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些思考(财政学论文)

时间:2019-05-15 11:3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针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些思考(财政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针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些思考(财政学论文)》。

第一篇:针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些思考(财政学论文)

针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些思考

姓名:邹亚男

学号:1110970

专业:环境工程

摘要:我国自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整体上看,现行个人所得税制仍存在个人所得税税款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同时,个人所得税是新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增长最为强劲的税种之一,尽管其在我国组织财政收入调节个人分配方面的职能作用逐步增强,但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总体中的比重仍然偏小,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中作用发挥仍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势在必行,本文就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建议提出一些思考。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改革

问题

建议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及发展 1、1950年,政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税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其中涉及对个人所得征税的主要是薪给报酬所得税和存款利息所得税,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征。2、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至此方始建立。3、1986年9月,针对我国国内个人收入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对本国公民的个人收入统一征收个人收入调节税。4、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的修正案,规定不分内、外,所有中国居民和有来源于中国所得的非居民,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5、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把个税法第四条第二款“储蓄存款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项目删去,而开征了《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6、2002年1月1日,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7、2003年7月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份名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财税调节政策》的报告,建议改革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制,适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同时对中等收入阶层采取低税率政策。

二、个人所得税的相关涵义

1、个人所得税定义

个人所得税为法律规定,自然人应向政府上缴的收入的一部分。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和征收的百分比不尽相同,有时还分稿费收入、工资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奖)等等情况分别纳税。

2、纳税对象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3、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八、财产租赁所得;

九、财产转让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4、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实行分类征收

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费用扣除额较宽

采用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

三、个人所得税税制存在的问题

1、税制模式不公平

个人所得税税制包括分类税制、综合税制和混合所得税制三种模式 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征收模式,即对纳税人的不同应税项目分别按规定税率计算征收这种模式,虽然能对纳税人的不同应税项目分别进行源泉扣缴,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效率,但是难以掌握纳税人的总体收入水平和负担能力,那些从多渠道取得收入 应纳税所得额较大但分属若干应税项目的纳税人会承担相对较轻的税负,而使那些收入渠道单一 应纳税所得额较小的纳税人税负相对偏重,难以真正实现税负公平。如一人每月工资收入2800,另一人则每月有 2000元工资和 800元的劳务报酬前者需要纳税,后者则无需纳税。这种模式就会迫使纳税人将收入化整为零,或偷税漏税以减轻负担,寻求公平。

当前,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 而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发家致富的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 5%左右。甚至不少名列榜首的富豪却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特别是凭借勤劳和才智所获得收入的个人所得税远远高于那些非勤劳所得,不仅挫伤了人们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影响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还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不稳定。

2、税种、税率、税基“年久失修”

税种多而繁,却又存在严重的缺失。目前应缴个人所得税的项目达11类之多,但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收入分配渠道不规范,金融系统发展滞后,导致现实生活中个人收入的货币化程度较低,现金交易频繁,且由于税法本身对各项收入的界定缺乏科学性,从而在实际中产生大量的“隐形收入”(或称“灰色收入”)。也正因为其隐形,才显得无从监管。税率设置在当前的情况下,不具备科学性和实用性。低税率的税距小,高税率形同虚设。低税率的设置,目前的主要征收对象已基本上是处于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而高税率的适用对象极为稀少。这一种税率的设置,无疑不能倡导良好社会风尚、鼓励勤劳致富、限制不劳而获或非劳动所得的主旨,实质上形成了对勤劳所得的税收惩罚,因此是极不公平的。同时这种税率的设置,使个人所得税成为普遍课征的“大众税”,中低收入者也成为纳税人,势必造成税务机关为维护税法的严肃性在小额税收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付出很高的征收成本,甚至可能出现征收成本超过收到的税款的得不偿失的情况。从而降低了相关的行政效率、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税基的涵盖面仍相对较小,对国家的税收增长未能起到良好的保证作用。目前,如个人证券交易所得、个人股票转让所得、资本利得等均未纳入综合所得之中;附加福利仍无法计价并予以课税;对个体工商户或个体专营种植业、养殖业、捕捞业等高收入者并未从法律上征收个人所得税。

3、交纳个税后不开具完税证明

税务部门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却不给完税凭证,即完税证明。政府欠了纳税人一张税票,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事实。人们说:“我们无法证明自己是纳税人,也无法证实自己到底交了多少税—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拿到过一张完税凭证。”长期以来,个人所得税都是实行“代缴代扣”的征收办法。也就是由发工资的单位统一从工资中扣除,工资条当中也专门设有“个税代扣”这一项,问题是扣完税之后,税务局并不会给纳税人一张完税发票,而是给纳税人单位开具一张总的完税票证,缴税人对当月缴了多少税或者累计缴了多少还是一头雾水。这几乎成了一种惯例。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地税部门的解释是,如果每个人都开具完税票据有些浪费。一是多数人用不上这些凭证,二是地税却还要打印这些凭证。当然,纳税人“较真”一张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凭证并非仅仅为确认自己是纳税人的身份,问题的实质是,这种传统征税手段的落后,对纳税人存在着信息不透明、手续不完善的弊端,同样也存着个人所得税流失较严重的现象,因此受到众人的质疑也是一种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讲,税收手段的滞后给偷漏税款者“创造”了可乘之机。

4、对违法者的处罚不到位

个人所得税的处罚是和其违章违法行为联系在一起的,而其违章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偷逃税问题上。我国个人所得税偷逃税问题,虽然近几年的执法环境对个人所得税征管有了一定改善,部分偷逃税行为也遭到了一定打击。但从整体上,个人所得税征管还是“富人争相偷逃税、工资薪金万万税”。且不说因为偷逃个人所得税而被判刑的个例少之又少,似乎对个人的前途私毫无关,甚至连对当事人的诚信和公信力的影响几乎没有。

