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治国读后感
《依法治国》读后感
2014年10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久治安。
要想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也是培养“依法治国”的理念和精神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培养“依法治国”的理念和精神最为关键的时期。如果“依法治国”的理念和精神能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依法治国”的大树将会枝繁叶茂,蔚然成林。那就是中国梦实现的那一天。
毛泽东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说明中国的繁荣富强可以靠那些国家领导,但是,最重要的是得有我们老百姓的支持,有我们的信任,才会有中国的富强。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实现中国法治梦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学生,应该尊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生力军。
孙中山先生力称“法制是以人就法”一定要现有宪法,后有总统,不可以先由总统,后有宪法。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第二篇:依法治国读后感
天下为公
——《依法治国》读后感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同样的,实现中国法治梦的希望也寄托在我们青年人的身上,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人,我们必须成为尊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生力军。因此,我们要主动学习依法治国的基本知识,时刻为中国梦、法治梦准备着。
我认为“天下为公”是法治社会最简洁,最明白的诠释。首先,法制是以人就法,现有法制法规,后有统治者。人,包括统治者,领导者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而不是凌驾于法律之上。其次法治是众人之治,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个集团制定的,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团体或者个人都不能无视法律,以个人意愿凌驾法律之上。
我们国家的宪法是不如发达国家的,但是我们在完善,新的法治时代已开启,我们吸纳国外的宝贵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没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的做法和经验。尤其是“徐老虎”“周老虎”等人的落马,更是吹响了新一轮反腐风暴的号角。这正是国家在进步,法制在完善的最好体现。“苍蝇老虎一起打”更是体现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凌驾在法律之上,管你是大老虎还是小苍蝇,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为一名铁路人,我们身上的责任更是重大,千万旅客、货主的权益甚至生命都交托在我们的手上,如果我们肆意妄为,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从身边的平凡事做起,就是遵循我们自己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广大旅客、货主的权益和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小到规章制度,大到国家法规,都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标杆,也是我们做人,做父母,做子女,做职工,做领导的底线。让我们做好自己的本分,为中国梦、法治梦的宏伟蓝图,填上一块小小的拼图。
“天下为公”,依法治国,让法制观念插上翅膀,飞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第三篇:《依法治国》读后感
《依法治国》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依法治国》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依法治国》读后感1在读《依法治国》时,心中顿时涌起无数感慨,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中一个话题——依法治国,从你我做起。
这个话题中,我最敬佩曹辉,杨光雨,吴松建这三人。他们仅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但心中存的法律道德远比许多成年人更广泛。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将钱包里的钱占为己有,反而发扬了自己的文明善举,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榜样,行为上的模范。
记得我五年级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类似的事情,而我的举动却与他们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天我正走在步行街上,一个在阳光下发着光的物体吸引了我的视线。捡起一看——手机!还是苹果牌的!如果拿到学校里就能跟同学炫耀一番啦!我边想着,边小心翼翼地往四周瞄了一圈。确定没人后,我把捏在手中的手机放进口袋。
刚要把它收为己用,但我万万没想到,半路竟杀出个程咬金!那是一个皮肤黑黝黝的中年妇女,她朝我走过来。我顿时有些忐忑不安,她会不会直接把我抓到警察局里去?会不会说我是小偷?
但她只是冲我莞尔一笑,露出的牙齿在黑皮肤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洁白。她说:“小朋友,要学会拾金不昧哦!”听了这话,我脸上一热,低下头,不知所措起来。中年妇女看得出我尴尬,伸出手说:“没关系,手机给我!”我掏出手机,毫不犹豫地给了她。当时我没有想那么多,只知道她是个好人,或许这就是法律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无条件的信任。只见她接过手机,跑向不远处的巡警局……
我们生活中就应该有这样的人,有这样心中存着法律道德的人。不能随意就将别人的遗失物占为己有,应当返还权利人,这不仅是做人诚信的标杆,道德的底线,还是法律的约束。
《依法治国》读后感2我今天读了一本与法律有关的书,叫做《依法治国》。书中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我认为法律就像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如果你遵守了规定,就会相安无事,如果你违反了,就会害了自己,也会连累他人。
平时我只觉得法律离我很远,都是成人的事,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是一部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法律,同样如果我们违法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也会受到它的制裁。
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每个人都别想钻法律的漏洞,都应该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从小就打架、骂人、偷窃等,长大就会愈演愈烈,甚至犯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同学们,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依法治国》读后感3我读了《依法治国》这本书后,很受启发:怎样成为一个爱学习爱劳懂爱祖国的品学兼优好学好学生呢?
