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常规
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常规
胸外科手术前健康指导:
1心理准备:
病人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手术安危,及术后情况,病人如有什么疑问、担心可以及时向医生及护理人员询问,应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手术。山东省交通医院胸心外科崔海银
2呼吸道准备:
1)吸烟会增加支气管分泌,加重呼吸道症状。病人应在术前2周戒烟。
2)有意识的进行深呼吸及咳嗽的训练,以利于手术后肺膨胀,病人应练习腹式深呼吸和有效排痰训练。
3)术前三日开始进行雾化吸入每日三次。每次15—20分钟。
3饮食:
为了增强体质,增加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术前病人应进食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酸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和鱼、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豆制品等。必要时可以静脉补充营养。同时注意保持大小便通常。
4辅助检查:
协助医生完善各种检查,包括抽血化验、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等。
5胃肠道准备:
因绝大多数病人不习惯在床上解大小便,特别是术后因手术创伤和麻醉的影响,很容易发生尿储留和便秘。故在术前三天病人应练习在床上排大小便。
6术前一日准备:
1)观察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咳嗽、女病人月经来潮时推迟手术期。
2)做好个人卫生,洗澡、剪指(趾)甲,更换干净内衣。并行手术区备皮。
3)如有需要根据医嘱备血、试敏。
4)为了防止麻醉或手术过程中所致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一般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术前晚宜进食软质食物。
5)术前晚根据医嘱应用镇静剂以减轻紧张感,保障睡眠与休息。
6)食管手术病人术前晚给予温皂水灌肠一次。胸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一、给予一级护理2—3天。
二、术日禁食水,术后第一日改进普食。
三、全麻未完全清醒时,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完全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改半卧位。
四、持续鼻导管吸氧24—48小时,以后间断鼻塞吸氧至72小时。
五、心电监护、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48—72小时。以后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每6小时监测一次,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早期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六、四次温,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
七、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八、呼吸道护理,雾化吸入每日4—5次,每次20分钟。翻身叩背,协助排痰,每2小时一次,经常听诊肺部呼吸音情况,预防肺炎及肺不张。
九、全肺切除的病人应严格限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不应超过30滴。胸腔闭式引流健康指导:
一、胸腔闭式引流的意义
排除胸腔内的液体、气体和血液。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
二、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
1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保持管道连接处衔接牢固,水封瓶长管没入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胸壁伤口引流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水封瓶内为无菌用水,必须由医护人员更换底液,防止感染。
2有效体位:在病情允许下置半卧位,此体位利于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使肺充分扩张。
3维持引流通畅: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的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防止引流管受压、折曲、阻塞。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水封瓶内长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4妥善固定:引流管长度约为100cm妥善固定于床旁运送病人时要夹住引流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膝关节,并保持其密封,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及时报告医生。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一、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二、有效体位,鼓励病人进行咳嗽、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复张。
三、维持引流通畅,每30—60分钟挤压一次引流管,防止其受压、折曲、阻塞。
四、妥善固定。
五、观察、记录引流液的色、量、性状、气味及水柱波动的范围,并准确记录。如术后每小时引流量超过200毫升,连续3小时不减或每小时超过100毫升,连续5小时不减,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再次开胸的准备。
