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 05.1~10.1 历年试卷选择题

时间:2019-05-15 11:2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学概论 05.1~10.1 历年试卷选择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学概论 05.1~10.1 历年试卷选择题》。

第一篇:政治学概论 05.1~10.1 历年试卷选择题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毛泽东 D.列宁 2.中国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孔子 B.孟子 C.韩非 D.商鞅 3.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是()。

A.相互依存 B.相对对立 C.政治职能先于社会职能存在 D.政治职能可以脱离社会职能而存在 4.奴隶制国家的实质是()。

A.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 B.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C.奴隶没有人身自由 D.统治权集中于一人 5.研究和认识封建制国家的出发点应该是()。

A.分析封建制国家的实质 B.分析封建社会宗教化的意识形态 C.分析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D.分析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 6.我国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领主占有制 B.国家占有制 C.自耕农占有制 D.地主占有制

7.垄断资本家为维护其资本的私人占有制采取的最重要的政治手段是()。

A.控制国家政权 B.缓和阶级对抗 C.制定福利政策 D.加强对无产阶级的剥削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出现法西斯专政的国家是()。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9.福利国家的最初尝试开始于()。

A.资本主义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B.罗斯福推行的新政 C.北欧的福利政策 D.英国的福利政策 10.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民族区域自治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体 11.无产阶级专政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 B.工农联盟 C.强大的军队 D.综合国力 1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是()。

A.阶级联盟 B.工农联盟 C.工人阶级的领导 D.多党合作 13.下列国家中,属于议会制君主制的是()。

A.1814—1830年波旁复辟王朝时期的法国 B.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 C.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日本 D.1832年议会改革后的英国 14.国家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制度称为()。A.议会共和制 B.委员会制 C.总统共和制 D.苏维埃制 15.区分专制君主制与立宪君主制的主要依据是()。

A.君主是由世袭还是由选举产生 B.是否允许女性后代继承王位 C.君主的权力是否受到限制 D.君主权力受宪法限制的程度 16.下列国家中由专门的宪法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是()。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加拿大

17.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司法原则和司法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是()。

A.无罪推定原则 B.法官保障制度 C.不告不理原则 D.司法独立原则 18.在我国,有权任免最高法院院长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D.国家主席 19.决定国家结构形式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国家领土大小 B.国家人口多少 C.历史传统是否悠久 D.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20.在一般情况下,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联合的国家结构形式是()。A.联邦制 B.邦联制 C.单一制 D.复合制 21.社会政治总问题是指()。

A.民族问题 B.经济问题 C.文化问题 D.革命和政权问题 22.压力集团在议会中施加影响的主要活动方式是()。A.投票 B.贿赂 C.诉讼 D.院外活动 23.工人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是()。A.工会 B.国家政权机构 C.人民代表大会 D.无产阶级政党 24.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制 B.民主集中制 C.集中制 D.分权制

25.政治文化的结构层次包括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A.政治动机 B.政治情感 C.政治价值观 D.政治习俗

26.从政治结构—功能角度研究政治发展问题的代表人物是()。A.伊斯顿 B.阿尔蒙德 C.亨廷顿 D.派伊

27.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认为传统国家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是()。A.血缘关系和君权神授 B.理性精神 C.人民代表大会 D.议事人 28.下列属于专门性国际组织的是()。

A.东南亚国家联盟 B.美洲国家组织 C.联合国 D.世界海事组织

29.在国际政治领域以环境保护作为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的政党称为()。A.社会民主党 B.民族主义政党 C.绿党 D.环境保护党

30.在国际法中,对正常状态下国家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主权、管辖权、外交规则和外交惯例、谈判与条约的规则等的规定统称为()。

A.平时法 B.战争法 C.中立法 D.外交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国家权力的主要特性是()。

A.强制力的垄断 B.有武装力量 C.普遍的约束力 D.主权性 E.有疆域 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A.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B.维护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 C.控制和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 D.维护剥削雇佣劳动关系 E.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英国议会内阁制中两党制的特点是()。

A.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而展开 B.两党的活动主要围绕行政首脑的选举展开

C.两党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D.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 E.两党采取集中制 4.下列哪些组织属于政治组织?()A.政党 B.国家机关 C.工会 D.共青团 E.教会 5.综合国力包括()。

A.物质力量 B.制度力量 C.军事力量 D.精神力量 E.科技力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行为主义政治学 2.社会主义国家 3.新型专政 4.司法独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氏族制度的特点。

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革命的类型和特征。3.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划分的标准。4.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如何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2.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于国家的意义。

一、单项选择:

1、A

2、C

3、A

4、A

5、C

6、D

7、A

8、B

9、B

10、C

11、A

12、B

13、D

14、B

15、D

16、C

17、D

18、A

19、D 20、C

21、D

22、A

23、C

24、B

25、C

26、B

27、A

28、D

29、C 30、A

二、多项选择:

1、ACD

2、ABD

3、AE

4、ABD

5、ABD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二战以后,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心开始转向()

A.公共政策研究 B.公共权力研究 C.公众政治心理研究 D.政治制度研究 2.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这句话表明国家()

A.在历史上存在过 B.还会在未来存在 C.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D.国家会永远存在 3.马克思主义者对待改良的正确态度是()

A.拥护改良 B.反对一切改良 C.以改良代替改革 D.反对用改良否定革命 4.在欧洲,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重要手段是()

A.直接利用宗教 B.直接利用迷信 C.直接利用政治思想 D.直接利用国家强制力 5.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是()

A.制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 B.改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提高和改善社会福利 D.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利益 6.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政权问题 B.发展生产力 C.阶级斗争 D.社会进步 7.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是()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多党合作制 8.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保证是()

A.党的领导 B.民主监督 C.政务公平D.意识形态教育 9.在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倒阁权的国家机关是()A.国家元首 B.议会 C.政府 D.法院 10.社会政治总问题是指()

A.民族问题 B.经济问题 C.文化问题 D.革命和政权问题 11.资产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同化 C.民族联合 D.民族压迫 12.印度的政党制度是()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C.多元并立的多党制 D.议会内阁制下的多党制

13.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

A.总统制 B.议会制 C.多党制 D.两党制 14.美国的政党制度是()

A.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B.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C.一党制 D.多党制 15.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

A.塞缪尔·比尔 B.阿尔蒙德 C.鲍威尔 D.韦伯 16.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具体标志是()

A.最高统治者的改变 B.政治制度的改变 C.执政党的更换 D.立法机关构成的改变 17.制约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

A.政治文化因素 B.相互作用方式 C.力量对比关系 D.政治心理因素 18.东西矛盾的本质是()

A.经济问题 B.文化问题 C.战争问题 D.制度问题 19.联合国属于哪类国际组织()

A.专门性国际组织 B.区域性国际组织 C.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 D.军事性国际组织 20.大国和大国集团在国际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由是()A.某一国家集团的意志 B.超级大国的经济实力 C.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D.联合国的决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 B.国家职能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 C.国家职能是国家活动的基本使命和基本目的 D.国家职能是国家各机关的活动 E.国家职能就是镇压职能

22.亚里斯多德以掌握国家权力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划分为()A.君主国 B.贵族国 C.民主国 D.专制国 E.寡头国 23.工人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表现()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任务 C.推翻剥削制度 D.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E.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24.亚里士多德以统治者为城邦还是为自己谋利益为标准将政体划分为()A.正宗政体 B.变态政体 C.进步政体 D.反动政体 E.混合政体 25.构成国家机构的主要国家机关包括()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国家元首 D.纪检机关 E.司法机关 26.资产阶级主张民族优劣的观点,其必然结果是产生()

A.民族融合 B.民族联合 C.民族歧视 D.民族同化 E.民族不平等27.多党制的类型包括()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两党独大的多党制 D.议会内阁制下的多党制 E.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28.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有()

A.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 B.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 C.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D.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 E.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

29.进行社会改革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先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B.讲究各项措施间的密切配合

C.强调改革措施与改革环境的协调 D.追求改革的速度 E.确保社会稳定 30.以下属于国家生存利益的有()

A.国家安全 B.人民生存需求的实现 C.主权独立 D.科技进步 E.领土完整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1.政治学 32.主权 33.国家形式 34.暴力强制 35.多党制 36.国际政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37.暴力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5分)3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什么?(4分)39.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和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40.政治文化的功能。(5分)41.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2.论述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10分)43.结合实际,说明“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体现。(12分)

2005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政治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D 6.A 7.C 8.A 9.B 10.D 11.D 12.B 13.D 14.A 15.B 16.B 17.C 18.C 19.C 20.C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 22.ABCDE 23.ABCDE 24.AB 25.ABCE 26.CDE 27.ABE 28.ABCDE 29.BCE 30.ABCE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

2.提出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家是()

A.马基雅维里

B.霍布斯

C.布丹

D.卢梭

3.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认为()

A.教权高于皇权

B.教权低于皇权

C.教权与皇权并重

D.教权等同于人权

4.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

A.国家形式问题

B.国家结构问题

C.国家的分类问题

D.国家的政体问题

5.从性质上说,资本主义国家民主统治方式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政治权利和过程的平等

B.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专政

C.提高社会福利

D.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和参与权

6.无产阶级专政的最本质特征是()

A.对反动派实行专政

B.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C.少数服从多数

D.过渡性

7.国体是指一个国家的()

A.管理方式

B.统治方式

C.阶级性质

D.政权组织形式

8.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的区别集中体现于()

A.有无议会

B.议会构成C.有无君主

D.政府向议会还是向君主负责

9.阶级统治与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是()

A.国家机器

B.政党

C.国家形式

D.国家类型

10.在我国,有权选举最高法院院长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家主席

11.资产阶级主张民族优劣的观点,其必然产生()

A.民族联合B.民族平等

C.民族歧视

D.民族融合 12.在资本主义国家,未掌握政权的政党称为()

A.在野党

B.在朝党

C.执政党

D.非法政党

13.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4.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道德完人,要求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的政治文化是()

A.空想型政治文化

B.现实型政治文化

C.协调型政治文化

D.理想型政治文化

15.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系统化和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系统教育

16.西方学者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将政治文化划分为()

A.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

B.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C.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D.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

17.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品是()

A.《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B.《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C.《传统社会的消失》

D.《政治发展的诸方面》

18.从根本上说,产生革命的深刻社会根源是()

A.统治者的残暴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9.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主体是()

A.国际组织 B.主权国家

C.国际政党 D.政治团体

20.联合国属于哪类国际组织()

A.政治性国际组织

B.经济性国际组织

C.军事性国际组织

D.文化科技卫生体育性国际组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

A.圣西门

B.付立叶

C.孔斯坦

D.孔德

E.斯宾塞

22.“国家三要素说”主要包括哪些要素()

A.人口

B.土地

C.赋税

D.主权

E.武装力量 23.正确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是()

A.掌权人数多少

B.政体形式

C.国家的阶级性质 D.国家的经济基础

E.国家的地理位置

2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标志是()

A.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发展到新阶段

B.资本主义社会内外矛盾进一步加深

C.资本主义国家政治走向反动

D.国家对社会控制全面加强

E.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出现

25.政体所体现的是()

A.阶级统治的形式

B.国家的阶级性质

C.阶级斗争的性质

D.政权组织的形式

E.国家的结构形式

26.我国国务院的职权有()

A.行政立法权

B.议案权

C.行政管理权

D.社会管理权

E.弹劾权

27.下列哪些是对民族运动的正确描述()

A.民族解放运动

B.民族独立运动

C.反对民族压迫

D.争取民族平等

E.实现民族分离

28.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是()

A.标榜“超阶级性”

B.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

C.组织特征上的两极分化

D.党内派系斗争的合法化

E.资产阶级政党的“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原则

29.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A.具有深刻的阶级性

B.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具有特殊的社会结构性

D.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E.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0.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表现在(A.政治文化的世俗化程度

B.政治制度化水平

C.政治参与程度

D.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E.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政治

32.国家职能

33.君主制

34.司法独立

35.压力集团

36.国际关系格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37.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分)

38.国家机构的阶级性。(6分)

39.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5分)

40.简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5分)

41.在国际政治中,与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相比,政党、政治团体和个人所起到的作用。

(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学者对政治的理解。

43.在当代中国,为什么政治改革只能是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不是基本政治制度的改革。)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

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B.《国家与革命》

C.《论列宁主义基础》

D.《共产党宣言》

2.“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

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

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

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

D.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

3.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

A.直接利用宗教

B.间接利用宗教

C.政治思想宗教化

D.直接利用封建迷信

4.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

A.中央集权制

B.三权分立制

C.等级制

D.官僚制

5.体现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是()

A.集权制

B.总统制

C.代议制

D.福利制

6.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基本保证是()

A.工农联盟

B.多党合作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8.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

A.国体

B.政体

C.政党制度

D.国家结构

9.美国的政治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严格三权分立制

C.混合权力体制

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

10.国家机构的阶级性集中体现在()

A.机构体系结构

B.国家统治集团

C.国家政治体制

D.国家经济形式

11.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阶级问题

B.权力问题

C.经济问题

D.文化问题

12.民族联合就是()

A.民族团结

B.民族合作

C.民族同化

D.民族发展

13.判断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本质的最重要依据是()

A.政党的决策

B.群众基础

C.政党的政治纲领

D.政党的党员构成 14.美国的政党制度属于()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的两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15.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是()

A.意大利

B.德国

C.中国

D.法西斯国家

16.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西方学者将政治文化划分为()

A.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

B.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C.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D.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

17.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

A.韦伯

B.鲍威尔

C.阿尔蒙德

D.塞缪尔•比尔和亚当•乌赫姆

18.国际组织的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A.国际会议

B.国际条约

C.国际贸易

D.国际交往

19.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

A.广大群众

B.先进政党

C.中产阶级

D.杰出领袖

20.国际政治关系中,行为主体的诸多力量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政治力

B.军事力

C.经济力

D.文化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有()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E.韩非子

22.下列哪些观点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

A.国家是阶级组织

B.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C.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

E.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23.君主制的具体形式有()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强制君主制

D.有限君主制

E.僭主制

24.资本主义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有较宽泛的权力,其中包括()

A.制定法律

B.控制政府税收

C.决定政府组成 D.弹劾政府高级官员

E.质询政府政策

25.民族冲突导致的后果有()

A.地区政局不稳

B.社会动荡

C.地区武装冲突

D.大量难民

E.暴力事件

26.实行一党独大的多党制国家有()

A.印度

B.新加坡

C.墨西哥

D.日本

E.新西兰

27.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有()

A.社会

B.学校

C.家庭

D.法庭

E.军队

28.第三世界崛起和两大阵营各自矛盾的激化,使世界主要矛盾演化为()

A.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

B.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

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D.欧美之间的矛盾

E.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29.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哪些主要力量的有机总和()

A.精神力量

B.法律力量

C.物质力量

D.政策力量

E.制度力量

30.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利益关系有哪些特征()

A.利益的主体归属性

B.利益关系的矛盾性

C.利益关系的全面联系性

D.利益关系的绝对性

E.利益关系的共同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氏族

32.社会主义国家

33.民族

34.政党

35.政治团体

36.国家主权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37.契约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6分)

3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4分)

39.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及其职权。(6分)

40.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5分)

41.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中,“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5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12分)

43.国家的基本职能分类及其相互关系。(10分)

2006年10月自考政治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B 3.C 4.D 5.C 6.A 7.A 8.B 9.B l0.B 11.A l2。A 13.C l4.D l5.D l6.C 17.C l8.B 19.C 20.C

二、多项选择

21.ACD 22.ABCDE 23.ABD 24.ABCDE 25.ABCDE 26.ABCD 27.ABC 28.AE 29.ACE 30.ABCE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19世纪末至一战的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问题是()A.国家 B.权力 C.权利 D.革命

