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新教育叙事:可怜的小树叶
教育叙事:
可怜的小树叶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组织了一节音乐活动《秋天多么美》,在活动的准备时,我在院子里地上捡了一片小树叶,因前一天晚上下过雨,枯萎的叶子有些湿,显得很蔫。
活动开始时,我出示了捡到的小叶子,并且结合歌词的内容绘声绘色地为幼儿创编了关于这片叶子的小故事,这时,一名幼儿小声地说,“好可怜的小叶子,离开了妈妈。”我知道这时孩子们可能已经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来了,激发起了孩子的爱心,我马上引导孩子,是的,小叶子是很可伶,可是它很勇敢,因为它爱它的妈妈,所以它秋天落下来融入大地妈妈的怀抱,虽然很不舍,但它还期待着春天到来时去打扮自己的树妈妈,让自己的妈妈更漂亮。
在这个故事的创编中,我渗入的爱的成分比较多,所以孩子很容易受感染,也很容易激发起爱心,由此我想到了,为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进行。
1、孩子的爱心、同情心,部分是出于天性,而更多需要成人扶植。教师是创设心理环境的主要角色。新学期开学了,对于有十几个没上过幼儿园的插班幼儿来说,面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感到害怕,会大哭起来,并且哭喊着要找爸爸、妈妈。作为教师,就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热情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童心、母爱去创造一种快乐、和谐的氛围,赢得孩子快乐的笑脸。如:抱抱孩子,亲亲孩子的脸,摸摸他们的头,拉拉他们的小手,耐心的去引导孩子玩一些快乐的游戏。起床了,帮助他们穿衣、穿鞋、系鞋带;当幼儿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老师都要给予耐心地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帮助;私底下,多和这部分孩子聊聊天,通过这些琐碎而繁杂的细节,让幼儿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倾注的慈母般的爱,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爱的感染,学会同情、关心别人。
2、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必须给孩子一个爱的空间。因此,我们更注重创设一些孩子之间的爱心环境,让孩子们从中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如:哪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老师就会精心布置活动室环境,营造温馨的充满爱的氛围,组织孩子们先在班级中为他唱生日歌,送上自己动手制作的生日礼物,送上祝福语,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小伙伴对他的情,增加友谊。孩子小,只要他自己切身感受到了爱,才能懂得爱,进而学会怎样去爱别人;班上哪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老师可以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给这位小朋友打电话,询问病情,说一些关心的话,使孩子们在一种具体的环境中感受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在班级一日活动中,教师用更多的表扬班上的好人好事,如帮同伴扣纽扣、系鞋带、同伴摔跤了扶起来等,引导鼓励孩子乐于去帮助别人;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学雷锋活动日、助残日等节日挖掘浓浓的爱的成分,激发爱心,学会怎样去爱别人。
3、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形式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如:《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学会谦让。教唱《小蚂蚁避雨》,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的好妈妈》让幼儿学会去爱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讲完一个故事,或者学了诗歌、歌曲后,再结合身边的事考考孩子,帮助幼儿分清是非、辨别真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效仿故事中的语言说话、做事。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孩子逐步理解爱会给人带来快乐,懂得“爱人者人皆爱之”的道理。
其实,在一日活动中,对孩子爱的教育随时都能进行。一颗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在幼儿园里,孩子心中的爱,离不开老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设法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懂得这份爱的珍贵,并且从小拥有爱的能力,学会去爱自己,爱父母、亲人,爱别人,进而爱社会,爱国家。
第二篇:教育叙事:可怜的小树叶
教育叙事:
可怜的小树叶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组织了一节音乐活动《秋天多么美》,在课的准备时,我在院子里地上捡了一片小树叶,因前一天晚上下过雨,枯萎的叶子有些湿显得很蔫。
活动开始时,我出示了捡到的小叶子,并且结合歌词的内容绘声绘色地为幼儿创编了关于这片叶子的小故事,这时,一名幼儿小声地说,“好可怜的小叶子,离开了妈妈。”我知道这时孩子们可能已经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来了,激发起了孩子的爱心,我马上引导孩子,是的,小叶子是很可伶,可是它很勇敢,因为它爱它的妈妈,所以它还期待着春天到来时去打扮自己的树妈妈,让自己的妈妈更漂亮。
在这个故事的创编中,我渗入的爱的成分比较多,所以孩子很容易受感染,也很容易激发起爱心,由此我想到了,为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的种子,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很多种方式来进行。