六、引流瓶每日以无菌的生理盐水更换引流液,并做好标记,便于观察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将一根引流管置于胸膜腔内,连接一个密闭式的引流装置,其目的是引流胸膜腔内的积气、积液,适应于气胸、血胸、脓胸及各种开胸手术的引流。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疼痛;②清理呼吸道低效;③有感染的危险;④有引流不畅的可能;⑤潜在并发症——开放性气胸。
一、疼痛
相关因素:
胸壁伤口。引流管放置的位置。
主要表现: 病人诉引流管处伤口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加剧。
呼吸浅快。病人不愿咳嗽排痰,听诊双肺可闻及痰鸣音。
护理目标:病人疼痛得到缓解和消失。
护理措施: 告诉病人有关密闭式引流的知识,使之了解置管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病人咳嗽排痰时轻提引流管,防止摆动导致疼痛。
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提供医师拔管指征,以尽早拔管。遵医嘱使用镇痛剂或在排痰前给予止痛药物。
重点评价: 病人疼痛的程度、时间及性质。
控制疼痛的措施有效与否。
二、清理呼吸道低效
相关因素: 胸腔闭式引流插管,不利咳痰。
因疼痛而不愿咳痰。
主要表现:
呼吸浅快。喉头可闻及痰鸣音。可出现紫绀、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甚至可致窒息。
护理目标: 教会并协助病人排痰。呼吸道通畅,听诊无痰鸣音。
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咳嗽排痰,可扶坐起拍背,咳痰时协助轻提引流管,以免管道摩擦引起疼痛,致咳痰无效。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病人咳嗽排痰前适当给予止痛剂,使疼痛减轻,增加咳痰的效果。
每班仔细听肺呼吸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必要时鼻导管吸痰和支气管纤维镜下吸痰。
重点评价: 双肺听诊是否清晰。病人是否能正确掌握咳嗽排痰的方法。
病人是否了解咳嗽排痰的重要性。
三、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与胸壁切口有关。
引流装置消毒不严。病人家属无菌知识缺乏,与护士向其家属交待不清有关。
主要表现: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数增高,插管周围红肿,引流管内可有脓性液体流出。
护理目标: 无因引流装置处理不当而发生的逆行性感染。
插管局部无感染发生。
护理措施: 向家属传授引流装置的管理知识,如不要自行将引流管与引流瓶分开,不要自行更换引流瓶中液体,引流瓶是无菌瓶,不可用生水冲洗等等。
插管周围保持干燥,勤换药。
更换引流瓶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观察插管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加剧。
观察和记录引流液量和颜色。
重点评价: 引流液性质有否异常。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
四、有引流不畅的可能
相关因素: 密闭式引流管脱出。
引流管口堵塞。引流管位置放置不当或粗细不适当。
主要表现:引流管水柱波动微弱,挤压有阻力感,引流液体突然减少,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等。
护理目标:保证胸腔引流的有效功能。
护理措施: 观察引流情况,每2小时1次,将插管与皮肤接触处做好标记,观察是否有引流管脱出。每2小时挤压胸腔引流管1次,方法是捏紧引流管的远端,向胸腔的方向挤压,再轻轻慢慢地松开捏紧的引流管,以免发生倒吸引流瓶中液体。发现有引流液突然减少,要查找原因,将引流管的位置进行调整,或嘱病人变换体位,确定引流管是否通畅。
仔细听双肺呼吸音,将两侧进行对照,发现患者呼吸音极低,应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必要时遵医嘱带管照胸片,确定插管位置是否正常,有无胸膜腔积液。
重点评价: 复查胸片了解是否有引流液潴留。
病人自觉症状是否与引流不畅有关。
五、潜在并发症——开放性气胸
相关因素: 密闭式引流管脱出,胸膜腔与外界相通。
水封瓶内水太少,长管与外界相通。
主要表现: 进行性呼吸困难。皮下广泛气肿,插管周围可扪及捻发感。
患侧呼吸音减弱。
护理目标: 病人及家属能了解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求。
无因引流装置管理不当所致的气胸发生。
护理措施: 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引流装置的重要性及发生意外紧急处理的方法。妥善固定处理好引流装置的各个接口,引流瓶中长管必须浸入水中2cm以上。
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情况,每2小时1次,及时发现并处理意外情况。
注意插管周围皮下有无气肿、捻发感。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发现和了解双肺呼吸音不对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发现有引流管脱出,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纱布棉垫封闭引流管口,并且严密观察,对症处理。
重点评价: 引流装置是否处于密闭状态,各接口及引流瓶中液体是否符合要求。
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有否得到改善。皮下气肿、捻发感减轻或消失与否。
胸外伤的处理原则:
1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可用多头胸带固定,固定方法:由上向下,呈叠瓦式固定,松紧以能放进一指为宜。
2开放性肋骨骨折需彻底清创,分层缝合后包扎固定,防止感染。
3小量气胸不需特殊治疗,可于1—2周内自行吸收。
4大量气胸需进行胸膜腔穿刺抽气,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5血胸病人应早期行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尽快排出胸内积血,促使肺膨胀,以改善呼吸功能,同时有助于观察有无进行性出血。
6给于抗生素预防继发性感染,鼓励病人咳嗽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
7肋骨骨折疼痛严重者必要时可应用止痛药物。
8肋骨骨折病人因疼痛活动量减少,饮食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应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发生。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常规:
