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05-2007年环境保护(定稿)

时间:2019-05-15 02:5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2005-2007年环境保护(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2005-2007年环境保护(定稿)》。

第一篇:湖南省2005-2007年环境保护(定稿)

湖南省2005-2007年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05-05-24

第一章 形势与任务

一、全省环境形势

我省水域环境质量总的状况比较好,但湘、资、沅、澧四大河流及洞庭湖集饮用、航运、发电、灌溉、纳污等功能于一体,防治水污染的任务相当艰巨。按照水域功能区划要求,四大水系水质均有一定超标,枯水季节饮用水源不能稳定达标,湘江下游尤为突出。按湖泊水质标准,洞庭湖的总磷、总氮超标现象明显。2003年度,全省71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中达到 I、I I、III 类水质标准的44个,占62%,IV、V 类水质断面21个,占30%,劣 V 类水质断面6个,占8%。14个市州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在91-95%的2 个,96%以上的12个。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石油类、大肠菌群和汞、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和生活垃圾污染。

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从2000年起下降幅度逐年增大,2003年全省14个地级城市(含吉首市)中只有2座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超标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一年中,全省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的天数占78%,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的天数占17%。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拆迁、裸露地面

扬尘、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

我省生态环境本底比较好,但近十几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造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19%,矿区被覆率不到20%。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污染存在严重隐患,危及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目前,全省尚未建成一个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中心)。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根本出发点,以改善水环境质量、城市空气质量为重点,强化措施,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目标任务: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二氧化硫、氨氮、汞、镉、铅等主要污染物得到较大幅度削减;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系统,新增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90万吨/天;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新增处理能力3520吨/天;完成14个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和2个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的建设,并投入营运;加强建筑施工的管理、城市道路的清扫、裸露地面的覆盖,使扬尘污染有较大幅度的减轻;全省森林覆盖率在53.6%基础上有所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6.5%,退役矿山被覆率达到55%。

第二章 行动计划

一、水污染治理

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和湘江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快重点区域和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步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使各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95%以上,使部分江段重金属等毒性较重污染物超标的现象得到根本改变。

(一)重点区域水污染治理

1、清水塘地区水污染综合治理。清水塘水污染治理重点是株洲化工厂、株洲冶炼厂和智成化工。采取清洁生产改造、提高物料回收利用率和建设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等措施,完成株冶锌烟气除汞工程、株化两套硫铁矿系统水洗净化改酸洗净化、智成化工合成氨系统技术改进、株洲硬质合金厂钽铌分厂废水治理等项目,到2006年实现主要污染物全面达标。

2、湘潭竹埠港地区水污染综合治理。根据该区域小型化工企业密集,化工废水类型多、成份复杂、动态变化大的现状,重点采取加强管理与强化治理措施,全面整治竹埠港地区的环境。关停4家、停业整顿2家、限期治理17家的措施必须尽快到位;湘潭电化集团在2006年底以前完成含锰废水处理二期工程,实

现含锰废水达标排放。

3、水口山地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制定水口山地区水污染综合治理规划,加强综合利用和污染源治理,重点完成水口山四厂废水循环系统建设、水口山六厂废水处理站改建等项目,削减水口山有色金属公司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主要污染

物全面达标排放。

4、湘潭、株洲境内镉污染整治。湘潭、株洲市境内现有近37家排放镉污染的企业,规模小、治理设施不完善、管理落后,由于超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致使枯水期湘江湘潭段、长沙段镉超标。主要采取如下综合整治措施:(1)加强含镉废渣的管理,严格按照危险废物管理的有关制度,从严审批废渣转移进入,对含镉废渣的转运、综合利用、最终去向实行全过程监管,禁止从本区域外输入危险废物进行加工利用。对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废水排放超标的企业,禁止采用废渣为原料进行生产。(2)停止审批排放含镉废水的项目。对现有镉排放超标的企业必须关闭一批,停产治理一批。停产治理的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后,方可投入生产。(3)加强现场监管,发现污染治理设施擅自停用、偷排等违法行为的,当地政府应坚决关停。

(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在2004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127.4万吨/天的基础上,到2007年,新增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90万吨/天。重点完成株洲龙泉、凤凰、衡阳城西、邵阳、怀化、吉首、长沙长善垸、湘潭河东一期、娄底、岳阳云溪、张家界城区一期等

