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度缺陷及其危害探析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度缺陷及其腐败探析
——兼论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建设
摘要: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些法律法规、行政执法形成的制度缺陷和对公共部门、市场主体、组织的服务制度缺陷监督不作为,引发行政、执法腐败,形成社会腐败,侵犯民众利益,催生民众怨恨社会、群体事件等社会问题,危害党的执政体系建设。消除制度缺陷引发的腐败问题,必须重塑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建设。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 制度缺陷 腐败问题 制度建设
一、当前社会中的制度缺陷
制度是保障社会公开、公正、公平、民主、和谐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制度缺陷是指制度的内容范围不全面性、定义不确定性;执行的不作为、不严密性和漏洞,执行的缺陷缺乏监督、约束和与其它制度的冲突;对监督对象的不作为;执行的结果不帕累托最优(即制度保护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又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不能体现社会公开、公正、公平。
(一)法律法规中的制度缺陷
《拆迁条例》引发的暴利拆迁。《信访条例》实施后没能有效规范信访,沦为个别部门截访、打击信访者和阻碍信访的不作为工具。计划生育政策沦为有钱就超生和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制度缺陷放网钓鱼,作为别人超生,政府争收入的取钱之道。物价法规沦为地方随意调价的保障(比如眉山驾校收费3500元,相比成都市3200元、昆明市3800元、南京市2950元就明显过高)。法律规定义务教育不得收费,没有规定不收午餐费。2010年5月,网络反映仁寿县一个偏远的村小实行小学生每人每天缴纳3.5元和4元两种不同标准的午餐费,以及不同标准下吃到什么的质疑。义务献血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网络曝光血站利用民众踊跃的献血精神,将无偿获取的血源通过医院向需求者谋取暴利,又为献血者未来享受获血待遇设下繁琐、苛刻的制度优待条件。其它法律法规,诸如法律规定判3—5年,究竟判3年,还是判5年;罚款200元—2000元,究竟罚200元,还是罚2000元;缴费免刑、立功减刑等等法规,这些制度存在人为操作的制度缺陷。
(二)行政执法中的制度缺陷
各种耗资巨大的政绩工程、“民生工程”、形象工程,透射的行政缺陷和监督缺失。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缺失,引发的土地征收、城市拆迁、规划建设和资源开发成为地方权势官员的取钱之路。保护地方经济发展,对污染企业的执法不作为;行政权干涉司法权的执法困境。“制度合法执法”,为有的执法部门可以随意找个执法理由给予民众处罚或罚款。新车上户和年审,不按潜规则支付相关人员的好处费,可大可小的问题是扼制车主不能顺利过关的合法制度,催生车窜窜的制度因素。申办驾驶证,严格的考试过关条件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水平,无可非异;但苛刻、高标准的考试条件,将被考试人员过与不过掌握在考官手中,为“走私”贿赂执法人员开辟空间。申办营业执照或其它执照等行政执法或行政许可服务中,存在类似“高标准、严要求”的吃拿卡要问题。对企业排污、食品、药品等行业生产环节的执法监督缺位,引发环境污染、食品的色素、添加剂标准超标、药品成分的不确定性形成的各种危害性事件,已越来越成为恶劣社会正常生态环境的因素。
(三)对公共部门、市场主体、组织的监督不作为制度缺陷 1.对公共部门制度缺陷监督不到位的制度缺陷。中考、高考等各种考试形成的电话查询暴利收费。法律规定义务教育不收费,一些学校举办不同资源配置的班级收取费用。如普通班不收费,教师资源配置差,迫使家长将子女转向教师资源配置好,收取费用的试验班、火箭班。电视收视费项目中,暂时停缴收视费也要支付维护费的规定是否正确。天然气公司的限气购买与购气卡只有5年的使用寿命,损坏后,由户主买单,规定是否合理。源源不断地收取污水处理费,看不到污水处理行动。《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没有明确学校只能招收年满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遭受学校阻止未满6岁儿童就学的合法依据。政策保障务工人员子女属地择校,现实是教育局和学校相互推诿扯皮,务工子女不能如愿以偿入学或要缴纳赞助费。网上披露眉山地方运营部门一边不断用规章制度支持运营公司车费涨价,另一边又尽力让运营公司垄断运营,遭受民众质疑。国家实行医疗保障制度,现实状况是民众就医比过去支付更多。过去一个阑尾炎手术三四百元,现在是三四千元;按三千元最高报销70%,也要缴纳900元,远高于没有医疗保险时的支付。国家设置非城镇居民就医保障机制,最初每年缴纳180元、享受15万最高报销比例;一两年后,改为每年240元、享受18万最高报销比例。为什么这一制度不一步到位后者。一些乡镇医院被卖后,医生动辄就要患者打点滴治病;乡镇医院的改制制度是为了谁。
