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置公共危机

时间:2019-05-15 11:4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处置公共危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处置公共危机》。

第一篇:如何处置公共危机

如何处置公共危机

如何处置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是指一系列中止和平进程和瓦解正常经济生活秩序的事件。公共危机具有公共性、突发性、紧急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处置公共危机首要的任务是:在紧急状态下建立秩序,稳定公众,维持经济社会系统正常运转。在危机管理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时间性原则。公共危机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危机发生后,政府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动员力量,组织资源,维持秩序,避免危机一系列负面现象发生。二是效率性原则。公共危机具有蔓延性,如有半点懈怠和迟疑,公共危机有可能迅速向相关领域扩散,引发更大的破坏,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处置公共危机必须快速反应,迅速组织动员力量,控制局面,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三是协同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卫生、交通、公安等众多部门协同配合,整合资源,统一指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在减少损失。四是科学性原则。主要是针对由于工业技术而引起的灾害和因自然灾害引起的危机事件。处置这类危机,应稳妥处置,坚持科学性原则,尊重和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按照技术操作规程,科学、有序、稳定地解决危机事件。

第二篇:危机处置

危机处置,“迅速表态”之后面面观

山体滑坡、矿难瞒报、塑化剂、速生鸡……一起起牵动老百姓“神经”的热点事件,事故责任追究渐无音讯,事件调查雾里看花。

在网络资讯发达的今天,对于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多数地方选择“迅速表态”,然而这“迅速”的后面是否真的出于“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事件突发:“热回应、冷调查”成套路

近期,一些地方对关注度高的热点事件及时回应、快速查处的举措赢得群众肯定。“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艳照门”主角等一批问题官员在跟踪爆料下遭到调查,其中,雷政富从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和立案调查,前后仅用了63小时。

及时公布调查结果还为澄清突发事件真相起到推动作用。“兰州市长袁占亭戴名表”事件,甘肃省纪委调查证实:“网络所传缺乏有效证据”,网络热炒随后平息。然而,一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调查多,真相公布少”的现象依然存在,公众关切的后续调查成为“半拉子工程”,事件调查结果难觅踪影。

部分“虎头蛇尾”的热点事件处置,一般有三种套路:

——“第一时间”回应,事件真相却“雾里看花”。“塑化剂”“毒胶囊”引发极大关注,然而时至今日,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国家标准仍未出台,保障消费者安全依旧靠企业自律。部分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毒胶囊”,污染链到底有多长,流向了哪里,事件真相的调查也远未水落石出。

——号称“严肃查处”,调查结果却迟迟未见公布。山西长治发生的苯胺泄漏事故

已经过去半月,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波及3个省,污染损害至今没有确切评估,相关责任人的调查也没结果。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因给情妇写离婚承诺书被相关部门调查,一个半月后,结果仍未公布。

——处置罔顾民意,事后道歉“一笔勾销”。未经遇难者家属签字同意,云南省镇雄县山体滑坡事故中的46名遇难者遗体就被火化。事后,当地政府“诚恳道歉”,县民政局及殡仪馆“书面检查”,责任追究还未启动。“速生鸡”事件,肯德基一份“道歉”能将监管部门职责缺位一笔勾销?

“„拖延‟被一些地方认定是应对热点事件的有效„偏方‟。”海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代红说,负面事件成为舆论热点后,调查取证需要时间,但能否真诚作出“解释说明”,考验的是一些部门的公信力。

有头无尾:拷问干部的执政情怀

专家认为,应对热点事件是一面镜子。干部有没有执政为民的情怀,是不是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把民意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决定了他的初衷和态度。“事件发生后,公众最想知道真相、谁对事件负责、下一步如何改进工作。但是一些地方这三个环节都做不到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教授钟开斌说,有的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很快回应,表态很好,却迟迟没有下文,不禁让人怀疑:他们是真想解决问题,还是纯粹为避免问责、保“乌纱帽”?

同样是“表叔”,陕西杨达才很快被查处,而有些地方却岿然不动;同样是校园惨案,福建南平、山东潍坊等地能迅速处置,及时向外界发布调查进展,而河南光山却封锁消息,官员集体失声;同样是泄露,杭州苯酚泄漏事故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知晓公众,提醒事态进展情况,而山西长治则长时间瞒报,酿成波及三省的污染事件……

个别地方突发事件应对“重事中处置、轻事后反思”,往往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动用公共资源进行应急处置;在事件善后阶段,随着社会关注度下降,“冷处理”成为一些部门的首选。

危机面前,如何处置,考验的是人民群众在执政党干部心中分量有多重。“无视民意、封锁消息、封闭运作,是危机发生后对公众的„二次伤害‟。”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说。

中央出台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提出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求干部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

“如何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是很多部门工作人员应该补上的一课。”代红说,是迅速站出来与公众坦诚沟通,还是在舆论质疑声中被迫道歉,说些“高度重视、亲自处理、情绪稳定”之类的官话、套话,反映了干部的群众观念。

责任追究:让敷衍塞责者付出代价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认为,对热点事件的调查,无论进展到什么程度、结果如何,都应该通过官方微博、官方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发布。不及时查处和回应民众质疑,就是“欠公众一个回复”,不利于社会监督,也不符合“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原则。

“后续调查结果难以出炉,关键是问责处理机制未发挥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说,相关部门的调查没有进入问责程序,或以道歉代替问责,或一般性调查草草了事,调查结果难以服众。

因此,一些专家认为,建立由第三方参与的调查机制十分必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调查机制,避免自说自话,自查自纠。”钟开斌认为,事件调查组应吸

纳媒体、人大代表、死伤者家属等多方参与,毕竟“由第三方参与的事件真相调查,结论才会更令人信服。”

对久拖未决的事件处理要加大问责追究。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主任何增科认为,热点事件责任追究的沟通协调机制仍须完善。“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建议多部门启动专门程序„全程紧盯‟,只有对敷衍塞责的相关人员行政问责,才能起到惩戒警示作用。”