11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三)工业废水治理

以化工、轻工、冶金废水治理为重点,通过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末端治理等措施,重点完成常德纺织机械厂电镀废水治理、常德湘澧盐矿废水治理、湘钢干熄焦工程、湘钢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湘乡制革(皮革)工业园废水综合治理、衡阳钢管厂废水处理、邵阳紫阳绿色食品工业园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冷水江钢铁总厂废水综合治理、衡阳市电镀中心建设、吉首市化工厂搬迁治理、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污水中和处理装置改造等16个项目。

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以城市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以“西气东输”为契机,以严格管理、严格执法为手段,切实有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使城市大气优良天数,郴州、永州、益阳、张家界在340天以上,常德、衡阳、怀化、湘潭、长沙、岳阳在300天以上,邵阳、吉首、娄底、株洲在270天以上。

(一)扬尘污染控制。规范建筑施工和监控,强化渣土运输管理,做到文明施工,有效控制建筑施工造成的尘污染;控制裸露地面扬尘,采取绿化或其他措施消灭裸露地面;做好道路保洁工作,减少地面扬尘。通过这些措施,使郴州、永州、怀化三市PM10年日均值稳定保持二级标准,2005年张家界、常德、益阳,PM10日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岳阳、娄底分别于2006年、2007年PM10日

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改善燃料结构。抓住“西气东输”的有利时机,改善城市能源结构,提高城市燃气普及率,鼓励集中供热,取缔城区小型燃煤锅炉。长沙市要逐步完成城区各大医院锅炉改烧清洁燃料及4吨/时以下燃煤锅炉改烧清洁燃料。

(三)火电厂脱硫。所有新建燃煤电厂必须配套建设脱硫设施。有计划地对现有大型燃煤火电厂进行脱硫改造,2007年以前完成湘潭电厂、株洲电厂的烟气脱

硫工程。

(四)工业大气污染源治理。以冶金、建材、电力、化工企业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重点完成株洲电厂2×125MW机组除尘系统改造、张家界水泥厂搬迁、资

氮造气吹风气回收改造等13个项目。

(五)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所有在湘销售的新车,必须是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尾气达标车型,没有列入尾气达标车型名录的,经销商不得销售,交警部门不予核发牌照。加强在用车管理,尾气不达标、超期服役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加快机动车使用清洁燃料的步伐,在公交车、出租车推广使用液化气、天然气燃料。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以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治理为重点,加快治理设施建设进度,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全面提高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和处理水平。继续加强工业固废的监管,提高综合利用率。

(一)医疗、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建设。按照国家要求到2007年,各市州各建成一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长沙、衡阳市同时各建一个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或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合建),抓好省放射性废物库的扩容改造,使医疗、危险废物、废放射性源得到安全储存和有效处置。

(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在2004年城市生活垃圾5130吨/天无害化处理能力的基础上,到2007年,新增城市生活垃圾3520吨/天无害化处理能力。重点完成益阳市、娄底市、邵东、郴州倒窝里、永州市、怀化市、张家界市等7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三)工业废渣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以采选、冶金、化工废渣为重点,以综合利用为基本途径,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设施。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转移环境管理,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落到实处,从源头控制工业废渣的二次开发污染。重点完成冷水江钢厂钢渣综合利用工程、锡矿山炼锑砷碱渣综合利用(1200吨/年)、岳阳可燃工业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理工程、长沙铬盐厂含铬废渣综合利

用等4个项目。

四、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整治

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整治以生态系统恢复、努力减少人为破坏为重点内容,巩固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重点开展洞庭湖区100万亩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野生稻和莼菜原生环境保护、武陵源景区拆迁第三期工程、郴州东江湖环境保护与整治工程、南岳风景名胜旅游生态保护工程、浏阳市七宝山硫铁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24个项目。

五、推进清洁生产工作

做好清洁生产试点,对重点行业首先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明确清洁生产方案。各地各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工业发展计划时,要将企业清洁生产方案中的节能、节水、综合利用、预防污染等作为重要内容,加大清洁生产投入力度,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源头减少污染。

第三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落实“行动计划”责任制。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医疗和危险废物处理等公益性项目,当地政府是责任单位,市长是第一责任人,省级主管部门是协调责任单位;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项目,企事业单位法人是责任单位,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省级主管部门是协调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与各项目业主层层落实工作