关于学习,就像是我们爸爸妈妈工作一样,我们现在还小,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有好好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后才会有所作为,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可能很害怕考试,其实考试就是检查我们学到的知识是不是很扎实,学习的态度是不是端正等方面的成绩可以不断进步,但是也会下降。原因有两种;一是你太骄傲了;二是考试试卷上的内容有部分超出了范围,我们还没学到。我觉得态度很重要,不能因为小小的进步而骄傲,也不能碰到一点困难而退缩。我们必须记住;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的成绩不好不要太沮丧,只要努力学习,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进步。作业也是一样的,只有静下心来,认真地写,才能更快地完成。我认为态度是决定你学习好坏和将来能不能成功的关键。
我们在渐渐长大,必须得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依赖父母,还要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洗碗、拖地、洗菜、整理房间、煮饭等,可以让父母在工作之后有休息的时间,还能享受到劳动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和快乐。
我们现在是小学生,同时也是中国的小公民,我们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别的国家的人才会尊重我们。我认为爱祖国,可以从爱护国旗和每天佩戴红领巾做起,经常清洗红领巾,不乱扔,不损坏它。爱护周围的公共设施,保护周围的环境,不随便乱扔垃圾。
我们要好好学习,热爱劳动,更热爱祖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小公民,以后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依法治国》读后感4今天,我看了一本好书,名叫《依法治国》,其中一个关于拾金不昧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幼小的心灵。
一天下午,贵阳市天柱县凤城镇第二小学的曹辉、杨光雨、吴松键三人路过操场时,发现了一个橙色的小钱包放在小凉亭的石凳上。三人打开钱包,看见里面竟有厚厚的一沓100元的现金和许多证件,三人着实吓了一跳,班干部杨光雨当机立断,把它交给了学校门卫袁爷爷。袁爷爷接过钱包也吓了一跳,这样的“大鱼”他从没见过:74张100元现金,7张银行卡,还有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第二天经过努力,老师终于与失主取得了联系,经确认无误后,失主陈女士领走了失物和现金,并在好人登记薄上写下了表扬语:“谢谢你,钱收到了。”三位少年拾金不昧的消息传开后,有记者去采访,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三人异口同声地说:“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如果我们不还给失主,这跟我们偷来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多么朴实的话语啊!我觉得拾金不昧的品德很高尚,三位小伙伴是我们的好榜样。记得新学期刚开学,大队长李杨锐丁和陈昊炜同学拣到了1条熠熠生辉的金手链,他们没有一丝杂念,立即交到红领巾拾金不昧小银行,第一时间还给了漕桥润源化工厂承波君阿姨。学校在联合晨会表扬了他们的先进事迹,为他们颁发了“拾金不昧小标兵”的奖状,多么光荣啊!
其实拣到小东西不占为己有也很光荣。我们的红领巾拾金不昧小银行已经成立15周年了,上面记载了4000多名拾金不昧者的名字,积攒的无主钱物全部用于帮助有困难的人,队员们的做法在江苏《少年号角》上还进行了宣传展示。我一直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样一位好少年,很幸运,我做到了。星期二中午,我在回教室的路上捡到了一元钱,毫不犹豫地交到了拾金不昧小银行,我还获得了少先队大队部颁发的“拾金不昧章”,多么自豪啊!
拾金不昧不仅是做人诚信的标杆和道德的底线,也是法律的约束。《物权法》就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法纪观念。我要为拾金不昧好少年点赞,为自己的小小诚信点赞!
