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期末重点[五篇]

时间:2019-05-15 11:4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共危机期末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共危机期末重点》。

第一篇:公共危机期末重点

简答题: A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与特征是什么?

公共危机管理应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公共危机管理的特征

1.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2.可预防性

3.处置具有应急性

4.具有综合性

5.具有国际性

二、危机预警的构成

1.信息收集子系统

2.信息加工子系统

3.决策子系统 4.警报子系统

5.咨询子系统

三、公共危机控制处理的难点

1.决策

2.人员配置

3.物流调配

4.协调沟通 四、一般对公共危机的善后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1.恢复机构的正常运作

2.资料记录与保存

3.事故调查 4.清算损失

5.补偿损失

6.稳定人心

五、公共危机管理评价的目的

1.确认危机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如何,以确认危机的实际损失程度 2.基于已经取得的危机信息,判断危机进一步恶化或扩散的概率有多大 3.确认危机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其影响程度如何

4.确定利益相关者未来可能对企业做出何种反应,其变数如何

B

六、公共危机识别与评估的重要作用 1.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起点

2.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失 3.有助于从小的冲突中发现大的危机

七、公共危机预防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1.排除策略 2.缓解策略 3.转移策略 4.防备策略 5.减少策略

八、公共危机管理控制处理的策略

1.危机中止策略

2.危机隔离策略

3.危机消除策略

4.危机利用策略

九、公共危机管理评价的原则 1.危机评价的客观性原则 2.危机评价的准确性原则 3.危机评价的实效性原则

十、简述构建危机后精神心理救助机制的措施 1.加强灾难心理卫生研究工作

2.建立、健全灾后精神卫生的救援制度,通过立法途径将心理援助纳入政府救灾计划 3.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引导作用

C

十一、公共危机管理者应树立哪些正确的危机管理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2.树立“效率优先”的理念 3.树立“平战结合”的理念 4.树立“协调一致”的理念 5.树立“科学有序”的理念

十二、简述公共危机管理预案的作用 1.能够增加危机决策的科学性 2.能够增强应对危机决策的时效性 3.能够增强危机指挥的规范性 4.能够增强危机指挥的权威性

十四、公共危机管理善后处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恢复机构的正常运作 2.资料记录与保存 3.事故调查 4.清算损失 5.补偿损失 6.稳定人心

十五、公共危机调查的内容 1.危机的经过调查 2.危机的危害调查 3.危机的原因调查、问答题:

一、谈谈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危机的发展趋势

1.诱发公共危机的因素不断增多,公共危机发生的更加频繁

2.地区性危机事件减少,跨国性的危机事件增多

3.公共危机信息扩散的速度加快 4.公共危机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5.公共危机的危害性呈增长态势 6.公共危机的种类增多

7.单一型危机事件减少,复合型社会危机事件增多

二、如何构建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三、谈谈在全球化背景下公共危机的诱发因素。

1.社会因素

2.自然与环境因素

3.国际因素

4.政治因素

5.经济因素

6.文化因素

四、谈谈危机后应该怎样改进危机管理?

如果政府及其他组织能够通过公开甄别危机事件的发生诱因,调整组织的政策导向与价值选择,了解和尽量满足政策受众的各种合理的利益和要求,改善他们在新的政策目标下的地位,危机不仅能强化对组织的政策评估与预警系统的作用,还能发挥其“社会安全阀”的积极功能,组织进而可以把危机变成改善组织政策的回应手段和措施。

五、试述公共危机管理调查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1.忽视调查评价

人们在经过危机之后,往往已经感到筋疲力尽。当突发事件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后,感觉因该 松一口气,至于突发事件管理评价以后再说。结果,对评价工作一拖再拖,最后不了了之。2.轻视调查评价

当突发事件基本恢复后,人们认为已经为处理突发事件耗费了太多的精力,而且还有很多积 压的事情需要处理,于是对突发事件管理草草评价一下就算完事。3.回避调查评价

突发事件管理评价可能会暴露政府及公务员的管理失误或无能,或者损害某些部门和相关人 的利益,大家不想进行突发事件管理评价,或者草草应付一下了事,使突发事件管理评价工 作不能很好地开展。

4.混淆调查评价

危机责任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突发事件的责任人,并追究他们的责任,以避免类似事件的 再次发生。

案例分析:如何做好公共危机管理的善后处理?

