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时间:2019-05-15 02:0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第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的影响

41131027 法学金融实验班 彭沛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我尚且不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给中国带来的方向指引、精神支柱云云。我仅就通过有史以来的社会现象给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及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个简要分析。

政治方面。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英国打开了中国市场,《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洋务运动以及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不断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也让一批批有识之士在屈辱之中认识到本国经济、政治制度的不足之处。并且开始憧憬西方民主制度。因此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便在这种历史诉求下开始展开。并且最终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便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的。我们都知道,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在十月革命后相继发表了《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毛泽东更是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最初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乃是基于自身的政治诉求。因此一开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便是在政治层面展开的。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为核心的任务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当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寻找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政治层面上的重大体现。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大。十八大对今后走的一条道理回答非常明确:“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可以看出这一全新表述,主要针对政治体制改革而言。可以肯定,中国既不会走固步自封、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老路,也决不会走生吞活剥、搞西方议会民主、多党执政那一套邪路。

经济方面。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而其目的在于消灭私有制,因为私有制是阶级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根源。但是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当时的国情有较为准确的认识,在实现其自身的经济诉求时,并没有不顾一切地立即废除一切私有制,而是采取一种过渡形式,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所谓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一直到1956年完成了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任务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在我国建立起来。

但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遇到了很多的坎坷。如由于操之过急导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还有后来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代替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使我国的经济遭受了重创。不过在此之后邓小平上台,1978年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这一伟大转折。特别在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后来更是确定了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再到如今十八大确立的一个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建设”改为全面“建成”。两个翻番:“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的探索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经济层面的重大体现。

文化方面。现代社会已经逐渐开始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缺乏了这个灵魂,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根基将摇摇欲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异域文化应用于中国,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发展为一种中国的独有本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2009年10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要求。所谓的“时代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要求。“大众化”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植根于普通大众的生活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要树立普通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后来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的大众化实践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些话对于一名高中文科生来说也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秉承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观念,大力倡导和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之前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并没有作具体的阐述,终于在十八大上,首次明确表述为三个层面、24个字。

一、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二、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三、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既相互区别,又各有侧重,可谓高度提炼概括,凝聚全党智慧。不仅如此十八大还提出了以德治国,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可谓是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彻底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实践证明,不断实现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展现生命活力,实现本土化的根本途径。正如季羡林所说:“在中国要想发展马克思主义,必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这个实际中就包括着中国文化。”就拿我所在的城市中山来说,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全民修身运动,旨在让全民都投入到修身运动中去,并且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健身设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全民拥有更多的归属感,从而达到增强全民凝聚力的要求。大一点来说,全国文明城市的评比也已临近尾声,创建文明城市这一举措也是发展民族文化的要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地深入到基层中去。

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都很好地坚持了唯物论的方向,正所谓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中共很好地做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任何政党的发展与兴盛总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中国共产党走在弯曲的道路之时,逐渐认识到人类无法改变客观规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完全背离了时代的发展规律和要求。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才能在无产阶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中国共产党没有不顾一切地废除私有制,而是采取了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法。因为事物的存在与消亡有其自身的的发展规律,辩证地去否定其中不利的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在后来的路上,实施了改革开放并逐步地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以至于到如今已经成为国内GDP总量第二大国。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摘 要: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的现代化呈现与世界现代化不一样的形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思想之一,毛泽东的思想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重要影响。毛泽东同志一直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和中国历史之中,毕生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在不同阶段遇到的特殊问题。对毛泽东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革命、中国建设思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得出了两大启示:中国社会发展建设理论体系应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变化;须用全球化的视野看待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003-02

一、毛泽东的现代性思想

(一)实践论

俄国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逐渐在中国迅速传播和发展,毛泽东的思想深受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影响,并经历由民主主义、唯物主义向共产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转变,并一步步成长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实践观点是毛泽东现代性思想中的重要观点,它包含批判、革命、解放和改造等内容。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毛泽东的实践观点,必然要求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新阶段》,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对中国共产党来说,就要领导全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到中国具体的实践中。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从远大的社会理想和国际视野出发,论证了共产党纯洁性,揭示了各国革命实践的经验,提出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客观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作用,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功。

