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备事故分析处理办法
设备事故分析处理办法
为了规范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准确查清事故原因,严格追究事故责任,防止和减少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部门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提出处理和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特种设备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一、事故处理的工作程序
1、无论发生何种设备事故,现场单位必须立刻组织力量,迅速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如有人员伤亡,应先抢救人员并保护现场,并逐级上报。
2、一般设备事故由运营管理部组织水厂及有关人员参加。按事故处理“三不放过”原则,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报分管经理。
3、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部门应在第一时间报告运营管理部、分管总经理、总经理。
5、运营管理部汇同事业部及相关部门人员一起召开现场事故分析会,分析事故原因,分清责任,并作出处理意见。报分管总经理。
6、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部门须在第一时间报公司总经理、分管总经理、运营管理部。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 牵头处理,公司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二、事故处理原则
1、设备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自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所有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按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法律者要依法制裁。
2、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和小事故。、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部门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责任。
4、事故发生后,要尽快整改受损设备,争取短时间内恢复生产,保障供水。
第二篇:设备设施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设备设施事故分析处理制度
一、事故性质
根据事故造成的影响分为Ⅰ、Ⅱ、Ⅲ类:凡造成事故损失在200元以下或造成酒店停供动能10分钟以下,属Ⅰ类事故(一般事故);凡造成事故损失在1000元以下或造成酒店停供动能10分钟以上至10小时以下(含抢修时间),属Ⅱ类事故(重大事故);凡造成事故损失在1000元以上或造成酒店停供动能在10小时以上,属Ⅲ类事故(恶性事故);
二、事故分析:
1、发生设备事故,工程部经理、设备主管、设备责任人、设备操作人员要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观察、处理、记录、组织抢修工作;必要时做好现场保护工作(恶性事故);
2、对发生设备事故的操作人员、当事人,要将形成事故的时间、原因、操作过程、设备损坏程度及影响程度作详细记录,并由设备经理、设备责任主管签字审阅,作为事故分析依据,事后存档;
3、工程部经理、设备经理、设备责任主管、设备责任人、操作人员、及相关部门等负责人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并填写出“事故分析报告”,同时签处相关处理意见,最后报主管副总乃至总经理;
4、事故处理完毕,设备经理要将完整的“事故分析报告”、“事故经过”及“责任人处理意见”存档备案;
三、事故处理
1、人为责任事故,要根据相关四优考核奖罚标准及相对的处理权限,对责任人给与行政、经济处分。处罚一般分为;Ⅰ类事故处以50元以下罚款,并在本部门深刻检查通报;Ⅱ类事故处以200元以下罚款,并通报酒店考核办、人事等部门;Ⅲ类事故全权由酒店处理;
2、针对事故,部门全体员工要以事故为案例,作为培训、宣传、教育的反面教材,以达到警示、杜绝同类事故的再发生;
3、运行的设备设施要达到“三无”、“三不将就”、“三定”、“三不放过”的原则,以保证设备设施达到低耗高效运行。“三无”指: 无违章、无隐患、无事故;“三不将就”指: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将就、计量不准不将就、原料和燃料不合格不将就;“三定”指:定人、定机、定工种;“三不放过”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肇事者和员工没有受到处理或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第三篇:车辆设备事故处理办法
车辆设备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赵志强
一、设备事故的预防
(一)预防车辆事故的意义
预防车辆事故,是关系到矿山汽车设备完好和使用率、加强对矿山的建设、保障矿山企业财产和驾驶员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
(二)发生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
1、表现为违章操作、思想麻痹、工作态度松懈、行驶速度选择不当、违反正常行驶操作规程、盲目开车。常常是前车快,后车追;行车精神不集中、思想麻痹、出现突发情况惊慌失措;对待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忽视采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
2、专业技术水平低。由于平时对工作不够认真专研、技术水平低,在行车中对情况判断不准确,处理不及时,以至束手无策。
3、车辆技术性能差。平时对车辆缺乏认真的检查保养,故障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造成机件功能失效。
(三)预防车辆事故的基本措施