5、违法者的评价体系缺失

现在个税偷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评价体系有问题。有人一方面为社会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偷逃税。因为社会和个人似乎都认为捐赠比纳税更有价值和意义;另外社会不觉得偷税可耻,别人也并不因此视你的诚信记录不好,不与你交往,或与你断绝交易。而在国外偷税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只要你有偷逃税行为,不但你在经营上会因此受阻,而且你的行为会受到公众的鄙视。这是我们评价体系的偏差。

四、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管理

要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就应加强对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各级税务机关应继续把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人群作为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重点,在自行申报、建立档案、代扣代缴、专项检查、等各个环节中,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质量。此外,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外经济往来及人员交往正在大量增加,税务机关应主动利用与协定缔约国情报交换的有利条件,核查中国居民在境外取得的收入,监督其在国内的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以维护我国合法的税收权益。

2、完善外部配套措施

配合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及相关改革,为营造有效的税收征管环境,应相应研究并着力推进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包括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以此建立个人所得税信息管理和信息共享制度,构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登记申报稽核和监控的信息化体系 进一步限制现金交易,加快推广信用卡和个人支票的使用,在实行银行储蓄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增强个人财产收入的透明度

一是加强现金管理 充分发挥银行结算功能,对法人和个人提取现金数量进行严格限制,各种经济往来必须通过银行进行转账,减少社会现金流通量 这不仅有利于个人所得税征管,同时也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是建立个人财产登记制完善个人储蓄存款及其他财产的实名制度 每一个有收入的纳税人,必须在银行开设存款实名账户,所有收入都纳入银行实行账户管理 同时,对个人存量财产如金融资产 房地产汽车等实行实名登记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实现收入完全货币化 改革工资发放制 度,把 所 有 的 补 贴 津 贴列入工资表,做到收入工资化工资货币化 同时,把工资外发放的各类实物有价证券等福利项目货币化后列入工资表 四是适时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和社会保险税 在对个人收入进行多环节多渠道调节的同时,保证低收入者维持基本生活需要 五是加强部门协作 建立和完善税务与其他部门工作协作机制,实行经常联系制度,构建完善的个人收入监督体系。

3、宽税基

宽税基,将一切能够给纳税人带来经济利益的货币和非货币收益全部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课税范围。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来说,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仅占各税收入的 5.38%,而同年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45.6%。即使是到 2003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为1418 亿元,也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 6.5%。其中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确实还不高(这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二是我们的税基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在征收对象上采用反列举方法。即凡是没有明确免税的所得项目,一律纳入课税范围。这种方法所确定的征税范围是相当广泛的,不仅包括周期性所得,还包括偶然所得;不仅包括货币表现的工资薪金所得、营业所得、财产所得等,还包括具有相同性质的实物所得、福利收入;不仅包括正常交易所得,还包括可推定的劳务所得。总之,是将一切能够给纳税人带来物质利益的货币和非货币收益全部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课税范围。

4、低税率

降低税率可以使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如果税率过高,大多数工薪阶层的购买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必然下降,经济发展会受到一定抑制,进而使 投资需求下降,对国内有效需求的增长产生不良影响,使得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大量研究表明,高税率虽然有利于缩小贫富收入差距,但也会削弱激励机制,使纳税人放弃部分工作而降低劳动效率;高税率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也可能形成障碍,当税负成为一种沉重的、不可回避的成本时,纳税人的劳动、投资或储蓄等活动都会因税负而扭曲。另外,过高的税率还因容易诱发纳税人偷逃税行为而降低税法的行政效率。而低税率的实行,不仅能刺激劳动、投资增长,促进社会总需求扩张,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且解除了纳税人因高税负造成的纳税痛苦,纳税人不至于为逃避太大的资金损失而隐藏收入甚至铤而走险偷税、逃税,税法的执行率会大大提高。

5、简税制

征税项目和扣除项目的确定要合理,计征方法要简明易行。尽管社会成员符合所得定义的收入项目多种多样,但如果一些项目的征税成本即纳税人从事纳税申报所花费的时间和纳税人收集必要资料所花费的精力很多,或者政府为确保该税法被遵从而花费的执行成本超过了税收收益,个人所得税法修改时就不应把它列入税基。简化税收体制,几乎是所有成功的发展中国家“低度合作”的环境中便于操作和有效应用,这是税管改革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 杨景平,姚颖.关于我国税制改革的探讨[A].中国科技信息,2005.2.[2] 方雅丽.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与完善[N].中南财经政法报,2007.[3] 刘佐.中国所得税制度的来源[J].中国财政,2010.[4] 徐昱春.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学,2004.

第二篇:论文-浅析个人所得税改革

浅析个人所得税改革

(税务)

摘要 新税制实施以后,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总体情况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逐渐扩大,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存在着税制模式不公平不合理,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个税税率设计不完善,纳税人的权利有限等问题。就上述问题,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一些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建议,构思如何完善和改革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制度,进而提高税收实现、推动税制完善,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征管;改革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自然人为核心的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占整个社会财富流动和分配的比例必然会越来越大,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化,个人所得税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所得税纳税现状

目前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已占总人口的10%左右,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最具潜力、最有发展前途的税种之一。然而,在我国现行诸税中,个人所得税却被公众认为是税收流失最严重的税种。2008年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的人数为240万人,占全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的约3%,而缴纳的税额为1294亿元,占全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35%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情况十分严重,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影响其功能的发挥,有进一步改革的必要。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税制模式不公平合理

现行分类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调节高收入,缓解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的矛盾,以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赋”的立法原则。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将个人所得税的应税所得项目分为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对不同类型的所得按照不同的税率和征收办法进行课征。这种方式比较简便并且易于操作,适应了源泉课税的要求,但是它对不同的所得分别计量支付能力,既不能体现横向公平也不能体现纵向公平。从而不能体现“多得多征,公平税赋”的立法原则,无法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这样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不公平现象,另外容易被钻税法的空子,通过化整为零的办法达到避税和少纳税的目的。

