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2:2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

第一篇: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

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

时间:2009年06月25日11:11 来源:当代医学

作者:余中华

[摘要] 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中,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大。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本文对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关键词] 急诊护士;危险因素;防护;患者

随着医学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许多威胁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的潜在职业危险,医护人员常暴露于这些危险因素中。这些因素的长期作用,给护士在身体上及心理上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的影响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1],因此,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更大。急诊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以达到减少危害保护健康的目的。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 急诊护士在车祸伤患者、危重患者到来时立即投入抢救,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接触其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如果不注意自身防护,可能造成自身感染,而且成为传播媒介,其中乙肝、丙肝、艾滋病是最危险的感染性疾病。(1)乙肝、丙肝、艾滋病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是血液传播,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乙肝总感染率高达60%,丙肝总感染率为30%[2]。医务人员感染率是普通人群的3~6倍[3]。急诊护士在抢救工作中易被患者血液污染而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2)其他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流感、麻疹、腮腺炎对护士有一定的威胁,特别是处于潜伏期的患者大多数看急诊,这时期的患者更具危险性。

1.2 物理因素 急诊护士最常见的物理危险因素是锐器伤、噪声、负重伤和电离辐射。

1.2.1 锐器与针刺伤 锐器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远远大于皮肤接触和黏膜接触,约占80%[4]。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5]。急诊工作量大,抢救患者争分夺秒,急诊护士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前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因此针刺伤对急诊护士来说,危害性更大。454名急诊护士被调查者1年中,有410名受针刺伤,受伤率为90.3%;而3次以上受伤者占总数的34.4%。因此,急诊护士针刺伤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值得认真关注[1]。

1.2.2 噪声 急诊工作环境人流量大,人声嘈杂、噪声大。长时间处于高音量环境中,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易怒、头痛、失眠等症状[6]。

1.2.3 负重伤 急诊护士经常搬运患者所致腰背疼痛。院前急救现场路况差,对环境不熟悉,易跌伤、扭伤。护士站立时间过长,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2.4 电离辐射 急诊患者大多是重、危、急及意外伤患者,往往带有多种管道,做各项检查时需有护士在旁监护管道,观察病情。X线、同位素会给护士造成机体损伤。从理论上看,即使小剂量暴露,长时间接触会因蓄积作用而致癌、致畸[3]。

1.3 化学因素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各种消毒剂、清洁剂,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接触多种抗生素引起慢性皮肤过敏。在操作中因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性休克、猝死均有报道。各种毒性垃圾如水银、难燃聚氯乙烯(PVC)产品等均可构成职业危害。

1.4 社会心理因素 有资料显示,心理社会性危害对护士造成的伤害是最严重的。

1.4.1 暴力及语言攻击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及吸毒、酗酒等社会问题增加了急诊工作的风险和紧张感。当突发意外事件发生,病人及家属情绪不稳定,容易对护理人员的言行产生误解。尤其护士在值夜班时遇到医护人员少、病人多的情况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向病人及家属做充分的解释,诊治的原则只能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而难以完全兼顾,病人及家属对此不理解或有歧议,容易引发争端。若遇到醉酒后的病人及家属则更容易冲动,甚至会秽语辱骂或动手殴打护士。在类似的情况下,护士成为弱势群体,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工作热情大大受挫。

1.4.2 精神或体力疲溃 急诊护士长期面对危重患者,意外伤害以及死亡,忧伤情绪会影响精神状况和生活态度。值夜班频繁且工作量大,精神高度集中,长期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体力脑力消耗都非常大。大部分已婚护士下班之余还要担负着照顾家庭和孩子的重任,在家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急诊护士在院前出诊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晕车现象,特别是在快速行驶的救护车上进行各种精细的抢救操作时,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这一系列不利因素不仅使护士的饮食起居极不规律,而且精神高度紧张,如不能进行合理的调整,持续的紧张和劳累将会导致精神和体力的疲溃,角色紊乱、生物钟紊乱。严重的还可导致神经、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的慢性疾病。

1.4.3 竞争与竞聘 随着医疗卫生系统对竞争、竞聘机制和准入制度的引入,对急诊护士的高标准、严要求,使护士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病人的自我保护和健康意识增强,对护士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要想在医院的大环境中适应生存,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不落聘,护士必须要自我加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并规范技术操作,自觉加强法制观念和服务理念,防范一切差错事故的发生。预防措施

2.1 加强急诊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组织业务学习,增强职业安全意识,制定合理可行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性损伤的发生。纠正护士受伤后的侥幸心理,使其重视和配合伤害处理[7]。

