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如今 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法院 但开始时 并不是那样 回过头来看 这一机构确实没什么威望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是一个人造的机构 大法官们铸就其自身 约翰·马歇尔改变了大法官们的职能 他认为法庭意见要保持一致 那样才是有力确凿的 这就是依法治国的故事——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议题在变 内战之前 议题是奴隶制 邦权和联邦制 20世纪后半叶 议题多是文化冲突方面 但对于宪法的解释 仍然没有完美的答案 将宪法贯彻到美国历史中 虽然我们民族各异 但我们必须为自己找到 联合成一个国家的方式 不同的人对宪法有不同的理解 这一点也不奇怪 如果都一样的话 这才是一个见鬼的国家 每个时代都有主流的观点或偏见 最高法院也会受之影响 但不会太过偏颇 然而 他的意见被视作整个国家的立场 它体现我们最根本的价值观 我们最崇高的愿景 所以我们对最高法院倾注很多寄托 它不能让我们失望 最高法院并不是一直牵动着国人 在合众国创立之初 大法官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权力有多大 还羞于运用 直到某个人的出现 我认为一直到马歇尔 人们才发现这一机构有多强大 马歇尔在最高法院打下的基石或传统 超越他的一生 赋予其后的美国以生命.马歇尔在最高法院打下的基石或传统,超越他的一生,赋予其后的美国以生命。约翰•马歇尔的一大功绩是他真正意义上重塑了最高法院。1787年的制宪会议确立了联邦最高法院的成立。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制宪者们知道要设立独立的司法体系,以摆脱政客的压力,除此之外并未着墨,最高法院的首届会议,并未昭示强大的未来。成立的第一年,啥案子都没接。实际上1790年,他们只开了两小时的会。没案子办,只好都回家。最高法院就坐落在纽约一栋建筑的二楼。
坦普尔大学的教授-----大为•普斯特对此评价到:一点都没有立法或行政部门那样威严。
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说:最高法院是一个法院,但建立之初,并未把它设计为宪法法院,所以最初他接的也是一些普通的法律纠纷,并未涉及重大的宪法案件。
国会最初在最高法院设立了6个终身制的大法官席位,但要确保这6个席位不空缺也非易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流动很大,他们呆不长。第一任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离任后去纽约当州长了。总统原本打算让约翰•杰伊再次出任,但他拒绝了。他说:“最高法院没什么权力,没有施展的空间,我可不想再做了。”从这一点来看,它的确没什么威望,没有参与感,有点像打酱油的。
合众国建立之初,最高法院如临大敌,身陷重围,这不是出于宪法的强制性或法律的权威性,完全是党派斗争的结果。他们推举了一名45岁的名叫约翰•马歇尔的弗吉尼亚政客进入最高法院。这才使得最高法院得以改变命运,成为活力十足的与行政部门平等的机构。
1779年乔治•华盛顿总统卸任,美国犹如一盘散沙。最要不得的是党派政治,一方是新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及约翰•马绍尔为代表的联邦党人;一方是副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和他的新政党。他们的分歧似乎是根子上的,而且在法国革命后更加严重了。那场以民主为旗号的革命,竟发展成对贵族的杀戮。对马歇尔来说,法国革命是无政府主义。他们破坏秩序,剥夺财产。杰弗逊的观点却是革命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用鲜血来浇灌,那是必须的,来点革命有好处。他能激励,振作人心。联邦党人不想让无限制的民主,即疯狂的民众威胁到脆弱的新生合众国,为了制约大众,他们主张建立一个由智识和精英领导的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杰斐逊认为,联邦党人的主张代表着一种新形式的君主制,与美国宣布独立而脱离的大英帝国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汉密尔顿说,我们需要稳固的军队。杰斐逊立刻说,“那是最糟糕的东西,你要军队做什么,压迫我们吗?让你们永固于权力宝座吗?”