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诗歌类型之闺怨诗 教学实录
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学了哪些诗歌?
那么这些诗歌从内容层面来划分,都分为哪些类型呢?今天小芳老师就跟大家来梳理下。首先请同学们想一下,中国古代的这些诗歌啊,都是谁写的?
诗人,我们也称作文人,文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矫情,文人墨客,饱读诗书,多愁善感,有时候就爱吟诗一首,对不对?
那举个例子,他们早上起来,到公园散散步,看到湖边的柳树了,就咏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夏天去公园看到荷花了,他会咏什么呢?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看到了菊花就咏菊,看到雪就咏雪,看到鹅就咏鹅,看到竹子就咏竹子,他看到了什么,就咏什么,这一类诗,我们叫它咏物诗。咏物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他抓住某一个事物的某一个特点来进行书写,从中来表达诗人的一种情感,或者一种品格,或者一种气节,在写作上我们叫它托物言志。
除了写物之外他们也写人,比如在座的两位同学,同窗好友,其中一个学习不错,考上公务员了,要去京城做官,那你得送他吧,摆上一桌欢送席,用现在怎么说啊“朋友你今天要远走,干了这杯酒”,古代就不这么说了,古代会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诗叫送别诗。
实际上送别诗产生的根源啊,很大程度上因为古代交通的不便利,这样物理距离拉远了之后呢,需要有一个情感的寄托,现在就不需要了,手机、QQ啥的通讯非常方便,你要送人,你要写诗,就写成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只要处处有wifi”。所以说我们看到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在某种程度上,他实际是拉远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所以小芳老师经常说,离现代科技越远,离自己的内心越近。
那回来说,这哥们到了京城以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他看到的,他经历的,跟他在书本上学到的不一样,他很努力地工作,但是他的大BOSS皇帝也不重用他,他又想起他学过的《史记》、《汉书》里的前朝明君有多好多好,突然发现自己怀才不遇了,这时候该吟一句什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哥们就开始怀古了,这叫怀古诗。
那你不能总怀古吧,你晚上回去怀古,你第二天干嘛啊?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就是晚上继续怀古,第二天照旧五点起来挤地铁上早朝;第二种就是我不干了行吗?爷不伺候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代表人物李白,但是李白做这种抉择他有两个前提,第一,李白是富二代,据说人家家里是做外贸生意的,很有钱,第二个就是个性,个性到什么程度,我可以让杨贵妃给我倒酒,让高力士给我脱靴,我喝醉了,连天子呼来都不上船,说白了就是爷不屌你。那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有钱,任性。那你们有这任性的资本吗?既然没有,那就只能选择第三种了,回乡下,找个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小地去归隐田居吧,这一种叫山水田园诗。写得很漂亮,但是有个问题,你在古代写山水田园诗,写得很漂亮很美丽,但你放到现代就不一定行了,现在这个环境污染简直太严重了,空气、水简直没法说,前两天我下班去桂花公园溜溜,我就看见那池子里的小鱼啊都受不了了,那水污染得就是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都快给憋死了吧小鱼,那小鱼心想“我上来喘口气吧”,这猛一上来,一吸一口空气,哎妈呀,差点没把他呛死,这鱼说还是下去吧,这底下比上面还好点。所以你在这种环境下你怎么样能写出山水田园诗来?所以我们说诗歌的产生、艺术的产生是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你很幸运,你找到了一个世外桃源,漫山遍野的菊花,你“采菊东篱下”,你觉得很好,悠然、乐哉,但是你发现一到五一、十一,一大堆人拿着单反到你那一通“咔嚓咔嚓”的乱拍,那根本也不行。所以我们说山水田园诗呢,是古代一个很美好的记忆了。
那么接下来说另外一个哥们,这个哥们发现同窗走仕途不顺利啊,我别走这条路了,从军戍敌,建功立业,也是比较好的去处,这个事在唐朝比较普遍,因为唐朝重武轻文嘛,这也是很好的一个途径,他怀揣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远大志向当兵打仗去了,这种我们叫边塞诗。
但是不管你出去打仗,还是出去做官,对于男人来说在外面都是很辛苦的,对吧,你背井离乡,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你总是有一种羁旅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种诗歌叫行旅诗。
那么男人的一半就是女人,你男人在外面打拼,如何的艰辛,那么女人在家也不好过,她也怀念远方的丈夫啊,她有思念啊、有离愁啊、有别恨啊、有怨恨啊,等等,这些诗歌又出了一个新的诗歌类型,我们叫它闺怨诗。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这个闺怨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重点,那么闺怨诗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呢?第一种是宫怨,什么意思?就是描写深宫里的那些宫女,高高的宫墙,冷冷的宫殿,本来他们想凭借自己的美貌来获得皇帝的宠爱,但是发现君恩无常,见异思迁,根本得不到皇上的宠爱,因此,她们有一种哀怨要表达。第二种就是觉得我自己的自由被剥夺了,因为“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这也是一种痛苦,你看《甄嬛传》后宫佳丽三千,个个勾心斗角,得宠失宠,这些人,的确有很多怨恨要表达。
