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籍,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

时间:2019-05-15 11:2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荐书籍,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荐书籍,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

第一篇:推荐书籍,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

推荐书籍,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

在中华文化中,“三”是个极其重要的数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人谋划大事,历来用“三到五年”的时限设定目标。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已满三年。这三年,新一届党中央,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以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以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以大布局推动改革发展进程,开启了共和国振兴强大的新气象,开创了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新局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众所周知,这三年是极为不易的三年,极不平凡的三年,也是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三年。从某种意义而言,只有读懂了这三年,才能更好地看清中国发展方向,看准中国发展趋势,把握中国发展未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近期隆重推出了周新民同志的新著《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该书通过独特的视角,运用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系统解读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科学阐述了总书记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本质内涵,推动了领袖核心能力研究特别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研究。

全书共分七个部分,紧紧围绕解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能力这一主线,论述循序渐进、逻辑清晰严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成就概述”,对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举措和主要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方略解读”,用“以清醒坚定的政治定力掌控大局方向、以现代科学的治国思想引领国家发展、以持续不断的变革创新激活内生动力、以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凝聚复兴力量”四大维度对治国理政方略进行了本质剖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实践之道”,对治国理政伟大实践进行了深度探究,既分析了治国理政实践的显著特征,又挖掘了治国理政实践的哲学底蕴,还透射了对未来的深远影响。“中外杰出领袖治国理政才略本质”,对中外杰出领袖治国理政才略的共性特征进行了深度挖掘,揭示了杰出领袖人物才略共性特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内涵”,对总书记拥有的治国理政核心能力本质内涵进行了精准提炼,构建了“政治意志力、全局掌控力、变革创造力、凝聚感召力”四大结构性核心能力体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能力演进轨迹”,从优秀家风、逆境成长、丰富经历、不断学悟、修炼党性等方面对总书记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形成和发展轨迹进行了追本溯源。“树立领袖核心能力标杆的时代价值”,对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综观全书,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富有创见。该书运用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通过对三年来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的全面、系统、深入分析,实现了领袖人物核心能力研究破题,不仅形成了更加完整的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体系,使体系整体构架更加严密、更加系统、更有张力,而且把领导科学研究特别是核心能力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突破了传统意义从政治行为和政治体制角度进行政治学研究的思路,打开了一扇从政治家角度发展政治学研究的新窗口。

二是系统深刻。该书既阐述了总书记治国理政成就、方略与思想演进脉络,又深刻展示了党的新一代领袖的视野、胸怀和核心能力构成;既涉及治党治国治军三大主线,又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既剖析中外杰出领袖治国理政才略共性特征,又展示了中国领袖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个性特质。同时,本书跳出了一般意义上就事论事的文字解读窠臼,而对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背后的支撑要素,进行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索呈现,既揭示了治国理政思想的真理性,又展望了对未来中国的深远影响。

三是视角多维。视野宽阔、视角多维是该书的又一特点。既从现实的维度研究了总书记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催生的实践成果,又从历史规律的维度研究了领袖人物核心能力的共性规律、历史启示;既从哲学支撑的维度研究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形成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科学内涵、辩证关系,又从实践路径的维度研究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从而实现了对总书记治国理政才略本质特点全方位、系统性、深入化、立体式的解读。

四是立意高远。该书研究的是中国当政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体现的是当下党情世情国情背景下的最新要求,解读的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最新思想,形成的是社科理论尤其是领导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蕴含了最现实的时代要求和最鲜活的时代价值。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紧学习好、深刻理解好、准确把握好、高效落实好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是重大的政治任务。该书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增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执行的自觉性、创造性、实效性,有力促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而从思想源头防止方向偏移、政策空转、制度失效、执行梗阻现象发生。

第二篇: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最终版]

《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出版座谈会举行

作者:本报记者 王琎 张胜 姬泰然 《光明日报》(2016年03月21日 0

4版)

本报北京3月20日电(记者王琎、张胜、姬泰然)由光明日报社主办、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协办、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承办的“核心能力与治国理政——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暨《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出版座谈会”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张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玉普,中央纪委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长周新建以及来自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核心能力对治国理政的重大作用、重大影响、重大意义展开研讨。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以大视野运筹国内国际大局,以大手笔推动改革发展进程,开创了事业发展新局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辉煌成就的取得,与党中央治国理政才略背后的核心能力密切相关。读懂这种核心能力,切实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为座谈会的中心议题。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在致辞中表示,领导者核心能力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又是一个崭新的实践命题。准确阐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本质内涵、演进轨迹和时代价值,能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 1 解、准确把握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效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落实。