2.2 遵守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各种感染 接触其血液、体液时应戴必要的防护装置;对带血迹的污物及病人的体液、排泄物等严格进行分类集中处理;对地面、墙壁、注射盘、操作台等被血迹污染的地方均用含氯消毒剂擦试。当患者确诊或怀疑会由空气飞沫携带微生物传播时需用呼吸器保护,必要时戴眼罩,以保护口、鼻、眼黏膜。自身有皮肤损伤或破溃的部位应加强防护,避免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一旦不慎被污染,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必要时注射疫苗做到早期防护。对初诊或未确诊的病人也应提高警惕,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均按阳性对待。对病房、抢救间、公共通道等区域应注意定时通风和空气消毒。洗手是最有效的隔离措施之一,每项操作完后,用普通肥皂液或无水洗手液按规程洗手。

2.3 加强防锐器伤教育,注重伤后处理

2.3.1 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各种锐器损伤的防护意识,掌握预防锐器伤的安全操作规范,防止和减少意外锐器伤的发生。北京协和医院对9所护士学校毕业实习生所做的职业防护教育评价前瞻性研究表明,曾接受职业安全教育的4所学校的215名护士,在实习中有42人发生了针刺伤,发生率19.53%;未接受安全教育的5所学校的219名护士在实习中有118人发生了针刺伤,发生率53.88%。

2.3.2 教育护士把每一个针头都视为是HIV病毒感染的针头来对待[1]。在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注意力集中,小心谨慎,防止被各种锐器损伤。对各种锐器应加强管理,尤其对带血迹的废弃针头、输血和输液器具等应严格按要求销毁处理,不得乱丢乱放,以免刺伤自己或他人。安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时只能单手操作。锐器收集箱的使用使针刺伤的发生率降低了50%[8]。护理操作时主张戴手套并经常更换。经常更换手套不仅能保护患者,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而戴双层手套可减少利器刺伤时进入人体的血液量[9]。

2.3.3 做好锐器伤的紧急处理,伤后保持镇静,立即挤出受伤部位少量血液,同时用流动水冲洗伤口5min,然后用碘酒消毒后包扎伤口[10],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2.4 陪护危重病人做各种检查时应注意自我防护,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暂时回避或穿防护服。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应选择在治疗、护理操作少的时间,接触消毒光线时注意遮盖皮肤,必要时戴护目镜。要熟悉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及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定时对其进行检修和保养,及时更换部分陈旧及性能不良的仪器,以确保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

2.5 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可使用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物品,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配制消毒液时,浓度要准确,浓度过高会增加对皮肤黏膜的伤害,使用可蒸发性消毒剂时要密封保存。

2.6 评判性思维和心理调控 护士要想在紧张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游刃有余,必须要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除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修养外,还应注意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急诊护士接触的人员多,涉及人际关系复杂,如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包括家属)以及与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的关系等。所以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判断、应激、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随时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判断,及时安抚病人和家属的不良情绪。遇到个别蛮横无理和具有攻击力倾向的病人和家属,要注意保持理智,加强心理调控和自我保护,学会自我疏导不良的负面情绪,尽量避免矛盾激化,必要时及时寻求社会支持,如电话报警等。

2.7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护士的工作性质要求护理人员具有健康的体质,所以护士应加强自我保健,主动参与一些体育健身活动,做好防护工作和自身调整,合理营养,提高自身的免疫、抗病能力。对日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调整,夜班之后要注意补充睡眠,劳逸结合,尽量避免透支体力。适当调整工作强度,保证护理人员的数量,落实休假制度,减少职业紧张。全院有经验、综合素质好的护理人员应循环急诊岗位。

2.8 注意心理卫生 急诊护士应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和预防职业危害,寻找受损伤后的心理支持,维护和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减轻心理紧张,放松情绪,将心理性职业危害降到最低。

2.9 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完善与改进防护措施 管理者应创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完善监测系统,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尽可能完善医疗设备和防护措施。建立护士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定期分析,总结经验,并作为质量管理的依据[3]。

第二篇: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及防护研究进展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损伤及防护研究进展

前言:

正文:

1、手术室常见的危害因素。

2、手术室护士防护薄弱因素。

3、防护对策。

4、研究方向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篇:护士职业损伤因素与防护措施

护士职业损伤因素与防护措施

【摘要】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已成为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护士职业损伤因素的分析,针对护士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提出相应防护措施,并指出当今医疗环境中应该注意的几个职业防护问题。

【关键词】职业损伤 护士 防护措施

随着不断更新的各种医疗设备、一次性医疗用品、新的化学药物、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护士的工作暴露于各种职业损伤因素之中,其中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职业损伤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护士的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职业防护,保证护士的安全与健康,已成为护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了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1职业损伤因素

