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课程小论文

时间:2019-05-13 02:1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特课程小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特课程小论文》。

第一篇:中特课程小论文

浅谈诚信

“诚信”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书籍。“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尚书.枢言》)认为诚信是治理天下的关键。

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诚信的释义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一是诚实。即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忠诚老实,不欺不诈。中国古代先哲认为,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准。没有诚信,一个人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

二是守信。即对人言而有信,重诺言。

诚实守信,是我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质朴醇厚,历史越悠久,诚信之气越光大华夏,充盈中华。她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人们发现,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

社会诚信主要包括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社会诚信缺失大量地表现为不讲真话、不守信用、没有信誉、弄虚作假等。

就个人而言,现在很多人以“不诚信”为荣,坚持守信的人有时甚至被看成异类。一些人还相信,投机胜于实干,太讲诚信无法获得更多利益,于是出现了抄袭、剽窃现象,假学历、假论文,为利益而放弃原则,出卖朋友等。就是在我们大学生身边,信任危机一样严重。有些同学想找份兼职干,却又不敢相信中介,因为被骗的实在太多了,大家都怕了,可自己却又找不到,因而只能作罢;有些很好的校园代理给我们推荐跟中所需,尽管便宜、实惠,但我们也不敢相信,第一映像就是这估计又是骗人的,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啊?

再来说企业,进来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更能说明现实的情况。曾有人这样用“中国人一天”来调侃:“早上,买两根地沟油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冲杯三聚氰胺奶,吃完开锦湖轮胎的车去上班;中午,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叶;下班,买条避孕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石膏豆腐,回到豆腐渣工程房,开瓶甲醇勾兑酒,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这番调侃折射出中国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辛酸与无奈,但这仅仅是中国商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一个方面。实际上,IT、制造、房地产、建筑和金融证券等行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甚至有人感叹,在中国很难找到“干净”的行业了。政府在这方面似乎问题不是很大,而且,政府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主体,也一直在努力在构建诚信社会,但由于一些地方在行政管理中出现的政策多 变、不守承诺,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玩官僚主义以及近两年来在企业职工利益保障问题、房屋拆迁问题、农民工问题等多方面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增多,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等使得政府公信力蒙尘,导致政府公信力流失,对社会诚信造成了重大影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与之相配套的社会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使近年来社会上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诚信人吃亏、老实人吃亏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南京彭宇案。助人者反而被对方说成是撞人者成了被告,要负责医药费和道德指责。彭宇的无奈折射出社会上诸多怪圈,为人为事的不诚信。从而引发了社会关于“见到老人跌倒了是否该扶”的讨论,事实上,网上很多网友的言论倾向于不扶,选择自保,因为认为助人为乐有风险。在市场经济趋利因素的影响下,人际交往、经商等方面,确实存在着老老实实的人吃亏,不诚信的人反而有利可图的现象。如此社会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青少年诚信道德品质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狼来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故事中的放羊娃因撒谎,把信用当游戏,最后被狼吃掉了,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小时候,父母就给我讲过“狼来了”的故事,告诫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人无信不立,市无信则乱。诚信是做人之本,为政之道,执政之要,更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世界上,犹太人很富有,他们精于做生意。他们的成功、他们的商业秘决就在于重信守约的商业道德。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契约是神圣不可毁坏的。这使他们受益匪浅,从而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诚信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继承。诚信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凝聚力强大的传统文化和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并体现在实际生活中。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不讲诚信和没有诚信传统的国度和民族,终究会消亡。在当今,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汲取传统道德中诚信素养的精华,建立与当代经济社会相适应的诚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铸造诚信社会风尚,应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诚信友爱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立身之本,是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学校生存、发展和提高办学品位的需要。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希望则国就有希望。现在的青少年若干年后将走向社会,他们的信用意识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当代学生应该立志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而诚信乃是立志的基础,无诚信则无以立志,即使立志也是空话。青少年求识欲强,可塑性强,是进行诚信教育的好时机,而且,这一时期培育起来的诚信,比较牢固,好坚持,不易蜕变,因而,我们的诚信教育必须从我们的小学生抓起,将学生的诚信教育进行到底。