预防车辆事故,保证安全行驶,是我矿设备部门的中心工作,也是采矿场、运输工段两级单位的重点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驾驶员必须做到:
1、增强岗位责任感
要认清安全行车的重要意义,树立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自觉遵守《采区道路安全管理规定》、遵守铰卡汽车操作规程和相关的管理规定。
2、认真学习专业技术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深造,不断摸索安全行车的规律,提高在复杂条件下完成运输任务的能力。
3、精心爱护车辆
加强预防性的检查和部分润滑情况,特别是出车前、途中,回场后要对关系到行车安全的重点连接部位、易燃部位,做过细地检查,及时消除设备和技术上的隐患。
(四)怎样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采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排土场管理标准》,《铰卡汽车进出维修库、轮胎库、油库和洗车台等管理规定》,《铰卡汽车安全操作规程》。
2、行车时驾驶员应按规定的路线,速度、操作规程办事,切忌我行我素;谨慎驾驶、行车时要密切注意来往车辆、行人和道路变化情况,不能强行超车,经常检查车辆,服从管理。
二、设备事故的处理 一提起设备事故,人们除了会自然地联想到设备事故的惨状之外,还会想到汽车驾驶员,辅助车辆,及道路情况。从各种事故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设备事故大部分是因驾驶员的操作失误、思想麻痹和违章行为造成的。
可见人是设备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车辆是由人驾驶的,道路是由人使用的。车辆、道路是无意识的客观存在的物体,而人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在采区道路安全中,车辆和道路只是一种条件。
因此,道路安全的关键在于“人”,“人”是采区道路安全的核心。一旦在设备上发生事故将严惩不贷。
(一)事故处理的工作程序
1、无论发生何种设备事故,现场单位必须立刻组织力量,迅速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如有人员伤亡,应先抢救人员并保护现场,并逐级上报。
2、一般事故由事故单位组织分析,由场,工段负责,及所有驾驶员参加。按事故处理“三不放过”原则,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3、由事故发生单位填写事故报告单,须在事故发生2天内上报,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对事故责任者根据事故情节轻重处理意见,经场矿领导批准执行。
4、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场领导和设备管理部门。
5、设备管理部门汇同相关部门人员一起召开现场事故分析会,分析事故原因,分清责任,并作出处理意见。经场矿领导批准后执行。
6、特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须在第一时间报场领导,设备管理部门。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牵头处理。
(二)事故处理原则
1、设备事故要做到“三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自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所有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按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法律者要依法制裁。
2、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管理,消除安全隐患,杜绝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和小事故。
3、对设备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部门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追究领导管理责任。4、事故发生后,要尽快整改受损设备,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减少停机损失。
(三)考核标准
1、一般事故:(1)根据责任大小,损失的严重程度对直接责任人考核50至1000元(2)对负领导责任的各级人员考核 100至1000元 2、重大事故:
(1)根据责任大小,损失严重程度对直接责任人考核100至10000元(2)对负领导责任的各级人员考核 100至10000元(3)造成最大事故责任人更换工种
(四)事故分类标准:
一般事故:500元~1万元
重大事故:修复费用一般设备达l万元以上 特大事故:修复费用达10万元以上
总之,要从设备和操作的源头点滴抓起,做好相关预防的设备工作,杜绝设备事故的发生,避免了事故的处理,为矿山创照出更大的效益。
第四篇:设备事故处理规定
设备事故处理规定
为了减少和杜绝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设备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一、设备事故的定义
因设备影响生产、影响下序产品质量、造成环境污染、引起高压线路停电、引起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着火、爆炸、导致人身伤亡等均属于设备事故。
二、设备事故分类
1、造成班计划产量损失10%(含)以下或停产1小时(含)以下,设备修复费用在2千元以下的,属于小事故。
2、造成班计划产量损失10%-50%(含)或停产1-4小时(含),设备修复费用在2千元-3万元(含)之间的,属于一般事故。
3、造成班计划产量损失50%-100%(含)或停产4-8小时(含),设备修复费用在3万-10万元(含)之间;造成生产供电中断4小时(含)以内的,属于重大事故。
4、造成班计划产量损失100%或停产8小时以上,设备修复费用10万元以上,造成公司生产供电中断4小时以上的,属于特大事故。
5、其他事故
1)由于外协施工队伍、租赁设备在公司施工过程中,造成设备损坏、影响生产的,按照1-4条进行分类。
2)由于外协施工队伍、公司员工蓄意破坏,造成设备损坏、影响生产的,移交监察部处理。
三、设备事故的汇报及抢修流程
1、发生设备事故后,当班班长5分钟内向车间值班领导及调度室汇报。