任务和责任目标。

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积极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经委要积极向国家申报国债、外资及专项经费,抓紧进行项目的前期立项和资金落实;省建设部门要协调落实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扬尘污染控制、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省环保、经济部门要结合企业技改和管理,协调落实工业污染治理项目;省农业厅、林业厅、省水利厅、赊购那国土资源厅协调落实生态建设、造林工程、水电建设、矿山治理项目;省环保、卫生部门协调落实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等项目;省环保部门负责“行动计划”实施进展情况的收集汇总,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环境与资源保护协调推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联系人,将所负责监督的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每半年向环境与资源保护协调推进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一次。各项目业主要明确工作联系人,将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向责任单位每半年报告一

次。

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加强现场督查力度,环境与资源保护协调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每年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对有关项目进行现场检查,解决、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项目完成好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表彰奖励,对项目完成不好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批评。

二、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市场机制

建立完善污染治理收费政策。一是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在2005年达到“保本微利”水平;二是出台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及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三是制定出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收费政策,地级市和县级市要分别在2005年前和2006年前开征生活垃圾处置费,促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营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抓好国务院《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条例》的贯彻,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改革使用办法,提高排污费资金的使用效益。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要求,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管理。加快推进污染治理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提高对污染治理的管理水平,建立污染源长效管理机制。对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等项目全面推行项目融资制度,通过招投标在国内外选择投资者、建设者和经营者。对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等设施,采取出售、承包服务、签订管理合同等方式加快改革。到2007年,全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管理基本实现市场化。

三、加快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管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环保机构建设,保障环保机构、人员、执法经费和监管执法能力建设经费需要。二是提高环境监控能力,尽快建立和完善全省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主要城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高环境保护执法、预警和环境灾害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三是建立健全环境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强化宣传教育,推动绿色文明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普及环境保护基本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推行环境保护政务公开,为公众关注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提供条件。倡导绿色文化和绿色消费,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系列创绿工作,引导全社会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

起”的新风尚。

第二篇: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与地质环境有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地震灾害的防御与减轻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地壳表层的岩石、土壤、地下水等地质体及其活动的总体。

本条例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包括有重要观赏或者重大科研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剖面、古生物化石及宝玉石产地等。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有害的地质现象,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对所发现的地质环境方面的异常情况,应当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对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科研机构应当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提高地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在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第九条申请开采矿产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由具有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未获批准的,不予核发采矿许可证。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应当附具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第十条地质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必须与矿山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一条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环境破坏的,采矿权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恢复或者治理措施。

第十二条采矿权人应当确定人员负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采矿权人报送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报告中,应当包括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保护情况。

第十三条推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

备用金归缴存的采矿权人所有,专户储存,专项用于该采矿权人采矿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的治理,不得挪作他用。

备用金的收取、使用和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章 地质遗迹保护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遗迹资源进行调查,加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工程设施建设应当避开地质遗迹保护区;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经批准设立该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并采取保护地质遗迹的措施。

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原有设施,对地质遗迹构成危害的,应当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治理不合格的,限期拆除。

第十六条禁止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进行对地质遗迹有损害的采矿、采石、取土、爆破等活动。

第十七条禁止擅自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内采集地质遗迹标本。因教学、科研需要采集地质遗迹标本的,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地质遗迹保护区在风景名胜区或者森林公园范围内的,还应当依法征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八条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应当编制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地质遗迹资源在风景名胜区或者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之前,还应当依法征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地质公园的设立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地质灾害防治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编制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防灾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在预算内安排防治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应急调查和防治。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防灾避灾教育。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发育和分布规律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确定,由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二条地质灾害危险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上设立明显标志,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进行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无关的切坡、取土、采石、采矿、爆破、抽取地下水及工程建设等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水库等工程建设项目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划选址阶段应当进行地质环境勘查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不适于建设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告知规划部门另行选址;确实无法避开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二十四条城市选址和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应当进行区域地质环境勘查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十五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大量抽取地下水,应当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安全的抽取量,防止发生地质灾害。

第二十六条工程建设应当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案,防止施工不当引发地质灾害。

第二十七条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需要治理的,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治理。

人为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需要治理的,诱发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治理责任。

对地质灾害诱发因素有异议的,由自治州、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可能造成地质环境破坏、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保护的需要建立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地下水、地质遗迹和城市、矿山等地质环境状况实施动态监测。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编制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情况通报,报同级人民政府,并将有关情况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非法移动地质环境保护设备、设施和标志。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开采,可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没有采取恢复或者治理措施的,责令限期恢复或者治理;逾期不恢复或者不治理的,责令停止开采,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没收非法采集的地质遗迹标本,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可处所造成损失百分之五十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从事与地质环境有关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且危害地质环境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

