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145号(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2:4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市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145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市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145号》。

第一篇:广州市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145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145号 【发布日期】2016-12-07 【生效日期】2017-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145号

《广州市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16年11月11日市政府第14届22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温国辉 2016年12月7日

广州市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预防和减少气瓶安全事故,保障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气瓶的充装、检验、运输、销售、使用等活动及其安全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气瓶的设计、制造和车用气瓶的安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安全技术规范执行。

本规定所称气瓶,是指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兆帕,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兆帕·升)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摄氏度)液体的气瓶,包括液化石油气气瓶、工业气体气瓶、车用气瓶、呼吸器用气瓶等,但灭火用气瓶、长管拖车和管束式集装箱用大容积气瓶、固定使用的瓶式压力容器以及军事装备、核设施、航空航天器、铁路机车、海上设施和船舶、民用机场专用设备使用的气瓶除外。

第三条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依照本规定对本市行政区域内气瓶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本规定。

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依照本规定对本辖区范围内气瓶安全进行监督和执法。

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车用和用作工业生产原料外的瓶装燃气的管理工作。

公安等其他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气瓶安全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组织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气瓶安全技术委员会。气瓶安全技术委员会可以对本市气瓶的安全管理状况、安全隐患、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或者预防措施以及完善现有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建议。

负有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根据气瓶安全技术委员会的建议实施具体的监管措施。

第五条 特种设备、燃气等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制定并组织实施行规行约,开展有关气瓶安全管理培训、安全评估和评价等行业服务。

鼓励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建立并实施气瓶充装单位、气瓶检验机构质量诚信评级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质量诚信评级结果,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第六条 鼓励气瓶充装、检验、运输、储存、经营和使用单位投保相应的气瓶安全责任保险。

第七条 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本单位及其连锁经营单位在本市办理使用登记的气瓶,车用气瓶、呼吸器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除外。

气瓶充装单位应当设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待检区、不合格瓶区、待充装区和充装合格区,并设置明显的隔离措施。

非本充装单位及其连锁经营单位登记的气瓶不得存放在待充装区和充装合格区。

第八条 气瓶充装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指定检查人员对气瓶进行充装前、充装后检查,并不得指派同一人进行气瓶的检查与充装;

(二)在充装后检查合格的气瓶上粘贴气瓶警示标签和产品合格标签;

(三)在新购买的液化石油气气瓶上涂敷下次检验日期,方可投入使用。

第九条 对盛装单一气体气瓶进行充装的,气瓶充装单位应当充装与气瓶制造标志相一致的气体,不得混装其他气体或者加入添加剂。

对盛装混合气体气瓶进行充装的,气瓶充装单位应当按照其制造标志确定的气体特性充装相同特性的混合气体,不得改装单一气体或者不同特性的混合气体。

第十条 气瓶充装单位和车用气瓶产权单位应当为本单位气瓶建立电子安全技术档案,对气瓶参数、使用登记和定期检验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根据授权将气瓶的记录信息录入广州市气瓶管理网络平台。

第十一条 气瓶检验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检验合格的气瓶上标示检验合格标志,并涂敷下次检验日期;

(二)在检验工作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上传检验数据至广州市气瓶管理网络平台;

(三)每年1月15日前,将上一年度各气瓶产权单位送检的气瓶数量、实际检验的气瓶数量和检验工作情况报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四)在检验工作中发现存在气瓶安全重大隐患的,在5日内报告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气瓶充装单位和车用气瓶产权单位应当督促委托的气瓶检验机构按照前款第(二)项规定及时上传送检气瓶的检验数据至广州市气瓶管理网络平台。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为气瓶检验机构上传检验数据至广州市气瓶管理网络平台提供条件和便利。

第十二条 气瓶充装单位、检验机构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更改气瓶制造标志、充装单位标志;

(二)对气瓶进行修理、焊接、挖补和翻新;

(三)将未消除使用功能的报废气瓶直接退回气瓶送检单位或者转卖他人;

(四)给未安装全市统一电子信息标签的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燃气;

(五)采取在输配管道上私接充装枪、拆卸灌装秤电磁阀等手段违规充装液化石油气气瓶。第十三条 瓶装气体经营单位的工作人员使用自行车配送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应当装载最大充装量为14.9kg(千克)以下规格的瓶装液化石油气,一次装载的气瓶数量不得超过4只。

第十四条 瓶装气体经营单位不得销售下列瓶装气体:

(一)未取得气瓶充装许可的单位充装的瓶装气体;

(二)没有充装单位标志、气瓶警示标签或者产品合格标签的瓶装气体;

(三)超期未检气瓶、检验不合格气瓶、报废气瓶或者未安装全市统一电子标签的液化石油气气瓶盛装的气体;

(四)未办理使用登记的气瓶盛装的气体。

第十五条 瓶装气体使用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一)使用明知超期未检验、检验不合格或者报废气瓶盛装的气体;

(二)使用未安装全市统一电子标签的液化石油气气瓶盛装的气体;

(三)自行处理气瓶内的残液;

(四)更改气瓶的商标或者其他标志;

(五)擅自拆解气瓶。

第十六条 营运车辆的车用气瓶产权单位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车用气瓶使用登记的,应当提交车辆营运资格证书、机动车登记证书。

燃气车辆更换车用气瓶的,应当将新瓶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使用登记,并凭检验机构出具的消除使用功能处理证明文件办理旧瓶注销登记。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原设计非使用车用气瓶作为动力装置的车辆上安装使用车用气瓶。

第十七条 车用气瓶使用单位应当设置车用气瓶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制定车用气瓶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燃气车辆停车场(库)。

第十八条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充装异地登记车用气瓶的安全技术条件,并向社会公布。