《依法治国》读后感5今天阳光明媚,我拿起了《依法治国》这本书,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书里写的一个个《依法治国》的小故事把我吸引住了。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德法相依,相辅而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争做守法的.小公民……
看了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姚红珍,因为她用微笑和热情为消费者排忧解难。姚红珍还做了好多帮助消费者的事情呢!比如:电梯突然加速害得张大爷摔了一跤右手骨折,姚红珍帮助他要回了医药费;陈先生用的红木衣柜是假冒的,她又帮助他讨回了损失……她成了大家的贴心人,正义的天使。
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谭英敢啃“硬骨头”,连传鹏帮助维护消费者权益……你看,他们做了那么多好事,成了无助的消费者的主心骨。
走出书本,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现实生活吧。
记得平时的时候,妈妈总告诫我说:“孩子,外面的食品不安全,还是家里的好。”爸爸总会唠叨说:“家里的好,安全,而且啊最好是自家种的,纯绿色食品。”听着他们的话,我总是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去外面吃了,那么多的人都到外面吃,不是吗?面对我的质疑,妈妈让我看了香肠的制作视频,我顿时被吓呆了!
只见,视频中工作人员先把连毛都没有拔光,内脏都没有清理的死猪,甚至是病死的猪,倒入了搅拌机,搅拌机不停地旋转。一会儿的功夫,那些猪就成了一堆粉红色的肉泥。哦,太恶心了!他们为了自己的钱财,却不顾消费者的利益,也不顾食品的卫生,更不顾别人的健康,只知道一味地敛财。挣着这种黑心钱,却丢了良心,真是可悲。
听说像这样的事例还不只一个:康师傅地沟油事件,毒米线事件,工业盐腌制咸肉的事件……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说还是家里的好吃,家里的安全了。我想:大家多为别人想一点,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就好了。尤其是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更要向姚红珍、谭英、连传鹏他们学习,做一个善良正直的小公民。
合上书本,我看见封面上那个大大的天平。我觉得我们不仅要把天平画在书上,还应该在我们的心里摆一个善良正直的天平!
《依法治国》读后感6拾金不昧,品德高尚。今天,我在《依法治国》这本书中看到了天柱县凤城镇第二小学的三位同学拾金不昧的感人故事,心中漾起了阵阵的暖意。
20xx年5月7号,曹辉,杨光雨,吴松键三位同学在操场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厚厚的一沓100元现金和许多证件。他们交给了门卫袁爷爷,袁爷爷称赞他们的行为非常棒。后来,三人在班主任和领导的帮助下找到了失主。当记者问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三人回答:“别人的东西不能要,如果不还给失主,这跟我们偷来的有什么两样呢?”
说得真好啊!小小年纪,就懂得传递正能量。拾到钱物本是平常事,但面对诱惑能做到不动心,是多么可贵啊!为此,黔东南文明网“身边好人”栏目专门详细介绍了曹辉、杨光雨、吴松键的事迹,称赞他们是拾金不昧的好少年。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比如我们班的尤丽锦,张磊,六(1)班的徐嘉蒋和李杨锐丁。就说说张磊吧,两周前大课间活动时,突然地上出现了一道亮光,张磊眼尖,跑上前一看,是一枚五角硬币。他捡了起来,问周围的人:“谁掉的钱啊?”没人回应,大家都忙着活动呢!他又把硬币举过头顶,加大音量说:“谁掉的钱啊?”还是没人回应。张磊急了,扯着嗓子大喊:“谁掉的钱啊?”我正好在一边,被这突然的一嗓门吓了一跳,拍了一下他的脑袋:“这么大声,吓我一跳,没人回应可以去交给老师呀!”“对啊对啊!”他欣喜若狂,也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我怎么没想到呢?”说完他转过身,迅速奔向杨老师,还差点把我撞飞。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确,五角钱虽小,却折射出张磊同学美好的心灵,值得大家学习。五角钱不多,也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就不能要,这不仅是做人诚信的标杆,道德的底线,还是法律的约束。《物权法》第10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制观念,做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少年。
第四篇:《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读后感
十四五计划即将开启之际,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在11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关于在十四五期间法治中国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各级党员干部身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更是示范者、引领者,要坚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自觉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真正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模范和表率。主要要从以下四方面以身作则开展好全面依法治国工作:
一、要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意识。
树牢法治理念,争做尊法崇法“领头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尊崇法治,行动上才会遵守法律。广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善于从法律角度想问题、作决策,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过程中注重落实法治要求,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过程中注意运用法治方式,在说话做事前先考虑是否合法,将法治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刻入从政信仰,筑牢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石。要时刻绷紧法纪这根弦,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坚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提升法治能力,争做学法懂法“法律通”。领导干部手握公权、责任重大,必须慎重用权,法律就是行使权力的最明确依据,只有彻底了解掌握了这个依据,才能正确开展工作。法律知识具有变化快、数量多、专业性强的特点,需要持之以恒进行学习,广大领导干部要克服“工作太忙没空学”等
