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HBV、HCV、HIV、梅毒职业暴露预防控制预案
关于HBV、HCV、HIV、梅毒 职业暴露预防控制措施(预案)
为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 发生职业暴露和医源性感染,特制定本控制措施。
一、严格隔离
(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应做常规四项检查,即HBV、HCV、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四项检查,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对阳性患者严格按相关方案进行处理。急诊手术不明患者情况时,按污染手术处理。
严密隔离措施,手术应配双套人员,室内、室外分开,手术器械、敷料一律使用一次性用品,以够用为原则,术后敷料用消毒剂浸泡后装入黄色塑料袋中放到指定地点消毒。
(2)凡上述项目有任何一项阳性者,应在手术间门外悬挂红色标记,使手术人员能够自觉地、严格地、有针对性地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凡与手术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准入内,同时谢绝一切参观。
(3)手术推车是疾病传播的载体和地面的污染源,所以应设立专门的手术推车,推车用一次性大单覆盖,盖被下衬一次性大单,用后的推车用2%戊二醛擦洗,被褥高压消毒。
二、做好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及终末处理(1)、手术污染的器械一律用2%戊二醛浸泡30min,或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小时,或2%消佳净浸泡30min,或二氧化氯(90、99)1:100原液浸泡30min,后用流水冲洗或酒精擦拭,再高压蒸汽灭菌,严格遵守消毒—清洗—再消毒制度。电刀、电钻、血压计袖带、监护仪探头等,用2%戊二醛擦拭干净,放入40%甲醛熏箱中熏蒸24h。
(2)吸引器瓶、污水桶等术前按1%的比例加入“84”消毒原液,浸泡消毒2h。
(3)凡手术接触的一切物品,均以1%的“84”消毒液擦拭,地面的血迹或排泄物,用2%戊二醛覆盖10min,再用沾0.5%“84”液的专用拖把拖2遍,拖把用“84”液浸泡1h,流水冲净,阳光下晒干备用。
(4)室内一切物品均不得外移,手术车推回室内,一次性用品及切除的坏死组织等用清洁大单打包后封闭房间,用过氧乙酸(按0.75~1g/m3)加热熏蒸4h,启封后将一次性用品放入黄色塑料袋内集中取走,送指定地点焚烧后,紫外线常规照射2h。
三、加强自我防护
这不仅是医护人员自身保护的重要措施,又是防止病人间交叉感染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1)所有参加手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
操作规程。(2)平时重视手部皮肤的保护,有损伤者不得参加该类手术,注意减少和避免心理、生理的过度疲劳。
(3)医护人员的手在防止感染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接触患者时要戴手套,手术结束后,凡参加手术人员用碘伏洗手3min后方可离去。
(4)术中、诊疗及护理操作过程中,严禁血水溅出,尽可能减少污染范围,术者(操作者)要穿戴防渗透性隔离衣或一次性塑料围裙,双层手套,套鞋套,帽子下压齐眉,口罩内衬一薄层纱布,盖住整个口鼻以不影响手术操作为好,必要时戴防护眼镜,以防手术及诊疗护理过程中污物对自身的污染。
(5)加强业务训练,规范器械的摆放及传递方法,严格带教,既能有效地防止损伤自己,又能快速准确地传递器械。术中器械的传递要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锐利器械引起创伤。术中密切注意手套有否破损,如有破口立即更换,破口处用0.5%的碘伏涂擦2遍。
(6)定期做肝功能检查,注射乙肝疫苗。
(7)加强业务学习,合理安排工作,对部分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采用先讲课训练基本技能,后专人带教的方法,缓解和避免手术忙乱,巡回、洗手工作的紧张,减少术中污染机会,提高工作效率。
四、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进行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感染 管理科。
(2)对HBsAg阳性患者在手术、诊疗及护理操作时,如不小心 被刺破划伤,应立即脱去双手手套,挤出污血,同时用3%碘酊棉球 反复擦拭,彻底消毒,并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乙肝疫苗10μg,1个月后再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乙肝疫苗5μg。
(3)HIV感染预防: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后,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 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院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根据评估和确定的暴露级别、病毒载量水平确定预防用药方案。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预防性用药使用越早越好,即使超过最佳预防期,也应使用。③加强跟踪随访和咨询检查,在暴露后的 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HIV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4)HCV对有机溶剂敏感,经1:1000福尔马林,37℃96小时处理,加热100℃5分钟、60℃10小时,传染性消失。丙型肝炎预防基本上与乙型肝炎相同,但无疫苗预防。发生HCV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理参考HBsAg阳性者处理,同时必须加强跟踪检查,每月一次,发现血清ALT升高、HCV RNA阳性和/或抗—HCV阳性,早期用α—干扰素治疗,晚期转为慢性用α—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疗程一般为6个月。
(5)梅毒螺旋体在体外不易生存,煮沸、干燥、肥皂水以及一般消毒剂如升汞、石炭酸、酒精等很容易将其杀死。在41~42℃时1~2小时即可死亡。一般规范的消毒隔离可以防范。①医务人员自我保护,严防刺伤皮肤粘膜,设单人房间,床旁隔离,门口备用1:1000新洁尔灭或0.2%过氧乙酸泡手,接触病人戴手套、穿隔离衣,医疗器械专用,用75%酒精或1%过氧乙酸擦洗消毒。②消毒方法。水煮沸、日光曝晒、肥皂水、普通消毒剂(升汞、0.1%石炭酸、酒精)均能杀死梅毒及淋病病原体,污染的衣物、用具可煮沸消毒,被褥曝晒,病人痰液、排泄物、残剩饮食用1:10漂白粉浸泡10分钟消毒。③如发生梅毒职业暴露,皮肤、粘膜及伤口的处理基本与发生HIV 职业暴露处理相同。但必须经过足够时间的追踪观察,每月做一次非螺旋体抗原试验(RPR或USR),结果如阳性,应进一步做螺旋体抗原试验(FTA—ABS或TPHA),此试验结果如阳性,可以肯定梅 毒感染,应及早用青霉素治疗;如阴性,则是RPR或USR试验结果为生物学假阳性反应,下月继续跟踪检查。
第二篇: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HBV、HCV、TP、HIV)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HBV、HCV、TP、HIV)
医护人员职来暴露后如何处理?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01 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3、特殊处理
➀ 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➁ 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➂ 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02 丙肝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抽血检查及处理
➀ 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➁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➂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03 梅毒职业暴露
1、挤压与消毒
暴露的黏膜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包括眼结膜。如果有刺伤的伤口,暴露发生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边进行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远心端;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暴露的伤口或非完整的皮肤,然后用消毒剂(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
2、抽血检查及处理
➀ 若暴露源(患者)RPR(或 VDRL)呈现阳性,应加做 TPHA 确认,若仍为阳性,被扎针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愈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率愈低。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➁ 若患者 TPHA 为阴性,被扎针者仍须定期追踪。04 HIV职业暴露★★★★★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实施预防性用药。(1)用药时间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2)用药原则
➀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➁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➂ 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3)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稿。
第三篇: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
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中,被针扎或接触到疑似感染者血液,是一件非常恐慌的事,接下来,我们具体讨论工作中乙肝、丙肝、梅毒、HIV职业暴露后的应付方式。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
