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上半年处方质量点评
2011年上半年处方质量点评
为提高医院处方质量,使之达到医疗机构处方质量控制标准,医务科对2011年上半年处方质量检查情况总结并点评。
(一)存在的问题
1.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占0.1%):此种情况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它的危害性很大。有三种情况:第一是药非所用,如临床诊断为流感,取药西咪替丁注射液,青霉素等;第二是无指征滥用抗菌药物,如高血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第三是与本次所患疾病不相符,而临床诊断又未体现这一点,如临床诊断为脚癣,医生不仅开了一支派瑞松,还开了一瓶依那普利片。
2.处方前记填写不全比较多(占5%):此类问题比突出,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是个别医师开具处方时不按要求填写、漏写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等,原因是部分医师对这些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若无年龄或以“成”代替,不利于药师准确地判断医生给患者用药治疗剂量的准确性;若无门诊号,患者查询其相关受到的服务信息比较困难;若无临床诊断,不利于药师审核临床用药与诊断是否相符,即是否具有潜在临床意义的禁忌证,不能有效地预防与减少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
3.无药品剂型或剂型错误(占0.1%):有相当一部分处方仅写某种药品的通用名,而不写所用药品剂型或剂型不明,如处方上只写阿奇霉素,而阿奇霉素既有片剂又有针剂,剂型不明;头孢克洛既有颗粒剂又有胶囊剂,而处方是头孢克洛颗粒剂0.25×12包,即是颗粒剂,其规格应该是0.125×12包;左氧氟沙星不写剂型,但药房有注射剂、胶囊剂、眼药水、眼药膏和软膏五种,给药品调剂人员正确调配处方带来一定困难。
4.药名不正规或错误(占1.6%):主要是只写商品名而不写通用名,只写洛赛克而不写奥美拉唑;其次是药名拉丁与中文混写,如KCL针、ATP针、VK1针、VK3针、VB1片等;另一种情况是药品名称随意简写,如替硝唑简写为“替”。
5.错别字及涂改之后未加盖医生章(占2%):此类处方中主要是涂改不签字,不标明修改时间,不加盖医生章占大多数,按《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处方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该在修改处签名或盖章,并标明修改日期。
6.药品剂量欠准确(占1.3%):①主要包括不写含量或含量错误,如左氧氟沙星胶囊2粒,3次/d,左氧氟沙星胶囊有两种规格,不注明含量,首先是收款员不知道收那一种药品的钱,其次是药师不知发哪一种药品;②不标注剂量单位,一般处方单位是“g”可省略,而单位是“mg”则不可以省略,如西咪替丁每支规格200mg,应写成西咪替丁200mg,而不应该写成西咪替丁200;③外用药不写剂量,如海普林 1支。
7.用法缺失、模糊或错误(占4%):用法欠准确、具体,无“Sig”标记;如处方常用 “外用”、“遵医嘱”、“照说明书”等含糊短语,而无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外用药的用药部位和用药剂量等具体说明;药品未注明用法或用法不明确,主要发生在外用药品,如乳膏剂、洗剂、滴眼液、滴鼻液、喷雾剂等,可能这些药品用法简单,医生认为患者可以自行使用,因此说明写的不够详细。另外,有的医生用药超出药品说明书的适应证和用量范围,而又未加以特殊说明,一旦发生医疗纠纷,院方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因为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应,《处方管理办法》将无疑成为判断的唯一标准。
(二)整改措施
1.药师严把处方质量关,认真进行业务学习,提高用药适宜性审核水平。不合格处方及时通知医师予以纠正或于经济挂钩惩罚。
2.督促医生认真学习《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临床用药适应症及联合用药的指征。提高规范处方书写与合理用药水平。
第二篇:我院2012-2015年处方点评分析
我院2012-2015年处方点评分析
【摘要】目的:点评我院2012~2015年的门诊处方基本情况,分析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的门诊处方,每月15~16日抽取,使用随机抽样法从各科室分别抽取50张处方(共26382张),对所抽取门诊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药物品种、注射剂使用情况以及不合理处方、不适宜处方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行政干预、用药教育等措施以整改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结果:处方合格率为95.39%,其中2012年门诊处方的合格率最低(88.99%),2015年的门诊处方合格率最高(99.29%)。不合格处方中50.90%为不规范处方,42.93%为用药不适宜处方,7.81%为超常处方。2012年的不规范处方占60.06%,显著高于其他3个(36.88%、38.19%、35.29%),P<0.05。门诊处方药物的平均品种数为2.4种,其中2012年的处方药物品种数最多(3.1种),2015年的药物品种数最少(1.7种)。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26.8%,其中2012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40.0%,显著高于其他各(P<0.05),2015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最低(17.0%)。门诊处方注射剂使用比例为18.8%,各的注射剂使用比例接近(P>0.05)。处方基础药物使用比例为64.3%,其中2012年的基础药物使用比例最低(49.0%),2015年的基础药物使用比例最高(74.0%)。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还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在处方点评的基础上实施行政干预和技术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处方合格率。【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行政干预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处方是重要的书面文件,其是指导临床用药、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处方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关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是临床合理、有效用药的直观依据,也是衡量临床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标准[2]。为了解我院近几年的门诊处方用药情况,本次研究选取了2012年1月~2015年12月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并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的门诊处方,每月15~16日抽取(遇节假日则抽取时间依次推后),使用随机抽样法从各科室分别抽取50张处方,对于处方数量不足50张的科室,则抽取当月所有处方。共抽取26382张处方,处方来源于临床各科室,具有代表性。1.2 方法