事实上,联邦党人巩固了他们在政府中的地位,他们控制了行政部门和国会,还任命了每一个联邦大法官。从他的弗吉尼亚庄园起,副总统杰斐逊针对执政党发起全面的反击。他称这次运动为“二次革命”,他宣称他当选总统后,要把权力归于大众。杰斐逊高举异议,联邦党人似乎预视到法国革命的到来。杰斐逊的亲法倾向众所周知,人们很担心他入驻华盛顿后,会带来血雨腥风,人头落地。一点也不夸张,回头来看,说杰斐逊要引发一场血雨腥风的革命真的很可笑。但当时可能真就是那样,那时期的党派政治很丑陋,而且没有先例或传统要求司法部门保持中立,联邦党人任命的地方法官公然通过明显违宪的《惩治煽动叛乱法案》把杰斐逊的笔杆和政客投入监狱。仅仅因为他们批评了亚当斯总统。当1800年的选举日日渐临近,这些法官竟公然发起倒杰斐逊运动。不过最后托马斯•杰斐逊赢得大胜。杰斐逊从亚当斯那里接手白宫后,在参众两院都赢得了大部分的议席,但却没法清洗杰斐逊鄙视的联邦党人把持的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是终身制的。杰斐逊于是说:“司法体系成了联邦党人最后容身的堡垒。”约翰•亚当斯有意加固联邦党人的堡垒。作为大选的余波,这位愤怒的跛脚鸭(比喻即将卸任的总统)任命他的密友也是当时的国务卿约翰•马歇尔担任新的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这一任命堵塞了杰斐逊任命自己的大法官,而且对即将上任的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约翰•马歇尔会看着你的。
场景:
1801 总统就职日
A:杰斐逊重建国家,他有宏图伟愿。我认为他可不希望看到谁妨碍他,而马歇尔就是他的眼中钉。
R.Kent Newmyer(约翰﹒马歇尔传记记者):杰斐逊宣誓就职是美国历史上最讽刺的一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在给他的堂兄托马斯﹒杰斐逊宣誓就职,可当时两人内心却是相互憎恨。他们都认为对方的政党对美国的文明是一大损害。他们的分歧根深蒂固。当马歇尔手捧《圣经》,杰斐逊把手放在上面宣誓,要捍卫宪法时。马歇尔绝对认定杰斐逊会践踏宪法的。
旁白:杰斐逊与马歇尔第一次较量,布局的是卸任前的约翰﹒亚当斯,他们的争执最后进入最高法院。理论上讲,马布里诉麦迪逊案牵涉到一个细小的技术问题,换届行政托管。但在1801年的政治漩涡中,这看似一个简单的案件可能会决定最高法院的未来这也考验这一位45岁的新任的首席大法官的机智和才能。马布里诉麦迪逊案肇识于另一起惊人的党派行动,始作俑者是即将卸任的约翰﹒亚当斯。就在杰斐逊即将入主白宫之际,最后一届联邦党人的国会,通过立法扩充了联邦法官的席位。他们都亚当斯任命的反杰斐逊主义者。
B:最后,确切来说,是亚当斯执政的最后一天,他忙着签署一批联邦法官的委任状。其中包括地方的治安法官,时间不多,他必须抓紧时间签署,然后交到国务卿,当时就是约翰﹒马歇尔那里,马歇尔也得在上面盖上美国政府的大印,然后这些委任状再递交到地方的治安法官手中。
C:约翰﹒马歇尔晓得,他不可能颁发所有的委任状,所以把一半委任状给他的兄弟詹姆斯去递送,但詹姆斯没有及时发出,所以马布里诉麦迪逊案的教训就是别把你重要文件交到你兄弟手里
旁白:当杰斐逊入主白宫后,有17封委任状签署了,也封封了,但就是没有颁发。他告诉新国务卿詹姆斯﹒麦迪逊就把它们搁在那里。10个月后,原本要担任治安法官的威廉﹒马布里上诉到最高法院,要求马歇尔和他的同僚强制麦迪逊颁发他的委任状。约翰﹒马歇尔要求麦迪逊说明扣留马布里委任状的理由。麦迪逊认为他没必要向最高法院屈膝,就没理这茬。当马歇尔的要求传到国会,国会里麦迪逊派不会坐视为被动。
C:国会通过法规,基本上关闭了最高法院一完整开庭期,就用法令把它关了。宪法中没有明确说明他们不能这么干。这倒是将了最高法院一军。
R.Kent Newmyer:大法官们感到日子到头了,我认为马歇尔自己肯定也在想,他要被弹劾。
旁白:根据国会的谕令,最高法院被休庭14个月。此时杰斐逊派正威胁到亚当斯建立的整个司法体系。
马歇尔与妻子和六个孩子呆在弗吉尼亚老家里奇蒙德,苦思冥想马布里诉麦迪逊案。那时,他还没有对策。
Louise Weinberg: 如果他退缩或者他被视为退缩,那最高法院的名声将不保,那种怯懦的行为会影响好几代人。另一方面,马歇尔大胆地向杰斐逊总统下令:让国务卿颁发委任状,杰斐逊政府肯定不会遵从。他们对最高法院的裁决可谓嗤之以鼻。那样,美国最高法院也只是一个笑柄
C:马歇尔可不想看到那种情形,因为那时最高法院的权力还很小,如果最高法院的裁决不必执行,不就成为后世的先例了吗?那时人们总是遵从先例办事,大法官知道“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