其次,学校作为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要以开展诚信教育为抓手,要将诚信教育要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还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教会学生做人,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

再次,教师的言传和身教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两条重要途径。从道德教育这个角度来说,身教的功效大大超过言传。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中小学教职员工要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为人师表、身体力行、有诺必践,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的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提高公信力,做诚信的表率。同时,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各项制度建设,将诚实守信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通过奖惩机制,促进教师做到诚信治教,诚信修己,诚信育人,并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最后,诚信教育走向社区、进入家庭。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

人类没有真诚,生活便没有分量。让我们在真诚中舒展心灵的双翼,在真诚中领略世界的风采。留住真诚,生命便有了前进的依托;留住真诚,你我便有心灵的共鸣。让我们在诚信里感受温暖,让我们在诚信里憧憬未来。

第二篇:中特课程论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专题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现代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相关政策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以此来倡导人们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Rural topic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the analysi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challenges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faced and the relevant policies, put forward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ultures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lies improve rur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dvocate for attention to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culture.Keywords: socialism;new rural construc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新农村建设美好图景。要实现乡风文明,就必须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涵义及重要意义

1.1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涵义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农村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文化建设。

1.2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文化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文化建设,就不可能搞好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1.2.1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越发达,人们就越容易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理论、生产技术和实际操作技能,促进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整个经济的向前发展。”农村文化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2.2 有利于实现农村“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温饱问题已解决,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还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民主管理搞不好,就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农村文化建设搞好了才能实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1.2.3 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和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

提倡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创造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为农民提供尽可能多的受教育的机会,让农民不仅可以接受基础教育,而且还能接受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直至高等教育,新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利于逐步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观念,让农民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价值观、竞争意识、法律意识等。无论是教育还是新的价值观、法律意识等都是作为一个现代农民所必备的素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农村文化建设正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大力兴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体育健身场等文化场所,按照自愿、健康、长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农闲、节假日广泛开展与农民生产和生活相贴近的各种文化活动,以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1.2.4 有利于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伴随着这些变化,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也不断提高,投入也不断增加,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文化功底薄,由此导致的农村文化发展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文化发展跟不上农民群众迅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问题日益明显。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对落后,不仅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与社会进步不相协调,而且还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创新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状况,开创农村文化的新局面。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虽然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落后状态。主要表现如下:第一,作为传播知识,可供农民学习的图书馆、科技馆等场所在全国大多数农村中没有;而作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主流工具,电视、网络等设施在农村尚未完全普及,尤其是网络设施在农村基本上没有,这些阻碍了农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渠道。第二,不少农村都没有可供农民业余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公共文化场所,即使一些地方有,也因年久失修,无人管理变得破旧不堪,如昔日的农村电影院,现在却如同废屋。第三,农村缺乏可供农民在闲暇时参加体育健身的运动设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着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地方的文化设施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以前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即使极少数地方有,也是处于极其简陋、残缺不全的落状态。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2.2 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足

文化费用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并且大部分费用被用做了城市文化建设费用。城乡、东西部农村文化费用的差距较大。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用于农村文化经费投入得要多一点,而西部经济不发达及贫困地区,则经费投入很少,甚至没有。由于投资不足,一些文化设施也难以形成,即使有一些文化场所,也由于没有文化活动经费,使得公共文化设施难以得到正常使用。也正是由于投入的资金有限,使得农村难以留住或培养文化建设人才,难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与农村教育相关的事项也难以完成,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

2.3 农村文化形式和内容单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供人们选择的文化活动在形式上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农村文化的落后,即使在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对形式多样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的情况下,大部分农村文化活动也只是限于打牌、逛乡场、看电视等极其单调、乏味的文化活动。这些单调、乏味的文化活动与农村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已不能满足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2.4 腐朽、落后的文化在部分农村仍然存在

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封建迷信不但没有消除,反而还有抬头的迹象,看风水、占卦、算命等愚昧、落后的文化依旧存在。二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市场。三是“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风气。四是在部分农村铺张浪费严重,如大肆操办婚寿宴席、丧礼等。