1.2.1 处方点评方法
参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3]、《处方管理办法》[4]及其附件中对处方的评判标准与相关规定,综合运用人工点评与软件点评方式对抽取的处方逐一进行点评、审查,对处方的基本指标(如抗菌药物处方、注射剂使用处方、处方药物使用品种等)、不合理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1.2.2 处方质量干预
对处方点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向处方医师反馈其中的不合理情况,让处方医师做出解释,对于解释合理者可改判为合理处方。对于经处方点评专家组最后认定为不合理处方的,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临床医师进行相应的惩罚。同时在院内对临床医师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教育。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运用Excel 2003和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处方合格率
206382张门诊处方中,25166张合格,处方合格率为95.39%。其中2012年门诊处方的合格率最低,为88.99%,2015年的门诊处方合格率最高,为99.29%,2013年和2014 年的门诊处方均比2012年有所提高,且两年的处方合格率接近,分别为96.01%和96.99%。见表1。
表1 我院2012~2015年的处方合格率比较[n] 年份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合计
处方总数(张)
6415 6585 6603 6779 26382
合格 5709 6322 6404 6731 25166
不合格 706 263 199 68 1216
合格率(%)
88.99 96.01 96.99 99.29 95.39 2.2 不合格处方情况
在1216张不合格处方中,50.90%为不规范处方,42.93%为用药不适宜处方,7.81%为超常处方。其中2012年的不规范处方占60.06%,显著高于其他3个(36.88%、38.19%、35.29%),P<0.05;2012年的用药不适宜处方占32.86%,显著低于其他3个(55.13%、54.27%、57.35%),P<0.05;4个的超常处方占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2012~2015年门诊不合格处方情况[n(%)] 年份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合计 不合格处方数(张)
706 263 199 68 1216
不规范处方 424(60.06)97(36.88)76(38.19)24(35.29)619(50.90)
用药不适宜处方 232(32.86)145(55.13)108(54.27)39(57.35)522(42.93)
超常处方 50(7.08)21(7.98)15(7.54)5(7.35)95(7.81)
2.3 不规范处方情况
不合格处方中,不规范处方以“使用含糊不清的字句或用法、用量不完全”和“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未写临床诊断”居多,分别占13.40%和12.75%,不适宜处方以“用量用法不适宜”居多,占24.10%,超常处方以“无适应证用药”和“无正当理由同时开具2种以上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居多,分别占3.45%、3.29%。见表3。
表4 不合格处方的具体内容[n=1216] 不合格处方类别 不规范处方
不适宜处方
具体内容
使用含糊不清的字句或用法、用量不完全
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未写临床诊断
需皮试药物未注明皮试
处方修改未签名、注明日期 医师签名不规范或未签名 药师单独值班未双签字
婴幼儿、新生儿未注明月龄、日龄 联合用药不适宜 用量用法不适宜
给药途径或药品剂型不适宜 遴选药品不适宜
处方数 163 155 93 80 56 40 32 62 293 85 57
百分比(%)
13.40
12.75 7.65 6.58 4.61 3.29 2.63 5.10 24.10 6.99 4.69 超常处方
适应证不适宜
无正当理由同时开具2种以上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
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无适应证用药 40 10 42
2.06 3.29 0.82 3.45 2.4 处方基本指标
2012~2015年门诊处方药物的平均品种数为2.4种,其中2012年的处方药物品种数最多,为3.1种,2015年的药物品种数最少,为1.7种。各的非专利名使用比例均为10.0%,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26.8%,其中2012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40.0%,显著高于其他各(P<0.05),2015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最低(17.0%),显著低于其他各,P<0.05。2012~2015年门诊处方注射剂使用比例为18.8%,各的注射剂使用比例接近,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012~2015年门诊处方基础药物使用比例为64.3%,其中2012年的基础药物使用比例最低(49.0%),2015年的基础药物使用比例最高(74.0%)。见表4。
表4 2012~2015年门诊处方的基本指标
基本指标
处方药物平均品种数(种)非专利名使用比例(%)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注射剂使用比例(%)基础药物使用比例(%)
2012年 3.1 100.0 40.0 20.0 49.0
2013年 2.7 100.0 28.0 18.2 65.0
2014年 2.0 100.0 22.0 19.0 69.0
2015年 1.7 100.0 17.0 18.0 74.0
合计 2.4 100.0 26.8 18.8 64.3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的合格率最低,为88.99%,2015年的门诊处方合格率最高,为99.29%,2013年和2014 年的门诊处方均比2012年有所提高,且两年的处方合格率接近,分别为96.01%和96.99%。可见我院门诊处方近4年的合格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说明我院近几年的门诊处方质量有明显改进,这是因为我院在2013年引进了合理用药软件,采用了人工与软件结合的处方点评方式,对门诊处方进行了客观、准确、全面的点评,指导临床用药,从而使门诊处方质量大为提高。本次研究发现,我院2012年的处方药品平均种类数最多,同时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注射剂使用比例也要比其他更高,而基础药物使用比例又比其他更低。说明门诊处方药品种类多、抗菌药物及注射剂使用比例高、基础药物使用比例低是我院2012年门诊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但研究还显示,到2015年,我院门诊处方的平均种类数明显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注射剂使用比例也明显降低,而基础药物使用比例明显升高。这提示我院在2012年后所采取的门诊处方整改措施,有效提高了临床医师对基本药物、注射剂、抗菌药物的认知程度,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合理性[5]。
