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屈原与爱国无关
屈原与爱国无关
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中国人历史造假的传统很悠久,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胡乱写了个《屈原列传》。
王思想家很推崇胡适,但是对他质疑屈原的存在与否,认为意义不大。因为屈原已经成了一个符号,真假已不重要。我们所要质疑的,是这个符号。
屈原这个符号很重要,已经重要到了要弄出一个端午节、吃粽子来使之具体化、固定化,以便于推广。屈原、端午、粽子,已经成了三位一体的系列产品。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这款原本以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品还吃出国际争端来了,韩国朋友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他们的非遗。这可急坏了中国的爱国小青年。为了强化端午粽子“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2008年开始,中国粽子的地位一举超过了包子、饺子,专门放1天假,让大家使劲吃,使劲纪念屈原。
为什么屈原那么重要?答案很简单:屈原是个爱国符号。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人,都被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灌输了这个符号意义。
屈原有资格做爱国系列产品的主打品牌吗?我认为:可以吃粽子,可以纪念屈原,但是,请不要称他为“爱国”,他与爱国无关。
在屈原部长、邓玉娇修脚工这两个湖北人中间,我认为后者才值得我们敬佩。
以下是王思想家的启蒙分析,仅供参考,欢迎探讨。
1,屈原爱的哪个国?
祖国?别扯了,什么叫祖国?少蒙我,说清楚点儿,说清时间、地点、目标。
屈原爱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前后,爱国地点和目标是楚国。当时秦国负责扮演“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角色,楚国属于“亚非拉”。假如屈原真的是爱国,那他爱的,只是他的楚国。
此后,东亚大陆的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很多个国家,祖国也换了一次又一次。
当时的楚国,后来的湖北人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
当时的秦国,如今的陕西人及周边“自古就是我国(秦国)一部分”的那些人,吃粽子纪念屈原,就有点敌我不分、卖国主义了。
当年的齐、燕、赵、魏、韩这5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属于莫名其妙。跟你没有关系的一个外国人,瞎纪念什么?
有人说了,我们不提倡狭隘的爱国主义,只要爱国,各国人民都可纪念。好,暂且放他们一马,不说国籍的事情。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
2,抵抗与自杀,哪个是爱国?
敌人来了,自己去投江自杀就是爱国?如果投江自杀是爱国,那上吊、撞墙、吞金、抹脖子,甚至俯卧撑、躲猫猫„„莫非主动结束生命的行为都叫爱国?
或者说老百姓投江自杀不是爱国,有地位的人投江自杀就是爱国?
自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然后去投江就是爱国,一个糊涂的人投江自杀就不是爱国?
有人说了,屈原一心抵抗秦国的侵略,可惜不被楚怀王重用,所以他本身就是个爱国主义者,与自杀无关。这个解释稍微上一点档次,但是却无法回避一个实用主义问题——投江自杀,就被树了爱国牌坊,那么,那些英勇抵抗秦军侵略的将士呢?如果屈原真的爱国,那你就上前线英勇杀敌去,跑到江边去进行“爱国自杀”,实在打击我方士气,起到了“楚奸”、“卖楚贼”的作用。
我一向认为,秦朝的建立,是中国走向深渊的开始。秦朝高度集权的暴政,终结了春秋战国各国分立、人才辈出、思想争鸣的辉煌时代。如果屈原能阻止秦朝暴政的建立,那他就是当时各国人民及其后裔的救星,应该被我们世世代怀念。可惜他没有。
3,是忠君,还是爱国?
爱国,先要搞清楚“国”是什么。
从社会学角度,国家可以看做山川土地、森林矿产、人群、政权的集合体。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国家就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
屈原所在的楚国,肯定不属于人民。人民的国家是政权获得人民授权,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权没有得到人民授权,那么,该国就不是人民的国,政权就不是人民的政权。
这个国家在大多数时候属于整个统治阶级,在任何时候都属于最高统治者——皇帝或国王之流的。
必然会有爱国小青年跳出来说:“你不应该拿现代思想去衡量一个古代人”,对此,我的回答是:“那么,你们就别拿一古代糟粕来糊弄我们这些现代人”。
屈原爱他的统治阶级,爱压迫被统治阶级的那个暴力工具,其实最终是爱那个皇帝,即所谓忠君。那么,屈原为什么要爱皇帝,难道他是同性恋吗?闻一多、孙次舟等历史学家认为屈原真的是同性恋,与楚怀王相好。我宁愿屈原是为爱情投江。不过,我认为,无论他是否同性恋,他爱皇帝都是有理由的,这就要看下一个问题
4,是爱既得利益,还是爱国?