2.5 农村文化建设的效果不理想

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新任务被党中央提出来,虽然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效果却不理想。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比以前有所改变,但由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起点比较低,因此,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大部分地区只是兴建了最基本的文化场所,处于最低层次。二是许多农村地区文化体制尚未建立,即使有些地方有,但也因为种种原因并未运转起来或完善。三是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在极少部分农村却尚未真正开展起来。

2.6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文化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有多方面的,笔者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6.1 不少领导和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一些农村、乡镇领导错误的认为农村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认为只要增加了农民收入,就是农村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农村文化的建设,更没有认识到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由于领导干部的认识不足,致使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必要的组织领导,也缺少了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但是长期以来,农民几乎都在为增收而努力,却忽视了文化建设,认为文化建设是无关紧要的,从而降低了农民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失去了主体力量。2.6.2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仍然还比较落。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得农村财政收入减少,直接影响到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由于农村可提供的经费有限,致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难以兴建,文化工作难以开展。其次,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民增收困难,使得农民只顾增收,无心于文化建设,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再次,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造成领导干部长期以来一心只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而工作,农村领导干部认为农村的发展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农村文化工作。最后,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留在与城市相比相对贫穷的农村,而农村由于经费紧张等问题也难以培养文化人才。总之,农村经济的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和进程。

2.6.3 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有专长的文化建设人才

文化人才是任何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所最缺乏的,它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难题之一,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工程的成败。当前,农村缺乏以下三种人才:一是农村文化专业人才,他们掌握一定的文化专业技能,能够主持或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二是农村文化管理人才。他们热爱文化事业,并具有一定的文化专长,在组织和领导方面有一定的天赋,能够单独组织和领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从而保证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三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他们熟悉各项文化基础设施的性能、功效和规律,并能承担和完成建设任务。1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各地方政府必须在搞清楚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的同时,站在全局的角度,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

3.1 提高干部、群众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

各级地方政府应当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尤其是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经常参观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地区,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自觉克服只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的错误思想。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具体的工作范围内,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个人分工负责,建立文化管理体制,制定各种相关的政策、规章,使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够在组织上、制度上有所保证,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为农民办的一件实事、好事,而不是一件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把为农民办实事放在首位。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性、积极性、激发其创造自己精神家园的热情。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宣传党中央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方针,宣传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干部、群众一条心,为新农村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3.2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扶持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与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历史目标差距还很大,与农民当前对文化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农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中心,兴建乡村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所,充分发挥这些场馆宣传科学知识、消除愚昧、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的作用;兴建各种可供农民闲暇时健身娱乐的娱乐健身场所,缓解农民的压力,满足农民的身心需求;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扶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文化设施;鼓励和支持农民自主开办各种文化产业,如书店、网吧等;办好农村黑板报、墙报、广播站等文化宣传阵地,以群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法律法规,褒扬社会新风尚,针砭时弊;办好农村通信设备,使农民能够及时从广播、电视上了解到最新的信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农村文化建设费用纳入整个财政预算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使财政资金更多的向农村地区倾斜。同时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城市支援农村的方针,把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建立和完善城市支援农村机制,支援农村文化建设。”

3.3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搞好农村教育是建设农村文化的基础和前提。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农村教育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确保实现减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所有学杂费,增加对中学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并加强对农村教育收费的监督和管理,杜绝乱收费现象。其次,建立、健全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制度,确保农村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政府要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捐资助学活动,继续实施“希望工程“等助学活动。再次,加强中小学改革,规范和提高农村办学。大力兴办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模。最后,要加强农村师资队伍的调整与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落实好国家关于农村教师的各项政策,使农村教育在师资上得到充分的保证。随着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素质也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他们会以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热情,为农村文化开创美好的明天。

