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时间:2019-05-15 02:4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2009年1月1日起执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一篇: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业经青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报经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2008年9月25日

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的决

2008年9月25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经过审查,决定批准《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由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

2008年8月29日青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保障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用水,维护用户和供水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用水和相关活动。

城市节约用水适用《青岛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规定。

城市供水水源的保护和利用,本条例有规定的,适用本条例规定;本条例没有规定的,适用《青岛市生活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城市供水行政管理工作。

市供水管理机构和区(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城市供水行政管理工作。

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城市供水水源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城市供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管理工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城市供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价格、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城市供水管理工作。

第四条

城市供水事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城市供水应当遵循综合利用和节约用水的原则,保障供水安全和稳定,优先保证居民生活用水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用水单位的用水。

第六条

鼓励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

市和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鼓励单位和居民利用再生水、海水以及其他替代水。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供水专业规划,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城市供水专业规划应当包括再生水利用发展规划。市和沿海区(市)的城市供水专业规划还应当包括海水利用发展规划。

第八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供水专业规划和城市用水需求,组织制定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年度建设计划,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

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建设相应的供水设施,达不到规定水压标准的,应当建设相应的二次供水设施。具备条件的,应当采用无负压直接增压供水方式。

城市供水设施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设备、材料和器具。

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节能、节水、环保和保证安全、稳定供水的标准,适时编制供水设备、材料、器具的目录并公布,但不得指定特定生产厂家和产品。

第十条

在再生水集中供水规划覆盖区域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在再生水集中供水规划尚未覆盖区域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符合本市规定条件的,应当建设单体再生水利用设施。

第十一条

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及其变更,应当经市供水管理机构或者区(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再生水利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

第十二条

新建住宅的供水设施应当按照一户一表、水表出户设置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原有住宅尚未实行一户一表改造的,除因影响建筑安全等原因无法改造的外,由供水企业进行改造,用户应当予以配合。所需费用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结算水表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三条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和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工程的设计方案及其变更,应当征求供水企业的意见。供水企业应当在十日内就与设计方案有关的技术问题出具书面意见。

第十四条

供水设施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遵守有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第十五条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和二次供水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竣工验收,并于验收合格后十五日内将有关供水设施竣工验收资料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和二次供水设施建设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通知供水企业就其是否具备供水条件进行查验。

第十六条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建设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当由供水企业统一管理。其中,按照规定应当移交产权的,产权一并移交。

第三章

城市供水经营

第十七条

从事城市供水经营的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按照规定取得城市供水特许经营权:

(一)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相应的注册资本金和设施、设备;

(三)有良好的银行资信和财务状况;

(四)有保证持续供水的水源;

(五)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生产、服务、管理人员;

(六)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

(七)有原水水质和供水水质检测能力;

(八)有可行的经营方案和服务承诺;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事城市自来水供水经营的,应当依法取得卫生许可证。

供水企业应当在特许经营范围内经营。

第十八条

供水企业不再具备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条件之一的,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取消其特许经营权,选择具备条件的供水企业托管,并确定托管期限。

第十九条

供水企业不得擅自停业、歇业。

供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拟停业、歇业的,应当经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批准供水企业停业、歇业前,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用户用水作出妥善安排。

第二十条

用户需要供水企业供水、增加供水量的,应当向供水企业提出申请。供水企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十日内作出答复。

用户需要变更用水性质、用户名称或者终止、恢复供水的,应当到供水企业办理有关手续。供水企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五日内办理完毕。

禁止盗用和擅自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用户不得擅自改变用水性质。

第二十一条

供水企业与用户应当依法订立供用水合同。供用水合同的示范文本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制定。

第二十二条

供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用户终端水等进行水质检测,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并每月向市供水管理机构或者区(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检测结果。

供水企业发现供水水质达不到相关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并通知受影响的用户,供水水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时,还应当立即向市供水管理机构或者区(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供水压力应当符合规定的标准。其中: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公共供水水压根据不同地形实行分区分压。高压区海拔高程五十米处,低压区海拔高程三十米处,供水压力不低于0.15兆帕;在管网末梢,供水压力不低于0.1兆帕。

