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官本位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绪 论
官本位思想是把做官当做人生最高目标,以官阶的高低来衡量人生价值的扭曲的社会心理。现在的官本位思想来自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而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历史和经历,导致官本位只有在中国根深蒂固。官本位思想严重腐化党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作风,导致上级的绝对领导,决策缺乏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同时造成中国公民参政意识薄弱,宿命意识严重。破除官本位思想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官本位思想的内涵
每个理论思想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官本位思想把做官作为根本出发点,是我国特有的思想,接下来就通过官本位思想的概念及特点来深入解读官本位思想。
(一)官本位思想的涵义
所谓“官本位”思想,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都有了,或者就是以官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一个人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又可以称为官权本位,权本位,拜官主义,官权拜物教等。[1]官本位把官员作为社会的中心,这是与民本位截然对立的一种观念与意识。官本位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是封建腐朽思想的当代继承,是对现代以人为本观念的断然否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仍需进一步推进的重要体现。
官本位思想具有以下三点内涵:第一,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官本位具有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对上级唯命是从,上级对下级拥有绝对的权力。第三,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官阶高低为标尺,甚至以官阶级别来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
(二)官本位思想的特征
官本位思想是把做官当做最高目标的社会心理,它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首先,官本位思想是以“官”的意志为转移的利益特权。作为一种意识层面的现象,[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10年10月8日。
“官本位”也反映了一定阶层的利益需求。有的领导干部把人民赋予的职权以及自己的地位、影响和工作条件视为既得利益,他们不是用这些职权和条件来为人民更好地服务,而是把从政看成是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绞尽脑汁地追逐对公共资源利用的特权,谋取个人的利益。有些领导干部面对利益抉择时,把自己的小团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抛在了脑后。这种特权思想,都是官本位思想的深层次驱动因素。
其次,官本位思想是“唯上是从”的制度安排。官本位意识在现实中也有制度支撑,主要表现在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我国的很多地方政府中,上下级之间不是双向互动运行的工作关系,而是下级以上级马首是瞻,下级官员不质疑上级制定的政策是否正确,只负责执行,上下级之间也没有合理的交流和沟通。在这种单一行政体制下,是非对错的评判标准不是实践,不是是否有利于民众,而是官阶的大小。官员的意见成了判断正误、善恶的唯一标准,并且官员的级别越高说的话就越正确,对下级官员说来,对上级官员负责就是他们唯一的宗旨。
再次,官本位是以“官”为本的价值取向。部分领导干部以仕途作为个人事业的选择导向,一切服从官级地位,一切为了做官和升官,把“做官”看作人生最高价值追求,把“升官”作为事业有成的唯一途径。他们为了个人的升迁,想尽一切办法,用尽所有手段,甚至伤害他人的利益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他们实现了为官升官的目标,他们就开始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贪污和剥夺人民的利益。
最后,官本位思想作为以是否为官、官职大小来评价地位的社会心理,把所有职务职称、身份、地位都折合成一定级别的官阶,并以官阶定高低,而不是以真才实学或对社会的实际贡献来衡量个体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对公权力、官位、官员的盲目崇拜和敬畏的社会风气。
二、官本位思想的成因
(一)官本位思想的历史根源
从历史脉络来考察,官本位思想萌生于秦朝的“学而优则仕”。古代中国各种职业由贵到贱、由高到低依次是士、农、工、商,入仕为官成为人们的最佳择业选择。官本位思想成熟于西汉的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学说成为整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官本位意识就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官本位思想发展于隋唐科举制度。隋朝开始建立科举制度,到唐朝趋于完善,至1905年
正式废除,共存在了1300年。在这漫长的1300年科举考试中,形成长盛不衰、规模宏大的考官热潮。
(二)官本位思想的思想根源
官本位的思想根源是孔孟之道。孔子认为,天是主宰一切的,人对天是不能违反的,君主帝王就是天的代表,是“奉天承运”来统治黎明百姓的,而黎明百姓是天生愚蠢的,所以要实行愚民政策。孟子则强调性善论,他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按 儒家观念统治者是品德高尚的,在政体设计上就靠人治,不靠法治,依靠官员的德行,不要权力制衡,由此形成了两千多年的官僚专制体制政体。[1]
(三)官本位思想的经济根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政权属于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我们面前有两种权力:一种是财产权力,也就是所有者权力,另一种是政治权力,即国家权力。权力统治着财产,无产者同政治统治毫无共同之点。[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基础的主体,但是个别官员控制着公共财产,他们只享受公共财产带来的好处,却不对公共财产的损失、浪费、破产负责。当做官成为发财、暴富的捷径,官本位思想就慢慢开始滋生。
三、官本位思想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从过去的封建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官本位思想始终影响着我国行政官员和人民群众,甚至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官本位思想阻碍我国行政改革