3.4 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培养

农村文化建设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农村原有的文化队伍老化,加上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难以再培养和聚集文化人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程,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高度重视农村文化人才,要千方百计吸引和培养农村文化人才,落实好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有关政策,在人事制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要尽可能的改善,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人员的相关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激励其在文化事业中不断创新。其次,艺术院校应当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养大量的相关人才;再次,加强本地区对农村爱好文艺事业,具有一定的文艺天赋和愿意留在农村从事文化事业的人的培养,打造一支具有本土特色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谭伟贤.农村社会工作概论[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65—195 [2] 杨涛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初探[J].社科新视野2003(20):13-16 [3] 杨晓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22 [4] 铁柱.加快和谐新农村文化建设[J].实践.2006(9):39-40 [5] 成建中.试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领导理论与实践.2006(3):29-30 [6] 陈光军.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处理好四个关系[J].湖北宣传,2006(6):18 [7] 陈太福.论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和社会的全面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4):76—80 [8] 陈文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6(12)[9] 教育农民要建设农村先进文化[N].光明日报.2000年12月05日 [10] 民进福建省委员会.促进新农村文化全面发展[J].开放潮.2006,01-02期合刊

[11] 徐晓红.切实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J].党政论坛.2006(9):13-15

第三篇:中特课程论文

从“占中”事件看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摘要:香港“占中”事件近期已趋于平息,但其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占中”行动的发起人自诩“占中”为“公民抗命”,香港社会也多有此认识。然而,从公民抗命的一般理论出发,对“占中” 行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则发现“占中”行动虽然与公民抗命行为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存在本质区别。“占中”行动在目的、对象、手段、后果等方面,明显不符合一般公民抗命理论。因此,“占中”行动是伪公民抗命。同时,有迹象表明,“占中”背后有国外势力的支持,“占中”也可看做是国内外关于民主政治的一次交锋。这里借助“占中”事件,通过分析其伪公民抗命的实质,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界定与分析,肯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关键词:占中

公民抗命

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占中”事件的介绍

占领中环(Occupy Central),全称 “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Occupy Central with Love and Peace),简称 “占中” 或 “和平占中”。2013年1月16日,在 《公民抗命的最大杀伤力武器》 一文中,戴耀廷脱离香港现有政治基础与政治现实,以争取所谓的 “国际标准” 为政改目标,提出了“占领中环” 的构想。戴耀廷认为中央让香港有 “真普选” 的机会不大,而传统反抗方式(游行、变相公投、静坐绝食等)均不会起作用,因此需要更激烈的手段———“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违法地长期占领中环要道,以瘫痪香港的政经中心,迫使北京改变立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戴耀廷提出 “占中” 应具有四个特点,包括长期计划、事先张扬、披露身份(公开签订誓约书)以及个人直接参与(以个人承担罪责)。“占中” 实施步骤包括举办 “商讨日” 探讨行动目标、方案、步骤、签订誓约书等; 通过 “公民授权” 形成普选方案; 挟中环与特区和中央政府对话,若政治要求未得满足,则实施 “占中”,直到实现运动的目标———所谓 “真普选”。2.公民抗命的介绍与定义

公民抗命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行为: 在一个民主政治社会中,公民(个人或群体)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非暴力、故意、公开违反与自己的政治、道德或宗教信念不符的法律、政策或裁判,并且自愿接受因此导致的国家制裁。它是违法的,因而不同于各种形式的合法抗议。它采取非暴力、故意、公开和自愿接受惩罚的方式,因而区别于一切违法犯罪。它的目的不是要推翻国家基本制度和既有政权,而是要通过该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迫使国家改进有瑕疵的非基本制度或纠正不合理的裁判,又有别于革命。

一般来说,公民抗命行为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或特征),概述如下:(1)抗命的目的是要改变某个法律或政策,而不针对政权或反对国家基本制度。(2)被抗命的法律要具有实质性的、明显的不正义。正如罗尔斯所指出的,一项法律或政策是否正义,判断的标准不能依凭个人道德、宗教教义、团体或是个人利益,只能是社会所共享的正义观念。(4)非暴力行为。此特征将公民抗命和内战、好斗行为、暴力犯罪区别开来。(5)公开性。公民抗命的公开性至少体现在: 第一,行为人并不试图隐瞒自己的行为或身份,这也是公民抗命者承担责任的表现; 第二,公开性要求行为人公开行为的理由。(6)自愿接受惩罚性。这是公民抗命者的主观心态。即其承认在不公正的法被取消或者废止之前,如果他的行为被判有罪,其甘愿接受惩罚,而不是逃避惩罚。这一方面表明抗命者的动机是纯正的; 另一方面,如果公民抗命者并没有因其行为而遭致任何不利的法律后果,这就如同社会在鼓励人们违法。长此以往,极有可能摧毁整个法律制度。3.“占中”的伪公民抗命本质