供水企业应当按照规定设立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监测工作。

第二十四条

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月不少于一次对供水水质、水压进行抽检,并将检测结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对供水水质进行监督检测。

第二十五条

城市供水按照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行政事业单位用水、经营服务业用水、建筑施工用水、港口船舶用水、特种行业用水等用途分类定价。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适时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

城市供水价格由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制定城市供水价格,应当合理确定自来水、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之间的比价关系。

第二十六条

供水企业按照结算水表显示的当期用水量收取水费。

同一用户存在两种以上用水类别的,按照用水类别的不同实行分表计量。因供水企业原因未分表计量的,按照用户用水类别中最低类别水价计收水费;因用户原因未分表计量的,按照用户用水类别中最高类别水价计收水费。

第二十七条

用户应当按照实际用水量和规定的时间交纳水费。未按期交纳水费的,供水企业可以向用户发出水费催交通知。用户对水费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水费催交通知之日起七日内向供水企业提出,供水企业应当进行核实并在七日内答复用户。供水企业不答复的,用户可以拒绝交纳水费;用户对答复不满意的,可以向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投诉。

居民用户在接到水费催交通知后超过三十日无正当理由仍未交纳水费的,经市或者区(市)人民政府批准,供水企业可以对其限时供水。单位用户在接到水费催交通知后超过十五日无正当理由仍未交纳水费的,供水企业可以按照合同约定停止供水。供水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停止供水的,应当报市供水管理机构或者区(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限时供水或者停止供水的,供水企业应当提前四十八小时通知用户。用户交纳水费和违约金后,供水企业应当于二十四小时内恢复对其供水。

第二十八条

公安消防部门应当按月统计并向供水企业提供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只能用于火灾扑救、灾害或者事故抢险救援、消防演习或者训练以及社会救助。

市政消火栓由供水企业负责维护管理。其他消火栓由产权人负责维护管理。设置消火栓时,应当采取防撞、防冻措施。

第二十九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城市供水应急预案。

供水企业应当根据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的相关应急预案。

第三十条

供水企业应当保证不间断供水,不得擅自停止供水。

供水企业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需停止供水的,应当提前向市供水管理机构或者区(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连续停止供水十八小时以上的,应当经市供水管理机构或者区(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供水企业按照前款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停止供水的,应当在停止供水四十八小时前,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或者在单元门口张贴告示等方式公告停水的原因、时间和范围。停止供水时间超过十八小时的,应当采取临时供水措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第三十一条

因发生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水源污染、供水设施遭受严重损坏等事件,造成无法正常供水的,供水企业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经市或者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供水应急措施,有关部门、供水企业和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采取供水应急措施时,应当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第三十二条

供水企业应当将其供水区域、销售价格、服务事项的办理程序、服务承诺和责任赔偿等内容向社会公开。

供水企业应当建立投诉处理制度,公开投诉服务电话。对用户的投诉,供水企业应当自受理投诉之日起三日内作出答复。

第三十三条

供水企业应当定期向市供水管理机构或者区(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运营状况等有关统计资料。

第三十四条

供水企业工作人员因抄表、检测、设施维护需要进入用户住所时,应当向用户出示有效工作证件,并说明目的、所需时间等情况,用户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章

城市供水设施管理维护

第三十五条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安全保护区或者保护范围,并设置明显标志。

在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安全保护区或者保护范围内,禁止爆破、排放腐蚀性物质或者有毒物质,禁止修建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筑物和进行其他危害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三十六条

禁止擅自改建、拆除、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因工程建设确需改建、拆除、迁移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与供水企业签订协议,并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到供水企业查明地下供水管网情况。施工可能影响供水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应当与供水企业签订供水设施保护协议,未签订保护协议的不得施工。

第三十八条

禁止擅自将自建供水设施与城市公共供水设施连接;因特殊情况确需连接的,其水质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并经供水企业同意,连接处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接入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海水淡化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第三十九条