充装异地登记车用气瓶时,充装单位应当核对车用气瓶使用登记证和机动车行驶证。

第十九条 燃气车辆报废的,车用气瓶应当随同燃气车辆报废。

车用气瓶产权单位应当凭检验机构出具的消除使用功能处理证明文件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车用气瓶使用登记证书注销手续。

公安机关办理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燃气车辆注销登记时,应当将燃气车辆报废信息及时告知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协助监管车用气瓶流向。

机动车回收企业接收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燃气车辆的,应当协助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管车用气瓶流向。

第二十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燃气行政主管部门等负有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分别制定年度气瓶安全管理执法检查计划,建立气瓶管理各环节市场主体名录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从名录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和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开展执法检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以建立累积记分制度。对气瓶充装单位、气瓶检验机构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按违法行为的轻重予以记分,实施分类监管;累积记分达到规定值的,对其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并通过网站、报刊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累积记分具体办法由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另行制定。

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投保气瓶安全责任保险的单位规定更高的累积分值上限。第二十二条 气瓶充装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充装非本单位及其连锁经营单位登记的气瓶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一)项规定,未对充装的气瓶进行充装前、充装后检查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充装与气瓶制造标志规定不一致的气体,混装其他气体,或者加入添加剂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气瓶标志确定的气体特性充装相同特性的混合气体,改装单一气体,或者改装不同特性的混合气体的。

第二十三条 气瓶充装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可以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未设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待检区、不合格瓶区、待充装区和充装合格区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将非本充装单位或者其连锁经营单位登记的气瓶存放在待充装区和充装合格区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项规定,未在气瓶上粘贴气瓶警示标签或者产品合格标签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三)项规定,气瓶充装单位未在新购买的液化石油气气瓶上涂敷下次检验日期即投入使用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万元罚款。

第二十五条 气瓶充装单位和车用气瓶产权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视情节轻重可以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建立气瓶电子安全技术档案的;

(二)未根据授权将气瓶的记录信息录入广州市气瓶管理网络平台的。

第二十六条 气瓶检验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在检验合格的气瓶上标示检验合格标志,或者未在气瓶上涂敷下次检验日期的;

(二)未在检验工作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上传气瓶检验数据至广州市气瓶管理网络平台的;

(三)未在每年1月15日前,将上一年度各气瓶产权单位送检的气瓶数量、实际检验的气瓶数量和检验工作情况报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

第二十七条 气瓶充装单位和气瓶检验机构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一)

(二)(三)项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更改气瓶制造标志,或者更改充装单位标志的;

(二)对气瓶进行修理、焊接、挖补或者翻新的;

(三)将未进行消除使用功能处理的报废气瓶直接退回气瓶送检单位或者转卖他人的。

气瓶充装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给未安装全市统一电子信息标签的液化石油气气瓶充装燃气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气瓶充装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五)项规定,采取在输配管道上私接充装枪、拆卸灌装秤电磁阀等手段违规充装液化石油气气瓶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的送气人员使用自行车装载最大充装量为14.9kg以下规格瓶装液化石油气数量超过4只,或者使用自行车装载最大充装量超过14.9kg规格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对该单位责令改正,处5000元罚款。

第二十九条 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销售未取得气瓶充装许可的单位充装的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销售瓶装气体没有充装单位标志、气瓶警示标签或者产品合格标签的,处1万元罚款;

(三)销售超期未检气瓶、检验不合格气瓶、报废气瓶或者未安装全市统一的电子标签的液化石油气气瓶盛装的液化石油气的,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四)销售未办理使用登记的气瓶盛装的液化石油气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在原设计非使用车用气瓶作为动力装置的车辆上安装使用车用气瓶的,由公安机关按照非法改装车辆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 车用气瓶产权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未设置车用气瓶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未制定车用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车用气瓶充装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充装异地登记车用气瓶不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条件,或者在充装前未核对异地登记车用气瓶的使用登记证和机动车行驶证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负有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二)发现气瓶相关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气瓶相关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依法处理的;

(三)其他在气瓶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17年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州市人民政府

我区召开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

毒影响大会

4月11日,我区召开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大会。区委书记赵军明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苏小澎主持并通报了我区《关于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的工作实施方案》,传达了广州市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等重点工作督导动员会议会精神。广州市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第九督导组副组长、市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副主任代泽英到会指导。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潘文捷、区政协主席袁东华出席。

会议强调,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落实“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指示要求的重要保障。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四个意识”,深刻认识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要决定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好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流毒影响。会议强调,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坚定自觉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防止“七个有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防范“家长制”和“一言堂”,持续整顿“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白云发展的磅礴力量。牢牢扭住正确选人用人这个关键,突出政治标准,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强化选人用人监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纠正“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动向新表现,强化区委巡察监督、区纪委派驻机构监督,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会议强调,全区各级党组织要把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扛起管党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层层压实责任,强化督导问责,形成整体合力。严格执行方案,准确把握原则、重点和方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从严从实与依法依规相结合、坚持肃清流毒影响与巡视巡察反馈整改相结合,认真抓好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肃清流毒“回头看”等重要工作,及时辨别、彻底清除流毒影响,不折不扣完成肃清工作任务,营造更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政治生态环境,为广州市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当好排头兵打造白云品牌、作出白云贡献,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上新水平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三篇: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工作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穗府〔2002〕19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同时,停止执行以下6份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的关于新闻工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一、《印发〈广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穗府办〔1992〕7号);

二、《关于加强新闻发布会管理的补充规定》(穗府办〔1993〕60号);

三、《印发〈广州市举办新闻发布会登记暂行办法〉的通知》(穗府办〔1993〕81号);

四、《转发省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新闻发布管理的通知》(穗府办〔1996〕37号);

五、《转发国办加强对国家重大经济信息发布管理的通知》(穗府办〔1998〕59号);