一、安抚机制

1.建立、建全被害人援助制度,使危机带来的社会震荡削减到最低限度

2.区分危机相关者

3.恰当处理危机参与者

二、转变机制

应该结合此次危机事件处理阶段的各种契机,变危险为机遇,顺利进行观念更新、产品、组织变革,重新塑造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危机可能成为促进组织发展、社会整合的一种积极力量的功能,以维持组织和社会系统的活力和生命力。

三、重建机制

政府及其他组织要尽快帮助受灾群众进行生产自救,以便尽快推动社会正常的企业生产和商业经营秩序。

四、社会心态恢复机制

五、社会调整机制

政府及其他危机管理者应当根据特定的危机情势的发展,规定和限制政府及其他组织的危机管理权限,尽快结束公共紧急状态,取消非常态的控制方式、措施等极端强制的手段。

案例分析:如何搞好公共危机控制处理工作

书P.109-113

第二篇: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第一次作业(导论—第2章)一.名词解释 1.授益性应急措施

是行政机关为遭受突发公共事件损害的公民和组织,提供救助和保护的应急措施。2.一致性危机p13 一致性危机是可以使整个社会在外部压力之下,更加团结的社会扰动性事件。3.应急行政权p30 应急行政权是指在应对各类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依法享有、行使的各类职权和职责。二.简析突发事件管理的比例原则及其具体要求。

公共应急管理中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紧急权力时,应当全面权衡有关的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采取对公民权益造成限制或者损害最小的行政行为,并且使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付出的成本与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相适应。

比例原则包括: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

具体要求:

(1)应急管理措施的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应当与突发事件的类型、级别、发展阶段相适应,以有效控制危机为必要;

(2)如果有多种手段可以同等地实现某一应急管理目的,应当选择其中对公民权益影响最小的一种;

(3)采取应急管理措施所付出的代价不得与突发事件本身所可能造成的损害丧失均衡。

三.如何理解公共危机管理的综合性特征?p22 1.全社会共同参与,成功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够调动,全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构成一个公共危机管理的网络,实现全民共同参与,形成自救互救与公就并存的局面。

2.全风险,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不是单一风险,而是多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型。公务机关要建立以政府为核心和主导的公共危机管理网络,将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的力量协调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应对不同类型的风险。

3.全阶段,无论应对哪种风险,政府都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重建等阶段,完成公共危机的应对与管理。

第二次作业(第3章—第5章)一.名词解释

1.“应急社会动员”p55 应急社会动员是指为了有效预防和成功应对危机,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等方式,调动企业、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整合全社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资源,形成预防与应对危机的合力。2.应急规划p97 应急规划是一个持续性的动态过程,主要指对应急预案的制订、演练、修改活动。二.如何增强灾区对未来灾害的控制力和承受力,降低灾区的脆弱性。p93 1.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减少引发危机的致灾因子。2.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推行与自然合作、而非征服自然的理念。在灾害易发区,避免开展重建工程,从源头上杜绝危机的发生。

3.对于不能规避、不得不建在灾害易发区的建筑或基础设施,要实行更加严格的设计与建筑安全标准,严把建筑施工的质量关,增强其抗毁损的能力,并采取严密的防护性措施。4.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在危机发生后有效应对,尽可能减轻灾害的影响。5.建立良好的应急保障体系,确保灾后重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裕。三.企业、非政府组织与志愿者、社区与公民个人应对危机各有什么优势?p60-企业:企业有经济实力,拥有自己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装备。企业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可以使公共危机管理更加灵活。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

(1)贴近社会公众,可以反映社会公众在紧急状态下的利益诉求,防止次生、衍生灾害的发生。

(2)汇集着大量掌握应急救援相关技术的人才。非政府组织组成的基础是成员,具有某一方面的思想共识,志趣偏好或专业技能,这些技能往往可以在危机处置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3)反应灵活而迅速。非政府组织具有分散独立决策,且可灵活调动组合各种力量的优势,组织成员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可对危机进行有效全面的监控,可及时发现问题的征兆并加以解决 社区与公民个人:

(1)社区是因地缘关系而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当危机来临时,社区中的公众是最直接的承灾主体。由于危机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区公众一旦被动员起来,便具有很高的防灾抗灾意识与热情。

(2)社区中蕴藏着大量可调配的的人力、物力、财力。

(3)社区是公共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社区为我们进行公共安全教育,普及公共危机管理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熟人社区”的基础土崩瓦解。因此我们需要推动社区参与公共危机管理,以此来增强社区责任意识,培育自主的公民精神,塑造现代意义上的新型,相互守望制度,预防和控制公共危机的滋生

(5)社区参与可以帮助我们从源头上防止危机,比如社区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化功能,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习得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四.“预案综合症”有什么表现?如何解决?p105-107 表现:一方面,应急响应需要精明的组织和计划;另一方面,应急响应又是自发的,公共危机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临机决断能力。解决:建立高可靠性组织

1.关注故障。认为每一次微小的差错都是系统问题的征兆,鼓励人们呢报告失误,从最近的危机中学习永不自满。

2.拒绝解释的简单化。鼓励个人看得更远,对人们所公认的智慧提出质疑。

3.运行的敏感性。鼓励持续性的调整以防止错误的累计扩大,鼓励人们说出自己的隐忧。4.重视弹性。不仅形成检测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在故障发生的时候继续工作。

5.尊重专家。决策权授予处于一线并且在相关领域具备最权威专业的知识者。

第三次作业(第6章—第7章)一.名词解释 预测预警系统p116 预测预警的是在危机发生前对致灾因子进行持续、动态的监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评估的系统。

二.如何理解预测预警的人本理念?p129-131 1.以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必须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横跨全过程、整合式的预警系统。2.以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还要体现受众导向的特点,需要开展对预警技术的绩效评估,并对公众安全意识和预警服务满意度实施测评。