“占中” 行动提出之后,不仅中央和特区政府明确表态反对,其正当性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质疑,主要包括:

(1)缺乏前提与基础,“占中” 师出无名。“占中” 声称政改方案必须符合 “国际标准”,否则将实施 “占中”,然而,已有多位学者指出,国际普选模式并无统一标准。(2)严重扰乱社会秩序,损害香港法治。(3)局面难以控制,恐引发暴力犯罪。

(4)“占中” 严重破坏香港营商环境。

(5)“占中” 损害中央与香港特区的互信,打断基本法确定的政制改革步骤,阻碍香港既定普选民主进程。

“占中”无论是从目的、对象、手段和结果上来看,都与公民抗命严重不符,是伪公民抗命,意在产生瘫痪中环等 “核爆力”来导致社会秩序和法治秩序遭受巨大破坏的后果,以迫使中央和特区政府在特首普选方案上让步。4.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上文已经提到,“占中”事件的背后有国外,主要是西方势力的支持,可以看做是西方与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一次交锋。那么有必要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行清晰的界定,并与西方进行比较,突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特有的优越性。4.1 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简介

民主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而引进的“舶来品”。由于选举权最能体现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民主的实现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然而,照抄照搬选举民主的结果在我国却出现了水土不服,上演了一出出闹剧。从袁世凯以数千军警包围国会的“逼选”,到徐世昌依靠安福俱乐部的“拉选”,再到曹锟以 5 000大元一票的“贿选”,说明了简单照抄照搬西方选举民主在中国行不通,不能挽救中国于危亡。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汲取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创立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民主制度。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体现在我国政治制度的各领域。作为两种不同的民主形式,选举民主以公平竞争、投票决定为解决公共事务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以平等讨论、理性协商为解决公共事务的民主形式。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关,相辅相 成的。在任何政治制度中都不可能完全采用单一的民主形式,只有坚持两者相结合,才能更 好地发挥民主的功能。

4.2 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先进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它把过去只有少数剥削者才能享受的民主变为大多数人都可以享受的人民民主,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拥有广泛而真实的民主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也就是说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本的。人和物的关系在我们这里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根本不同的。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决不是像资本主义私有制国家那样以物来支配人,任何人都不允许用金钱来左右政治,干涉别人独立、自由、平等地行使自己的 民主权利。人们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可以享受到公民的各种民主权利,广大人民享受的民主权利是真实可靠的,是形式与本质相符的,是真正的人民民主。

在权力运行方面,我们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根本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权力的,重大问题都是由人大代表或常委会委员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既充分发扬了民主,又避免了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互相牵制、互相扯皮,以及行政权膨胀和议会变成“清谈馆”之类的弊端,把民主与集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了,把民主和效率成功地统一起来了。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度有着根本的区别。首先,合作共赢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属性。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构成了政党合作的坚实基础,使多党合作成为可能。社会主义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具体利益又存在着差别,需要政党来反映这种不同的利益和要求,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又使多党合作成为必要。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党关系,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那种对立的或者竞争的关系,而是友好合作的关系,各政党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和谐相处,共同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同时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重视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利益和要求,重视各个政党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坚持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与各阶层人民具体利益的统一,使各阶层人民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中互利共赢,使各党派在多党合作中长期共存、共同发展。5.结论

民主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历史传统和发展 阶段不同,民主形式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因而,衡量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不应当以是否 具有竞争性选举作为唯一标准,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 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使广大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的地 位,享受到广泛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民主权利。这不仅发展 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且也打破了对西方民主模式的迷信。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人民的选举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参与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等。但只要我们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同时吸收 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一定能 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庄孟东: 《伪 “公民抗命” 践踏法制传统》,香港:《大公报》,2013年2月19日,第A13版。

[2] 陈曼琪: 《暴力 “占中” 的真面目》,香港: 《文汇报》,2014年4月24日,第A17版。

[3] 张毓强: 《“颜色革命” 中的媒体作用》[J]北京:《现代传播》,2006年第1期。[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 闫志民,常光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与基本特征[J]《求是杂志》,2010(18).