屈原是楚国的大夫,用今天的名词说,他这个大夫,可不是医生doctor,而是部长minister。他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并且还是其中的要员。
如果楚怀王的统治能够继续,屈原也不犯什么政治路线错误,也没有贪污行为(或者说贪污了,但没有被发现),也不出现包二奶等生活作风问题,也不与统治阶级的其他成员发生太激烈的冲突,那么,他这个大夫,就可以长期过富裕快乐的幸福生活,他的子孙,也可以跟着楚怀王的子孙继续这样的生活。
可恨的秦军,让屈原的梦想破灭。如果秦军灭了楚国,那么,作为楚国的一个部长级官员,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屈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即便投降了作为贰臣,也远没有现在风光。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当然要反抗秦军,这很正常,我很理解。屈部长的行为,表明了既得利益集团对维护原有社会秩序是多么渴望。但是硬说成爱国,就属于扯淡,因为他是爱自己的金钱地位财富,爱他所在的统治阶级。
所以,屈原是统治阶级的好榜样。统治阶级的成员,应当在家里供奉“屈部长”的画像,每天烧香祭拜。
至于被统治阶级,他们整天想的是推翻现在的统治阶级,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那时尚无民主思想),他们怎么能去热爱“屈部长”这个压在他们头上的统治阶级成员呢?
5,投江实质:想当奴才当不了,含泪投江
在一个陕西农民导演的带领下,秦军喉叫着“大风,大风”,逼近楚国首都。屈部长可能有点军事才能,他提出了自认为很管用、可以抵抗秦军的某些策略,但是,楚怀王不采纳,并且放逐了屈部长。三年放逐期间,屈部长整天都盼望圣上能想起自己,可是,直到后来楚怀王被囚死在秦国,也没盼到圣上回心转意。
想想以前,屈部长手下有一群奴才,他本人又是皇帝的奴才。回味着往日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屈部长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眼看着这种“做稳了奴才”的时代要过去了,屈部长痛苦、懊恼,想来想去,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某一天,62岁的他,告别了自己妻妾成群的深宅大院,走过江边那些破旧房屋,身穿锦衣千金裘,很鄙视地看了看那些蓬头垢面的穷鬼,咕咚一声,跳进了汨罗江。当天是农历五月初五,黄历上写着:宜跳江,宜爱国。
于是,一个伟大的爱国符号诞生了,一个爱国牌坊成功地树立起来了。
6,统治者为什么要宣传屈原?
统治者高屋建瓴。皇帝换了几十茬,纪念屈原是哪一茬都要坚持的。为什么?因为要树立屈原这么个典型,让大家学习领会贯彻,让广大老百姓去爱国呀。
皇帝自己号称“奉天承运”,但他们知道自己是骑在人民头上的混蛋,从未得到人民授权,是不可能让老百姓去拥护的。所以他们想了个花招:先让草民爱国,然后在“爱国”二字前面加上“忠君”二字。如此以来,忠君就跟爱国混成一团了,甚至忠君成了爱国的前提。
为了让忠君爱国这一花招能够行得通,就需要树牌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谁呢?找来找去,瞄准屈原了。首先,此人能写点诗歌什么的,容易引起老百姓好感;其次,屈原是个部长,能够引起官僚阶层的共鸣;第三,屈原是个好奴才,圣上都把他放逐了,他还要以死表忠心,实为难得的奴才。
要树立这么个榜样,不能让老百姓整天干巴巴地唱“学习屈原好榜样,忠于朝廷忠于党”,还得有一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国人总也吃不饱,所以弄得节日都是吃。这就好办了,皇帝昭曰:再多吃一次,吃粽子,钦此。老百姓最朴实,听说可以借屈原来编造一个吃的理由,立刻就谢主龙恩,乐呵呵去包粽子了。
这个粽子可不简单,爱国是包装,屈原是商标,忠君是实质,欺骗愚民是目的。
粽子包了1000多年以后,屈部长这个符号,这个牌坊,成功地被统治者树立起来了。他们利用屈部长告诉人们:要爱国(其实是忠君),要奉献(就是说为统治者进贡)。
此后1000多年,所有的统治者都兴高采烈地每天擦洗这个爱国牌坊,想方设法使其符号意义发扬广大。
第二篇: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端午节,先从端午这个名称来说起,古人对太阳每天行度过程观察认为:当太阳在天空中行度,阳光照树影回到正树根的时候,太阳行度到这个点是太阳在天空中的界分点。一边是太阳从东方慢慢升上来,一边是太阳向西方慢慢落下去。古人把太阳处在这个界分点称太阳在顶端点。
古人对每天白天黑夜观察发现,在晴天的情况下,每天半夜地下会有雾气上升。夜雾开始降临大地,而且每天半夜雾开始降临,到太阳行度处在顶端点。阳光照树影回到正树根的时候,太阳在天空顶端点到下天夜雾开始降临,两者时间距离相等,古人根据大自然这种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把太阳到顶端点阳光照树影回到正树根这个时候作为标志来衡量每天十二个时辰的中间时辰点午时开始,每天时辰中间点午时开始是太阳处在天空顶端位置,这个时候称正中午。由于古人以太阳行度衡量时辰,因为地域不同、季节不同,太阳到顶端点的时间不同,古人为了使后人记住以太阳行度到顶端点衡量每天的中间时辰点午时开始,以及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正确时辰时间,也就是说:太阳行度到顶端点阳光照树影回到正树根时,北京时间是十一点正,那么十一点正是当天午时开始,前天二十三点正交子时,如果太阳到顶端点是北京时间十二点正,当天午时开始是十二点正,零时为当天子时开始,如果太阳到顶端点是北京时间十三点正,那么当天午时开始是北京时间十三点正,当天一点正为子时开始等等。古人以太阳到顶端点作为依据衡量当地每天中间时辰点时间。因此古人把午称端午,每天午时古称端午时,端午名称来自太阳与时辰的关系。