湖南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责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13〕13号)、《湖南环境保护条例》、《中共湖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湘发〔2014〕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全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按照本规定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第三条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指导思想,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决策、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责任体系及问责制度。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负全面责任,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环境保护相关职责。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依法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对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或生态损害等环境违法行为负责。

公民依法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享有环境保护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第五条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一岗双责”制,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在抓好分管领域业务工作的同时,按有关要求落实政策环境保护措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环境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负责人对环境保护工作负综合监管领导责任;其他相关负责人对分管业务工作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企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负责人是本单位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相关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环境保护工作负直接责任。

第二章政府环境保护责任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保护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和批准本行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健全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红线等环境保护制度。坚持科学民主决策,避免决策失误和施政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损害。切实采取措施,保持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稳定并逐步改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严格执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成上级下达的问题减排任务。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大气、水、土壤、噪声和核与辐射等环境污染防治,依法加强工业园区和其他环境第三区环境污染防治,维护环境安全。

(三)组织所属相关部门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监管,严格环境准许入,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取缔或关闭严重环境违法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

(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需要,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政策。

(五)加强环境应急管理,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公害的监测预警机制,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等工作。

(六)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为;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建立监督参与平台,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并接受监督。

(七)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对保护环境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环境损害和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严格行政问责。

第七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督促指导本行政区域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加强隐患排查,发现环境违法问题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各单位和居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畜禽水产养殖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家庭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和耕地保护。

第三章省人民政府职责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

第八条环境保护部门工作责任:

(一)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法规和制度,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进行综合协调和统一监督管理。

(二)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实施。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排污收费、总量控制、污染减排、区域限批、企业环境行为监管等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并组织和监督实施。

(三)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和计划,编制本行政区域重点区域、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和饮用水本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参与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配合相关部门实施。

(四)负责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拟订生态保护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域的保护和环境管理。

(五)负责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监管。依法制定执法计划,开展执法检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监督其他负有环境保护职责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对各类环境保护责任主体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

(六)负责本行政区域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制定环境监测规划,规划建设环境监测网络,按照国家相关规范,统一规划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组织实施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

(七)负责本行政区域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包括核与辐射、危险废物在内的各类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

(八)负责编制环境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调查处理本行政区域环境污染事故,协调处理污染纠纷。

(九)拟定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经济政策,提出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划和方向、财政性资金安排建议,拟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组织指导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管理制度。

(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和推动本行政区域环境科技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开展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与交流。

(十一)组织、指导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十二)负责本行政区域环境信息发布工作,编制并发布环境质量状况报告、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督报告,发布重大环境事业处置情况信息,依法公开环境信息,指导并监督重点污染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十三)制定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受同级人民政府委托,将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同级政府相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相关企业,并组织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并将结果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实施奖惩。

第九条其他负有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工作责任

一、发展改革部门工作责任:

(一)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拟订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

(二)组织拟订发展循环经济、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政策并协调实施,综合协调节能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拟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和政策,并协调实施。

(三)会同有关部门争取中央预算内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资金,拓宽环保筹融渠道。

(四)负责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完善资源环境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二、工作信息化部门工作责任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组织推进工业企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

(二)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负责制定和发布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协调配合各执法部门对落后产能依法实行监管。

(三)承担工业企业的节能目标考核,参与编制和实施节能行动方案,参与编制全省生态建设规划,采取措施推进工业环境保护,指导工业企业节能规范工程和相关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四)研究提出由政府审批和核准投资的重大工业项目的能耗、水耗审核意见,指导、协调工业企业节能管理,组织实施工业企业节能监察工作。

(五)依照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规定,办理工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手续。

三、教育部门工作责任

(一)组织指导各类学校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在突发环境事件和恶劣空气状态下,可能危及师生安全时,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应急保护措施,保障师生安全。

四、科技部门工作责任:

(一)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

(二)加强环境保护专项科研经费管理,保障科研经费用于环境保护研究。

五、公安部门工作责任:

(一)依法查处涉嫌环境刑事犯罪案件和因环境违法需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治安管理案件。

(二)负责危险化学品和放射性物品公共安全管理。

(三)负责对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进行监督管理,根据有关法规规定,组织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协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监督管理。