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负责管理维护。用户用水设施由其产权人负责管理维护。

供水企业对其管理维护的供水设施应当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发生损坏的,供水企业应当在发现或者接到报告一个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维修。

第四十条

供水企业应当建立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对超过使用年限和严重老化、锈蚀的供水管网,应当按照计划进行更新改造。

第四十一条

新建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统一管理维护;原有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按照规定交供水企业统一管理维护。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十二条

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加强水质管理,保持二次供水设施正常运行,保证水质、水压合格。在设施发生故障时,应当立即进行抢修。

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每半年不少于一次对储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水质异常时,应当随时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应当由有资质的单位对水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方可继续使用。水质检验结果应当向用户公布。

第四十三条

水表池应当保持清洁、完好。因水表池损坏或者水表池内有杂物、污水影响查表时,居民用户水表池由供水企业负责整修或者清理,费用计入供水企业成本;单位用户水表池由其自行整修或者清理,也可以委托供水企业代为整修或者清理,费用由单位用户承担。

第四十四条

结算水表的管理、更换,由供水企业负责;用户损坏的,维修、更换费用由用户承担。

用户对结算水表计量有异议需检测的,应当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计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检测费由用户承担;检测不合格的,检测费由供水企业承担。用户当期水费根据检定结果计算。

第四十五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损坏、圈埋、占压供水设施;

(二)将再生水管道、直供海水管道与自来水管道直接连接;

(三)产生或者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单位将其生产用水管网系统与供水管网系统直接连通;

(四)非供水企业专职人员动用城市公共供水设施(除抢险救灾外);

(五)将供水管道直接插入便池和污水池;

(六)其他损害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或者危害供水安全的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未取得城市供水特许经营权从事城市供水经营的,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或者限期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改建、拆除、迁移城市公共供水设施的;

(二)供水企业超越特许经营权范围从事城市供水经营的;

(三)供水企业擅自停业、歇业的;

(四)供水水质、水压不符合规定标准的。

第四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供水管理机构或者区(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建设工程不按照规定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即交付使用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建设单位未组织供水工程竣工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交付使用的,处以供水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转供城市公共供水的,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擅自改变用水性质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五)供水企业擅自停止供水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在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安全保护区或者保护范围内进行危害供水设施安全活动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造成城市供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损坏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八)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九)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以上行为给供水企业或者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四十九条

盗用城市公共供水,尚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盗用城市公共供水给供水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第五十条

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按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有关规定,应当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罚的,依照其规定。

对违反水利、环境保护、规划、建设、工商、价格、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管理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五十一条

供水管理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城市公共供水,指自来水、再生水和海水(包括直供海水和海水淡化水)的供水企业利用城市公共供水设施,向居民和单位提供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用水。

(二)城市二次供水,指使用储存、加压等设施,将城市公共供水经储存、加压后再供用户的供水方式。

(三)再生水,指城市污水和废水经净化处理,水质改善后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

(四)城市公共供水设施,指结算水表之前(含结算水表)的供水设施,包括用于城市公共供水的专用水库、引水渠道、取水口、泵站、取水井群(井)、管网、水厂、储水池、公用水站、市政消火栓、结算水表及附属设施。

(五)用户用水设施,指从结算水表后接口起的用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六)结算水表,指由用户在供水企业立户,用以计量用户实际用水量并以此作为收费依据的计量器具。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今天上午,青岛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举办贯彻实施《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就《条例》出台的背景、起草过程、立法思路、主要内容及组织实施方案进行了介绍。青岛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建刚,介绍了《条例》的新亮点,以及“现场指挥长制度”和“关于大型活动开始前的陌生环境风险告知”的有关规定情况。

《条例》出台的背景

(一)党和国家对公共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要求奋力把青岛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可以说,《条例》的出台,既是我市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我市安全稳定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