现实中,类似的为民服务公共服务部门利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制度缺陷,侵犯民众利益现象时刻存在。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普通疫苗接种时,民众被强制使用贵疫苗代替便宜疫苗;国家免费疫苗推广中,民众被强制使用收费疫苗代替免费疫苗。国家开展资助白内障患者手术制度,一个符合资助条件的眉山民众多次以身体健康不适合或病理条件不符合等不能手术为由被拒绝。后经获得同意,手术部门在做手术时提出,他要先支付1千元做一个不属于免费的什么前期手术,才能跟他做免费的具体手术。
2.对协会组织制度缺陷监督不作为的制度缺陷。加入协会就要缴纳入协费,有义务没权利。一些组织挂靠政府机构或政府机构的默许下建立的组织,从事着特种垄断经营,如印章公司、保安公司、驾校、艺术表演组织、培训中心等。用垄断和独家经营、特权经营侵犯被参与者的利益,使被参与者无可奈何。
3.对企业公司制度缺陷监督不作为的制度缺陷。产品售后服务不能有效承诺和售后服务的高收费问题;银行各种服务收费缺陷和手机使用中的陷阱收费问题;房地产公司的购房缺陷问题;汽车运营公司在售票中搭卖二次保险问题;企业公司克扣工人福利待遇,等等。
(四)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部门内部的制度缺陷 国家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服务部门内部对权力使用、资金使用、人事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投资修建、项目决策、福利待遇等方面缺乏外部公开监督、内部有效制约的制度缺陷。
二、制度缺陷引发的腐败问题
制度缺陷的直接后果容易形成腐败。任何腐败都是钻取制度空子,操纵制度缺陷的后果。
(一)制度缺陷形成与腐败
从制度缺陷形成划分腐败:一是制度腐败。表面看一项制度是合法制定、合法执行,无任何缺陷,但制度下的收益却是保护极少部分得利者。比如通过公示、听证调高某项产品的收费就是所有者得益,而民众受损;重庆某县交警部门曾发生的集体修建别墅的制度腐败。二是制度掩盖下的腐败。利用严格的制度,以维护社会的公开、公正、公平,但执法者私下被挡在制度之外的民众贿赂腐败。比如车管年审、申办驾照、公开招投标、申办执照、执业资格等中出现的潜规则。三是设置制度腐败。掌握权利的人员利用设置制度支持少部分人员取得利益,排斥它人。比如公招出现的内定、招家属、关系户现象;高考加分现象。高考中的特殊加分并不腐败。但是过多、过滥的加分项目,成为设置制度腐败。四是制度性服务腐败。由不能代表执政党,但凌驾于服务民众利益之上,似有代表执政党行为的公共服务部门,利用服务制度陷阱或霸王条款,巧取被服务民众利益的社会行为,催生成制度性服务腐败。五是制度不作为腐败。制度赋予行政、执行机关行使行政、执法权,但是行政、执法机关却在制度赋予下不作为。制度不作为被利用成保护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成为保护既得利益集团合法掠取民众利益的工具,如物价听证;执法、行政机关对市场主体、组织的制度缺陷监督不作为,导致民众在市场主体、组织的制度缺陷下利益受损。
凡是在制度缺陷下谋取私利或不作为,都是制度下的腐败。
(二)制度缺陷形式与腐败
从制度缺陷形式划分腐败:一是内部腐败又叫内在腐败即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利用制度缺陷形成不直接对民众利益进行侵犯的腐败。一方面包括机关内的买官与卖官,机关内部建设中的回 扣、收受贿赂、私设小金库等腐败行为;另一方面包括行政、执法部门、公共服务部门主持的项目建设、政府采购、招标等。内部腐败的特殊性在于最直接的受害者不是普通民众。
二是外部腐败又叫社会腐败即行政、执法机关或公共服务部门一方面将获取各种内部利益诸如解决子女就业、调高自己暴利工资、修建豪宅、办公楼、配置豪华车等形成的内部利益成本向外部环境转移、转嫁,通过所谓的听证调价、执法罚款、增加公共治理费、编制机构、临时性政策等形式,不公开、公平、公正地与民争利、抢夺社会资源,将不合理的享受成本转嫁给服务民众;另一方面,在实施民生、公共工程诸如公招、城市园林、道路、桥梁等建设,殡葬、扶贫救灾、资助工程、拆迁安置等服务中贪污受贿。社会腐败的特殊性在于形成单位、部门内的不直接侵民腐败向社会转移,形成向社会服务、民从服务、直接侵民的制度腐败体系。
(三)制度缺陷、腐败及其社会危害
制度缺陷容易形成制度腐败危害整个执政体系建设。一是行政、执法机关腐败丧失执政威信和地位。行政、执法机关利用制度缺陷形成内在制度腐败,损害执政形象和执政威信。2010年6月1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发生一起因官员座车擦挂的群体性事件。在市委书记出面做出承诺和解决无效下,最后不得不动用大量警力,使用催泪弹才解决问题。行政、执法机关从内在腐败向社会转移,形成向社会服务的社会腐败体系,威胁到执政党的执政基础、血肉相连的人民群众的利益;逐步丧失民众对行政、执法机关的认可,丧失民心的威胁;出现刺杀、攻击官员、执法者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具有失去执政体系建设的支持源、支持基础问题。2008、09年发生的翁安、石首群体事件;杨佳袭警事件和2010年7月30日长沙税务分局大楼爆炸事件。
二是公共服务部门腐败危害执政建设。公共服务部门利用制度缺陷腐败已在由内在的制度腐败向社会转移,形成向社会服务的制度腐败体系,形成服务部门挟持执政党意志巧取民众利益的局面;分化社会形成代表统治者的服务者和被统治者的被服务者。同样威胁到执政党的执政基础、血肉相连的人民群众的利益;逐步丧失民众对公共服务部门的认可,丧失对服务部门背后的政府和党的信任,具有丧失 民心的威胁;出现医闹、民众刺杀服务者、对抗、阻碍公共建设等事件,形成对整个执政体系建设的危害。
三、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建设