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揭露和批判党内不重视实践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并指出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总结,毛泽东同志成功地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的实践观点,不仅在实践上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也能够在精神品质上保证思想的活力,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静止,而是运动的全过程。毛泽东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伟大胜利。

(二)人的解放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什么是人的本质,如何实现人类解放”的解答中提出基本观点和看法,他们从现实的人出发,沿着市民社会――劳动――实践――经济关系的逻辑,对人的本质等重要问题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从而构建了科学的人学理论,揭开了人的本质的奥秘。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人的本质包括人的界本质和类本质,生活在人类世界中的人不仅界本质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而且每个人在类本质层面要达到自由和全面发展。而这些必须在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才得以实现。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指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体现。

马克思依照人类发展的价值形态,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在这个阶段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和孤立的空间上进行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种形式下广泛的社会物质互换、社会全面关系、社会需要以及全面发展的体系逐渐形成;第三个阶段是个人全面发展和人类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从属于社会财富的自由个性。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获得自由个性,即人的解放。毛泽东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历史进程的思考,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理论和实践,都统一于一个宗旨:人的解放。这一思想理论也指导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建设事业中进行理论创新。

二、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突破,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尽管中国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却形成了空前意见一致的观点,即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取得主权,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独立,而且人们相信主权国家的建立之后就会实现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毛泽东思想反映了时代的需求,在中国现代化遭遇瓶颈时,他结束了先进人士对中国道路选择的困惑,对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进行了彻底地改造,使农民参与到阶级斗争中这一现象成为中国社会变化发展的特殊因素,他指出,农村变动对国民革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辛亥革命没有实现这个变动,所以它最终失败了;反之有了这个变动,就大大增加了革命完成的可能性。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和消灭封建关系的土地革命,这是一条马克思所提倡的触及封建关系革命道路。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包含着在历史中不曾有过的理论和实践,就此有学者指出,只有将毛泽东的这些思想置于中国现代化运动的整个背景之中,才能充分理解其现代化意义。

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对整个历史过程中自己进行的变革和发展中做了简要的评价,他指出,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如果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如果不能在中国建立新式的工业,如果不能发展生产力,老百姓就不会拥护我们;民主革命的重点就是解放农民,建立近代工业社会。到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更是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后,国家的任务就变为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标志着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现代化的规划是:在政治范围里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逐步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文化上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毛泽东同志的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现代化程度实现了高增长,远远超过近代以来中国其他阶层所作的努力,并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顺利转变,为中国以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扫清了障碍。

三、毛泽东的革命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两大基本理论观点:阶级斗争观点和生产力观点,中国革命时期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在这个时期,毛泽东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观点,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具体来说,五四运动后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需要采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共产主义。1921年,毛泽东发表《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在发言中,毛泽东阐释了两种不同道路的选择:一种是陈独秀等人对社会的改造;另一种是梁启超等人对社会的改良,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走革命道路,认识到农民和农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在改造世界时的总体观念,他们开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时期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逐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27年,毛泽东同志在江西进行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40年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分析方法,深入研究和考察中国社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革命实践。《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全面地阐述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是世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论是关于中国如何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首次理论探索。

革命胜利以后,毛泽东未能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进行生产力的改革和发展,而是加强阶级斗争观点。1962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道,“阶级、阶级斗争问题,有的同志讲,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总之,离开阶级就不能谈问题,不能说明问题”,“对讲阶级、阶级斗争,我有兴趣。不讲阶级,不讲阶级斗争,就没有劲了”。1964年7月,毛泽东在与毛远新的谈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就是革命,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学习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处处存在,他甚至要把阶级斗争作为青年学生的一门主课。1965年,他在给章士钊的信中提到“大问题是唯物史观问题,即主要是阶级斗争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导致毛泽东晚年思想的革命化趋向加强,一味盲目坚持不切实际的革命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现畸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受到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对毛泽东晚年思想进行了反思,否定了主张“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继承并发展了社会建设事业,使党的指导思想走上正确的轨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新的起点。