此外,对于一些社会影响恶劣的事件,专家建议,司法机关介入后续的侦查、调查,对事件当事人和相关拖延塞责的人员追究法律责任。

事实上,每一次应对热点事件既是一次严重冲击和重大考验,也是一次改革创新的契机。抓住并充分利用这些推动改革的“机会之窗”,亡羊补牢,才能真正从突发事件中汲取教训。

第三篇:公共危机

当今社会公共危机频发,从非典开始,国家已开始建立系统的危机管理机制,从而降低危机的损失,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但面对越来越多的危机事件,政府的应对显得力不从心,政府的公信力随之下降,社会动荡不安。

一、公共危机时公信力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

(一)公信力概念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政府作为一个为社会成员提供普遍服务的组织,其公信力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出来,因此,政府公信力程度实际上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的评价。

(二)公共危机概念

公共危机即公共性公关危机,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其包括自然地质灾害,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群体事件等。它具有突发性,政治性,不确定性,紧急行,扩散性的特点。

(三)公共危机时公信力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

1、政府公信力影响危机的处置效率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涉及面广,持续性长,危害性大。由于政府自身在资源禀赋,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的各种先天性的局限性,无论是在危机发生后的灾害救助,恢复阶段,还是在前期的危机预警,监控阶段,都需要有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集中民智民力来控制和战胜危机。因此,当危机来临时,是否能够第一时间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是否能够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就成为政府的重大使命之一。同时面对危机,一个有公信力的政府还可以在心理上减轻,避免民众的恐慌,并激发起民众战胜危机的强大精神动力。

2、政府公信力影响危机的发展态势

危机的发展态势是不确定的,但是除去不可抗力因素,政府自身的公信力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首先,如果公众政府缺乏信任,就会对政府的危机治理能力产生怀疑。其次,如果政府缺乏公信力,公众对政府的政策措施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再次,一个缺乏公信力的政府,还会丧失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3、政府公信力影响危机中的信息沟通

一个有公信力的政府,可以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报道信息,消除谣言,稳定人心。但是,如果一个政府没有公信力,那么,它的信息肯定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反而引起社会的混乱。近年来发生的群众聚集突发事件,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公共危机过程中听不到政府公开的声音,极易使信息经过非行政渠道迅速传播,不利于稳定人民的心理预期,不利于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也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

二、现阶段公共危机时政府公信力缺失现状

政府公信力弱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美国公共行政管理学者乔治·弗雷德克森所指出的,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人口膨胀,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诸多社会问题,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了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客观上引发了政府的信任危机。

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超越地方政府的上访问题越来越多,即便是到本级政府上访也多表现为群体上访。而一个比较极端的表现是由个案容易引发成达规模的群体性事件。这些群体事件发生,都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性极强,没有明确的组织者,找不到磋商对象,绝大对数参与者与最初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主要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群众不相信当地政府,借题发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以发泄为主,在发泄过程中

通过手机短信,网络传播信息,利用群众盲从的群体心理散步谣言,蛊惑更多民众参与,甚至政府机关和其他设施进行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小康》联合唐楷对“政府信任程度”调查显示,逾70%的受访者表示不信任地方政府,认为很多地方政府存在着“隐瞒真实情况,报喜不报忧”的情况。与此同时,政府官员以80.3%的绝大多数被网民选为信用最差的群体,这大大影响了政府形象。另有资料显示,200年至2010年,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有所降低:在“您相信政府公布的各种社会经济调查数据吗”的调查中,认为“仅作参考,作假的成分很多”或“绝对是假的,从来都不信”的比例高达91.1%与2007年得79.3%相比,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度直降10个百分点。以上种种数据,事例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尤其是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缺失的严重性,而政府公信力缺失在地方政府中表现尤为明显。

三、现阶段公共危机时政府公信力缺失原因分析

(一)政府职责履行不力

一方面政府在危机的过程中处置不力,或者指挥不当,或者不依法行政,滥用权力。在湖南嘉禾事件中,当地政府公开打出这样的标语“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这是典型的政府滥用公权力。另一方面,政府在危机当中不作为,还会引发更加严重的事件,比如瓮安事件,因为政府信息不公开,当地政府在最初出的时间的不作为,再加上长期积怨的矛盾的爆发,使得上万人烧县委县政府,损失惨重。

(二)公共领导者的危机管理素质不高

从目前各级领导干部处置和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看,在领导者的危机管理意识,能力及作风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危机意识淡薄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的领导者满足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公共危机意识相当淡薄,缺乏快速感知与反应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甚至造成局面失控。

2、危机处置不当

我国一些地方或部门的领导者缺乏综合型,复合型,高技能的危机决策能力,在复杂形势面前束手无策;处置危机事件的方法单一,不注重危机的预警和预防,更忽视善后和总结,总是被动式地处理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失职,渎职,以权谋私

较之危机意识淡薄,危机处置不当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和政府部门领导干部的失职,渎职,以权谋私。

(一)危机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1、应急预案形式化

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危机管理预案仅仅是锁在抽屉里准备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体,不具备操作性,致使危机到来时预案根本不能发挥作用,仍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行行政机构。

2、应急预案不健全

从2008年南方雪灾可以看到,我国五个关于自然灾害救助的国家应急专项预案和国务院各部门及地方的107个预案中,没有国家级的雪灾专项预案。引发大规模电网瘫痪的冻雨还尚未列入气象预警的范围之列。

3、缺乏对复合型公共危机的应对措施

现行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大都是按照“一个灾种,一个法规,一个部门,一支队伍”的要求设置的,所以面对复合型危机的出现,往往会显现出单一作战,分散行动,配合不力,保障不够的弊端。

4、预案和法律两层皮

在危机管理中,现行的应急预案制度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有“两层皮”的问题。比如《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应对法》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含义就存在着不一致的部分。

5、公共信息披露机制不畅

存在政府机关,公众与媒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甚至存在政府部门故意封锁危机管理相关信息的情况。公共危机传递不畅,一方面很容易在社会上引起**,滋生谣言,另一方面也会极大地影响危机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加深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

6、公共危机的评估机制乏力

一方面,各级政府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仍侧重于常规性工作指标,虽有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但缺少综合指标体系考评,致使危机管理的奖惩乏力,影响了领导干部提高危机管理能力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在危机善后处理过程中,疏忽对危机处置过程的总结和评估,致使同类危机事件不断重复发生,领导干部的危机管理能力仍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四、政府公信力在危机事件中的重塑