3.以人为核心的预警系统需要有相应的预警制度保证其正常运作。三.如何理解危机响应的目标?p134 1.应急响应者的保护。公共危机管理者必须注意保护应急救援队员的安全,还包括对应急救援队员及时地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公共危机管理者应注意救援队员的轮换和劳逸结合,尽快建立应急救援队员的资格考评与分类体系。

2.次生灾害的防范。危机的危害具有很强的连带性和扩散性,在处置过程中,必须以动态发展和普遍联系的眼光来观察危机。我们不仅要具备系统性前瞻性的思维,也必须注重在寻求安全过程中的风险。3.减轻原生灾害的损失。

四.危机发生后救人响应活动包括哪些内容?p137 1.搜索与救援。寻找被困者,将其转移到远离危险的地带。2.医疗急救。对伤者进行检伤分类,分轻重缓急予以救治。

3.进行疏散。要求人们预先指定集合地点,沿着安全的疏散路线进行,到达安全的避难场所。4.开展灾害评估。包括灾情评估和需求评估。公共危机管理者要进行损失评估,以便协调装备和物资,还需要对恢复阶段进行前瞻,根据损失评估确定恢复阶段的资金、政策需求。5.处置危险源影响。6.提供水、食品及避难场所。

7.进行卫生管理。对人与动物尸体进行妥善处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8.维持治安。维持社会秩序,避免趁火打劫等刑事犯罪的发生。9.提供社会心理咨询服务。10.恢复关键性基础设施。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服务应尽快恢复。11.对捐赠进行管理。

12.协调。公共危机管理者需要与专业人员、志愿者进行良好的合作,形成应急响应的合力。第四次作业(第8章—第9章)一.名词解释 1.总体灾害恢复p163 总体灾害恢复是指人们在灾害恢复与重建活动中,要改善生活质量,维护公共安全,抓住经济发展的机遇,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风险。2.应急沟通p190 应急沟通,就是指应急管理者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以交流信息、互动反馈的双向过程。二.结合我国的国情,恢复重建的主要措施包括哪些方面?p171-172 1.做好灾民的安置。灾区恢复重建已原地安置为主,异地安置为辅,还必须对由此可能引发的群体认同性冲突系米高度的重视,做好协调工作,灾区政府应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动员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应鼓励灾区人民不等,不靠开展生产自救,鼓励合作自救,启动和完善社会化的补偿机制,分散和转移未来可能发生的巨灾风险,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补偿与安置的公开化与透明化。

2.实现心理干预的长效化。不仅要防止社会公众因灾致病因灾致贫,还要防范心理问题带来的公众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是因此而引发的反社会行为。

3.加强未来的风险防范灾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建筑质量和抗风险能力。

4.以恢复重建促进区域的发展。灾区要因势利导,不仅要努力消除灾区的负面影响,更要除旧布新吐故纳新,在新起点上促进灾区经济社会发展。三.如何实现危机合作与协调?p207-209 1.在应急合作与协调中沟通占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沟通是合作与协调基础,为了增进应急沟通,应建立一个应急管理的网络体系,建立全社会动员机制,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人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以应对突发事件为目的的合力。

2.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部门分割,各自为战是大忌,它不利于我们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处置。

3.条块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属地政府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主动联系属地内的中央直属部门,密切双方的合作关系。

4.地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相邻省市应建立地域联动机制,在处置突发事件方面相互支持。5.军民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武装力量与人民之间要相互配合合作。

第五次作业(第10章—第11章)一.名词解释 1.舆情监控p222 舆情监控就是政府部门通过各种手段对舆情信息主动地进行监测、汇集、分析、控制与引导,反映社情民意,调动民智和民力,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2.宗教恐怖主义p247 以宗教为驱动力的恐怖主义 3.双应一体化p248 双应一体化,从本质上看是指一国政府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既考虑战时紧急状态的需求,也考虑非战时紧急状态的需求,实现应急与应战的一体化。4.国防动员 p257 国防动员是指国家在由平时进入战争状态的过程中,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确保国家赢得战争的一系列行动。二.媒体与政府、公众三者之间是何种关系?p215 政府、媒体与公众之间形成了两组重要的互动关系。

1.媒体受政府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从事媒体具有一定的议程设置功能,可能对政府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媒体既满足公众需求要引导公众,但是媒体不是一般的商业实体,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就要满足公众的需求,要引导公众。

第六次作业(第12章)一.名词解释 1.灾害外交 p272 灾害外交指国家行为体或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对其他国家提供灾害援助而增进国家间的关系,是外交行为在危机应对里的一种特殊延伸。2.海外承包工程危机p280 指我国企业在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由于未能有效识别并化解各种风险因素而造成的企业人员伤亡、工程无法完工、发包方以各种理由拒付、延付工程款、企业效益亏损等不利局面。

二.危机管理国际合作可以采取哪些形式?p271-272 1.从层次和范围上看,危机应对的国际合作可分为三种形式,全球合作、区域合作、双边合作。

2.从合作伙伴的性质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非政府组织合作、救援企业合作、政府间合作。