一、如有肋骨骨折应给予多头胸带包扎固定,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出现反常呼吸时应给予厚棉垫加压包扎固定,方法为由下向上,呈叠瓦式固定。
二、观察病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程度,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
四、根据病情给予吸氧2—4升/分,必要时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行鼻导管吸痰。如为严重的胸外伤肺挫伤病人根据病情可给予气管切开。
六、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
七、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准备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物品、药品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处置。术后应观察创口有无出血、漏气、皮下气肿及胸痛的情况。
八、病人疼痛严重时可根据医嘱给予口服或肌注止痛药物。
九、需急诊手术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准备。肋骨骨折护理常规
l、按骨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半坐卧位。
3、准备胸腔穿刺包、氧气,水封瓶和吸痰机。
4、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浅,呼吸时有无胸部反常活动、胸痛,如发现
有呼吸异常。即子吸氧和准备作肋骨牵引或固定。
5、注意全身情况,如血压和脉搏的变化,观察有无内出血和血痰,以及
皮下气肿等情况出现。
6、鼓励病人作深呼吸、咳嗽,防止肺炎。
7、胶布胸壁固定法:在病人作最大呼吸后屏气时,用前后过正中线5厘
米宽胶布固定,每条重叠1—2厘米,上下界超过两根无骨折的肋骨.
第二篇: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护理评估,内容:生命体征;心理状态;营养状况;睡眠情况;家庭支持;教育需求;治疗依从性等。
2.落实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以达到患者能认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对手术要达到的目的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意外事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2呼吸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锻炼,吸烟者嘱其戒烟。术前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2.3胃肠道准备:根据手术种类、方式、部位、范围,术前给予不同的饮食和术前肠道准备。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2.4手术区皮肤准备:术前日洗头、剪指甲、更换清洁衣服,术日晨充分清洁手术区域皮肤。
二、手术当日护理
1.取下义齿、手表、首饰等,将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好。2.排空小便,遵医嘱应用术前药物。
3.准备手术需要的病历、放射线片、CT片、MRI片及药品,与手术室人员共同核对,按手术交接单做好交接。
4.参加手术的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患者安全核查和消毒隔离制度,保障患者安全,严防差错事故。
三、术后护理
1.做好术后护理评估,内容: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神志、生命体征情况;疼痛及症状管理、切口引流情况;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安全管理
2.护理措施
2.1向医师及麻醉师了解手术中患者的情况。
2.2术后患者的搬移:尽量平稳,减少振动,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输液管,防止滑脱或受污染。
2.3卧位:麻醉未清醒者应有专人守护,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腰麻、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需平卧6小时,当患者麻醉恢复,血压平稳,腹部手术后一般可取半卧位,头颈部及胸部手术后取半卧位或坐位。
2.4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术后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等。
2.5管道护理: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阻塞,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及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记录。
2.6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有无脱落及感染等情况。若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如出血量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烦躁、昏迷、小儿需使用约束带;大小便污染敷料后应立即更换;肢体手术应抬高患肢,注意患肢血运情况。
2.7术后营养: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根据手术的大小及性质决定。
2.8心理护理:祝贺患者手术成功,做好告知与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2.9疼痛的护理:有效控制疼痛,保证足够的睡眠,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止痛剂等。2.10早期活动:手术后如无禁忌,应鼓励患者床上自主活动,协助翻身、叩背、活动肢体、鼓励深呼吸,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可逐渐下床活动。
