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1:03: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

第一篇: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理医师M•斯科特••派克所著。该书堪称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这本书没有特别深奥的语言,也没有特别有趣动人的故事,仅仅是平凡的语言和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心理学道理。

开篇书中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我们的人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中成长,当我们了解到人生的苦难是,或许我们会体会到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本书第一部分讲到自律,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是具有非凡价值的。自律可以解决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自律主要包括4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该章节还提到很多人都有轻微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者却让别人活得痛苦。”这样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所谓的神经官能症就是把问题都归结于自身,而人格失调者则把问题推到别人或者其他环境等等上面。人人都需要多年的经验,让心智不断成熟,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定自己和他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在第一章中,我们了解到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而在第二章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爱”是自律的原动力。在现实生活中爱是一种极为神秘的现象,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中。过分的爱被成为“依赖”,它与真正的爱有着相反的作用,只有真正的爱才会成为自律的原动力,指引我们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该书第三部分讲到成长与宗教,我们对于人生都有各自的认识,有着广阔或狭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里所讲的宗教,既是人生追求与信仰。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着自己的信仰和世界观,我们必须既是调整从而走上心智成熟的道路。

在第四部分里,讲述了一种不为人知的神奇力量。生活中总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有些只是我们头脑里一闪而过的念头,有时候却对事情本身有着重大的变化。这种神奇的力量存在于我们身边,给予我们帮助。但我们未必在生活中能注意到这一神奇的力量,或许就仅仅是归于好的运气之类的。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的不仅如此,如果用心去发现生活,你会知道他的存在。正如《哈佛家训》中威廉所说:“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机会看见月亮;如果你失去月亮,你更容易看见满天繁星;若果星星也没有,你可以享受宁静的夜空。失去了预料的美好,我们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少有人走的路》让我们知道人生是一场艰辛的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这并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恰恰相反,他带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最高境界。心智成熟有多么难,让心灵成长有多么难,我们如何才能勉力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事实上“对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而怀疑、自省、反思、进取、追求的确是那么难。尽管如此,我想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会有更多的人去走。

第二篇:少有人走的路之一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

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之一心智成熟的旅程

如果你在读其他杂质或者书籍的时候,作者举例并标明原文或者启示来自某本书籍的时候,并且此本书的书名被链接2次或者2次以上的时候,我想,这样的一本书,是值得读一读的。

《少有人走的路》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华盛顿邮报》菲利斯*特洛克丝评价:这不仅仅是一本书:他是一本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出版商周刊》评价:这是一部罕见的心理学杰作,早在1983年,他便成为有口碑的超级畅销读物。作者灵活运用传统心理分析方法去解决人生的冲突和难题。他的有效和实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图书馆杂志》评价:在人类心灵的治疗方面,本书也许是一部开山之作。它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耐人寻味。《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是M*斯科特*派克。他的后记中自述道:“我是个不知名的作者,所以本书出版以后,没有任何大吹大擂的宣传。他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它1978年出版,五年后才出现在全国最畅销图书榜单上。假如一夜走红,我一定很怀疑自己是否足够成熟,成熟到可以对付突如其来的名望和声誉。”本书前言部分,作者自序:“我不属于任何精神病学或者心理治疗学学派,也决不单纯地拥护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或者行为心理学,形态心理学等任何一家的学说。”

本书的写作风格倾向于介绍和解释有关心理学的名词。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依次为规矩,爱,成长与信仰以及恩典。

第一部分规矩中分14个小节围绕着规矩展开了叙述。本书中对规矩的解释为:就是一套教人承受痛苦,解决问题的方法。(摘录于第5页)在第3小节“子不教,谁之过”中,引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在本书第10页提及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第13页中,作者举例说明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没有爱心的父母,用控制和专制让孩子对未来充满恐惧。孩子从父母的教育方式里,得到一种世界是不安全的定义,这种不安全感的恐惧,会从孩子的童年时代,一直保留到成年以后。本书第30页对心理学上的“移情”做出自己的定义,即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做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57页,派克先生对爱的定义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种意愿。本书中第91页详细指导出如何对待一个6岁孩子说话的倾听方式。作者提出的建议是灵活运用本书所提及的5种倾听方式来培育孩子的说话欲望以及表达爱。第103页中,作者对安全感的诠释为: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作者写道:人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对人生的认识和了解就属于信仰的范畴。本章节第152页描述:从小得不到关心的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安全感,对世界充满戒心和敌意。我们的信仰和世界观,常常取决于童年经历的影响,这就构成信仰与现实的对立,也就是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对立。第153页,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我们必须消化和吸收新的信息,扩充眼界,敢于涉足最新的领域。第182页,心智的成熟可以让我们摆脱对上帝的信仰,也可以让我们接受宗教信仰。