再一种是闺怨,她是写民间女子的,那民间女子有很多啦,比如说少女闺怨,少女嘛,我们说,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所以很多的少女闺怨写的是一种怀春的思想感情,还有种就是关于婚姻的,因为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没法自己做主,尤其是女孩子,针对这个现实,很多女孩都会有很多怨恨要表达,这是一种。
还有一种就是征妇怨,征妇怨在某种程度上是边塞诗的一种,因为他的男人出去,充军戍边,打仗,两地分居,很难见面,朝思暮想。因此他有很多思念丈夫的感情要表达,他不光要思念,还要担心自己丈夫在外面的生死安危“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同时也表达了对边疆将领无能的一种痛恨,这是征妇怨。
再一个就是商妇怨,随着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在唐朝,很多人都去做生意了,那么男人在外面做生意,很多年不回家,对于在家里的女人来说,就会有很多的思念,很多的寂寞。很多的孤单,这是商妇怨主要的思想感情。
我们说闺怨诗有少女闺怨、有征妇怨、商妇怨,各种各样的类型,那么问题就来了!闺怨诗歌哪家强?今天小芳老师就和大家分享王昌龄的《闺怨》,首先大家看题目《闺怨》,因为一般闺怨诗啊,他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的题目总是出现闺怨啊、宫怨啊、伤春啊,另外我们知道,王昌龄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但是这首闺怨诗也是他写的,我刚才说过,闺怨诗和边塞诗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很密切的关系的,那我们来看这首诗“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那这首诗什么意思呢?小芳老师给大家解释下,首先,闺中的这个少妇啊不知愁,不知道什么是愁,也不曾愁,很乐观的一个女孩,很嗨皮,很开心,很幸福,“不知愁”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春天来了外面风景很好,打扮打扮,“凝妆”就是盛装的意思,敷完面膜以后,抹抹唇彩,扑点胭脂,画画眉,换套衣裳,穿上丝袜,我就上翠楼去。上翠楼干嘛呢?我刚说了,看风景,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呢?“忽见陌头杨柳色”忽然看见路边杨柳依依,很漂亮,这时候“悔”来了,悔什么?后悔让夫君去追寻这些功名利禄,为什么会后悔呢?“教”我们看出,因该是她让丈夫去的,或者是在其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之所以后悔,是看到美丽的景色,可是没有丈夫的陪伴,如今孤身一人,独守空房,形单影只,面对美景,无人相依相伴,这是她的一种心理变化。
这首诗,被认为是唐代七言绝句写闺怨诗写得最好的,为什么呢?首先在题目和内容上他用了一个叫反衬,题目是,《闺怨》,但他说“不知愁”,这就是反衬,第二个他用了一个转折,“凝妆”上了“翠楼”后,有一个心理变化是“悔”教夫婿觅封侯,有一个转折,这首诗实际上是有故事、有情节、有转折、有反衬,所以其在艺术水平上是极高的。通过这首诗,我觉得对女孩子谈男朋友是有一定指导作用的,会让你更有品格,更有格调一些。因为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封官授爵,这些和两个人能够在一起幸福的看一场美景比起来,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这些需要同学们自己品味一下。
第二篇:中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意象品诗初探
中学语文古代诗歌教学意象品诗初探
【摘要】中国古诗之美如何被中学生读懂、欣赏是一个难题。为了有效开展诗歌鉴赏教学工作,笔者尝试在吸取他人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探索提高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意象成为中学生走进诗歌艺术大门的一把钥匙。
【关键词】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意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57-0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诗总能让你能从意境里望见无垠,有音韵和意象之美。然而中国古诗之美如何被中学生读懂、欣赏是一个难题。为了有效开展诗歌鉴赏教学工作,笔者尝试在吸取他人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探索提高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唐代诗评家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缜密》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明代诗评家胡应麟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钱钟书在其名著《管锥编》中说:“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变象易言,是别为一诗甚且无诗矣”。意象成为中学生走进诗歌艺术大门的一把钥匙。
一、意象是诗歌的生命
本文中所指意象,采用袁行霈先生对意象的定义,认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意”是内在的抽象的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它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意象进入系统不是随意的拼凑,而是诗人匠心的显现。试以杜甫的名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说,“酒肉臭”与“冻死骨”是两个不同的意象,但它们的并置形成了一个新的意象,表达的是诗人对阶级对立的强烈的愤慨。