自1982年来我国政府不断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历次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原来的各种弊端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其中就包括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我国的官本位状况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受到了一些冲击,但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加大了全能主义政治的力度,严重阻碍了改革开放以来由全能主义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进程。
第一,官本位的思维方式不利于服务型政府建设。官本位的思维方式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夸大人类的理性认识能力,认为世界既然是可知的,[1][2] 朱向东、贝清华:《官本位的成因分析》,载《人民论坛》,2010年第26期。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0页。
那么人类对世界上各种事物的认识就能达到对绝对真理的认识。这种对人类理性认识的夸大,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曲解,其中有很大的唯心主义成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但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承认绝对真理,但认为人类的认识只是不断地向绝对真理接近而永远不能达到绝对真理。所以人类对于各种规律的认识都是相对的,人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规律来为自己服务。正因为人类理性认识的局限性,所以能力再强的政府也不可能完全掌握人民群众在需求上的千变万化的信息,因而也就不可能实现在这方面的计划。官本位思想所继承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是实现全能主义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巨大障碍,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极为不利。
第二,官本位思想夸大领导者掌握信息的能力和判断力。长期的官本位习惯往往使我们的各级官员和人民不自觉地把官员看得高人一等,甚至把官员神化,他们认为只要当上官,就会变得无所不能,就能完全而准确地掌握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就能再各种情况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对领导者掌握信息能力和判断力的迷信,实际上是把人民的各种复杂多样的社会需求和政治需求简单化。人民的社会需求是指人们的社会生活能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种基本条件。人们的政治需求则包括作为公民对自由、平等、人权等政治权利保障的需求,对政府决策参与的需求,对政府行为监督的需求,对各种政治事务自由发表意见的议政需求等等。所有这些社会需求和政治需求都是通过无数个体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而且,这些千差万别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需求。按照官本位思想的思维,这些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需求都要靠政府去满足,也就是政府包办。之所以要政府包办一切,是因为人们对于政府能力过分迷信,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政府能做,只有政府做了才放心。人们的各种社会和政治需求不断增长和变化,而这一切又必须由政府包办,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政府机构的膨胀。
第三,官本位思想重视政府机关的力量而轻视社会自身的力量。具有官本位思想的人在面对人们的社会需求和政治需求的挑战时,只重视政府机关的力量和作用,而忽视社会自身的力量。他们看不到政府机关的局限性和社会自身力量的优越性。政府机关不但人力资源有限,其视野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很难完满地回应复杂多变的人们的需求,而来自社会的力量,也就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在本质是无穷无尽的。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公民社会的萌芽和逐渐成长,我国的各种社会组织正在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人们往往看不到这一股力量,事事都要由政府机关包揽。其实,政府机关的局限性不止于其力量和视野的有限,还会因为其特殊利益的存在而缺乏积极回
应人们需求的动力。政府机关的特殊利益就是各个单位的小团体利益。作为国家机关,它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是如果追求小团体利益的行为普遍化,原来的职责就会被置于次要的地位。于是,为了给小团体带来更大的利益,他们会产生不断增加自己的权力的冲动,而这种冲动通常也被官本位思想所助长和巩固。因此,一方面各种行政机关不断地膨胀,而另一方面其应对社会需求的能力和积极性却在下降。
第四,官本位思想重视领导的决策而轻视群众的参与。由于夸大领导者掌握信息的能力和判断力,在决策的问题上就只重视领导的决策,而忽视人民群众的参与。但是任何决策都会涉及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对于利益感触最深的是人民群众自己。轻视人民群众的参与是官本位思想在决策问题上的重要表现。民主从操作的意义上说就是人民对政府的制约,也就是相对于自上而下的政治管理权力而存在的自下而上的制约权力,因此,民主的实质在于制约。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民主决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政府制定决策的过程通常是上级提出要求,下级提供材料,与广大群众没有直接的联系。人们连参与决策的机会都没有,制约和民主决策变为空谈。
第五,官本位思想过分强调对社会的控制。计划政治往往希望整个社会保持一种单纯的同一性状态,即人们有着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一致的政治观点。为了实现这种单纯的同一性,就必须要强调社会控制。我们制定了各方面的同一性标准,并动用了我们的各种动员工具来按照我们制定的标准去塑造每一个人。但事实上,我们越是下大力气去塑造,人们越是会产生一种不愿意被塑造的摆脱心理和情绪。官本位思想造成了一种“官优民劣”的现象,官员都是优秀的、高明的,而人民群众则是不懂道理、不明是非的。不能让他们知道的太多,不能让他们知道坏消息,不能让他们过多的接触外部世界,不能让他们批评官员等等。这些错误的认识与我们的行政改革的进步是极不适应的。[1]
第六,官本位思想限制人们自己对利益的表达。官本位思想既然强调社会控制,就会表现为对于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不接受、不采纳,采取一种包办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方式。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们仍然相信政府可以最好地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广大人民群众中每个人的具体利益要求是不同的,而且人民对于利益的要求会随着想法的变化而变化。就像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不可能由政府的计划来反映一样,人们千差万别且不断变化的利益要求也无法由政府代为表达。特别是政府部门产生不同程度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时候,政府就更无法体会人们对切身利益的感受了。