六、《印发<市政府重要政务活动和会议新闻报道工作规范(暂行)>的通知》(穗府办〔2001〕3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00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工作管理规定

一、为进一步加强政府新闻工作的管理,促进政府新闻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维护政府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制订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称政府新闻工作是指本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以及承担一定行政职能的组织,通过媒体进行政务新闻报道的活动。

三、本规定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实施,日常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新闻信息处负责办理。

四、新闻发言人。

(一)新闻发言人选定。

1.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一般由市政府秘书长或受秘书长委托有关人员担任。

2.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的新闻发言人由其主要领导指定。

(二)新闻发言人职责。

1.单位需要对外进行宣传和发布的新闻由其统一对媒体发布新闻或进行宣传。

2.规划本单位新闻发布的具体内容、时间等实施方案并上报市政府办公厅。

3.单位重大宣传报道的组织策划和实施。

4.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发布新闻和宣传口径须与市政府口径相一致,并对市政府负责。

5.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新闻发言人负责对本单位新闻联系人工作的指导、培训。

(三)新闻发言人例会制度和内容。

1.例会制度。

(1)新闻发言人例会召集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

(2)市政府办公厅每季度或半年召开一次有关新闻发言人会议。

2.例会内容。

(1)传达市委、市政府新闻工作的新精神。

(2)收集各单位新闻工作的情况。

(3)通报前段时间各单位的新闻工作情况。

(4)布置新闻工作任务。

(5)交流新闻工作经验。

五、新闻发布会(包括记者招待会、新闻座谈会)。

(一)新闻发布会的办理。

1.市政府自行召开或外市市政府与本市市政府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由市政府办公厅统一办理。

2.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应经市政府办公厅同意。

3.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应当经本单位分管领导审定后,报市政府办公厅备案。

4.外市行政管理部门,外市市属事业单位需在本市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或者与本市行政管理部门,本市市属事业单位联合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应当报市政府办公厅备案。

(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

1.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情况。

2.与广大市民密切相关,需向全社会公布的重大事项。

3.需广为宣传报道的有关政策、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三)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的要求。

1.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单位要严格遵循新闻必须真实、客观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2.新闻发布会应当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3.举办新闻发布会要讲求实效,规模适当,不得巧立名目搞有偿新闻。

4.参加新闻发布会人员必须遵守会场纪律,不得扰乱会场秩序。

5.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的内设机构不得以自己名义举办新闻发布会。

6.凡需举办涉及物质产品、科技成果、项目技术专利等内容新闻发布会的事业单位,应向其主管的市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由受理的部门按规定程序办理,并向受理部门提供市级以上质量监督、检测、专利等管理部门的认定书或证明书作依据。

7.新闻单位根据发布会内容发出的有关新闻,须在报道的开头写明“据××新闻发布会透露”或“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8.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的市政府新闻联系人负责本单位新闻发布会的协

调工作,并接受市政府办公厅的指导、协调。

(四)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程序。

1.市政府每周新闻发布会程序。

(1)市政府办公厅拟定新闻发布会主题。

(2)市政府办公厅确定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领导名单,包括新闻发布人、主持人。

(3)草拟领导讲话稿、新闻通稿和主持稿。市领导讲话稿由有关部门及承办单位负责,成稿后报送市领导审定;新闻通稿、主持稿由有关部门提供,市政府办公厅审定。

(4)市政府办公厅向有关新闻单位和部门发出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邀请函或通知。

(5)市政府办公厅或有关部门应当至少提前24小时向市领导和主持人呈送邀请函和主持稿。

(6)市政府办公厅准备和布置落实会场所需设备。

2.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以市政府名义召开新闻发布会程序。

(1)填表报批。向市政府办公厅索取报批表,写明新闻发布会的理由、内容、时间、地点,举办单位名称,负责人和联系人的姓名、电话以及建议邀请的记者名单,由市政府办公厅批复,特殊情况的可电话联系。

(2)经审核同意后,议定时间、地点、会务组织等事宜,申请单位应当协助市政府办公厅邀请和联系出席领导;拟写领导讲话稿并报出席领导审阅,拟写、修改、打印新闻通稿。

3.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自行召开新闻发布会程序。

(1)主办单位提前5天将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详细情况报市政府办公厅备案,如需商请市政府办公厅配合的,应当在备案时一并提出。

(2)邀请记者由主办单位负责。

(3)市政府办公厅视情况派员参加新闻发布会。

4.记者座谈会、招待会原则上由主办单位自行组织,必要时可商请市政府办公厅配合,其程序参照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单位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5.外市行政管理部门、外市市属事业单位以及与本市行政管理部门、本市市属事业单位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的程序,参照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

(五)新闻发布会主持。

1.市长、副市长出席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由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或授权有关人员主持。

2.经备案后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主持人由主办单位自定。

3.由区、县级市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自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如邀请市领导出席,一般由市政府秘书长、副秘书长主持。

六、市政府重要政务活动和会议的新闻报道工作。

(一)内容和分工。

1.市领导参加解决基层和群众生产、生活以及涉及经济、社会生活重大政务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落实。

2.市领导日常公务活动、出席部门或地方的一般性、专业性的工作会议以及到各地检查指导工作,除市委、市政府有特殊安排外,一般不作报道;需作报道的,则发一条综合消息或简讯,由会议主办单位或陪同检查的部门、地方负责组织落实,报道内容由上述有关单位直接送市领导本人审定。

3.市领导会见外省、市考察团的新闻报道工作,属市政府负责接待的,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协调安排。新闻报道内容由对口职能部门负责提供,市政府办公厅审核。

4.市领导带团出国或出省开展对本市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考察、招商、举办展览等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由主办该项活动的市政府直属单位负责组织落实,必要时可根据市领导指示由市政府办公厅给予协助。