(四)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交通事故、火灾、爆炸和泄漏等各类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

六、监察部门工作责任:

(一)负责对下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执纪监督问责。

(二)参与和监督环境污染事件调查处理,负责环境问题行政责任的追究,对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民政部门工作责任:

(一)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社会团体登记管理。

(二)依法参与涉及环境公害事件的社会救助工作。

八、司法行政部门工作责任:

(一)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纳入普法的重要内容,推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全民教育。

(二)依法加强本行政区域律师事务所及律师、公正机构及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服务者、司法监察机构及司法鉴定人涉及环境保护的法律事务的规范管理。指导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领域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加强对环境保护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开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登记管理工作,加强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规范管理和执业监督。加大因环境损害导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公民的法律援助工作力度。

九、财政部门工作责任:

(一)依照国家规定和同级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统筹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经费的预算安排,保障环境执法、环境监测和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经费支出,加大城乡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投入。

(二)拟订和协调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和经济政策,支持和推进环保产业、绿色采购和企业旨在改善环境的转产、搬迁、关闭措施。

(三)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并组织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四)依法加强排污费征收和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推进排污税改革,加强对各部门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务员管理)部门工作责任:

(一)将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强考评,落实奖惩。

(二)会同纪检监察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确定的环境问题问责调查结论,对负有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落实问责处理决定。

十一、国土资源部门工作责任

(一)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组织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

(二)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办理建设项目用地的供地手续。

(三)开展地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防治矿山地质灾害,负责国土开发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依法取缔非法矿山开采和粘土烧砖等行为。

十二、住房城乡建设(含建设、规划、城管、环卫和园林等)部门工作责任:

(一)编制和控制本行政区域城乡建设及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保证规划依法实施。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自然遗迹、人文踪迹、风景名胜区等环境要素的保护。

(二)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核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防范违法开工建设行为。

(三)组织实施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大减排项目实施,推进城镇主要污染物减排。

(四)负责自来水厂的建设与管理,保障出水水质安全。

(五)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负责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防治。

十三、交通运输部门工作责任

(一)编制本行政区域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推进绿色交通建设。

(二)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规定,依法办理交通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

(三)组织实施港口、码头、船舶及交通干线污染治理,对职责范围内机动车船的环境污染实施监督管理,加强公路建设工程污染防治和管理。

(四)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水路运输的许可以及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防止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会同和协助相关部门处理公路、水路交通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十四、水利部门工作责任

(一)拟定本行政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定水功能区划,建立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严格依法审批从水体取水和河湖排污的设置。

(二)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规定,办理水利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手续。

(三)组织开展地下水保护和水土流失的预防及治理,预防和治理河道采砂过程中的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

(四)负责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厂建设及农村饮用水水源安全;依法开展水功能区水质监测。

十五、农业部门工作责任:

(一)制定并实施本行政区域农业生态建设规划,指导农业生物质产业发展和农业节能减排以及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二)制定并实施本行政区域农业资源区划,指导农用地、渔业水域、草原、宜农湿地以及农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三)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监测和修复治理工作,加强农业野生植物、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牵头管理外来物种;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农膜等生产资料,防止和减少农业生产资料形成的污染;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四)指导和管理秸秆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推进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组织开展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组织实施畜禽养殖业及其他农业节能减排项目。

十六、林业部门工作责任:

(一)拟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负责对林业(含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植物园、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及其生态建设的监督管理。

(二)负责造林萧化、森林资源保护、石漠化防治、湿地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工作。

十七、商务部门工作责任:

(一)坚持“环保优先”,严把招商引资环境保护准入关口,推进流通领域各环节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二)负责报废汽车管理、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和机动车燃油的供应管理,推动油品升级和油气回收工作。

十八、文化部门工作责任:

(一)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文学艺术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的环境管理,防止噪声、震动等污染环境。

十九、卫生计划生育部门工作责任:

(一)加强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对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进行卫生监督监测。

(二)指导和监督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防治,配合和支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查处医疗卫生机构环境违法行为。

(三)指导监督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应用辐射设施设备管理,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和放射源的放射性污染事件应急工作;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中的伤亡人员救治和相关疾病预防工作。

(四)根据国家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及研究结果,协助做好与环境污染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二十、审计部门工作责任:

(一)加强对环境保护治理专项资金审计监督,开展专项资金审计,促进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二)把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使用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做好对市州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审计工作的绩效考评。