(1)非政府组织合作。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一方面它具有国际组织的特征,可以与地方政府结成危机管理伙伴,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草根组织的特点,组织结构分散化反应灵活,处置效率高。

(2)救援企业合作。它是政府救援的有益与必要补充。

(3)政府间合作,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危机应对的国际合作离不开民族国家,其形式可以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国家参与地区或国际合作等。军事合作是政府合作的特殊表现形式。三.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危机存在哪些风险以及如何应对。p280-281 风险:

1.政治风险,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开展,首先需要一个基本稳定的政治和政策环境,即所在国政治稳定,政策具有连续性。

2.社会风险。工程所在地的社会安全形势,对业务开展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也会导致企业组织管理不能顺利进行。

3.自然风险。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大。极端气候事件一旦发生,必然导致工期延误,其它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海外承包工程工期延误。

4.合同风险。海外工程承包企业必须在所在国经济社会环境中经营。所在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稳定与否,直接对企业运营收益产生影响。

5.组织管理风险。海外工程承包企业自身的组织管理工作,较国内企业可能更为复杂。不仅要遵守我国法律,还要严格遵守当地法律,组织管理工作也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习俗等。6.恐怖主义。在海外,恐怖主义更加猖獗,这也影响了海外承包工程的组织管理工作。应对:

1.我国在海外的公民企业应积极寻求我国驻外使领馆的援助。

2.在发生可能危及企业人员安全的危机事件时,应首先保障企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必要时可撤回部分甚至全部工作人员。

3.除积极主动寻求援助外,还应积极主动向相关国际机构寻求帮助。4.与总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报告事态发展情况。5.不参与和本企业无关的纷争。6.积极与客观公正的新闻媒体进行沟通。7.依据我国和所在国法律维护权益。

第三篇:公共危机

当今社会公共危机频发,从非典开始,国家已开始建立系统的危机管理机制,从而降低危机的损失,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但面对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政府的应对显得力不从心,政府的公信力随之下降,社会动荡不安。

一、公共危机时公信力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

(一)公信力概念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的评价。

(二)公共危机概念

公共危机即公共性公关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其包括自然地质灾害,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群体事件等。它具有突发性,政治性,不确定性,紧急行,扩散性的特点。

(三)公共危机时公信力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

1、政府公信力影响危机的处置效率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涉及面广,持续性长,危害性大。由于政府自身在资源禀赋,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的各种先天性的局限性,无论是在危机发生后的灾害救助,恢复阶段,还是在前期的危机预警,监控阶段,都需要有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集中民智民力来控制和战胜危机。因此,当危机来临时,是否能够第一时间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就成为政府的重大使命之一。同时面对危机,一个有公信力的政府还可以在心理上减轻,避免民众的恐慌,并激发起民众战胜危机的强大精神动力。

2、政府公信力影响危机的发展态势

危机的发展态势是不确定的,但是除去不可抗力因素,政府自身的公信力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首先,如果公众政府缺乏信任,就会对政府的危机治理能力产生怀疑。其次,如果政府缺乏公信力,公众对政府的政策措施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再次,一个缺乏公信力的政府,还会丧失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3、政府公信力影响危机中的信息沟通

一个有公信力的政府,可以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报道信息,消除谣言,稳定人心。但是,如果一个政府没有公信力,那么,它的信息肯定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反而引起社会的混乱。近年来发生的群众聚集突发事件,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公共危机过程中听不到政府公开的声音,极易使信息经过非行政渠道迅速传播,不利于稳定人民的心理预期,不利于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

二、现阶段公共危机时政府公信力缺失现状

政府公信力弱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公共行政管理学者乔治·弗雷德克森所指出的,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人口膨胀,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诸多社会问题,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了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客观上引发了政府的信任危机。

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超越地方政府的上访问题越来越多,即便是到本级政府上访也多表现为群体上访。而一个比较极端的表现是由个案容易引发成达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事件发生,都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性极强,没有明确的组织者,找不到磋商对象,绝大对数参与者与最初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主要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群众不相信当地政府,借题发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以发泄为主,在发泄过程中

通过手机短信,网络传播信息,利用群众盲从的群体心理散步谣言,蛊惑更多民众参与,甚至政府机关和其他设施进行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小康》联合唐楷对“政府信任程度”调查显示,逾70%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地方政府,认为很多地方政府存在着“隐瞒真实情况,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与此同时,政府官员以80.3%的绝大多数被网民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这大大影响了政府形象。另有资料显示,200年至2010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所降低:在“您相信政府公布的各种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吗”的调查中,认为“仅作参考,作假的成分很多”或“绝对是假的,从来都不信”的比例高达91.1%与2007年得79.3%相比,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度直降10个百分点。以上种种数据,事例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尤其是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缺失的严重性,而政府公信力缺失在地方政府中表现尤为明显。