2.11做好基础护理。
第三篇: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使其有健康愉快的心情,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与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一样,剖宫产孕妇会担心手术引起疼痛或者恐惧手术有夺走生命的危险,因此在手术前护士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生活情况和病史,以和蔼可亲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及止痛效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目的、做法、安全程度、手术效果、麻醉方法等,消除患者怕痛心理,放下思想包袱,使她们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剖宫产手术。2.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责任护士接受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及病区环境,护士长24小时内向患者自我介绍。
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史、健康及心理状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器官功能等。
护理全管理:重点是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和窒息评估准确,符合患者病情,护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床头各种警示标识与病情一致。
健康教育:疾病相关知识、指导患者的卫生宣教、各种治疗、护理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监测产妇的一般情况,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1).注产妇左侧卧位,注意休息。(2).听胎心音1次/小时,胎心监护1次/日,必要时随时监测胎心情况,出现异常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即刻通知医生及时处理。(3).指导产妇自我监护的方法,早中晚各数胎动一小时,12小时少于十次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抽血并及时送检。各项检查、检验、备血、备皮、皮试等落实到位,符合要求。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
尊医嘱认真做好各项术前准备。进行每项操作前都应做好解释工作来争取产妇配合。同时做好技术工作,住其多关心安慰产妇,多方面给予产妇支持和照顾,消除其思想顾虑,更好的配合手术。遵医嘱灌肠、放置胃管及尿管,禁止饮食,准确及时给与麻醉前用药、更衣。
手术晨测量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择期手术术前准备时间充分,可有专门护士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术前一日晚餐少食,保证良好睡眠,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按腹部手术常规备皮,严格执行无菌导尿技术,给予留置尿管注意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尿路感染,遵医嘱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镇静药物。对急症剖宫产病人,应快速及时做好术前准备,可有几名护士共同配合,以争取时间,同时注意观察血压、宫缩及胎心变化,并注意安慰孕妇。
患者入手术室前应排空膀胱,取下假牙、发卡、饰品等。
责任护士将患者的病历、B超单、手术中使用抗生素等一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清楚,并双方签字。
术中护理
1.给产妇安全感,消除其恐惧心理
手术室护士做好自我介绍,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说明麻醉方式。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可适当与产妇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尽量减少手术室的各种机器噪声,保持环境安静。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要一丝不苟,操作快、准、稳,避免机械性刺激,热情周到,边操作边解释,多沟通使产妇获得安全感,积极主动配合手术。胎儿娩出处理好后,把新生儿抱给产妇看,并与之身体相贴,告之胎儿的性别、出生的准确时间。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
剖宫产手术患者,麻醉完毕后平卧有可能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应将患者右髋部垫高,或者将手术床轻微左倾,给予吸氧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急剧下降等症状。3.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1)麻醉导致机体保护性防护机制减弱,手术中易导致体温偏低。因此,巡回护士在麻醉前应对产妇进行皮肤表面保温,术中持续监测温度变化,并经常观察其四肢末梢的温度情况,及时做好各项保暖工作。(2)手术室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40%~60%,这样可以减少寒冷刺激和热量散失。(3)手术开始后,除手术部位暴露外,病人其他部位均应用电热毯、棉被、棉裤腿等辅助措施保暖。(4)术中用温盐水浸泡纱布、纱垫,冲洗液、静脉输液等适当加温至37℃左右,减轻寒冷刺激。4.预防出血性休克
剖宫产术中出血率明显高于经阴道分娩,所以剖宫产术前输液时即选用输血器,及时了解血压的变化, 观察出血量,适时进行输血。胎儿取出后立即用促宫缩的药物,减少失血量。术后护理
1.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手术结束后,麻醉师及巡回护士应与病房护士做好床头交接,使其并了解患者的术中情况。2.患者的体位