5.市领导外事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由市委外宣办(对外称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

6.市领导参加涉台工作的公务活动,其新闻报道工作由市台办负责组织落实。

7.市政府常务会议、市政府工作会议、市领导研究具体工作会议的有关内容需要作新闻报道的,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落实。

8.市政府召开、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会务工作的全市性会议,其新闻报道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落实。

9.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由职能部门负责会务工作、比较重要的部门工作会议,新闻报道工作由会议主办单位负责,市政府办公厅协助。

(二)程序。

1.市领导重要政务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程序。

(1)主办单位在安排市领导重要政务活动行程时,要按有关规定一并提出本次活动的新闻报道方案,包括新闻报道的时间、报道方式、宣传口径、拟提供的资料,以及邀请新闻媒体的范围等,送市政府有关领导审定后组织落实。

(2)由主办单位或主办单位委托市政府办公厅向有关新闻单位发出邀请函,邀请函应注明采访内容、时间和地点;主办单位还应当落实随行采访记者名单和联系办法,并向各新闻单位提出新闻报道要求。

(3)由主办单位负责落实新闻通稿的草拟、审核、送审工作。

(4)由主办单位指定专人(新闻联系人)组织记者现场采访,并向记者发放新闻通稿及有关资料。

(5)由主办单位负责收集报刊、电台、电视台对该项活动新闻报道情况,并及时向市政府有关领导反馈报道信息。

2.市政府重要会议新闻报道工作程序。

(1)由承办单位根据会议的中心议题,在会前拟出新闻报道方案,并经本单位领导审定后组织实施。

(2)由承办单位指定专人落实邀请记者名单和联系办法,并组织记者参加采访。

(3)由承办单位负责新闻通稿的草拟、审核、送审和发放工作。

(4)由承办单位负责收集会议新闻报道情况,反馈给有关领导。

七、领导专访、集体采访的新闻报道工作。

(一)领导专访。

1.新闻单位要求采访市领导的,应当向市政府办公厅提出书面申请,市政府办公厅经审核后视情况呈报市领导审定。

2.根据市领导批示意见,由市政府办公厅向申请单位作出答复。

3.拟刊发的文章须经市政府办公厅审核并报被采访领导审定后,方可刊发。

4.新闻单位将刊发的文章寄送市政府办公厅存档。

(二)集体采访。

1.由市政府办公厅策划采访主题,拟定有关计划,呈报市领导审定。

2.由市政府办公厅会同有关主管部门提前3—5天向被采访单位发出采访通知。

3.被采访单位收到采访通知后,要按要求做好相关的接待准备工作。

4.由市政府办公厅确定参加集体采访的新闻单位,并提前2-3天向新闻单位发出邀请函。

5.采访现场会的会务工作,由被采访单位负责。

6.采访单位将刊发的文章寄送市政府办公厅存档。

八、新闻报道活动中需邀请外国、港、澳、台新闻单位参与的,须按有关规定,分别归口外事、外宣、对台部门办理邀请手续和接待管理。

九、对未经批准或备案擅自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在《穗府信息》和《广州政报》上刊登。

十、附则。

(一)各区、县级市政府应当参照本规定制订本单位的新闻工作规定。

(二)本规定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解释,并根据施行情况适时修订。

(三)本规定自2002年6月24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2年06月24日 实施日期:2002年06月24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

【发布单位】广东省广州市

【发布文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 【发布日期】2008-07-05 【生效日期】2008-08-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

《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已经2008年4月15日市政府第13届4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8年8月18日起施行。

市长 张广宁

二○○八年七月五日

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规范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是指没有本市户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暂住的人员。

已按照《广东省引进人才实行《广东省居住证,暂行办法》的规定领取《广东省居住证》的人员,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员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实施本规定。

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流动人员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协调辖区内流动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依照本规定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各级发展改革、教育、民族宗教、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国土房管、建设、交通、卫生、人口计生、工商、信息、城管综合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各有关社会团体、外地人民政府驻穗机构,应当协助本市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雇用流动人员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对所雇用的流动人员的管理责任,做好所雇用的流动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第六条第六条 本市依法保障流动人员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风俗习惯,禁止以任何方式侵犯流动人员的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其他合法权利,禁止侮辱、歧视流动人员。

流动人员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履行法定义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七条第七条 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应当遵循依法、公平,权利与义务一致,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原则。

没有法律依据或者未经依法批准,任何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不得向流动人员收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或者附加任何义务。

第八条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流动人员的发展现状和需求。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所需的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

第二章 权益保障和服务

第九条第九条 持有本市行政区域暂住证(以下简称暂住证)的流动人员依照本规定在本市享有以下便利和公共服务:

(一)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年审手续;

(二)申请法律援助和社会团体的义工援助;

(三)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服务,子女享受计划免疫和儿童保健服务;

(四)按照有关规定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和参加有关考试;

(五)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职业技能培训,申请国家职业资格的鉴定;

(六)申报科技成果;

(七)使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八)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的条件申办本市常住城镇居民户口;

(九)本市其他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规定的便利和公共服务。

第十条第十条 流动人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干涉或者侵害时,有权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对侵犯流动人员人身权、财产权、劳动权的行为,公安、劳动保障等行政管理部门、流动人员管理综合协调机构和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告知受侵犯的流动人员。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指引。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与流动人员管理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当依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及时公布有关办事条件、程序、期限、收费标准、投诉方式以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目录、示范文本等,方便流动人员办事。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对本市作出突出贡献的流动人员,符合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表彰和奖励条件的,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章 居住事务管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本市实行流动人员暂住登记和暂住证管理制度。

流动人员的暂住登记和暂住证管理由公安机关负责组织实施。各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受公安机关委托,做好流动人员暂住登记、暂住证发放、信息采集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年满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员应当到暂住地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办理暂住登记。

