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

时间:2019-05-15 02:5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法治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法治国》。

第一篇:依法治国

一、【背景材料】

2014年10月20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进行。全会听取和审议了习近平受中心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陈述,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改革发展的战略定力,又要敏锐把握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钉钉子精神,继续做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作,继续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是帮扶困难群众工作,继续做好作风整改工作,继续做好从严治党工作,继续做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工作,为明年开局打好基础。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础上,四中全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而言,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总目标之下,全会明确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等六大任务。为推动上述任务的实现,全会就以下工作进行了全局部署: 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全会重申了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的原则。要求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为进一步发挥人大的民主立法职能,解决立法权行政化、部门化的问题,全会提出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根据地方立法发展的实际需求,全会对地方立法权主体范围进行扩展,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各级政府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全会提出,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此,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全会公报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第一个亮点是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第二个亮点是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三个亮点是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第四个亮点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上述改革措施对于推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将起到立竿见影的积极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公民是最主要法律关系主体,以及执法、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基础力量。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直接决定法治建设成败。全会提出,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全会公报第一次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法治专门队伍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操作者和践行者。法治队伍的公正廉洁、道德操守是法治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全会公报提出,要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法律职业保障体系。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如何在法治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如何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性问题。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全会指出,只有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才能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为此,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党组织要领导和监督本单位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全会专门就此指出,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这就把对领导干部重视法治、践行法治、带头守法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二、【理论分析】

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2)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说明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

(4)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5)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都需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体现,并以依法执政为保障来加以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4)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依然很重。

(5)要坚持走曲折的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不断前进。

三、【跟踪试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据此回答1~3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先后有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查处。腐败高官被依法查处:

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推动了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③表明任何公民的一切权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④表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2.作为政府部门,要“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治理洪水的人使洪水畅通,管理百姓的人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政府这样做的依据是: A.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民主国家的本质要求 B.公民具有表达和宣传自己思想见解的自由 C.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D.民主监督应该成为防治腐败的根本途径 3.上述材料体现了: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物质的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的保障

全会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据此回答4~5题。

4.建设法治政府必须:

A.转变政府职能,把所有的事情管好 B.依法执政,形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C.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D.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建设法治政府要求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利和责任的统一。这是因为:

A.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 B.侵犯了公民的权利必须依法赔偿 C.对人民负责,才能科学民主决策 D.政府必须依法履行职责 6.下列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的是:

A.政府要依法行政,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转变党的社会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加强政府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D.提高党的科学立法水平.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据此回答7~9题: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

A.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其领导核心地位 C.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D.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体现了党的:

A.依法执政 B.民主执政 C.科学执政 D.依法行政 9.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是因为: ①社会主义法治能保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都需要通过依法执政来体现 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需要以依法执政为保障来实现 ④依法执政有利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这表明:

A.构建人为事物的联系要遵循客观规律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和无条件的 C.联系构成运动,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 D.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重大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立法工作也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依然很重。据此回答11~12题。11.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②矛盾具有客观性,要勇于揭露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规定的 ④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过程启示我们: A.要把握适度原则,坐等时机 B.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C.办事情应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应抓住时机不断促成矛盾双方的转化 13.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目的、原因、要求各是什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总则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应当依照法定的程序,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1)上述规定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些基本观点?

(2)上述规定对推进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15.辨析题:要依法治国,就要做到国家机关立法,全体公民守法。

16.推进依法行政,对于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请回答: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体现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

1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原理,谈谈你对上述依法治国要求的理解。

18.十八大明确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新提法,意味着依法治理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管理国家事务的基本形式,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时期。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首次提出“美丽中国”,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等等。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十八大这道盛宴所带来的新感觉新味道。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对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首次”所蕴含的哲理。(14分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A 6.A 7.C 8.A 9.D 10.C 11.C 12.B 13.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的原因一是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二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保证;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的长治久安重要保证。

依法治国的要求:①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⑤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2分)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⑤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14.(1)体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观点:立法“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体现了依法治国本质;立法“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参与”体现了依法治国目的;立法“依照法定权限”体现了依法治国要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2)上述规定的意义:立法“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可以提高立法质量,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性和尊严;立法“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维护国家整体利益。

15.①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要求:立法、执法、依法接受监督。②国家机关与立法:不是所有国家机关都可以立法。③依法治国对公民要求:守法、护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对国家机关进行监督)

16.(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政府运用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法律手段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市场的管理要转变管理观念、方式,严格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它有利于各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力自由,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实现为民服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就是为了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17.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应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此,要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不断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8.(1)对政府而言,要依法行政。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民主决策;要自觉接受监 督,推动“阳光工程”建设。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必须依法执政。党要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2)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首次”,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体现。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首次”,是我们党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表现。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首次”,必将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

第二篇:依法治国

如何看待“ 四个全面” 之“ 全面深化改革” 学院:大气学院姓名:吴谦学生号:320120902101 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姊妹篇,我们要切实抓好落实,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

“四个全面”的提出,切实反映了当前中国的社会现状人民的迫切需求。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密切相关,它是后三者的重要保障。