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证呼吸道通畅。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去枕平卧8小时,硬膜外麻醉患者意识清醒后即可靠枕。嘱其勿抬头、摇头,有呕吐现象时头可偏向一侧,并早期进行翻身。常规吸氧4~6小时,6小时后取半卧位,有利于血循环和恶露排出。3.观察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疼痛性质、出入量,各种管道及切口渗血情况、有无恶心呕吐。
一级护理患者每30-60分钟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发热患者4-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使用心电监护是要注意在绑袖带时一定要避开留置针的一侧肢体,同时避免袖带捆绑时间过长而引起上肢水肿。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面色、神志等变化,并详细记录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出血,并做好抢救工作。
准确及时的执行医嘱,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解质平衡。4.术后饮食
术后6小时禁食,6小时后可进流质,禁食蛋、奶、糖等,待肠道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改半流质,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食,禁食以少食多餐、循序渐进为原则。若产妇术后乳汁不足,住其多食汤类,促进乳汁分泌。5.伤口的护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子宫复位及阴道流血情况,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伤口每日更换敷料1次,辅以物理治疗。术后严格按医嘱给予静脉补液及应用抗生素、止血药和宫缩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促进子宫收缩。
6.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注意妥善固定导尿管,避免过度牵拉、扭曲,保持通畅,标识醒目,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尿量和性状,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嘱病人多饮水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剖宫产一般术后12h可以拔除导尿管,协助患者下床活动。督促产妇及早下床自解小便,鼓励产妇下床活动,有利于伤口恢复,防止肠粘连。
有腹腔引流管的患者,要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过度牵拉、扭曲,保持通畅,标识醒目,按时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及颜色,按时更换引流袋。7.外阴护理
每天擦洗外阴一次,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卫生垫。保证足够的休息及睡眠。8.母乳喂养
术后产妇怕痛,体位受限,分泌乳汁不足加上心理准备不足而影响母乳喂养,故护士应多巡视病房,随时指导母乳喂养,进行宣教,纠正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心理活动,提高母乳喂养率。早期母婴互动即可促进母亲生殖内分泌生理功能的恢复,有可加快心理调适,促进其尽早进入母亲角色。9.疼痛护理
目前大多数病人都选取自控镇痛泵止痛,要注意观察产妇呼吸,血氧饱和度,有无嗜睡和呼吸抑制情况及镇痛效果,必要时请麻醉医生处理。耐心向产妇解释子宫收缩痛及切口疼痛的规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来缓解产妇的疼痛,消除其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促进早日康复。10.护理全管理
重点是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和窒息评估准确,符合患者病情,护理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床头各种警示标识与病情一致。11.健康宣教
指导患者的卫生宣教、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功能锻炼等,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措施落实到位。1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切口、压疮、跌倒/坠床、烫伤和窒息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按时来院复诊。小结
剖宫产是解决某些难产最有效的手段,做好孕产妇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严谨细致的护理,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母婴安全及良好的术后康复。
1.患者入院责任护士应介绍()、()()和(),护士长()内向患者做自我介绍。
2.剖宫产术前()小时禁食禁水。
3.剖宫产术后需禁食禁水()小时。
4.剖宫产术后需去枕平卧()小时。
5.剖宫产术后()后可进食流质。
6.术后应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周围皮肤有无()
7.术后六小时后取()位,有利于血循环和恶露排出。
8.术后()小时可拔除尿管。
9.术后应密切观察尿液()、()和()。
10.护理全管理重点是()、()、()和()评估准确,符合患者病情。
11.一级护理每()测量脉搏、呼吸、血压一次。
12.发热患者()测量体温一次。
13.引流袋及尿管须妥善固定,标识醒目,避免()(),保持()。
14.目前大多数病人都选取自控镇痛泵止痛,要注意观察产妇(),(),()和()及(),必要时请麻醉医生处理。
15.耐心向产妇解释()及()的规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来缓解产妇的疼痛,消除其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促进早日康复。
第四篇:医院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常规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包括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1.