(二)上位法内容指导相对宏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市完善应急管理体制,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突发事件应对的上位法在内容方面相对宏观,对基层应对工作具体指导不够,对各级政府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中的要求规定较多,对基层、社会、公民的责任、义务规范要求较少,因此在国家、省立法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和突发事件现状,有针对性地对我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通过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三)应急管理工作需要法治保障。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积极主动地预防准备、及时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亟需以立法的方式固化下来,为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四)现有工作存在部分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综合应对体制不够完善。一是政府层面,在处置与救援灾害事故方面能力较强,而培育提升基层社会预防和先期处置能力方面明显不够。二是基层层面,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意识、风险认知以及预案编制、演练、队伍和物资配置等应急准备方面存在不足。三是社会层面,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存在短板。《条例》的起草过程

自2012年,《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制定工作连续5年被列为人大常委会地方性法规调研课题或重点推进项目。5年来,市政府应急办、市法制办坚持按照开门立法要求,先后考察学习了北京、上海、广东等5个先进省市,累计召开专题座谈会20余场,征询30多位专家学者意见,并通过青岛政务网、青岛市政府法制网、青岛市应急网广泛征求社会的意见建议,数易其稿,形成了《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草案)》,2017年7月14日,经市十六届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报市人大。2017年10月27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报经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于12月1日公布,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立法的总体思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进行了规范,《条例》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立足点,突出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法制统一,对于上位法已经规定的内容,不抵触、不简单重复,对具体问题作针对性规范,对原则性规定,根据实践作落细落实规范;二是坚持关口前移,针对部分区域和领域重处置、轻预防的现状,将应对工作关口前移至预防、准备、监测、预警上来,加强风险管理;三是坚持重心下沉,提升基层单位应急管理水平和第一响应能力,全面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坚持青岛特色,对我市突发事件特点以及应对工作中的成熟经验予以固化,突出政府、基层和社会联动,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梳理,从制度上给予规范,实现应急准备标准化、应急处置科学化。《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共分为六章四十九条,分为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事后恢复重建、法律责任和附则六章。《条例》立足青岛实际,坚持关口前移,坚持重心下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青岛特色,在风险管控、基层响应、社会参与、科学处置等各领域都有很多创新点和亮点。

(一)充分构建政府、基层、社会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的应急管理体系。一在政府层面,《条例》第五条、第八条要求政府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二在基层社会层面,《条例》第七条要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确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三在单位和公民个人层面,《条例》第二十六、三十二条要求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通过110、119、120等紧急求助电话报告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受到突发事件威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预警信息采取防范避险措施,配合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二)强调风险隐患管控,确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的放矢。《条例》在第九条要求各级政府、所有单位对危险源、危险区域和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并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第十条要求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制度,对易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纠纷及时予以调处化解。把风险评估提升到整个突发事件应对预防与准备环节的前端,真正实现“预防为主”。

(三)提高基层响应能力,确保一旦出事能够快速准确响应。第十七条对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村)委员会以及各有关单位组建应急救援队伍作了具体规定。第三章、第四章对基层单位在监测预警、信息上报、预警响应、处置救援等方面作了相关规定,确保在面对突发事件尤其是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时,基层单位能够第一时间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效率,在应急准备、指挥调度、协调联动、救援处置、新闻发布、综合保障等方面避免“打乱仗”,实现科学迅速响应。

(四)强化社会公众参与,确保最大限度降低伤亡损失。《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公共交通工具驾乘人员、导游,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处置单位的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车站、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人员等应当参加应对突发事件的初级救护培训和消防安全培训。上述人员通常身处突发事件第一现场,通过接受正规培训,关键时刻能够科学组织人员自救互救、疏散逃生,正确配合政府救援,大大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此次立法首次将该培训明确列入法定义务,此举有利于迅速提高上述重点人员在突发事件现场的第一响应能力,大幅提高我市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进而实现人人知风险、能应对、会防范、有准备的良好局面。《条例》组织与实施方案

(一)广泛深入开展宣传。一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开设《条例》专栏、专题等形式宣传《条例》。二是组织《条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六进”活动。通过发放单行本、制作宣传栏、印制宣传单、悬挂宣传画和宣传横幅等贴近群众的形式,让广大群众知晓《条例》内容。