2.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的理论,制约社会制度的“家庭的发展阶段”是指()A.婚姻关系的发展变化 B.生产关系的变化 C.亲属称号的变化 D.亲属辈份的变化 3.酋长在氏族组织内部的权力是()

A.强制性权力 B.道德性权力 C.特权 D.法定权力 4.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

A.只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B.只对被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C.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对任何外国人都有约束力 5.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通过()

A.社会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改革 C.资产阶级革命 D.资本主义改革 6.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

A.按劳分配 B.有计划商品经济 C.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从20世纪30年代起以“新政”方式尝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国家是()A.日本 B.荷兰 C.英国 D.美国

8.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的国家机关是()A.国家元首 B.立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司法机关 9.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权力是()A.立法权 B.监督权 C.执法权 D.弹劾权 10.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是()

A.民族差异 B.民族运动 C.政治国家 D.剥削制度 11.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是()

A.民族运动 B.民族压迫 C.民族差异 D.民族矛盾 12.民族运动产生于()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资本主义社会繁荣时期 C.封建社会早期 D.社会主义初期阶段 13.在一般情况下,最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联合的国家结构形式是()A.联邦制 B.邦联制 C.单一制 D.复合制 14.两党制最初产生于()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5.中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 B.多党竞争制 C.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16.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目的是()A.围绕议会开展活动 B.围绕选举开展活动

C.标榜“超阶级性” D.实现、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17.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改变现存政权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改革生产力水平18.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是()A.国际组织 B.国家 C.政党 D.政治团体 19.国家区别于一切社会组织的根本特征是()

A.固定的领土 B.定居的居民 C.统一的政权 D.组织结构 20.在国际法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是()A.宪法 B.战争法 C.平时法 D.中立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主要是()

A.统治 B.治国之道 C.根据特定伦理治国 D.城市国家 E.选举 22.国家的作用和目的是()

A.缓和阶级冲突 B.把阶级冲突控制在一定秩序范围内 C.实现统治阶级专政 D.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 E.维护被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2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

A.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 B.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领导 C.确立君主立宪制 D.以封建贵族、教会为革命对象 E.完全以暴力革命为手段 24.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和目标是()

A.消灭私有制 B.消灭阶级 C.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D.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E.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包括()

A.弹劾权 B.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 C.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D.选举国家主席 E.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26.社会主义内容的民族化是()

A.民族政权机关民族化 B.经济发展民族化 C.语言民族化 D.文化的民族化 E.宗教的民族化

27.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式包括()

A.政治领导 B.微观领导 C.思想领导 D.言论领导 E.组织领导 28.实行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有()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E.意大利 29.革命产生的根本原因()

A.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B.新的阶级产生及壮大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革命阶级发动了强大革命行动 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30.以下属于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是()

A.国际组织 B.国际性政党 C.主权国家 D.政治团体 E.具有政治权威的个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1.《君主论》 32.国家结构形式 33.行政立法权

34.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 35.国际政治格局 36.政治总格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37.国家权力及其特点。(6分)

38.生产社会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

39.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立法参与权的内容。(6分)40.简述政党的主要功能。(6分)41.国际法的基本特点。(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2.论述压力集团与政党的区别。(10分)43.论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10分)2007年1月自学考试全国政治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A 6.C 7.D 8.C 9.C 10.D 11.C 12.A 13.C 14.D 15.D 16.D 17.B 18.B 19.C 20.C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 22.ABCD 23.ABCD 24.ABCDE 25.BCE 26.ABCDE 27.ACE 28.BD 29.CE 30.ABCDE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把政治解释为“管理众人之事”的代表人物是()A.马基亚维里 B.戴维•伊斯顿 C.孙中山 D.毛泽东 2.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产生的国家是()A.古希腊 B.罗马 C.德意志 D.法兰西

3.政治学从哲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学科的时间是()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 C.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4.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立宪君主制 B.共和制 C.代议制 D.政党制

5.马克思认为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经济基础是()A.全民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 C.混合经济 D.个体所有制 6.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工农联盟 C.党的领导 D.工人阶级领导 7.体现国家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的是()A.国体 B.国家结构形式 C.政体 D.政党制度 8.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统治的正规形式是()A.君主制 B.总统制 C.共和国 D.君主立宪

9.一般来说处于国家机关体系中最高地位的是()A.国家元首 B.立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司法机关

10.下列各国国家机关中,拥有外交权的国家机关是()

A.中国法院 B.中国地方政府 C.中国国务院 D.法国最高法院 11.民族压迫的实质是()

A.民族差异 B.阶级压迫 C.民族岐视 D.政治斗争 12.资本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民族歧视 B.民族分裂 C.民族压迫 D.民族同化

13.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活动,他们属于()A.在野党 B.反对党 C.参政党 D.执政党 14.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

A.行政机关 B.立法机关 C.司法机关 D.无产阶级政党 15.多党制最早产生于()

A.意大利 B.德国 C.法国 D.瑞士

16.最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单位是()A.家庭 B.学校 C.社会 D.工厂

17.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

A.政治发展的策略问题 B.政治发展的动力问题 C.政治发展的途径问题 D.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 18.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十三大”面对的核心问题是()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B.政企分开 C.机构改革 D.以法治国 19.开启以国际会议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先河的是()

A.波黑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D.巴黎会议 20.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是()

A.固定的领土 B.定居的居民 C.统一的政权 D.国家主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政治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 B.政治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C.政治的活动是一门艺术 D.政治的基础是暴力 E.政治是利用法律强制性手段调节利益分配 22.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国家的本质是专政 B.国家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C.国家的产生是战争征服的结果 D.国家是统治机器 E.国家是被人为废除的 2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A.剥夺农民土地 B.鸦片贸易 C.奴隶贸易 D.征服和掠夺殖民地 E.现代化大工业生 24.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是()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防御侵略,保证国家安全 C.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E.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5.民族问题()

A.与阶级问题的范围相同 B.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 C.与国际政治问题密切相关 D.实质是阶级问题 E.与阶级一起消亡

26.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权限包括()

A.制定自治条例 B.地方财政管理权 C.制定单行条例 D.使用当地语言 E.安排地方经济建设 27.政党的主要功能有()

A.争取群众 B.教育群众 C.集中阶级意志 D.掌握政权 E.充任国家官员 28.实行多元并存多党制的国家有()A.意大利 B.英国C.瑞士 D.美国E.芬兰

29.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途径包括()

A.权力神化 B.政治文化世俗化 C.政治制度化 D.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E.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30.国际法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平时法 B.国际经济法 C.战争法 D.中立法 E.私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1.家长制家庭 32.法西斯国家 33.福利国家 34.大国沙文主义 35.两党制 36.国际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37.《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5分)38.革命与改良的区别。(6分)

39.资产阶级民族同化的实质。(6分)

40.压力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是什么?(5分)41.在进行社会改革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4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8分)

43.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依据是什么?(12分)2007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C

5、A

6、B

7、C

8、C

9、A

10、C

11、B

12、C

13、C

14、D

15、C

16、B

17、D

18、B

19、C 20、A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E 22.ABD 23.ACD 24.ABCD 25.BCD 26.ABCDE 27.ABCDE 28.ACE 29.BCDE 30.ACD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政治的活动是科学,这表明()A.政治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B.政治活动是经验性的 C.政治活动是理性的 D.政治活动是实践性的 2.《君主论》一书的作者是()A.马基雅维里 B.洛克 C.卢梭 D.布丹 3.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思想家是()A.托马斯•阿奎那 B.马基雅维里 C.布丹 D.卢梭

4.欧洲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权力集中在()A.国王手中 B.官员手中 C.领主手中 D.农民手中

5.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A.统治形式 B.统治机构 C.统治方法 D.国家本质

6.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家将一部分股票转让给工人和其他人民,其实质是为了()A.建立“人民资本主义” B.加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C.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为人民谋福利 7.无产阶级专政最根本的保证是()A.工人阶级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公有制 8.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是()A.集权制 B.分权制 C.民主集中制 D.全民民主制 9.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0.民族问题的核心是()A.民族平等与团结 B.民族发展与国家主权 C.民族同化与融合 D.民族自决与分离 11.民族压迫政策的具体表现是()A.民族团结 B.民族独立 C.民族同化 D.民族融合 12.德国的政党制度是()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制 D.内阁制下的多党制 13.“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14.总统制下的两党制国家是()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15.英国的政党制度是()A.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B.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C.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D.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16.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代表人物D•莱纳的代表作品是()A.《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B.《传统社会的消失》

C.《政治发展的诸方面》 D.《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7.一个阶级行使和掌握政权的根本标志是()A.取得战争的胜利 B.获得其他国家的承认 C.建立特定性质的政治制度 D.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18.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9.以下属于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的是()A.国际大赦组织 B.一战后的国际联盟 C.世界海事组织 D.世界气象组织 20.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被称为()A.发展问题矛盾 B.南北关系矛盾 C.东西关系矛盾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有()A.慎到 B.商鞅 C.申不害 D.韩非 E.董仲舒 22.属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有()A.自然法学说 B.自然权利学说 C.天赋人权学说 D.自由平等学说 E.公有制学说 23.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含义是指()A.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B.国家本质是阶级统治 C.国家是统治阶级的专政 D.国家是暴力机器 E.国家调节各阶级利益,实现阶级合作 2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的必备条件是()A.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B.开拓海外市场 C.发育成熟的市场条件 D.广阔的劳动力市场 E.稳定的金融秩序

25.帝国主义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复杂化的具体体现有()A.无产阶级同垄断资本之间矛盾尖锐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

C.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矛盾尖锐 D.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尖锐 E.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6.政体同国体相比较,其特征是()A.单一性 B.复杂性 C.多样性 D.多变性 E.稳定性 27.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地域 E.人权 28.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外表现为()A.军国主义 B.大国沙文主义 C.领土扩张主义 D.殖民主义 E.霸权主义 29.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A.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B.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普遍提高 C.革命阶级组成了政党 D.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裂 E.被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30.国际基本准则对所有国际政治行为主体都具有相当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体现为()A.差别约束 B.法律约束 C.道德约束 D.实际约束 E.强制约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1.国家权力

3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33.民族政策 34.政治社会化 35.政治文化 36.综合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37.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4分)

38.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范围有什么不同?(6分)39.资产阶级政党有哪些主要特点?(5分)40.革命的作用及其表现。(5分)

41.国际政治基本政治力量的特点。(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42.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征。(10分)

43.结合实际,说明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2)2008年1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D 6.B 7.C 8.C 9.C 10.A 11.C 12.A 13.A 14.A 15.D 16.B 17.C 18.B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 22.ABCD 23.ABCD 24.AD 25.ABC 26.BC 27.ABC 28.ABCDE 29.ABE 30.CD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治的核心是()

A.政治权力

B.政治结构

C.政治规则

D.政治类型

2.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力,主要在于国家权力()

A.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B.有权威

C.有道德约束

D.有影响力

3.国家学说的最核心问题是()

A.国家的本质问题

B.国家统治形式问题

C.国家统治方法问题

D.政党问题

4.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

A.政治改革

B.政治革命

C.政治改良

D.政治动员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萌芽于()

A.西欧封建社会初期

B.亚洲封建社会中期

C.东欧封建社会末期 D.西欧封建社会末期

6.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决条件是()

A.工农联盟

B.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暴力革命

D.改造旧生产关系

7.邓小平理论形成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提出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列宁

D.马克思

9.在我国,有权选举国家主席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地方各级人大

10.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

A.政治压迫

B.经济掠夺

C.民族解放

D.地区民族冲突

11.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

B.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C.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

D.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12.长期以来,日本的政党制度是()

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D.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13.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称为()

A.亚系统政治文化

B.参与型政治文化

C.主导型政治文化

D.共识型政治文化

14.阿尔蒙德认为,标志着政治发展的重要文化类型是()

A.臣属型文化

B.参与型文化

C.狭隘型文化

D.群众型文化

15.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标志是()

A.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

B.社会舆论的改变

C.国家政权的改变

D.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决定“十五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

A.政企分开

B.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依法治国

D.机构改革

17.维持国家正常、有序存在和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统一的宗教

B.统一的文化

C.统一的政权

D.统一的民族

18.国际组织起源于()

A.国际会议

B.个人组织

C.利益集团

D.国际政党

19.非洲统一组织属于哪类国际组织()

A.政治性国际组织

B.经济性国际组织

C.军事性国际组织

D.文化性国际组织

20.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是()

A.波茨坦会议

B.巴黎公约

C.万隆会议

D.印度独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道家学说的主要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小国寡民

C.为国以礼

D.以法治国

E.为政以德

22.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以下特点()

A.专职官吏组成B.有严密官僚等级体制

C.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

D.官僚权力与土地占有成正比

E.可免受法律制裁

23.能够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基本类型的国家有()

A.美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E.加拿大

24.近代中国无产阶级基本特点是()

A.人数多

B.人数少

C.产生先于资产阶级

D.产生晚于资产阶级

E.战斗力强

25.国家机构的强制性主要表现为()

A.暴力强制

B.道德强制

C.法律强制

D.伦理强制

E.思想强制

26.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同化

B.民族自治

C.民族平等

D.民族分离

E.民族联合 27.实行过一党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

A.前苏联

B.蒙古

C.前南斯拉夫

D.匈牙利

E.古巴

28.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有()

A.法国

B.美国

C.意大利

D.英国

E.德国

29.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按发展程度将当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

A.发达国家

B.现代化国家

C.传统国家

D.发展中国家

E.过渡国家

30.政治改革的特征包括()

A.以暴力方式进行

B.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C.采用渐进方式进行

D.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E.发动者是统治阶级中的领导集团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公共权力

32.议会共和制

33.立法机关

34.民族区域自治

35.政党

36.社会发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37.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5分)

38.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9.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权的含义及其审查类型。(6分)

40.简述英国议会内阁制下两党制的特点。(6分)

41.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功能。(5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10分)

43.分析国家对外政策是如何为国内政治服务的。(12分)200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B 5.D 6.B 7.D 8.A 9.A 10.D 11.B 12.C 13.C 14.B 15.C 16.C 17.C 18.A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

21.AB 22.ABC 23.BCD 24.BCE 25.AC 26.CE 27.ABCDE 28.ACE 29.BCE 30.BCDE

2009年1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是()A.立宪君主制 B.共和制 C.专制君主制 D.分封制 2.马克思主义关于“专政”的概念的含义是指()A.国家的本质 B.国家的形式 C.国家机构 D.国家的消亡

3.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与地方的关系来看,中国封建社会采取的是()A.中央集权制 B.分封割据制 C.民主集中制 D.联邦制 4.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A.领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5.17世纪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6.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中最可靠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 B.买办资产阶级 C.劳动农民 D.小生产者 7.列宁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为()A.无产阶级民主制 B.国家形态 C.无产阶级统治方法 D.原始民主制 8.从本质上说,国家政权的实体就是()A.执政党 B.社会体系 C.军队 D.国家机构 9.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A.全国人大 B.中央政府 C.中央政治局 D.国家主席

10.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被称为()A.民族意志 B.民族政策 C.民族主义 D.民族观念 11.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民族文化自治 B.实质是民族分治政策

C.属于地方民族主义 D.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 12.实行两极多元格局多党制的国家是()A.美国 B.新西兰 C.加拿大 D.德国

13.“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14.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5.法西斯国家的政党制度是()A.一党制 B.两党制 C.多党制 D.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1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作者是()A.莱纳 B.亨廷顿 C.科尔曼 D.派伊