由于屈原投江是农历五月初四日,后人不了解端午节内涵,误认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端行节远古是龙神节……
民间古《天文》气象科学研究者
广西岑溪市筋竹镇筋竹社区阳和九组
黎庆林
第三篇:风萧萧兮江水寒与屈原无关
风萧萧兮江水寒与屈原无关
一场大雨过后的晴朗天空下,树叶上的雨露。缓缓地滚落下来,越来越多,雨露汇成了水流,绕过石头,穿过泥土,流进了一条平缓的溪水中。太阳出来了,阳光抚摸想远方流去的水。此刻显得如此温馨。
今天,20xx年11月30日。寒风萧萧,可是他却不感一丝寒意。为什么?如果你问他这个问题,他定会挂着笑容,乐不可支地对你说:“今天我的妻子和女儿到部队看我来了。”他此刻正在往部队赶,他刚刚完成了训练任务。他的步伐如此急促,他的心早已飞到妻子和女儿的身边,享受一家人团聚的快乐。幸福来得太突然,幸福得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溪水越流越远,渐渐地,越来越多,一路上大雨之后的馈赠全部汇入溪水里。溪水变成了一条小河。阳光依旧如此的惬意。河水在欢快地奔腾。就这么流,就这么淌,突然的一个悬崖让平静的河水变成了一条瀑布,就这么跳了下去,一道美丽的风景。
听,你听到了吗?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显得多么甜蜜啊,你看,他们夫妻两的会心一笑,他们女儿那天真无邪的笑。温馨,甜蜜,幸福与浪漫此时被他们所诠释。突然,“有人跳水了”的呼救声刺穿了此时的宁静,他跑了过去,妻子和女儿被抛在后面。有的人在报警求救,有的人在想办法要怎样挽救跳水的女子,而他,毅然脱下了外套,站在通济大桥上。旁白内有位大妈问到:“你会水吗?”他答了句:“我能行”便纵身一跃,从十多米高的桥上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江水中。有谁曾想到,又热点我的青春谁做主花蝴蝶魔兽世界火影忍者QQ游戏喜羊羊与灰太狼周杰伦猪流感坏蛋是怎样炼成
有谁曾料到,“我能行”竟成了他在世上最后的遗言。
瀑布的河水,泻洪般地奔涌,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冲开一切的阻碍,山路越来越崎岖,河水越来越湍急,河水竟然在怒吼!发出了最震撼的叫嚷,叫醒沉睡了的河岸两旁。
跳江的女子被救了上来,而无情的河水早已将他的身躯吞没,搜寻工作在紧张地进行。随后赶来的妻子早已泣不成声,软弱无力地到在桥上的人行道旁,一个女人的脆弱在此刻展露无余,眼前,她失去了她一生中最爱的男人,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跳了下去,甚至还没来得及说声“我爱你”。泪水湿透那张无助的面容,心理怨人,怨天已没任何作用。他们的女儿,在她的怀里,嘶哑的喉咙一遍一遍地伴着泪水呼喊“爸爸,回来”。一阵阵的凄凉,周围的人被这对母女的情感而动容,望着他们身旁那双小红皮鞋,那是他为女儿买的,可是还没见女儿穿上,却就此阴阳两隔,甚至。他的女儿还没来得及记清爸爸的面孔,还没听够爸爸的亲昵。天开始下起毛毛细雨,苍天也被这感动了吗?风萧萧,江水寒,他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留给世人的,是一个温暖的启示……
穿越了崎岖的山路,河水终于恢复平静,阳光照耀得有些发烫的河水在不断向前奔流,用自己的温度来改变每一个所看到的冰封。
他走了,但是没有人会忘记他,他的行动感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每个金华市的人都会永远铭记这位英雄,他们会大声的说:“孟祥斌,一路走好。”
第四篇:《爱国诗人——屈原》读后感
《爱国诗人——屈原》读后感
读了《爱国诗人——屈原》这篇文章以后,屈原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深深的爱国之情让我钦佩不已。
他为国家奋斗了一生,一生中写过很多著名的文章。临死前最后的那首《怀沙》,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
滔滔孟下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沮南下。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读着读着,我已泪流满面。我为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和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了。他虽受小人排挤,却仍对国家忠心耿耿,一心报效国家。
屈原,屈原,我想,这正是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写照吧!他高尚的情操让我折服。
想起以前,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的退缩,再想想屈原面对困难时的顽强和勇气,我不禁羞红了脸。我知道,我今后的学习生涯还很长,还会遇到很多的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不管多苦多累,我也绝不会再向困难低头和屈服的。
我要向屈原学习,哪怕没有那么伟大的贡献,但我也要学习他那顽强,不服输的精神。我坚信,我一定会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学好知识
和本领,长大后报效祖国!