(二)精心组织各级培训。一是全面做好领导干部学《条例》工作。二是组织相关从业人员专题培训,确保全市应急管理系统人员培训率达到100%。三是认真组织开展各单位内部培训。督促指导企事业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加强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做到培训“全覆盖”。

(三)推动做好《条例》实施。一是做好《条例》的解读工作。二是及时清理、规范、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三是2018年1月至6月,将组织开展《条例》的检查工作,督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条例》规定,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解决问题,确保贯彻落实到位。《条例》的亮点

一是坚持关口前移,更加注重风险管控。坚持关口前移,是针对部分区域和领域重处置、轻预防的现状,对标欧美发达国家在安全管理和应急管理的“两个100%”理念,即“一方面按照100%不出事的目标,做好安全管理;一方面按照100%出事的假设,做好应急准备”,将应对工作关口前移至预防、准备、监测、预警上来,加强风险管理,《条例》第九条要求所有单位应当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对本单位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并进行检测检查,发现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二是坚持重心下沉,更加注重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沉,目前我国各地普遍存在政府救援处置能力较强,而基层和公众的预防准备和初期响应能力不足够问题。因此,《条例》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中,对基层单位的预案、演练、队伍、物资、装备、宣教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第十二条对各类预案的演练频次进行了详细规定,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基层组织和单位知风险,会防范,能应对,有准备,以全面提升基层单位应急管理水平和公众的安全意识、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坚持青岛特色,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坚持青岛特色,作为沿海城市、重要石化产品贮存加工基地,海底隧道、跨海大桥、轨道交通开通等青岛具备很多特色元素,《条例》对此也作出了相应规定。第十四条规定跨海大桥、交通隧道等重要交通枢纽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设置交通设施和标识,按照规定配置用于管理、控制车辆通行的设备,保持监控系统与公安机关、应急管理机构的通讯畅通。在第十七条中,要求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处置单位,以及其他高度危险行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防护装备、器材。在第二十九条中,要求海岸堤坝、海水浴场、超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单位建立安全巡检制度,建立监测网点进行实时监控。第三十二条规定,发布自然灾害红色预警后,相关单位应根据预案或相关规定关闭跨海大桥,停止海上作业,关闭海水浴场及沿海危险区域。以上各条款均体现了浓厚的青岛特色。关于“现场指挥长制度”

关于“现场指挥长制度”,《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现场指挥长制度。由应急预案确定的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现场指挥长,有权决定现场处置方案,协调有关部门、单位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调度现场应急救援队伍。该项规定通过赋予现场指挥官必要的职权,提高现场指挥官的权威性和协调能力,明晰现场指挥长与行政指挥长的不同权责,确保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统一、有序、高效。

关于“大型活动开始前要进行陌生环境风险告知” 关于“大型活动开始前要进行陌生环境风险告知”,这项规定在全国为首创。《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各类人员聚集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对活动场所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检查,并对参加人员进行陌生环境风险告知和安全疏散提示。举办集会、庆典、会展、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单位应当制定落实安全工作方案,按照规定配备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安全防范设施。”具体来说,就是从2018年1月1日起,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会议,以及各类影剧院、体育馆等场所举办大型活动的,只要参与人员中有首次来到该场所,即活动场所对其来说属于陌生环境的,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在活动开始前,通过主持人现场讲解或是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音频等方式,向参与人员介绍活动场所的逃生通道、疏散门、安全出口等,并提前保持安全通道和出口的畅通,否则便涉嫌违法。编辑:董楠

第三篇:新的交通违章扣分办法 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新的交通违章扣分办法 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违章行为之一的,一次记12分:

(一)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二)把机动车交给无驾驶证的人驾驶的;

(三)驾驶无牌无证机动车的;

(四)挪用、转借机动车牌证或者驾驶证的;

(五)涂改、伪造、冒领机动车牌证、驾驶证或者使用失效的机动车牌证、驾驶证的;

(六)驾驶禁止驶入高速公路的机动车驶入高速公路的;