17.1960年,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派伊的代表作品是()A.《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B.《政治发展的诸方面》 C.《传统社会的消失》 D.《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18.革命成功的最主要途径是()A.组建政党 B.暴力 C.和平方式 D.议会斗争 1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哪类国际组织()A.政治性国际组织 B.经济性国际组织 C.军事性国际组织 D.文化科技性国际组织 20.东西关系矛盾问题是指()A.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B.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 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点是()A.研究行为 B.注重量化研究 C.注重价值判断 D.注重经验研究 E.注重心理因素研究 2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推动力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良 E.农民起义 23.生产社会化的具体表现是()A.大量生产资料和生产者集中在少数资本家企业中进行生产 B.货币资本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 C.企业间联系和依赖关系更加密切 D.通过市场调节,资本主义生产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E.企业生产采用分割方式作业

24.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B.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D.限制公有制经济发展 E.适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5.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外交权包括()A.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 B.参与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 C.缔结条约与协定 D.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E.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谈判 26.下列关于民族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B.所有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民族国家 C.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化 D.民族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E.民族有共同的经济生活 27.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有()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E.加拿大 28.英国两党制的特点是()A.政党活动围绕总统竞选展开 B.政党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C.政党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D.政党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E.政党实行集中制 29.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主要有()A.互不侵犯原则 B.互不干涉内政 C.和平共处原则 D.各国主权平等原则 E.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30.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在于()A.政治文化 B.政治制度化水平C.政治参与程度

D.政治结构与功能的一体化程度 E.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1.宗法制 32.契约论 33.决定权

34.地方民族主义 35.在野党 36.政治体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37.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5分)38.区别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5分)39.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5分)40.简述政党的特征。(5分)

41.简述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42.如何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0分)

43.分析我国对外政策是如何为国内政治服务的。(12分)

2009年1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B 5.B 6.C 7.A 8.D 9.A 10.B 11.D 12.D 13.B 14.C 15.A 16.B 17.B 18.B 19.C 20.B

二、多项选择题

21.ACDE 22.ABC 23.ABCD 24.AC 25.ABCDE 26.ACDE 27.BDE 28.BCE 29.ABCDE 30.ABCE

全国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政治学》一书是在总结哪一个国家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

A.罗马

B.埃及

C.印度

D.古希腊

2.政治的核心是()

A.政治权力

B.阶级斗争

C.生产关系调整

D.公共管理

3.“国家三要素”中说的三要素是指()

A.主权、领土、居民

B.主权、军队、制度

C.主权、领土、政权

D.领土、居民、机构

4.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

A.土地所有制

B.资本所有制

C.分配制度

D.劳动工具的占有制

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A.1787年

B.1788年

C.1789年

D.1790年

6.马克思第一次系统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规律,指出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任务途径的著作是()

A.《资本论》

B.《反杜林论》

C.《共产党宣言》

D.《法兰西内战》

7.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是()

A.首相

B.总理

C.君主

D.总统

8.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提出划分标准的是()

A.希罗多德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布丹

9.英国的分权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具体实施形式()

A.民主集中制

B.严格三权分立制

C.混合权力体制

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

10.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分为上下两院

B.都有公布法律的权力

C.批准行政机关的预算案

D.都执行法律

11.下列各国的国家机关有权审理弹劾案的是()

A.英国的下议院

B.美国的参议院

C.法国的地方法院

D.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

12.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B.民族独立

C.民族分离

D.民族同化

13.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4.多党制最早产生于()

A.瑞士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5.提出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是()

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6.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是()

A.贵族掌权

B.城市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大众参与扩大化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大资产者掌权

17.以下属于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的有()

A.国际大赦组织

B.联合国

C.世界气象组织

D.世界海事组织

18.国家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和制度的组织者维护者是()

A.固定的领土

B.定居的居民

C.统一的政权

D.统一的社会组织

19.南北关系矛盾是指()

A.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B.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

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

20.德国的政党制度属于()

A.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B.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C.两党制

D.一党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政治学属于社会科学

B.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问题

C.政治学以国家权力为研究对象

D.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E.政治活动没有艺术性

22.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A.孔斯坦

B.边沁

C.孔德

D.斯宾塞

E.罗尔斯

2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4.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正宗政体包括()

A.平民政体

B.君主政体

C.贵族政体

D.共和政体

E.寡头政体

25.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机构一般包括()

A.执政党

B.立法机关

C.行政机关

D.司法机关

E.国家元首

26.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

A.民族团结

B.民族歧视

C.民族同化

D.民族平等

E.民族不平等

27.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有()

A.组织功能

B.参政功能

C.执政功能

D.民主监督功能

E.教育功能

28.影响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

A.阶级因素

B.地理因素

C.民族背景

D.文化水平

E.城市化程度

29.市场经济的特点()

A.自由竞争

B.自由交换

C.平等竞争

D.平等交换

E.计划控制

30.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

A.普遍性

B.实然性

C.共识性

D.应然性

E.约束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道德政治观

32.共和制

33.政府

34.大民族主义

35.压力集团

36.依法治国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37.简述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6分)

38.简述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5分)

39.简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原则的主要内容。(6分)

40.简述政治文化的特点。(5分)

41.简述国际政治的含义。(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论述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43.结合我国国情,说明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AAAC 6-10.CCCCC 11-15.BACBC 16-20.BBCAB

二、多项题

21.ABCD 22.AB 23.ABCDE 24.BCD 25.BCDE 26.BCE 27.ABDE 28.ACDE 29.ABCD 30.ACDE

第二篇:政治学概论历年试题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第一次系统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D)A.《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C.《论列宁主义基础》

B.《国家与革命》 D.《共产党宣言》

2.“国家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这句话表明:(B)

A.国家本质上代表整个社会成员利益 C.国家代表所有阶级利益

B.国家在形式上代表整个社会 D.国家代表所有社会组织

3.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最重要手段是(C)A.直接利用宗教 C.政治思想宗教化

B.间接利用宗教 D.直接利用封建迷信

4.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中国封建社会实行(D)A.中央集权制 C.等级制

B.三权分立制 D.官僚制

5.体现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和民主的最集中、最典型的制度是(C)A.集权制 C.代议制

6.实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基本保证是(A)A.工农联盟 C.政治协商制度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政治协商制度 B.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 B.总统制 D.福利制

8.最直观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B)A.国体 C.政党制度

9.美国的政治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形式(B)A.民主集中制 C.混合权力体制

10.国家机构的阶级性集中体现在(B)A.机构体系结构 C.国家政治体制

11.民族问题的实质是(A)A.阶级问题 C.经济问题

12.民族联合就是(A)A.民族团结 C.民族同化

B.民族合作 D.民族发展 B.权力问题 D.文化问题 B.国家统治集团 D.国家经济形式 B.严格三权分立制

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 B.政体 D.国家结构

13.判断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本质的最重要依据是(C)A.政党的决策

B.群众基础

第 1 页 C.政党的政治纲领

14.美国的政党制度属于(D)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C.议会内阁制的两党制

15.实行一党制的国家是(D)A.意大利 C.中国

D.政党的党员构成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D.总统制下的两党制

B.德国 D.法西斯国家

16.按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西方学者将政治文化划分为(C)A.服从型政治文化与冲突型政治文化 C.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17.首次提出“政治文化”一词的是(C)A.韦伯 C.阿尔蒙德

18.国际组织的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形式是(B)A.国际会议 C.国际贸易

B.国际条约 D.国际交往 B.鲍威尔

D.塞缪尔·比尔和亚当·乌赫姆 B.协调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D.参与型政治文化与协调型政治文化

19.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C)A.广大群众 C.中产阶级

B.先进政党 D.杰出领袖

20.国际政治关系中,行为主体的诸多力量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A.政治力 C.经济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有(ACD)A.孔子 C.孟子 E.韩非子

22.下列哪些观点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ABCDE)A.国家是阶级组织 C.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 E.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23.君主制的具体形式有(ABD)A.专制君主制 C.强制君主制 E.僭主制

24.资本主义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有较宽泛的权力,其中包括(ABCDE)A.制定法律 C.决定政府组成 E.质询政府政策

25.民族冲突导致的后果有(ABCDE)A.地区政局不稳 C.地区武装冲突 E.暴力事件

B.社会动荡 D.大量难民 B.控制政府税收 D.弹劾政府高级官员 B.立宪君主制 D.有限君主制

B.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D.无产阶级专政 B.老子 D.荀子 B.军事力 D.文化力

第 2 页 26.实行一党独大的多党制国家有(ABCD)A.印度 C.墨西哥 E.新西兰

27.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有(ABC)A.社会 C.家庭 E.军队

28.第三世界崛起和两大阵营各自矛盾的激化,使世界主要矛盾演化为(AE)A.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 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E.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29.综合国力是主权国家哪些主要力量的有机总和(ACE)A.精神力量 C.物质力量 E.制度力量

30.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利益关系有哪些特征(ABCE)A.利益的主体归属性 C.利益关系的全面联系性 E.利益关系的共同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1.氏族是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

32.社会主义国家,也叫做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它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在彻底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国家。33.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4.政党是阶级组织,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35.政治团体是指在现代政治生活中那些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

36.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即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力和对外的独立权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37.契约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6分)

①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

②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们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③契约沦既说明国家起源的必要性,也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④虽在反封建专制中有进步意义,但是没有历史事实根据的非科学理论。3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4分)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称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②人民民主专政反映了我国国家政权基础的广泛性。

③人民民主专政采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形式。④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39.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及其职权。(6分)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行使国家一切权力,在其闭会期间,职权由其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其职权有: ①立法权。②决定权。

B.利益关系的矛盾性 D.利益关系的绝对性 B.法律力量 D.政策力量

B.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 D.欧美之间的矛盾 B.学校 D.法庭 B.新加坡 D.日本

第 3 页 ③任免权。④监督权。

40.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5分)①它是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②它的具体作用是:(1)组织功能。(2)参政功能。(3)民主监督功能。(4)教育功能。

41.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中,“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5分)①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②政治制度化水平。

③政治文化。参与型文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④政治参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政治参与程度提高的过程。⑤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在“现代社会”中,主要体现为,专门的政治部门产生以及政党、利益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42.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12分)

①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②无产阶级政党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工人阶级觉悟和带领其进行革命斗争。③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④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

⑤无产阶级政党有独特的思想原则和工作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43.国家的基本职能分类及其相互关系。(10分)分为两类: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内部职能又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二者所行使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政治职能的弱化,社会职能的扩展是社会主义国家职能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把政治解释为“管理众人之事”的代表人物是(C)A.马基亚维里 C.孙中山

2.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产生的国家是(B)A.古希腊 C.德意志

B.罗马 D.法兰西 B.戴维·伊斯顿 D.毛泽东

3.政治学从哲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学科的时间是(C)A.17世纪末 C.19世纪末

4.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制度的核心是(C)

B.18世纪末 D.20世纪末

第 4 页 A.立宪君主制 C.代议制

5.马克思认为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的经济基础是(A)A.全民所有制 C.混合经济

6.列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高原则是(B)A.社会主义公有制 C.党的领导

7.体现国家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的是(C)A.国体 C.政体

8.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统治的正规形式是(C)A.君主制 C.共和国

9.一般来说处于国家机关体系中最高地位的是(A)A.国家元首 C.行政机关

B.共和制 D.政党制

B.集体所有制 D.个体所有制

B.工农联盟 D.工人阶级领导

B.国家结构形式 D.政党制度

B.总统制

D.君主立宪

B.立法机关 D.司法机关

10.下列各国国家机关中,拥有外交权的国家机关是(C)A.中国法院 C.中国国务院

11.民族压迫的实质是(B)A.民族差异 C.民族岐视

12.资本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实质是(C)A.民族歧视 C.民族压迫

B.民族分裂 D.民族同化 B.阶级压迫 D.政治斗争 B.中国地方政府 D.法国最高法院

13.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党派参与政治活动,他们属于(C)A.在野党 C.参政党

14.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D)A.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15.多党制最早产生于(C)A.意大利 C.法国

16.最系统地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的单位是(B)A.家庭 C.社会

17.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D)A.政治发展的策略问题 C.政治发展的途径问题

B.政治发展的动力问题 D.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 B.学校 D.工厂 B.德国 D.瑞士 B.立法机关 D.无产阶级政党 B.反对党 D.执政党

18.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十三大”面对的核心问题是(B)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机构改革

B.政企分开 D.以法治国

第 5 页 19.开启以国际会议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先河的是(C)A.波黑会议 C.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20.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是(A)A.固定的领土 C.统一的政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E)A.政治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 C.政治的活动是一门艺术

E.政治是利用法律强制性手段调节利益分配 22.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D)A.国家的本质是专政

C.国家的产生是战争征服的结果 E.国家是被人为废除的

2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ACD)A.剥夺农民土地 C.奴隶贸易 E.现代化大工业生产

24.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是(ABCD)A.大力发展生产力 C.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E.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5.民族问题(BCD)A.与阶级问题的范围相同 C.与国际政治问题密切相关 E.与阶级一起消亡

26.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权限包括(ABCDE)A.制定自治条例 C.制定单行条例 E.安排地方经济建设

27.政党的主要功能有(ABCDE)A.争取群众 C.集中阶级意志 E.充任国家官员

28.实行多元并存多党制的国家有(ACE)A.意大利 C.瑞士 E.芬兰

29.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途径包括(BCDE)A.权力神化 C.政治制度化 E.政治参与的扩大化

B.政治文化世俗化 D.政治结构与功能的分化 B.英国 D.美国 B.教育群众 D.掌握政权 B.地方财政管理权 D.使用当地语言

B.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 D.实质是阶级问题 B.防御侵略,保证国家安全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B.鸦片贸易

D.征服和掠夺殖民地 B.国家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D.国家是统治机器 B.政治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 D.政治的基础是暴力 B.定居的居民 D.国家主权 B.波茨坦会议 D.巴黎会议

第 6 页 30.国际法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ACD)A.平时法 C.战争法 E.私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家长制家庭

31、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特点: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二是父权。

32.法西斯国家

32、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动摇的产物,是特定资本主义国家为对付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一种制度选择。

33.福利国家

33、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神速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34.大国沙文主义

34、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35.两党制

35、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36.国际法

36、又称国际公法。一般认为,国际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它是在国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用来规定国家等国际法主体的国际活动和行为,调整国家等国际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和活动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37.《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5分)

37、(1)国家是阶级组织。(2)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4)消灭私有制,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5)系统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38.革命与改良的区别。(6分)

38、政治革命是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政治改良是社会政治变化的另一方式,它与革命有本质区别。一切剥削阶级类型的国家,都是通过社会变革更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被更替,而是自行消亡的。

39.资产阶级民族同化的实质。(6分)

39、(1)这里的民族同化是指强制性的民族同化,是指统治民族强制推行同化政策,迫使社会上其他民族全体或部分改变其民族特点,使其成为另一个民族。(2)其实质是反动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压迫的表现。是资产阶级民族优劣观的必然结果。(3)资产阶级民族同化与发展比较慢的民族受发展比较先进的民族影响,形成与先进民族共同的特点根据不同。

40.压力集团影响政治过程的主要方式是什么?(5分)40、(1)参与选举,影响竞选。(2)游说议员,影响政治决策过程。(3)影响政府决策。(4)对司法机关施加影响。(5)掌控媒体,影响舆论。

41.在进行社会改革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6分)

41、首先,政治改革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渐进和平方式,因此改革中要注意改革速度的控制,不应过急。其次,要注意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二者之间关系的协调,一般以经济改革为先导,再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再次,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注意改革措施与环境的协调。注意各项措施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政治改革在稳定条件下进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4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8分)

42、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具有如下特征:(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2)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4)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其思想特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导思想。

43.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依据是什么?(12分)