暂住在宾馆、旅店、招待所的流动人员应当按规定办理住宿登记。住宿登记视同暂住登记。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拟在本市暂住30日以上且年满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员,应当在办理暂住登记时申领暂住证。

来本市学习、探亲、旅游、度假、就医、考察、出差的人员可以不申领暂住证。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流动人员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时,应当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如实填报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

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包括以下内容:

(一)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户籍地址、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

(二)居住地址(包括原居住地址、现暂住地址或者拟暂住地址);

(三)就业情况;

(四)计划生育情况;

(五)随行的15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人数、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与本人关系等情况;

(六)暂住证内容变更情况;

(七)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自受理申领暂住证的申请之日起7日内向申请人发放暂住证。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暂住证的有效期分别为3个月、6个月、1年、2年,并不得超过持证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的有效期限。

暂住证有效期期满后仍需暂住本市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10日内向原发证机构或者现暂住地、就业单位所在地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申请续期;逾期后未续期的,暂住证失效。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暂住证实行统一编号。

暂住证的登记、发放和续期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流动人员的暂住地址和就业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日内到原发证机构或者现暂住地、就业单位所在地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办理暂住证变更登记。

暂住证遗失、损坏的,应当向原发证机构申请补领。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禁止伪造、变造、买卖暂住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暂住证。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扣押、收缴流动人员暂住证,但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的除外。

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受公安机关委托,在规定的管辖范围内查验流动人员暂住证的,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并出示执法证件或者工作证。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向没有暂住证的流动人员出租房屋时,出租人应当要求其立即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在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时,应当提供承租人暂住登记证明或者暂住证。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已婚流动人员应当自到达本市居住之日起15日内,到本市居住地街、镇计划生育管理机构交验婚育证明,接受计划生育管理。

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和机构应当依法加强对流动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对交验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员,应当在其暂住证上添加计划生育验证信息,并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发现未交验婚育证明的,及时依法作出处理。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携带7周岁以下儿童的流动人员,应当凭暂住证到现居住地街、镇卫生防疫机构登记,为儿童及时接受计划免疫。

本市托幼机构、小学在接收入托、入学儿童时,应当查验其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未接受或者未全程接受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应当在及时补种后方可入托、入学。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不能出示暂住证的流动人员,劳动保障、人口计生、国土房管、教育等部门不得为其办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技术服务、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子女入学等手续。

第四章 就业事务管理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流动人员在本市就业的,应当持有以下有效证件:

(一)身份证、暂住证;

(二)计划生育证明(未婚流动人员除外);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证件。

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的,应当要求其提供暂住证;没有暂住证的,应当立即为其办理或者要求其立即办理。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流动人员就业实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由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录用流动人员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流动人员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续用流动人员的,应当自续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

收到备案申请的机构应当对用人单位提交的流动人员暂住证复印件、已签订的劳动合同等相关资料进行查验;符合要求的,应当立即为用人单位办理备案手续,并在15日内核发劳动用工备案凭证和《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录用流动人员的,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落实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条件,依法保护流动人员合法权益。

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劳动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工资支付法律法规,遵守最低工资制度,按时足额发放工资。

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流动人员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监控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为录用的流动人员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员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自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15日内,持《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办理社会保险停保或者转移手续,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流动人员劳动就业服务管理机构或者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停止用工备案手续。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流动人员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应当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或者从事特种作业的,应当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者特种作业资格证书。

用人单位应当承担所录用流动人员的岗位培训责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用于对录用的流动人员进行必要的岗位技能培训。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认真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依法纠正和查处用人单位侵犯流动人员权益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流动人员就业服务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对流动人员进行进城务工教育,所需经费在流动人员管理经费中列支。

进城务工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安全生产、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城市生活等方面的基本常识。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本市根据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对流动人员劳动就业实行宏观调控。

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每年年终前对用人单位次年招用流动人员的数量、工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并向社会公布。

街、镇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应当在每年年终前对用人单位次年招用流动人员的计划进行登记,并将登记情况报送所属区、县级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应当配合做好登记工作。

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其他省、市建立劳动力输出基地,定期通报本市的用工需求信息,开展电子化远程招工,为已登记招用流动人员计划的用人单位有组织、有计划地输送经输出地培训过的劳动力,实现劳动力有序流动。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鼓励用人单位与其他省、市的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或者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招用有组织经培训的流动人员。

用人单位自行到其他省、市批量招用流动人员的,应当持营业执照副本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招工简章,注明招用数量和工种,到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开具介绍信函。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市、区、县级市公益性劳动力市场应当掌握本辖区内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使用电子化网络及时为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信息,有计划地组织用人单位从其他省、市招用经过培训的紧缺劳动力,并对经批准成立的社会职业中介机构依法开展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服务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招用没有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证件的流动人员,或者为没有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证件的流动人员介绍工作;

(二)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三)向被录用的流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者抵押金;

(四)扣押流动人员的身份证件;

(五)以招用流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第五章 信息管理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全市流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对流动人员实行信息化管理。

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各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的流动人员管理工作应当在全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上进行,并将所采集、生成的各类有关流动人员的信息传输到全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下列组织和个人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报送流动人员信息:

(一)流动人员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时,应当依照本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填报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

(二)房屋出租人应当在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时,提交承租人的身份资料;

(三)有自用集体宿舍的单位应当自接受流动人员入住本单位集体宿舍之日起3日内,将其基本情况报告所在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

(四)对与房屋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代管人没有房屋租赁关系但以借住、寄住、直接受雇等方式居住在其房屋的流动人员,房屋所有权人、使用权人、代管人应当督促其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并自接受其入住之日起3日内,将其基本情况报告所在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

(五)对居住在空置房、违章搭建的窝棚的流动人员,由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负责采集其基本情况,并告知当地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建设进行处理。