第四篇:中特作业小论文

民生问题之就业问题

摘要:民生问题是政府最关注、最敏感、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我国现正经受着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城镇化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猛烈冲击, 使就业变的更难。提高就业率是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 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着重对民生问题中较突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做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能够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帮。

关键词: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岗位

一、民生问题的起源及现阶段民生问题重点

民生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从人类社会形成开始,人们就非常关注民生问题。中国民生思想源远流长, 萌于西周, 成于春秋, 盛于明清。“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意即百姓要生存就要勤劳,勤劳才能使物质财富不匮乏。在中国的古典文籍中随处都可见到有关民生问题的警句。二千六百年前的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尚书·五子之歌》所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不难看出, 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劳有所获”是民生问题的前提。所有的民生问题都与“劳有所获”相联,也是解决其他民生问题的重要支撑点。“劳有所获”是民生之本。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有所获包括劳与获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也就是就业问题。提高就业率是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作为政府要为经济的持续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把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就业培训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劳动者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创造岗位,利用国家政策,把握市场机遇,结合自身

[1]

特长自主创业;劳动者要珍惜岗位,市场竞争激烈,岗位得来不易,适应岗位要求做出贡献;劳动者要敬重岗位,没有不好的岗位,只有没做好的工作,任何岗位做到极致都会展现人的价值。另一方面是获,也就是报酬问题。劳动力成本低廉是我们对外开放的优势,但这不是值得炫耀的好事,而是丢人的事。劳不仅要有所获,更要有所值。在国家层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尊重劳动,体现劳动的价值,展现劳动的尊严,让各种劳动要素都得到相应的报酬,更要让各种劳动都具有社会的尊严,真正体现“劳有所获”。

[1]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万,2011 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50万,而201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80余万,创历史新高,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解决他们的就业是个庞大的社会工程。

(二)高校毕业生毁约率走高。大学生找工作不难,找一份自己满意、又能胜任的工作不容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状况基本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前的情况下,对多数毕业生而言,找一份工作不难,但要找一份自己满意、又有能力胜任的工作却并不容易。毕业生就业毁约率增高,颇能反映当前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据权威机构对全国692所高校近2万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调研显示,16%的毕业生曾经有毁约的经历。在毁约的原因中,拿到了更好录用通知的以41%的比例排在首位。其他原因则包括试用期间发现不适合职业发展,用人单位的承诺未兑现和发现就业以外更好的机会,分别占29.1%、17.7%和12.2%。

[2]

(三)存在性别歧视。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存在性别歧视 由于部分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只招收男生而不接收女生,即使是那些德才兼备学业突出的女生往往也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女生就业难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女性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本科为15.9﹪,高职高专为19.4﹪)高于男性毕业生(本科为9.6﹪,高职高专为9.4﹪)。

[9]

(四)多数人不愿去基层就业。政策频出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去创业,大学生也应转变观念适应现实:毕业生都想进事业单位和国企恰恰相反,基层和中小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巨大,但没多少人愿意去。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社区、乡村需要大量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服务、便民服务人员。据测算,每年社区岗位都有上百万,而且不断增长,所以基层需要大量人才。民营企业也需要大量有知识、有技能,而且能扎扎实实在企业干的员工。但无论基层还是民企,许多大学生不愿意去,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去。

[2]

(五)就业流向不平衡。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向还是比较倾向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及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 而相对来说比较偏远的地方在吸引人才的各方面的力度比较薄弱,最终导致经济发达的地方人才济济,而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则很难吸引到高校毕业生。[4]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高校企业社会及大学生等各方面共同的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一)从高校而言。进一步深化教学教育改革,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一是与产业结构结合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拓宽专业适应性,依据企业反馈的信息重新设计和调整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课程;二是与发展形势结合 当前,政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学校也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要开设大学生创业选修课程,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政策和知识。

[4]