一般来说,诗的基础是意象,意象构成意境,意境表情达意。因此对诗歌意境的鉴赏应遵循:意象(诗的基础)→意境(诗的画面)→诗情(诗的内涵)的思维流程进行。诗人在运思之中会经历一个过程:第一步,他要为这种情感寻找恰当的“表象”载体。读者欣赏诗歌的过程,恰恰是诗人创作诗歌的逆向过程。因此,如果说情志是诗性生命的本原,那意象就是诗性生命的实体,因亦构成诗歌艺术的审美本体。
二、经典意象的隐喻
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古人作诗常常如此,这也恰见前人的含蓄,乃人们常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多采用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的“情”,咏物所言的“志”,即为主观的“意”。随着诗词的发展,一些常用的意象就具有了某些隐喻,并屡屡现身于不同时代的诗词中,中学生若能积累和掌握其中的规律和隐含的情感寓意,或能窥见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如: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旅筠轩》)可见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荒凉、衰败之景,表凄清之情。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枯藤老树昏鸦”。意象常用的寓意多与这个意象的某个特点直接相关。
三、意象之外的意境及情感精髓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如是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歌的美不仅在于诗歌的语感,更在于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诗人常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即象――境――情。例如马致远的《秋思》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表现出宁静幽深的意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惆怅失意;“寒蝉凄切”的凄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衰败,孤寂飘零。以上诗句虽然没有直言喜怒哀乐,然而读者自能感受到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感――由意象而感知。意象可以引发想象,激发情感,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意象探究是中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一把钥匙,它或许能成为孩子们走入诗境,体悟诗人情感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意象的主题史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6.3.[2]王金花.鉴赏高中语文教材诗词中的“意象”之美[J].现代语文,2006,1.[3]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66.
第三篇:古诗题材分类鉴赏之羁旅思乡、闺怨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也被称作“羁旅行役诗(羁旅:客居异乡的人;行役:行旅,出行)”。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
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家人思念自己角度)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三、思想内容:
①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凄苦、孤寂。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②思乡思亲及身不由已的苦闷。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
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思乡类诗词的鉴赏, 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营造何“意境”,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触景伤情: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伤情: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托物传情:借月、雁传情的,如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风传情的,如张籍《秋思》;借桥传情的,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借柳传情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杜鹃、鹧鸪等传情的,如秦观的《踏莎行》与文天祥的《金陵驿》。
因梦寄情:如方干的《思江南》: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六、复习经典篇目:想想你原来学过的羁旅思乡诗
七、学习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相貌奇丑,才思敏捷,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诗歌里,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二)朗读诗文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①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找出本诗的诗眼。②这首诗题为“商山早行”,作者是怎样表现题中的“早”字的?