“法者,治之端也。”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一个成熟的社会制度必须依靠法律,不能因人而变。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彻底摒弃人治、实施依法治国。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王朝,人治高于法制,最终导致社会走向灭亡。无论什么国家,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探索“依法治国”道路的历史一贯性

中国共产党人从执政之初起,就想走出历史“周期律”,迈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初期,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文革”十年浩劫教训的反思和警醒,邓小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传递出鲜明的法治思维和主张。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的战略部署。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二、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四中全会公报再次强调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历史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其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五位一体性

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是有机统一体,法律法规体系是法治体系存在的前提和运行的基础,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是法治体系的生命,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关键,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屏障,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核心。

四、总目标遵循原则的以人为本一统性

全会《决定》强调了实现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五项原则,即: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及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研读《决定》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五项原则遵循了对中国传统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充分强调了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保障人民根本权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彰显了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意义

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中国,复兴中华文明。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攻克深层复杂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来看,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环境优劣关键体现在法治水平上。只有依靠法治,才能实现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改革的复杂性显著增强,更加需要以法治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等优势来消除各种深层次体制壁垒,使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可以说,法治是改革的压舱石,是发展的助推器。改革和发展能不能健康有序、行稳致远,越来越取决于法治体系是否健全,取决于厉行法治是否有力。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又处在治国理政的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严管党治党,自身确立起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才能把党建设好、管理好,也才能引导全社会遵守规范、践行法治。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而言之,“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个全面”的重要保障,是当前执政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篇:依法治国

素材:依法治国

1、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2、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人与法并行而不胜,则天下安。——苏轼

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5、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

6、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杰弗逊

7、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

8、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

10、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

11、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周恩来

12、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约翰·阿克顿 【积累素材】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法制节目工作委员会和北京电视台倡导、全国9省市电视台成立的“全国法治节目联合体”,将于今年11月16日在全国9省市电视台同时推出一档大型法治新闻栏目《法治中国60》。

据了解,这档大型法治新闻栏目首次采用9家地方频道共同出资、共同制作、共同播出的模式展开运行。栏目将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即时、专业的报道和知名新闻评论员的分析,让观众在每天一小时内纵览全国重大法治新闻事件,了解案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全方位满足人们对法治信息的需求。

【积累运用】19大的结束,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而此节目也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顺应了中国大的历史潮流,同时也承担起了媒体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不仅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更需要这样接地气的节目,关注百姓身边的法,让依法治国深入每个人的心中,这样,才能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从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积累素材】山东聊城于欢故意伤害案即“辱母杀人”案,引发舆论广泛关注。2016年4月,山东源大工贸负责人苏银霞及其子于欢,因为无法还清高利贷,被十一名催账人限制人身自由,并受到极端侮辱。于欢刺伤四人,其中一人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因犯故意伤害罪,2017年2月17日被山东聊城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2017年6月23日,于欢案公开宣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该判决为终审判决。

【素材运用】长期以来,在公共案件中,总有一种声音指责所谓“舆论绑架司法”、“民意破坏法治”,甚至个别司法人员傲娇满满地表示“不亲自看完案卷,就评论判决的是非对错,就是耍流氓”。这已经不是要强调审判独立了,而是不想让公众说话,找出“专业的借口”堵上天下悠悠众口。任何判决都不应逃脱民意的议论、臧否,“无菌室”的司法,注定无法赢得公信。这次沈德咏在谈话中对司法案件中的“民心”、“人情”,有着很多充分的肯定:“讲人情,不是要照顾某个人的私人感情,而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和基本的道德诉求”、“将个案的审判置于天理、国法、人情之中综合考量”、“司法机关必须反躬自省”等。【积累素材】“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习近平的法治“金句”,也是中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的铿锵足音。

法国政府两位部长曾被发现在一条乡间公路上超速行驶,而更有趣的是,他们是赶去参加一个新型雷达测速装置的启用仪式。

这两位部长分别是交通部长德罗比恩和负责管理交通执法的内政部长萨尔科奇,他们所乘的轿车分别以98公里和103公里的时速在一条最高限速每小时70公里的路上飞速行驶。

据悉,他们都是赶去参加法国第一部自动路边雷达测速装置的启用仪式。这一装置能够将超速行驶的司机记录在案。

交通部长办公室发言人称,德罗比恩没有否认这一事实。他还补充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交通部长也不例外,赶去参加活动不是借口。”

【积累素材】赵奢铁面无私(维护公平要依法办事)赵惠文王的弟弟赵胜,号平原君,任赵国丞相,家有食客数千,颇有权势。他的家臣家丁因此倚势不遵守国法。有一年,赵国田部吏赵奢铁面无私,按法将平原君家9个不纳税的管事家臣全部处以死刑,平原君大怒,要杀赵奢。赵奢说:“我秉公执法,原是为国家考虑。如果你的家臣不奉公守法,又何以叫国人守法呢?国人不守法,恐怕赵国也不巩固,你的荣华富贵也不存在了。”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哑口无言。平原君认为他是贤才,向赵王推荐。赵奢被任命管理国家的赋税,他办事公平合理,使得赵国国库充实,人民富裕。【积累素材】孟昆玉:微笑执法