《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作者周新民,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唐铁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傅成玉,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哲学教研部主任韩庆祥,《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黄中平,国防大学少将、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原所长颜晓峰,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郑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倪邦文,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田国良先后发言。大家认为,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增强看齐意识,基础在学习,本质在运用,效果体现在步调一致。系统研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展现出的“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等四大核心能力,有助于建立引领、考评、培养各级干部的制度机制,提升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形成人才辈出的良性循环,进而为增强“四个意识”和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树立起旗帜和标杆,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坚强的组织保障。

中央纪委原副部级巡视专员戴俭明,国防大学少将、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丁士峰,中央组织部公务员管理办公室巡视员、副主任孔圣根,中央宣传部干部局巡视员、副局长姜培茂,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白占群等出席座谈会。本报副总编辑李春林主持座谈会。

第三篇:提高治国理政能力

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执政者都必须思考和解决好的重大课题。治理国家必须依靠民主和法治,归根结底就是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我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基本国情确定的,历经了几十年的改革完善。单是改革开放以来,已先后进行了六次以政府机构改革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结构、推进依法行政、创新管理方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推进政府改革和建设,既是做好政府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2003年那一届国务院组成时,我们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等三项基本准则。同年春天发生的“非典”疫情,以及由此引发的我们治国理政理念转变和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政策调整,无论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来说,还是对政府改革和建设来说,都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我们注意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政府改革和建设方面,我们注意到,政府必须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2004年,我们提出十年内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7年国务院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务公开步入法制化轨道。我们多次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2007年这一提法首次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作为政府改革和建设的核心目标。2008年,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同年,我们再次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在原有三项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了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廉政建设两项内容,完善为五项准则。这些年来,各级政府重点围绕建立健全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改革工作。

第一,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改革和建设的关键问题。2003年颁布、2004年施行的《行政许可法》,是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我们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政府不该管的事项交给企业、社会和市场,逐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到目前,国务院部门已先后分六批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9.3%。其中,后四批改革是在这两届政府任内完成的。31个省(区、市)本级共取消和调整了3.7万余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总数的68.2%。同时,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收费,方便群众办事。政府的主要精力进一步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基本职能集中,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不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组织架构,不但决定着政府职能配置,也决定着权力规范运行和行政效率,是政府改革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2003年、2008年分别进行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五、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其中,2003年的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主要突出了五大重点: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加强发展和改革的宏观指导,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推进流通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商务部;完善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督体制,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撤销了一批部门和机构。2008年机构改革,在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特别是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等4个“大部”。这次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国务院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集中解决了70余项部门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问题,明确和强化了200多项职责,初步建立了以宏观调控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为主体的政府组织结构框架。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一些地方在机构整合和实行大部门体制方面大胆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着力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是现代行政的基本理念。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基本方略。自2004年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以来,各级政府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在加强立法工作、改进行政执法、强化法制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公务员法、义务教育法、劳动合同法、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得以颁布实施。政府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明显提高。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在我们这样一个传统大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进步和重要标志。

第四,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决策制度体现执政党的治国理念和价值追求,也与国家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国务院坚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定期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通报工作;每季度都要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评估。各级政府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对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等,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和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要求请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建立健全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对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求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决策人的责任。

第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2003年抗击“非典”,暴露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比较薄弱。痛定思痛,贵在行动。2004年以来,国务院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也分级负责完成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国家还颁布施行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几年来,我们建成的这套应急管理体系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处置公共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六,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我们提出政府工作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一般政务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2005年,在总结基层公共管理“三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政务公开的做法,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意见》。特别是自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后,政务公开力度明显加大。2010年开始,各级政府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同年,重大审计项目开始向社会公开。2011年,首次向社会公开中央财政行政经费支出总额和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政务公开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地市级以下机关政务公开全面推开并逐步规范,省部级机关政务公开正在深入推进。各级各类公共部门和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也在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国建成行政机关门户网站4.4万个。各级各类行政服务中心快速发展,全国已建成2.8万个综合性行政服务中心。