所有的危机都意味着转机,对于一个成熟的政府来说,把危机当作机会,是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尤其是政府运作机制已倍显陋弊,需要痛下决心予以革新。政府在控制危机的过程中,将危机装变为动力,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积极塑造和创新政府公信力。

(一)转变政府行为方式,建设服务政府

政府要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树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身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坚持公正执法,信息沟通,并承担着相应责任,努力建设政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率。

1、建设诚信法制政府

要加强度舆论的引导和对媒体的管理,要坚持信息公开原则,建立完善信息公开机制。不要让“空头政策”影响政府形象,要加强兑现对民承诺。要坚持依法行政,不要让人治代替法制,要围绕建设法制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立法,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行政法律责任机制。

2、建立勤政廉洁政府

(1)不要让腐败腐蚀了政府

要加强反腐工作力度。要将反腐工作作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大事来抓,大力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旗帜鲜明的反对腐败,惩治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并从制度上抑制腐败。不给腐败发生的环境。要加强行政审计监察,敢于揭露问题,处理问题,树立廉洁政府形象。

(2)不要让不正之风泛滥,要加强政风建设

要推行公共服务承诺制,建立政府信用评价机制,实施连续性的政府信用民意调查,将诚信记录作为公务员考核、任免的依据。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度。要把诚信建设纳入单位的廉政建设范围之内。

3、建立社会参与机制,推行信息公开和透明政府理念

建立财政资源动员机制和物资储备机制等,另外重视引导非政府组织的参与配合,都是政府公信力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重塑与创新的表现。

公开政务,公开政情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公开与透明中才有利于社会的参与和社会的监督。强调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公开和透明,就是要打破传统体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垄断,以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4、培育市场观念和有限的政府理念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而引起的资源配置,利益格局,社会组织,思想观念的全面改革,我国政府也必须顺应市场经济的趋势而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树立其市场和有限政府理念。

(二)大力加强公共领导者的危机管理素质建设

作为危机管理领导力中的主导因素,各级公共部门的领导者应大力提高自己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1、公共领导者应增强危机意识

增强危机意识,要求各级公共领导者要本着对党和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清醒认识领导环境的复杂性,做到居安思危,见微知著,防患与未然。

2、公共领导者应大力提高危机管理能力

公共领导者的应急管理能力体现在公共危机事前、事中、事后四个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相应的能力。

(三)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完善的危机管理体制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保证。从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在“一案三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合法,有效应对危机的道路,但就实际应用来看,仍须不断完善。

1、完善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横向到位,纵向到底”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2、完善预案管理体制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但应急管理体制仍不够健全,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健全联动体制。二是增强综合协调功能。三是建立资源库信息库。

3、完善应急管理机制

我国应急机制应做到:使危机处置的程序,步骤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使得各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具体,而又能互相协作联动,使用科学先进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危机的监测和处置。

4、完善应急管理法制

应出台《紧急状态法》,弥补《突发事件应对法》,缺乏对特别严重的“公共紧急状”进行立法的不足。修改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进一步增强其操作性。完善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细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危机虽然不可避免,但危机却是可以管理的,有效的危机预防可以减少危机的发生,积极地危机应对则可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结语:总之,在公共危机频发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减少危机的发生,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提高政府应对危机的效率,避免危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我们就必须建立系统的危机管理机制,建立有效地预警机制,确保政府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内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加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第四篇: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

考核归档材料

学 院: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行政管理 班 级:行管131 学 号:1302010245 学生姓名:陈兴宝

任课教师: 安志放 期末成绩:

2016年6月10日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学习体会

通过这一学期对《公共危机管理》课程的学习,收获颇多,弥补了许多我知识上的不足。但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老师所讲的众多案例,也引发了我个人的一些感想。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学习此书之后的一些感想和简单的看法。

目前,我国正处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多发时期,国家是否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危机管理能力,能否应对危机,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将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曾说:“今后的战争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公共危机管理”。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呢? 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为有效应对这些危机事件,我国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不断延伸到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危机管理机构不断增加

我国近几年加大了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建立众多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在各自的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二)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增强

经过期作废2010年西南旱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1年日本核泄露、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等各类公共危机事故的发生,我国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队伍不断壮大,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三)媒体公开事实信息,走向成熟

危机发生的同时媒介要起到正确的作用,起初发生的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媒体没有准确的报道相关信息,导致民众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手机、互联网等夸大其辞传播谣言,造成社会恐慌。如今媒体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准确报道,在公开性与准确性方面有显著提高,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在危机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公共危机教育体系极不健全

现如今公共危机事件每天都在发生,然而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中极少涉及危机教育的内容,我国的危机教育体系极不健全,缺少危机教育,就会缺少危机的意识,进而在面对危机时缺乏“危机应对能力”,手足无措,一切日常积累的知晓与不知晓的防范知识瞬间空白,当前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密集爆发,政府没有一项决策要建立危机教育机构。企业的危机教育基本上是经营环境和市场竞争,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的危机教育也基本上是个人安全教育,缺乏公共危机教育。政府的公共危机教育也基本上是一些危机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告诉他们如何管理和应对危机,根本没有普及到全体公务员和公众,所见所闻最多的也不过是森林防火的宣传,除此之外,危机管理部门的人员没有任何大的作为,只等危机发生了,作补救处理。社会舆论宣传倾向于“好事传千里,坏事不出门”,甚至有意识地掩盖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出现的危机„„这些与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抗风险”需要是不相适应的。

(二)公共媒体缺乏正确向导力度

大众传媒像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其各种负面效果也显现出来,媒体会选择一些能够提高收视率的信息,例如血腥,死亡,灾难,暴力等一系列的词语作为热点新闻的主要标准,各媒体在处理信息的同时,通常会把这些词语所关联的事情进行报道,这种不正常的信息取向很容易给公众造成一种夸大性的信息误导,从侧面加大公众对自身所处环境不安定因素的担忧,引发了很多负面效应。

(三)前瞻性传播不受重视

这里引发了一个概念,什么是前瞻性传播?所谓前瞻性传播:是指在公共危机发生之后,真实并及时的发布危机相关的事态信息,全面分析对事态的发展以及所造成的影响,对于危机有可能造成的民众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并且有前瞻性的引导,以尽最大努力完全避免公共危机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新生的危机。2011年典型事例“抢盐**”正体现了我国忽视前瞻性传播,同时也体现了其重要性。