1、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2、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多大多深、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用药记录。
3、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向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式三份。(所在科室、院感科、医务科或护理部)。
4、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一、乙肝职业暴露
(一)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 个月和6 个月内复查。
(三)特殊处理
1、已知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HBs滴度低(<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1次(5ug)。
2、已知暴露者HbsAg和抗HBs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0-1-2-12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周、8周、12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3、不明确暴露者HbsAg阳性或抗HBs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HbsAg和抗原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二、丙肝职业暴露
(一)挤压与消毒
发现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0.5%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二)抽血检查及处理
1、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HCV感染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检测,留取抗-HCV本底资料。
2、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3、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阴性,者于暴露后12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阳性者进一步检测HCV-RNA,HCV-RNA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阴性者于暴露后24周监测抗-HCV和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三、梅毒职业暴露
(一)挤压与消毒
暴露的黏膜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包括眼结膜。如果有刺伤的伤口,暴露发生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边进行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远心端;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暴露的伤口或非完整的皮肤,然后用消毒剂(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
(二)抽血检查及处理
1、若暴露源(患者)RPR(或 VDRL)呈现阳性,应加做 TPHA 确认,若仍为阳性,被扎针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愈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率愈低。推荐长效青霉素240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120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等。停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2、若患者 TPHA 为阴性,被扎针者仍须定期追踪。
四、HIV职业暴露
首先说明,这是一个非常严肃且须深入了解的问题!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1、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三)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四)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2、实施预防性用药:
(1)用药时间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超过24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2)用药原则
①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但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②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③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3)用药方案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①基本用药程序: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如双汰芝(AZT与3TC联合制剂)300mg/次,每日2次,连续服用28天或参考抗病毒治疗指导方案。
②强化用药程序: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如佳息患或利托那韦,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服用28天。
3、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4、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存稿。
五、结束语
以往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很多医务人员普遍性防护原则意识偏低,防护知识欠缺,暴露后处理的知识和技能欠缺。
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提升医护人员防控意识,从而降低工作中职业暴露。主管部门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保障措施同时,也应完善对从事传染病工作人员的补偿机制。
第四篇:医务人员HIV、HBV、HCV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HIV、HBV、HCV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按以下流程处理,尽快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正确掌握锐器伤HIV、HBV、HCV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挤压伤口(伤口旁端轻轻挤压)→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粘膜被污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消毒(0.5%碘伏、75%酒精)→包扎→报告→相关抗体跟踪检测(接种疫苗或预防用药,必要时评估)→心理干预。
1.患者如系HIV(+)、HBV(+)、HCV(+)或疑似HIV(+)者,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处理并跟踪。2.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负责监督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记录相关事项。
3.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事故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事故当事人的情况。
第五篇:重大传染病管理HIV、HBV、HCV、TP筛查
重大传染病管理(患者手术、孕产、输血、侵入性检查
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筛查)管理制度
一、为搞好我院重大传染病管理,落实艾滋病筛查制度,执行医院感染与隔离制度,本着自愿与预告知的原则,对我院手术、孕产、输血、侵入性检查患者进行HIV、HCV、HBV、TP四个项目的预筛查,制定本筛查管理制度,降低母婴传播机率,提高母婴阻断率,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二、明确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产前宫内感染、产时和产后的哺乳感染及母婴之间密切接触。
三、对产前HIV感染患者,转交艾滋病防治中心治疗。
四、对TP感染的孕妇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以降低先天梅毒儿出生,对新生儿行TP检测阳性者,给予治疗。
五、对HBV感染的孕妇按常规行产前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和新生儿产后被动免疫与注射乙肝疫苗主动免疫。
六、对产妇HCV感染,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阻断方法,可给予新生儿检测,并指导喂养方法,减少新生儿感染。
七、孕产妇产前HIV筛查率100%,做好孕产妇产前筛查的咨询、检测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咨询筛查、健康宣教工作记录,有时间、有地点、有签到、有教材、有随访、有评价、有总结。
八、医疗、医技有关人员按规定,参加上级专业机构的培训。
九、实验室依法取得“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资格,人员经专业培训合格。
十、提高患者手术、输血、侵入性检查前的四项疾病的筛查率,受血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检查达100%,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建立应急机制。
十一、按规定,做好传染病人报告卡上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