43、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即民族平等和民族联合。依据有三:(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即对世界上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作用的总的观点和看法。(2)人类社会发展在民族问题上的两个历史趋向。(3)基本原则反映了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根本利益。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政治的活动是科学,这表明(A)A.政治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B.政治活动是经验性的 B.国际经济法 D.中立法

第 7 页 C.政治活动是理性的

2.《君主论》一书的作者是(A)A.马基雅维里 C.卢梭

3.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思想家是(D)A.托马斯·阿奎那 C.布丹

D.政治活动是实践性的

B.洛克 D.布丹

B.马基雅维里 D.卢梭

4.欧洲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权力集中在(C)A.国王手中 C.领主手中

B.官员手中 D.农民手中

5.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D)A.统治形式 C.统治方法

B.统治机构 D.国家本质

6.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家将一部分股票转让给工人和其他人民,其实质是为了(B)A.建立“人民资本主义”

C.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7.无产阶级专政最根本的保证是(C)A.工人阶级领导 C.党的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 D.社会主义公有制

B.加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D.为人民谋福利

8.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是(C)A.集权制 C.民主集中制

9.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国家是(C)A.英国 C.美国

10.民族问题的核心是(A)A.民族平等与团结 C.民族同化与融合

11.民族压迫政策的具体表现是(C)A.民族团结 C.民族同化

12.德国的政党制度是(A)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C.一党制

13.“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A)A.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14.总统制下的两党制国家是(A)A.美国 C.德国

15.英国的政党制度是(D)A.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D.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B.法国 D.英国

B.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B.两党制

D.内阁制下的多党制 B.民族独立 D.民族融合

B.民族发展与国家主权 D.民族自决与分离 B.法国 D.德国 B.分权制 D.全民民主制

16.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代表人物D·莱纳的代表作品是(B)

第 8 页 A.《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C.《政治发展的诸方面》

17.一个阶级行使和掌握政权的根本标志是(C)A.取得战争的胜利 C.建立特定性质的政治制度

B.《传统社会的消失》 D.《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B.获得其他国家的承认 D.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18.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是(B)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19.以下属于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的是(B)A.国际大赦组织 C.世界海事组织

20.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被称为(C)A.发展问题矛盾 C.东西关系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有(ABCD)A.慎到 C.申不害 E.董仲舒

22.属于社会契约论的观点有(ABCD)A.自然法学说 C.天赋人权学说 E.公有制学说

23.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含义是指(ABCD)A.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C.国家是统治阶级的专政

E.国家调节各阶级利益,实现阶级合作

2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的必备条件是(AD)A.充足的货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C.发育成熟的市场条件 E.稳定的金融秩序

25.帝国主义阶级,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复杂化的具体体现有(ABC)A.无产阶级同垄断资本之间矛盾尖锐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

C.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同帝国主义矛盾尖锐 D.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尖锐 E.资产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6.政体同国体相比较,其特征是(BC)A.单一性 C.多样性 E.稳定性

27.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ABC)A.政治

B.经济 B.复杂性 D.多变性 B.开拓海外市场 D.广阔的劳动力市场 B.国家本质是阶级统治 D.国家是暴力机器 B.自然权利学说 D.自由平等学说 B.商鞅 D.韩非 B.南北关系矛盾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矛盾 B.一战后的国际联盟 D.世界气象组织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五大

第 9 页 C.文化 E.人权

28.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外表现为(ABCDE)A.军国主义 C.领土扩张主义 E.霸权主义

29.革命发生的客观条件(ABE)A.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C.革命阶级组成了政党 E.被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生活下去

D.地域

B.大国沙文主义 D.殖民主义

B.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普遍提高 D.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裂

30.国际基本准则对所有国际政治行为主体都具有相当约束力,这种约束力体现为(CD)A.差别约束 C.道德约束 E.强制约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国家权力

31、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32.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32、即政体,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政权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关系的形式。33.民族政策

33、民族政策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34.政治社会化

34、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35.政治文化

35、政治文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形成并通过政治社会化确定的,持久影响一定阶级、民族、社会团体、社会成员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的政治政治思想意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评价的总和。

36.综合国力

36、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物质力量、制度力量、精神力量的有机总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37.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4分)

37、(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2)公共权力的设立,也就是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38.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范围有什么不同?(6分)

38、(1)民族问题的核心是民族平等和团结问题,阶级问题的核心是通过阶级斗争获得权利问题。(2)民族问题涉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内部问题不属于民族问题。(3)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更为广泛和复杂。

39.资产阶级政党有哪些主要特点?(5分)

39、(1)标榜“超阶级性”;(2)政党活动以议会为中心;(3)组织特征是两极分化;(4)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5)坚持“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原则。

40.革命的作用及其表现。(5分)40、革命是实现政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是实现政治形态和社会形态改变的重要方式,主要表现为:首先,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冲突,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其次,革命是改变政治环境,更新政治体系,促进整体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再次,革命是改变旧的传统道德规范、旧的风俗习惯、旧的思想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

41.国际政治基本政治力量的特点。(6分)

41、(1)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政治活动中具有强大的主导力和广泛的影响力,是世界范围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基本力量。(2)是特定时期世界主要矛盾关系的承担者。(3)既可以是由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构成的,也可以是由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集合体(联盟、同盟)构成的。(4)以经济力为基础的,但也是多种力量综合构成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2.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征。(10分)

42、(1)它是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2)它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3)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4)它是工人阶级一切组织的最高形式。(5)具有独特的思想原则和工作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43.结合实际,说明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2)

43、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纵向上看,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从横向上看,政治要素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与其他社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社会的整体发展。

B.法律约束 D.实际约束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第 10 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政治的核心是(A)A.政治权力 B.政治结构 C.政治规则 D.政治类型

2.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力,主要在于国家权力(A)A.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 B.有权威 C.有道德约束 D.有影响力

3.国家学说的最核心问题是(A)A.国家的本质问题 B.国家统治形式问题 C.国家统治方法问题 D.政党问题

4.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B)A.政治改革 B.政治革命 C.政治改良 D.政治动员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萌芽于()A.西欧封建社会初期 B.亚洲封建社会中期 C.东欧封建社会末期 D.西欧封建社会末期

6.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决条件是(B)A.工农联盟 B.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暴力革命 D.改造旧生产关系

7.邓小平理论形成于(D)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提出国体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的是(A)A.毛泽东 B.邓小平C.列宁 D.马克思

9.在我国,有权选举国家主席的机关是(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地方各级人大

10.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D)A.政治压迫 B.经济掠夺 C.民族解放 D.地区民族冲突

11.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A.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 B.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C.无产阶级的民族主义 D.无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12.长期以来,日本的政党制度是(C)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D.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13.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称为(C)A.亚系统政治文化 B.参与型政治文化 C.主导型政治文化 D.共识型政治文化

14.阿尔蒙德认为,标志着政治发展的重要文化类型是(B)A.臣属型文化 B.参与型文化 C.狭隘型文化 D.群众型文化

第 11 页

15.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标志是(C)A.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 B.社会舆论的改变 C.国家政权的改变 D.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决定“十五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C)A.政企分开 C.依法治国 B.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D.机构改革

17.维持国家正常、有序存在和活动的前提条件是(C)A.统一的宗教 C.统一的政权 B.统一的文化 D.统一的民族

18.国际组织起源于(A)A.国际会议 C.利益集团 B.个人组织 D.国际政党

19.非洲统一组织属于哪类国际组织(A)A.政治性国际组织 C.军事性国际组织 B.经济性国际组织 D.文化性国际组织

20.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是(C)A.波茨坦会议 C.万隆会议 B.巴黎公约 D.印度独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道家学说的主要主张是(AB)A.无为而治 C.为国以礼 E.为政以德

22.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以下特点(ABC)A.专职官吏组成 B.有严密官僚等级体制

C.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 D.官僚权力与土地占有成正比 E.可免受法律制裁

23.能够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基本类型的国家有(BCD)A.美国 C.英国 E.加拿大

24.近代中国无产阶级基本特点是(BCE)A.人数多 B.人数少 C.产生先于资产阶级 E.战斗力强

25.国家机构的强制性主要表现为(AC)A.暴力强制 C.法律强制 E.思想强制

26.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CE)A.民族同化 C.民族平等 E.民族联合 B.民族自治 D.民族分离 B.道德强制 D.伦理强制 D.产生晚于资产阶级 B.法国 D.德国 B.小国寡民 D.以法治国

第 12 页 27.实行过一党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ABCDE)A.前苏联 B.蒙古 C.前南斯拉夫 E.古巴

28.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有(ACE)A.法国 B.美国 D.匈牙利

C.意大利 D.英国 E.德国

29.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按发展程度将当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BCE)A.发达国家 C.传统国家 E.过渡国家

30.政治改革的特征包括(BCDE)A.以暴力方式进行 C.采用渐进方式进行 B.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D.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B.现代化国家 D.发展中国家

E.发动者是统治阶级中的领导集团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32.议会共和制凡是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议会制共和国。33.立法机关指有权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国家机关

34.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之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遵照国家总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并积极参加全国的政治生活。

35.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为,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36.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1)纵向,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运动和发展过程;(2)横向,指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一个社会各方面整体地运动和发展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37.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5分)

37、(1)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2)含义:①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②国家是阶级统治;③国家是个机器,有特殊权力。

38.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8、(1)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能够强调和坚持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2)它在领导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始终坚持运动的共产主义方向,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39.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权的含义及其审查类型。(6分)

39、(1)违宪审查是司法机关审查和裁决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审查对象包括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令,政府根据法律颁布的行政法规、发布的行政命令以及采取的行政措施。(2)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机构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普通法院行使;二是由专门的宪法法院行使;(3)各国司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的方式有“事后审查”与“事前审查”两种。

40.简述英国议会内阁制下两党制的特点。(6分)40、(1)两党的尝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由在竞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由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2)两党采取集中制,表现在每次的重要投票中,所有该党议员必须按本党的决定进行投票,在政党组织结构上,中央与地方组织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纽带。,其活动具有连续性。

41.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功能。(5分)

41、(1)确立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2)培养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3)对反主导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4)提高公民的政治能力;(5)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加以引导和制约。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10分)

42、(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第 13 页 43.分析国家对外政策是如何为国内政治服务的。(12分)

43、一国对外政策对外活动服务于国内政治的战略目标,即以服务于国内政治需要为归宿为目的。表现为三个方面:(1)服从国内政治需求,以国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内政治的要求,以国内政治战略目标的转移为转移。(2)服务于国内政治,即为国内政治制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和机遇,既适时地、顺应外部的挑战,又适时地把握机遇,其政策和活动成果应为国内政治有效地利用。(3)对外政策对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最终要以国内政治为标准尺度进行检验、测量和评估,确定其功过利弊,是非和失,在当代,这个标准和尺度,主要就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

全国2009年1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国古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是(D)A.立宪君主制 C.专制君主制 B.共和制 D.分封制

2.马克思主义关于“专政”的概念的含义是指(A)A.国家的本质 B.国家的形式

C.国家机构 D.国家的消亡

3.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与地方的关系来看,中国封建社会采取的是(A)A.中央集权制 C.民主集中制 B.分封割据制 D.联邦制

4.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B)A.领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5.17世纪第一次具有世界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B)A.美国 C.法国 B.英国 D.日本

6.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中最可靠的是(C)A.民族资产阶级 B.买办资产阶级

C.劳动农民 D.小生产者

7.列宁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为(A)A.无产阶级民主制 B.国家形态 C.无产阶级统治方法 D.原始民主制

8.从本质上说,国家政权的实体就是(D)A.执政党 C.军队 B.社会体系 D.国家机构

9.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A)A.全国人大 B.中央政府 C.中央政治局 D.国家主席

10.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解决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被称为(B)A.民族意志 B.民族政策 C.民族主义 D.民族观念

11.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D)A.属于民族文化自治 B.实质是民族分治政策

第 14 页 C.属于地方民族主义 D.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

12.实行两极多元格局多党制的国家是(D)A.美国 C.加拿大 B.新西兰 D.德国

13.“政治社会化”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B)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14.资产阶级政党最初产生于(C)A.德国 C.英国 B.法国 D.美国

15.法西斯国家的政党制度是(A)A.一党制 C.多党制 B.两党制

D.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1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的作者是(B)A.莱纳 C.科尔曼 B.亨廷顿 D.派伊

17.1960年,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派伊的代表作品是(B)A.《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B.《政治发展的诸方面》 C.《传统社会的消失》 D.《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18.革命成功的最主要途径是(B)A.组建政党 B.暴力 C.和平方式 D.议会斗争

1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哪类国际组织(C)A.政治性国际组织 B.经济性国际组织 C.军事性国际组织 D.文化科技性国际组织 20.东西关系矛盾问题是指(B)A.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B.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主要特点是(ACDE)A.研究行为 B.注重量化研究 C.注重价值判断 D.注重经验研究

E.注重心理因素研究

2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推动力是(ABC)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良 E.农民起义

23.生产社会化的具体表现是(ABCD)A.大量生产资料和生产者集中在少数资本家企业中进行生产 B.货币资本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 C.企业间联系和依赖关系更加密切

D.通过市场调节,资本主义生产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E.企业生产采用分割方式作业

第 15 页 24.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AC)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C.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E.适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25.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外交权包括(ABCD)A.制定外交战略和政策 B.参与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 C.缔结条约与协定 D.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E.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谈判

26.下列关于民族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CDE)A.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B.所有民族都具有自己的民族国家 C.民族有共同的语言文化 D.民族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E.民族有共同的经济生活

27.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有(BDE)A.法国 C.德国 E.加拿大

28.英国两党制的特点是(BCE)A.政党活动围绕总统竞选展开 B.政党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C.政党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D.政党没有严格的投票纪律 E.政党实行集中制

29.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主要有(ABCDE)A.互不侵犯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B.互不干涉内政 D.各国主权平等原则 B.英国 D.美国 B.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限制公有制经济发展

E.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30.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在于(ABCE)A.政治文化 B.政治制度化水平C.政治参与程度 D.政治结构与功能的一体化程度

E.政治权威的基础或合法性来源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31.宗法制

31、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基础,规定宗族内部的尊卑、贵贱和上下等级的一种制度。

32.契约论

32、认为国家以源于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33.决定权

33、决定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就国家重大问题和事项作出决定的权力。

34.地方民族主义

34、地方民族主义又称“狭隘民族主义”,是少数民族中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一种孤立的、保守的、排外的民族主义。35.在野党

35、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在社会选举中没有取得多数议席的政党或是在总统选举中失败的政党。

36.政治体制

36、一个国家为了行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政治组织(包括政党、政治性的团体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37.简述原始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5分)

37、(1)以血缘亲属关系为纽带是氏族制度的本质。(2)设议事会,实行原始民主制。(3)所有社会成员平等,有相互帮助和保护的义务。

38.区别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5分)

38、(1)国家主权的归属,是属于全国政府还是地方政府。(2)全国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授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3)全国政府和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4)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为依据,还是以一方的意志为依据。

39.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5分)

39(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

40.简述政党的特征。(5分)40(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2)政党是由一定阶级、阶层、集团中最积极的一部分人组成的政治组织。(3)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4)政党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5)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

第 16 页 39、41.简述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6分)41(1)国际组织均有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2)国际组织存在和活动的合法性依据是参与者所订立的条约,超越和违背条约规定的机构、职权和活动,均属非法或无效。(3)国际组织的组织原则是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或者个人事务,更不得侵犯参与者各自的权利。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2.如何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0分)

42、(1)国体是关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特别是哪一个阶级掌握政权的问题。国体表征着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2)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是统治阶级实施阶级统治和国家管理所采用的方式。它表征的是阶级统治的形式和政权组织的程度。(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4)政体同国体相比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43.分析我国对外政策是如何为国内政治服务的。(12分)