制度反腐最关键要防止制度缺陷。防止和制止制度缺陷就是从源头防止和制止腐败。防止和制止制度缺陷引发的腐败危害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建设。
(一)对制度的认识
首先,制度的制定认识。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公开征求民众的参与,系统论证、模拟试验,确保制度促进社会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必要时必须符合被服务民众的利益和意愿。缺乏民众监督和民众有效参与,闭门造车和缺乏科学性的缺陷性制定,必然制定出有缺陷的制度。
其次,制度的执行认识。保障社会和谐、民主、公开、公正、公平的发展,只有制度,也只能是制度才能做到。这是制度的社会价值,制度的作用和制度的功能体现。确保社会发展和谐、民主、公开、公正、公平,不但制定的制度要具有民主、公开、公正、公平,更需要公开、公正、公平的执行制度。这是对制度的作用和功能的要求,更对制度的执行期望要求。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执行是制度的生命。否则,再好的制度,因执行不力,也是废制度,没有生命的制度;也是有缺陷的制度。制度的结果和效率在于执行。健全的制度没有合理、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的执行,执行的制度失效和执行不力,不但是制度缺陷,而且是最可怕的制度缺陷。
(二)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
马克思说,社会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优越的社会。从社会制度看,中国实行的是世界上最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将人民利益放在最上面、第一位的社会制度。从执政制度看,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权力的分配制度看,中国共产党是权力的独揽者。领导和决定着人事权、军队权、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目前执政者的权力决定者、分配者,一方面缺乏形成对权力的第三者监督和约束,是导致权力腐败的根本因素;另一方面,在一者权力独大的情况下,各种具体的执政、执法制度,各种公共部门的服务制度都是党、政府、立法机关的衍生 物,在缺乏第三者监督和约束下制定的相关制度形成制度缺陷有其必然性。
从庸俗的角度看,中国庞大的现行执政体系是在自身创造的“腐败”体系中生存。没有创造这种具有吸引力的“腐败”存在,就不具有更加强大的吸引力来维持这种强大的执政体系。虽然,目前做官是一种风险,但报考公务员、选调生、事业人员的人群一年比一年创新高。这说明进入执政体系就有独特的权和利,这种独特的权和利就是具有吸引力的“腐败”。这种“腐败”吸引和支撑着整个执政体系,也是执政体系生存的动力所在。
许多既得利益者都默许、支持这种内在的“腐败”不足以威胁民利,又能起到维持执政的共赢局面。问题是这种维持执政体系生存的内在“腐败”,能够长期保持着共赢局面吗;或者说,能够保证不使这种内在“腐败”向外在扩张,成为危害民众利益的真正腐败吗。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选择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制度。表明制度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首先,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进一步要求,中国的建设在首先选择准确社会主义这一制度建设后,应该进一步做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种围绕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具体制度。现实发生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具体制度不但不能做到这一制度功能,形成的制度缺陷被制度操纵和制度执行者作为掠取人民利益、侵害人民的合法工具,合法腐败。不得不令人反思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具体制度建设的程序性、科学性和现实操作性、监督性;质疑这些制度能否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地保护、保障人民的利益和发展。也许既得利益者应该深刻反思那种默许的内在“腐败”正以实际的腐败向外在侵害着民众利益的严重问题。
(三)健全制度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根本保障 从现实发生的情况看,制度缺陷在合法的外衣掩盖下,成为制度操纵者和制度执行者行使特权、捞取利益,侵犯民众利益、掠取他人利益的工具。制度缺陷引发合法侵害的后果就是形成腐败,引发民众失去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失去对党和政府决策、调解的认可,同制度操纵者和执行者发生摩擦、发生冲突,破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像马鞍山市发生的仅仅因官员的擦挂事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眉山 市警察仅仅因正常执法检查三轮车引发的群体事件,等等,可以看到民众的不信任、不支持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因此,防止制度缺陷及其形成的腐败,服务于民、取信于民,健全各种公开、公正、公平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根本保障。