我院不合格门诊处方有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三类,在不合格处方中不规范处方占50.90%,用药不适宜处方占42.93%,超常处方占7.81%。可见门诊不合格处方以不规范处方和用药不适宜处方居多。不规范处方的常见问题有:(1)使用含糊不清的字句或用法、用量不完全,本次研究中有163张处方存在此类问题,在不合格处方中占到了13.40%,是较为常见的不规范处方类型。例如,在处方中对双氯芬酸钠乳膏只注明外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只注明滴眼,口服药物只注明口服,或者是根本未标注药物的用法、用量。这种用法、用量标注模糊的处方,容易造成患者用药方法或剂量的不正确,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甚至还可能引起各种药物的毒副反应[6-7]。(2)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未写临床诊断,本次研究中有155张处方都因诊断书写不规范而判为不合格,比如对诊断为“待查”的患者开具治疗性药物,在诊断栏中书写“神衰”、“慢支”等不规范名称等。之所以会出现诊断书写不规范、用法用量描述模糊这类问题,可能是因为我院门诊量大,医师门诊工作繁重,在接诊时常常为了节省时间而忽视了诊断及用法、用量书写,特别是一些复诊患者,门诊医师往往认为他们的用药时间较长,对药物用法、用量熟悉,所以无需在处方中详细说明。另一方面也与门诊医师对处方重视程度不够有关,认为处方不规范只是小问题,不会导致严重后果[8]。(3)婴幼儿、新生儿未注明月龄、日龄。本次研究中,就有32张不合格处方存在此问题。由于婴幼儿和新生儿处在较为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其生理特点比一般儿童更特殊,所以其临床用药也有一定的特殊性,故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应当详细注明婴幼儿或新生儿的月龄、日龄。另外,需皮试药物未注明皮试、处方修改未签名或未注明日期、医师签名不规范或未签名、药师单独值班未双签字也属不规范处方范畴。本次研究中,也有少数的不合格处方出现了上述问题。用药不适宜处方的主要问题包括:(1)用量用法不适宜。1216张不合格处方中有293张的用法用量不适宜,占到了24.10%。具体表现为药品稀释浓度不符合说明书规定,超剂量用药,低剂量用药等,比如250ml生理盐水与1.8g注射用克林霉素混合后用药,这样配制的克林霉素注射液浓度为9.6mg/ml,远高于规定浓度6mg/ml,这种处方极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引发医疗纠纷。(2)给药途径或药品剂型不适宜。不合格处方中有6.99%存在给药途径/剂型问题,比如将口服的制霉素片阴道给药,使用加替沙星滴眼液滴耳等。另外还有联合用药不适宜、遴选药品不适宜、适应证不适宜也为用药不适宜处方类型,其在在本次研究中的不合格处方中分别占5.10%、4.09%、2.06%。超常处方主要包括:(1)无正当理由同时开具2种以上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比如在处方中同时使用美洛昔康和塞来昔布,同时使用司他斯汀和依巴斯汀,等等。本次研究中的不合格处方中有3.29%都因上述问题而判为不合格处方。(2)无适应证用药。本次研究中的不合格处方中有3.45%为无适应证用药,比如对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对头晕患者长时间应用胸腺肽肠溶片等[9]。
对于处方点评结果为不合格处方的,我院同时采取了技术干预和行政干预手段。一方面与临床医师共同商讨用药方案,获取更多合理用药相关信息,积极参与用药会诊,推行基本药物目录,实施用药指南,并对临床医师加强合理用药教育。另一方面,针对重复出现的、典型的、严重的不合格处方,要在全院公示,并要进行相应的处罚[10]。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通过联合运用技术与行政干预,我院门诊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处方还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在处方点评的基础上实施行政干预和技术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处方合格率。
【参考文献】
[1] 胡扬,张波,都丽萍等.我院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与成效对比[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4):282-285.[2] 周权,LI Tian-yuan,颜小锋等.建立处方点评质量管理制度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8):546-550.[3]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J].世界临床药物,2010,31(3):194.[4] 王羽.《处方管理办法》答疑 [M].中国法制,2007,113.[5] 周永梅,房德敏,高颖等.医院中成药处方合理性评价标准的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32(4):307-309.[6] 郑造乾,骆瑾瑜,袁雍等.基于智能推理机的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与干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7):566-568.[7] 朱红燕,朱春丽,贾巍等.处方点评对持续改进处方质量的影响[J].医药导报,2012,31(4):544-546.[8] 陈华,孙丽,叶柳贤等.处方点评在我院2012门急诊处方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18-120.[9] N.R.Samaranayake,S.T.D.Cheung,W.C.M.Chui et al.Technology-related medication errors in a tertiary hospital: A 5-year analysis of reported medication incid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2,81(12):828-833.[10] Maltezou,H.C.,Mougkou,K.,Iosifidis,E.et al.Prescription of antibiotics and awareness of antibiotic costs by paediatricians in two hospitals in Greece[J].Journal of chemotherapy,2014,26(1):26-31.
第三篇:处方点评工作总结
处方点评工作小结
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管理办法》、《准格尔旗中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对2012年全年处方随机抽取进行点评。旨在规范处方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高我院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点评方式:每月5日之前随机抽查上个月7天的处方进行点评,全年抽查处方4846张,平均每月抽查403.8张处方。2012年抽查结果:合理处方为77.6%,不合理的处方主要是不规范处方;平均每张处方用2.56个药物、用药金额47.8元,基本药物使用率为57.4%、通用名称的使用率为98.7%、注射剂的使用率为22.9%、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7.8%。