(二)个税税率设计还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对于相类似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该形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和税率上的税收歧视,并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而且税率累进级距过多,在实际征管过程中并不利于征管。例如:工资薪金实行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如此复杂的累进税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无助于税负公平的实现,也与简化税制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三)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

1、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水平比较低下,征管手段也比较落后,征管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的征纳模式,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的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现行税收制度由于对纳税义务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使得一些应税项目的代扣代缴责任难以落实,难以达到税源控制的目的。有的单位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与纳税人串通,有意隐瞒单位中某些人员的收入,无形当中就加大了税款征收的难度。

2、税务机关征管手段落后。

由于税务机关没有与银行、财政、工商、证券、房产等各部门做到横向联网,加之各地信息化改革进程也不一致。因而计算机使用程度差异较大,使得个人所得税征管的规范化受到限制,信息不能共享,影响了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的审核,降低了效率。

(四)纳税人的权利有限

政府最终获得的税收越多,理论上来说其经济力量越强大,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看病贵、上学难、交通资源紧张、买不起房、各种社会保障缺乏等诸多方面来看,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明显不足。并且社会对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务宣传多少抱有怀疑情绪。另一个方面,由于官僚主义思想非常严重,在实际工作当中许多公务员并没有尊重纳税人的意识,部分腐败官员也使得纳税人不想把钱交给政府。只有在纳税人的权利得到尊重、服务得到满意时,纳税人才会心甘情愿地纳税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的建议

(一)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综合所得税制虽然已成为世界各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的课税模式,它的优点主要表现为税基较宽,可以体现公平税负的原则。但综合所得税的实施在客观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纳税模式要求纳税人具有比较高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有现代化的征管手段、社会具有高度健全完善的信用制度。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比较好也比较现实可行的选择是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既能够充分发挥分类税制的长处。又能够弥补分类税制的不足,有利于体现公平原则。

(二)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及合理设计累进级 这里的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主要是指适当地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并且相应地调整级距,“宽税基、低税率”是国际上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总趋势,从目前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国家,税率数一般是不超过六级,实行五级和三级的相对来说多一些,在这里建议我国应适当将税率级次减少,超额累进税率可减少到5级甚至3级,并且可以适当地降低低档税率,提高高档税率,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收入,实行大幅度的再调节,提高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使之与工资薪金所得税负持平。对劳务报酬所得与工资薪金所得实行同等课税,实现相同性质的所得税负相同,与此同时,对于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通过适度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减轻税收负担,这既能够平衡税负又能调节高收入,最终缩小贫富差距,以体现公平税负。

(三)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

1、建立健全双向申报制度。建立健全双向申报制度,即实行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制度,即由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分别向主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以及纳税情况,在这两者之间建立交叉的稽核体系。实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双向申报的制度,实施将个人取得的所得,由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同时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双向申报”制度,对于加强税源监控,有效地促进代扣代缴工作,提高征管水平,增强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建立计算机征管系统。通过与银行、财政、工商、海关等各部门的计算机联网系统,使得对于纳税人信息能够完整并且比较准确地得到共享,加强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全方位监控,并通过逐步与银行、企业的联网,形成社会办税、护税网络。通过各种信息的共享,有效控制偷税漏税的行为。

(四)实行政务公开 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将政府信息公开作为“阳光税务”,推进依法行政,优化纳税服务。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就业以及教育等各个方面的开支应通过每年的人大报告的形式进行全面的归纳,扩大纳税人的知情权,并且要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使纳税人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用税应更多转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大程度地满足纳税人最基本的需要。并对所缴的税的具体使用情况、支出效果等情况建立相应的定期公布制度,让纳税人切身感受到税为民所系、税为民所用、税为民所谋、用税为民所知。从而增强纳税人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政府的信任感,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的积极性。

总结: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和我国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制应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针对目前个人所得税制存在公平缺失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已势在必行。我们应结合自己的国情,深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以缓解收入差距扩大,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作。

参考文献:

[1]王振宁、岳树民,《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探讨》,《税务与经济》,2009年04期;

[2]李敏,《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运行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

[3]夏秋,《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几点设想》,《上海财税》,2008年第5期; [4]李嘉明、王延省,《个人所得税改革遗留问题探讨[J].特区经济》,2009年第6期;

[5]马佳岑,《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收入调节功能的思考》,《中国林业经济》,2008年第3期;

[6]彭希梁,《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第4期;

[7]张学风,《论个人所得税流失的制度防范》,《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第6期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一、个人所得税务现状„„„„„„„„„„„„„„„„„„„„„„„1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突出问题„„„„„„„„„„„„„„„„„2

(一)税务模式不公平合理„„„„„„„„„„„„„„„„„„„„„2

(二)个税税率设计还不够完善„„„„„„„„„„„„„„„„„„„2

(三)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2

(四)纳税人的权力有限„„„„„„„„„„„„„„„„„„„„„„2

三、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建议„„„„„„„„„„„„„„„„„„3

(一)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3

(二)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及合理设计累进极„„„„„„„„„„„„„3

(三)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3

(四)实行政务公开„„„„„„„„„„„„„„„„„„„„„„„„3 总结„„„„„„„„„„„„„„„„„„„„„„„„„„„„„„„4 参考文献„„„„„„„„„„„„„„„„„„„„„„„„„„„„„5

第三篇:个人所得税改革论文有关个人所得税论文

2010年10月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O c.t 2010 第12卷

第5期

Journal o f Shanx iF inance and Taxation Co llege

Vo.l 1

2No.5 税收与企业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现状及改革路径

覃 丹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030009)摘要: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临界值0.4, 贫富差距现象严重是阻碍建设和谐社会的瓶

颈。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佳途径, 就是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让其充分实现劫富济贫的功