(四)防止制度设置缺陷的措施
1.建立制度公开设计和民意参与机制。首先是建立一项确保制度公开设计和民意参与的机制。从法律源头确保民众为制度的制定进行有效参与,对制度的操作程序、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监督,提出修正意见。形成和树立制度是民众制定,为民众执行的制度意识;而绝非少数人制定,少数人执行或为多数人制定,为少数人执行的观念。其次是公开、公正、公平的选派制定制度的参与者与监督者,科学系统论证、模拟试验,实施前反复征求民意。将制度的制定与设计掌控在公开、公正、公平之下,防止和制止少数既得利益者或少数人员利用或有意设计制度缺陷。
2.建立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审查机制。成立制度之外和被制度服务以内的人员非正式组织的制度审查委员会。通过制度内外有别的制度审查意见,纠察制度使用中的制度缺陷问题,及时创新制度和修改制度。做到及时中止不利于民众利益和不利于社会改进的制度得到及时修正或废止,得到新的制度创新或制度安排。
3.加强市场主体、组织所属制度的审查、监督和纠正。成立市场主体、组织所属制度之外被制度服务的民众参与的非正式组织的制度审查委员会。对其制度缺陷、侵犯民利行为进行纠正。坚决制止其制度在行政、执法制度的保护下,利用制度缺陷巧取或掠夺民众利益的行为发生和存在。
第二篇:护理缺陷报告制度
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
一、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二、各护理单元有防范处理护理缺陷、纠纷的预案,预防缺陷、事故的发生。
三、各护理单元应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病区的护理缺陷。
四、发生护理缺陷、事件后,要及时上报,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由于缺陷、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五、发生缺陷、事故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造成缺陷、事故的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六、发生护理缺陷后的报告时间:凡发生缺陷,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科护士长和科主任。由科护士长当日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
七、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缺陷报告表,由本人登记发生缺陷的经过、原因、后果,及本人对缺陷的认识。护士长应对缺陷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及处理意见1周内连报表报送护理部。发生严重的失误、事故,科护长应立即向科主任、护理部汇报。
八、对发生的护理缺陷,组织护理缺陷鉴定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缺陷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九、发生缺陷后,护士长对缺陷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做认真的分析,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十、发生护理缺陷、事故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十一、护理事故的管理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参照执行。
习水县马临工业经济区卫生院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第三篇: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一、凡发现出生缺陷必须由妇保医生填写“出生缺陷登记表”。
二、填报范围:出生时有一种以上缺陷的围产儿,均属填报范围。
三、报告时间及程序:填表单位每月必须将登记表报县妇幼保健所。
四、力争缺陷儿留影。
五、凡上报的出生缺陷登记表必须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审查核对,做好登记,年终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上报县妇幼保健所。
六、做到不迟报、不漏报,否则按院纪处理。
第四篇:质量缺陷备案制度
南水北调东线梁济运河
输水航道工程第七标段
混凝土施工缺陷
备案制度
批准:
审核:
编制:
编制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梁济运河第七标段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二○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质量缺陷备案制度