前款所称基本情况指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二款第(一)至(五)项所规定的内容。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居委会、村委会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员的管理,开展日常巡查,发现本区域内流动人员未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的,应当督促其办理;拒不办理的,应当及时通知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处理。

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掌握本物业管理区域房屋出租和流动人员居住情况,督促流动人员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并将相关信息报送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掌握本辖区流动人员情况,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或者有关组织和个人反映的有关流动人员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应当及时书面告知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后,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全市流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可供免费查阅。查阅的场所和方式由市流动人员信息系统管理部门依照本规定另行制定。

流动人员查阅本人信息的,应当出示暂住证。流动人员认为对本人信息记录不实的,可以要求信息记录、传输单位更正。

除国家机关依法执行公务外,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等组织和个人需要查询流动人员信息的,应当经本人同意并一同到场,出示其暂住证后方可查询。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全市流动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部门、掌握流动人员信息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通过查询了解到流动人员信息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履行保密义务。因泄密造成流动人员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有关流动人员暂住登记管理、房屋租赁、信息报送规定的,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责令其改正;经教育仍不改正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二十条第一款,没有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暂住证、暂住证变更登记的,处以50元罚款;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第一款,填报流动人员信息登记表有隐瞒、欺骗行为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将房屋出租给没有办理暂住登记、申领暂住证的流动人员的,处以警告,可以并处月租金3倍以下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四)违反本规定第四十二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不按规定报告流动人员信息的,按每安排居住1人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伪造、变造、买卖暂住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暂住证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关劳动用工管理规定的,由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经教育仍不改正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的,按每招用1人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二)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一款,招用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工作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第(一)项,招用没有暂住证的流动人员或者为其介绍工作的,按每招用或者介绍1人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四)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第(三)项、第(四)项,向被录用的流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者抵押金,扣押流动人员身份证件的,依照《广东省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处罚;

(五)其他违反劳动用上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关计划生育管理规定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街、镇流动人员管理服务机构应当责令其改正;经教育仍不改正的,由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没有计划生育证明或者不交验婚育证明的,依照《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二)违反本规定第四十条第(一)项,招用无计划生育证明的流动人员的,依照《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三)其他违反计划生育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以及事业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人身损害、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二款,违法收取费用或者附加义务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流动人员权益保障和服务管理职责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第十九条第二款,不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或者发放暂住证,违反规定收取费用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不按规定查验、扣押、收缴流动人员暂住证的;

(六)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第四十五条,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流动人员管理职责和信息传输、管理职责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款,本市公立托幼机构和小学未落实计划免疫接种查验制度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第三十七条,不依法办理流动人员劳动用工备案手续,或者不履行用上预测、用工计划登记职责的;

(九)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和侵害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除享受外交豁免权的人员外,需要在本市居住30日以上的外国人、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的权益保障、暂住登记、信息管理、房屋租赁、卫生防疫、劳动用工等事项,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有关流动人员管理和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8年8月18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以前本市发布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对流动人员管理有不同规定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广州市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注释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确保人防工程建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说明:〘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国人防〔2010〕288号 下同)第八条有关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人民防空重点城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履行职责其中包括制定本地区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是指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强制性标准,对人防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和人防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人民防空工程专用设备的定型、生产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三条有上述类似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的定义。)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和加固改造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均适用本规定。

人防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防护设备生产安装企业等单位,必须依照本规定接受质量监督检查。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 下同)第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二条规定: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和加固改造的人防工程;第四条规定:人防工程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人防工程防护设备生产安装企业和防护设备质量检测机构,必须遵守人防工程建设管理有关规定,依法承担人防工程建设质量责任,依照本规定接受质量监督检查。)

第四条 广州市民防办公室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委托广州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以下简称市人防质监站)具体组织实施全市人防工程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各区、县级市民防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协同市人防质监站开展本区域内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

市人防质监站负责本市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工程、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地下工程,以及中心城区(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区)在市民防办报建的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的质量监督工作;除以上项目之外的人防工程项目,由所在的区、县级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建设质量监督机构实施质量监督工作,并接受市人防质监站指导。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专业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人民防空重点城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第八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人民防空重点城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站)在本及人民防空主管部门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内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鉴于市人防质监站人员编制有限,以及部分区县未单独设立人防办,将全市所有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全部纳入市人防质监站的监督范围操作难度较大,因此参考其他省市有关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的规定和经验,本条对市人防质监站的监督范围作了进一步的明确,如此可以更好的发挥区县人防办的作用,有利于人防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第二章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申报

第五条 人防工程建设单位在申领施工许可证前,必须按规定向市人防质监站或区、县级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以下统称人防质量监督机构)申请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申请时填写《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项目建设的有关文件;

(二)人防工程设计文件的技术审查意见;

(三)人防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审查合格的人防工程施工图纸;

(四)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中标通知书及其资质证书;

(五)其他相关资料。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建设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第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第八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进行招标;第七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前申请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并需要提交有关的资料。)

第六条 建设单位提交申报资料后,人防质量监督机构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对符合规定的,向建设单位出具《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受理书》和《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方案》;对不符合要求的申报项目,将资料退回建设单位,并由建设单位补齐资料后重新申报。

(说明:〘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条规定:对建设单位提交的质量监督申请,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5个工作日内审

核完毕,对符合规定的,应当发给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受理书和监督方案。)

第七条 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登记后,人防质量监督机构应对所监督工程确定监督工作负责人及监督人员。监督人员按监督方案对所监督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第三章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内容

第八条 人防质量监督机构对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对人防工程责任主体(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防护设备生产安装企业)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二)对人防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

(三)对施工技术资料、监理资料以及检测报告等有关人防工程建设质量文件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人防工程防护设备生产和安装质量进行监督;