第五篇:屈原有关爱国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有关屈原的爱国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2、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6、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7、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8、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离骚)
9、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10、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1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
12、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3、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14、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九歌)
17、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九歌)
18、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9、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
20、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21、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2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江)
23、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九章.涉江)
2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25、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2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2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
28、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29、魂兮归来!(招魂)
30、目极千里兮、伤心悲。(招魂)
31、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32、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屈原《离骚》赏析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诗中的一些片断情节反映着当时的历史事实(如“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伤灵修之数化”即指怀王在政治外交上和对屈原态度上的几次反覆)。但表现上完全采用浪漫主义的方法:不仅运用神话、传说材料,也大量运用比兴手法,以花草、禽鸟寄托情意,“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而诗人采用的比喻象征中对喻体的调遣,又基于传统文化的底蕴,因而总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由于诗人无比的忧愤和难以压抑的激情,全诗如大河之奔流,浩浩汤汤,不见端绪。但是,细心玩味,无论诗情意境的设想,还是外部结构,都体现诗人不凡的艺术匠心。
从构思上说,诗中写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由天界、神灵、往古人物以及人格化的日、月、风、雷、鸾风、鸟雀所组成的超现实世界。这超现实的虚幻世界是对现实世界表现上的一个补充。在人间见不到君王,到天界也同样见不到天帝;在人间是“众皆竞进以贪婪”,找不到同志,到天上求女也同样一事无成。这同《聊斋志异》中《席方平》篇写阴间的作用有些相似。只是《席方平》中主人公是经过由人到鬼的变化才到另一个世界,而《离骚》中则是自由来往于天地之间。这种构思更适宜于表现抒情诗瞬息变化的激情。诗人设想的天界是在高空和传说中的神山昆仑之上,这是与从原始社会开始形成的一般意识和原型神话相一致的,所以显得十分自然,比起后世文学作品中通过死、梦、成仙到另一个世界的处理办法更具有神话的色彩,而没有宗教迷信的味道。诗人所展现的背景是广阔的,雄伟的,瑰丽的。其意境之美、之壮、之悲,是前无古人的。特别地,诗人用龙马的形象,作为由人间到天界,由天界到人间的工具。《尚书中候》佚文中说,帝尧继位,“龙马衔甲”。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龙的原型之一即是神化的骏马。《周礼》中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说“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在人间为马,一升空即为龙。本来只是地面与高空之分,而由于神骏变化所起的暗示作用,则高空便成天界。诗人借助自己由人间到天上,由天上到人间的情节变化,形成这首长诗内部结构上的大开大阖。诗中所写片断的情节只是作为情感的载体,用以外化思想的斗争与情绪变化。然而这些情节却十分有效地避免长篇抒情诗易流于空泛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