1.1生物性因素

护士工作的环境处于人类共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中,又具有医务场所的特殊性,大量存在的生物因素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1.1.1病毒

病毒是最常见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为主,美国CDC监测报道[2]: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由于护理职业行为的特殊性,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被污染的几率相当高,国内大量研究证实[3]: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1.1.2细菌

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中,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

1.2化学性因素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4]: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品。调查证实[2]:1.0PPm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国内外研究资料得出结论[5]:护士在化疗操作过 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管理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吞食,长期受到低剂量药物影响,可诱发基因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1.3物理性因素

意大利一项调查显示[6]: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部疼痛的发生率为8.4%.临床护士在工作中,体力劳动多,强度大,特别是骨科、急诊科、创伤科等需要搬运患者,容易扭伤腰背,造成自身损害。我国对临床护士的疾病调查发现[7]:下腰背疼痛、静脉曲张和手术室经常保持前屈位引起的颈椎病很普遍。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护士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CT、X线、激光、红外线等逐渐增多。护士常需要定期消毒病室,不可避免要接触紫外线,可能会造成皮肤红斑、紫外线眼炎等不良反应。医院内一般病室均能保持安静,避免噪声,但有些辅助科室,由于工作需要,机器启动及工作声音较大,护士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势必会受到损伤,引起听力、神经系统等损害。抗生素引起的慢性过敏者更屡见不鲜,有报道显示[8]:护士每天与各种药物反复接触,导致其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以过敏性休克为甚。

1.4心理社会因素

在工作领域中存在着很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严重时会导致职业倦怠。由于各种因素,使某些患者、家属对护士工作存在偏见,导致护士与患者之间矛盾激化。在处理护患关系这一环节中,护士往往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据调查发现[4]: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其中30~40岁是心理障碍发生最多的时期。

2防护操作措施

在医院特殊环境中,护士是与患者最密切接触的人员之一,因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因此职业防护迫在眉睫。21世纪,职业医学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职业有害因素及危害的变迁,其他各科的理论和技术的加速引进,职业医学和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境医学的融合与渗透,政府立法增加,全国性和国际性合作研究的趋势增强。在此背景下,国内外护理职业防护研究亦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从损伤因素入手,分别采取相对应的防护措施。

2.1切断传播途径的防护措施

2.1.1洗手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护士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感染和交 叉感染。在医院内非紧急情况下,护士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等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2.1.2戴口罩及防护目镜

戴口罩及防护目镜可以防止悬浮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吸入和阻止感染性血液、体液、碎屑等物质溅到医务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经常清洗、消毒;口罩变湿后或被血液、体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或备用,口罩两面不能混用。

2.1.3戴手套

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既可以保护患者免受感染,一旦针刺伤发生后也可以减少体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职业感染的机会,有研究表明[4]: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彻底洗手。

2.1.4穿、脱隔离衣

正确穿脱隔离衣既可保护工作人员或患者,避免相互间交叉感染,又可避免无菌物品或无菌区域被污染。隔离衣每天更换,如被血液、体液污染后或打湿后应立即更换。

2.2控制感染源的防护措施

2.2.1隔离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区携带者

控制感染源的主要措施是隔离,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其隔离措施也不同,不同种类的隔离均应严格遵守隔离原则。

2.2.2按规定程序处理污染物及废弃物

所有医疗废物,包括一次性锐利器械、各种废弃标本、感染性敷料及手术切除的组织器官等,都应放在有标记的塑料袋或专门容器内,送往规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医护人员误伤或在运送途中流失。

2.2.3环境储源的防护措施

医院环境的清洁和消毒是控制感染传播的基础,在有明确感染源存在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进行随时和终末消毒。

2.3保护易感人群

护士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极易受传染。因此,通过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

3职业防护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合理的人员编制

合理的人员编制和专业结构,是临床护理工作必须的人才保障。如果护士严重缺编,工作量超负荷,致使护士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大大增加职业伤害的频率和程度。

3.2充分重视防护用具

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防护用具,是防范护士职业伤害的重要工具。大多数医院实行成本核算,很难为护士提供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器材,甚至连防漏、耐刺、密封收集箱都很难用[9].科室为了节约材料消耗,反对护士在正常无菌操作以外戴手套从事临床工作。这些都留下可能造成护士职业伤害的隐患,应引起充分重视。