(四)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受制约

非政府组织是由社会公众组成,是政府组织的延伸,在政府管理范围内,而“草根”组织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非政府组织,这种组织服务于公众,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全心全意解决公众难题,在民众的心目中是大受好评的,但有一点,这种 “草根”非政府组织并未受到法律认可,因此至今为止它仍然处于“非法”状态。

三、完善政府危机管理职能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强危机管理教育与训练

建立公共危机教育实训基地让民从更直接的掌握应对各种危机的本领,培养应对危机的心态,从而减少多数民众在面对危机时出现的茫然无措的现象,提高自身的自救能力;陪养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危机管理培训,当紧急时刻到来的时候,他们能够发挥自救与互救的作用,在专业救援队到来之前,降低损失;加强对公务员的危机管理实训,不断增强对危机的意识,从而提高警惕性,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二)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

非政府组织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管理能力。非政府组织具备很多优势,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因为它是非营利性组织,无偿的为受灾民众付出。我们活在危机不断的年代,政府已无法独自应对种种危机,非政府组织逐渐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之一成为必然,因此非政府组织应当更加正规化和专业化,在未来治理公共危机过程中更得心应手,作为政府也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在重建受灾民众家园的时候充分发挥作用。

(三)提高我国公共危机预警能力

全面策划应对危机的计划,和在危机来临时从容应对的管理措施。换句话说就是未雨绸缪,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完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提高公共危机预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政府应当主动关注公共性事件,深刻总结公共危机的起因。

以上内容是我根据《公共危机管理》教材内容以及在网上查找的一些资料而对学习这门课程之后的知识收获以及对某些知识视角的简单的看法。或许有些东西看上去不太实际或者有些草率,不过这些都是知识水平的原因吧,老师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多包涵。

【参考文献】:

【1】张勇理:《公共危机管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年2月第二版 【2】马建珍:《浅析政府的危机管理》[J],《长江论坛》2003年第5期。【3】胡灿东 几种危机管理理论之比较及其借鉴意义 东岳论丛 2015年12月(第36卷/第12期)

第五篇:公共危机答案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灌云县杨集中学 张西军

一、单选题

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A)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三级;|C、特别重大、重大二级。

2、(C)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A、设区的人民政府;|B、地方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C)。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

4、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对突发事件应对活动起到(B)作用。A、控制;|B、规范;|C、预防。

5、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件可以划分为(C)。A、二级;|B、三级;|C、四级。

6、突发事件最基层的行政责任主体是(B)。A、乡镇人民政府;|B、县人民政府;|C、.市人民政府。

7、下列不属于应急物质储备范围的是(A)。

A、应急救援人员;|B、应急救援物质;|C、应急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

8、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B)相关信息。A、通知;|B、通报;|C报告。

9、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最高可以处以(C)的罚款。A、5万元;|B、10万元;|C、C.20万元。

10、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B)。A、尽快修改相关法律条文;|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C、静观事态发展。

11、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C)、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A、监测与预报;|B、监测与预防;|C、监测与预警。12、2008年举行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安全奥运是实现“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有效保障。安全奥运的含义是(B)。

A、奥运场馆安全;|B、奥运建设及运营过程的整体安全;|C、奥运设施安全。

13、(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C)。

A、警告;|B、停止其业务活动;|C、以上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15、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以下四项中哪一项是正确的(B)。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11月1日;|C、2008年1月1日。

16、某区某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人民政府可以对其处于最高额度几万元的罚款(C)。A、5万元;|B、15万元;|C、20万元。

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A、红、橙、黄、蓝;|B、红、黄、橙、绿;|C、红、黄、绿、蓝。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几章和几个条文(A)。A、7章、70条;|B、6章、60条;|C、8章、70条。

19、对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管辖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下列哪一项规定是正确的(A)。A、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B、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C、由突发事件发生地的街道负责管辖,法律或行政法规有规定的除外。

20、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

2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A、事件经过;|B、救援措施;|C、预警级别。

22、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B)。A、保留;|B、撤销;|C、升级。

2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要在事件发生后的(C)内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A、12小时;|B、2小时;|C、1小时。

24、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B)。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经济责任。

25、(C)的应急能力,是全部应急管理的基础。A、政府;|B、专业指挥机构;|C、基层。

26、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B)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A、30;|B、50;|C、80。

27、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A)级以上。A、8;|B、9;|C、10。

28、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C)以上。A、35℃;|B、37℃;|C、39℃。

29、《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具有(C)效力。A、宪法;|B、法律;|C、法规。

30、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A)时需停运。A、4级风;|B、5级风;|C、6级风。

31、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B),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

A、体温下降;|B、体温上升;|C、体温正常。

32、基于可能面临多种类型的突发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A)。A、整体协调性和层次性;|B、整体性和群众性;|C、层次性和相关性。

33、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C)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

A、相对独立;|B、紧密联系;|C、有机联系。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A、2007年8月30日;|B、2007年7月10日;|C、2007年7月10日。

35、国务院和(A)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A、县级;|B、地市级;|C、省级。

36、(C)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A、县级人民政府;|B、企业事业单位;|C、新闻媒体。

37、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B)A、红色;|B、黄色;|C、橙色。

38、(C)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A、国务院;|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39、(A)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A、国务院;|B、本地人民政府;|C、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40、公民参加应急救援工作或者协助维护社会秩序期间,其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和福利(A)。A、不变;|B、增加一倍;|C、不享受。

41、(C)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A、国务院;|B、民政部门;|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42、突发事件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不能消除或者不能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的,应当(C)。A、及时向国务院报告;|B、及时发布信息广而告之;|C、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4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A、预防;|B、遏制;|C、消除。

4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C)、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A、检查与督促;|B、告诫与处理;|C、应急处置与救援。

45、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A)的原则。A、预防为主;|B、控制为主;|C、处理为主。

46、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和社会安全事件。A、地质灾害;|B、森林火灾;|C、公共卫生事件。

47、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组织处置工作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并由(C)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特点,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A、法院;|B、检察院;|C、公安机关。