[1] 李景鹏:《官本位:行政改革的障碍之一》,载《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5期。
综上所述,官本位思想的存在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障碍,不彻底消除官本位思想,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就会步履艰难。
(二)官本位思想侵蚀我国行政文化
行政文化是指国家行政人员的意识构建、思维方式、价值观、态度以及一般人民对行政的整体价值意识。行政文化的建设与变革尤其是行政价值观念的变革,会影响政府行政的基础行为取向和行为模式,政府的行政行为本质上是政府价值观念指导下的产物,即行政价值观念影响着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
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无论是在上层还是民间,都较之西方国家要强烈得多。作为封建文化的遗留,官本位意识与我国两千多年的皇权思想有关,封建统治阶级官贵民贱的思想长期主导文化潮流,逐渐内化为行政官员的一种整体心 理认同情绪。这种对官本位思想的认同对行政文化的影响非常巨大。[1]
首先,官本位思想使整个行政过程带有明显的随意性、人治性。官本位思想和“人治”传统是相生相依、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即使在法律制度完备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因为官本位思想导致公务员只会依上级意志行事,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
其次,官本位思想导致权责分离,滋生腐败。官员是权力的实际运用者,如果他们没有认清权力的来源,在没有健全的监督体系下很可能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滥用权力,阿克顿勋爵说过“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政府官员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不依法从政,只追求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对于赋予官员权力的群众置之不理。
最后,官本位思想导致我国行政官员办事效率低下。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行政官员衙门作风严重,文山会海,公文旅行,事无大小,层层请示,上级文件照抄照转,浮夸之风上行下效,做尽表面文章。[2] 我国历来注重身份取向,注重行政级别、权位高低和身份等级,过去将官员分为九品,现在将干部分为十五个级。这种行政文化反过来又为官本位思想提供肥沃的土壤,相互交织发展。官本位思想对我国政府完成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实现依法治国造成巨大的观念障碍,特别是会给行政官员依法行政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三)官本位思想降低我国行政效率
[1][2]阮凤平:《有限政府的行政文化分析—兼论中国官本位意识的负面影响》,载《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宿玥:《论“官本位”思想对公务员实现依法行政的影响及纠正》,载《中共济南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现代政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秩序导向型还是发展导向型政府,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走向。公共行政效率作为政府能力的表现,是衡量政府工作状况的基本综合指标。行政效率体现在行政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中,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有很多,诸如行政体制、行政关系、人事管理等等。
造成我国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存留下来的官本位思想。人们追求行政级别,能上不能下,能官不能民,人员分流触及到了部门和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加上中国传统人情观念的影响,使各地方机构的部门设置,人员编制复杂化,不仅给政府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还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在机构职能上,官本位思想造成了政府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相互扯皮。机构之间相互推诿是影响行政效率的一大顽疾,“三不管”事件层出不穷,“三不管”地带众多,往往是有利益一起插手,无利益谁也不管,行事要牵扯到各大相关部门,行政效率就很难提高。
四、如何矫治官本位思想
官本位意识对社会的进步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阻碍,我们要想办法来破除官本位意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可消除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采取对策。
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摧毁官本位思想根基。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就是理想精神和价值原则,市场的运作就是自由平等的主体订立和执行契约的过程。所以,市场经济不仅能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更是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成员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和参政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官不是发财致富且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官本位思想就会慢慢失去社会基础。
其次,深化政体内部改革,完善政治制度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思想转变的主要途径。要做到还权于民,应有人民群众直接掌握的权力真正交由人民群众掌
握,让每个公民能够真正依法行使直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完善的制度约束政府官员的行为,使其对人民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
最后,全方位解放思想,提升官员政治素养。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政府官员的契约精神和雇员意识。“为人民服务”,既是一个行动口号,更是检验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公民雇员的工作和行为标准应该是也只是使民众满意,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决定力量。[1]