错误思想,利用一切机会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既要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根本精神,也要掌握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法律法规,对分管领域涉及的法律法规做到“通”,对履行职责需要的法律法规做到“精”,切实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努力成为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家里手。
坚持依法办事,争做守法用法“践行者”。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作为领导干部,学法知法懂法只是基础,守法用法才是关键。要坚持把法律作为执政用权的标尺,一事当前,首先考虑法律是怎样规定的,制度是怎样要求的,明确哪些事该办、哪些事不该办,坚决不能搞任何违法违规的“暗箱操作”。要牢牢把握“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工作要求,既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按照法律规定切实履行好分内职责,也要守牢权力的边界,自觉在法律约束下、制度笼子里行使权力,在“聚光灯”“放大镜”下开展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放在第一位的。“第一位”不仅说明党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使命光荣,还意味着要肩负更多责任,担子如山,更意味着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充分体现了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在新时代的大担当。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为民实践,生动地展现了人民至上。“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
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无论是“法”“律”“令”都是为了实现善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更是为了全面的善治。这善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民,就是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近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先后修订完善了人民群众十分关切的涉及食品安全、外商投资等一些系列法律法规,还通过了被人民群众称之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可以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既是一个以良法求善治的过程,更是一场良法源于民心,以民为本、立法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实践,鲜明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底色,更加凸显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深刻变革,再次彰显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这不仅在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质。这种特质是源于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强烈革命精神,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始终永葆纯洁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坚定决心。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这种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了今天的9191.4万名党员,才更加凝聚人民,以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的意志和力量带领中国人民闯关夺隘。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护航利器,让我们更加坚定自信地朝着更伟大目标前进。“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牢固树立法治思维,不断增强法治意识,争做学法、懂法、宣法、用法的表率,更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推动各项改革事业有序开展,行稳致远。“其身正,不令而行。”依法治国离不开道德滋养,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
养,养廉洁浩然正气,养为民造福志气,养攻坚克难锐气,更加成为人民群众心中可信赖、可依靠的人,更加发挥好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相融合、相促进的带头作用,尤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去,使全面依法治国更加闪耀新时代的社会精神和社会价值。