43、一国对外政策、对外活动服务于国内政治的战略目标,即以服务于国内政治需要为归宿、为目的。表现为三个方面:(1)服从国内政治需求,以国内政治为依据和出发点,遵从国内政治的要求,以国内政治战略目标的转移为转移。(2)服务于国内政治,即为国内政治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和机遇,既适时地顺应外部的挑战,又适时地把握住机遇,其政策和活动成果应为国内政治有效地利用。(3)对外政策、对外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作用,最终要以国内政治为标准尺度进行检验、测量和评估,确定其功过利弊,是非得失。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的本质是(C)A.金钱关系 C.阶级关系

2.二战后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C)A.制度研究法 C.行为主义研究法

B.法律主义研究法 D.历史主义研究法 B.民族关系 D.人际关系

3.恩格斯说:“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其含义是(A)A.国家把社会控制在统治秩序范围内 C.国家对各阶级不偏不倚

B.国家保持价值中立

D.国家的作用是镇压,把对立阶级消灭

4.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封建社会实行的是(C)A.中央集权制 C.等级制

5.国家的职能决定于(D)A.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C.行政机关组织完善程度

B.政治管理形式 D.国家的阶级性质 B.三权分立制 D.官僚制

6.提出“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的是(C)A.马克思 C.列宁

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第一次尝试是(B)A.十月革命 C.苏维埃制

8.在我国的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的是(A)A.全国人大 C.中央政府

B.国家主席 D.最高人民法院 B.巴黎公社 D.光荣革命 B.恩格斯 D.斯大林

第 17 页 9.在我国司法机关的工作中民主集中制原则又被称为(D)A.权力制约原则 C.公开审判原则

B.分工负责原则 D.合议制原则

10.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D)A.政治压迫 C.民族解放

B.经济掠夺 D.地区民族冲突

11.下列选项中,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政策对外表现的是(B)A.民族联合 C.和平外交

12.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是(A)A.政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C.政党行使政权方式不同

13.法西斯国家的政党制度属于(D)A.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C.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14.两党制最初产生于(A)A.英国 C.德国

B.美国 D.法国 B.两党制 D.一党制

B.政党的竞选方式不同 D.政党体制不同 B.霸权主义 D.多边合作

15.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最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影响因素是(C)A.社会 C.学校

16.《传统社会的消失》一书的作者是(B)A.阿尔蒙德 C.亨廷顿

B.莱纳 D.科尔曼 B.家庭 D.单位

17.以亨廷顿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发展理论认为,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B)A.无产阶级 C.大资产阶级

18.革命发生的主观条件是(A)A.革命阶级发动强大革命行动 C.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

19.国家对内对外的具体代表和象征是(D)A.固定的领土 C.政党组织

20.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被称为(B)A.两大阵营的矛盾 C.东西关系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一书中所说明的主要观点是(ABCD)A.政治主要是权术活动 C.政治的根本是权力 E.统治者要遵守诚信

22.道德政治观的主要内容是(ABCD)A.以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

B.政治的目的追求是道德 B.政治活动是不讲道德的 D.政治是现实的政治活动 B.南北关系矛盾 D.和平时期矛盾 B.定居的居民 D.统一的政权

B.广大群众革命积极性的普遍提高 D.被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生存下去 B.中产阶级 D.先进的政党

第 18 页 C.政治与道德没有明确分野 E.强调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D.强调贤人治国

23.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矛盾主要体现在(ABCDE)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深化 B.垄断资本直接控制政府

C.垄断资本的国际运动,造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外部矛盾发展 D.以暴力压迫方式为主取代以自由主义方式为主 E.建立以保护垄断集团利益为借口的集权制度 24.社会主义国家的职能包括(ABCDE)A.镇压反动阶级

C.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 E.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25.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权有(ACD)A.立法权 C.财政同意权 E.询问权

26.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DE)A.进行民族分裂 C.实现民族独立 E.实现民族融合

27.资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点有(ABCDE)A.标榜“超阶级性” C.组织特征是两极分化

E.坚持“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原则

28.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是(ABCDE)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E.兼收并蓄,批判借鉴原则

29.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第二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品是(ABCE)A.《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B.《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 C.《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 D.《传统社会的消失》 E.《发展中地区的政治》

30.在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的主权主要体现在国家的(ABCE)A.独立权 C.管辖权 E.平等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1.神权论

31、又称君权神授,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神或上天的一种理论

3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3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产阶级国家。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33.单一制

33、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又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两种。

34.弹劾权

34、弹劾权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监督政府的一项职权,即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员个人的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报告和制裁,追究法律责任,罢免

B.自卫权 D.民族自决权 B.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D.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主建设 B.政党活动以议会为中心 D.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 B.实现民族平等 D.实现民族团结 B.公布法律实施权 D.监督权

B.镇压反动势力的反抗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 19 页 其职务或判罪。

35.政治文化

35、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36.“小政府、大社会”

36、指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要求政府少干预具体的经济活动,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37.中国封建官僚制的特点。(4分)

37、①它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②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③封建官僚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

38.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形式的不同点。(5分)

38、①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③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保证。

39.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体制中,司法机关的职权主要有哪些?(6分)

39、①审理各种诉讼案件。②处理某些非诉讼性事务。违宪审查。40.政党的功能有哪些?(6分)40、①争取和教育群众。②集中阶级意志。③掌握和行使政权。

41.国家利益及其基本内容。(5分)

41、即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国家需求的满足。基本内容:国家生存利益:包括国家安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人民生存需求的实现等。国家发展利益: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产水平提高要求的实现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经济基础对国家发展的意义。(12分)

4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①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占主体地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第一次消除了自阶级社会以来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状况,实现了两者的直接结合。这也消除了国家与社会对立的经济根源,为国家向社会回归和融合创造了条件。②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标志着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长期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多项方针政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43.结合我国实际,说明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意义。(10分)

43、国家利益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利益,国家利益关系是国际政治中影响和制约其他利益关系的最重要利益关系。一方面,国家利益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基本利益分布的状况,确定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支配着国际政治的根本走向、走势。另一方面,它影响国际政治中其他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同程度地渗透、体现在其他利益关系的性质和内容中,并制约着其他利益关系的发展。

2010年1月自学考试全国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政治学》一书是在总结哪一个国家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D)A.罗马 C.印度

2.政治的核心是(A)A.政治权力 C.生产关系调整

3.“国家三要素”中说的三要素是指(A)A.主权、领土、居民 C.主权、领土、政权

4.封建社会中生产关系的核心是(A)A.土地所有制 C.分配制度

5.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C)A.1787年 C.1789年

B.1788年 D.1790年 B.资本所有制 D.劳动工具的占有制 B.主权、军队、制度 D.领土、居民、机构 B.阶级斗争 D.公共管理 B.埃及 D.古希腊

6.马克思第一次系统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的规律,指出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任务途径的著作是(C)

第 20 页 A.《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7.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是(C)A.首相 C.君主

8.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提出划分标准的是(C)A.希罗多德 C.亚里士多德

9.英国的分权体制属于下列哪种具体实施形式(C)A.民主集中制 C.混合权力体制

10.下列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机关的描述正确的是(C)A.都分为上下两院 C.批准行政机关的预算案

11.下列各国的国家机关有权审理弹劾案的是(B)A.英国的下议院 C.法国的地方法院

12.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A.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C.民族分离

13.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国家是(C)A.德国 C.英国

14.多党制最早产生于(B)A.瑞士 C.德国

B.《反杜林论》 D.《法兰西内战》

B.总理 D.总统

B.柏拉图 D.布丹

B.严格三权分立制

D.以行政权为重点的分权制

B.都有公布法律的权力 D.都执行法律

B.美国的参议院 D.中国的最高人民法院

B.民族独立 D.民族同化

B.法国 D.美国

B.法国 D.意大利

15.提出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是(C)A.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16.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标志是(B)A.贵族掌权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7.以下属于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的有(B)A.国际大赦组织 C.世界气象组织

18.国家范围内的社会秩序和制度的组织者维护者是(C)A.固定的领土 C.统一的政权

19.南北关系矛盾是指(A)A.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C.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20.德国的政党制度属于(B)A.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两党制

B.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D.一党制

B.美苏争霸世界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间的矛盾 B.定居的居民 D.统一的社会组织 B.联合国 D.世界海事组织

B.城市中产阶级的出现和大众参与扩大化 D.大资产者掌权 B.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五大”

第 21 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A.政治学属于社会科学 B.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问题 C.政治学以国家权力为研究对象

D.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E.政治活动没有艺术性

22.近代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B)A.孔斯坦 C.孔德 E.罗尔斯

2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CDE)A.解放生产力 C.消灭剥削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4.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正宗政体包括(BCD)A.平民政体 C.贵族政体 E.寡头政体

25.当代世界各国的国家机构一般包括(BCDE)A.执政党 C.行政机关 E.国家元首

26.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BCE)A.民族团结 C.民族同化 E.民族不平等

27.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有(ABDE)A.组织功能 C.执政功能 E.教育功能

28.影响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有(ACDE)A.阶级因素 C.民族背景 E.城市化程度

29.市场经济的特点(ABCD)A.自由竞争 C.平等竞争 E.计划控制

30.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ACDE)A.普遍性 C.共识性 E.约束性

B.边沁 D.斯宾塞

B.发展生产力 D.消除两极分化 B.君主政体 D.共和政体 B.立法机关 D.司法机关 B.民族歧视 D.民族平等 B.参政功能 D.民主监督功能 B.地理因素 D.文化水平B.自由交换 D.平等交换 B.实然性 D.应然性 第 22 页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1.道德政治观 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把政治的出发点和目的追求解释为道德的学说体系。32.共和制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33.政府 广义上的政府是指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所有国家机关在内的国家机构整体。狭义上的政府仅指国家行政机关。

34.大民族主义 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大民族主义是歧视少数民族,不尊重少数民族的特殊性,不帮助少数民族的发展。35.压力集团 指在某些方面拥有共同利益或共同主张的人们,为了使政府维护其利益或实现其主张而组织起来对国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施加影响和压力的集团。

36.依法治国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37.简述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6分)

(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2)职业性常备军的建立(3)赋税制度的确立 38.简述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5分)

(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2)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指国家的中央和地方权力机关整体同局部之间的关系的构成方式。

39.简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原则的主要内容。(6分)39.(1)一切民族的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平等(3)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40.简述政治文化的特点。(5分)40(1)它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2)它有特殊的社会结构性。(3)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4)它是政治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的产物,并将随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而演变。

41.简述国际政治的含义。(6分)4l(1)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和世界舞台上多个行为主体之间,其中主要发生于主权国家这一基本行为主体之间。(2)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间的政治关系,其中主权国家间政治关系是其最基本的政治关系。(3)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组织体系和行为体系,是国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体系,是国际社会政治关系体系的总和。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2.论述民族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地位。42(1)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局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和社会生活。(2)民族冲突又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方式出现重大变化。(3)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系格局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4)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43.结合我国国情,说明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3.(1)在根本政治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完善人代会运行机制,不断发展扩大和完善民主制度,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2)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加强立法工作和法律监督。(3)进一步密切各级人大与群众的联系。(4)加强人大特别是常委会的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委员会的专职化。(5)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加强制度建设。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A.国家政权 C.政治规律

2.《君主论》一书的作者是(A)A.马基雅维里 C.卢梭

3.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指(C)A.对统治阶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C.对所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对任何外国人都有约束力 B.洛克 D.布丹 B.政治结构 D.国家类型

第 23 页 4.国家产生的社会根源是(A)A.氏族组织解体和阶级的形成 C.一夫一妻制的形成

5.最早对国家进行系统分类的人是(A)A.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B.柏拉图 D.洛克 B.君主制的出现 D.战争的作用

6.西方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A)A.领主占有制 C.国家占有制

7.福利国家制度最早始于(B)A.19世纪6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本质特征是(B)A.对反动派实行专政 C.少数服从多数

B.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D.过渡性 B.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B.地主占有制 D.自耕农占有制

9.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先决条件是(B)A.工农联盟 C.暴力革命

10.君主立宪制国家的国家元首是(C)A.首相 C.君主

11.国体表征着一个国家的(C)A.管理方式 C.阶级性质

12.中国宪法解释权属于(B)A.最高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检察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D.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统治方式 D.政权组织形式 B.总理 D.总统

B.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D.改造旧生产关系

13.最早提出一切政体都具有三种机能,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的是(C)A.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B.马克思 D.孟德斯鸠

14.民族联合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其实质是(B)A.民族自决 C.民族独立

B.民族团结 D.民族合作

15.民族问题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其核心是(A)A.民族平等与团结 C.民族团结与融合

B.民族发展与进步 D.民族自决与分离

16.划分执政党、在野党、反对党、参政党的标准是(B)A.以政党的阶级基础为标准 B.以政党是否掌握国家政权为标准 C.以政党的活动范围为标准 D.以政党的意识形态倾向为标准

17.最系统的进行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是(B)A.家庭 C.社会

B.学校 D.单位

第 24 页

18.从根本上说,产生革命的深刻社会根源是(D)A.统治者的残暴 C.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19.在国际法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是(C)A.宪法 C.平时法

20.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是(B)A.国际组织 C.政党

B.国家 D.政治团体 B.战争法 D.中立法 B.启蒙思想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A.政治学属于社会科学 B.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问题 C.政治学以国家权力为研究对象

D.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E.政治活动没有艺术性

22.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ABC)A.现代社会学 C.文化人类学 E.形而上学

23.正确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是(CD)A.掌权人数多少 C.国家的阶级性 E.国家的地理位置

24.构成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是(AC)A.法西斯国家 C.福利国家 E.君主立宪国家

25.制约国家机构设置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有(ABCDE)A.历史状况 C.物质发展水平E.疆域与资源

26.我国国务院的社会管理权包括(ABCDE)A.保障公民权利

C.领导和管理科教文卫工作 E.维护公共秩序

27.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作用是(ABCD)A.组织功能 C.民主监督功能 E.经济功能

28.政治发展的一般形式与途径是(CE)A.政治运动

B.国内战争 B.参政功能 D.教育功能 B.华侨事务 D.控制人口 B.文化传统 D.人口数量与素质 B.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D.混合国家 B.政体形式 D.国家的经济基础 B.心理学 D.伦理学

第 25 页 C.政治革命 E.政治改革

29.政治改革的特征包括(BCD)A.以暴力方式进行 C.采用渐进方式进行 E.自下而上地进行

30.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ACDE)A.普遍性 C.共识性 E.约束性

D.国际战争

B.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D.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B.突然性 D.应然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君主制 32.质询权 33.政治团体 34.一党制 35.国际条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36.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37.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基本标准。38.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9.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内涵。40.国家机构设置原则。41.国际组织的基本特点。

第 26 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4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43.论述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原则。

第 27 页 全国2011年1月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1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政治的活动是科学,这表明(A)A.政治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B.政治活动是经验性的 C.政治活动是理性的

D.政治活动是实践性的

2.《君主论》一书的作者是(A)A.马基雅维里 B.洛克

C.卢梭

D.布丹

3.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政治思想家是(D)A.托马斯·阿奎那 B.马基雅维里

C.布丹

D.卢梭

4.欧洲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和实施超经济强制的政治权力集中在(C)A.国王手中 B.官员手中 C.领主手中

D.农民手中

5.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非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分水岭和出发点是(D)A.统治形式 B.统治机构 C.统治方法

D.国家本质

6.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家将一部分股票转让给工人和其他人民,其实质是为了(B)A.建立“人民资本主义”

B.加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C.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为人民谋福利

7.无产阶级专政最根本的保证是(C)A.工人阶级领导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公有制