能,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从体系设置方面和税收征管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要合理设置税收体系, 加强监管。关键词: 和谐社会;个人所得税;改革

中图分类号: F810.42

4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9306(2010)05-0026-03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 必然 要求有秩序井然、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体系使人民 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和谐社会中, 人与人之间 是平等的社会关系, 这不仅要求横向公平, 同样要求 纵向的公平, 只有体现公平, 才能称为社会主义的和 谐社会。而效率与公平的博弈与权衡一直是困扰人 们的问题, 也是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 题, 如何能兼顾二者, 使人们在最大限度追寻公平的 基础上谋求高效率, 是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关键。共同富裕的理论鼓励先富者, 希望先富者帮助后富 者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现实是先富的人或地区越来 越富, 把后富的越甩越远。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 过临界值, 贫富差距现象严重是阻碍建设和谐社会 的瓶颈。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佳途径, 就是完善现行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让其充分实现!劫富济贫∀的 功能,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现状介绍

所得税制是以自然人和法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 象的一类税, 而根据纳税人存在形式的不同又可以 将所得税分为两类: 一类为个人所得税, 包括对自然 人的综合收入、专业收入等征收的税;另一类是企业 所得税, 包括对企业的经营利润、资本利得所征收的 税。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 为和谐社会 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法律体系组成 我国在很长的时间段内没有征收过个人所得 税,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的分水 岭。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 我国对外经济事项 日益丰富, 为了与国际接轨, 同时也为了维护我国的 税收权益, 1980年9 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开征个人所得 税。随后, 作为补充, 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 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 节税暂行条例∃, 形成了个税三税鼎立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原有的三 税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于是, 在1993年将 三税进行合并, 颁布统一的#个人所得税法∃, 并与 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法实施条例∃相配套, 1999年、2005年、2007年又先

收稿日期: 2010-10-13 作者简介: 覃 丹(1982-), 女, 山西交城人,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助教, 研究方向: 公司企业法。后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四次修订, 形成了现行 的个税体系。

(二)个人所得税的价值考量

讨论个人所得税的社会价值, 应该追溯到它的

立法原则。个人所得税的立法原则包括增加财政收 入和调节收入分配两方面。个人所得税在和谐社会 的建设中, 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显示了它的社会价 值。个税收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增长, 1998年个税收入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3.4% , 国家 统计局2009年统计年鉴显示, 2008年个税总收入 3 722亿元, 占全国税收总收入54 219.62 亿元的 6.86%。我国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 而以美国为主的 西方发达国家则是以所得税为主体, 个人所得税在 美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了40%。我国目前个税的规 模和比重比不上西方发达国家, 但是个人所得税已 不断攀升为我国的第四大税种, 虽然目前我国个人 总体收入水平不高, 加上现行个人所得税的体系需 要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个税收入还十分有限, 但它仍 然是弹性较大、潜力较大的重要税种, 对我国和谐社 会经济建设贡献了力量。

个人所得税的社会价值除了扩大财政收入, 更

重要的是可以调节社会分配。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 过0.4的警戒线,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加快, 力度不断 加大, 我国收入分配的差别越来越大。征收个税的 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富人征高税、穷人不征税来进 行财富在不同人群之间的流动和分配。在保证人们 基本生活费用支出不受影响的前提下, 高收入者缴 高税, 中收入者缴低税, 低收入者不缴税, 让个人所 得税成为!劫富济贫∀的!罗宾汉∀。通过个税的征 收拉进社会贫富差距, 缓解社会分配差别, 在保证效 率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推进 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现行个人所得税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个人所得税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 虽然对社 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离我们对它的期许 和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增加财政收入方面, 存 在很多的税收漏洞, 许多税源在不断地流失。在调 节收入分配方面, 存在!富人偷逃税, 穷人万万税∀ 的现状。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面临着制度不优、实施 不力的窘境, 这主要有个税体系设置、个税征管不力 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现行个税体系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个税 制度设计比较滞后, 不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总 结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 一共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 综合税制, 把个人全年的所得按照一定方案进行汇 总, 作为计税依据按年征收个税, 美国、加拿大、德国 等国家均采用此方式。第二类是分类税制, 根据所 得来源性质的不同, 区分为不同税目, 分别计征, 英 国和我国都采用此方式。第三类是混合税制, 结合 前两类的优点, 分类、综合相结合, 日本、韩国采用此 方法。我国所采用的分类税制计征简单、计算简便、征收快捷, 但是不像综合税制能够全面掌握纳税人 的实际税负能力。只能对渠道单一的收入, 比如工 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承担较重的负担, 而收入较高 但可以分散成各个税目的纳税人却能合理避税, 没 有挖掘他们纳税的潜力。另外, 扣除项目及税率的 确定也不尽合理, 比如工资薪金的扣除额从800 元 改为1 600元, 又改为目前的2 000元, 但这只是数 额的变化, 并没有全面地考虑纳税人不同的经济情 况, 真正体现扣除的公平性。

其次是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的问题。税务机关 措施不力、监管不严导致税源大量流失。我国个人 所得税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相结合, 而实际的 情况却是自行申报没人报、代扣代缴没人缴, 国民纳 税积极性不高。尤其是针对高收入人群, 收入高、隐 蔽性高, 所以偷逃税款现象严重。以我国目前的征 管水平, 根本监管不到每个人确实的资金流向。再 加上国民自身的纳税意识不强, 一旦有可乘之机必 定不会心甘情愿地去缴税。我国没有网络化的个人 所得税征管系统, 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不能进 行信息的及时沟通, 同样也就无法进行监督。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完善方案(一)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体系