1、一般资料; 1.2、既往史及健康状况; 1.3、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1.4、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1.5、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2.手术前期准备:
2.1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
2.2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方法;
2.3、备血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贫血;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量的全血;
2.4、预防感染: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5胃肠道准备: 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水,术前一夜肥皂水灌肠;
2.6补充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3、手术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并作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
3.3、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和水电平衡,观察病人排尿及疼痛情况。
3.4、引流管的护理:应妥善固定,避免过度牵拉、扭曲;保持通畅;每日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5.1、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5.1.1、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
5.1.2术后协助病人早期活动,卧床病人做床上移动和翻身;5.1.3、鼓励病人每天做深呼吸、咳嗽及咳痰; 5.1.4、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术前积极控制感染。5.2(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5.2.
1、胃肠道手术术前灌肠,放置胃管;
5.2.
2、麻醉前给药。5.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5.2.
3、术后禁食,持续胃肠减压3~4天; 5.2.
4、卧床病人取半卧位,坐床上移动和翻身; 5.2.5、术后协助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5.2.
6、严密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5.3泌尿道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5.3.1、术前训炼床上排便;
5.3.2、积极解除排尿困难,防止尿潴留诱发尿路感染; 5.3.3、留置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5.3.4、鼓励病人多饮水。5.4、切口并发症的预防: 5.4.1、严格无菌操作; 5.4.2、增加病人的抵抗力;
第五篇: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武邑县医院 王秀巧
主要内容:
围手术期的护理,主要是病人的心理护理。针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的护理特点,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和具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目的:
通过我们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解释、指导,消除病人可能出现的恐惧、紧张心理,使病人心理上有所准备,护患配合良好,从而减轻病痛,进而达到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印证了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与充分重视。
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此期对手术患者很重要,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使患者顺利的通过手术和术后迅速的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此期又细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三个阶段。
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较普遍,主要原因有:对手术缺乏了解,怀疑手术效果,担心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术中、术后疼痛难忍;担心发生并发症;害怕手术费用过高等等。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围手术期的护理除完成常规的护理操作外,心理护理尤为重要。要想做好心理护理,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专业理论、心理教育、伦理、哲学和美学诸多方面的知识,而且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综合护理模式去实现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对患者病理状况的护理指导,使他们在手术前有信赖感,在手术中有安全感,从而平稳地渡过手术关,在手术后更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位护理的温暖,促进其身心的早日康复。良好的围手术期心理准备已成为外科治疗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介绍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阶段心理护理特点。
一、术前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在临床工作中,不论大人、小孩,不论手术的大小,病人都可能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对此,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耐心对病人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1、腹部手术的病人:应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才能减少痛苦。开腹后,会感到不适或探查时会出现恶心、想吐,甚至烦躁不安,这时应张口呼吸克服此现象,否则会引起腹胀导致血压、脉搏、呼吸变化,不能喊叫,有不适时应告诉医生。
2、骨科创伤性手术病人:护士应将动骨的感觉和敲骨的声音,以及动骨复位的过程告知病人,并说明这些没有什 么危险性,不必担心。