8.从国家活动的原则来看,新型民主在国家活动中的表现是(C)A.集权制 B.分权制

C.民主集中制

D.全民民主制

9.最典型的“三权分立”制国家是(C)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0.民族问题的核心是(A)A.民族平等与团结 B.民族发展与国家主权 C.民族同化与融合

D.民族自决与分离 11.民族压迫政策的具体表现是(C)A.民族团结 B.民族独立 C.民族同化

D.民族融合

12.长期以来,日本的政党制度是(C)A.两极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多元并存的多党制 C.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D.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 13.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称为(C)A.亚系统政治文化

B.参与型政治文化 第 28 页 C.主导型政治文化 D.共识型政治文化

14.阿尔蒙德认为,标志着政治发展的重要文化类型是(B)A.臣属型文化 C.狭隘型文化

15.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标志是(C)A.人民思想观念的改变 C.国家政权的改变

B.社会舆论的改变 D.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变 B.参与型文化 D.群众型文化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决定“十五大”提出的突出问题是(C)A.政企分开 C.依法治国

B.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D.机构改革

17.维持国家正常、有序存在和活动的前提条件是(C)A.统一的宗教 C.统一的政权

18.园际组织起源于(A)A.国际会议 C.利益集团

19.非洲统一组织属于哪类国际组织(A)A.政治性国际组织 C.军事性国际组织

20.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是(C)A.波茨坦会议 C.万隆会议

B.巴黎公约 D.印度独立 B.经济性国际组织 D.文化性国际组织 B.个人组织 D.国际政党 B.统一的文化 D.统一的民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道家学说的主要主张是(AB)A.无为而治 C.为国以礼 E.为政以德

22.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以下特点(ABC)A.专职官吏组成 C.按官阶高低享有特权 E.可免受法律制裁

23.能够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基本类型的国家有(BCD)A.美国 C.英国 E.加拿大

24.近代中国无产阶级基本特点是(BCE)A.人数多

C.产生先于资产阶级 E.战斗力强

25.国家机构的强制性主要表现为(AC)A.暴力强制 C.法律强制 E.思想强制

B.道德强制 D.伦理强制 B.人数少

B.法国 D.德国

B.有严密官僚等级体制 D.官僚权力与土地占有成正比 B.小国寡民 D.以法治国

D.产生晚于资产阶级

第 29 页 26.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CE)A.民族同化 C.民族平等 E.民族联合

27.实行过一党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ABCDE)A.前苏联 C.前南斯拉夫 E.古巴

28.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有(ACE)A.法国 C.意大利 E.德国

29.在西方政治发展理论中,按发展程度将当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BCE)A.发达国家 C.传统国家 E.过渡国家

30.政治改革的特征包括(BCDE)A.以暴力方式进行 C.采用渐进方式进行

E.发动者是统治阶级中的领导集团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31.公共权力 32.议会共和制 33.立法机关 34.民族区域自治 35.政党 36.社会发展

B.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

D.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B.现代化国家 D.发展中国家

B.美国 D.英国

B.蒙古 D.匈牙利

B.民族自治 D.民族分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第 30 页 37.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及其含义。(5分)38.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9.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司法机关违宪审查权的含义及其审查类型。(6分)40.简述英国议会内阁制下两党制的特点。(6分)41.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功能。(5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2.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的理解。(10分)43.分析国家对外政策是如何为国内政治服务的。(12分)

第 31 页

第三篇:政治学概论

一、政治的本质

1、政治是一种特殊是社会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4、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5、政治是一种高级的政治活动

6、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一定社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即社会公共权力的阶级属性

7、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诸方面关系的集中表现

二、政党制度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1、两党制

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上台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代表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

2、多党制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有两个以上的政党并立,参与竞选,有竞选获胜的政党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

代表国家:法国、德国

3、一党制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国家政权,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竞争、角逐政权的政党制度。

代表国家:法西斯国家、亚非拉部分民族独立国家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特点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2)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活动准则是宪法和法律

(3)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合作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4)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担负共同任务

2、作用

(1)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3、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

(1)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

(2)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3)政党的职能不同

(4)政党关系不同

三、政治权力结构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P66)

(一)政治权力的结构类型

1、高度集权型政治结构

2、分权制衡型政治权力结构

3、议行合一型政治权力结构

(二)构成要素

1、立法权

2、行政权

3、司法权

四、政治管理的方式(P112)

1、政治领导

国家政权的拥有者用权力和权威,通过对政治客体施加影响力,确定社会政治生活的性质、目的以及政治统治相关的原则和方向。

2、政治决策

执政党和政府等政治管理主体为实现国家的根本利益和特定目标而做出的全局性重大决定和实施过程。

3、政治协调

政治管理主体调节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矛盾,维持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发展的过程

4、政治监督

政治管理者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是公共权力机关在所掌握职权的正当范围内活动,而对其进行监视、检查、控制、纠偏等活动的总称

五、政治参与的作用(P133)

1、政治参与影响经济发展

2、政治参与影响政治稳定

3、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和社会流动

4、政治参与影响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合法性

5、政治参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六、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特征(P151)

政治体制改革是统治阶级中主张改革的政治领导集团为巩固和改善其政治而对现有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政治体系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政治运动。

(一)性质

1、政治改革是统治阶级对现有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政治体系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革新

2、政治改革是介于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之间的一种政治变革

(二)政治改革的特征

1、政治改革以统治阶级中主张改革的领导集团为主体

2、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存的统治为目的3、政治改革以不损害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现存的基本制度为前提

4、政治改革操作的难度大

5、政治改革持续时间长

七、政治社会化的含义(P184)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学习并接受主导政治文化并加以规范化,使自己成为有政治信念,掌握政治评价标准,持有与政治决策当局一致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倾向的个人社会政治行为社会化的过程。

八、国际政治的含义和特征(P188)

(一)国际政治: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其他行为主体之间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过程的总和。

(二)国际政治的特征

1、具有特定的自身利益和利益追求

2、具有特定的行为能力

3、具有特定的组织形态

九、民主政治的实现途径

(一)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建设

1、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民主政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确立和发展商品经济,是确立和完善民主政治的必要途径。

2、保持特定的社会共同体的统一;消除政治差别;正确处理社会的重大矛盾分歧,不断调整利益关系格局。

3、破除封建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消除非理性的、狂热的、偏激的或冷漠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

(二)民主政治的制度性建设

1、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在确立民主政治基本制度和原则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加强法律制度建设,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形成统一、完备、严格的法律体系;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接受人民监督

(三)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

1、提高社会教育水平

2、对公民进行必要的政治知识、法令、制度、规则、程序和政治技能的教育、传授和训练,使公民熟悉政治生活,了解民主规则和程序,掌握民主生活技能,从而直接参与民主政治的过程。

3、使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真正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及自身利益紧密联系,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参与政治生活,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十、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前提与保障条件。具体而言,没有改革,中国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没有发展,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并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稳定,中国的改革发展就没有保障,已有成果也将会付之一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就会错失。因此,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实现动力、目的、前提的统一,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

十一、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

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四分开” 政府通过推进财税、投资、金融等方面改革,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通过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完善市场运行规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通过大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积极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明显增强;通过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加快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使市场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能承担起政府转移出来的专业性、技术性职能。

2、加强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决策

科学化决策:建立决策的中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信息情报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民主化决策: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广泛征询意见,充分协商和协调。同时,开拓多种渠道,倾听民众呼声,从民众中吸取智慧,使政府决策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建立在深厚扎实的群众

基础之上,真正做到顺民心,合民意,建立和完善决策的公开听证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法治化决策:政府决策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建立政府决策的法律制度,以便依法约束政府决策主体的行为,实现政府决策机制和决策全过程的法治化。

3、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8年通过《国务院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4、推行行政问责制度

《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5、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性

200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了“公开是原则,保密是特例”的理念,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多次发文,要求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信息公布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和办事效率。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其他形式,强化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

6、探索省直管县(市)体制

7、构建政府应急管理体系

8、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9、积极推进机构改革

10、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十二、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外交的重要论述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政治学概论教案

政治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课型:理论

课时:2学时 学习目标:1.了解政治学的定义;

2.掌握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定义: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1.政治的根源(起源):经济,即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

2.政治的实质:阶级关系,即以阶级为最终归属的群体性的利益关系。包括政对阶级之间及其他类型的阶级关系,具体包括统治阶级与被统阶级、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3.政治的核心:政治权力,即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4.政治的活动:科学与艺术。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狭义的研究对象:国家,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广义的研究对象:公共权力,即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

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基础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二.政治学与经济学、法学的关系:

(一)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1.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的性质。

2.共同关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

(二)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

1.社会的民主与法制、立法与决策、分权与制衡、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均具有政治学与法学的两方面內容。

2.两者研究重点不同。政治学侧重于公共权力,法学侧重于立法、执法、守法。三.政治学的发展过程:

(一)中国古代政治学发展情况:

1.儒家的政治学说:孔子提出的“为国以礼”(礼治)的政治原则和“为政以德”(德治)的治国之道,以及孟子提出的“以德归仁” 的王道和反对“以力假仁” 的霸道。

2.法家的政治学说:韩非主张“霸道” 和“以法治国”。

3.道家的政治学说: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二)西方古代政治学发展情况:

1.古希腊的政治学说:柏拉图发表《理想国》、亚里士多德

发表《政治学》,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欧洲政治学:基督教神学提出了人的原罪学说,神创等级理论和君权神授论,主张神权高于王权。

3.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性转折阶段,政治学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开始以理性和经验来阐释政治现象,形成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主要有马基雅的《君主论》、布丹的《共和六论》、)

4.现代时期政治学说:十九世纪后宪法成为政治学主要研究对象,并从权力研究转变为政策的制定过程,行为主义政治学产生。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历史研究法: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来研究政治发展规律,预测政治发展趋势。

(二)制度研究法: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来研究政治结构变化规律。

(三)比较研究法:通过两个以上政治现象比较来研究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

(四)结构功能法: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行的规律。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课型:理论、实例分析

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1.理解阶级与国家的关系;

2.了解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

3.掌握国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教学过程与內容:

一。国家的起源(产生条件):

(一)氏族制度的解体。

1.氏族的定义: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它由普那路亚家庭(群婚制)直接引起。

2.氏族的特征:族內禁止通婚;议事会决策;成员互帮义务。

(二)社会的生产、分工的发展。

1.笫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和商人阶级的出现。

(三)国家产生的形式:

1.雅典式:直接从氏族社会內部阶级对立发展而成;

2.罗马式:以新的、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基础发展而成。

3.德意志式:(日耳曼)部落征服外族(罗马帝国)而成。

(四)国家起源的理论:

1.神权论:认为国家源于神,国家的权力和政府权威由神所授予,君主替天行道,依神意治理国家。代表学说有周武王的“命

授于天” 论、古埃及法老的“太阳儿子” 论、巴比伦汉谟拉比国王的“月神的后裔” 论、古罗马教士托马斯的“上帝论”

2.契约论:国家是因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订立契约而产生,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代表学说有霍布斯的“君主专制论”、洛克的“自然权利论”、“卢梭的主权在民论”、3.暴力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使用暴力的结果。代表学说有杜林(德国)的《国家概论》、考茨基的《唯物史观》。

二.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一)国家的定义: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机器。1.国家的三层含义,即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是个机器。

2.国家权力的特征:强制力的垄断性、普遍的约束力、主权性。

(二)国家的基本职能:

1.内部职能: 实行社会控制, 求得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

2.外部职能: 防御外敌入侵, 保卫人民安全;

(三)国家的消亡:

1.国家消亡的条件:消灭阶级,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阶级差别。(参见64页第二自然段)

2。国家消亡的途径:生产高度发展基础上自行消亡(不是被消亡)。

第三章

国家的历史类型

课型:理论、实例分析

课时:2学时

学习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划分标准。

2.掌握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规律及基本方式。

3.理解社会主义国家代替资本主义国家历史必然性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定义: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分类,是对各式各样的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概括.(二)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标准: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三)国家的历史类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1.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2.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经济基础的变更,从而引起全部上层建筑的变革,国家政权从旧阶级转到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兴阶级手中,旧的国家类型也被新的国家类型代替。

3.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具体更替或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即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各国方式不同。

思考题:分析说明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原因。

(二)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途径):政治革命。

1.政治革命的作用:只有政治革命,才能完成一种国家类型向另一种国家类型的历史性转变。

2.政治革命与政治改良的区别:

(1)目标不同:革命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改良的目标是局部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2)原因不同:革命的原因是现存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时爆发;改良的原因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进行

(3)核心不同: 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改良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发展问题。

(4)手段不同: 革命的手段是暴力;改良的手段是和平改造.三.国家的历史类型

(一)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奴隶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1.奴隶制国家的阶级斗争结构:奴隶与奴隶主、自由贫民与奴隶主的矛盾斗争。

2.奴隶制国家的职能:內部职能是控制奴隶和自由民的反抗;外部职能是侵略他国领土或保卫本国领土。

3.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形式:东方的君主制(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人民大会);古罗马的贵族制(元

老院);

(二)封建制国家: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

1.封建制国家的核心: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包括地主占有制(中国)、领主占有制(西欧)、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

2.中国封建制与西方封建制的区别:

(1)国家结构不同:中国封建制是中央集权制,即政治权力游离于土地关系之外,由国家统一掌握,地主无权运用政治权力压迫农民;西方封建制是分封割据制,即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都集中在领主个人手里,形成封建割据。

(2)权力结构不同:中国是官僚等級制,即有专职的权力结构,存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即领主制是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特权相结合。

(3)统治思想不同: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即利用宗教化意识形态对人民进行统治,同时把孔子的伦理哲学思想宗教化。西方则借助宗教信仰,即借助宗教垄断政治文化,利用教会对抗,政教合一统治人民。

思考题:宗教及宗教化对政治有何影响?