3.3切实增强职业防护意识

目前,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不够的现象普遍存在。有调查显示[10]:57.3%的人未采取防护措施,其原因是认为遇到的传染患者少,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洗手及手消毒正确者仅25.8%,正确掌握消毒剂用途及效能者仅4.5%.护士在临床一线是各种操作的执行者,最易受到职业暴露的伤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各种因素的潜在职业性伤害,加强防护知识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制定护士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以保证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

3.4建立健全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

在大多数二级综合医院中,目前还没有建立职业伤害报告制度,有调查显示[9]:1499名发生针刺伤的上报率仅占21.15%,更谈不上采取及时科学的救助措施。建立健全护士职业伤害报告和管理制度,建立起救助及时、管理科学、操作规范、保障有力的护士职业伤害预防、报告、救助、保险及赔偿机制,是减少护士职业伤害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和完善现代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6(13):1562.2戴青梅,王文英.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3袁秀萍,李红珍.护士发生锐器伤的调查与防范对策的探讨.现代护理,2005,11(23):1979.4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5元秀梅,朱念琼.从健康促进的角度看我国护士职业防护存在的问题.现代护理,2006,12(6):507.6外国文献资料,1999,90(2):28-201.7赖海燕.手术室护士应注意预防颈椎病.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39-140.8姚继梅.临床护士自身发生青霉素过敏现象的观察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50-52.9陈照坤.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难点与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5,5(4):44-45.10花壟,张咏梅.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防护情况调查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12-13.

第四篇:急诊护士与

急诊护士与“120”急救人员的交接制度

1、急诊护士接到救护车转送病人信息时应迅速接诊、通知急诊医生。

2、接诊护士快速评估病人基本情况,根据病情分级安排病人进抢救 区抢救或诊察室就诊。

3、护士接诊危重患者后注意观察病人神志、测量生命体征、检查病人皮肤情况,询问“120”医生对病人的处置措施,并将以上情况及时向接诊医生汇报。

4、接诊护士应将病人的情况详细与“120”医生核对,在确定无误后再由接诊医生在院前急救表上签全名。

5、与“120”急救人员交接过程中如有不清楚的问题,必须询问清楚后再请救护人员离开。

第五篇:妇产科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妇产科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李英新 山东禹城市

十里望卫生院 山东 禹

城 手机 ***)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进一步探讨防护对策,方法:于2011年7月对50名妇产科护士自制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妇产科护士被羊水.血液等分泌物污染,不同程度的被针头.缝合针.刀片刺伤过。结论:妇产科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措施不力,应加强妇产科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关键词妇产科护士 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处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妇产科护士因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经常处于羊水.血液.分泌物及锐器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是职业危害高危人群。临床资料 调查对象为妇产科护士在职护士50人,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1.5-+ 6.5)岁,护2a-30a,平均护龄(14.5+_7.5),技术职称:护士12 人,护师28 人,主管护师10 人。学历:中专26 人,大专24 人。.经过调查,多数妇产科护士被羊水。血液污染过,不同程度的被针刀刺伤过受过多种危害因素影响,这多种有害因素主要表现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性四方面,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我们就这些问题中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2.1物理性因素 医护人员最常见的损伤是针刺伤.负重伤及辐射电伤害。2.1.1护士是针刺伤和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各种注射.输液.缝合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妇产科护士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损害而引发血液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1】。目前,已证实2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针刺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可以是受伤者感染HBV。引起针刺的因素主要(1)妇产科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技术不熟练等。

(2)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个人防护意识较弱。(3)妇产科护士在回收废弃针头.毁形浸泡及拔出针头.加药及重套针帽等环节中均容易发生针刺伤。(4)如在进行各种注射操作或会阴缝合时,因孕产妇不配合不慎被针头刺伤等。2.1.2负重伤 护理工作是一种集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由于妇产科护理人员常因配备不足,经常加班加点,饮食起居毫无规律,再加上经常性的护理操作,站.座等不同姿势常常带给椎间盘不同的压力,所以妇产科护士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还易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及颈椎病等。2.1.3噪音的污染 妇产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由于电器使用的噪音,人为的噪音可以使护理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甚至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听觉系统的生理功能。2.1.4医院这个特殊的工作场所也存在着潜在的职业安全因素,如用电.用氧不慎导致的火灾及患者暴力等。

2.2化学性因素 妇产科护士经常接触一些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

等挥发性消毒剂刺激皮肤粘膜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导致中毒或致畸,另外,妇产科护士若长时间.小剂量暴露在紫外线下,也可因蓄积致癌或致畸。