(二)从社会而言。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逐步实现高校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信息联通;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实践和培训基地和订单式培养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灵活就业,多渠道就业,主动创业为毕业生择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关系,避免一系列不必要的纠纷;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积极吸收业务水平及综合素质比较高的老师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7]

(三)从大学生自身而言

作为大学生要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就业形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要不断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和实践经验,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积极通过各类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差距,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使自己尽早进入工作角色。

(1)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2)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有的同学本来不打算考公务员或研究生,只想到企业去工作,现在也发现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公务员或研究生也不错。从长远看,这极有可能成为提高就业层次的重要手段。

(3)从刚进入大学开始就密切关注就业形势、求职信息、校园招聘等各类招聘会、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求职技能,志向相同的同学可以组建求职团队,互相学习、训练、模拟,分享求职信息与经历、体会。

(4)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客观事实要有足够的重视,但同时必须要充分地自信和冷静。求职过程中,绝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是在找传说中的最优秀的人,而是在找他们认为最适合的人。即使受到部分用人单位的“拒绝”,也是十分正常和普遍的,应坦然面对,总结经验,继续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邱金堂.谈谈民生问题[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9.[2] 杜丽.浅析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J].中国-东盟博览,2012.09.[3] 陈敏昭.就业是民生之本[J].《前沿》,2003.05.[4] 贾佳等.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文化 / 教育,2012.12.[5] 朱贝妮.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向下的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探讨[J].湘潮(下半月),2011.03.[6] 徐海、王长青、张海刚.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J].河北科技师范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7] 赵强、张凝宁.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2期.[8] 金喜在.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1.[9] 麦可思.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第五篇:中特课程论文-反腐倡廉

反腐倡廉,路在何方

一. 背景意义

据已有资料考证,“廉”字最早出现在《礼仪·乡饮酒礼》:“设席于堂廉东上。”郑玄注曰:”侧边曰廉。” [1]除此,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有提到:“廉,隅也,廉,梭也,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 [2]根据以上的记载,《中华伦理范畴》一书分析认为,廉的本意与建筑物有关,是指堂屋的侧边,其特点是平直、有棱、敛缩等,后来又引申为清廉、正直、俭约、收敛、廉耻等,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范畴。随着时代的变迁,廉的概念被引入政治领域,发展为重要的政治伦理。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坚持不懈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科学内涵,对于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历程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届四中全会,我们党开辟了一条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情况下健康有序地开展反腐败的新途径;第二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至十六大,我们党逐渐走出了一条和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有效来开展反腐倡廉的路子;第三阶段,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因此,认真回顾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历程,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取得的进展,明确中共党员在反腐败行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 中国反腐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贪腐官员前“腐”后继,层出不穷,并且职务越来越高,涉案金额越来越大。像刘志军、刘铁男,都是省部级官员,其腐败行为的危害不能用钱来衡量。因为他们官高位重,涉及面广,牵扯人多,影响面大,造成的危害是全方位的。

过去我们认为,一般来说,贪官职务越高,贪腐金额越大。现在看来,不是那么回事,小官大贪现象时有发生,最近查出深圳东莞的一个村官贪污金额竟然高达20亿元!可怕的是,贪腐现象比比皆是。社会就像个大染缸,生活在这个大染缸里,谁也不敢保证不被污染。特别是各地各单位的“一把手”,大权独揽,一手遮天,“一枝笔”签字,什么帐都能报销。“家天下”非常普遍。中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每月花天酒地的费用达120万元,平均算下来,每天挥霍的钱超过4万元。当有人劝告他要收敛些时,他大言不惭地说:“我一年上交税款200亿,这点算什么?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俨然把企业当成自家的了,不然他就不会贪污近二亿元,最大一笔贪污款达1.6亿元,是目前全国查出的一次性贪污数额之最。