三、现阶段公共危机时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分析

(一)政府职责履行不力

一方面政府在危机的过程中处置不力,或者指挥不当,或者不依法行政,滥用权力。在湖南嘉禾事件中,当地政府公开打出这样的标语“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这是典型的政府滥用公权力。另一方面,政府在危机当中不作为,还会引发更加严重的事件,比如瓮安事件,因为政府信息不公开,当地政府在最初出的时间的不作为,再加上长期积怨的矛盾的爆发,使得上万人烧县委县政府,损失惨重。

(二)公共领导者的危机管理素质不高

从目前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和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看,在领导者的危机管理意识,能力及作风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危机意识淡薄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领导者满足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公共危机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快速感知与反应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甚至造成局面失控。

2、危机处置不当

我国一些地方或部门的领导者缺乏综合型,复合型,高技能的危机决策能力,在复杂形势面前束手无策;处置危机事件的方法单一,不注重危机的预警和预防,更忽视善后和总结,总是被动式地处理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失职,渎职,以权谋私

较之危机意识淡薄,危机处置不当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失职,渎职,以权谋私。

(一)危机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1、应急预案形式化

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危机管理预案仅仅是锁在抽屉里准备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体,不具备操作性,致使危机到来时预案根本不能发挥作用,仍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行行政机构。

2、应急预案不健全

从2008年南方雪灾可以看到,我国五个关于自然灾害救助的国家应急专项预案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地方的107个预案中,没有国家级的雪灾专项预案。引发大规模电网瘫痪的冻雨还尚未列入气象预警的范围之列。

3、缺乏对复合型公共危机的应对措施

现行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大都是按照“一个灾种,一个法规,一个部门,一支队伍”的要求设置的,所以面对复合型危机的出现,往往会显现出单一作战,分散行动,配合不力,保障不够的弊端。

4、预案和法律两层皮

在危机管理中,现行的应急预案制度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两层皮”的问题。比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含义就存在着不一致的部分。

5、公共信息披露机制不畅

存在政府机关,公众与媒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甚至存在政府部门故意封锁危机管理相关信息的情况。公共危机传递不畅,一方面很容易在社会上引起**,滋生谣言,另一方面也会极大地影响危机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加深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

6、公共危机的评估机制乏力

一方面,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仍侧重于常规性工作指标,虽有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但缺少综合指标体系考评,致使危机管理的奖惩乏力,影响了领导干部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在危机善后处理过程中,疏忽对危机处置过程的总结和评估,致使同类危机事件不断重复发生,领导干部的危机管理能力仍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四、政府公信力在危机事件中的重塑

所有的危机都意味着转机,对于一个成熟的政府来说,把危机当作机会,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尤其是政府运作机制已倍显陋弊,需要痛下决心予以革新。政府在控制危机的过程中,将危机装变为动力,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积极塑造和创新政府公信力。

(一)转变政府行为方式,建设服务政府

政府要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树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身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坚持公正执法,信息沟通,并承担着相应责任,努力建设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

1、建设诚信法制政府

要加强度舆论的引导和对媒体的管理,要坚持信息公开原则,建立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不要让“空头政策”影响政府形象,要加强兑现对民承诺。要坚持依法行政,不要让人治代替法制,要围绕建设法制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立法,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行政法律责任机制。

2、建立勤政廉洁政府

(1)不要让腐败腐蚀了政府

要加强反腐工作力度。要将反腐工作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大事来抓,大力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旗帜鲜明的反对腐败,惩治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并从制度上抑制腐败。不给腐败发生的环境。要加强行政审计监察,敢于揭露问题,处理问题,树立廉洁政府形象。

(2)不要让不正之风泛滥,要加强政风建设

要推行公共服务承诺制,建立政府信用评价机制,实施连续性的政府信用民意调查,将诚信记录作为公务员考核、任免的依据。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度。要把诚信建设纳入单位的廉政建设范围之内。

3、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推行信息公开和透明政府理念

建立财政资源动员机制和物资储备机制等,另外重视引导非政府组织的参与配合,都是政府公信力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重塑与创新的表现。

公开政务,公开政情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公开与透明中才有利于社会的参与和社会的监督。强调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公开和透明,就是要打破传统体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以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4、培育市场观念和有限的政府理念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而引起的资源配置,利益格局,社会组织,思想观念的全面改革,我国政府也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趋势而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树立其市场和有限政府理念。

(二)大力加强公共领导者的危机管理素质建设

作为危机管理领导力中的主导因素,各级公共部门的领导者应大力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1、公共领导者应增强危机意识

增强危机意识,要求各级公共领导者要本着对党和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清醒认识领导环境的复杂性,做到居安思危,见微知著,防患与未然。

2、公共领导者应大力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公共领导者的应急管理能力体现在公共危机事前、事中、事后四个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相应的能力。

(三)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完善的危机管理体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保证。从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在“一案三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合法,有效应对危机的道路,但就实际应用来看,仍须不断完善。

1、完善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横向到位,纵向到底”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2、完善预案管理体制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但应急管理体制仍不够健全,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健全联动体制。二是增强综合协调功能。三是建立资源库信息库。