(七)在高速公路上倒车、逆行或者穿越中央分隔带掉头、转弯的;

(八)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定停车的;

(九)在高速公路上车辆发生故障、事故停车后,不按规定使用灯光和设置警告标志的。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违章行为之一的,一次记6分:

(一)不按规定停车或者车辆发生故障不立即将车移开,造成交通严重堵塞的;

(二)逆向行驶的;

(三)饮酒后驾驶车辆的;

(四)驾车穿插、超越警车护卫的车队的;

(五)驾驶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相符合的车辆的;

(六)驾车下陡坡时熄火、空挡滑行的;

(七)行经铁路道口不按规定行车或者停车的;

(八)客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20%以上的;

(九)在高速公路上客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的;

(十)在高速公路上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30%以上的;

(十一)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定超车或者变更车道的;

(十二)在高速公路上驾驶转向器、制动器、灯光装置等机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的;

(十三)在高速公路上载运危险物品未经审批或者未按规定行驶的。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违章行为之一的,一次记3分:

(一)不按规定超车或者让车的;

(二)违反交通信号指示的;

(三)路口遇有交通堵塞,强行驶入的;

(四)驾驶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车辆的;

(五)驾驶转向器、制动器、灯光装置等机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的;

(六)进入导向车道后,不按规定方向行驶的;

(七)不避让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工程救险车、救护车的;

(八)在禁行的时间、道路上行驶的;

(九)违反停车规定,临时停车、停放的;

(十)不按规定掉头的;

(十一)驾驶噪声和排放有害气体超过国家标准的车辆的;

(十二)不按规定使用喇叭或者喇叭音量超过标准的;

(十三)客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未达20%的;

(十四)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30%以上的;

(十五)在高速公路上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未达30%的;

(十六)在高速公路上违反其它载人规定的;

(十七)在高速公路上机动车载物长度、宽度、高度超过规定,未经审批或者未按规定行驶的;

(十八)在高速公路上驾车超过规定最高时速20公里以上的;(十九)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定保持行车间距的;

(二十)在高速公路上正常情况下驾车低于规定最低时速的;

(二十一)在高速公路上未按规定系安全带的;

(二十二)低能见度气象条件下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定行驶的;(二十三)实施高速公路交通管制后,违反管制措施的。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违章行为之一的,一次记2分:

(一)违反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指示的;

(二)违反车速规定的;

(三)货车载物超过核定载质量未达30%的;

(四)驾驶后视镜、刮水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的;

(五)向右转弯遇同车道内前方有车等候放行信号时,强行转弯的;

(六)行经交叉路口不按规定行车或者停车的;

(七)在同车道行驶中,不按规定与前车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的;

(八)不按规定使用转向灯的;

(九)不按规定使用防眩目近光灯、远光灯、示宽灯、尾灯、雾灯的;

(十)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停车、减速、避让行人的;

(十一)驶入或者驶出非机动车道,不避让非机动车的;

(十二)不按规定安装、使用警报器或者标志灯具的;

(十三)不按规定临时停车的;

(十四)不按规定申领和使用机动车临时号牌、试车号牌或者移动证的;

(十五)在高速公路上骑、轧车道分界线行驶和在超车道上连续行驶的;(十六)在高速公路上违反规定拖曳故障车、肇事车的;

(十七)在高速公路上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

机动车驾驶员有下列违章行为之一的,一次记1分:

(一)不按规定会车、倒车的;

(二)在实习期间不按规定驾驶大型客车、电车、起重车或者带挂车的汽车的;

(三)不按规定拖带挂车或者牵引车辆的;

(四)不按规定安装车辆号牌的;

(五)不携带驾驶证、行驶证的;

(六)驾驶和乘坐二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的;

(七)驾驶轻便摩托车载人或者驾驶二轮、侧三轮摩托车后座附载不满1

2岁儿童的;

(八)驾车没有关好车门、车厢的;

(九)驾车时吸烟、饮食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行车行为的;

(十)在没有划分中心线和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不按规定行驶的;

(十一)小型客车行驶中,驾驶员未按规定系安全带的;