第七,不断加强行政监督。各级政府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同时,加强了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特别是强化财政资金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国家重大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国务院每年都要听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汇报,将整改工作纳入政府督察督办事项范围,并形成了审计结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全社会公告的制度。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度,200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明确对决策严重失误、失职渎职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实行责任追究。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第八,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国务院高度重视廉政建设,每年都要召开廉政会议,确定一项或几项重点任务,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部署。最近五年,我们重点抓了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治理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改革、规范重要领域权力运行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问责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强政风建设、坚决遏制机关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加强反腐倡廉长期性基础性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总结近年来政府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重要启示和宝贵经验。概括起来就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支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以民主和法治的方式管理公共事务,建立健全公共治理结构,改进公共治理方式;必须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行政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职能和行为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适应。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过程,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而逐步深化的。当前,我国政府改革和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职能转变仍不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是正确定位和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大课题,也是对政府行政能力的一大考验。过去五年中,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较多,这是必要的,我们积极而有力地应对了风险。但我们确实也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情,一些该管的事情却没管好,特别是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不足、社会管理比较薄弱。各级政府还集中了过多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问题仍然存在,有些方面还在强化。二是政府各类机构仍然偏多,该精简的部门精简不了,该加强的没有得到加强。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上下级政府层层对口设置机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事业单位改革相对滞后。三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依然是滋生腐败的根源。滥用权力、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一些领导干部中发生的以权谋私、贪污贿赂等腐败案件影响恶劣。同时,在依法行政、政府管理方式创新、行政效能、行政成本控制、政风建设等方面,我们也存在许多不足。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政府改革和建设工作是一项历史性任务。要按照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行政运行机制、政府管理方式等各项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四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为回应国际社会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编辑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目录】

内容简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入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内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为帮助各国读者了解中国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本书作了必要注释。本书还收入了总书记各个时期的照片45幅,帮助读者了解他的工作和生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详细】 作者简介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图书信息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编者: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页数:488页

定价:80.00元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阅读全部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阅读全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三、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党的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阅读全部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充分肯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是健康的前提下,我们决不能低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是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总需求不足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上升,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有所加剧。阅读全部

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五、建设法治中国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经30年了。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事件,就是要保证宪法全面有效实施、推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阅读全部

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阅读全部

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

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阅读全部

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

八、建设生态文明

要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依法严格保护森林,增强义务植树效果,把义务植树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阅读全部

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生态条件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九、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规律。要认真总结胡主席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创造的宝贵经验,把胡主席确定的军队建设的大政方针和各项战略决策落到实处。阅读全部

把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十、丰富 “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关于港澳工作的大政方针,同中央长期以来对港澳工作的方针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关键是要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切实尊重和维护基本法权威。阅读全部

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 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担当起开拓两岸关系前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十一、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阅读全部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

十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俄罗斯是中国的友好邻邦。这次访问俄罗斯,是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第一次出访,是这次出访的第一站,也是时隔3年再次来到你们美丽富饶的国家。昨天,我同普京总统举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并共同出席了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阅读全部 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十三、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阅读全部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

十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非洲有句谚语:“河有源泉水才深。”中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非洲老一辈政治家共同开启了中非关系新纪元。从那时起,中非人民在反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在发展振兴的道路上,相互支持、真诚合作,结下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兄弟情谊。阅读全部

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推动中拉关系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

十五、积极参与多边事务

我们要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各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层出不穷。金砖国家都热爱和平、珍视和平。实现世界持久和平,让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安居乐业,是我们的共同愿望。阅读全部

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弘扬“上海精神”,促进共同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

十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全体党员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阅读全部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

十七、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我们党建设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阅读全部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十八、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繁重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阅读全部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治大国若烹小鲜”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第五篇: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的一部重要著作,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成熟的思想体系,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念,是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方法。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构筑起坚定的宏伟目标和共同的价值信念,对于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制度的中华人民起到了强有力的凝聚作用。中国梦是大家的期盼,也能够促进各方共同努力,消除成见与隔阂、求同成异,团结一致为之奋斗。

第二,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效途径,把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做到纲举目张。