3、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我国应急机制应做到:使危机处置的程序,步骤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使得各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具体,而又能互相协作联动,使用科学先进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危机的监测和处置。

4、完善应急管理法制

应出台《紧急状态法》,弥补《突发事件应对法》,缺乏对特别严重的“公共紧急状”进行立法的不足。修改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增强其操作性。完善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细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危机却是可以管理的,有效的危机预防可以减少危机的发生,积极地危机应对则可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结语:总之,在公共危机频发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避免危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我们就必须建立系统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有效地预警机制,确保政府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内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加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第四篇:淮阴工学院公共危机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指对整个社会正常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指政府和其他社会公共组织等危机管理主体,以公共危机为目标,通过检测、预警、预控来防止公共危机发生,或者通过控制、应急处置、评估、恢复等措施减少危机损失,避免危机扩大和升级,使社会恢复正常秩序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与运作过程。

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广义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指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企业甚至公民个人在内的各类主体在公共危机应对和处理中所形成的关系模式。狭义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和政府机关在进行公共危机管理中所采用或形成的关于机构设置、权责划分及运行机制等各种制度的总和。

3.公共危机决策的定义与主体

定义: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要求组织在极为有限的时间、信息、资源、人力等严格约束条件下快速采取非常规的危机应对具体措施来控制、降低和消除公共危机。主体:以政府为核心的包括非政府组织、媒体与公众在内的决策群。

4.公共危机监测:指根据公共危机的性质和种类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监测目标的动态分布、影响因素、影响范围和后果等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5.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当公共危机发生时,应急处置部门或人员在有关政府部门领导的指挥下,为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的行动和措施。

6.公共危机管理的恢复与重建:指在应急处置结束后,管理主体为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运行状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和。7.公共危机管理的保障体系:指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对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及其调配机制所构成的总和,包括人力、财力、物资、技术、交通运输、通信等方面。

8.心理危机干预:指调动各种可利用的内外资源,采取各种可能的或可行的措施,限制乃至消除人员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失衡状态,从而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9.公共危机沟通:指公共部门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化解危机和规避危机的活动过程。10.比例原则:指对人民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使目的与手段之间符合一定的比例,使限制和保护之间达到某种均衡。

非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的成因理论主要有哪些?

①风险社会理论 ②社会冲突理论 ③群众心理狂热理论 ④转型期社会过渡理论 2.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①效率性原则 ②协同性原则 ③安全性原则 ④依法应对原则 ⑤科学性原则 ⑥适度性原则

3.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有哪些主要功能?

公共危机管理活动的组织保证、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 4.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组织结构、职责分工、运行机制

5.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①以人为本、以防为主 ②权责明确、依法行政 ③指挥统一、运转协调 ④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⑤坚持循序渐进 6.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有哪些主要特点?

①党和政府主导 ②发挥专家作用,提供智力支持 ③社会协同 7.简述公共危机决策的特征。

①快速果断 ②决策环境条件的严酷性与决策的高风险性 ③决策程序的非常规性与效果的非预期性 ④决策者个人的人格化与创新性 8.公共危机决策的基本原则和特殊原则有哪些? 基本原则:①以人为本 ②可行性 ③动态性

特殊原则:①快速有效 ②符合比例原则 ③依法科学 9.公共危机决策的方法有哪些?

①危机事前决策法 ②危机事中决策法 ③快速决策分析法 ④危机专家紧急咨询决策法 ⑤电子会议法

10.公共危机决策的模式有哪些?

①理性行为决策模式 ②组织过程决策模式 ③政府政治决策模式

④领袖和非理性行为决策模式 ⑤精英团队决策模式⑥集体动力决策模式 11.当前我国公共危机决策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

突出问题:①公共危机决策意识不强 ②公共危机决策机构存在缺陷 ③公共危机决策的公开性和可预测性较差 ④公共危机决策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⑤公共危机决策工具缺乏创新

改进和创新: ①转变公共危机决策观念 ②优化公共危机决策组织机构 ③提高决策系统的创新能力 ④优化决策环境

12.应急预案有哪些特点?

①科学性 ②全面性 ③简洁性 ④详尽性 ⑤权威性 ⑥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⑦预案与其他计划类文种不同的特点:具体任务明确,内容详细系统,措施行之有效 13.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①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②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③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④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⑤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应急预案 ⑥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 14.应急预案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法制性原则 ②统一性原则 ③成本控制原则 ④简洁性原则 ⑤可操作性原则 15.简述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

①组织指挥体系域指责 ②预防和预警机制 ③处置程序 ④应急保障措施 ⑤恢复与重建措施

16.应急预案演练具有什么作用?

①使每个成员熟悉他们在危机中的任务和位置,并知道如何应付由于危机时可能出现混乱导致的指挥失灵 ②通过演练,调动、组合、部署人员,当危机真正发生时,为管理人员节余更多的时间 ③加强互助,熟悉预案的具体实施 ④找到危机状态下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⑤体会媒体在危机状态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⑥学习尽快恢复危机一段落之后的组织正常状态

17.公共危机预警的特征是什么?