二十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工作责任:

(一)督促所监管企业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各项措施,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严格奖惩。

(二)指导督促所监管企业自觉接受环境执法检查,做好环境隐患排查和整改,加强环境应急管理。

二十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责任:

(一)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理企业登记。

(二)负责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对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被吊销环境行政许可的企业,依法办理变更、撤销或吊销营业执照。

(三)及时采集企业环境信息,充实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示并作为工商监管的参考内容。

(四)依法加强对进入市场的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监管,防止污染环境。二

十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责任:

(一)加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在受理企业申请和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要求,依法采集企业环境管理信息,加强企业和产品列入湖南名牌和政府质量奖管理工作。

(二)负责机动车安全、环保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配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对机动车尾气检测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负责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监管和环境保护地方标准的立项计划及统一编号工作,并与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发布。

(四)负责环境监测设备、仪器、仪表等的计量检定工作和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

二十四、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工作责任:

(一)协调媒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发布环境公益广告。

(二)指导和监督媒体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中,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正面舆论引导,依法依规查处利用环境问题恶意炒作和新闻敲诈等违纪违法行为。

二十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作责任:

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监控、职责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查处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违法违规行为,防范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

二十六、统计部门工作责任:

(一)将环境保护有关统计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并定期公布。

(二)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统计,依法查处弄虚作假行为。依照统计法律法规,及时提供数据,支持有关部门开展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减排统计核算、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经济责任审计和环境问题(事件)问责调查。

二十七、法制部门工作责任:

(一)综合协调加强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设,及时审查修改相关草案。

(二)对有关部门报送政府审议的规范性文件中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

(三)加强对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依法办理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

二十八、金融管理部门工作责任:

(一)完善企业征信系统的环境保护信息,加强授信管理,依照法律法规严格管控对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信贷。

(二)实施绿色信贷,支持企业污染治理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二

十九、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工作责任:

支持保险经营机构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督促保险经营机构认真履行保险合同,建立健全保险理赔服务体系。

十、能源监管机构工作责任:

(一)负责监管能源行为环境保护规划计划、重大项目和产业政策的执行情况,监管能源行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情况,督促输变电企业落实环境保护措施。

(二)监督供电企业严格执行政府有关部门作出对淘汰、关停企业和环境违法企业的停、限电措施。

(三)监管供电企业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差别电价等节能减排电价政策,依法对违规发电企业采取吊销发电上网许可证等措施。

(四)监管燃煤发电企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及环境保护保电价执行情况;监管石油炼制企业按期完成升级改造工作。

十一、气象部门工作责任:

配合、协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及时提供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气象信息,拟定气象干预应对措施,加强大气污染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工作。

十二、海关管理部门责任:

对入境固体废物、越境转移危险废物实施监督管理。三

十三、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责任:

(一)在职责范围内负责进品固体废物的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进出口物检验检疫工作。

第十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职责的部门除按上述规定履行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外,还应认真做好本级人民政府并办的其他环境保护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可结合当地机构设置和相关工作分工实际情况,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作出相应的规定。

第四章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环保责任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依法履行以下环境保护责任:

(一)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取得生产经营环境行政许可。

(二)履行和承担污染防治责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标准和总量排放污染物,依法缴纳排污税;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三)自觉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依法监督检查和处理。

(四)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掌握本单位的污染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等情况,组织开展环境监测活动。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

(五)加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依法如实向社会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建设、运行及污染物排放情况等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公民和其他社会机构的环保责任

第十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应当依法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第十三条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自觉采取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并对行为造成的影响和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第十四条法人和其他社团组织参与环境保护公益活动时,应依法获取环境信息和传播信息,依照法律法规对污染排放者和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第十五条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监测设备,遵守监测规范,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对其有关环境服务的合法性、真实性、公正性负责,依法承担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湖南省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湖南省事业单位面试热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答题思路】

①现在的环境污染的确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副产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长江和黄河由于污染严重,已经失去的以往的活力,已经变成了当地的污染重地。长江和黄河以前是我们的文化起源的骄傲,正因为污染严重,人们才发出“救救母亲河”的呼吁,可见污染情况如何。②我觉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紧密相连的关系,是互补互成的。不能够盲目地看到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也许现在的工业发展对于当今社会进步而言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推动工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未来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毁坏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追求短期效益是可怕的而且是愚蠢的。③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环保,目前的绿化环保措施远远不足,相信长江和黄河等污染带来的生态警告,会让人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爱护我们生活的地球。