三、依法治国要践行人民至上。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各方面制度体系不断成熟,我国在法治为民实践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彰显出了强大生命力。明确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要从人民立场出发,充分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导向和本质属性,把牢民本法治“指路标”,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运用法治思维,增强为民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能力既是强化公权使用方向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前提与基础。要将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和具体规范作为指导为民实践的价值支点,增强党的政治领导本领,牢固树立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的法治观,不游离于法治之外、不凌驾于法治之上,始终将法治作为认知问题、分析情况、作出决策的视角与边界,心中有“知法”的明镜高悬,手中有“懂法”的戒尺紧握,脚下有“守法”的红线制约,以法治思维牵引法治习惯和法治行为,以法治思维取代特权思维和关系思维,增强依法维权、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在法治思维的指导下守初心、明责任、担使命,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坚持法治为民,践行为民服务。坚持法治为民,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一方面要把握内在机理和外在变化,在遵循发展规律、总结实践经验中立法修法,在民生领域上全面发力,在公平正义上纵深推进,在短板漏洞上多点突破,实现立法和群众所需相衔接、与群众所盼相呼应,打造法治规范、实施、监督、保障全链条,形成具体完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发挥法律定纷止争、维权维稳的作用,以及时的法律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另一方面,要夯实法治的民意基础,做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广泛地听取人民群众在食品安全、收入分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意见,将民众所达成的共识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者、参与者,感受到更直接、更实在的法治保障。
推进法治建设,保障人民权益。从宪法修正案到立案登记制改革,从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到新婚姻法的出台,从公共卫生法律保障体系的补充到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法治建设紧紧围绕人民权益,把立法为民落到实处。法治建设在保障人民权益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法治既是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的尺度规范,也是着力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矛盾问题的现实考量,要借助法治之力破除利益固化藩篱,确保法治分配正义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要推动法治建设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创新法治为民服务模式。创新是法治建设的生命力所在,要以更加成熟定型的法治体系更好地为民解忧解难,为人民群众提供长久可靠的法治保障。
“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为民实践的内在要求,也是一项历史任务。要坚持人民在法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良法维护良序、以善法实现善治,谱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在主动谋划、积极践行和强化保障中不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四、全面依法治国让抗“疫”更有“型”。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大考当前,科学立法是我们科学防控的“定星盘”,能够沉下心来、冷静分析、仔细研判;
严格执法是我们有序防控的“稳定器”,能够稳扎稳打、有序推进、全面铺开:公正司法是我们精准防控的“校准仪”,能够严厉打击、规范秩序、落实有力;
全面守法是我们联防联控的“吸铁石”,能够统一思想、增进共识、团结奋战。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法律是有序推进疫情防控的“坐标尺”。行止有度,言字有法。事物的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社会的进步依靠法律法规。法律之于疫情防控尤为重要,试想如果缺少了法律的约束,很多工作将无从进行。前段时间,为了防止疫情的扩散,全国各地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开展的交通管制和居民出行管控,就是最为直接的例子。法律看似无情,但社会主义的法律却是对人民感情最深刻的表达。法律中的条款都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最终目的,这也体现了我党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在推进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我们要握紧法律标尺,准确定位和检测其间的社会各层面,确保一切都在“度量”之内。让抗“疫”之树,没有旁逸斜出、病侵虫蠹,只有这样才能枝繁叶茂、有“型”成长,为人民群众撑起一片健康的蓝天。
法律是有效维护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抗“疫”只是我们前进过程中的一个小小坎坷,其最终目的还是发展和复兴。因此,社会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是基础。所以疫情防控,不能动摇根基,不能破坏稳定。而法律正是巩固国家根基,维护社会稳定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的复兴航船会面临狂风巨浪,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压舱石”,才能攻坚克难,化险为夷。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都以其权威性和客观性维护稳定。面对疫情,不能乱了方寸。心乱,则皆乱。在法律强大的稳定力量下,我们得以迅速投身战“疫”,有序开展工作。如今,复工复产工作也已经陆续开展,经济建设正有条不紊地推进,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法律稳,则社会稳。法律“压舱石”让我们迎风更稳定,抗“疫”更有“型”。