③品味佳句: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
④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⑤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八、实战训练,能力提升: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以上两首诗可以找到许多相似的地方。如,从时间看,都写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从空间看,都写于远离亲人的异地他乡;从选材和主题看,抒写的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且抒发情感的方法也相似,有别于同类诗作,试就此作简要的比较分析。
2.《除夜作》中的第一句和《邯郸冬至夜思家》 中的第二句都写到了“灯”,在表达人物的心情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怨诗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闺”的本意是小门。古人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埋怨,抱怨也。
一、闺中人的身份:宦妇(官太太)、商妇、征人妇、宫妇、游子妇、弃妇。
二、闺怨诗分类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三、主题归纳;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最为突出。杜荀鹤在他的《春宫怨》里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位宫女:“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以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4.表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如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5.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托志帷房”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四、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五、常用技巧
乐景写哀情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直抒胸臆 细节描写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虚实结合
六、赏鉴示例
【江南曲
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陌头杨柳色”使女子触景生情,表现了女子对丈夫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后悔与怨恨。
【梦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整首词短短的两句二十七个字,字字精炼,句句精彩;把一个独守闺房盼郎归的女子的那种期盼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女子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寄征衣 元 姚遂】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摸鱼儿·辛弃疾】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七、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
(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箇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4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⑴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⑵“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2分)
羁旅思乡诗参考答案
①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找出本诗的诗眼。明确:悲故乡——思乡。“悲”
② 首句写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三、四两句,“鸡声茅店月”,选用鸡声和月,及山区有特征性的茅店,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五、六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③品味佳句: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④明确: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温暖的气氛,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又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以乐景衬悲情,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⑤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虚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
《秋思》【答案】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高适+白居易1.思路点拨:大致说来,本题所考查的内容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是答题的基础。“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不容易理解,要利用注释。只要用“故乡的亲人”和“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分别替换原诗中的“故乡”和“千里”,就可能触及本诗句的基本意义;故乡的亲人在今夜思念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以己推人,直自如话“想得”是关键,“说着”是落脚点,谁想着?答案不言而喻。其次,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墓础之上对诗句的比较概括能力。两首诗中相关的句子都写到了诗人相同的心境,即明明是自己想家,却说家里的亲人在想自己。再次,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趣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是诚挚而深刻的。如何将这种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切,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其效果自然远远胜过直抒胸臆。
参考答案:两位诗人都明明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却想象着远方的亲人在想念自己。这样就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得更为深刻而富有情趣。
2.思路点拨:不要离开诗句孤立地分析,要联系上下文。“旅馆寒灯独不眠”一句中的“灯”在诗人的眼里是一盏“寒灯”。“灯”给人的感觉本是温暖的,尤其是节日中的灯,更能营造出温馨的气氛。“寒”的不是灯,而是作者的心理感觉。一盏“寒灯”照出诗人内心的凄然。“抱膝灯前影伴身”中的“灯”要和“影伴身”联系起来。没有“灯”就没有影,一盏孤灯把诗人的影子投到了墙上,让诗人形影相伴,倍感凄凉。
参考答案:《除夜作》中的“灯”在诗人的眼里是一盏寒灯,“灯”下的诗人又“不眠”、“灯”自然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灯”与诗人形影相伴,“灯”形象地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闺怨诗
1、(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2分)
2、(1)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2)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 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3、(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①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②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③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4、(1)伤春暮、怀人。(2分)“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分)(2)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2分)
第四篇: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内容教学目标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①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明确: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②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①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明确:一句一景,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②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明确: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写作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
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到作者是以“小松”自喻。2000 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鉴赏方法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
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
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妙喻传情:乡愁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⑴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⑴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⑵“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边塞诗赏析要注意: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第二、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边塞诗的主要特点:(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生活艰苦)(2)情感:对家乡思乡念亲;对友人惜别感伤;报国豪情;壮别感奋(3)风格――雄壮豪迈。(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四、常用的评析词语: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豪迈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英雄气概昂扬精神厌战情绪深切同情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形象--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
第五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离别诗 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离
别
诗
送别作词:李叔同(弘一大师)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扶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古代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李白提到姓名的赠别诗就有400多首。
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诗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
1、千丝万缕的柳条、纷纷扬扬的柳絮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金陵酒肆送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离别诗中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2、离别诗中多出现长亭、渡口、南浦等空间意象。
劳劳亭歌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释:劳劳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约十五里左右,是沿长江顺流而下的必经之地。送别之人常在此驻足,目送行人渐行渐远。后来,劳劳亭便成了离别感伤的代名词。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反衬;哀景衬壮情。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胸怀,对友人真诚情谊。
慷慨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诚心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文赏析】
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