一、混凝土质量缺陷分类
根据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所处的工程部位、严重程度、对结构安全、运行及外观影响程度,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分为三类。
Ⅰ类质量缺陷为:未达到设计或合同技术要求,但对结构安全、运行无影响、仅对外观有较小影响的质量缺陷。
Ⅱ类质量缺陷为:未达到设计或合同技术要求,对结构安全、运行、外观有一定影响,经常规处理后,不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和寿命的质量缺陷。Ⅲ类质量缺陷为:对结构安全、运行、外观有影响,需进行加固、补强等特殊处理,处理后,不影响结构正常使用和寿命的质量缺陷。
二、质量缺陷处理原则
1、质量缺陷发生后,项目部现场技术人员应及时向项目部质检科提交质量缺陷报告。现场技术人员应按质检科指示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保护现场,做好相应记录。
2、工程质量缺陷发生后,质检科应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现场监理机构、建管机构及质量监督机构;
3、工程质量缺陷的处理应遵循“三不放过”的原则“缺陷原因不清不放过、缺陷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缺陷没有整改不放过”,现场监理机构要对工程质量缺陷的处理过程实施监督,并做好记录;
4、质检科应配合质量缺陷调查组进行工程质量缺陷调查和原因分析,质量总监应参与质量缺陷处理等工作。
三、质量缺陷处理程序
1、质检科应按照批准的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方案和措施对质量缺陷处理进行监督工作。处理完毕后须经现场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施工现场方可进入下一阶段施工。
四、质量缺陷处理措施要求
Ⅰ类质量缺陷,应将检查结果及处理方案,报送监理批准后,进行处理。
Ⅱ类质量缺陷,应按本规定检查(测)、分析、判断并提出处理方案,报送监理等单位,修补前需经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联合检查验收,处理修补方案需经监理批准后实施修补。
Ⅲ类质量缺陷,对需按非常规办法处理的Ⅲ类缺陷,首先应自检(测),并报送监理单位,监理单位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联合复查。必要时,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有缺陷结构和处理后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复核。
安全复核单位在进行结构安全性复核之前,应收集相关勘测设计和相关缺陷的有关资料,详细分析缺陷产生原因,根据缺陷部位、产状、相对尺寸等,复核有缺陷的结构安全性,预测今后运用状况。推荐加固或返修处理方案。监理单位收到安全复核成果后,应尽快组织设计、施工、建设等参建单位审查,处理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进行处理。整个检查、复核、处理过程在建设单位备案。
五、质量缺陷处理验收程序
Ⅰ类质量缺陷由监理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及验收。Ⅱ类质量缺陷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及验收。处理及验收结果应报建设单位备案。
Ⅲ类质量缺陷由监理单位组织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对处理结果进行检查及验收。处理及验收结果,建设单位备案,并报质量监督单位。
对于Ⅲ类质量缺陷处理效果,必要时,对其结构安全性、长期运行条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测)。必要时,在结构内部或外部设置相应监测设备,对其应力、变形和工作状态进行跟踪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复查,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对于重大或具有普遍性的混凝土结构质量缺陷,应及时总结其教训,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混凝土结构特点,优化施工方案,严格做好施工各环节管理工作,妥善处理工程进度与质量关系,切实做好质量缺陷预防和处理工作。
六、资料整理
1、质量缺陷处理结束后应对下列主要资料收集整理,并归入档案; ⑴、质量缺陷发生单位的质量缺陷报告;
⑵、工程质量缺陷的调查报告;
⑶、工程质量缺陷的技术处理方案;
⑷、处理后的验收记录;
七、质量缺陷处理的监理工作要点
1、在各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或完工后,现场技术人员如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着技术规范不容许的质量缺陷,应根据质量缺陷的性质和严重度,按如下方式处理:
⑴、当因施工而引起的质量缺陷处在萌芽状态时,应及时制止,并要求施工队立即更换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或不称职的施工人员等;或要求立即改变不正确的施工方法及操作工艺。