3、急诊严重休克手术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到此类病人或家属往往顾虑重重,心情焦虑,考虑术后疼痛能否忍受,能否留下后遗症等,作为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根据病人需要和知道的内容,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他们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4、了解病人的经济状况,让他们放下包袱。不少病人家庭经济紧张,心理负担很重,这时我们应主动了解病人家庭经济状况,并为病人出主意,注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从而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地进行。
二、术中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术中巡回护士应善于观察病人的言行,减轻和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尤须注意如下几方面:
1、手术室环境的陌生,可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巡回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介绍手术设备,让病人有思想准备,有时由于床位窄小,手术病人需要加以固定,以保持正确的手术姿势等,都应一一向病人介绍清楚,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主动安慰患者,给病人安全感。我院在临床上的麻醉方法,基本上是采用硬膜外或部分为局部阻滞麻醉,病人术中保持清醒状态。此时,我们护士应主动安慰病人,给病人一种安全感,对病人的一些要求,如揉揉酸痛的肢体,擦 擦汗都要尽量给予满足,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
3、多疑是病人意识的又一特点。尤其是自己怀疑是患了癌症的病人,常常观察医生、护士的言行,以了解对自己的诊断。手术护士在癌症病人的手术中,除了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有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使病人在术中保持轻松、稳定的思想情绪。
4、手术病人对手术能否成功及术后效果极为关心,巡回护士应主动接近病人,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
三、手术后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1、手术病人最为关心的是渴望知道手术效果如何,应及时向病人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对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具有重大影响。
2、术后病人大多数都有疼痛的现象,护士应善于理解病人,耐心细致地加以解释。通过谈心形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止痛剂。
手术的成功与否,心理护理工作举足轻重,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思考题:
一、围手术期的概念?
二、围手术期病人心理护理的目的?
武邑县医院 护理安全自查报告
为保障我院护理工作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总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安全目标为主题,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以保证患者就医安全为主要内容。针对医院管理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改进服务作风。通过深入开展加强“患者安全目标”管理,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管理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二、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1、制度不完善,落实不到位
2、临床用药贮存存在隐患,有的科室每次只检查过期,其他内容没有好好查过,有的药品放在冰箱里,温度监测不符合要求;
3、高危药品的管理存在隐患,如高浓度电解质没有单独存放;
4、药物过敏史核对不严,致使屡有过敏现象发生;
5、“三基”知识不扎实导致用药隐患
6、护理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防范措施:
1、建立防范体系;
2、改善用药的安全性(药品贮存制度、药物查对要求、给药时间要求、药物使用规定、高危药品的管理等等);
3、严格“三查八对”,保证用药安全;
4、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执行正确的医嘱。
邀请院药药物科主任讲解临床最新用药知识;开展《护理文件书写规范》业务讲座;举办护理隐患排查座谈会。
今后护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提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1.操作前识别
(1)建立健全患者识别制度、医嘱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操作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准确识别患者。
(2)抽血、给药、输血等操作前使用床号和姓名进行患者识别。
2.关键流程识别
(1)建立健全急诊与病房;急诊与手术室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2)建立健全手术(麻醉)与病房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
(3)建立健全产房与病房之间的管理流程和交接规范,详细规定患者的识别和交接措施,并建立识别和交接记录。3.腕带标识管理
(1)建立健全腕带标识制度与操作程序。
(2)腕带上应标明患者信息的项目规范(病区、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等)。
(3)对于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种方法。(4)在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及儿童等患者使用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5)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手部血运良好。
(6)在检验、放射、CT、超声、放射治疗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的科室或部门都应有查对制度及患者识别的管理流程。
二、提高病房用药的安全性
1、药品管理
7(1)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毒、麻药品管理制度、安全用药管理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药剂科用药咨询与合理用药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的管理规范等规章制度。(2)对病房药品的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并认真执行和落实。
(3)依法进行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核查无误。
(4)高浓度电解质制剂(氯化钾、碘化钾及0.9%以上氯化钠)、肌肉松驰剂、细胞毒性等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并有醒目标识。