第四部分恩典,本章第219页,作者对圣经上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他总结于故事的关键是亚当与夏娃不了解上帝规定的规矩,也没有试着向上帝提出疑问,去质疑上帝的权威和观念。本章节第223页描述了懒惰与心智成熟的关系为: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本章节

第245页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恩典的态度:“我越来越相信,我们之所以能具备爱的能力和成长的意愿,不仅取决于童年时父母爱的滋养,也取决于我们一生中对恩典的接纳。第253页作者倡导我们去读一些古老经典的书籍,汲取更为深刻的人生见解。

本书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为“新”字。个人理解为4个部分依次为人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第一部分的规矩代表着童年。第二部分的爱为贯穿整个人生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其中列明的小章节为指引我们人生的冲突和困难中将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第三部分成长与信仰代表着人类青年时期不断自我学习和客服困难并追求心智成熟的阶段。第四部分恩典教会我们接纳已有的事实,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自我心智成熟的历程。

派克医生大部分的案例中,心理疾病的病原往往源于一个人童年时候所受到的教育和自我感知的经验。

这是一本读过只有自己能感受的书籍,没有太多可以叙述和分析的观点。这本书能带给我真实的宁静感,祥和而温暖。

第三篇:读《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有感

读《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有感

近来有幸拜读了著名心理治疗大师M·斯科特·派克的作品:《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阅读这本书的原因不是因为有很多著名人士的推荐,也不是因为它多年来在当当、亚马逊等购书网站上销售排名前列,而是因为整本书开篇的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仅仅六个字,道出了世事艰辛,又让人感觉到了希望与洒脱。诚如该话所言,人生是一场艰辛的旅程,每当越过一座山便会发现还会有下一片荆棘林等着你。当你真正接受了这个事实,便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洒脱,是的,人生苦难重重,所以,又怎样?那些已遇到的苦难并没有把自己怎样,那些未遇到的苦难又有何惧呢?这本书正如一面镜子,把那些你不愿承认、不愿面对的事实异议摆在你的面前,然后告诉你:正视它们。

书中关于爱的探讨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爱这一话题,每个人都不陌生,这个世界的每一分钟、每一个角落,都有人正在爱、将要爱或是等待爱。从以前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到如今“我爱你”这句话可以脱口而出,我们好像进入了一个滥情的时代。人们一面表现着对爱的渴望,一面又在迷惑着什么是爱。派克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线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所以,爱,不仅仅是一种意愿、一个追求的过程,更是不断付出、不断完善自己和他人的过程。弗洛姆曾在《爱的艺术》一书中将“爱”视为需要学习和实践才能够掌握的艺术。身为一门艺术,爱绝对不是如今到处可循的那种廉价的情绪,那些所谓的激情的“我爱你”不过是一种主观的欲望。

谈及爱,人们想到的大多是责任、关心,而派克提到的“自律”让我印象深刻。派克认为,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古人言:“浅水喧闹,深潭无波”,只有真正能够控制感情的人才能使情感变得更加深刻和成熟。所谓“恋爱中的人都智商为零”看似在表达爱情带给人的甜蜜,然而笔者看来则是警示人们不可成为感情的奴隶。感情仅仅是让人生乐趣的一种来源,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被感情奴隶,而是让感情为自己服务。通过不断地自我认知、自我剖析,我们及时的确认自己的感情,并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约束,恰当的处理自己的感情,这便是自律。派克所说的自律正如孔子所倡导的“克己”。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克己,即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一个人只有克制并约束自己,才能具备“爱人”的条件。