1.改变税制模式。在三种个税税制中, 最普遍 采用的是综合税制, 其次是混合税制, 采用分类税制 的国家已经很少了。综合税制能够明确纳税人真正 的税负水平, 能体现税负的公平, 但是计征复杂, 准 确地确定每年的所得额这个计税依据比较困难, 对 我国的征管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是一个考验。我国目 前采用的是分类税制, 把个人的所得按照来源性质 的不同分为11个不同的税目, 分别征收。分类税制 计征简单, 但是由于各税目的计征方式不相同, 不易 于确定纳税人的税负水平, 也不利于调节收入分配。适用于我国的个税模型最优选择应该是综合与分类 相结合的混合税制。我们可以根据大项来把所得进 行重新的分类和整合, 可以整合为三大类, 即投资性 所得, 如利息、股息、红利、股票转让所得等;劳动性 所得, 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经营 27 性所得, 如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出租承包经营 所得等。将这三大类的所有所得相加, 确定一定的 税率, 按照相同的计征方法合并征收, 这是符合我国 现阶段和谐社会建设的个人所得税的税制选择。2.改变费用扣除标准。在工资薪金税目中, 我 国目前的扣除标准是2 000元。也就是说, 当月工 资低于2 000元不需要缴税, 如果高于2 000元, 仅 就超过的部分作为计税依据来缴税, 因此费用扣除 2 000元实际是免征额。工资薪金的扣除数实际是 人们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生计费, 我们认为用来解 决基本生活保障的生计费是不应该缴税的, 因此应 该从当月工资中扣掉。而随着人们普遍经济水平的 提高, 维持当月最基本生活需要的费用越来越高, 扣 除数一成不变会使越来越高的生计费也成为个税的 计税依据。但是, 目前生计费的扣除存在问题, 依据 当前的消费能力2 000 元其实不够每月的日常支 出。那么究竟该如何改? 是直接把扣除数从2 000 元调高到3 000元甚至于5 000元吗? 笔者认为, 简 单地调高扣除数并不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仅能起到!镇痛∀的作用。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尽相 同, 维持正常开支所需的生计费也不尽相同。人与 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消费水平都存在很大差 距, 在我国实行统一的、定额的扣除额显失公平。比 如同样是月薪5 000元, 在北京工作的王某是一位 已婚女士, 每月吃饭、租房、抚养孩子这三项费用就 会花去6 000元, 工资不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而在太 原工作的李某是一位单身女士, 吃、住都跟着父母, 几乎没有什么花销。对于王某和李某如果不考虑区 别, 同样都要扣除2 000 元的生计费来计算每月应 缴的个税, 对于王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这不符合 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 最好的办法是按照不同部

门、不同岗位, 考虑住房、孩子、老人、教育、医疗等多 方因素, 设定各自的比例做好计算模型, 把扣除数从 简单的具体数额变为能综合考虑各类情况的计算公 式, 全国都使用统一的扣除标准的计算方法。3.改变税率设置。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包括 两大类, 一类是比例税率20% , 另一类是九级和五 级的超额累进税率。在工资薪金所得中所使用的超 额累进税率就是九级税率, 根据所得额与2 000元 的差额的不断增加, 税率按照档次不断提升, 第九级 税率达到了45%。这样的税率设计并不合理, 在我 们常见的计算中, 最多涉及到第五级, 第六级到第九 级的税率几乎无人问津。这样繁琐的税率设置在国 际上也是几乎没有的。按照国际惯例, 个人所得税 的税率改革趋势是减少级次, 简化设置。因此不管 是符合国际惯例也好, 还是围绕我国国情也好, 个人 所得税的税率首先要降低级次, 另外要降低边际 税率。

(二)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1.提高个税征管技术。公平的税负要求有完善 的信息管理平台, 从税务登记到纳税申报, 每一步都 要进行详实的记录以便查找。尽量利用现有技术, 与银行、海关、工商部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同时要 健全网上申报、网上查询的个税服务平台, 既要保护 好个人隐私, 又要为纳税人提供好的服务。2.推行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以每个纳税人的身 份证号码作为他的纳税识别号, 要求每位公民必须 首先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根据登 记信息及时进行建档, 根据上述与银行建立的互联 系统, 实时掌握每一位纳税人的资金流向。目前推 行的存款实名制可以作为现实基础。

3.对高收入人群进行重点监控。追踪每一位纳 税人的资金流向是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 我们可以 分步走, 先对高收入人群进行重点监控。税收专管 员要把辖区内高收入人群的信息充分掌握, 及时监 督他们的经济往来动态, 如果有应税项目产生, 要做 到马上进行提醒。对于外籍人员以及我国公民在境 外取得的收入, 要合理商定各国之间的税收协定, 及 时准确地掌握其纳税情况。

4.加大税法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各种手段来进行税法的宣传。继续开展税收宣传月 活动, 依托各种媒体, 采用不同形式向公众宣传照章 纳税的重要性, 增强大家的纳税意识和纳税自觉性。同时加大奖惩力度, 偷逃税的纳税人要在各种媒体 进行集中曝光, 形成良好的社会征税环境。另外还 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提供好的纳税服务, 营造和谐 的征税环境。

参考文献: [ 1]王红晓.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设计探讨[ J].涉外税务, 2004(7).[ 2]郭常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J].山西财政税 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9(5).(责任编辑 李续智)(责任校对 郭海莲)28__

第四篇:个人所得税改革

个人所得税改革新视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决定》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民众都在关注改革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影响。

决定中提出“要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双林的解读是,未来将把工薪、股息财产所得和其他收入综合在一起征税,这将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

在17日举办的“朗润·格政”解读三中全会的改革政策论坛中,林双林教授指出,《决定》对个人所得税的新提法是个税改革具体化的体现。

我国现行的个税制度是一种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即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进行分类,采取“分别征收、各个清缴”的征管方式取得个税收入。

对此,林双林的评价是,当前的征税体制比较简单容易,征税成本也低,但并不能很好地起到调解收入分配的作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体制改革意味着今后我国的税收体制更加合理。个人所得税除了为政府筹措财政收入,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收入分配。”