旁白:国会准予最高法院于1803年2月再次开庭,他们接的第一个案子就是马布里诉麦迪逊案。法官们齐聚华盛顿宾馆的大厅。两个党派的成员,把他们围得水泄不通,焦虑地等待最高法院的裁决。当马歇尔宣读判决书时,大家都糊涂了
Louise Weinberg:马歇尔说:马布里先生你受委屈了,杰斐逊政府扣留你的委任书完全是非法的,那是不对的,不堪的。我们对你的遭遇很是同情。然而就当马布里先生认为他赢了的时候。马歇尔又说:但你找我们求助是找错人了,我们不是你应找的法庭。所以,祝你好运,拜拜。
霍华德.吉尔曼(南加州大学):“大多数杰斐逊派都以为这是一场胜利,因为事实上,他们是赢了,因为原告要最高法院令麦迪逊递交委任状,可马歇尔并没有这么做。”人们都在宣扬这是杰斐逊的胜利,但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杰斐逊很快就认识到这不是场胜利。理解马歇尔的观点要费些周章,首席大法官认为,杰斐逊侵害了马布里的权利应予以弥补,他也要求最高法院应有权使总统遵从法院的裁决,但他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做。他解释说,他无权为马布里颁布这样的法令,因为就这起特别的案子,最高法院没有司法管辖权。“为了证明最高法院没有司法管辖权,他必须驳回国会的法案,而为了做到这些,他最终诉诸的是司法审查权。”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即宣布任何法律抵触宪法的权利,并没有在宪法中说明,杰斐逊认为,关于宪法的最终解释权,怎么也轮不到最高法院。事实上,他认为给予一个非民选的一,又是终身制的人,以这么大的权利,是非常危险的。但正是马布里一案,在他潦草的判决意见中,马歇尔奠定了最高法院的权威。“司法审查权的意思好比是这条法律违背宪法,不能成为法律,必须撤销,但问题是,宪法中没说,最高法院有此权力,宪法创建中最高法院的第三条没说,哪儿都没说:’最高法院可以否决立法’,我们知道根据宪法第一条第七款,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能宣布违宪,就肇始于约翰.马歇尔。”“马歇尔在马布里诉麦迪逊案中强调,最高法院的职责是解释法律,宪法就是法律,在绝大多数政府,宪法只是被当做一份政治文件。”马歇尔真正的成就,以及他最大的贡献在于,是宪法为法律,一旦你承认了这一点,最高法院就成为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就是解释法律的。“他在宪法的框架内申明了,最高法院与宪法的关系,他发现最高法院要推进,或者说,要扮演一个甚至是最重要的角色,就是对宪法条款的解释。”“马歇尔的裁决,即最高法院有司法审查权,杰斐逊对此很鄙夷,但他又无能为力,我认为,在马布里诉麦迪逊一案中,杰斐逊唯一的应对之策是直接把委任状给马布里,他应该说,给你委任状,我才不在乎马歇尔说什么呢,可杰斐逊没这么做,这就成就了马歇尔。”“马歇尔干得很漂亮,不是吗?他既避开了党派竞争,又公开谴责总统的做法不妥,最重要的是,为最高法院赢得了最重要的权力,如果没有司法审查,就不会有‘布朗诉教育局案’,不会有‘罗诉韦德案’,不会有‘布什诉戈尔案’”。由最高法院决定总统的当举,这种观念放在1803年来看,很可笑,约翰.马歇尔不可能使最高免于马布里一案中的政治羁绊,最高法院的未来也从未呈现安全感。庭审在一个狭窄“陈设简陋”的议会委员会办公室中举行,“仅容旋马”这是一位作家对最高法院的描述,法官没有私人办公室,没有会议室,图书馆,跟庄严,永恒一点都搭不上边。马歇尔小心翼翼,可不想再和总统对抗,首席大法官没有穿大红袍,以及貂皮的法官袍,那些是杰斐逊最鄙视的,英国法官的标准官服,他改穿朴素的黑色衣袍,其他法官也效仿他的着装,更重要的是,马歇尔还注意不去挑战联邦政府民选的政府机构。马歇尔再也没有动用司法审查权,以抗衡联邦一政府,实际上,马歇尔和杰斐逊派是在相互妥协,杰斐逊主义者接受了最高拥有司法审查权,只要他们在职权范围内行使他们的权力,马歇尔则审慎地行使司法权。马歇尔行事很低调,他明白最高法院很脆弱,非常渴望把它建设成非党派、非政治的政府部门。马歇尔手下的大法官们,很快对他敬重有加,因为首席大法官在波涛汹涌的党派纷争中,把稳了最高法院这片小舟,他们也感激马歇尔,让原本枯燥无味的工作,有了他们一展天赋的机会,没有法官愿意把家安在潮湿、蚊虫滋生的在建的首都——华盛顿,最高法院每年开庭的6到8星期,大法官们的生活就像鳏夫一样沉闷。约翰.马歇尔说服早年的大法官们,一同到任,一同在餐厅用餐,而且他还准备了很多白葡萄酒。他是一个非常热衷社交,喜欢觥筹交错的主人,庭审对于大法官们来说就好似跟弟兄们参加一场战役,那儿就像他们的兵营,一同生活,会产生一种兄弟情谊。马歇尔跟他们惺惺相惜,打造共同旨趣,他时不时爱跟人喝点,好对悬而不决的案子有所裨益,他买起酒来用大水管传送,如果我没记错,一次126加仑吧。这肯定对探讨案件起到不小的作用。