48、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响应程序可分为(A)、响应级别确定、应急启动、救援行动.应急恢复、应急结束。A、接警;|B、处理;|C、汇报。

49、“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A、法规;|B、法制;|C、体系。

50、应急预案的层次可分为综合预案、(B)、现场预案。A、单位预案;|B、专项预案;|C、个体预案。

二、是非题(A、对,B、错)

51、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消除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B)

52、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单位和个人的财产都可以被征用。

(A)

53、在伤员急救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有限,要分清主次,对危及生命的重大受伤首先处置,一般小伤放在后面处理。

(A)

54、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不消除事故隐患不生产。

(A)

55、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制定。

(B)

56、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省、市级政府和部门制定。

(B)

57、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A)

58、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应当按照保密级别逐级传达。

(B)

59、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作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决定、命令,可以不予公布。

(B)

60、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可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财产被征用或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可以不给予补偿。

(B)

61、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可以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B)

62、应急预案制定机关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势变化,适时修订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

(B)

63、应急预案制定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制定,不得改变。

(B)64、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程序由国务院规定。

(A)

65、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A)

66、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事件发生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依法出动警力,根据现场情况依法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尽快使社会秩序恢复正常。(A)

67、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前提是: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不能消除或者有效控制、减轻其严重社会危害。

(A)

68、新闻媒体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宣传报道,费用由财政保障。

(B)

6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应急求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A)

70、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

(A)

71、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负责。

(A)72、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强调国家统一领导的原则。

(A)

73、未做好应急设备日常维护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单位,只要给予一定金额的罚款处分就可以了。

(B)

74、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不追究刑事责任。

(B)

7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最高为四级。

(B)76、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是对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才设定的。

(A)7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A)

78、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A)

79、突发事件发生后无论何种情况都不能越级上报。

(B)

80、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但不可以越级上报。

(B)

81、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A)82、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与重建工作,不适用于突发事件应对法。(B)

83、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耦合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各项应急预案之间一定要有机衔接。

(A)

84、省市县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应急物质储备制度和保障制度。(B)

8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A)

86、禽流感疫情由国家卫生部统一公布。

(A)

87、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A)

88、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

(B)89、紧急状态期间采取的非常措施,依照有关法律规定执行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另行规定。

(A)

90、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A)

91、基层应急管理应以“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五个早”是: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

(A)

92、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A)

93、国务院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其办事机构及具体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B)

94、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工作,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

(A)95、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A)

96、发生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时,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保障、控制等必要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

(A)97、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全省进入紧急状态的,依法由省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

(B)98、发布预警级别警报就意味着进入了预警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要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A)

99、发布突发事件警报的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发布预警级别,不得变更。

(B)

100、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危急病人,要尽量避免在现场对其进行急救,而应及时去医院救治。

(B)

101、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A)

102、对即将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社会安全事件,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

(A)10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A)

104、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105、单位和个人报送的突发事件信息要准确。

(B)

106、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A)10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与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是完全一样的。

(B)108、所有的突发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为四级。(B)109、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A)

110、对因本单位的问题引发的或者主体是本单位人员的社会安全事件,有关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上报情况,并迅速派出负责人赶赴现场开展劝解、疏导工作。A

三、多选题 111、《突发事件应对法》蕴含的现代理念(ABCD)。

A、人权理念;|B、以人为本理念;|C、责任政府理念;|D、服务政府理念。

11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由(AB)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A、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B、相关部门负责人;|C、相关部门负责人;|D、公安部门。

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ABCD)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流。A、预防;|B、监测与预警;|C、应急处置与救援;|D、事后恢复与重建。

114、应急预案应当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ABC)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等内容

A、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B、处置程序;|C、应急保障措施;|D、应急防防御措施。11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可以起到维护(ABCD)和社会秩序的作用。A、人民生命财产安全;|B、国家安全;|C、公共安全;|D、环境安全。116、下列情形适用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ABCD)。

A、飓风后的海堤加固;|B、蝗灾中的粮食调拨;|C、汶川大地震前的预警;|D、地震废墟中的人员搜救。117、突发事件的主要构成要件包括(BCD)。

A、突然发生或即将发生;|B、突然发生;|C、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D、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

118、突发事件主要包括(ABCD)。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119、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坚持(ABCD)。

A、统一领导;|B、分类管理;|C、分级负责;|D、属地管理。12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AC)。

A、预防为主;|B、应急为主;|C、预防与应急相结合;|D、应急与善后相结合。121、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对措施包括(ABCD)。

A、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B、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C、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D、必要时越级上报。

122、国家应急物质保障体系涉及应急物质的监管、(ACD)和紧急配送等环节。A、生产;|B、储存;|C、储备;|D、调拨。

123、有关单位和个人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BCD)。A、全面;|B、及时;|C、客观;|D、真实。

124、地震测试监测站监测到突发地震,应该及时向(ABC)报告。A、当地人民政府;|B、当地地震局;|C、当地应急办;|D、当地综治办。12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BCD)。

A、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理位置;|B、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C、突发事件发展态势;|D、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126、发布二级预警级别后,下列属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有(BC)。

A、启动应急预案;|B、加强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C、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D、公布咨询电话。

127、某网站编造突发事件虚假信息,对此的处罚包括(ABCD)。

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B、后果严重的,暂停其业务活动;|C、后果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许可证;|D、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128、单位不配合突发事件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措施,相应的处罚应该是(AB)。A、责令改正;|B、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C、追究民事责任;|D、追究刑事责任。

129、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ABD)、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

A、生产;|B、经营;|C、运输;|D、储运。

130、(BCD)应当根据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街道办事处;|B、居民委员会;|C、村民委员会;|D、企业事业单位。

131、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ACD)。A、安全意识;|B、自救意识;|C、自救能力;|D、互救能力。

132、有关单位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ABCD)。

A、未按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B、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C、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作,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危害扩大的;|D、突发事件发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13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4、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135、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下列哪些应急措施(ABC)

A、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B、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136、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137、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该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ABC)。

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许可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138、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B、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D、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3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谁制定(C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务院部门。

140、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消除已发现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决定(ABC)。

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许可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141、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置突发事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