公共危机预警特征:快速性、准确性、公开性、复杂性、持续性 18.公共危机监测与预警的功能与基本原则有哪些? 功能:监测功能、警报功能、评判功能、免疫功能 原则:①以人为本原则 ②政府主导原则 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④公开透明原则 ⑤规范化原则 ⑥科技支撑原则 ⑦常备不懈原则 ⑧多部门协调原则。19.公共危机预警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①危机迹象监测 ②公共危机识别 ③公共危机迹象的诊断 ④公共危机评价 20.公共危机预警的过程是怎样的?

①信息监测 ②信息发布 ③不同级别的预警措施 ④预警的调整与解除 21.我国在公共危机监测和预警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

问题:p131+p132+p134 措施:p135 22.应急处置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基本原则:①以人为本 ②快速高效 ③主动公开 ④科学应对 ⑤统一指挥 ⑥社会参与 ⑦次优选择。

23.应急处置程序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①启动预案 ②制定处置与救援方案 ③实施处置与救援方案 ④调整处置与救援方案 ⑤应急处置与救援结束

24.公共危机管理的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恢复与重建中应遵循什么原则? 主要内容:物资重建、社会重建、心理恢复。遵循的原则:①以人为本 ②及时高效 ③统筹协调 ④广泛参与 ⑤公开公正 ⑥依法究责。25.制订公共危机恢复与重建规划有何必要?公共危机恢复与重建规划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必要:①有助于区分短期和长期问题 ②有助于确定危机管理部门努力的重点。主要内容:①危机恢复对象总论 ②每种危机恢复对象所配置的物质资源 ③每种危机恢复对象的人员配置 ④补偿与激励 ⑤危机恢复的预算 ⑥危机恢复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政策。

26.如何构建公共危机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①建立政府协调机制,加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经费投入 ②组建、筛选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团队 ③加强灾难心理卫生研究和训练 ④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引导作用 ⑤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的国际合作 27.公共危机后应该怎样改进公共危机管理?

①反危机意识的教育 ②危机后的预案治理 ③危机后的组织变革 ④政策的改进 28.公共危机沟通的方式与策略有哪几种?

公共危机沟通的方式:①现场沟通 ②新闻公告 ③个别会谈 ④电话和信件 ⑤接待中心

⑥网络平台

公共危机沟通的策略:①差异沟通策略 ②对等沟通策略 ③双赢沟通策略 29.媒体在公共沟通中的作用?公共部门应该如何与媒体沟通?

作用:①危机预警功能 ②信息沟通功能 ④情绪引导功能 ⑤舆论监督功能 如何沟通:①将媒体管理纳入战略管理 ②确保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③确立危机信息发布机制 ④保持与媒体的密切关系 ⑤政府掌握应对媒体的技巧,对新闻媒体进行有效管理

30.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义何在?

①公开信息,化解危机 ②设置舆论议程,塑造政府形象 ③满足公众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④建立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化危机为转机 31.如何完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

①建立应急物资目录 ②整和应急物资标准 ③应急物资实物储备 ④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 ⑤应急物资紧急采购和进口 ⑥非政府物资征用 7加强应急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挪用、盗用和流散;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依法查处并进行补充;对于过期失效的管理方案应该及时更新

32.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法治原则;应急性原则;基本权利保障原则。

3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①战争与政治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②恐怖性突发事件法律规范 ③骚乱、社会突发群体事件危机法律规范 ④灾害性危机法律规范 ⑤安全生产事故危机管理的法律规范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⑦其他有关危机管理的法律规范。34.公共危机管理中必须确保哪些基本的公民权利?

生命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获得物质帮助权;申诉控告检举权;国家赔偿和补偿请求权。

35.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公共危机有哪些新变数?

①政治冲突 ②经济动荡 ③战争威胁 ④资源危机和生态恶化 ⑤恐怖主义威胁 36.转型期我国的公共危机形态有哪些特点?

①危机事件领域呈现多层次 ②危机事件规模扩大,影响范围扩展 ③危机事件的组织性,暴力性 ④危机影响方式多元,震荡频率加大 ⑤危机事件趋于国际化

37.我国转型期为什么需要更加重视公共危机管理?

① 现代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日趋加深 ② 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和严重 ③ 转型期社会不稳定因素日趋增加

第五篇: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

考核归档材料

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行政管理 班 级:行管131 学 号:1302010245 学生姓名:陈兴宝

任课教师: 安志放 期末成绩:

2016年6月10日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学习体会

通过这一学期对《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学习,收获颇多,弥补了许多我知识上的不足。但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老师所讲的众多案例,也引发了我个人的一些感想。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学习此书之后的一些感想和简单的看法。

目前,我国正处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发时期,国家是否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危机管理能力,能否应对危机,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将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曾说:“今后的战争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公共危机管理”。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呢? 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这些危机事件,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不断延伸到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危机管理机构不断增加

我国近几年加大了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建立众多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二)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增强

经过期作废2010年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1年日本核泄露、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等各类公共危机事故的发生,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队伍不断壮大,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三)媒体公开事实信息,走向成熟