孔子曰,仁者爱人。所谓“爱人”,便是要以仁爱之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认为爱有等差,“爱人”始于“孝悌”,即我们要先爱亲人,然后再由近及远,将爱推广到其他人。书中也曾提到,一个人的爱的力量是有限的,很多人在亲人这里播撒了爱之后,已经没有更多的余力将爱扩张到其他地方。而中国古代墨家思想讲求“兼爱”,即爱无差别等级,部分厚薄亲疏。若真如此,你对父母的爱和对路边陌生人的爱一样多,那么于你而言,父母和陌生人又有何差呢?在我看来,博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现实的。

曾在知乎上看到有人对于这本书的评价:它好比一盏灯。对于一直生活在光明里的人,它暂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对于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它是你做梦都不敢想象的强大光源,让你对面前和身后的路,一目了然。在这个负能量爆棚的社会,我们需要这样的心灵地图,带领自己走上那条少有人走却充满力量的道路。

第四篇:《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我想,我周边看过这本书的人应该不多,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本书的书评,对它萌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后才看的,《华盛顿邮报》对此书的评价是:“这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名著,出版后虽未作任何宣传,但经人们口耳相传,迅速畅销起来,它曾在美国最著名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的时间近二十年,创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种出自内心的慷慨行动。”

《少有人走的路》是美国心里医师M〃斯科特〃派克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他带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正如作品总序中所写的那样“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这本书教会我们变得成熟,用于承担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成熟是每个人必然的选择,拒绝成熟,就是选择痛苦。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自律,爱,宗教和奇迹。其中我感触比较深的是自律和爱这两部分。

自律,是理性地节制你的感情和行为。文章的开篇就写到“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

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既然人生注定苦难重重,那么我们只有坦然面对了。正视自己,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找寻到适合办法去克服它。而在生活中的很多时候,当问题出现了,我们会选择逃避,一厢情愿的等待问题能够自行消失,因为我们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事实上呢?问题不会消失,它们仍然继续存在,而且它们的存在还会成为妨碍我们心灵成长的永远的障碍。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开始承担这样或那样的责任,于是我们又开始手足无措,习惯性的想要逃避。我们开始希望“这不是我的问题”,并且在心里这样自我安慰:“出现这些问题,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拖累了我,所以我才无法……是我无法控制的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所以该有别人和社会来为此负责。”

趋利避害,逃避责任,好像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共识。然而如果每个人都开始逃避,不愿意承担责任,社会必然会堆积起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滋生和蔓延出更多的罪恶和安全隐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我本来可以”,“我或许应该”,“我不能”或者“我做不到”,因为要改变旧有的习惯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宁愿为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也不愿尝试去改变……

更多的时候,我们为了逃避责任所带来的痛苦,心甘情愿的放弃选择的权利,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生。因为害怕孤独,所以喜欢喧闹,以这样那样的名义狂欢,而这一切恰恰反应出我们内心的强烈不安。而只有在寂静的夜晚一个人独处时,我们才会听到那来自内心的独白。真正的安全,来自于人的内心。只有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足够充实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感觉到安全,才不至于在这个纷繁的城市中渐渐迷失,也才能够不被周围的环境所扰,专注于自己要做的事。这大概就是佛家所言的“外不著相为禅 内心不乱为定”吧?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弃和不断获得的过程。现实的残酷,我们常常感觉自己不断努力,人生的意义依然还是荡然无存。所以我们必须在不断地肯定自我的同时,为了保持平衡,又不得不放弃自我。即: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否则,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完全的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说的通俗点就是打破常规,这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

而在书中,多次被提及的“爱”,则被定义为:“人类心灵进化的原动力”,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换而言之,爱——可以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派克的说法,多少有点西方宗教的色彩,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情欲,不过这恰好符合了我一直崇尚的精神恋爱的基本诉求。

但在日常生活中,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常常被我们解读为

“爱”,这是完全错误的。例如:家长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并非完全出自于爱,而是以爱之名的控制欲。而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事例:一段感情结束以后,被抛弃的一方,痛苦万分,甚至打算轻生,他们会说:“我是那么的爱TA,没有了TA我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其实二者的关系已经背离爱的本身——使自己和他人感觉到进步。而他们口中的“爱”不过是过分的依赖感,不再是单纯的自我完善的意愿。