(三)资本主义囯家:

1.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2.资本主义国家的特征:

(1)是人类历史上有国家以来最完备、最复杂的国家机器;

(2)有十分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完备的国家机构;

(3)建立一定的政治程序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3.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四)社会主义国家:

1.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政治关系

2.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1)经济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2)利益特征: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3)政治特征:以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

(4)思想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3.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无产阶级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工具。

第四章

资本主义国家

课型:理论、实例分析

课时:2学时 学习目标:1.掌握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2.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两个阶段和统治方式; 教学过程与內容: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条件:

1.封建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2.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壮大。

3.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在英国成功.(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条件:

1.通过资本原始积累形成充足的货币,并集中于少数人;

2.广阔的劳动力市场。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1.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2.生产的目的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3.生产以雇佣劳动方式进行,劳动力成为商品;

(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关系:

1.相容方面: 都以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为形式;

2.冲突方面:(见88页第四自然段)

(五)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机器,是压迫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工具。

1.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并剥削雇佣劳动。

2.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1)对內职能是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2)对外职能是强化资本对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控制,从而谋求国际范围内实现自已的利益。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一)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

1.基本特征:(1)经济特征是开放市场、自由贸易、自由竞争;(2)政治特征是自由主义政治方式统治国家。

2.存在和活动的基本前提:个人自由。

3.统治方式:控制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发展。

4.制度体现:选举制、代议制、政党制。

5.职能体现:“最低限度国家” 和“消极国家”。

6.政府政策:自由放仼经济政策。

(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1.基本特征:(1)经济特征是垄断;(2)阶级特征是垄断资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体;(3)政治特征是国家权力集中。

2.发展趋势:形成法西斯国家(见105页笫二自然段)和福利国家(见106页最后一段)。

第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

课型:理论、实例分析

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1.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2。掌握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和历史使命; 教学过程与內容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前提条件:

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和发展,即生产的社会化(生产资料、生产过程、生产产品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及产品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造成:

(1)资本主义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下降之间的矛盾;

(3)资源配置扭曲产生的产品过剩性经济危机;

2.资本主义国家內外三大矛盾的加深,即无产阶级与垄断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人民等矛盾不断加深。

(二)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表现在:

1.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

2.无产阶级统治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并改变阶级发展的历史命运;(体现在国家政权上)

3.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1.马克思主义对民主的理解:一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公民与政权的关系;二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即国家政治统治形式(民主与专制);三是指国家活动的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

2.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体现:

(1)新型民主即人民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是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力,最主要是管理国家的权力,且表现在民主集中制的决策机制。(实行新型民主的原因见125页末段)

(2)新型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它是从国家到非国家的过渡阶段,为消灭国家创造条件。

(3)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是辬证的统一,新型民主是新型专政的前提和基础,新型专政是新型民主的保障。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特殊性表现:

(1)中国式无产阶级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实行专政;

(2)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上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统一战线;

(3)国家政权形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单一制囯家结构形式;

(4)政党形式: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制度;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1.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全体或集体占有生产资料。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作用: 确立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 为实现按劳分配, 进而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3)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表现形式: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经济成分。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制度。(原因及意义见130页)

2.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原因:一是由工人阶级特性,即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富有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彻底性所决定。二是由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历史作用决定。

(2)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因:一是农民与工人有着共同的阶级利益和历史命运;二是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多数,在革命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基本职能在于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

(1)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原因:一是工人阶级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只能通过自己的先进分子来间接实现;二是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核心力量和先进队伍,能引导工人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2)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的途径:

①政治领导:制定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把它们贯彻到国家政治生活中去;

②思想领导: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③组织领导:完善社会组织制度,教育、培养和选拔干部; 5.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1)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原因:一是马克思主义是对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与阐述;二是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內在矛盾和发展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三是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已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指南。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请分析它们的意义,见136页)

(四)社会主义囯家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1.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

2.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教育;

3.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创造条件消灭三大差别,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

第六章

国家形式

课型:理论、实例分析

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1.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掌握政体分类标准和选择国家结构形式依据;

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过程与內容 一。国家形式概述

(一)国家形式的定义: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其內容:

1.政体: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也就是最高政权机关內部权力分配形式。

2.国体:国家结构形式,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

3.政治体制: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和具体制度。

(二)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与政体的联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国体决定政体。

2.国体与政体的区别:国体是內容,具有相对稳定性;政体是形式,是相对变化的。二。政体

(一)政体的划分标准:

1.古代思想家划分政体的标准(亚里士多德):一是统治者

为谁谋利益,据此把政体分为正宗政体(公共利益)和变态政体(统治者利益);二是统治者人数的多寡,据此把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

2.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政体的划分:

(1)布丹(法国):以国家主权的归属区分政体;

(2)洛克(英国):以立法行使者的多寡区分政体(民主政体、寡头政体、君主政体);

3.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的标准:一是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国家权力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集体;二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三是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及权力分配

(二)政体的形式:

1.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君主制、共和制。

(1)君主制:一是专制君主制,即君主独自掌握最高统治权,君主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二是立宪君主制,即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行政权归內阁首相;包括二元君主制(內阁向君主负责,典型代表是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和议会君主制(內阁向议会负责,典型代表是英国)。

(2)共和制:一是议会共和国,议会是国家最髙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和监督政府权,政府的产生和存废以议会为基础(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二是总统共和制,政府对总统负责(美国);三是委员会制,国家最髙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瑞士)。

2.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公社制、苏维埃制、人民

代表大会制。

(1)公社制——巴黎公社,其政权特点是:一是废除常备军,用武装的人民取代;二是公社由普选的代表组成,代表对选民负责;三是公社是兼管行政与立法的工作机关;

(2)苏维埃制,其政权特点是:一是最髙苏维埃是最高立法和权力机关;二是最高苏维埃设立主席团作为常设机构;三是苏维埃的代表由人民选举并对人民负责。

(3)人民代表大会制: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定义:指中国各族人民按民主集中制原则选举代表组成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內容: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三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立法;四是实行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原则。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一是与公社制、苏维埃制的共同特点,即政权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建立立法与行政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对人民负责和受选民监督;二是与公社制、苏维埃制的不同点,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強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強调党的领导作用。三。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定义: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合。它反映一个民族统一的背景和进程。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种类: 1.古代:帝国形式与分封割据形式;

2.现代:单一制(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制,见164页)、复合制(邦联制与联邦制,见164页)。

(三)国家结构形式的区分依据:

1.国家主权归属,是属全国政府还是属地区地府;

2.全国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受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

3.全国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权力如何划分;

4.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盟约或宪法)或一方意志。

思考题:我国选择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原因及特色。(见168页)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与联邦制的区别。(见165、169页)

第七章

国家机构

课型:理论、实例分析

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1.了解国家机构的定义和构成;

2.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机构在组织原则上区别;

3.掌握三权分立的內容和民主集中制在中国的作用; 教学过程与內容 一。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定义: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

1.国家机构的必要性:是国家政治生活所必需。

2.国家机构的特点:阶级性、社会性、整体性、系统性、强制性。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

1.国家元首:处在国家机关体系的最高地位,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国家主权,体现最高国家权力。它通常由一个人组成。

2.立法机关: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它处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3.行政机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內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三)国家机构设置的制约因素:

1.国体:国体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划分;

2.统治阶级统治方式:即国家的治理形式、管理形式和结构形式制约国家机构的组建和设置形式。

3.国度国情:历史状况、文化传统、种族民族、物质文化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结构与素质、疆域与资源等制约国家机构设置。二。国家机构的性质类型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按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分权理论原则建立起来的统治机构。

1.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三权分立与制衡。

(1)三权分立原则的产生背景:封建社会末期,国王、贵族、市民三者展开权力斗争,出现等级间结盟、相互制约的局面,形成以等级代表议会的等级分权格局。

(2)三权分立原则的代表人物及理论:一是洛克提出阶级分权学说,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其中以立法权地位最髙,由议会掌握,行政权由国王掌握;二是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即统一的国家权力分别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行使,相互制约平衡。

2.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构成:

(1)立法机关:即议会(国会),是代议机构,一般由选举产生的法定人数的议员组成。其机构形式有一院制(只有众议院)和两院制(有参议院与众议院)。主要职权是立法权、财政权和监督权(监督政府权、倒阁权、弹劾权、质询权)。

(2)行政机关:即中央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内阁成员(部

长)组成,主要职权是执行法律与委托立法、管理全国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处理对外关系事务、军事权和立法参与权(立法创议权与法律否决权)。

(3)司法机关:主要职能是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处理某些非诉讼性事务和违宪审查。

思考题:资本主义国家司法独立的含义及意义(见191页)。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

1.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1)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产生背景: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和参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形成的。

(2)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一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二是国家机关之间依法进行权力制约;三是立法与决策的民立化和执行的集中化;四是中央与地方职权和管理权的合理划分。

2.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构成:

(1)国家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它由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主要职能是立法权、决定权、仼免权和监督权。

(2)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它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主要职能有行使立法权(制定行政法规和条例)、议案权(向人大提出议案)、行政和理权、行政区域管理权、领导和管理经济权、社会管理权。

(3)司法机关:即依法行使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的机关,由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组成。主要职能是审理民事、刑事和行政诉讼案件,行使法律监督权和提起公诉、依法抗诉。思考题:我国司法机关的工作原则(见200页末段)。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三权分立原则的关系(联系:三种权力的来源与归宿都以人民主权为基础和人民当家作主;区别:组织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以三权彼此独立及相互制衡)

第八章

国家政权与民族问题

课型:理论、实例分析

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1.了解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及民族政策;

2.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国家关系的基本理论 教学过程与內容: 一。民族问题概述

(一)民族问题的定义:民族关系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1.民族问题的表现:民族隔阂、民族歧视、民族纠纷、民族械斗、民族同化、民族压迫、民族斗争和民族运动等问题。

2.民族问题的根源:民族差异的存在(前提条件)、剥削制度的存在、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

(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1.联系:(1)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相比,阶级问题处主导地位,民族问题处于从属地位;(2)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

2.区别:(1)民族与阶级是两个不同的共同体;(2)两者范围不同,民族问题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阶级问题是各阶级为了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要求而产生的斗争与合作问题;(3)两者的核心不同:民族问题的核心是民族平等和团结问题;阶级问题的核心通过阶级斗争获得权力问题;(4)两者消失条件不同:民族问题是随阶级问题变化而变化,它不随着国家消亡而一定消失;而阶级问题是随着国家消亡而消失。

(三)对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的理解:

1.解决民族问题不能离开当时的政治问题。表现在:(1)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是围绕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这一核心;(2)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也离不开无产阶级革命和政权问题。

2.一个社会,民族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影响到革命是否成功、政权是否稳定的大问题。表现在:(1)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上,民族意识的觉醒起关键作用;(2)正确地解决民族问题,是捍卫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条件。

(四)当代国际民族问题及影响:南北问题、新殖民主义、地区民族冲突等问题。它对当代国际政治生活有着严重影响:

1.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如巴以冲突、波黑问题。

2.民族冲突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由过去的冲突双方自行解决变为国际社会共同参与下解决。如联合国维和行动。

3.民族冲突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即导致在国际化解决民族冲突中的国际合作,但也引起国际社会的纷争。如波黒问题。

4.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影响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冲突进一步复杂化。如朝鲜问题。二。不同国家性质的民族问题

(一)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族问题:

1.资产阶级国家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实质:是一个民族对

别的民族的歧视,压迫和剥削,以及由此引起的民族斗争。所以,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斗争问题。

2.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族运动:

(1)产生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的。

(2)內容和任务:一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封建割据,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民族经济中心和独立民族国家;二是帝国主义阶段:民族问题发展成为整个殖民地问题,民族斗争变为被压迫民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斗争。

3.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政策:

(1)资产阶级民族政策的內容:资产阶级的民族观点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与原则。具体包括:一是民族优劣观点,把民族分为优等(文明)民族与劣等(野蛮)民族,优等民族应统治和压迫劣等民族;二是民族至上原则,即把民族看成超阶级的,认为民族内部没有矛盾;三是民族投降原则。

(2)资产阶级民族政策的实质:以资产阶级利益为核心来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即资产阶级的利已主义。

(3)资产阶级民族政策的表现:推行民族歧视、民族不平等和民族同化,且对外推行大国沙文主义、领土扩张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思考题:资产阶级如何推行民族压迫政策?(见220页末段)

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见221页)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1.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表现及实质:民族关系由原来的压迫和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变为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关系,民族问题实质上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2.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见222页第二段)

3.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解决途径(对策):

(1)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①民族平等的内容与表现:一是一切民族平等;二是一切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平等;三是各民族在政治和法律上平等;四是彻底实现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平等。

②民族平等的实现途径:实现社会主义內容的民族化,即实现民族政权机关的民族化、经济发展的民族化和语言文化民族化

(2)基本政策:实现民族合作政策。

①民族合作的内容与表现:一是各民族为反对帝国主义而形成民族统一战线;二是为建立民族国家而形成的联邦体制;三是为消灭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而进行的互助合作。

②民族合作的实现途径:在民族平等基础上实现自愿联合。

(3)政治策略:推行民族自决权。

①民族自决权的內容与表现:一是每个民族在自主基础上安排自己生活的权利;二是在国家结构上不同民族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或联邦制国家。

②推行民族自决权的途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定义见233页第二段,形式见234页第一段)

思考题: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见234—235页)、原则(见233—234页)和发展情况(见234页第三段)

第九章 政党和政党制度

课型:理论、实例分析 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观点;

2.明确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种政党制度的区别; 3.掌握西方多党制和中国多党合作制的基本特点; 教学过程与內容: 一。政党的一般理论

(一)政党的定义:由具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理论主张,釆取共同行动,为参与、取得和维护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1.政党的特征:

(1)政党是特定历史现象,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与消亡;

(2)政党由阶级、阶层中的一部分人组成;

(3)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有政治纲领的组织;

(4)政党与政权密切相关,只有掌握政权才能实现政治纲领; 2.政党的作用(功能):

(1)争取与影响群众,即取公众对其纲领与政策的支持;

(2)集中阶级意志,即整合与集中本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3)行使国家权力,即掌握国家政权,制定法律与政策。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基本观点: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特定阶级用来执掌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工具,是政治社会政治斗争的集中代表。

二。不同国家性质的政党制度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1)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发展条件: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由于代议制和普选制的产生促使政党的诞生。

(2)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标榜“超阶级性”(即全民党)、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组织特征两极化(领导內部集权与党纪松散并存)、党內派系斗争合法化、奉行合法反对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2.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1)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和标志;

(2)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协调运作的工具;

(3)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调整机制。

3.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1)两党制: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而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①两党制的模式:一是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英国),即两党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采用集中制原则;二是总统制下的两党制(美国),即两党活动围绕总统竞选上,党的组织纪律松散。

②两党制的特点:一是力量势均力争;二是两党处于竞争和对立状态;三是以多数代表制为基础。

③两党制发展趋势:两党的阶级基础、政策、立法思想趋势

(2)多党制:在一国中各党单独或联合竞选和执政的制度。

①多党制的原因: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和复杂的社会矛盾。

②多党制的类型:一是两极多元格局多党制,即政党数量多、力量分散;各政党分化分明、轮流执政;政权更替取决于第三党的结盟政策。二是多元并存的多党制,即政府是多党联合执政,反对派也组成联合阵线。三是一党制,即国家政权完全掌握在一个政党手中,且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如法西斯一党制、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一党制。

4.压力集团:能够对政府形成影响和施加压力的特殊群体。

(1)压力集团与政党的区别:(见264页第四自然段)

(2)压力集团的产生和发展原因: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不同垄断集团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

(3)压力集团对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影响:一是参与选举,影响竟选;二是包围议会,影响政治决策;三是影响政府决策;四是对司法机关施加影响。

5.政治集团对现代西方政治发展的影响:

(1)集团政治改变了政治决策的基本机制,即公民可通过政治集团直接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

(2)集团政治表现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展与深化。

(3)集团政治客观上成为一种新的权力制约机制。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特征:

(1)产生原因:一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力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共产主义同盟” 和“第一、二、三国际” 带动了许多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2)基本特征:一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二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三是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四是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五是有独特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即三大作风)。

2.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式:

(1)政治领导:制定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和策略,规定长久目标和现阶段的仼务,给群众指明前进方向;

(2)组织领导:按“德才兼备”和“四化” 原则建立髙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3)思想领导: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武装和教育人民群众。

思考题: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见276页末段)

3.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

(1)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即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协商与相互监督,各政党活动以宪法和法律为基本准则。

思考题: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见278页二段)

(2)社会主义国的一党制:如苏联、蒙古、前南斯拉夫。

第十章

政治文化

课型:理论、实例分析

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1.认识政治文化的含义、功能、类型和结构;

2.掌握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关系; 教学过程与內容 一.政治文化概述

(一)政治文化的定义: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影响下形成特定的政治的观念、心理和行为。

1.政治文化的范畴: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政治现象,以及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2.政治文化的內容:政治认知、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3.政治文化的性质:一种特殊的观念形态的政治现象。

4.政治文化的特征:深刻的阶级性、鲜明的民族性、特殊的结构性、相对的稳定性。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

1.规定政治生治的基本指向和内容

2.指导和规范各种政治行为,影响政治过程;

3.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 二.政治文化的类型

(一)西方学者的分类:

1.根据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划分:参与型与服从型政治文化。其中,参与型政治文化中的公民普遍具有参政的愿望与能力,民主与平等是其主导观念;服从型政治文化中的多数公民不愿参与政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

2.根据政治文化的亚文化间相互关系划分:冲突型、协调型与混合型政治文化。其中,冲突型文化是亚文化系统的相互冲突(阶级对立、民族矛盾);协调型文化是各种亚文化的相互协调(阶级联合、民族融合);混合型文化是各种亚文化的界限不分明,各阶层分野不明显。