要纠正官本位思想就需要在广大公务员队伍及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民本位思想。实现从官本位思想到民本位思想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树立民本位理念具体来说需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第一,实现政府管理理念的根本性转变。与计划经济配套的是管制型政府;与市场经济配套的应该是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政治保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没有服务就没有现代政府。实现由直接干预转向公共管理,把政府活动和政府行为规范到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民主法治的范围之内。尤其是“服务理念”必须扎根于政府官员及其公务员的脑海。在树立“服务理念”的问题上,还有一个“弱化官位意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官员及公务员与普通群众只是一种社会的不同分工,并非是个人能力大小、作用大小的唯一体现,并非因为处在领导岗位后,各方面就强过普通群众。官员和公务员必须弱化自己的官位意识,在灵魂的深处去除官本位的腐朽思想,把自己的作用看得小一些,把自己的地位放得低一些。保持同群众之间良好的关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基础和重要前提。
第二,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根本性转变。政府管理制度实现由传统管理转向现代管理,使政府职能的战略性转变落实到位。突出的是要明确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角色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强化、弱化、转化的要求实行职能转变。“强化”,就是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弱化”,就是要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转化”,就是要向社会组织转化政府的社会职能。
第三,实现政府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实现由统揽一切转向科学治理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应在建规立制切实加强公共政策的研究、规划和制定。政府还应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和 [1] 张国均:《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理念》,载《领导论坛》,2009年第6期。
国际市场的变化趋势,及时制定科学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价格、利率、汇率和税率等经济杠杆的作用,搞好宏观调控工作,为经济运行和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秩序。最为重要的是政府要更多地提供公共设施和公共产品服务,完善政府的社会和市场服务职能。
第四,实现政府管理目标的根本性转变。政府机构的建设目标应该是“实现精干、廉洁和高效的有机统一”;政府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成为“人民群众信任、拥戴和依靠的人民政府”。要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必须要精干政府机构,彻底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状况。政府管理还必须要透明,让全社会了解政府管理、服务社会的计划、目标、决策及实施的具体过程,从根本上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减少甚至消除腐败现象。实现政府管理透明,不能不特别注重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实现政务公开。[1]
综上所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按照与时俱进、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立民本位思想必须实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管理目标的根本性转变。
五、结语
官本位思想深刻影响我国政府官员和行政管理体制。官本位思想造成我国官员腐败,社会不公,人们的价值观因官本位思想而变得扭曲,并且盲目地追求公权力,继而逐渐形成了一个怪圈,即“行政官员不为人民服务,致使群众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人民就开始积极追寻为官的道路,一旦逐渐掌握了权力,也开始追寻利益最大化,这样又严重影响了其他群众的利益。”因此,破除官本位思想迫在眉睫,我们应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在广大公务员队伍及全体人民群众中普及民本位思想,使民本位思想深入人心。
[1] 徐秋华:《摒弃“官本位”争做服务者》,载《新闻爱好者》,2002年第1期。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2]李建华:《行政伦理学导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论文类:
[1]罗德刚:《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探索》, 载《探索》,2004年第1期。
[2]叶战备:《论完善对权力的舆论监督中国行政管理》,载《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3期。
[3]齐秀生:《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及对策》,载《文史哲》,2002年第2期。[4]张国均:《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理念》,载《领导论坛》,2009年第6期。[5]宿玥:《论“官本位”思想对公务员实现依法行政的影响及纠正》,载《中共济南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6]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载《人民日报》,2010年10月8日。
[7]朱向东、贝清华:《官本位的成因分析》,载《人民论坛》,2010年第26期。[8]李景鹏:《官本位:行政改革的障碍之一》,载《学习与探索》,2009年第5期。[9]徐莲梅:《浅谈传统官本位思想对公民意识的消极影响》,载《管理与财富》2009年第5期。
[10]赵辉:《官本位的危害及其破除》,载《共产党员》,2009年第11期。[11]徐秋华:《摒弃“官本位”争做服务者》,载《新闻爱好者》,2002年第1期。[12]阮凤平:《有限政府的行政文化分析—兼论中国官本位意识的负面影响》,载《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第二篇:官本位思想
历史根源--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封建社会和“官本位”内在联系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从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上看,封建社会推行土地分封制,皇帝任命官员,官员按照级别分封土地。与皇帝同父异母的人都定为同姓亲王,拥有皇帝分给他们的大量土地,土地分封制度也是封建制度的核心。
二、封建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从州、郡、县到中央,通过官来集权,实行金字塔结构,这样的社会必定导致“官本位”。
三、封建社会推崇皇权至上,普天下皆为皇土,一切都是皇帝的,一切都由皇帝说了算。封建社会把“官本位”推向上了极致,社会上“官本位”的土壤就是来自中国三千年的封建社会。
公务员福利 就该比公民福利高?