(五)对人防工程竣工验收进行监督,并提交建设质量监督报告;

(六)对人防工程建设质量问题和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该监督的内容。

(说明: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三、八条规定,人民防空重点城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履行职责包括对人防工程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工程实体质量、防护设备质量等进行监

督;第十一条规定: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含防护设备生产安装企业)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

第九条 对建设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一)人防工程项目审批、施工图等设计文件审查手续齐全;

(二)按已审查通过的施工图纸组织建设,无漏项和降低标准行为;

(三)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人防防护设备和专用构配件等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四)及时收集、整理人防工程建设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

(五)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按照合同约定,由建设单位采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第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第十七条规定: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建设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并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移交建设项目档案。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主要体现在项目申报、图纸送审、建设过程管理、材料采购以及组织验收等方面。)

第十条 对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一)所承担的任务与其资质相符,主要项目负责人执业

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二)出具的勘察报告和人防工程施工图(含设计变更)符合规定要求,签字、出图章手续齐全;

(三)认真进行图纸会审、设计技术交底,及时处理设计问题;

(四)工程竣工验收前按规定提交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质量检查报告。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第十九条规定: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注册执业人员应当在设计文件上签字,对设计文件负责;第二十四条规定:设计单位应当参与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并对因设计造成的质量事故,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勘察、设计单位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主要体现在资质相符、工程建设中及时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

第十一条 对监理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一)所承担的任务与其资质相符,监理的人防工程项目有监理委托手续及合同,监理人员资格证书与承担任务相符;

(二)参与或组织设计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三)核查工程使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质量;

(四)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标准规范施工;

(五)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实施旁站监理和见证取样制度;对分项工程或工序及时进行验收签认;

(六)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日记、监理月报等档案资料齐全、真实。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第三十六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第三十七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装,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第三十八条规定: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监理单位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主要体现在资质相符、对施工质量(尤其是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监督。〘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监理暂行规定〙(〔2001〕国人防办字第7号)第二条规定: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必须实行监理。国家对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实行行业资质管理;第十六条对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监理在建设前期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和保修阶段等各阶段主要监理内容的规定中也包含上述要求。)

第十二条 对施工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

(一)所承担的任务与其资质相符,有相应的施工承包手续及合同;

(二)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配套,并具有相应的资格及上岗证书;

(三)按有关规定进行人防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批,并能认真执行;

(四)严格按照经审查批准的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五)按规定选用和安装人防工程专用设备及构配件;

(六)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按有关规定进行各种检测,及时整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七)有严格的质量整改措施和事故处理程序,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事故及时如实上报和认真处理。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第二十六条规定:施工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质量责任制,确定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第二十八条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第二十九条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第三十一条规定:

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施工单位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主要体现在资质相符、人员配套、按图施工、及时送检等方面。)

第十三条 对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质量行为的监督:

(一)依法取得防护设备生产许可证(外省入粤的定点企业须在省人防办登记备案),并按许可证批准的生产范围组织生产;

(二)有健全的组织生产、质量检测、档案保密、施工安装、售后服务等管理制度;

(三)建立完整的防护设备生产和安装质检档案,原材料(含外加工件)质保书、购销合同、原始发票等出厂证明文件应按照要求保存;

(四)防护设备生产和安装人员有相应资质及上岗证书、防护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装符合《人民防空工程防护设备产品质量和施工验收标准》等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

(五)参加防护设备安装质量有关阶段的验收,并按照规定提交质量评定报告和有关资料。

(说明:〘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管理规定〙(国人防[2009]325号)第四条规定:人防工程防护设备的生产和安装实行定点生产企业资格认定制度。生产单位按照本规定取得〘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定点生产和安装企业资格认定证书〙后,方可按照国家人民防空主管部门

批准的图纸和标准在企业登记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人防工程防护设备的生产、销售和安装。非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防护设备,一律不得在人防工程中使用;第十二条规定: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应当按照资格认定证书批准的生产品种组织生产,不得擅自扩大生产范围。)

第十四条 人防工程实体的质量监督,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结构安全重点部位的砌体、钢筋砼、防水施工质量;

(二)人防出入口、通道及战时功能用房进行检查;

(三)预留、预埋附件的安装进行检查;

(四)防护门、密闭门、防护密闭门、活门及门框墙制作与安装质量;

(五)防化、防电磁脉冲、隔震等人防专业设备的使用符合要求;

(六)平战功能转换等措施按设计要求进行落实。

(七)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资料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说明: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六条有关规定,人防工程防护方面主要包括:防护结构,孔口防护设施,防化、防电磁脉冲、隔震,战时使用的通风、给排水、电气、通信设备管道等设备设施。另参考〘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建质[2003]162号 下同)第5.0.1条监督机构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应遵守以下一般规定:

1、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采取抽查施工作业面的施工质量与对关键部位重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2、重点检查结构质量、环境质量和重要使用功能、其中重点监督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它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

3、抽查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见证取样送检资料及结构实体检测报告;

4、抽查结构混凝土及承重砌体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

第四章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方法

第十五条

人防质量监督机构采取巡回检查和对关键部位重点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人防工程建设各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对防护结构、设备安装、主要使用功能等实体质量进行抽查和检测,对工程质量资料进行抽查。

(说明: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及参考〘北京市人防工程监督、竣工认可和验收备案管理规定〙(京民防发[2009]83号)的有关规定,根据监督对象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监督。)

第十六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检查过程,必须由两名以上监督人员组成监督组进行监督检查,做好监督记录,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被监督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二)要求被监督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三)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整改或停工;

(四)对施工中的质量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文件和资料;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的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发现有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时,责令改正。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规定,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履行质量监督责任时有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文件资料、进入施工现场检查、发现问题要求整改甚至责令停工等方面的权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第3.0.3条规定,监督人员在履行工程质量监督职责时、应持证上岗、并不得少于2人。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对发现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和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的、应及时发出监督整改通知、限期整改。)