3.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特点划分:理想型与现实型政治文化。其中,理想型政治文化赋予国家以道德教化和干预人们思想的权力,将人治作为治国原则;现实型政治文化是尽量缩小国家的干预范围,要求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

4.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划分:传统与现代政治文化。其中,传统政治文化是以专制主义和等级观念为核心內容,领袖崇拜、宗教信仰是其突出特点;现代政治文化以民主政治与平等自由的观念为核心內容,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是其突出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的分类(分类标准是经济基础与阶级性质)

1.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包括奴隶制社会政治文化、封建制社会政治文化、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化。

2.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文化。

三.政治文化的结构

(一)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政治意识、政治信念、政治行为准则、政治价值评价、政治动机、政治情感、政治习俗、政治心理。其中,主要构成要素是:

1.政治价值评价:指人们对政治的看法,并由此形成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政治文化中的价值认知标准,决定政治主体对政治行为的选择。

思考题:传统中国社会有哪些政治价值观?(见298页第一段)

2.政治意识形态:指对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看法和价值界定。它居于政治文化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它规定政治文化本质。

3.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中的深层因素,它受政治思想和政治认识的制约。

(二)政治文化结构的基本特征:

1.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意识形态渐次由低向高形成;

2.政治文化结构三层次差异决定它们之间变化的非同步性,政治文化的变异首先从政治意识形态开始;

3.政治文化结构三层次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四.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得以传播普及过程。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性质):

1.从政治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接受政治教育过程

2.从个体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体逐步学习和获得社会或群体成员所具备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

3.从社会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培养、教育、训练社会成员接受社会政治规范,支持和拥护现实的政治制度。

(二)政治社会化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及其表现:

1.关系:(1)政治文化规定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方式;(2)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3)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內容与形式、目的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2.表现:(1)政治社会化通过社会的政治教育方式使政治文 化个性化;(2)主导型政治文化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引导和制约;(3)政治社会化过程的相对独立的亚文化系统对社会刑政 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三)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法:

1.家庭,即家庭生活是政治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它对个体的政治人格塑造、人生观形成、基本政治规范的获得起关键作用;

2.学校,即学校生活是个体完成政治社会化过程的重要阶段,巩固和拓展青少年个体的某种政治价值观,形成清晰的和完整的政治价值倾向;

3.社会,即社会环境的影响是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一个人的居住地区、工作场所、同辈亲友、社会组织和大众传媒等环境形成个体特定的政治观念和行为模式。

思考题:如何坚持我国政治文化研究和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见307页——308页)

第十一章

政治发展

课型:理论、实例分析

课时:4学时 学习目标:1.了解西方政治发展理论;

2.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

(一)政治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

1。二战后亚非拉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家的高度关注,且美苏对抗冷战形成了政治发展理论;

2.二战后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拓宽和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结果;

(二)政治发展理论的产生过程:

1.从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研究主题是“现代化” 理论,以新兴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为背景建立政治理论架构;代表人物是莱纳发表《传统社会的消失》。

2.从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研究主题是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代表人物有阿尔蒙德发表《发展中地区的政治》、派伊发表《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亨廷顿发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3.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研究主题是政策调整,即改善政治发展的条件和解决各种问题,并产生发展行政学。

(三)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1.在社会制度上,视民族独立国家为“传统社会”;

2.在政治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上,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视为人类文明的顶点,并以此衡量其他国家政治发展的标准;

3.按西方民主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设计政治发展模式;

4.以价值中立原则、抽象系统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理论论证。

(四)西方的政治发展理论:

1.政治发展的性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

2.政治发展的动力:一是精神领袖的推动;二是強有力政治组织(政党)的推动;三是文官组织的推动;四是军队的推动。思考题:如何理解中产阶级推动政治发展的实质?它对我国政治发展有何危害?(参考317—318页)

3.政治发展的途径:一是政治制度化,包括结构功能的分化;二是政治参与,包括政治参与的成员、形式、程度。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对当代民主政治的看法(见320页首段)

4.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局限性:空想性,掩盖性。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的内容及启示意义。(325页首段,327未段)

(一)政治发展的性质改变:一种典型的政治发展向另一种典型的政治发展的过渡和改变。

1.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实质:国家政权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一种性质的国家政权向另一种性质的国家政权的改变。

2.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条件:政治改革,即在政治发展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对政治关系的调整,实现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

3.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原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参考329—330页)

(二)政治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1.政治发展的两个方向:一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政治发展的途径:一是政治革命;一是政治改革。思考题:政治革命的特征及作用(见333页、335页)

政治改革的特征及作用(见337—338页)

政治革命与政治改革的区别。三。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定义: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前提下,对政权组织、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思考题: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见340页第四段)

(二)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基本理论的构成层次:

1.第一层次:中国各种政治组织与政权组织的关系及运行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体系;

2.第二层次: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人民代表大会制; 思考题:人类政治史上的三种政权组织形式(见342—343页)

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见345页笫四段)

3.第三层次:中国行政机关(政府)的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

(1)党在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提出的针对经济发展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见346—347页)

(2)现阶段经济发展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见348页)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条件:经济发展状况。

1.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政企分开、党政分开、建设民主政治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其条件是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即平等交换与自由竞争的规则要求。(原因分析见349页末段)

2.党的十四大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小政府,大社会” 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其条件是当时商品经济已有充分的发展,但行政领导者的传统观念是不愿放权,坐失经济发展良机。

3.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其条件是当时市场经济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思考题:依法治国的思想內涵及意义。(见353页第二段)

4.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其条件是当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初步成型。

思考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涵义及建设方针(见354页)

5.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其条件是当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题: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及建设方针(见355页)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內容:

1.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见357页末段)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途径: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状况、克服官僚主义、消除封建主义影响。

2.政治体制改革的內容:实行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內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依法治国的途径(策略):(见363页末段)

(五)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五篇:国际政治学概论

南海争端

所谓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刘国期房,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和争端。南海争端的关键是主权归属问题。20世纪60年代末,南海发现了石油的蕴藏,70年代以后,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山群岛附近部分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并提出主权要求。事实上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法 海权的意义:

狭义:通过各种优势力量来实现对海洋的控制

广义:包括与维持国家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其他海洋要素:海洋经济、即生产和航运殖民地等。

南海争端的意义:

政治意义: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完整的国家主权有:领土领海领空

经济意义:原油储藏,资源丰富

军事战略意义:海洋运输路线重要。南海海岸线漫长,可供攻击目标众多,面临多个国家,随时可能形成军事威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有企图把中国封锁在一个岛链环绕的封闭大圈里,由此成为一个内陆国家。

南海是中国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依托,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运输通道,是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空间,是中国安全的战略屏障。

维护举措:

把建设海洋强国列入国家战略、提升海洋的战略地位

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拥有远洋作战能力的蓝水海军

树立新的海洋观,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海路并重

实施南海经济开发的战略计划,以经济性为应对他国侵占我海权的经济行为

国际政治学概论

第二章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第二节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一、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类型

1国际政治格局及其构成格局:事物内在的结构、规模或样式。

国际政治格局: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国际政治格局的构成要素: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政治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单位。

2国际政治格局的基本类型

(1)一元格局,单单极格局。

(2)两极格局。即两个大国货量大集团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对整个国际事务起

着决定性的影响。

(3)多极格局。即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各自独立、基本

平等,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盟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两极多元格局。由两迹象多级,或由多极向两极的过渡性格局形态。

二、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

1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向联系的,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

2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世界经济格局:世界范围内各种国民经济类型和经济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或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状态。

(1)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是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2)国际政治力量的形成,与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及其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紧密相关。

(3)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两者的演进呈同向性发

展的趋势。

3国际政治格局总是统一订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国际秩序:国家间相互作用的一系列规范和原则。

4国际政治格局在其演进过程中,总是新旧交迭,呈现出过渡性特征。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

一、国际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国际行为主体: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1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

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3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必须具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二、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

1国家行为主体

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已有192个主权国家。

2非国家行为主体

非国家行为主体: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

人们对国际行为主体的人是扩大的体现:

第一,传统的国际关系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充。

第二,对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认识进一步扩大。

第三,由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政治经济的界限日益模糊。第四,强调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三、国际行为主体的发展

1国家间政治与国家行为主体

2跨国政治与跨国行为主体

跨国整治作为国际政治总现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国际政治或国家间政治的基础上形成,并随着国际政治的不断变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3跨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跨国政治主要不是有主权国家直接从事的,而是由各种非国家的实体即跨国行为主体所进行的对外活动;跨国政治不是在一国范围内,也不仅仅是在两个国家之间,而是在多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活动;跨国政治不仅包括狭义的政治活动,还包括经济、文化等个方面的活动。

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一、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具备的三大要素

(1)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

(2)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

(3)拥有国家主权。即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和对外的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

二、国家主权及其发展

主权:现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基本标志,是国家的基本属性之一。

国家主权:一锅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1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

(1)对内的最高统治权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2国家主权理论的发展

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部力量强行干涉和分割

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轨迹社会的关注和制约

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

三、国家实力与国家类型

1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

2国家的行为能力:国家以实力为基础对其他行为主题发挥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3国家行为主体的分类

(1)超级大国,不仅是地理和人口上的超级大国,更重要的是在综合国力上领先于世界

其他国家,广泛参与全球性的国际事务,并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际关系体系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拥有最强的过激行为能力的极少数国家。

(2)大国,则是指那些在综合国力上虽具有强大的实力,但不处于世界的首要地位,对

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主要局限于本地区的范围之内的国家,因此也成为地区性大国。

(3)中等国家是指在综合国力尚处于世界的一般水平,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主要涉及周边邻国。

(4)弱小国家则是指那些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在国际影响上都较微不足道的国家。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1.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2. 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

3.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

二、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1.世界基本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十月革命以后形成的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殖民体系的崩溃而转变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

2..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的矛盾

三、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

1.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矛盾运动

过激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直接动力,耳且这种矛盾运动具有其实在的物质内容。

2.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

国家利益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有经济的、政治的、战略的等等。最根本的是经济利益,不同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发展。

第三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一、国家利益及其内涵

1.君主——王朝利益与民族国家利益

现代国际体系是一种主权——民族国家体系。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最主要标志,国家利益成为国家行为主体从事对外活动的最主要依据和最基本动因。

两种意义上国家利益也并不是彼此割裂的第一、政治国家和民族国家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他们不论作为一种政治噶年,还是作

为一种客观是在,都是同时存在、彼此联系、互为条件的。

第二、两种国家利益之间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而在诸多方面是共通和重合的。

政治国家的利益的核心内容:

(1)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稳固

(2)作为统治者所治之政治实体的存在和秩序

2.国家主权、国家理由和国家荣誉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民族国家利益和政治国家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中最核心的问题都是国家主权。所谓主权,是指统治者或国家的最高权力,它具有最高性、普遍性、种机型和自主性等特征。

3.国家利益的内涵

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国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

第一、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是指特定国家的利益,是为特定国家服务的。

第二、国家利益是特定国家内“绝大多数国民”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别人或部分人的利益,这就使他同阶级利益、集团利益、个人利益相区别。

第三、国家利益是有其物质内容的,即人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这是各个国家

存在的基础和目的。

第四、国家利益所反映的共同利益,并不是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集团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利益、各种因素的“综合”或抽象,是各种单

个利益中的共同性利益。

4.国家利益的构成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

二、国家利益的作用

1.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2.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

3.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和理性的重要工具

三、国家利益的特性

1国家利益的抽象性与具体性

(1)国家利益的抽象性:一个国家、民族内阁中阶级、阶层和集团利益的综合,是各种

利益中的共同利益,是这些共同利益的抽象。

(2)国家利益的具体性:第一、国家利益从各种具体利益抽象而出,其基础是具体的。

第二、抽象而出的共同利益代表和反映了各种具体利益的要求,因而它自身也具备了一定的具体性。第三、国家利益的内容也是具体的。第四、国家利益的表现形式

也是具体的。第五、国家利益的实现途径也是具体的,也要通过国家的具体行为和具体的对外政策以及特定的对外目标的达成反映出来。

2.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1)国家利益的客观性

(2)国家利益的主观性:国家利益作为一个具有多重特性的概念,其概念本身就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特征。

第一、国家利益判断的主观性。

第二、国家利益表现形式的主观性。

第三、国家利益实现的主观性。

第四、国家利益解释上的主观性。

3.国家利益的民族性和阶级性

(1)国家利益的民族性

国家利益的抽象性和客观性,决定了国家利益具有全民性、超阶级性的特征。

(2)国家利益的阶级性。

国家利益的具体性和主观性,又决定了国家利益必须通过特定阶级统治下的国家和政府的具体行为来实现。

造成国家利益民族性和阶级性的主要因素:

首先,国家利益全民性和阶级性的两重特性是由国家本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其次,在民族国家履行其职能,特别是确定、实现和增进国家利益的时候,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再次,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决定了国家利益的两重性。

总之,国家利益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具有全民性和阶级性的双重特性。

第五章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

二、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

1. 外交方式:各国政府通过其驻外使节货政府官员的谈判和协商来调整和处理国家间的相互关系。

2. 经济方式: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经济政策,采取某种经济行动,影响他国的对外

行为或相互关系。

3. 军事方式:通过对外实施暴力货威胁实用暴力来支持货打击特定的行为对象。

4. 文化方式:通过宣传媒介或其他宣传方式,影响对象国的公众舆论或公众思想,以

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借以影响该国的对外行为。

第二节国际冲突及其解决

一、国际冲突的内涵

国际冲突: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地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1.国际冲突的前提和条件

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利益和目标的不一直是国际冲突的内在前提和基本条件。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差别,不同国家之间的发展战略、重点方向、基本目标,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差别,因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国际冲突的实质

国际冲突是一种以对抗性或地对性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相互作用形式,是过激行为主体之

间有意识的对抗性活动。

3.国际冲突与国际竞争的联系和区别

竞争与冲突是国际相互作用中最一般的两种有紧密联系的形式。国际竞争是指个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竞赛获争胜。

联系:首先,冲突和竞争是互相包容的。其次,冲突和竞争是相互转化的。再次,竞争和冲突往往是彼此交织的。

区别:冲突更多地意味着目标和利益的直接对立和交锋,具有某种直接对抗性,大都以零和结局为基础。竞争则更多的是一种攀比、超越和追赶的状态,竞争双方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涉及利益目标的相互作用,一国的目标实现可以不影响他国的目标和行为。

下载政治学概论 05.1~10.1 历年试卷选择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学概论 05.1~10.1 历年试卷选择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B暴力强制即暴力机关(如武装力量、瞥察、法院、监狱)对居民中那些危害国家安全、侵害人民生命财产,破坏公共事业的刑事犯罪分子依法予以打击、惩治。 D单一制将国土划......

    政治学概论笔记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 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

    政治学概论论文

    浅谈革命在中国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革命一词源远流长。革命原意并非现在流行的概念,就像“资本家时代”在马克思的规范之中被误读为“资本主义”一样1,革命也曾遭到误解和新......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题库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题库(更新至2019年7月试题)。(AD)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A.法国D.意大利(B)的存在形成了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的根本理由。B.利益(B)精辟地论述......

    政治学原理选择题!(模版)

    电大期复习——《政治学原理》(选择题)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 C )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A.管理 B.神权 C.道德 D.权力 2.儒......

    电大政治学原理选择题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C 道德)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B德治 C礼治)。 3、道家的政治学......

    政治学概论大题1

    政治学概论 1、简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2、论述题:学习政治学与培养公民素质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政治学概论范文合集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作《政治学》是公认的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分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