不规范处方分析:不规范处方包括费别、科别、住址、诊断等处方前记内容不完整,修改处方、超疗程用药没有医师签名或注明理由,大额处方无患者签名同意,单位、住址等遗漏,还存在个别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不规范的现象。
不合理用药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有重复用药现象,有诊断与开具药物不对症的情况,个别处方中存在药品剂型、规格、用法、用量错误,偶有超剂量、超浓度静脉给药现象。
抗菌药物应用:总体上,抗菌药物处方数占总处方数的比例在下降,且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日渐规范,但仍有未根据抗菌药物特点和病原菌种类选择抗菌药物的情况存在,需进一步改进。
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1、希望各科医生与药房加强合作,使临床科室提高对处方正确书写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处方不规范书写的监管,并按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对不合格处采取相应措施;
2、建议信息科设置程序使填写不完整的处方无法通过,从系统上消除项目填写不完全的错误,如年龄、用法用量等项目;
3、望各临床医生积极配合医院制度实施,提高我院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减少不合格处方的出现。
第四篇:处方点评工作方案
***医疗机构处方集中点评工作方案
为了切实提高市属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药水平,切实降低人民群众用药负担,提升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规范医疗行为,保障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根据卫生部《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处方点评工作方案。
一、实现目标
依托“XXX市处方集中点评系统”平台,建立覆盖市属医疗机构的临床合理用药监测评价体系,通过处方集中点评工作的开展落实,强化医师合理用药意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负担,保证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医疗机构处方集中点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人由主管医疗的市卫生局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内有关医院院长及卫生局医政处处长、卫生信息中心主任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政处,主任由医政科处长兼任,副主任由***市药事质控中心主任单位及卫生信息中心信息科兼任,领导小组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技术管理功能,行使对辖市内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合理用药进行考评的职责,按照本局制定的合理用药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
(二)成立“***市医疗机构处方集中点评专家组”,由药事质控中心组织市属医疗机构高年资临床药师及药学管理专家担任,负责辖市内医疗机构的处方集中专家点评工作。
三、点评方法
(一)点评范围
我市辖市内所有医疗机构已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处方(包含住院出院患者的用药医嘱)。
(二)点评内容(点评标准)
1、处方的规范性审查,包含处方患者信息的完整性、诊断情况、处方疗程等;
2、处方的适宜性审查,包含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
3、处方超常用药审查,包含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等;
4、抗菌药物专项点评:
5、基本药物专项点评:
6、逐步推进“中药注射剂”、“质子泵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其它专项点评。
(三)点评办法
1、依托“XXX市处方集中点评系统”平台,实现常态化、全样本的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
2、每季度组织专家对“XXX市处方集中点评系统”平台分析获取的临床用药适宜性问题及超常用药问题的进行专家审核点评工作。每月发布“XXX市处方集中点评系统”平台根据专家审核结果生成的全处方点评报表。
3、具体的点评内容包括:规范性点评、适宜性点评、超常性点评。点评内容包含《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适合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点评的各项指标。
4、在利用成熟的规则库的基础上,经过多轮我市点评专家的点评工作后,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市情况的处方点评规则库。
5、点评专家要把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纠正。
(五)点评方式
1、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系统记录,并通报医院和临床科室;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工作中应对用药不合理的医嘱、处方进行点评,及时向当事医生反馈结果,使其知晓问题所在,有利于以后自觉纠正。
2、建立处方点评登记公示制度。对有典型错误的、同类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医嘱、处方,进行全市通报。对连续多次有缺陷处方的人员,造成严重用药错误的,建议具体医疗机构按《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建议医疗机构吊销处方权。
3、每季度使用金额前10位的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用药频次超过该药品总用药频次30%,提出整改方案,实施重点监控。
4、对于用药合理性有争议的,可召集有关专业人员探讨,或在药事委员会上开展讨论,以促进学术交流,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
四、工作步骤计划(一)各医疗机构应在XXXX年XX月XX日前,药剂科、信息科完成对“XXX市医疗机构处方集中点评系统”平台的数据比对和数据核对确认工作。(二)“***医疗机构处方集中点评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我市集中处方点评具体的标准和指标。(三)药事质控中心负责组织专家,对XXX市医疗机构处方集中点评系统”平台自前述确认日期以后一个月的合理用药警示信息进行人工审核点评。(四)卫生信息中心信息科根据领导小组意见及专家点评结果对“XXX市医疗机构处方集中点评系统”进行相应设置。运行系统自动点评,并按月生成报表,供领导小组和其他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使用。(五)“***医疗机构处方集中点评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发布“XXX市处方集中点评报告”