1、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必须给孩子一个爱的空间。教师是创设心理环境的主要角色。新学期开学了,对于有十几个没上过幼儿园的插班幼儿来说,面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感到害怕,会大哭起来,并且哭喊着要找爸爸、妈妈。作为教师,就注意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热情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童心母爱去创造一种快乐和谐氛围,赢得孩子快乐的笑脸。如:抱抱孩子,亲亲孩子的脸,摸摸他们的头,拉拉他们的小手,耐心的去引导孩子玩一些快乐的游戏。起床了,帮助他们穿衣、穿鞋、系鞋带;当幼儿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时,老师都要给予耐心地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帮助;私下底,多和这部分孩子聊聊天,通过这些琐碎而繁杂的细节,让幼儿体验到老师对他们倾注的慈母般的爱,也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爱的感染,学会同情、关心别人。
2、孩子的爱心、同情心,部分是出于天性,而更多需要成人扶植。因此,我们更注重创设一些孩子之间的爱心环境,让孩子们从中感受爱——懂得爱——学会爱。如:哪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老师都会组织孩子们先在班级中为他唱生日歌,送上自己动手制作生日礼物。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和小伙伴对他的情,增加友谊。再比如,班上哪位小朋友生病了,我们老师可以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给这位小朋友打电话,询问病情,说一些关心的话,使孩子们在一种具体的环境中感受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3、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形式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如:《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学会谦让。教唱《小蚂蚁避雨》,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的好妈妈》让幼儿学会去爱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讲完一个故事,或者学了诗歌、歌曲后,再结合身边的事考考孩子,帮助幼儿分清是非、辨别真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效仿故事中的语言说话、做事。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孩子逐步理解爱会给人带来快乐,“爱人者人皆爱之”的道理。
其实,在一日活动中,对孩子爱的教育随时都能进行。一颗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在幼儿园里,孩子心中的爱,离不开老师的熏陶和教育。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的情感教育,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设法让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懂得这份爱的珍贵,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份爱的情感。
中一班 陈先兰 2011、10
第三篇:教育叙事-反思可怜的父母心
反思可怜的父母心(2010-11-14 10:00:48)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宝宝成长语录
孩子上了小学,真不同于在幼儿园。小家伙开始有了思想,对一些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家长不仅要付出体力、时间,更重要的是脑力和智慧。
最近一个星期,我一直在反复思考是否让子航继续弹琴的问题。因为最近的两次回琴效果都不好。这主要是因为子航平日练琴态度的问题,每天练琴的时间都是一拖再拖,我连哄带吓唬,都不好使,每天在弹琴上花费的口舌要比功课上多很多。因为子航耗时间,我们每天晚上没时间阅读、没时间散步做游戏、没时间交流„„本来是陶冶情操享受放松的音乐,成为横亘在我和孩子之间的交流阻碍。我已经竭尽了我的耐心,可是每次弄得我筋疲力尽没有心情。为什么要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呢?不学又怎么样?如果这真成为彼此的痛苦我宁愿让她放弃。
和一些好朋友们交流之后,被批评了一顿,说我没有给孩子成就感和鼓励,没有选好能让孩子产生兴趣的老师„„是啊,小孩子的学习,兴趣胜过一些。这一周我停掉了子航的练琴时间好好想一想后面该怎么办。不想让她放弃是不愿意她半途而废,但是我不能容忍练琴过程的懈怠,不希望美妙的音乐成为她的负累。虽然我并不打算让孩子搞专业,但是我还是认定音乐应该成为陶冶孩子情操的必修课。
想起我的小学在音乐课上学吹口琴,后来就是因为自己的兴趣时常在课余时间找个谱子来吹,谁来鼓励我,谁来管我,都没有啊。后来音乐课不吹口琴了,我却还保留着这个爱好,那个上海产的单音口琴一直被我珍藏着„„美术课,没有任何基础,老师说我画的好,让我当课代表;书法课,老师给过我三甲,还记得那个戴高度近视镜的书法老师问我你知道“甲”是什么意思吗„„可是小时候家里穷,是个小黑户,没有钱让我参加专业的培训,所以自己并没有深入到艺术内核。高中时期,语文老师很欣赏我的文章,我就毅然决然考了中文系„„艺术都是相通的,现在的小孩儿可能因为条件太好了所以不知道珍惜。
有时我真想和子航换换角色(这也是子航的梦想),重新走一遍人生。
可怜的父母心啊。
第四篇:新教育叙事
新教育叙事
——听,孩子们在说