据媒体透露,最近5年全国每年都有上万名官员涉嫌行贿受贿和挪用公款。而查出的还是极少数。另外还有大量贪官外逃。媒体曾梳理最高检历年两会的工作报告发现,抓捕外逃官员数量从2007年开始急剧上涨,涉案总金额也从最早的244.8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020.9亿元,5年间增长4倍以上。最高法院前负责人在其2009年出版的《反贪报告》[3]中曾引用有关部门的统计称,1988 年至2002年的15年间,资金外逃额共1913.57亿美元,年均127.57亿美元。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反之,一个不好的制度能让好人变坏。如果不从源头上健全预防腐败制度体系,类似许宗衡和康日新这样的遗憾还会发生,官员上任之初标榜的清廉理想,到最后还是会被无处不在的腐败病毒所吞噬。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不会任由腐败现象泛滥下去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并且逐步加大了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坚持“老虎”“苍蝇”一齐打,使一大批官员纷纷落马。2013年,落马的省部级官员也是历年最多。目前有数据统计的15个省份,被查处的厅级以上官员达到208人,为11年来最多。同时加快完善制度建设,实行了巡视制度,纪委双重管理等等。

之所以坚持老虎苍蝇一齐打,目的是为了遏止腐败势头,保持社会稳定,为建立和完善体制机制争取时间。《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把“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新的工作内容纳入其中,这是比较关键的。基于一些研究可以认为:反腐败机构体制是制约我们反腐败成效的一个主要瓶颈性因素。我国的反腐败机构体制需要做整体性的改革。而且,这样的改革步伐正在加快,叫蹄疾而步稳。如巡视、纪委垂直管理、各地削减一把手的直管权力、最近中纪委官网邀请网民曝光改头换面的腐败手段等等。

特别是中纪委官网让民众曝光身边的腐败,是新形势下反腐工作的大胆创新,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的尝试,应该说这种上下联动机制对腐败分子的震慑巨大。因为即可以实名举报,也可以匿名举报,打消了举报人的顾虑,大大提高了对腐败现象的举报率。

还有,为了显示中央的反腐决心,让官员从开始就明白不能贪,从而彻底打消贪污腐败的念头,中央决定今后对官员实行离任审计制度,只要审计出贪污行为,不管是谁,不管职务多高,都要坚决查处。反腐不设上限。这样的制度,对贪官的警示作用最大。因为他不在台上,有什么问题很容易被查出来。这样以来,谁还敢腐败?

三. 中国反腐未来

反腐倡廉道路的最终确立,有赖于社会主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有赖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健全。要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深化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并真正形成反腐败的“中国模式”。应结合实践,不断拓展反腐倡廉工作领域,找准源头,探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路子,形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各项工作更有成效;不断丰富反腐倡廉新的理论成果,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理论成果,不断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并用于指导实践;通过不懈探索,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反腐倡廉的实际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先锋带头作用,在基层切实践行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文件精神。在学期间,我们应该洁身自好,以身作则,实事求是,保持品质;在担任学生干部的时候,我们要做好本职,公平公正地处理一些荣誉和奖励,绝不能以权谋私,滥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我们只有从小抓起,从基层抓起,才能最终将腐败之风清除,才能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胡培翚:《礼仪正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3] 肖扬:《反腐报告》,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下载中特课程小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特课程小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特论文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美丽中国 摘要:十八大提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美丽中国”的理念,备受关注。生态文明建设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节能发展紧密相连。本文简述了生态文......

    中特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 21212202—张萍—建筑与土木工程 由择校现象想到的民生问题中 的教育公平问题 摘要:本文由作者家乡小升初择校的混乱现象,分析了......

    研究生政治中特课程论文(共5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刘婧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 摘要: 关键词: 0引言 党和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在十七大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

    中特论文要求[本站推荐]

    11.16停课一次,11.23听要求交论文。论文或读后感或学习体会 要求:有封页,写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论文”“专业,学号,姓名”。 里面:题目 内容摘要:(100-200字,顶格......

    毛中特论文

    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现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调查时间:2011年5.9-5.11 调查地点:河北工业大学 宿舍 教学楼 调查对象:河北工业大学......

    毛中特论文

    班级:通信工程9班 姓名:张三 学号: 0513110101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标题自拟) 摘要:(五号楷体)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核心......

    毛特课程论文题目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论文题目(可以在现有题目的基础上自拟更为具体的题目,但要求大体是在现有的题目范围内) 1、 谈一谈当代大学生对毛泽东的看法 2......

    中特结课论文

    浅议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问题 摘 要: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由于城乡的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