“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即把工薪、股息财产所得和其他收入综合在一块征税,形式上类似于日本实行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对于综合征收的部分,应把所有收入进行加总制定统一的税率,而分类的部分则单独制定税率,如日本在利息征收上制定了单独的15%税率。”林双林说,个人所得税征收在实施调整后也要注意信息申报和退税等问题。

《决定》还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

对此,林双林解释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企业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0%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月基础养老金为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20%,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的1/120。

林双林指出,我国当前不同收入程度的居民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差别比较大,是缴得多领得多。这样导致的实际结果是,收入高的最后拿到的养老金多,收入低的拿到的养老金少,不能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在美国,收入比较高的教授退休后,一年可领取3万美元的基础养老金,而普通收入群体可能领取的是两万美元的养老金,差距较小。

尽管每个人的贡献有所差别,但在基本养老金的发放上应逐渐缩小差距,以此调节收入分配。当前各地社会统筹账户的使用情况不一,有些地方政府尚有盈余,而东北、上海地区已经出现了空缺,如果实行全国统一的账户管理,用有盈余的账户对空缺账户进行补给,将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可持续。

第五篇: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

个税改革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随着全社会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期待日渐强烈,个税改革的呼声也随之高涨。

我国现行的个税制度是一种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即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进行分类,采取“分别征收、各个清缴”的征管方式取得个税收入。这种个税制度一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个税的所有纳税人实行“一刀切”,而不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的轻重、家庭支出的多少。同时,对个税扣除标准缺乏动态管理,没有与物价指数、平均工资水平的上升实行挂钩,导致提高个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呼声时有发出。

而在一些个税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一般采取的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除了对个人不同收入来源采取相应的分类外,还采用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将其全年的收入纳入计税范围,以家庭为主体征收个人所得税早就是国际惯例。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要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之路,早在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便确定改革方向。2006年,这个改革方向还被写入了“十一五”规划。而2012 年两会讨论加快个税改革,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制度。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因此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可以充分考虑一个家庭的实际支出情况,公平地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

当然,改革个人所得税也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如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尚未建立,而要想中国个税制度完善,征信制度首先需要大力改进,让有关部门把个人收入情况了如指掌。(该部分属于引言的内容,应当简化。)

一、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立比较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历史并不长。尽管在建国初期就有了薪给报酬所得税,但征收范围很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税收制度。直到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并于次年起正式实施。而在去年国家在征求个税调整方案时,争议较大,但是最终将个税免征额从之前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并于同年9月1日开始施行。目前,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具备分类所得税制的重要特征,是一种具有较少综合性的分类所得税制。但由于过去个人收入调节税等相关的几个税种在计征方法、适用税率、费用扣除及减免税规定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现行税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兼顾,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加之分类所得税制的固有缺陷,现行税制也暴露出许多弊端。

(一)分类税制造成税负的不公平

当前世界各国对税制模式的选择不外乎三种:分类制、综合制及混合制。我国采用的分类制有违税收公平的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随之显露出来。它是将纳税人的各类所得按税法规定单独分类,按各类收入适用税率分别课征,不进行个人收入的汇总。其理论依据在于纳税人不同的收入体现了不同的劳动,需贯彻区别定性的原则。但实际上这样做却使纳税人税收负担不公平,征收效率与经济效益低下。主要表现在:

1、税收负担不公平。对不同来源的所得采用不同的征收标准和方法,不能全面地、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真实的纳税能力。即使所得总量相同的纳税人,也可能因为所得来源的差异而造成税收负担的不同。

2、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特征。“当今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人类自身的需求,“以人为本”已成为多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原则之一。我国目前对个人收入的征税尚未体现这一原则。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为取得工资薪金的个人,而未考虑个人赡养家庭的实际情况。在国外,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其税前的费用扣除必须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如固定的家庭费用扣除应按家庭实际赡养人口计算,此外,还要考虑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加计扣除,生大病住院治疗的加计扣除,教育培训的加计扣除以及购买第一套住宅的加计扣除等等。通过这些扣除,使纳税人能够在比较公平的起点上缴纳税收,避免由于扣除简单化造成的征税的不公平。

(二)对居民纳税人和征收范围界定不科学

1、对居民纳税人界定不科学

在国际上,居民纳税人的制定一般采取半年(183天)标准,而我国则根据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长短分别实行90天规则、1年规则和5年规则,与国际上比较,我国居民身份制度存在下列问题,首先在制定标准上,我国的一年标准太宽松,使许多按半年规则可确立为居民的个人在我国却作为非居民,轻易放弃了本来可以征收的那部分个人所得税;第二在居民身份的变更上,也就是居民和非居民身份的更换上,我国没有明确的规定;第三,在纳税义务的规定上不够严密科学。

2、征收范围窄,造成税收流失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是采取列举项目的方法,即只对税法列举的项目征税,没列举的项目不征税。这种方法表面看起来清楚、明确,但实际当中由于我国个人实际收入的货币化、帐面化程度底,有许多该征税的收入都没有征到税,反映出征税范围的相对狭窄、片面。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以转换支付手段逃税。例如,有的企业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实物分配,而未将这些实物折算成个人的货币收入,因而没有缴税。二是企业以扩大免税项目范围逃税。有的企业擅自把地方性规定的伙食补贴、住房补贴,视为国家统一的补贴,不缴税。三是企业以列支不合理费用逃税。企业经常以业务需要为由,替职工承担或报销各种费用。四是企业以转换列支渠道偷税。企业设立“小金库”,以“外快”的形式发给职工,这部分收入和列支在账面上没有记载,形成了偷税。

(三)税率设计不合理

超额累进税率最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是计征所得税普遍采用的。但是,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与国际个人所得税普遍实行的超额累进税率相比存在问题:累进档次偏多。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的税率为七级超额累进,而发达国家普遍减少了累进档次。如美国个人所得税档次原来是14级,2000年后降为5级。与这些国家相比,首先,我国个人所得税在计算上比较烦琐,这不利于提高税务的行政效率。其次级距越小,税率档次越多,反而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