在实践新教育的路上,我一直鼓励着学生和自己,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很赞同朱永新教授说的,人的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创物者”,只要善于开发,就能够启动“心里原子弹”的按钮,使智慧迸射出绚丽的光彩,相反,人的大脑又呈现出天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伤其神经,抑其中枢,潜能就会沉而不流,甚至成为一潭死水。这是他的潜力论,我不仅认可,而且用实践证明着,坚持着…….对于新教育的十大行动,我今天着重就其中的培养学生的卓越口才来和大家聊聊我们班的做法。
做法一:让孩子张开口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试卷上也许很容意得高分,但是让他们滔滔不绝的把自己学的、会的、想的表达的说出来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相信朱永新教授说的潜力论,相信孩子们能说,而且能说的很精彩。于是,我决定把早读抽出十分钟的时间,每天找2—3名学生进行至少三分钟的演讲。开始的时候内容不限,自定演讲主题,可是还是不尽如人意。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成绩中上等的学生,站在台上足足两分钟,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不管我怎么提示鼓励也无济于事,看着孩子着急的眼泪一滴一滴的落下来,我也是很心疼,但是人的潜力就是被逼出来的,因此,我没有就此放弃,给他机会,让他第二天继续尝试,果然,在做了准备后的他,能够用不是很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一些东西。慢慢的,我们用心的坚持下来了…….从开始磕磕绊绊的说几句到能断断续续的讲述事件再到现在能够流畅的表达还能时而用到名言警句,成语等,真的是进步很大,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收获……..做法二:让孩子放开胆
除了这个途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觉得还应该锻炼他们更加放开胆。于是大胆的开始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收集资料,主持主题班会。开始的时候,学生只能搜集到资料,照着资料读,没有任何新意,我就不断地建议,提示,终于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现在,小主持人不仅能够配合着主持、和其他学生互动,还能总结上周工作,并且对本周工作有新的期待和要求,我觉得,这是孩子们大胆迈出的第一步,我期待着孩子们有更好的表现……
做法三:让孩子学做小小老师
自从学习新教育,就开始不断摸索怎样更好的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把重点放在了努力构造理想课堂,但是万事开头难,尽管有了模式,但也是个空壳囊,没有对学生的能力起到锻炼的作用。于是,我改变想法,不仅在生本课堂上不断地教孩子们怎么样大胆表达,怎样随机应对,还在平时的课堂里锻炼他们,比如,数学中会选择一些练习环节找学生来主持,语文中开始的处理字词环节也交给学生来主持,才发现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最让我欣喜的是他们的评价也是越来越有价值,不在局限于声音是否洪亮那些表面的评语。最让我惊喜的是现在的他们站在台上行为举止越来越像我,所以我开始鼓励学生像那些进步大的学生学习,争做小小老师。
以上这些只是在这两年多的学生成长的小缩影,看着孩子们一点一点进步,我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帮助孩子更快乐的收获知识,茁壮成长。我自己也会不断学习实践新教育,和学生们共同成长。
李美丽
榆树林中心小学
第五篇:新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高中语文课改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感想
姓名:杨卫丽 性别:女 职称:中教二级 学历:大学本科 单位:太和县第八中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 电话;*** 电子邮件:380819716@qq.com
虽然为80后,虽然对现代化的东西不抵触,然而我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这几年,却很少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有一次县里举行多媒体教学大赛,我积极的参加了,也认真地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然而,参赛结束,教导主任一语惊醒了我,他说:“何为多媒体教学?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果多媒体起不到辅助作用的话,那么多媒体的制作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说做课件就是为了在上面打几个字,展示一下吗?”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思考,我发现我在做课件时从没有想过这些,就为做而做,没有思考过我的每一张课件的意义。仔细想一下,若是这个课件的有与无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话,那不如不做。若就只有一些文字,那仅仅只是省了一些板书,仅此而已。我不禁陷入了思考,开始认真思考多媒体的使用,并结合我们语文课的特点,探寻它对我的意义,对语文课的意义,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开始研究每一课的特点,看是否有使用多媒体的必要,若有必要,我又思考,怎样制作才能对我的课有意义,可以使这一课使用多媒体与否有很大的改观。
事实上,我们语文课讲究的就是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若想化抽象为具体,正确而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讲到诗歌单元,名家诵读,可以激起同学的共鸣,进入诗人营造的情景之中。而且很多的诗歌都很讲究绘画美,这时图片的展示则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生动而又形象,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把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能更快地融入到课堂之中,他不再只是听,或者只是听老师那天天听厌了的声音,他还可以看,欣赏,优美的图片可以让他浮想联翩,更直观。