《人民日报》上一篇“公务员收入不高,你为啥不信”的署名文章在互联网上引发网友热议。文章称“应通过消除(公务员的)黑色收入、挤压灰色收入、科学设定白色收入,消解人们(对公务员收入高)的刻板印象”,也认为应该“健全监管、完善机制”,“让公务员收入清清白白”。
对此,有网友表示赞同,提出全国各地公务员的情况不同,不能一干子打死,也有网友指加强社会监督,让公务员的收入真正透明化,才是消除大众偏见的关键。但更多的网友则是提出了更大的质疑:如果公务员收入不高,那么,那些拼命要去考公务员的都是傻瓜吗?为何有些乡镇级的公务员都能开上汽车?基层公务员如此“坑爹”,为何一些基层公务员的子女还是可以进入公务员的队伍?
当然,其实些疑问的一个简单解释是大众混淆了政府官员和普通公务员的性质,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以及“官本位”下衍生出的历朝历代人们对“公务员”的病态推崇,甚至是崇拜。
但须知人们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崇拜“官”,进而发展出流毒至今的“官本位”思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历代“官本位”背后的那些大众皆知,却又雾里看花的潜规则。
第三篇:克服官本位思想
敬爱的党组织:
领导干部走群众路线,这已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是,不走好群众路线,就会使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产生当官做老爷的思想。走群众路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执政的问题。如若抱着我是一个“官”的思想,去走群众路线,必然会与群众产生相当的距离。一阵风的过场后,什么问题都没解决。能拿得出手的,恐怕就是一摞“从问题到问题”的材料了。如若把自己思想中的“官本位”思想克服掉,真正抱着我是一个人民群众服务公仆,为群众办事的公务员的思想,那么,这个群众路线,就会走得很有感情,很实在,群众关心的问题和困难就会时刻放在自己的心中,并想方设法逐步解决。
人民群众对大道理的认识,往往是从小道理开始的。比如说:昆明市道路反复开挖围挡施工,建筑工地漫天飞扬的尘土,运渣车辆到处抛洒渣土等问题,如若能从群众日常生活的角度去想想,走走群众路线,不要怕麻烦,认真去抓问题的解决,去抓问题的落实和监督,人民群众一定会鼓掌欢迎的。
我的观点就是,要走好群众路线,就要放下官架子,拿出办实事的样子,不要让群众的问题悬着,一定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始,用一个公务人员的良好心态去办实事,这样才能走好群众路线。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5.09
第四篇:官本位文化对当代政治文化的影响
官本位对当代政治的影响
08级人力资源 安科
官本位思想作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现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渗透到了中国政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的政治体制,政治行为模式都有意无意地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怎么认识官本位思想、如何理清官本位思想对当代政治生活的影响,正视这种思想对现代中国政治的负面影响,是我们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
一、什么是官本位及其产生
官本位的“本”,不同于民本的“本”,民本,作以民为本讲,而官本的“本”则是来源于金本位的本,是以官为价值判断标准的意思。所以,在我看来官本位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把是否为官当成一种核心的社会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独特的政治文化现象。这个定义里,我强调了中国特色,主要是考虑目前意义上的官本位文化产生于中国,而且又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政治。
为什么我这么讲。主要是因为,为官者或者政治家在世界各国的价值判断是不同的。而最突出为官者或者政治家人生价值或者给予他们最多成就感的国家,可能就在中国了。这种成就感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而成,恰恰是经过长时间的不断积淀和完善,使得这种价值判断成为了政治伦理的主流思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政治体系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化接纳只是分子参与的政治体系,而政治知识分子在掌握政治话语权,结束了一部分人对政治权利垄断的局面,开始参
与政治掌控权利的时候,通过自己手中掌握的话语权和道德优势,不断强化知识分子从政正当性的过程中,产生了这种道德判断与利益判断纠结在一起的价值判断模式。这种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固定的称呼,只是成为了一种大家默认的政治伦理规范,而在近现代社会,才给予了他“官本位”这个正是的称呼。
二、官本位在中国长盛不衰的两个支撑
官本位这种思想,或者说这种政治伦理,在中国产生后,以其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特有的思想环境和政治环境中开始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最终变成了沁入到这个国家政治思想最深处,与之不断伴生的传统,离不开两种力量的帮助。