⑵、当因施工而引起的质量缺陷已出现时,应立即要求施工队停止施工;待施工队采取能足以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并进行了正确的补救处理后,才允许施工队恢复该部位正常施工。
⑶、当质量缺陷发生的某道工序或分项工程完工后,而且质量缺陷的存在将对下道工序或分项工程质量有影响时,对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及责任作出判定并确定补救方案后,再进行质量缺陷的处理及下道工序或分项工程的施工。
⑷、在交工使用后的缺陷责任期内发现质量缺陷时,应配合业主及时指令施工队进行修补、加固或返工处理。
2、质量缺陷的修补及加固控制要点:
⑴、对因施工原因而产生的质量缺陷的修补,先提出修补方案,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对因设计原因产生的结构性缺陷,应通知监理单位通过业主通知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及方法,由监理单位监督施工施工队进行整改,并检查其结果。
⑵、修补措施及方法应不降低质量控制指标和验收标准,并应是技术规范允许的或是行业公认的良好工程技术。
⑶、如果已完工程的缺陷并不构成对工程安全的危害,并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时,经勘察设计单位确认并征得业主同意,可不进行加固或变更处理。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关键因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关键因素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重大决策,是“民心工程”,完成这个工程,实现其目标,必须注意把握政策引导、思想认识、引领人才四个关键因素,防止新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促进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 关键因素 政策引导 思想认识 引领人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个空口号,它是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城乡统筹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关键。贯彻这一重大决策,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的原则,这是必须把握的大方向。那么,在地方建设实践中,如何按照这个原则与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呢?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和把握好四个关键因素。
一、要深入理解并明确所谓“新”的内涵
以小岗村探索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顾改革开放30年历程,社会主要矛盾方面“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即:基本温饱需求――生活质量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尽管由于多种原因使曾经领潮全国的农村,今日发展相对落后于城市,农村居民需求重心相对仍偏重于物质生活质量,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已经成为他们的孜孜所求。因此,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就不能停留在“粮食充足”、“房舍齐整”、“道路硬化”等物质生活方面,必须“与时俱进”,要有新思维、新认识、新理解。所谓“新农村”,应该是:生产水平科技化与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式规模化与集约化、吃穿住用行健康化与潮流化、生活环境人文化与自然美化、社会家庭与邻里关系和睦化与和谐化、精神文化生活时尚化与高雅化、乡村管理自主化、民主化,以及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心有所慰。只有准确理解并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内涵,才能目标明确、有的防矢、卓有成效。
二、要有科学有效的政策引导
党中央已经制定了大目标、大政策,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是让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它是一个包括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的全面目标,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要求。坚持的方针是“多予、少取、放活”。地方政府与乡村组织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村民意愿,本着建设与保护,引导与支持,发展与协调的原则,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规划长远的惠民政策、措施、方法方案。而且要落到实处,要政策引导、财政支持、专人指导、跟踪服务。要引导而不干预,支持而不强制,服务而不代替,为惠民而不为面子,帮民而不扰民,有始且有终。防止出现不该出现的现象,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是为了惠农惠民、为了社会和谐,而不是为了扰民掠民、制造社会新矛盾,这一点地方政府、乡村组织必须谨记不忘。