(十二)其它违反车辆装载规定的。

注:第十一条机动车驾驶员造成交通事故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除按照交通法规处理和对违章行为记分外,还应按照下列规定追加记分:

(一)造成重大事故,负次要责任的,追加记分3分;

(二)造成一般事故,负同等责任以上的,追加记分2分;

(三)造成轻微事故,负主要责任以上的,追加记分1分。造成交通事故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不予记分。

第四篇:新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执行

新审计准则2012.1.1.执行

新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执行

金融企业2007.1.1-2009年全部执行新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2013.1.1执行

医院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3.1.1.执行

今日(28日),国家财政部发布公告称,为适应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以下简称《会计准则》),财政部近日修订印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以下简称《会计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

第五篇:2013年1月1日起交通新规定

明年1月1日起,闯红灯将罚款200元记6分,闯两次红灯,就会被被记满12分。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的,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饮酒驾驶属于违法行为,醉酒驾驶属于犯罪行为。

饮酒驾驶非营运车辆,罚款1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车辆,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醉酒驾驶非营运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并处以拘役和罚款;醉酒驾驶营运车辆的,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并处以拘役和罚款,同时终身不得驾驶营运车辆。

目前按照法律规定司机不系安全带,分两种情况处理:在城市的普通道路上不系安全带,罚款50元记2分;在城市快速道路(比如高架和隧道)和高速公路上不系安全带,罚款100元记2分。

目前对于副驾驶不系安全带并没有处罚措施,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123号令中对于副驾驶位置的乘客是否系安全带,也没有记分处罚规定。

目前按照法律规定行驶中打手机属于违法行为,要对司机罚款50元但不记分。明年1月1日开始,公安部123号令将实施,行驶中打手机将罚款50元记2分。

开车抽烟会妨碍驾驶,有可能引发危险。目前我市交警部门把开车抽烟视为一种交通陋习,遇到抽烟司机多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遮挡车牌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一旦肇事逃逸,对于侦破案件会增加难度。根据法律规定,遮挡号牌、污损号牌、未按照规定悬挂号牌等违法行为,都对司机罚款200元记6分。明年1月1日起,公安部123号令实施后,此类违法行为依然罚款200元,但记分从6分提高到12分。

目前超速违法行为就有被记6分的情况。针对超速,根据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超速10%以上未达20%,罚款50元记3分;超速20%以上未达50%,罚款200元记3分;超速50%以上未达70%,罚款1000元记6分,可以并处吊销驾照;超速70%以上,罚款2000元记6分,可以并处吊销驾照。

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儿童坐副驾驶位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交警建议儿童乘车时,不仅不要坐在副驾驶位上,而且最好坐专门的儿童安全座椅,但这没有硬性规定,也没有处罚规定。

下载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2009年1月1日起执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市城市供水条例(2009年1月1日起执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入户深圳新政9月1日起执行

    入户深圳新政9月1日起执行 深圳将于9月1日开始实施人口管理服务“新政”,将之前只有全日制本科才能直接申请入户,放宽到现在具有全日制大专学历就可以;之前老人投靠入户是“就......

    苏丹CIQ于8月1日起执行

    苏丹CIQ于8月1日起执行出口苏丹需办理装运前检验 国家质检总局与苏丹共和国标准计量组织签署谅解备忘录,自今年8月1日起对中国出口苏丹的工业产品开始实施装运前检验。至此,苏......

    税收票证管理办法(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税收票证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8号 《税收票证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第1 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

    昆明市消防条例(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昆明市消防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云南省消防条例》和有......

    《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2013年7月1日起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令 第2号 《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5月20日市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杨雄 2013年5月28日 上海市居住证管理......

    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2017年1月1日执行

    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 (2010年7月22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6年11月18日天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2016年......

    印花税管理实行新规定 2017年1月1日起

    印花税管理实行新规定 2017年1月1日起 为进一步规范印花税管理,便利纳税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施行细......

    【每日一法】《反恐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法帮网 【每日一法】《反恐法》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国家主席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