一是权力的支撑。为什么权利会支持这种思想,重要的是掌握权利的人。权利的掌握者需要一种思想和理念来认同自己掌握权利,来给予自己掌握权利的正当性,那么就必须有一种思想和理念来为止服务。正是因为中国的文官体系在隋唐之后由科举制度开始系统化之后,与之伴生的官本位思想也开始不断地发展了。秦人开始了大一统的帝国结束了封建分封的时代,正式改变了以家族成员替代行政人员的模式,开始了有大家族选择优秀人物参与政治的从政模式,于是就有了汉朝的察举制、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那是考察的重点集中在家世﹑道德﹑才能。当然家世是第一位的,一个才能优秀但出生卑贱的人,想要轻易地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在那个时代,取得主流社会认同是当官的前提,入仕主要靠
运气,一是投胎投好,二是遇到真正识人之人,不过还是得家世好。门阀世族把持着社会政治资源的分配权利。做官在这个时候并未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就的唯一途径,做生意、做门客、做刺客都可以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承认。文学、艺术的成就也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成为做官的凭借。越是能取得轰动的社会效应,越是容易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于是就有了囊萤映雪、卧冰求鲤等骇人听闻的轰动事迹,这也成为了当时获得社会尊重的重要途径,在这时候知识分子获取社会影响力的方式多样,官本位思想不甚明显。入隋唐以后,隋炀帝创造性的发明之一就是创立了科举制,同时也制度化了读书人进入官场的方式。知识分子有了制度化分配社会资源的权力,当读书人品尝到了可以权利的快感,他们就再也不愿意轻易地放弃,他们要避免回到过去那种通过出生来分享政治权利的模式,要改变知识分子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在历代皇权和知识分子软弱的膝盖的相互作用下,知识开始屈服于权力的魅力,权利也保障了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特权阶层的要求,开始了知识等同于社会政治权利,开始了“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开始了“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形成了“小地主(自耕农)→知识分子→官员→大地主”的社会成功模式和权力分配模式。
二是道德的支撑。或者说是学理的支撑,其实这一点同样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参与。正是因为这种知识分子的职业官僚化,造就了中国主流哲学的官僚化。汉武帝以后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努力,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无一不透露出政治对学术的筛选,体现了政治权利对主力哲学思想的好恶。忠君爱国、三纲五常、士农工商,无处不提醒着普通群众对知识、对权利的敬畏,无一不是在为知识分子凌驾于社会各阶层提供者思想的支持和理论的诠释。知识分子不断深化入仕是读书唯
一、最好出路的思想,进一步教化社会,使知识分子摆脱了醉心名利的精神包袱。树立为官就是的维护社会伦理秩序的高尚行为。
有了这种学理和道德上的支撑,知识分子把参与政治作为自己职业的唯一出路,视之为人间正道,这种做官之后光耀门楣的做法,进一步肯定了做官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提供了做官是值得肯定和最有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认同的基础。
三、官本位的负面影响
官本位思想并没有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而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消失,而是通过一种更为隐秘的方式在强化着,同时也对现代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是固化了中国的政治思维模式,官本位思想自其诞生起就控制了中国政治的道德制高点,受到了历代君主的追捧和强化。因为官本位思想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放弃了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只是将读书作为进入官僚集团的一种进身手段,放弃了对思想自由的追求。自此之后的中国政治思想,无一不是对君权、集权的完善和变通,对政治制度结构性的改变再无涉及。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治思想的主要缔造者,掌握知识的知识
分子对已有政治权利分配模式的固守,对这种权利分配模式带来的现实利益的无法割舍。进而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的政治思维模式,进而有加强了对官本位思想的肯定和依赖。