2、车间值班领导接到报告后,组织抢修;车间值班领导如初步判断1小时内无法修复的,5分钟内向调度及车间主任汇报。调度分别通知设备科科长、机动车间主任、生产部经理、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
3、相关人员接到通知后,赶赴现场组织抢修。
四、设备事故分析的组织
1、小事故:由事故发生单位组织分析,车间进行处理。2日内将事故分析登记表提交设备科备案。
2、一般事故:由事故车间主任组织,设备科科长参加,现场组织检修的负责人、当班责任人、班长、当班调度参加。
3、重大事故:由机动车间主任组织,生产部经理、安环部经理、技术部经理,设备科科长、专业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
4、特大事故:由机动车间主任组织,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生产部经理、安环部经理、技术部经理,设备科科长、专业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主任及相关人员参加。
五、事故分析的流程
1、当班操作工、当班班长、维修工、现场抢修组织负责人下班前将写好的事故发生及抢修经过提交生产部当班调度。
2、生产部将事故分析通知单及事故经过提交组织单位,组织单位接到通知单后,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议,参加事故分析人员由生产部调度负责通知。
3、设备事故分析按照安全事故八项要求,当场定性,责任人签字,完成事故登记表内容的填写。
1)事故经过:写明日期、时间和车间、岗位、当班人员,事故描述,组织、抢修经过、恢复生产的时间。
2)原因分析:首先分清是机械、电气原因还是操作原因。
3)损失:包括设备修复费用,停产影响的产品产量、质量,及因事故增加的其他费用。
4)责任分析:确定事故直接责任者,查清有无管理责任。
5)改进措施: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治理现场隐患、完善管理制度,防止发生同样事故。
6)处理意见:根据公司现有的相关制度,由事故分析组织人提出处理意见。
7)报批程序:按照事故分类和第四条的规定的内容,确定事故分析的组织者和参加人,组织者按时将事故分析登记表提交上级审批。
8)改进后的反馈:按照事故分析会确定的整改措施和时间,由责任单位按时完成,将完成情况汇报设备科,设备科每月现场核实一次,存入事故档案。对未完成项,按照事故相关项的处罚对责任者进行处罚。
4、如果事故责任界定不清楚,由设备科专业技术人员从技术角度确定。
5、设备科将事故登记表报送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签批意见后,发给事故车间一份公示,交生产部一份存档。
六、事故分析时间要求
小事故、一般事故及重大事故48小时完成事故分析,特大事故72小时完成事故分析。未按时完成事故分析,每推迟1天处罚责任人1分。
七、事故处罚标准:
1、小事故,对责任人处罚1-2分。
2、一般事故,给予责任人5-10分的处罚;对责任单位、部门的设备分级管理责任人处罚3-5分;设备科设备分级管理责任人处罚1-2分。
3、重大事故,对责任者给予10-20分处罚或下岗警告1-3个月处分,班长、段长降职、免职;对责任单位、部门的主任、经理处罚5-10分;设备科科长处罚5分;机动车间主任处罚2-5分;生产部经理处罚1-3分。
4、特大事故,对责任者给予下岗警告3个月以上或直接除名,班长、段长降职、免职;对责任单位、部门的主任、经理处罚10-20分;设备科科长处罚10分;机动车间主任处罚5-10分;生产部经理处罚3-5分;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处罚1-2分。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虚报或迟报事故,否则给予责任人5-10分处罚,给予车间领导10分以上处罚。
6、其他事故按照1-5条对公司内部责任人进行处罚;对外协施工单位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进行处罚;合同没有约定的,按照损失照价赔偿。
第五篇:公伤事故处理办法
公伤事故处理办法
1、公司对职工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部门领导应立即组织送往医院救治,并及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
2、事故部门领导应及时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填写工伤事故认定表,并将事故调查报告报公司办公室。同时帮助工伤者处理医疗事项。
3、公司(办公室)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根据工伤认定资料,十五日内向当地劳动部门提出工伤报告和工伤保险待遇申报。
4、工伤职工的治疗费用,由公司先垫付。医疗终结后,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遭受生产、工作事故伤害后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妥善处理善后,并明确事故部门应承担的责任,预防工伤事故再度发生,促进安全生产。
5、因工伤需要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实行工伤医疗期,工伤医疗期内,领取工资。
6、工伤造成伤残或死亡的,其有关待遇依据相关法规规定执行。
7、对于因主观原因致使工伤的发生,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主要责任部门和领导以及与事故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责任人,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具体规定如下: ① 对因违章指挥(操作)造成的工伤财产损失,与工伤事故负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责任人,承担直接经济损失20%。② 对发生工伤财产损失的部门领导,承担直接经济损失5%。
③ 对发生工伤财产损失的部门,承担直接经济损失10%。④ 对发生工伤财产损失的班组,承担直接经济损失5%。⑤ 对发生工伤财产损失的作业小组,承担直接经济损失10%。
注:不设班组和作业小组的部门由部门承担班组和作业小组的经济责任。因不可预见的客观原因造成的工伤财产损失,责任由公司承担。
9、工伤职工无故拒绝治疗、检查、夸大或隐瞒重要情节影响事故调查或劳动鉴定结论的、或多领工伤保险待遇而损害公司利益或信誉的,公司在其工伤治愈后视情节给予必要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