第五篇:处方点评规范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第三条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各级医院应当按照本规范,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工作,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 医院应当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院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 医院应当根据本医院的性质、功能、任务、科室设置等情况,在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第七条 医院药学部门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第八条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二)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他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三章 处方点评的实施
第九条 医院药学部门应当会同医疗管理部门,根据医院诊疗科目、科室设 1
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第十条 医院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点评表格由医院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第十一条 三级以上医院应当逐步建立健全专项处方点评制度。专项处方点评是医院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处方点评。
第十二条 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第十三条 处方点评小组在处方点评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方,应当及时通知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
第十四条 有条件的医院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处方点评系统,逐步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联网与信息共享。
第四章 处方点评的结果
第十五条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第十六条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一)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二)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三)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四)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五)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六)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七)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八)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九)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十)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十一)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十二)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十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十四)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十五)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一)适应证不适宜的;
(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三)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四)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五)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七)重复给药的;
(八)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九)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第五章 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
第二十条 医院药学部门应当会同医疗管理部门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根据处方点评结果,3
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第二十一条 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药学部门会同医疗管理部门提交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第二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师定期考核机构,应当将处方点评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医师定期考核指标体系。
第二十三条 医院应当将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不按规定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的医院应当责令改正。
第二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应当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于开具超常处方的医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六条 药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调剂药品、进行用药交待或未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的,医院应当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七条 医院因不合理用药对患者造成损害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附件:处方点评工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