二是固化了中国的政治操作模式。官本位思想的的强悍似乎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这种思想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中国,甚至受中国政治文化影响的整个东亚的政治文化。这种影响具体到操作层面,体现出来的就是权利的可量度、行政过程中的人情大于制度、政治斗争中的只论派别不论对错。更有甚者,政治斗争不光是在政治上消灭对手,更要在肉体上消灭对手、在名誉上诋毁对手,保证对手的一切影响销声匿迹。这种政治操作模式的后果是不断恶化政治伦理,让一大批官僚在获得权利后,希望在极短的时间以可以量化的方式收回成本。同时这样的政治操作方式也得到了政治参与者的肯定和认可,并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政治团体的新进入者。不断地强化着官本位的思想和与之而来的政治操作模式。
三是阻碍了法治化进程。中国人不相信法律,不是当代的事情,而是一个传统的问题。这个传统恰恰就是由于中国传统政治利益的分配模式造就的。知识分子获得社会地位的特权,同时也享受了法律的特权,自然不会把这些跟随权利而来的法律特权拱手相让。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中掌握的伦理制度和既有权利作为调处一切问题的准则。
第五篇:破除“官本位”思想从我做起
破除“官本位”思想从我做起
所谓“官本位”,就是指一切皆以官为本、以官为尊、以官为荣、以官职变动作为行为依据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思想意识和政治文化。“官本位”自古有之,流传至今仍然根深蒂固。当前,推进酒店发展和个人成长必须防止和克服“官本位”思想带来的影响。
一、“官本位”的主要特点
“官本位”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官为荣”,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不仅一些做官之人洋洋自得,始终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甚至官员的身边之人也是“自觉不凡”。“我爸是李刚”等。“官本位”思想蔓延开来,树立起的就是一种“一切向官看”的错误社会导向。于是乎,某些官员也就越发得意,有恃无恐,作风更加独断,行为更加乖张,有的甚至直接走上贪污受贿的深渊,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而官员的“身边人”也可以利用其手中的权力谋取自己的私利。长此以往,党政事业单位的形象必然地受到损害,失掉的是人心,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二、作为酒店领班如何防止和克服“官本位”思想 首先作为一名党员要深知“官本位”的思想是和党的性质和党的根本宗旨彻底违背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党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员干部的公仆性质。对于各级官员来
说,公仆二字应该突出一个“仆”字,首先弄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身份,从而才能够想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这个位置该做什么,就不会产生“官本位”思想和由此产生的所谓“优越感”?
其次作为酒店领班是沟通领导和属下员工的桥梁是兵头将尾,一名优秀领班,需要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行为习惯、过硬的业务技能、优秀的心理素质。涉及到方方面面,概括其要点,就两方面,外树形象,内看修养。外树形象。所谓形象,即一个人精神风貌。酒店的工作主要是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精神风貌,会使客人和属下员工有如沐春风的愉悦感,并以此来感染客人和属下员工,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使员工有归属感。良好的精神风貌,包括整洁的服饰、优雅的举止、不俗的谈吐、良好的沟通能力、巨大的亲和力、凝聚力和超前的思维力。内看修养。修养的修炼,包括心态的调整、业务知识的钻研、目标的制定。第一我们要加强自身学习。“留心处处皆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向上级领导学习、向有经验的师傅学习,向下属学习,向书本学习。总之,向一切有真知的人学习,如海绵吸水,又不断融会贯通,为己所用。第二,要不怕挫折。碰到困难,要树立起这样信念,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坚信,没有跨不过的坎。第三,要有积极心态。消极的心态会毒害一个人的心灵,会影响一个人行动力,甚至会使一个人的行动力彻底消失。
所谓积极心态,说白了,不抱怨工作、不抱怨生活、不怨天尤人,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第四,要有感恩的心态
最后我们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按照酒店员工手册和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要起好模仿带头作用,任何事都要想在前冲在前,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要树立以公司为家精心持家思想,把工作当事业干的意识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酒店经济效益。
BXJDZWT
2013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