提起这个,我就想起我在上《雨巷》这一课时,音响中那低沉而略显悲伤的男中音的声音响起来的时候,全班同学都抬起头,认真听,等到他朗诵到“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时,大家的脸上显出悲戚的表情,朗诵完毕,大家都还沉浸在忧伤之中,我问大家这首诗的风格与《沁园春 长沙》有区别吗,同学们都积极的谈论自己听后的感受。那么只需听一遍朗诵,大家差不多都已经把握了此诗的感情基调。接下来,我找同学分节诵读,读一节,我便播放与这一节诗歌有关的图片,这样一来,同学心中便有了“小巷”的概念,是悠长悠长而寂寥的,图片中,那又细又长、又破又空无一人、又细雨飘飘的巷子,便定格在大家的头脑中,我让同学谈谈对这个小巷的感受,大家踊跃而谈,有人说它破败,让人心里压抑。有人说它好似没有尽头,又那么闭塞。接着的一幅图更让大家对诗中“那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更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象,本来大家不明白何为油纸伞,为何不说雨伞,看了图片后,大家发现了,这种伞古朴,更符合此诗的意境。而对那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也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她美,但是那种美又略显忧愁,像丁香,丁香的花瓣又细又长,她不是那种阳光灿烂的美,亦不是那种丰腴的美,而是像林黛玉那般的美。否则,怎会飘过,若梦若幻,不可琢磨。一节课下来大家身心投入到诗词之中,去品味它,品味它的美,它的味。
其实不光诗歌需要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我发现散文也是一样的,记得我上《故都的秋》时,那几幅秋天的图片是多么的经典呀,不是说文章中有几幅秋景图,既然有图,那何不让学生先描绘再展示,再让同学谈感受呢,这样一来,学生看了,听了,也想了,更说了。学生的主体性便也发挥了。
比如古文是相对枯燥、让人感觉乏味的,要分析文章就要懂得基本的字词句,要想背诵就得多读,但是单纯的分析语法,不单会让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也不符合文言文的教学要求。苦涩的文字,学生读不出味道,大多数老师也不是朗读好手,如果此时用名家的朗读再辅以flash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样既能起到示范作用,又能一饱学生之眼福和耳福。学生的兴趣就被激活了,兴趣一来,理解与背诵都不是大问题。最近全国都在畅谈课改,课改势在必行,我觉得无论怎么改,其目的只有一个,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喜欢学,还要学会。课改中说的最多的便是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光说不行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起他们的主动性呀,光是说展示展示,点评点评,讨论讨论,试想,你直接抛给他们一个问题他们愿意思考,还是多媒体展示问题,而链接怡人的背景他们愿意关注?当然是后者。这是人之常情。只有激起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才会主动地思考参与,否则机械的展示点评,而无人质疑,无人倾听,有何意义?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40分钟,不可能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根据调查研究表明,一节课当中,常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只能维持在25——30分钟左右,这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等都有直接的关系。而多媒体能有效地把声音、图像和动画等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处理,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更多的时间内保持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自然也就出来了。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做过一番思考,发现在课改之路上,多媒体的运用更是必须的,有了它,课堂操作起来效果更高,更明了。
像在课改之中,每节课都有一个或几个教学目标,这是这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了是一节好课,完不成那则是不好的。因此可以把目标做成一张幻灯片,大家先一起共同学习教学目标,一节结束,师生都要自问:我完成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了吗?那么学生对每一节都有一个很清晰明了的获得。另外,在展示点评环节,要分配好任务,那么老师也可以提前把要展示的小组及个人以及要点评的小组和个人在幻灯片中做成一个表格,到这一环节时,幻灯片一放,学生立刻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有展示的有点评的,有质疑的,一切皆有条理,不慌不忙。
这样一来,会节约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而且学生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谁做什么,都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渐渐地,有了思考,有了质疑,有了感想,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我使用着,而且越来越得心应手,变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好伙伴,但是,我也并没有完全依赖他,毕竟它只是我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而我每一次再使用课件时,总是在思考,这张有与没有的区别,如果它的存在作用不大,便把他删去,课件不在多,关键在是否必要。以“声”激趣,以“画”激趣,以“境”激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从而让学生更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