第十七条 人防质量监督机构对人防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时,发现可能存在涉及结构、防护功能和使用安全的质量隐患,可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证实确有质量问题的,检测费用由相应责任方承担。

(说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第5.0.6条,监督机构可对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关键部位的实体质量或材料进行监督检测、检测记录应列入质量监督报告;第5.0.9条,监督机构经监督检测发现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或对工程质量有怀疑的、应责成有关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第十八条 人防工程建设应当建立质量事故调查制度。发生质量事故时,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和人防质量监督机构共同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大事故和重大事故按有关规定上报。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对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事故类别和等级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特别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程序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监督

第十九条 人防工程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建设单位应于人防工程竣工验收5个工作日前通知人防质量监督机构;人防质量监督机构对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实施现场同步监督。履行下列监督责任:

(一)对竣工验收的组织、程序、内容和标准进行监督;

(二)审查施工单位填写并经监理单位审核的人防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勘察设计单位填写的人防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检查报告、验收组成员签署的人防工程验收记录资料;

(三)对工程实体质量抽查和工程观感质量验收情况进行监督;

(四)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五)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及质量问题的整改进行监督。

(说明: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单独修建的人民防空工程,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按国家

有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结合民用建筑修建的人民防空工程,必须有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参加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人民防空工程经验收不合格的,必须按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进行补救。〘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实行备案制。第十四条规定: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履行下列监督责任:

(一)对竣工验收的组织、程序、内容进行监督;

(二)审查施工单位出具的人防工程质量竣工报告、勘察设计单位出具的人防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监理单位出具的人防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三)对工程实体质量抽查和工程观感质量验收情况进行监督;

(四)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五)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及质量问题的整改进行监督。)

第二十条 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人防质量监督机构应出具《广州市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监督报告一式两份,一份由人防质量监督机构存档,一份作为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必要资料,由建设单位报送到批准其项目建设的人民防空主管部门。

(说明: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五条规定,人防工程竣工验收结束后,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根据〘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第7.0.1条规定,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7个工作日内、向备案机关提交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此外,为更好的促进建设单位履行人防工程质量报监责任,建议在其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资料中,明确要求必须提供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第二十一条 人防质量监督机构出具的质量监督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概况和监督工作简介;

(二)对工程建设各质量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责任行为及执行人防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检查情况;

(三)工程实体和防护设备质量监督抽查(包括监督检测)情况;

(四)工程质量技术资料和施工管理资料抽查情况;

(五)工程质量问题的整改和质量事故处理情况;

(六)工程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及相关有资格人员的不良记录;

(七)工程质量专项竣工验收监督记录;

(八)对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建议。

(说明:根据〘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并参考〘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第7.0.4条,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应当包含上述内容。)

第二十二条 人防质量监督机构应对监督工程建立符合档案管理相关规定的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涉密的档案应按有关保密规定进行管理。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档案资料,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人防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和《工程质量监督方案》;

(二)质量行为的监督记录;

(三)防护设备安装质量验收记录、主体结构工程抽查记录;

(四)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监督记录;

(五)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六)工程监督过程中所形成的照片、音像资料;

(七)受监工程防护设计竣工图;

(八)其他有关资料。

(说明:参考〘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第8.0.1条、第8.0.3条、第8.0.4条规定和湖南省人防质量监督方面相关的文件制定。)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人防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有下列行为的,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一)对未办理人防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擅自开工建设的,人防质量监督机构责令建设单位停止施工,限期办理手续,并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未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的;…)

(二)对不按人防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四十九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八章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罚;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可以对个人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并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二)不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修建人民防空工程的; …。)

(三)对发生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期限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条给予行政处罚。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十条规定: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期限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四)对擅自拆除人防防护设备、更改施工图纸、降低技术标准生产和安装不合格产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四十九条和《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管理规定》有关条款进行处理;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可以对个人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并处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损失: …

(二)不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修建人民防空工程的;…。〘人防工程防护设备定点生产企业管理规定〙第二十二规定:定点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省级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报请国家人民防空主

管部门取消其定点生产企业资格:…

(三)无正规图纸或私改图纸生产的;

(五)偷工减料或制假售假的;…。)

(五)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相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其改正并重新组织竣工验收;验收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应当按照人防工程面积和规定标准易地建设或缴纳易地建设费;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人民防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七条有类似上述规定。)

(六)人防工程未进行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对建设单位进行行政处罚。

(说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

(二)验收不合格,擅自交付使用的;

(三)对不合格的建设工程按照合格工程验收的。)

第二十四条 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因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而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由广州市民防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11年 月 日起执行。

下载广州市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145号(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市气瓶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145号(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合集五篇)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 《广州市排水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11月9日市人民政府第13届9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张广宁 二○一○年一月十......

    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34号)

    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34号 《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已经2015年9月28日市政府第14届18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建......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8号)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108号 《广州市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已经2014年6月16日市政府第14届119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陈建华 2014年10月30......

    广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89号)20130201

    广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89号 《广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11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14届4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规定(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5篇范文

    【发布单位】广东省广州市 【发布文号】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 【发布日期】2006-09-26 【生效日期】2007-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广州市......

    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气瓶安全管理规定1使用1.1使用气瓶时严禁敲击和碰撞。1.2瓶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烘烤,可用温水解冻。1.3盛装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的气瓶,不许靠近热源。1.4盛装易燃、可燃气体的气......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2015年)(2003年4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46号公布,2015年8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66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部分规章......

    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气瓶安全管理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奥克公司气瓶管理的基本要求,气瓶的购入、充装、运输、储存、经销、使用和检验等管理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奥克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气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