法律是有力保护人民健康的“定心丸”。我国的宪法在根本上确立了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其他衍生法律都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完善,并最终建立起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也是我们全力开展疫情防控的根本和初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法律就是准则。为了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法治的优越性,通盘谋划,全局掌控。集中力量办大事,汇聚共识战疫情。第一时间为人民群众吃下“定心丸”,人心稳,人心齐,必克时艰,闯难关。危难时刻,有法律稳战局,有党中央定乾坤,人民群众是有依靠的,战胜疫情是有保障的。挂群众于心,以法律为准绳开展疫情防控,是给人民群众最大的温暖,是有“型”抗“疫”的落脚点。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在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基础上,我们一定要紧紧依靠党中央,充分运用好法律利器,确保疫情防控依法依规运行。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下抗“疫”的全过程控制,让抗“疫”更有效,让抗“疫”更有“型”。
第五篇:依法治国读后感
利剑斩贪,铁腕反腐
——读《依法治国》有感
读《依法治国》一书,我深有感触。“依法治国”,关键在党。只有从严治党,反对腐败,才能确保党和国家永葆生机活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此,自1951年,共产党决定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分子。
新中国成立后,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战争已过去,天下太平了。自己居功自傲,日夜享受,而共产党此时刚刚赢得胜利,这对党来说十分危险。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青山和张子善贪污案。刘青山出生贫苦家庭,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宣传抗日,组织革命武装„„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张子善自幼家境贫寒,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艰难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他浴血奋战,屡建战功。但是,革命胜利后,两人却逐渐腐败,只想着当官发财,从革命功臣堕落到腐化分子。1952年2月9日,刘青山和张子善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看到这儿,我心中充满了震惊。这两位官员走出了艰苦卓绝的战争时代,作为手执大权的高级官员,更应尽力报效祖国。孙中山说过:“总统不过国民公仆,当守宪法,从舆论。”官员亦是如此。可是,他们犯罪时忘记了自己是国民公仆,应该全心全意服务好人民,他们挡不住金钱等带来的巨大诱惑,最终成了党和人民的罪人。我为他们感到惋惜,同时,暗暗告诫自己:即使有了权力也不能挥霍铺张,不能比阔气、比享受、比生活的不良风气,如果滥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就是犯了法。
人们早期对韩桂芝的印象是办事利索,声音洪亮,有男子汉气概,待人随和,穿着也比较朴素。谁能想到,攀上高位一阵子后,韩桂芝开始穿昂贵的名牌服装,专横跋扈,待人苛刻,成为贪婪霸道的“韩老太”。她利用手中的权力,作为生财的工具,接受非法款项接近人民币702万余元!702万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多么重要!这桩贪污案引人深思,贪污腐败不仅降低了党的工作效率,还令百姓饱受贪官欺凌,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官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做事,才能真正根治腐败问题。
总之,作为一个小学生,从小要与法律做朋友,与犯罪作斗争。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遵纪守法快乐成长
——读《依法治国》有感
这学期,我阅读了《依法治国》这本书。书本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讲解了法律知识。读完,我深有感触。
明代政治家张居正曾说过:“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意思是,立法并不难,难的是有法必依,依照所立的法办事;听别人的话也不难,难得的是依照别人的话办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像生活的红绿灯,指导人们有序前进;更像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人们的心田。
而环顾四周,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不遵守法律的事情真不少!大家熟知交通规则,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可是,在上学路上,我总能看到行人或车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他们或对红绿灯熟视无睹,或为避免绕道而横跨栏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比比皆是,看得让人胆战心惊。有时,为了抢先几秒钟,往往造成了一起家破人亡的事故,事后,痛不欲生的家人、悔恨不迭的驾驶员,看得旁观者既痛惜又痛恨,痛惜事故的受害者,痛恨事故的肇事者。难道他们真的不能严格遵守庄重、严肃的法律吗?
作为五年级的小学生,我们正在快乐地成长。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建立,正确的引领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法制,筑起了我们健康成长的屏障,就像船儿在海面上行驶永远离不开帆儿的支撑,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法制的保护。
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的时代,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清洁干净的书桌;有勤勤恳恳的老师、亲和友善的同学。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吗?作为小学生,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努力学习,这都是遵纪守法的最好体现!有时,看到身边的同学经常“遗忘”做作业、上课开小差,我很难理解!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让我们严于律己,快乐成长,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依法治国》读后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法律,是人们经常会忘记、但又不可缺少的事物。每当我看到网上或新闻中,看到有人明明知道法律规定,却明知故犯时,我总会想:为什么
有人会违背法律而犯罪呢?