(四)税收征管制度不完善

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直接影响到税收收入的多少,因而对一国财政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由于征管方面的不力,使得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大大超过个人所得税的增长速度。

1、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

按理说,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力纳税人,而我国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发家致富的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5%左右。

2、对隐形收入、高收入者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收入分配渠道不规范,金融系统发展滞后,导致现实生活中个人收入的货币化程度较低,现金交易频繁,并产生大量的隐形收入、灰色收入。目前,在中国要想搞清楚谁是真正的“富人”很不容易。一个常识是,现在浮在表面的有钱人,比如正被税务部门重点监控的私营企业主和演艺明星,充其量只是有钱人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自称有钱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很有钱;很多实际很有钱的人却从来不敢说自己有钱,这使得税务部门重点监控的纳税人监控的不在重点上。

3、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淡薄 相当多的人,当自己的劳动所得在免税范围内时高唱“纳税光荣”,一旦应缴纳税款时,心里总不高兴,于是就使出浑身解数进行逃税。越是高收入者逃税的越多,他们或利用权力自定纳税标准,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权、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或拉拢税务官员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等手段逃税。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分析后发现,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可以相信,解决纳税义务者的权利后,其纳税积极性会大大增强。

4、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

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二、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建议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免征额提高到3500元。将超额累进税率中第1级由5%降低到3%。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并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2011年10月,个人所得税收入352.37亿元。受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影响,10月份个人所得税减收明显显现。从环比看,10月份个人所得税比9月份减少99亿元,环比下降22%。9月份政策减收效应已有所显现,个人所得税已比8月份减收33亿元。10月份与8月份相比,收入相应减少130亿元左右。个税改革之后,两个月减税130亿元左右。

(一)改变征税模式

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改革已经准备了15年,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应当付诸实施。在税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调整以前,可以考虑先采取一些过渡性的措施,如将按月对工资、薪金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改为按年征收,按月预征,年终汇算清缴;将某些征税项目合并起来按年征收;合理调整税前扣除和税率;进一步完善年收入12万元以上者按年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和管理工作,等等。

一国个人所得税征税模式的选择,主要应当考虑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和税源状况、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同时应当考虑各国个人所得税征税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采用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只有少数国家采用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

中国1980年制定个人所得税法时,采用了按照不同所得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主要是因为,当时此税的纳税人数量比较少(主要是外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商人),而且比较集中(大多在少数沿海开放地区);收入比较零散而且来源比较简单(主要是工资、薪金所得),分项征收便于税源管理,操作也比较容易。

但是,在今天纳税人众多而且比较分散,收入来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征税模式就很不适应了,容易造成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得项目和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公平(如工资、薪金收入者与个体工商户,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分次支付与一次性支付等税负差别很大),既不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也不利于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因此,应当尽快将目前按照不同所得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改为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以平衡税负、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和加大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调节力度。此项改革1996年即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列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继而先后列入“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迄今已经准备了15年,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应当付诸实施。

(二)扩大征税范围

参照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认定居民纳税人的时候,将“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期限改为183天。

调整征税范围重点考虑的因素,应当包括国家主权、税收职能、税源状况、税收征管能力和国际惯例等,主要涉及居民纳税人和征税所得的范围。

1.扩大居民纳税人的范围

参照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认定居民纳税人的时候,将“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期限改为183天,以更好地维护中国的税收权益。

2.扩大征税所得的范围

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税收征管能力,逐步将各类应当纳税的个人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但是,考虑中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改革方向,是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及此税征收管理的复杂性和外国的做法,也不宜急于实行反列举法。(编注:所谓反列举法,即在税法上只列举免税项目,除了这些列举的免税项目以外,将其他一切没有明确规定免税的所得项目全都纳入征税范围。)(删除,自己知道什么意思即可)

(三)适当调整税率

未来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对综合所得可以考虑采用10%、20%、30%和40%四级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水平的设计,既要考虑财政收入,又要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和税收的调节作用,还要考虑与本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和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周边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水平相适应,不宜过低或者过高。

根据我收集的170个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的资料,2011年初,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中,有140个国家和地区中央、地区政府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不超过40%(如日本、法国、南非和智利为40%,泰国为37%,美国、韩国、赞比亚和哥伦比亚为35%,新西兰、阿根廷为33%,匈牙利、菲律宾和莫桑比克为32%,白俄罗斯、印度、肯尼亚和墨西哥为30%,马来西亚为27%,孟加拉国、加纳和牙买加为25%,新加坡、埃及和格鲁吉亚为20%),占82.9%;中国周边的26个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均不超过40%。相比之下,中国个人所得税45%的最高税率明显偏高。

同时应当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准备降低或者继续降低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在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下,不同项目所得的适用税率和税负、取得多项所得的纳税人的总体税负,都难以平衡。此外,中国对工资、薪金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档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明显偏多。因此,未来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对综合所得可以考虑采用10%、20%、30%和40%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并合理设计各级税率的级距。

(四)建立完善的征管机制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安体富指出:“目前来看,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障碍主要在于征管,尤其富人的收入不透明,税务部门不能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收入。”专家指出,征管问题的本质在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税源监控体系,也没有多少有效的技术手段来监控纳税人的税源,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税源。2006年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月费用扣除额由800元上升到1600元后,全国减少2000万个税纳税人,普通工薪阶层个税负担切实减轻,但全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反而增收358.41亿元,主要原因应在于加强对高收入者的征管工作成效明显,据2006年前3季度数据表明,全国按5%-25%税率缴纳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8.4%,而按30%-45%税率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33.9%,由此说明高收入者缴纳个税仍有潜力。同时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将更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促进社会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征收的社会阻力。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监管,不仅可以有效堵塞税收流失,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且对于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因此继续加强和完善对高收入个人所得税的控管是当务之急。