第五篇:湖南省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公示名单

附件:

湖南省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公示名单

一、湖南省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32个)长 沙:长沙市环境保护局

芙蓉区环境保护局 湘 潭:株 洲: 衡 阳:郴 州:

常 德: 益 阳:娄 底:邵 阳:

岳 阳:湘 西: 张家界:怀 化:永 州:

省 直: 雨湖区环境保护局 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攸县环境保护局 衡阳市环境监测站

衡阳市环境保护局蒸湘分局 衡东县环境保护局

郴州市环境监测站 安仁县环境保护局

郴州市环境保护局北湖分局环境监察大队 常德市环境监测站 汉寿县环境保护局 益阳市环境监察支队 冷水江市环境保护局 新邵县环境保护局 洞口县环境保护局 隆回县环境保护局 岳阳市环境保护局

岳阳市环境监测中心平江县环境保护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 花垣县环境保护局

张家界环境保护局永定区分局 会同县环境保护局

新晃侗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 沅陵县环境保护局

永州市环境保护局

永州市冷水滩区环境保护局 祁阳县环境保护局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应急监测中心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评中心

二、湖南省环境保护系统先进个人(48名)

一等功(16名)

黎 建 长沙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陈铁平湘潭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杨毅刚 株洲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 肖荣望 衡阳常宁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杨书明 郴州资兴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陈建国 常德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莫 畏 益阳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梁红日 娄底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

艾 丹 邵阳市环境保护局北塔分局局长 李国保 岳阳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龙卫星(苗族)湘西花垣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胡家齐(土家族)

张家界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 杨俊武(侗族)怀化芷江侗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龙能奇 永州江华瑶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张文佳 湖南省环境监察总队主任科员 李 庄(女)长沙环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二等功(32名)

廖武林 长沙市环境监察支队主任科员 徐 燕(女)长沙市天心区环境保护局局长 方炼勇 湘潭市岳塘区环境保护局局长 郭生平炎陵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李玉林 株洲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陈 瀚 衡阳市环境保护局污染防治科科长 曹三成 耒阳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 杨振华 衡山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副站长 李宇峰 郴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 侯付元 桂阳县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 刘 岗 宜章县环境保护局干部 王云才 临澧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谢 俐 常德市环境保护局环境投诉处理中心主任 秦本华 益阳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彭新辉 双峰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周玉石 邵阳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何 军 新宁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伍先规 邵阳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高奎云 岳阳市环境保护局岳阳经济开发区分局局长 张超华 岳阳市环境保护局工会主席 李爱民 岳阳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杨佳兰(土家族)张 荣(女)余卫东(土家族)陈 宁 刘淑蓉(苗族)佘光耀 杨顺林 陈 良 石忠宝 熊如意 张 英(女)

吉首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环境保护局污染管理科科长 张家界市环境保护局永定区分局局长 怀化市环境保护局生态办主任 麻阳苗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通道侗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干部 永州市零陵区环境保护局局长

永州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永州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副所长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湖南省环保宣教中心新闻编辑部副主任

下载湖南省2005-2007年环境保护(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2005-2007年环境保护(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南省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公示名单

    附件:湖南省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公示名单一、湖南省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32个)长沙:长沙市环境保护局芙蓉区环境保护局湘潭:株洲:衡阳:郴州:常德:益阳:娄底:邵阳:岳阳:湘西:张......

    湖南省关于加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指导意见(精选合集)

    湖南省关于加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根据《湖南省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湘办发电„2009‟149号)和《加强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指导......

    环境保护

    党的十六大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深入贯彻落实,使全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更加自觉自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

    环境保护

    1、你如何看待世界性水荒?你认为解决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是什么?答:造成世界性水荒的原因是:(1)地球上的人口不断增加以及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生活用水剧增;(2)工农业生产发展速......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谁污染谁负责当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当喜马拉亚主峰上的景观因为冰川的消融而发生改变;当全球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威胁到太平洋小岛上的原住民的生活时,全球变......

    环境保护

    一、洱海是由西洱河塌陷形成的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虽面积没有滇池大,但由于水位深,蓄水量却比滇池大。 从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洱海......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企业环评执行率达100%,“三同时”验收率达90%;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无排污口、无网箱鱼、禽畜养殖、无与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辖区内企......

    环境保护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