A、该市人民政府;|B、该区监察部门;|C、该市安监局;|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142、当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人民政府应当如何发布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ABD)。A、统一;|B、正确;|C、全面;|D、及时。

1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

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144、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发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取下列哪些应急措施(ABC)

A、封锁有关场所和道路;|B、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对易受冲击的国家重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145、某公民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ABC)。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彰;|C、可以获得政府的奖励;|D、可以对其他公民发布命令。

146、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工作中的比例原则描述正确的是(AB)。A、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B、行政机关有多种应急措施可以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的保护公民权益的措施;|C、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所能带来的社会利益应当大于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受的损失;|D、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应当符合理性。14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应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援人员(ABC)。A、购买人身意外保险;|B、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C、配备必要的器材;|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问题。148、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BCD)等。

A、电视直播;|B、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C、组织报道;|D、举行新闻发布会。149、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CD)。

A、强制执行;|B、疏导交通;|C、控制事态;|D、维护社会秩序。

150、为解决灾后应急住房需求,学校、社区、(ABCD)等为不能回家的灾民提供临时避灾安置场所。A、公园;|B、敬老院;|C、红十字会;|D、志愿者机构。151、洪水到来时,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有(ABCD)。

A、转移时先人后财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B、尽量向屋顶、大树、高墙等高处转移;|C、设法发出求救信号;|D、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漂浮物转移。152、(ABCD)为泥石流的征兆。

A、地面突然下沉,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动;|B、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夹有树枝等;|C、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D、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有轻微震动感。153、家庭常备火灾逃生“四件宝”是指:家用灭火器、(ABD)。A、应急逃生绳;|B、简易防烟面具;|C、望远镜;|D、手电筒 `。154、加强应急管理,是政府履行(CD)职能的一项重要内容。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155、在防洪工程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BCD)、取土等危害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活动。A、建房;|B、爆破;|C、打井;|D、采石;E、种树。

156、《防洪法》规定,防洪区是指洪水泛滥可能淹及的地区,分为(ABC)。A、洪泛区;|B、蓄滞洪区;|C、防洪保护区;|D、防洪规划区;E、风景旅游区。157、游乐设施出现非正常情况停机时,应(ABD)。

A、保持镇静;|B、听从工作人员指挥;|C、解除安全带;|D、等待救援。158、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ABCD)。

A、自然灾害;|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159、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BCD)三个阶段。A、演练策划;|B、演练准备;|C、演练实施;|D、演练总结。160、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是,应急救援行动必须(BCD)。A、预见;|B、迅速;|C、准确;|D、有效。

161、由于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的结构性质与相连结的土堤不同,所以在它与土堤结合部位往往容易形成薄弱环节而发生渗水现象。处理这类险情,应采取(BC)。

A、水下抛石;|B、临河截渗堵漏;|C、背河反滤导渗;|D、填土帮坡。16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应当如何隔离危机(BCD)。

A、立即开展调查;|B、确立取舍原则;|C、做好内部沟通;|D、构筑“防火墙”。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11-24 11:11:55 来源: 互联网 跟帖已关闭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26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的建设目标。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C、房地产风险 D、经济战略资源危机

答案:D

13、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A、高速列车碰撞 B、南方雪灾 C、煤矿瓦斯爆炸

D、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答案:D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

14、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C 正确答案:D

15、在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答案:B 正确答案:C

16、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报公安机关批准后实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A、投资单位 B、协办单位 C、主办单位 D、承办单位

答案:D

17、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以及()等。A、布告 B、广告

C、举行新闻发布会 D、电视报道

答案:C

1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是国家层面的总体应急预案,总体预案共分()。A、5章 B、6章 C、8章 D、10章

答案:B

19、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在()内报至农业部。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小时

答案:D 正确答案:C

20、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A、国务院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市(地)级人民政府 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A 正确答案:B

21、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A、预警指标体系 B、政府监管 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D、行业自律

答案:A

22、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B

23、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A、科技兴安

B、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应急响应

答案:C

24、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答案:A 正确答案:B

25、应急法律中规定不得克减的人权最低标准。这是体现了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A、边缘性 B、临时性 C、行政紧急性 D、保障性)特点。答案:D

26、在紧急状态下对人权的克减的程度以紧急情势所严格需要者为限。这一原则一般被称为()。A、比例原则 B、非克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27、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A、非克减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比例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B 正确答案:A

28、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

29、在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中,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识别和转化,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子系统是()。A、信息收集子系统 B、信息加工子系统 C、决策子系统 D、警报子系统

答案:B

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30、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答案:D

31、在危机决策主体中,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责任,在出现危机状态下,拥有做出最终决定的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特定个人和政府机构属于()。A、权力中枢决断系统 B、参谋咨询系统 C、协调系统 D、专家系统 答案:A

32、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答案:A

33、省级民政部门在自然灾情稳定后()内将全省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民政部。A、2日 B、5日 C、10日 D、20日

答案:C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起施行。A、10月1日 B、1月8日 C、8月30日 D、11月1日

答案:D

35、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答案:B

36、由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D

正确答案:C

37、城市人口中将闲置不用的物品捐献出来帮助困难人口的社会捐助制度属于()。A、集中性捐助 B、对口支援 C、经常性捐助 D、助人为乐

答案:A

正确答案:C

38、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答案:B

39、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A、比例原则 B、非可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非程序原则

答案:D

正确答案:A 40、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公安部 D、民政部

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14

41、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有(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降低病死率 D、正确舆论引导

答案:A,B,C,D

42、政府应急处理的次级职能有(A、决策 B、指挥与协调 C、危机监测)。)。D、应急预测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3、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44、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B、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D、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答案:A,B,C,D

45、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6、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A、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 C、公众与舆论监督 D、财政预算管理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7、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A、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一般法律法规

D、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答案:A,B,C,D)。

48、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答案:A,B,C,D

49、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A、危害程度 B、紧急程度 C、发展事态 D、控制程度

答案:A,B,C

50、应急处置包括()。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D、应急总结

答案:A,B,C)来分级。

5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地震 B、森林退化 C、泥石流 D、洪水泛滥

答案:A,C,D

正确答案:A, C

52、全球视野下的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应由(A、能源生产体系 B、国外能源供应体系 C、能源战略储备体系 D、国内能源勘查开发供应体系