。。(庭审对于大法官们来说就好似跟弟兄们参加一场战役,那儿就像一个兵营,他们共同生活,会产生出一种兄弟情谊。马歇尔跟他们惺惺相惜,打造共同旨趣。)他时不时爱跟人喝点,好对悬而未决的案子有所裨益。他买起酒来用大水管传送,如果我没记错,一次126加仑吧。这肯定对探讨案件起到不小的作用。马歇尔有魅力,又是团队的权威,这使得大法官们可以做出一致的裁决。
约翰 罗伯茨,美国首席大法官:马歇尔改变了大法官们的行事风格。那会儿,美国通行的做法是英国式的,即在结案时,每个大法官都给出自己的判决意见,如果有7名大法官,你就有7份不同的判决建议,你都得弄明白。
大卫 普斯特,坦普尔大学:那还叫什么法庭?法官们各抒己见,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发表意见。马歇尔开始强调并实践,让法庭作出一致的判决。
桑德拉 奥康纳,荣退大法官:最高法院初创时期,马歇尔认为,全体一致的意见、强而有力的声音可以为最高法院赢得更多的尊重。
杰弗瑞 罗森,乔治 华盛顿大学:他好酒,爱喝马德拉酒。对于那些阻碍其目标的人,他知道怎样温柔地施以威胁。威廉 约翰逊大法官说的很清楚,当他要发表异议时,马歇尔对他说,后果会很严重。法官有一致的意见是好事,它给予了确定性和可靠性。在一致的裁决书中,体现了最高法院无可辩驳的权威,党派纷争也无可容身。一旦约翰马歇尔巩固了最高法院的权威,去除政治对它的干扰后,他开始发起一项全面的、彻底的政治议程,重新审视年轻的合众国曾经所宣称的伟大信条。
亚基 奥马尔,耶鲁大学:美国的国父们都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他们生于理性崛起的时代,见证了自然科学中的重大发现,同样的,宪法的起草者们相信,他们也能发现政治科学中永恒的真理,正如自然科学中发现的永恒的法则一样。这是人类的自省,他们思考宇宙的运行之道,他们思考自然界怎么平衡,反作用力又是如何作用等,自然而然,他们也会思考社会又是怎么运作的。这是场非凡的实验,在两个主权实体间,即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间,分享各自独立且又相互重合的权力。制宪会议上,这种不确定的平衡得到妥协,但20年后,美国人发现只有一件事是确凿的,自然界也许尊崇严格的法则,但政府之道却不是这样,强烈的分歧依旧存在,一方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另一方则极力捍卫州的主权。对于宪法有两种主流的观点,最具代表的就是杰斐逊和约翰马歇尔两人。杰斐逊认为,宪法要建立的是相对较小的联邦政府;但马歇尔认为,宪法要求设立一个强大的共和国,它的强大就在于国家的统一,中央政府的强悍。马歇尔关于强大联盟的观念不是抽象出来的辉煌之作,这完全来自于他的生活,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独立战争时期,他作为步兵军官的服役期。对马歇尔来说,独立战争最难忘的教训实在1777年圣诞前夕,当时乔治华盛顿将军的部队整车推到宾夕法尼亚东部严寒的山区中。福吉谷中,22岁的中尉约翰马歇尔发现,差不多有4000人没有合适的制服,后来他又写到,没人几乎没鞋穿。乔治华盛顿央求各州提供军需,但没有得到回复,大陆军几乎在各州的漠视中毁于一旦,而大陆会议对此也无能为力。
肯特 纽迈尔,康涅狄格大学:实际上,国会的权力受到限制是因为各州才是主权实体。国会可以要求各州提供部队和军需,但他们无权强制执行。如果13个州都考虑自身的利益,战争没法再打下去,华盛顿对此抱怨不堪,马歇尔设法改变此状。我认为,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在他的首席大法官任内他都是这么做的。战争时期的创伤,约翰马歇尔牢记于心。他认为,要建强有力的合众国,最大的威胁来自各州的议会,他们极容易受短浅、非理性的大众所左右。马歇尔认为最重要的政府部门是国会,而不是弗吉尼亚州议会,为此,他一生都在勇于贯彻这一理念。那时,许多人自然而然地说,我是马萨诸塞人,我是宾夕法尼亚人,我是弗吉尼亚人,马歇尔则说我是美国人。这种理念同样体现在最高法院的判决中。
约翰马歇尔之前的宪法中,类似“各州不得”这样的条款并不是很多,是他给其中一条做了最好的注释。当各州行为不轨时,马歇尔法院就会出击。
1809年,托马斯 杰斐逊总统任期届满,马歇尔迎来最好的时期。此案涉及美国最为珍视的商品——土地。。
陈碧雅
詹姆斯•西门(纽约法学院):马里兰州发起了攻击,它通过法案要对美国银行和它在巴尔的摩的总部征税,但巴尔的摩分行的一名叫做詹姆斯∙麦克劳的人拒绝税款。他说:“这可是美国联邦的机构,你不能那样做。”
X: 麦克劳诉马里兰州一案的焦点是:统治权究竟归谁?是州政府,还是美国政府?