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和。而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是我们每个同学都需要培养的品质。而现在,许多学生都为了个人利益,骗老师或家长。
小李(化名)是一个成绩中游的中学学生,有次想出去玩游戏,但学校是住宿式的,他便对老师说想回家住,自己还可以多看点书。老师同意了,但犯了一个错——没有及时告诉家长,小李便与一伙小混混搭上了,每天都到游戏厅去。老师发现小李好几天都不来上学,心中升起了一丝担心,便打电话给小李的家长,得知小李没有回家,老师和家长还动用了警察,这事才得以平息。
还有一个同学,他把买来的冰袋咬开一口,往里面倒了一点老鼠药,放在一个同学的桌肚里。第二天,那个同学喝了以后当场死亡。案子侦破后,那位学生懊悔不已,说只是想让同学拉肚子,可大错已经造成。
虽然是无心之错,但如果不巧,就无法挽回了。我们看见有人犯错,不能一味地旁观,要试着去劝阻,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和用法,才称得上是一个法律小公民。
读《依法治国》有感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如今每个人心中都有四个字“依法治国”。对于法律, 我原本是没有多么深刻的概念,但是当我看了《依法治国》这本书后,我对法律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法律不只受用于成年人,我们少年儿童同样受用。我们做了违法的事儿,同样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样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某校二年级学生小黄在教学东北拐角处奔跑着去上厕所时,与迎面而来的,也在奔跑的小陆和小陈撞上了。小黄和小陆摔倒在地上,其中小黄门牙脱落,小陆也受了伤。看到这儿,我不禁为小黄感到惋惜。好端端的一个孩子,门牙脱落,总不会好看到哪儿去。同时我心里想到:小陆和小陈撞人固然有错,那难道小黄就一点儿错都没有吗?当然不是,第一上厕所干嘛要跑呢?走着去不就好了吗?再说了,就算小黄跑着去上厕所,到拐角处也应该减速,可是呢?小黄并没有这么做。这就是小黄的不对了。这起案子也给了我们警告,在任何地方都不可以追逐打闹,否则即使是一点小小的碰撞,摩擦,都可能会引发一起大事
故。
书中不仅有我们小学生犯的案子,大人们犯的案子更是比比皆是。在中国被称为铁老大的刘志军,在1986年到2011年非法收受财务共计人民币6000余万元,致使国家跟人民受到了巨额损失。2013年,刘志军被判死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欲望,每个人都有,可它也是致某些人走向毁灭的根本原因。欲望使他们受的财物一次比一次多,他们的贪婪毁了他们自己,也毁了他们的家庭!有了这些案件的警示,我们要做个遵纪守法,安分守己的好公民!依法治国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依法治国,从我做起,从娃娃抓起!
读《依法治国》有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这个世界都没规矩,那么不就全乱套了吗?虽然我们还是一名小学生,但对于国家的法律、法规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
“依法治国”,顾名思义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其实法治就在身边,小到从文明过马路做起!其中,书中对六百名公民做了一组调查,这六百个人当中对“红灯停,绿灯行”遵守的只有仅仅一人,这个调查数据令我大吃一惊。在生活当中有好多人喜欢随大流,往往心中知道那种行为是不对的,但看到一大拨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他们在潜意识里还是心存侥幸地加入了违章的队伍。面对不遵守基本规章制度的人,仅仅靠法律制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大群众的互相监督。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游手好闲,偷摸成性,不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而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下次就会情不自禁地犯这样的错误。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恶习就会在你的心里根深蒂固。就像流感一样在社会上蔓延,使人们坠入罪恶的深渊。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里也有一些默默无闻战斗在法律第一线的人们,他们不辞辛劳,为依法治国不停地努力工作着。他们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总是捍卫着法制的权威和尊严。他们在普通的岗位上,付出辛勤的汗水。有了他们的存在,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通过读《依法治国》这本书,我知道了懂法、学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我懂得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法规,将会引起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颠沛流离。所以遵守法律、法规要从人人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