孟昆玉,是2009年的舆论明星,被公众誉为“北京最帅交警”。关于他的工作视频曾在人民网等网站高居点击榜首。孟昆玉的同事们则称他为“实力派”。他创立的“孟昆玉指挥法”被北京市交管局推广。他还倡议交警队和医院建立了生命绿色通道保障组。2008年孟昆玉被评为奥运交通安保标兵和“微笑北京交警之星”,他全新的“人性化的执法”、“微笑执法”为当前人性化执法与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提供了可贵的探索。

【点评】规范的执法与微笑的面庞,灵活的指挥与耐心的劝导。他为员警的形象增添了时尚,他让首都的街头跃动着和谐。京城最帅交警孟昆玉,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百姓的特殊嘉许。

孟昆玉全新的“人性化的执法”、“微笑执法”为当前人性化执法与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提供了可贵的探索,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百姓的特殊嘉许。孟昆玉的事迹对我们理解法治的内涵和实现方法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法治不是单调的规范,实现法治是要讲求方法的。

【积累素材】陈燕萍:柔情法官

陈燕萍,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她致力于法庭审判工作,她到乡村办案,到当事人家里办案,将工作方式的灵活性和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充分地结合,以人为本的办案理念和不徇私情的工作作风,使她审理的3100余起案件中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言方。她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无形中将审判与执行一并解决,在全社会破解“执行难”的今天,她的办案方式和经验尤其值得总结和推广。

【点评】

我们不能用“美丽”来形容法律,但陈燕萍却用“美丽”诠释了法律。柔情法官陈燕萍在最细微的事情中,让我们感受着法律的美丽和温暖。法治不是冷冰冰的、不是脱离实际的,法治本质上追求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幸福。法治社会的建设是有血有肉的,陈燕萍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说明。

第四篇:依法治国

热点与教材

热点点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材料来自10月24日人民日报 01 版)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的意义(重要性)有哪些?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安邦固本的基石。(2)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4)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5)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命题,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

三.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依法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社会上一切国家机关及单位都必须依法办事,营造一个守法关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公民:公民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四.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标本兼治。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范,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道德的红线不能触碰,法律的义务不能弃、道德的责任不能丢。五.宪法在依法治国中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确认和体现。

一.多项选择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充分说明了()(材料来自10月24日人民日报)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 D.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是以宪治国

2.为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我们必须()(材料来自10月24日人民日报 01 版)A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D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材料分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将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将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法治中国,铿锵前行。(材料来自2014年10月20日

01 版)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二.辨析题

甲:管理国家民有权,直接管理真方便 乙:依法治国意义大,依法治国靠国家

答案提示 一.1.ABC 2.ABCD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安邦固本的基石;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命题,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

三.(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产生其他国家机关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实施依法治国中国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上一切国家机关及单位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公民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五篇: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之

一、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2、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一切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4)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3、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能否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4、公民行使批评、建议、监督等政治权利的意义:(1)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2)有利于国家机关提高办事效率、决策水平;

(3)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渠道(途径)(1)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2)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3)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发挥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如何正确行使(注意的问题)(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2)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具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式。

5、中学生应该如何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1)思想上: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2)行动上:要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号召他人一起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律己,依法维权;积极同一切破坏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辨析题例

甲:只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就可以实现依法治国。

乙:实现依法治国,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答:(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他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只是做到了有法可依。(2)要做到依法治国还需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实现依法治国还需要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要学法、懂法、守法、,还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甲:依法治国意深远,依法行政是关键。

乙:依宪治国是核心,落实行动要认真。

答:(1)我国实行依法治国。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2)实行依法治国必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要求。而依法行政是要求政府机关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实现。(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4)要做到依法治国,既要按照其基本要求去做,又要我们每个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下载依法治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法治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依法治国

    人民日报社论:实现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如今 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法院 但开始时 并不是那样 回过头来看 这一机构确实没什么威望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是一个人造的机构 大法官们铸就其自身 约翰·马歇尔改变......

    依法治国试题答案

    依法治国试题答案 A【第1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1.0分) 答:A:依法治国 B:执法为民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标准答案 A B【第2题】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 )。(1......

    依法治国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亲爱的老师、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 是《法律伴我健康成长》。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衣、 食、 住、 行都离不开法律 :过马路时要遵守红......

    依法治国学习体会

    依法治国学习体会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 依法治国理念基本含义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管......

    以“依法治国”

    以“依法治国”视角谈农民工“讨薪”及其解决方法 新疆先觉律师事务所·拜金良 全国人民欢快的春节过去了,象候鸟迁徙一样,农民工又一次先后离家外出进城打工了,对于春节前全国......

    依法治国读后感

    《依法治国》读后感 2014年10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依法治国人人有责

    依法治国人人有责 --学习习近平十九大报告的一点体会 党的十九大已经胜利闭幕,目前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已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第一要务,我们律师行业也正在学习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