背景:马里兰州在本州内起诉麦克劳,它胜诉了。麦克劳上述至联邦最高法院,马歇尔与其他大法官看了麦克劳的上述材料,地点是在首都重新翻新的富丽堂皇的法庭。巨型的石柱撑起波塞冬神庙,在拱形的屋顶下,马歇尔给了马里兰州当头一棒。首席大法官驳回了州对联邦机构的征税权,他说道:“征税等同于毁灭。”马歇尔引入一个更为重大的问题:国会有权设立银行吗?宪法中没有明确说明,但马歇尔找到宪法中暗含的词条:“必要且适当”。这授予国会管理和促进州际贸易的权力,各州不得不屈从之。L: 美国是个新兴国家,他要确保国父们的建国意图。林肯最著名的话:“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正是出自于麦克老诉马里兰州一案。这个国家的政府不是各州授权建立的,而是人民授权为了人民的利益建立的。人们也许会说,林肯的陈述更有表现力。但我认为他们反映的情操和理念都是一样的,他们都要捍卫这个国家。
背景:宣判麦克劳案的几周后,马歇尔回到了位于里奇蒙的家,弗吉尼亚人视他为背叛家乡的人。土地贵族们认为麦克劳一案的裁决威胁到他们所珍视的一种基于奴隶制的生活方式。
迈克尔∙克拉曼(弗吉尼亚大学): 到19世纪10,20年代弗吉尼亚州的经济落后了,可耕种的土地都开发了,他们开始向南输出奴隶。他们担心奴隶制的未来,如果大量的非裔美国人都独立,那他们该怎么办呢?所以他们有些悲观,防御意识过度。而那时联邦政府已摆出想废除奴隶制的姿态,而弗吉尼亚人看到的是约翰∙马歇尔在给政府推波助澜。
路易斯∙温伯格(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如果国会的权力没有界定清楚,谁敢说他们就不能废除奴隶制,让你身边的奴隶获得自由呢?
背景:马歇尔和杰斐逊之间鲜有共同点,但对待奴隶制,两人倒还蛮一致的。他们都曾是惴惴不安的奴隶主,他们对奴隶的态度跟大众一样,应给予黑人自由,然后把他们运回非洲。但到1820年,两人又现分歧。杰斐逊不能接受 在废奴问题上北方政客在国会中发号施令,也不能忍受马歇尔麦克劳案的裁决对他们公然的支持。从总统之位隐退多年后,蒙蒂塞洛的圣人(指杰斐逊)又一次怒不可遏。
杰弗瑞∙罗森(《最高法院》著者): 杰斐逊对麦克劳诉马里兰州一案愤怒不已,他把这视为对他的州权主张的侮辱。他鼓励他的门徒撰写小册子以捍卫州的主张。她的主张太过激进,最终发展成一种导致内战的理论。
背景:马歇尔竭力捍卫最高法院和联邦政府,他小心行事,尽量不触怒奴隶制支持者和州权主义者,但首席大法官在地平线上看到了危机的到来。安德鲁 杰克逊 与1828年被下层民众选上台,这正是马歇尔害怕的。
M: 安德鲁∙杰克逊的声望不是因为他是绅士般的哲学家或独立宣言或宪法的起草者,而是因为他在战役中的表现,他是以为无畏的领袖,杰克逊的气质不像绅士,倒更像是下层人物的代表。但他却成为公众人物,成功当选政府官员。
背景: 安德鲁∙杰克逊 是一个冒险主义者,他热衷于决斗,是个老手,曾杀死过3个人。他的胸部和肩部曾在决斗中中过枪伤,他的伤口一再感染,需要十分警觉的医护。杰克逊差不多是唯一一个曾血染白宫的总统。与杰斐逊不同,安德鲁∙杰克逊倒不急于削弱最高法院的权力,他想逐步控制它。两次换届时,他提名了5位大法官,4个是坚定的州权主义者和奴隶制坚定的支持者。新来的法官们拒绝了首席大法官富有魅力的社交圈,宁愿在华盛顿他们各自的办公室独立办公。酒香醉人的公寓冷清了,代之以更多的分歧。马歇尔发现他不得不与这群州权主义者妥协,但有一个例外值得注意,切罗基人曾和联邦政府签订协议。如今,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生活了40年,不幸的事,他们生活在这个国家最彪悍固执的一个州——乔治亚州。当切罗基人的土地上发现了金矿后,乔治亚州议会公然剥夺了切罗基人曾与联邦签订的协议。
爱德华∙怀特(弗吉尼亚大学): 乔治亚州就想把他们撵出去,撵到他们的祖居地之外.而且就扔下一句话:走吧,重新开始生活就是啦。爱德华·怀特 弗吉尼亚大学 乔治亚州就想把他们撵出去,撵到他们的祖居地之外,而且就扔下一句话,走吧,从新开始生活就是啦。
杰克逊总统曾经跟印第安人作战,此时他站在了乔治亚州一边。如同国会一样,总统明确表示,要求切洛基人给白人让路。马歇尔没有屈从于杰克逊的强大意志。当两个独立的有关切洛基人的案子递交到最高法院时,苍老的首席大法官满脸愁容。1831年10月,马歇尔做了膀胱手术,手术没上麻药,当他在里奇蒙德的家中慢慢康复时,他的妻子去世了。马歇尔回到最高法院时,他更加消瘦了。有天早晨,一位同僚来到马歇尔的房间,发现他在哭泣。首席大法官到庭时,没有刮脸,一位律师惊得目瞪口呆,场面难堪。不过,当关于切洛基案快做出最终裁决时,约翰·马歇尔重新振作,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他接受整个政府体系——总统、国会、州政府的挑战。马歇尔判定,乔治亚州侵夺切洛基的土地这一行为是非法的。约瑟夫·库比卡 南方圣公会大学
这个故事也许不足信,但有传闻,杰克逊说:“好吧,首席大法官这么判,那就让他自己去执行吧。”因为他确信,马歇尔和他的同僚无力阻止美洲原住民迁出他们的驻地。杰克逊、马歇尔对此都很清楚,司法权力的政令出不了最高法院。桑德拉·奥康纳 荣退大法官
在美国历史上,总统不履行最高法院的重大裁决这样的案例很少,安德鲁·杰克逊是其中之一,结果给切洛基部落带来了灾难,经协商,安德鲁·杰克逊让切洛基人迁徙到密西西比河以西,成百上千男女老少死于途中,他们到那儿后发现也没有应许给他们的土地。这真是美国历史上一大悲剧。
切洛基案遗留的教训是,最高法院的权力仅是劝导性的。霍华德·吉尔曼 南加州大学
除非法院的裁决得到其他政府部门的认同,否则它只能是纸上谈兵。
马歇尔健康在走下坡路,国内的政治走势也在弃绝他,他的妻子过世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处于痛苦和煎熬中,而且他似乎有意使自己沉浸在那种状态中,他总担心最坏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他担心一种离心力在分裂国家,担心联邦没有凝聚力,害怕他在最高法院的努力毁于一旦,害怕他对宪法的理解被诋毁,害怕他所服务的这个国家最终会分崩离析。
1835年6月,约翰·马歇尔去世,他为之奋斗的联邦得以保存,即使安德鲁·约翰逊也抵御住了南方分离主义者对联邦的分裂,最高法院逐渐获得敬仰和地位,成为与其他政府部门同等重要的机构。后来安德鲁·杰克逊任命一位州权主义者罗杰·塔尼为首席大法官,马歇尔如果知道这事,不会表示吃惊。约翰·马歇尔生前就知道,他死后,最高法院和联邦都会受到侵蚀。马歇尔去世前曾写下:我确信,我们的宪法没法持久。联邦延续至今已经是奇迹了,它去日无多。马歇尔预言美国走向分裂,最高法院此后却步入兴盛,这是历史的讽刺。马歇尔曾痛苦地规避有关奴隶制的议案,不过最终,它还是摧毁了最高法院和合众国。回到30年前,马歇尔裁决麦克劳一案,当时在立法上,有一条法案犹如一根铁丝牢牢将合众国捆绑在一起,即“密苏里妥协案”。以北纬36度30分为分界线,南方是蓄奴州,北方是自由州,这是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法律。但到了1854年,联邦的权力向北方自由州倾斜,南方要求重新审定此法。
国家尝试了各种途径解决奴隶制,现在终于走到尽头,到1850年代中期,各种方法尝尽,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最后只有让受益于马歇尔发展起来的最高法院来解决了。
亚基·奥马尔 耶鲁大学
政客也恳求法院介入,好使自己摆脱这个烫手的山芋。
此时,马歇尔的继任者罗杰·塔尼在主持最高法院,他是位稳健、温和的首席大法官。最高法院正在审理斯科特诉桑福德案。原告要求自由,但整个案件却牵连到奴隶制州权和联邦的权力。德雷德·斯科特是密苏里州的奴隶,奴隶主拥有他和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他曾经在自由州伊利诺斯州和自由领地威斯康辛生活过,之后他回到密苏里州。斯科特和他的律师申辩道,一旦他们在自由州生活过,就是自由民了。国会通过的密苏里妥协案中就明确表示过。我认为塔尼大法官是想声明黑人在美国的地位。为此他追溯到最早的源头,并称依据宪法在美国建国时,根本没把黑人考虑在内,而且他还白纸黑字落于文字。他在斯科特一案的判决中写到:美国国会必须维持奴隶制,奴隶制在联邦的领土上还将存在,自由州的法律是违宪的,密苏里妥协案都是违宪的。这是自马布里诉麦迪逊一案后联邦最高法院第一次驳回国会通过的法律,是44年来最高法院首次动用司法审查权,抵制了政府的法案,从而保护了奴隶制。这是场灾难,这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最臭名昭著的判决,它把问题留给了后世。
第二篇:依法治国
如何看待“ 四个全面” 之“ 全面深化改革” 学院:大气学院姓名:吴谦学生号:320120902101 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有其紧密的内在逻辑,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战略部署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都离不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姊妹篇,我们要切实抓好落实,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像两个轮子,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业滚滚向前。”