第三,把依法治国提升到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坚决维护宪法的神圣地位,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四,提出经济、文化、生态、社会事业建设和改革的新理念和符合发展规律性的要求。他强调“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的发展理念,摒弃了多年来以GDP为主要考核目标的做法,纠正了不正确的政绩观,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生态文明协同发展提出了要求,实行了符合国家长远发展利益的行政管理的重大观念转变。他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第五,习近平不仅高度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价值内涵,把培育和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传播正能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观念支撑。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他还指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方法与途径: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第六,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明确“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正确定位军队的国防职能,矫正了过去军队偏重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明确严格治军,军队必须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他关于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的治军思想,更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七,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坚守国家核心利益,不屈服外来压力,有力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坚持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和平外交建设道路。

第八,坚持党要管党、严厉治党的原则,特别强调党员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整顿党内不良作风,坚持群众路线,深得民心。

第九,坚持强硬反腐的高压态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注重从细致小事入手,以小治大,以近治远的长期反腐机制建设,纯洁党的队伍,重塑党和政府的廉洁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系,具有战略前瞻、全面系统、辩证哲理的特点,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理论指导。认真学好习近平的系列讲话精神,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为建设好我们的党、我们强大的国家、我们强大的军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5日至2014年6月13日这段时间的讲话、谈话、演讲、答问、批示、贺信等79篇,分为18个专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寻找中国问题答案的一把钥匙。

一、用“中国梦”凝聚民族共识,激发正能量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并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有56个民族,人口众多,国家尚未完全统一。加之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想法都差异甚大。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凝聚共识,一心一意求发展,推动民族复兴。中国梦提出后,民族凝聚有了一个坚实内核。中国梦的提出,可谓意蕴深远,他把国家民族和个人利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激情,充满创业、创造的活力。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走向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国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郑重宣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书中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反复强调和理论阐述,彰显自信,也传达和传导了自信,大大增强了全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鲜明的旗帜、坚定的步伐,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世情国情的清醒认识,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深沉思考,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三、提出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出发展新蓝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思路和举措,书中以大量篇幅,全方位展现了从改革总思路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各领域具体改革思路。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定了总体方案,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可以说,新一届党中央描绘的改革发展新蓝图,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前进动力和成功的自信。

四、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体验过农村的艰苦生活,经历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对中国的国情了然于心,对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感同身受。从本书的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的情怀和理念。总书记强调,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他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他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重大举措在本书中都有充分体现。透过这些内容,可以感受到中国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五、抓作风建设、反对腐败,顺民意、赢民心

总书记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接受全党全社会监督,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整治。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铁腕反腐,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一批重大案件得到查处,这些行动顺应了民意、赢取了民心。在反腐败的同时,加强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建设,已逐步形成使领导干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使领导干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样一种反腐倡廉的明晰思路,使人们对于未来在中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充满信心。

六、重担当,尚实干,增强党和政府公信力

总书记认为,担当就是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就是要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种担当精神,责任感,使命感,顺人心,得民望。这种精神也开始浸透到全社会,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价值尺度。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作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不喊空口号,招招指要害,件件有着落。全党全社会崇尚实干,埋头苦干抓落实蔚然成风,党和政府公信力大大增强。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结构层次清晰,涵盖全面,其中的重要思想,既有目标上的引领,又有原则上的要求;既彰显执政方略,又体现实践路径,具有鲜明的目标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具体操作性,是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认真学好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党、我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成就与挫折,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为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载推荐书籍,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荐书籍,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治国理政学习心得1

    严以修身,做道德上的“引领者” 作为共产党员中的领导干部,我们没有理由不严以修身、锤炼品德,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应该乃至必须做一个道德上的“引领者”。惟其如此,我......

    学习《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近期,我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集中展示了新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心得体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集中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学习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学习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心得体会 联系自身工作实际,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的阅读学习,主要有以下五点粗浅体会。 一、以“中国梦”凝聚新共......

    治国理政心得体会(5篇)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

    治国理政二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心得体会 自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印发以来,我深切关注,认真阅读,积极参与??组织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专题学习会,认真听取?......

    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www.jy365.net 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梅敬忠 课程前言 《国学课堂与领导智慧》,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

    治国理政第二章有感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有感 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共同编写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正式出版发行。该书集萃了习近平总书记近3年来的讲话、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