答案:B,C,D

53、应急处置的内容包括()。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理 C、应急响应 D、应急结束)组成。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54、危机管理系统包括()。A、危机预警方法体系 B、危机对应策略体系 C、危机管理评估体系 D、危机事件修复体系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55、危机决策的原则包括()。A、权力集中原则 B、过程优先原则 C、短期目标优先原则 D、强制原则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C, D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9-11-24 11:11:55 来源: 互联网 跟帖已关闭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26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C、房地产风险 D、经济战略资源危机

答案:D

13、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A、高速列车碰撞 B、南方雪灾 C、煤矿瓦斯爆炸

D、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答案:D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

14、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C 正确答案:D

15、在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答案:B 正确答案:C

16、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报公安机关批准后实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A、投资单位 B、协办单位 C、主办单位 D、承办单位

答案:D

17、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以及()等。A、布告 B、广告

C、举行新闻发布会 D、电视报道

答案:C

1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是国家层面的总体应急预案,总体预案共分()。A、5章 B、6章 C、8章 D、10章

答案:B

19、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在()内报至农业部。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小时

答案:D 正确答案:C

20、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A、国务院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市(地)级人民政府 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A 正确答案:B

21、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A、预警指标体系 B、政府监管 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D、行业自律

答案:A

22、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B

23、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A、科技兴安

B、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D、应急响应

答案:C

24、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答案:A 正确答案:B

25、应急法律中规定不得克减的人权最低标准。这是体现了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A、边缘性 B、临时性 C、行政紧急性 D、保障性)特点。答案:D

26、在紧急状态下对人权的克减的程度以紧急情势所严格需要者为限。这一原则一般被称为()。A、比例原则 B、非克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27、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A、非克减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比例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B 正确答案:A

28、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

29、在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中,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识别和转化,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子系统是()。A、信息收集子系统 B、信息加工子系统 C、决策子系统 D、警报子系统

答案:B

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30、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答案:D

31、在危机决策主体中,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责任,在出现危机状态下,拥有做出最终决定的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特定个人和政府机构属于()。A、权力中枢决断系统 B、参谋咨询系统 C、协调系统 D、专家系统 答案:A

32、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答案:A

33、省级民政部门在自然灾情稳定后()内将全省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民政部。A、2日 B、5日 C、10日 D、20日

答案:C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起施行。A、10月1日 B、1月8日 C、8月30日 D、11月1日

答案:D

35、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答案:B

36、由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答案:D

正确答案:C

37、城市人口中将闲置不用的物品捐献出来帮助困难人口的社会捐助制度属于()。A、集中性捐助 B、对口支援 C、经常性捐助 D、助人为乐

答案:A

正确答案:C

38、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答案:B

39、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A、比例原则 B、非可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非程序原则

答案:D

正确答案:A 40、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公安部 D、民政部

答案:D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14

41、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有(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降低病死率 D、正确舆论引导

答案:A,B,C,D

42、政府应急处理的次级职能有(A、决策 B、指挥与协调 C、危机监测)。)。D、应急预测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3、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44、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B、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D、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答案:A,B,C,D

45、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6、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A、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 C、公众与舆论监督 D、财政预算管理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B, C

47、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A、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一般法律法规

D、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答案:A,B,C,D)。

48、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答案:A,B,C,D

49、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A、危害程度 B、紧急程度 C、发展事态 D、控制程度

答案:A,B,C

50、应急处置包括()。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D、应急总结

答案:A,B,C)来分级。

5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地震 B、森林退化 C、泥石流 D、洪水泛滥

答案:A,C,D

正确答案:A, C

52、全球视野下的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应由(A、能源生产体系 B、国外能源供应体系 C、能源战略储备体系 D、国内能源勘查开发供应体系

答案:B,C,D

53、应急处置的内容包括()。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理 C、应急响应 D、应急结束)组成。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54、危机管理系统包括()。A、危机预警方法体系 B、危机对应策略体系 C、危机管理评估体系 D、危机事件修复体系

答案:A,B,C

正确答案:A, B, C, D

55、危机决策的原则包括()。A、权力集中原则 B、过程优先原则 C、短期目标优先原则 D、强制原则

答案:A,B,C,D

正确答案:A, C, D

三、多选题

111、《突发事件应对法》蕴含的现代理念(ABCD)。

A、人权理念;|B、以人为本理念;|C、责任 政府理念;|D、服务政府理念。

112、县级以上处所各级国民政府设立由(AB)和中国国民武装警察部队 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示、和谐本级国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下级国民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A、本级国民政府首要负责人;|B、相关部门负责人;|C、相关部门负责人;|D、公安部门。

113、中华国民共和国政府在突发事件的(ABCD)等方面,同外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与交换。A、预防;|B、监测与预警;|C、应急处理与救济;|D、事后恢复与重建。

114、应急预案该当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和(ABC)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 等内容

A、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B、处理程序;|C、应急保障措施 ;|D、应急防防御措施。11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可以起到掩护(ABCD)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A、国民生命 财产安全;|B、国家 安全;|C、公共安全;|D、环境安全。116、下列情况实用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ABCD)。

A、飓风后的海堤加固;|B、蝗灾中的粮食 调拨;|C、汶川大地震前的预警;|D、地震废墟中的人员搜救。117、突发事件的首要构成要件包孕(BCD)。

A、突然产生或即将产生;|B、突然产生;|C、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迫害;|D、需要 采纳应急处理措施 予以应对。

118、突发事件首要包孕(ABCD)。

A、自然灾难;|B、事故灾害;|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119、国家 应急管理体制维持(ABCD)。

A、统一指示 ;|B、分类管理;|C、分级负责;|D、属地管理。120、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AC)。

A、预防为主;|B、应急为主;|C、预防与应急相联合;|D、应急与善后相联合。

121、突发事件产生后,产生地县级国民政府应对措施 包孕(ABCD)。

A、立即采纳措施 把持事态发展;|B、组织开展应急救济和处理工作;|C、立即向上一级国民政府报告;|D、必要时越级上报。

122、国家 应急物质 保障体系涉及应急物质 的监管、(ACD)和紧急 配送等环节。A、生产;|B、储存;|C、储备;|D、调拨。

123、有关单位和个人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该当做到(BCD)。A、全面;|B、及时;|C、客观;|D、真实。