“四个全面”的提出,切实反映了当前中国的社会现状人民的迫切需求。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密切相关,它是后三者的重要保障。
“法者,治之端也。”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一个成熟的社会制度必须依靠法律,不能因人而变。国家治理现代化,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彻底摒弃人治、实施依法治国。中国古代,特别是封建王朝,人治高于法制,最终导致社会走向灭亡。无论什么国家,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探索“依法治国”道路的历史一贯性
中国共产党人从执政之初起,就想走出历史“周期律”,迈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改革开放初期,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文革”十年浩劫教训的反思和警醒,邓小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传递出鲜明的法治思维和主张。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这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着眼未来的战略部署。这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二、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
四中全会公报再次强调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首先,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历史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建设的结果。邓小平说,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体现了这一认识。其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贯彻实施宪法,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执政。坚持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关键,是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一致关系的集中体现。依法执政表现在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这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内涵,党要领导立法、保证执法、严格守法,按照法治的要求处理好党与国家法的关系;二是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这是依法执政的第二个层面。通过党内法规来治党管党,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特色和经验。党自身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依法执政、依法治国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五位一体性
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是有机统一体,法律法规体系是法治体系存在的前提和运行的基础,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是法治体系的生命,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关键,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屏障,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核心。
四、总目标遵循原则的以人为本一统性
全会《决定》强调了实现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五项原则,即: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及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研读《决定》全文,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五项原则遵循了对中国传统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肯定了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充分强调了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保障人民根本权益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彰显了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意义
四中全会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我们党确立的伟大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根本意义。总书记多次提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国共识和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共建法治中国,复兴中华文明。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根本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证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攻克深层复杂难题,确保改革有序进行,通过良法善政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全体人民最大福祉。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党自身建设的目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长期执政具有根本意义。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为执政根本遵循,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来看,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环境优劣关键体现在法治水平上。只有依靠法治,才能实现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改革的复杂性显著增强,更加需要以法治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等优势来消除各种深层次体制壁垒,使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可以说,法治是改革的压舱石,是发展的助推器。改革和发展能不能健康有序、行稳致远,越来越取决于法治体系是否健全,取决于厉行法治是否有力。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又处在治国理政的领导核心地位,只有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严管党治党,自身确立起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才能把党建设好、管理好,也才能引导全社会遵守规范、践行法治。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总而言之,“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个全面”的重要保障,是当前执政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三篇:依法治国
素材:依法治国
