水源和农作物灌溉水源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主要是铅、锡、汞、锌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过量浸入到水源中去,受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饮用水和农产品食品进入到人体后,就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另外,一些用来盛放食品的包装纸、包装袋、不锈钢餐具等也是铅、铬、镍等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些重金属物质一旦超标超量的渗入了食品中,人们食用后就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潜在威胁。

(二)中国食品恶性事件安全案例

1.时间: 2009年6月

事件: 零度可乐“致癌门”

中毒原因: 主要是它含有一种叫做阿斯巴甜的甜味剂成分,网络盛传该成分可能导致偏头痛甚至致癌。阿斯巴甜在体内降解过程中,还生成甲醇,因此这种甜味剂的安全性受到质疑。自20世纪70年代始,陆续有试验结果指出其动物毒性作用并有个体不良反应报告,如可引起头痛、乏力、性格改变、恶心、呕吐、关节疼痛、视力减退和内分泌失调等,也可使某些肿瘤的发病率升高。2.时间:2010年1月

事件:海南毒豇豆

中毒原因:主要是有机磷农药污染食物引起的中毒,由于豇豆在种植过程中喷洒过量的有机磷类农药,就随即供应市场,导致豇豆中的有机磷农药超标,引起食物中毒。3.时间:2010年3月

事件:地沟油

中毒原因:主要是由于地沟油中含有的黄曲霉素具有强烈致癌作用,还可导致肝脏病变、肝细胞变性、坏死。

(三)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发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原因:

1.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之间要么会出现争着监管、重复执法的现象,要么会出现不管不顾、相互推诿的现象,这就给某些食品行业违法生 产、销售不合格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解决办法:

政府应当切实履行好其监管职责,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加强食品质量的安全监管应当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食品的准入市场管制,提高食品的准入市场门槛,严防“三无”食品流入市场;要有效规范食品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无证加工食品的行为;要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食品从生产、加工、管理、贮运、包装到销售的全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要全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食品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规范食品采购渠道,从源头上控制不安全、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2. 中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的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许多重要的标准至今还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 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机。解决办法:

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首先,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系统。对此,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进一步细化和规范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内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标准。同时,要提高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使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力度。

3.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也可能会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产生。首先,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其次,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解决办法:

向广大消费者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通过加大对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消费者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常识和健康饮食知识,使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辨别问题食品的能力,自觉抵制“问题食品”,把食用不合格食品杜绝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之外。对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定期组织健康饮食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报道食品安全知识,并且要及时曝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一些不法厂商及其商品,披露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以保障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

下载生活中毒物面面观课程论文[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活中毒物面面观课程论文[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2014级土木06班20145150 王强 绿色化学·书写中国梦反应式 摘要 在短短几百年间,人类文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究其原因,人们已经把对于事物的探究研究到......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第一章化学与生命 班级:13工本1班 姓名:杜茂同学号:201301801103 化学,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初中开始就已经开始接触它了。或许当初没有对化学感到......

    《化学与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生活——核污染 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班级:电子11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号:1111100227 姓名:席静扬 电话:***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核污染主要指核物质泄露后的......

    中特课程小论文

    浅谈诚信 “诚信”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书籍。“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尚书.枢言》)认为诚信是治理天下的关键。 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的释义主要体现在......

    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人类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人类生活》 2015-1课程论文 选课课号 考勤序号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学 号 上课时间 上课教室 交稿日期 成绩评价 本页打印 不得手写 《......

    《化学与健康生活》课程论文

    《化学与健康生活》课程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想让食品更方便、更多样、更有风味、更有营养、......

    化学与生活选修课课程论文

    题目 新装修房间和新家具对人体的危害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新装修的房间和家私由于使用了粘合剂和其他树脂纤维等物质,里面均含有甲醛。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物质,对......

    论文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也是哲学的一门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