第五篇:《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自律我们长期以来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将会被某个陌生人一语道破。--爱默生《我的信仰》 2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因为现实的残酷性,我们感觉不管怎样努力,人生的意义都会荡然无存。塞内加:“人生不断学习生存,人生也不断学习死亡。”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起决定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作出决策的能力。6你不可能放弃从来没有的事物。自律,包括具有积极意义的四种人生原则,目标都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痛苦。四种原则包括: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第二部分:爱爱的唯一目标,乃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培养某种特助的嗜好,是自我字样的有效手段。真正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受虐待狂:他们乐于忍受虐待,是因为他们一生都在追求某种道德的优越感。为了是痛苦得到补偿,他们自认为杭高人一等,并从他人的愧疚和道歉中享受到报复的快感。受虐待的动机,是来自恨而不是爱。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自私与否,不是判断爱的标准,唯一的判断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以外,都不是真正的爱。爱,不是感觉,是实际的行动,是真正的付出。罗洛梅:“如果用现代心理分析工具,去分析每个人爱的意愿,我们就会发现,爱的意愿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关注。为了完成意愿所需要做的努力,就是关注的努力。我们要让头脑清醒,让心智健全,就是体现关注的基本要素。”勇气,不意味着用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也能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10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如果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到了成年时,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我们总是先发制人地“抛弃”对方,即采取“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得先抛弃你”的模式。也许你会认为你的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甚至可以“博爱”,并将博爱对象不断扩展—这种愿望本省没有错,而且能使你感觉更激情,可是归根到底,不过是主观臆想罢了。我们的人生何其短暂!在有限是生命里,有限的爱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超过能力的限制,对我们的爱不加控制,无疑是自欺欺人,带头来事与愿违,给爱的对象带来伤害。即使很多人需要爱和关心,我们也必须有所选择,确定谁更适合爱的对象,谁更值得我们付出真正的爱。自恋的人无视别人的存在,只把别人当成自我的延伸。

14一个人坚持不懈,跋涉于心智成熟之路,爱的能力就会不断增长。

第三部分:成长与宗教

在孩子心中,父母就像神和上帝,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就是宇宙间的至高法则。孩子对所谓神性的了解,往往来自于父母—父母充满爱心,悲天悯人,孩子们就会相信上帝充满爱心,普度众生。

第四部分:神奇的力量世界上存在着某种神奇的力量,他们凭借让我们感到陌生的一套机制,在冥冥之中影响着大多数人,使之安然度过难关,而且不致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良好的教育背景,有时会成为我们绝佳的自我掩饰的武器。

3人们不经意间说出某些奇怪的话,做出异于平常的举动,可能是内心最真实的体现。4 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所以说:懒惰是爱的对立面。懒惰就像魔鬼一样狡诈,使得当事者不仅擅长于伪装和欺骗,还会想方设法让懒惰变得合情合理。邪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碍他人心智成熟,阻碍别人自我完善的行为。自律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认清我们的责任和决策的能力。所谓心灵的力量,不但是要意识到各种可能的情况,随着认知范围的扩大,我们还要具备当机立断的做出决定的能力。在世界各地,都有人禹禹独行行走在人迹罕至的心智成熟的路上,而且默默走过了很远的距离。

下载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少有人走的路》 第一部分:自律 1、 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2、 神经官能症:宁可躲藏在头脑营造的虚幻世界里,甚至完全与现实脱节。 3、 自律:是以积......

    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

    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 ——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 如果说以前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温饱问题,那么,今天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400字

    这是一本关于心灵和精神方面的书,很多时候它让我不舒服,因为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会让思想和心智更成熟。”我喜欢这句话。平......

    原创:《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最近在看《少有人走的路》,一本带人探索心智成熟的书。以前总觉得自己挺成熟的,一遇到问题就状况百出,常常是自己闷得慌,得不到开解,也让别人觉得莫名其妙„„才发现事情没那么......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王坤 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书评,觉得不错,没有怎么介绍本书的作者,而是寥寥几句说明本书是在美国畅销了近30年,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杰作,我想近30年,......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2013.2.1——2013.2.7) 读书心得: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读的很细致,所以很多细节印象也就很深刻,读罢细细回味,更加觉得,它教给我我很多。之前我写文字总是会犯一个......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1 一直都没有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总是觉得好像书里的文字认识我我却不认识他。但是看过之后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一本书文字......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在素质班的要求下,我翻开了一本以前从未听说的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