危机发生的同时媒介要起到正确的作用,起初发生的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媒体没有准确的报道相关信息,导致民众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手机、互联网等夸大其辞传播谣言,造成社会恐慌。如今媒体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准确报道,在公开性与准确性方面有显著提高,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在危机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公共危机教育体系极不健全

现如今公共危机事件每天都在发生,然而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中极少涉及危机教育的内容,我国的危机教育体系极不健全,缺少危机教育,就会缺少危机的意识,进而在面对危机时缺乏“危机应对能力”,手足无措,一切日常积累的知晓与不知晓的防范知识瞬间空白,当前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密集爆发,政府没有一项决策要建立危机教育机构。企业的危机教育基本上是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危机教育也基本上是个人安全教育,缺乏公共危机教育。政府的公共危机教育也基本上是一些危机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告诉他们如何管理和应对危机,根本没有普及到全体公务员和公众,所见所闻最多的也不过是森林防火的宣传,除此之外,危机管理部门的人员没有任何大的作为,只等危机发生了,作补救处理。社会舆论宣传倾向于“好事传千里,坏事不出门”,甚至有意识地掩盖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出现的危机„„这些与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抗风险”需要是不相适应的。

(二)公共媒体缺乏正确向导力度

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果也显现出来,媒体会选择一些能够提高收视率的信息,例如血腥,死亡,灾难,暴力等一系列的词语作为热点新闻的主要标准,各媒体在处理信息的同时,通常会把这些词语所关联的事情进行报道,这种不正常的信息取向很容易给公众造成一种夸大性的信息误导,从侧面加大公众对自身所处环境不安定因素的担忧,引发了很多负面效应。

(三)前瞻性传播不受重视

这里引发了一个概念,什么是前瞻性传播?所谓前瞻性传播:是指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真实并及时的发布危机相关的事态信息,全面分析对事态的发展以及所造成的影响,对于危机有可能造成的民众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并且有前瞻性的引导,以尽最大努力完全避免公共危机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新生的危机。2011年典型事例“抢盐**”正体现了我国忽视前瞻性传播,同时也体现了其重要性。

(四)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受制约

非政府组织是由社会公众组成,是政府组织的延伸,在政府管理范围内,而“草根”组织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这种组织服务于公众,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全心全意解决公众难题,在民众的心目中是大受好评的,但有一点,这种 “草根”非政府组织并未受到法律认可,因此至今为止它仍然处于“非法”状态。

三、完善政府危机管理职能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危机管理教育与训练

建立公共危机教育实训基地让民从更直接的掌握应对各种危机的本领,培养应对危机的心态,从而减少多数民众在面对危机时出现的茫然无措的现象,提高自身的自救能力;陪养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危机管理培训,当紧急时刻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发挥自救与互救的作用,在专业救援队到来之前,降低损失;加强对公务员的危机管理实训,不断增强对危机的意识,从而提高警惕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

非政府组织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管理能力。非政府组织具备很多优势,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因为它是非营利性组织,无偿的为受灾民众付出。我们活在危机不断的年代,政府已无法独自应对种种危机,非政府组织逐渐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之一成为必然,因此非政府组织应当更加正规化和专业化,在未来治理公共危机过程中更得心应手,作为政府也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在重建受灾民众家园的时候充分发挥作用。

(三)提高我国公共危机预警能力

全面策划应对危机的计划,和在危机来临时从容应对的管理措施。换句话说就是未雨绸缪,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提高公共危机预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政府应当主动关注公共性事件,深刻总结公共危机的起因。

以上内容是我根据《公共危机管理》教材内容以及在网上查找的一些资料而对学习这门课程之后的知识收获以及对某些知识视角的简单的看法。或许有些东西看上去不太实际或者有些草率,不过这些都是知识水平的原因吧,老师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多包涵。

【参考文献】:

【1】张勇理:《公共危机管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年2月第二版 【2】马建珍:《浅析政府的危机管理》[J],《长江论坛》2003年第5期。【3】胡灿东 几种危机管理理论之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东岳论丛 2015年12月(第36卷/第12期)

下载公共危机期末重点[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共危机期末重点[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危机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灌云县杨集中学 张西军 一、单选题 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 ) A、特......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

    公共危机 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题库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 )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

    公共危机管理

    1. 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危机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2. 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3. 在危机爆发......

    公共危机管理作业、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报告 题目:肯德基连锁快餐店公共危机分析 姓名:赵瑞新 学号:20***9 年级专业:13行政管理2班 指导教师:符海玲 完成日期: 2016......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分类号:单位代码:09 密级:学号:10309014044浅谈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论文作者: 课程名称:公共危机管理 专业名称: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二○一一年十一月......

    公共危机案例-刘江

    日本、前苏联核泄漏事件 ——从社会突发事件看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 1、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你认为政府应如何做好危机管理? 政府危机管理是一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系统工......

    公共危机管理题库

    一、单选题 1、“危机与机遇”是组织命运 “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这充分体现了危机的 ( D 双重效果性)特性。 2、危机管理理论的提出,始于( B古巴导弹危机 )。3、危机管理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