1、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2、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人与法并行而不胜,则天下安。——苏轼
3、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三国演义》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5、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
6、执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杰弗逊
7、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拜伦
8、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淮南子》
10、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
11、有错误要逢人便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帮助,又可以给同志们以借鉴。——周恩来
12、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约翰·阿克顿 【积累素材】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法制节目工作委员会和北京电视台倡导、全国9省市电视台成立的“全国法治节目联合体”,将于今年11月16日在全国9省市电视台同时推出一档大型法治新闻栏目《法治中国60》。
据了解,这档大型法治新闻栏目首次采用9家地方频道共同出资、共同制作、共同播出的模式展开运行。栏目将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即时、专业的报道和知名新闻评论员的分析,让观众在每天一小时内纵览全国重大法治新闻事件,了解案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全方位满足人们对法治信息的需求。
【积累运用】19大的结束,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而此节目也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顺应了中国大的历史潮流,同时也承担起了媒体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不仅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更需要这样接地气的节目,关注百姓身边的法,让依法治国深入每个人的心中,这样,才能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国家,从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积累素材】山东聊城于欢故意伤害案即“辱母杀人”案,引发舆论广泛关注。2016年4月,山东源大工贸负责人苏银霞及其子于欢,因为无法还清高利贷,被十一名催账人限制人身自由,并受到极端侮辱。于欢刺伤四人,其中一人因失血性休克死亡,因犯故意伤害罪,2017年2月17日被山东聊城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2017年6月23日,于欢案公开宣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该判决为终审判决。
【素材运用】长期以来,在公共案件中,总有一种声音指责所谓“舆论绑架司法”、“民意破坏法治”,甚至个别司法人员傲娇满满地表示“不亲自看完案卷,就评论判决的是非对错,就是耍流氓”。这已经不是要强调审判独立了,而是不想让公众说话,找出“专业的借口”堵上天下悠悠众口。任何判决都不应逃脱民意的议论、臧否,“无菌室”的司法,注定无法赢得公信。这次沈德咏在谈话中对司法案件中的“民心”、“人情”,有着很多充分的肯定:“讲人情,不是要照顾某个人的私人感情,而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和基本的道德诉求”、“将个案的审判置于天理、国法、人情之中综合考量”、“司法机关必须反躬自省”等。【积累素材】“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习近平的法治“金句”,也是中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的铿锵足音。
法国政府两位部长曾被发现在一条乡间公路上超速行驶,而更有趣的是,他们是赶去参加一个新型雷达测速装置的启用仪式。
这两位部长分别是交通部长德罗比恩和负责管理交通执法的内政部长萨尔科奇,他们所乘的轿车分别以98公里和103公里的时速在一条最高限速每小时70公里的路上飞速行驶。
据悉,他们都是赶去参加法国第一部自动路边雷达测速装置的启用仪式。这一装置能够将超速行驶的司机记录在案。
交通部长办公室发言人称,德罗比恩没有否认这一事实。他还补充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交通部长也不例外,赶去参加活动不是借口。”
【积累素材】赵奢铁面无私(维护公平要依法办事)赵惠文王的弟弟赵胜,号平原君,任赵国丞相,家有食客数千,颇有权势。他的家臣家丁因此倚势不遵守国法。有一年,赵国田部吏赵奢铁面无私,按法将平原君家9个不纳税的管事家臣全部处以死刑,平原君大怒,要杀赵奢。赵奢说:“我秉公执法,原是为国家考虑。如果你的家臣不奉公守法,又何以叫国人守法呢?国人不守法,恐怕赵国也不巩固,你的荣华富贵也不存在了。”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哑口无言。平原君认为他是贤才,向赵王推荐。赵奢被任命管理国家的赋税,他办事公平合理,使得赵国国库充实,人民富裕。【积累素材】孟昆玉:微笑执法
孟昆玉,是2009年的舆论明星,被公众誉为“北京最帅交警”。关于他的工作视频曾在人民网等网站高居点击榜首。孟昆玉的同事们则称他为“实力派”。他创立的“孟昆玉指挥法”被北京市交管局推广。他还倡议交警队和医院建立了生命绿色通道保障组。2008年孟昆玉被评为奥运交通安保标兵和“微笑北京交警之星”,他全新的“人性化的执法”、“微笑执法”为当前人性化执法与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提供了可贵的探索。
【点评】规范的执法与微笑的面庞,灵活的指挥与耐心的劝导。他为员警的形象增添了时尚,他让首都的街头跃动着和谐。京城最帅交警孟昆玉,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百姓的特殊嘉许。
孟昆玉全新的“人性化的执法”、“微笑执法”为当前人性化执法与服务型政府的改革提供了可贵的探索,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百姓的特殊嘉许。孟昆玉的事迹对我们理解法治的内涵和实现方法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法治不是单调的规范,实现法治是要讲求方法的。
【积累素材】陈燕萍:柔情法官
陈燕萍,作为一名基层法官,她致力于法庭审判工作,她到乡村办案,到当事人家里办案,将工作方式的灵活性和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充分地结合,以人为本的办案理念和不徇私情的工作作风,使她审理的3100余起案件中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言方。她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无形中将审判与执行一并解决,在全社会破解“执行难”的今天,她的办案方式和经验尤其值得总结和推广。
【点评】
我们不能用“美丽”来形容法律,但陈燕萍却用“美丽”诠释了法律。柔情法官陈燕萍在最细微的事情中,让我们感受着法律的美丽和温暖。法治不是冷冰冰的、不是脱离实际的,法治本质上追求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幸福。法治社会的建设是有血有肉的,陈燕萍的事迹就是最好的说明。
第四篇:依法治国
热点与教材
热点点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材料来自10月24日人民日报 01 版)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的意义(重要性)有哪些?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安邦固本的基石。(2)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4)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5)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命题,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