(5)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臵,并有醒目标识
2、准确核对用药医嘱
(1)建立健全医嘱查对制度。
(2)在处方给药及用药医嘱的转抄和执行过程中,应认真核对。
3、安全配伍
(1)应在醒目位臵放臵临床用药配伍禁忌表。
(2)医生应根据配伍禁忌表,开具处方,确保药物的配伍安全。
(3)护士在执行注射剂医嘱时,应根据配伍禁忌,认真核查,确保药物安全注射。
4、重点药品管理(1)明确规定病房需要重点观察的药物种类及名称,并人人知晓。(重点是心血管系统药物,细胞毒化药物等)(2)建立健全重点药物的观察制度和观察程序。(3)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重点药物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认真执行。
5、输注药物管理
(1)建立健全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输注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制度。
(2)护理人员在进行输注药物操作时,应严格执行上述管理制度。
(3)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及药物作用,科学调节静脉输注速度,积极预防输液反应。
三、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
1、执行医嘱时的沟通管理
(1)建立健全护患沟通制度和医患沟通制度。
(2)健全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时的口头医嘱执行制度,严格规定除紧急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外不得使用口头医嘱。(3)护士在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应向医生复述,双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4)抢救车(箱)内,建立抢救用药记录本,记录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的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各项紧急处臵的内容和时间,保留抢救用品,事后由医护双方进行确认核查。(5)在执行有双重检查要求(尤其是超常规用药)医嘱时,医护双方采取主、被动复述方式,双方核查无误后执行并记录。
2、口头接收报告时的沟通管理
(1)建立接获口头和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报告记录本,项目齐全。
(2)接收者必须在“危急值”报告本上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双方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给医师使用。
四、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
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患者手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标志。
2、交接记录:建立手术患者及物品交接核查表,登记并记录手术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及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手术部位标识:制定术前手术医生在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制度与规范。
4、手术部位术前标识。
(1)手术医生应在术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并与患者共同确认及核对。
(2)手术室护士在接病人时与病房护士及患者,三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体表标识。(3)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患者在麻醉开始前,应进行四方核对,再次确认手术部位及体表标识。
五、患者安全保障措施到位
1、凡有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栏保护,并加强巡视,危重病人制定详细安全护理计划,凡有思想顾虑或有轻生念头者,发现后及时向领导报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并采取响应措施。
2、病房内有氧气装臵,严禁吸烟、明火,用红标签注明,并指定专人定时检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通过安全排查使全院护理人员知晓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及意义,认真查找隐患,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便捷、满意的护理服务
我院护理部推出APN连续弹性排班
为进一步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病人质量,减少护士交接班时拖班现象,我院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选择6个试点病区进行护士排班的改革,通过推行8小时连续工作制,重新界定护士的工作内容、各级人员的职责、各班交接的重点,减少交接环节,均衡薄弱时段的人力,保证护理工作的无缝隙和连续性,实现护理人员的分层使用。
据了解,所APN连续排班是指将护理班种整合成A班(上午班),P班(下午班)和N班(夜班),以护理组长率领责任小组的团队工作模式开展工作;通过设立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岗位并按层级确定其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做到定人、定岗、定责,分层级管理和使用护士,为病人提供连续的、无缝隙的、均衡的护理质量和服务,保障病人安全。
APN排班调整,将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打破以前不管是老护士还是新护士,同一个班次做相同事情的局面:如设立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为一组,由组长负责,不同层级的护士做不同的工作。连续性排班与护士分层级管理结合起来达到了双赢,护士连续性排班24小时护理人力与层级配置相对均衡,使中午和夜间薄弱时段,病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12 无论是人力,还是技术的需求都得到较好的满足,使护理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此外,临床上通过对年轻护士的传、帮、带,加快了年轻护士的成长。高年资护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为专科护士的培养和护理专业的发展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护士由单独承担责任变为由小组团队共同承担风险,护理质量由终末控制变为过程控制,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减少了夜班频数,使护士有更多的个人时间照顾家庭,更加人性化。(院办 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