124、地震测试监测站监测到突发地震,该当及时向(ABC)报告。A、当地国民政府;|B、当地地震局;|C、当地应急办;|D、当地综治办。125、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划分的根据首要包孕(BCD)。

A、突发事件产生的光阴、地理地位;|B、突发事件产生的紧急 程度 ;|C、突发事件发展态势;|D、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迫害程度。

126、发布 二级预警级别后,下列属于县级以上国民政府可能采纳的应对措施 有(BC)。

A、启动应急预案;|B、加强 重点单位、首要部位和首要根基设施的安全保卫;|C、筹办应急设施和避难场合;|D、颁布咨询电话。

127、某网站编造突发事件虚伪信息,对此的惩罚包孕(ABCD)。

A、责令改正,给予警告;|B、成果严重的,暂停其业务运动;|C、成果严重的,吊销其执业允许证;|D、构成违抗治安管理行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惩罚。

128、单位不配合突发事件所在地国民政府依法采纳的措施,相应的惩罚该当是(AB)。A、责令改正;|B、由公安机关依法惩罚;|C、追究民事责任 ;|D、追究刑事责任。

129、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ABD)、应用单位,该当制定 具体应急预案

A、生产;|B、经营;|C、运输;|D、储运。

130、(BCD)该当根据 所在地国民政府的请求,联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鼓吹普及运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

A、街道办事处;|B、居民委员会;|C、村民委员会;|D、企业事业单位。

131、各级各类学校该当把应急知识教导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导,培植学生的(ACD)。A、安全意识;|B、自救意识;|C、自救能力 ;|D、互救能力。

132、有关单位有下列哪些情况之一的,由所在地执行统一指示 职责的国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允许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抗治安管理行径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惩罚(ABCD)。

A、未按规定采纳预防措施,导致产生严重突发事件的;|B、未及时打消已创造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产生严重突发事件的;|C、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掩护、检测工作,导致产生严重突发事件或者突发事件迫害扩张的;|D、突发事件产生后,不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济工作,造成严重成果的。

133、关于《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 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产生;|B、把持、减轻和打消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迫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运动;|D、保护国民生命 财产安全。

134、下列属于影响人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135、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产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纳下列哪些应急措施(ABC)

A、封锁有关场合和道路 ;|B、强制 隔离应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 对易受冲击的国家 首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136、加强 应急管理,是政府执行(CD)职能的一项首要内容。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137、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打消已创造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产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该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抉择(ABC)。

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允许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138、关于《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以下选项正确 的是(ABCD)。

A、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产生;|B、把持、减轻和打消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迫害;|C、规范突发事件应对运动;|D、保护国民生命 财产安全。

139、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 由谁制定(CD)。A、全国国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国务院部门。

140、某区某单位未及时打消已创造的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隐患,导致产生严重突发事件,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某区政府有权对其做出哪些抉择(ABC)。

A、责令其停产停业;|B、暂扣其允许证;|C、吊销其营业执照;|D、强行划拨其银行帐户资金。

141、某区安监局未按规定及时采纳措施 处理突发事件,造成必然侵害成果,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谁有权对其主管人员依法给予惩罚(AB)。

A、该市国民政府;|B、该区监察部门;|C、该市安监局;|D、该区人大常务委员会。

142、当突发事件产生后,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区国民政府该当如何发布 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理工作的信息(ABD)。A、统一;|B、正确 ;|C、全面;|D、及时。

143、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属于影响人民经济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的是(ABCD)。

A、银行挤兑;|B、股市暴跌;|C、金融机构倒闭;|D、金融危机。

144、某企业因劳动合同而产生群体性纠纷事件,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公安机关有权采纳下列哪些应急措施(ABC)

A、封锁有关场合和道路 ;|B、强制 隔离应用器械相互对抗的当事人;|C、加强 对易受冲击的国家 首要机关和部门的警卫;|D、直接拘留参与冲突的当事人。

145、某人民参与应急救济工作,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有权享有以下哪些权利(ABC)。

A、在本单位的工资待遇不变;|B、可以获得政府的表扬;|C、可以获得政府的嘉奖;|D、可以对其他人民发布 命令。

146、下列关于《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工作中的比例原则描绘正确 的是(AB)。

A、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 该当与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社会迫害的性质、程度 和领域相适应;|B、行政机关有多种应急措施 可以选择的,该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 的保护人民权益的措施 ;|C、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 所能带来的社会利益 该当大于对人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受的丢失;|D、行政机关的应急措施 该当符合理性。147、根据 《中华国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单位该当为单位内部的专业应急救济人员(ABC)。A、购置人身意外保险;|B、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C、配备必要的器材;|D、解决子女就业和生活 问题。148、突发事件信息发布 情势首要包孕(BCD)等。

A、电视直播;|B、授权发布、散发消息稿;|C、组织报道;|D、举办消息发布 会。

下载如何处置公共危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处置公共危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公共危机(public crisis)p8:是指对整个社会政策秩序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威胁或危害,需要做出关键决策进行处置应对的各类突发事件。 2、恢......

    公共危机 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题库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 A ) 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B、......

    公共危机管理

    1. 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危机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2. 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3. 在危机爆发......

    公共危机管理作业、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公共危机管理》课程报告 题目:肯德基连锁快餐店公共危机分析 姓名:赵瑞新 学号:20***9 年级专业:13行政管理2班 指导教师:符海玲 完成日期: 2016......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分类号:单位代码:09 密级:学号:10309014044浅谈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评价机制论文作者: 课程名称:公共危机管理 专业名称: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 学院名称:公共管理学院二○一一年十一月......

    公共危机案例-刘江

    日本、前苏联核泄漏事件 ——从社会突发事件看政府的危机公关能力 1、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你认为政府应如何做好危机管理? 政府危机管理是一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系统工......

    公共危机管理题库

    一、单选题 1、“危机与机遇”是组织命运 “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这充分体现了危机的 ( D 双重效果性)特性。 2、危机管理理论的提出,始于( B古巴导弹危机 )。3、危机管理的主导......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 会员名:sgq8721212 客观题得分:72 主观题得分: 总分:72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 32 1、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A、比例原则B、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