三.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依法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社会:社会上一切国家机关及单位都必须依法办事,营造一个守法关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公民:公民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四.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标本兼治。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范,而最高境界的守法是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最低限度的守法是做到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道德的红线不能触碰,法律的义务不能弃、道德的责任不能丢。五.宪法在依法治国中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确认和体现。
一.多项选择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充分说明了()(材料来自10月24日人民日报)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B.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 D.我们当前的中心工作是以宪治国
2.为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我们必须()(材料来自10月24日人民日报 01 版)A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D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材料分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将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将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法治中国,铿锵前行。(材料来自2014年10月20日
01 版)请你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二.辨析题
甲:管理国家民有权,直接管理真方便 乙:依法治国意义大,依法治国靠国家
答案提示 一.1.ABC 2.ABCD 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安邦固本的基石;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命题,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是各级政府的基本准则;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
三.(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代表,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产生其他国家机关来管理国家社会事务。(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安邦固本的基石,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实施依法治国中国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上一切国家机关及单位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公民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五篇: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之
一、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2、如何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2)一切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4)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3、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能否自觉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4、公民行使批评、建议、监督等政治权利的意义:(1)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2)有利于国家机关提高办事效率、决策水平;
(3)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渠道(途径)(1)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2)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3)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发挥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如何正确行使(注意的问题)(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2)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具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式。
5、中学生应该如何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1)思想上: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2)行动上:要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和自身合法权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号召他人一起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律己,依法维权;积极同一切破坏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辨析题例
甲:只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就可以实现依法治国。
乙:实现依法治国,每个公民必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答:(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他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只是做到了有法可依。(2)要做到依法治国还需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实现依法治国还需要公民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要学法、懂法、守法、,还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甲:依法治国意深远,依法行政是关键。
乙:依宪治国是核心,落实行动要认真。
答:(1)我国实行依法治国。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2)实行依法治国必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要求。而依法行政是要求政府机关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政府机关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实现。(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4)要做到依法治国,既要按照其基本要求去做,又要我们每个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