三、对政策理解要深入,认识要提高,思想要解放
理解深入了,认识才会提高,思想才会解放,政策才能在自己手里变成实施的方法、手段并产生结果,这有相当难度,对于相当一部分官员如此,对于信息闭塞、认识水平、思想素质相对较低、从众心理较强的村官村民来,更是如此。所以对政策要深入学习、研究、理解。
政府官员要从三个层次上学习、理解和认识:一是国家宏观战略布局和社会公平、和谐发展上,二是与地方实际结合的政策、部署上,三是宣传、引导村官村民及措施落实上。中央已经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民心工程”,是涵盖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的全面目标,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是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是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新农村建设有九大具体标志:村民居住集约化,生产方式合作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农民流动市场化,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城乡服务一体化。它是富民惠民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央要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不变:一是不能动摇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是不能加重农民负担。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必须坚持和完善,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准则必须遵循。如果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兴建新村庄,看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单纯追求“村容整洁”,甚至搞新一轮的大拆大建,则是绝对片面的、要不得的。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
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上中央已经明确: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地方政府一定要认识透,结合地方实际布好局、引导好。对于村官村民来说,要从两个层次上认识:一是体会党的重视、关怀和社会公平,二是如何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落实于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这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宣传、引导才能达到目的。
四、要有引领、示范的人才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要发展,民族要进步,人民要富裕,国家要强大,事业要成功,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思想解放、没有禁锢,二是有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作为我国思想文化最繁荣时期之一的春秋战国的成果便是证明。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已经制定了政策,关键是人们如何解放思想,寻得能引领、示范、创新的人才。宣传示范可以使思想解放,人才何以获得?从众多明星村如华西村、小集镇等的发展过程来看,能引领、示范、创新的人才起关键作用。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获得渠道有五个:一是政策激发,二是政府选派,三是实践造就,四是主动引进如高学历村官,五是进修培训。有了人才既可以宣传好政策,使官民政策入心、认识提高、思想解放,还可以起到创新、引领、带动、示范的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理解这一重大决策与任务、政策的内涵,要把握好政策引导、思想认识、引领人才三个关键,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要结合当地实际,让政策入民心,措施落实处,稳步推进。不能片面理解,不能一轰而上,要注意资源与环境保护,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惠民富民,促进社会和谐公平,不能搞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扰民掠民,制造新的社会矛盾,败坏党的信誉与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