2.3生物性因素 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血液.羊水.恶露.大小便.唾液及其他分泌物,受到侵害的危险性高,常见的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淋病.梅毒.艾滋病以及孕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的真菌.滴虫.淋球菌等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2.4 心理性因素 主要为精神紧张和心理疲劳。妇产科护士的每项操作均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压力大,精神紧张,工作中遇到紧急事件,如经产妇宫口开全急诊入院,新生儿窒息抢救,产后大出血的抢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子痫抽搐的急救,羊水栓塞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急救等。都会给妇产科护士心理造成很大的刺激。妇产科护理工作琐碎繁重,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很多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多疑.神经质等。

3.防护对策

3.1医院管理 3.1.1,医院管理者充分认识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对妇产科护士进行上岗防护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进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改善和引进新的安全医疗用具,对已发生者进行治疗,认真登记,不断总结治疗经验,积极采取措施。3.1.2 改善工作条件,医院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工作环境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及监督管理,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健康.清洁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完善排污系统,提供个体保护装置,以减少职业暴露【2】。3.2防止物理性损伤 3.2.1避免针刺伤.锐器伤等造成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严格管理各种锐器,针头随时套上针帽,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该容器放在方便实用的地方,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在工作场所不得用双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一旦针头刺伤,立即在近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局部用2%的碘伏,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并报告质监部门进行相关检测,根据结果48h内免费注射高价免疫制剂。3.2.2避免负重伤 合理安排班次,既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又减少了因工作姿势.负重带来的疾病,同时鼓励护士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3.2.3防止电离辐射.电损伤.噪音污染 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合理使用消音功能,有条件的尽量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仪器设备,对妇产科使用的各种车定期进行保养。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紫外线定时开关应装在房间外,便于控制,掌握工作用电用氧知识,保护自己。3.3防止化学损伤 妇产科护士在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如不小心弄到眼睛里或皮肤上,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把影响降到最低。对孕期和哺乳期的护士给予特别照顾。工作间在密封消毒后应开窗通风,这样,既达到了消毒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另外,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使用范围,逐步由化学消毒剂过渡到物理灭菌。3.4 防止生物损伤 妇产科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血液.羊水.排泄物时,带防护手套.脚套。应用肥皂和流水冲洗双手,洗手是预防传染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要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废弃物要严格处置,放在专用的包装袋内,放规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此外,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体,预防接种,也是预防生物性损伤的有效措施。3.5 心理因素的防护 在工作管理上,护士长根据护士的性格.特长和能力大小,合理安排班次,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为护士提供感到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另外,妇产科护士应掌握一些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多与朋友交流,适当的宣泄,紧张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心理技巧,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3】,还要合理的改善营养,创造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加强护士的自身修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都是避免心理损伤有效措施。讨论: 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仔细,提高工作中的慎独性和自律性,保证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同时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职业防护工作,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减轻护士的负担,提供有力的职业保障,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医院应规范管理,强调从预防入手,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可大大提高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妇产科护士应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心理应对技巧,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业务学习,以精湛的护理技术,熟练的工作流程,面对紧张繁忙的工作,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时刻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随即应变能力,保障自我的职业安全。参考文献

1.王凤兰 王淑美 栾树荣 王庆华 李霞 产科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 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6):86

2.王秋红.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与职业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6):113

3.陈晓菲,助产士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2):I

下载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急诊护士职业性损伤与防护(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护

    浅谈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护 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利器损伤的原因,探讨手术室护士预防利器损伤的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工作年限、职称、职务......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与防护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特殊,他们需要经常性地与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和伤口相互接触[1],那么也避不可少地会受到放射线、化学消毒剂、挥发性......

    急诊ICU护士

    我眼中的急诊ICU护士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听说医院有一个特殊的大病房--急诊ICU(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里面的病人病情都特别重,里面的护士都是精英,素质都非比寻常。于......

    急诊护士演讲稿

    用爱与责任撑起晴朗的天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宝应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罗丹。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爱与责任撑起晴朗的天空》。 小时候,穿上洁白......

    急诊护士工作计划

    急诊护士工作计划 急诊护士工作计划1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

    急诊护士心得体会

    急诊护士心得体会 急诊护士心得体会1 20xx年12月2日,我参加了由山东省护理学会举办的山东省首届急诊护理专业护士培训班,来自全省120个急诊护理专业的业务骨干集聚一堂,历时两......

    急诊护士年终总结

    急诊护士年终总结 急诊护士年终总结1 去年的八月我有幸被分到急诊部,在急诊工作的这一年中对我的成长来说有很大的协助,下面就我在工作中的一些感受和大家说说:大家都知道抢救......

    急诊护士职责

    急诊护士职责 一、 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工作。品行端正,爱岗敬业,应急能力强,具有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各项抢救操作娴熟,协调能力好。 二、 负责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