(五)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相关机制 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仅仅对个人所得税本身进行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个人所得税起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的职能,还需对其相关的机制进行改革。

1、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我国自古以来一直以人治之道管理国家,法治观念十分淡薄。在我国,法律的执行一直都被人情所左右,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以人情为准则,在税法的执行中也是如此。税法的执行通常为人情关系所左右,明智的纳税人往往要在营业活动开始时就密切与税务执法人员和其他有关政府官员的关系,建立利益共同体并设法逐步强化稳固,一旦遇到违法事实被揭露,就可动用人情关系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人们对违反税法遭处罚的预期成本是很低的。由于对被处罚的预期成本很低,绝大多数人会抱着侥幸心理,很少有人会主动申报其全部所得,绝大部分人申报的材料不实。这就势必会造成偷税漏税,因此,必须建立起法制和民主的社会,让大多数纳税人能够自觉守法,大部分执法者能够执法必严。

2、加大税法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在和平年代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纳税是强化公民意识,表现公民向国家、向他人履行公民义务的主方式。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长期“轻税重利”,公民的纳税意识总体来说较为薄弱,通过税收方式利国、利他的观念并不牢固,非常需要强化和提高。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个人所得税最适宜培养全民纳税意识。在所有税种中,个人所得税具有覆盖最为广泛、容易适应不同收入阶层、纳税人感受最直接的特点,有助于培养纳税人意识。因此,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要特别注意发挥其对于培养公民纳税意识的重要作用。相应地,个人所得税的覆盖人群绝不应走狭窄之路,不能成为“少数人税”、“富人税”,而应坚持“普遍纳税”原则,使得最多数的公众都能切实感受、承担纳税责任,履行尽责国家、帮助他人的公民义务。

3、建立健全纳税人诚信评价制度和诚信纳税制度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个人诚信评价制度,将每位公民的诚信活动记录在案,如在个人纳税、个人消费信贷和经济活动等方面有不良的记录,就要使个人在经济上、声誉上付出一定的代价。与此同时,我国可借鉴日本的“蓝色申报制度”,建立纳税人诚信纳税制度,建立纳税档案,税务部门定期公布纳税人纳税情况,将其作为衡量纳税人信用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其纳税情况将纳税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在税收检查、税收优惠方面给予不同的待遇,鼓励纳税人诚实纳税。对那些守法的有信用者,在个人贷款、信用卡透支等方面给予便利,而对那些违法违规、信用缺失者,必须有相应的限制、惩罚举措。

4、政府支出公开

现代税收原理表明:政府是靠纳税人的钱来支撑的,政府官员是靠纳税人的钱在供养的。政府的支出全部来自纳税人缴纳的税金,纳税人应当清楚自己缴纳的税收用于何处。然而,在我国由于政务信息不公开,政府支出不透明,一些地方行政官员决策失误,滥用税款,公款高消费等就成了常见的现象,形象工程也屡禁不止,严重打击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使政府支出公开、透明、规范化。

三、结语

总之,自从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税收入从1981年的500万元增至2011年的6054.09亿元,为发展国民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综上所述,不可否认的是,问题与困难横亘。“十二五”期间,在着力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已明确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税制改革等措施加大二次分配的调整力度。税制改革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不断改革。首先,建立合理的税制模式,其次,建立合理的费用扣除制度,再次,建立合理的税率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征管机制,最后,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1]邓远军.中国所得课税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杨斌.论确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综合费用扣除标准的原则和方法[J].涉外税务,2006,(01)[3]向东、岳树民.调整税率更能减轻工薪阶层的税负[J].税务研究,2008,(11)[4]安体富、王海勇.公平优先 兼顾效率:财税理念的转变和政策的调整[J].税务研究,2006,(02)[5]唐芳.从公平原则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缺陷[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6]杜丽雯.浅议堵住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漏洞[J].商业经济,2007,(07)[7]沈理平.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财会研究,2007,(1)[8]施新华.论税法的公平原则——兼论个人所得税法改革[D].广州,暨南大学,2006年 [9]黄仰玲.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研究[J].大众科技,2008,(01)[10]宋月华.论税收公平原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1]杨斌.论确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综合费用扣除标准的原则和方法[J].涉外税务,2006,(1)[12]郭维真、刘剑文.宪政视角下的财政民主及其构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9)[13]陈宗攀、李珍苹.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2)[16]杨景平、姚颖.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02)[17]杨斌.论确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综合费用扣除标准的原则和方法[J].涉外税务,2008,(01)

下载针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些思考(财政学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针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一些思考(财政学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学论文

    对“三公经费”的认识 纳入中央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中央财政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给相关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用于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

    财政学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 财政学 》课程论文 关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研究 一、引言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最主要的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服......

    财政学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财政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中国地方债务问题分析 指导老师:王海青姓名:刘桂专业班级:会计1104学号:20111611摘要: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目众多,地方政府债务迅......

    财政学论文

    2014中国财政应该如何向前迈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进入快速稳步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

    财政学论文

    2014级会计学专业2015年5月财政学期中论文 大连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实证分析 作者:2014级会计专业 学号:20141702320062 姓名:单译萱 指导老师:杨新中 摘 要:本文选取2013年度大连市......

    财政学论文

    财政学论文 —— 中国财政的发展方向 期末论文 学 生 姓 名: 学 生学号: 指 导 教 师: 2014年 5 月 14 日 Ⅰ一、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改革的难度在逐......

    个人所得税改革之我见

    个人所得税是现代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较晚,现行税制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基础上形成的。由于税制模式,费用扣除,税收优惠......

    浅谈个人所得税改革

    浅谈个人所得税改革08级公管(1)班林尤正108223070111摘要: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收中的重要税种,但目前的个税征收办法仍不完善。因此个人所得税改革可以从规范费用扣除制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