四、结论

(一)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应根据国情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创新

马克思认为,每个时代都存在它所处时代所普遍具有的问题,如果能准确地把握并解决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所在,那么就可能把思想和社会向前推进。毛泽东思想理论从时代背景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观点,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但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实事求是,导致脱离中国的实际,难以实现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使国家走了许多弯路。这给我国新时期社会建设的启示是,要根据国情,不断推进理论和思想上的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原则,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二)必须从全球的视野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社会发展理论也是一个开放的特色理论体系。晚年毛泽东之前的思想把先进文化思想与本国具体实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新时期我们要采用全面发展的总体战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长远的战略部署,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问题,从全球化的视野出发,具有创新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构,既保持国家的和民族的特色,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创新性的发展,进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思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第三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具体来说,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第二,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

第二,具有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要求有新的理论成果。

第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体现了一种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重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领导全国各校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经过历史潮流的反复陶洗,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成为了中国建设的科学指南和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针。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文: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相结合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这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质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国际性和民族性的辨证统一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一旦落脚现实世界,就必须回答和解决当时当地的实际问题。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互为依托的。

(2)这也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得出的郑重结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怎样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实事求是。教条主义态度实际上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活的灵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用中国化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去指导中国的实践,就会做到无往而不胜。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①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党的领导人早期就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确立了最终奋斗目标、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

(2)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毛泽东坚决领导纠正“左”倾错误,注重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形成了合乎中国实际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强调:按中国的特色去应用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党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3)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45年的十七大上,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党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系列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理论的过程,这个新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到现在一共产生了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是: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还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1、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巨变的理论成果。紧密结合当时的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并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等方面,以独创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

2、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就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总结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又从理论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回答和概括,使邓小平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从而走向成熟。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巨变的伟大成果。

(2)与时俱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在继续。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革命化突飞猛进。在国内,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在党内,党员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党员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党的建设存在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三个重大变化,这一切既给领导人民并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江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

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应了世情、国情、党情的重大变化提出的崭新课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思想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一方面继续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另一方面又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这一系列新思想,在实践上,有助于我国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以更加宽广的世界眼光,立足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在理论上,进一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新成果。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我们在探索中做出的重要成果和严重失误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等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从井冈山斗争算起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已经经过了8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大理论成果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指导着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向前。

(2)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团结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使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3)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追求和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等,依然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

(1)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为我们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方面的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

(2)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前进

方向

正确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这些新要求。

(3)为我们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理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实践证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注:

1、文中标注:①②引自百度文库

2、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4年1月第4版,高等教育版社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6月第二版,人民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版,人民出版社

[4]《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版,人民出版社

第五篇: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010411103杨经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文革以后最强调的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在那个时代更多是建立在欧洲的现实上,所提出的更多是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在欧洲的社会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思想如果直接生搬硬套到中国这么一个与欧洲截然不同的国度的无产阶级斗争以及建设中,其直接的结果很容易预想到,那就是失败。中国共产党几代人在一次次的斗争与建设中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想要救中国,就必须实事求是,根据中国某个时代的国情来取马克思主义中适合中国的因素,加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利器。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这四个阶段无不是在分析中国国情以及世界形势,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合理的中国化的例子。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中国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不应该唯马克思主义中的每一个观点是从,盲目地生搬硬套,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家各个时期的时代特点和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加以分析发展,实现和本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道路。

因此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认识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下载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中国的经济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中国的经济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谈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这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纳科斯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试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答:(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并得到全党的肯定。 (2)马克思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读后感初看到这本书时,顿时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深遂、道理之博大精深,需要一定的“修炼”才能真正的读下去。之所以现在来翻看这本书,源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发现和解决我国实际问题中形成的一门科学,也是指导和推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各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谈谈学习体会。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 摘要: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如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重要的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发现和解决我国实际问题中形成的一门科学,也是指导和推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