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量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1.认真执行国家颁布的《输血法》《临床技术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规。
2.护士应掌握有关输血的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程序,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把关,以保护病人医院供血单位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使输血治疗达到安全水平。
3.严格无菌操作规程,血型检查,签输血协议书,输血前准备,输血实施,输血的副作用及对策的各个环节,严格按卫生部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严禁同时采取两名病人的血标本。
5.输血前由两名护士仔细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等。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等,准确无误方可输入。
6.取回血液尽快输入,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
7.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根据输血反应程度报告上级部门积极展开检查治疗和抢救,妥善保管余血。
8.使用完得血袋用双层黄色塑料袋捆扎,送输血科保存24小时。
输血查对制度
一、抽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化验单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1名护士值班时,由值班医师协助)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抽血(交叉)前须在盛装血标本的试管上写好病区、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等信息,字迹必须清晰无误。
4)抽血时对化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师重新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如发现错误,应重新填写化验单和条形码,切勿在错误化验单和错误条形码上直接修改。
二、取血查对制度 取血时,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编号、输血数量、血型等是否与交叉配血报告单相符,确保准确无误。检查血液有效期和外观,符合规范要求。
三、输血过程查对制度
1)输血前患者查对制度:须有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核对供血者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查实相符后进行下一步程序。
2)输血前血液及用物查对:检查血袋上的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未过期、无溶血、无凝血、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3)输血时查对:须有2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确认受血者方可输血。
4)输血后查对: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编号、供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交叉配血报告单粘贴在病历中,将血袋冷藏保存24小时备查。
第二篇: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管理制度
一、护理人员根据医嘱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经扫描后的合血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标本。
二、值班护士将受血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核对无误。
三、输血者从输血科取血时要认真核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血量、血袋号和采血日期等有关内容,并签字。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取,通知相关人员。
四、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五、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 龄、住院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单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 的输血器进行输血,两名核对的护士在电子医嘱单上签字,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
六、取回的库存血不能加温,需要在室温下放置15-20 后再输入。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七、输血前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八、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记录输血过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九、输血完毕后,将输血过程记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 送到血库保存。
第三篇: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护理输血安全管理制度
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
(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 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
(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②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急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③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 路,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以便查找原因。
(6)执行后在医嘱单、护理记录单、输血(检测)记录单、输血核对登记本上双签全名及执行时间,将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粘贴在输血(检测)记录单及输血核对登记本上。
(7)输血完毕后,将血袋及“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回输血科(血库)。
7.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卡、“腕带”识别外,清醒患者还应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询问患者姓名。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可通过询问家属进行识别。
8.输血反应的预防
(1)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库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而引起反应。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min内输入,避免久放致使血液变质或污染。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血液必须经二人以上核对后方可给患者输入。认真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如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色,界限不清,提示可能有溶血,不能使用。(3)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其他药物,如钙剂、酸性及碱性药物和高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4)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注射用生理盐水,避免产生免疫反应。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滴速,对患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或年老体弱、婴幼儿等患者输入的速度宜慢。
(6)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有发热、过敏、溶血等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保留余血,以备核查。
第四篇: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一)患者输血种类及剂量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
(二)根据医嘱打印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条形码,采血前须向患者本人或患者家属核对患者信息(至少包括患者姓名、年龄及住院号)与试管条码信息是否一致(用PDA进行扫描),核对无误后按要求采集标本;标本采集完毕,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三)采集时每次只抽取一位患者的标本,严禁同时采集两名患者的血标本。需采集两人以上的血标本时,要严格查对,逐一分别采集血标本,标示清楚,明确区分。
(四)标本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送交输血科,双方对试管信息及相关申请项目进行逐项核对,准确无误后双方在登记本上签字。
二、取血
(一)患者需要用血时,由主管医师开具医嘱,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携带处方及取血专用箱到输血科取血。
(二)取、发血双方必须认真核对:
1.核对输血报告单和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姓名、性别、科室、住院号、床号、血型、供血者血型、血袋条码(血袋号)、血量及血液成分类别。任何一项不符不交不接。
2.核对血袋及血液外观,凡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交不接。(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需要查证的情况。3.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三、输血
(一)取回的血制品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输注,不得自行贮存。
(二)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血前需两人核对,确保医嘱单、输血报告单、血型单、血袋标签上的信息完全一致。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
三查:查血有效期、查血液质量、查输血装置是否完好。
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剂量、血液种类、血型及交叉配血结果的各项内容。
(三)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报告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头牌、腕带,由患者陈述患者姓名、血型以确认受血者身份,再次进行“三查八对”,用PDA直接扫描输血条码后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并在临时医嘱单上签名,填写输血观察记录单。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不能确认患者,须通过询问患者家属及核对腕带进行确认。
(四)除生理盐水外,输血前和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内加任何药品。
(五)输血时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冷藏血不可随意加温,若确需加温,只能使用专用加温装置。
(六)严格控制输血的速度,按照“先慢后快”的原则,开始输入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及血液种类调节滴速。
(七)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对婴幼儿、意识不清、全麻、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达自我感受的受血者,尤其应注意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
(八)若发现输血严重危害(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不良反应及经血传播疾病)时,应按照医院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执行,并及时规范记录。
(九)输入两袋以上血液时,两袋血液之间需输入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防止发生血液凝集现象。调换每袋血液时,必须坚持两人查对制度。输血器连续使用4小时以上,必须更换新的输血器。
(十)输血完毕将输血报告单及输血观察记录单存入病历,血袋在2~6℃冰箱至少保存24小时后,按医疗废物处理并有记录。
第五篇:临床输血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输血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如果输血操作规程不当,可发生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须加强临床输血护理,规范临床输血护理行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护理工作者应加强学习,以适应现代输血医学迅速发展的需求。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工作对安全用血、防止输血差错事故有着重要作用。1牢固树立护理人员输血安全意识1.1护理人员应掌握输血的一般知识护士除要掌握有关血型,输血适应证、禁忌证等知识外,还应熟悉常用血液制品的性质、特点,输血方法,各种输血反应意外抢救措施。了解输血传播疾病、输血免疫效应和成分输血等。
1.2严格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认识安全输血的重要性正确输血能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错误的输血不仅影响疗效、安全,而且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在输血管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病情,认真执行输血护理工作制度,一丝不苟地按输血护理常规工作。1.3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提高法律意识,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是护理服务的首要前提。
1、输血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2、血制品取回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如未及时输上,应尽快送回血库保管。
3、选择理想的血管或静脉导管,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
4、输血(血制品)前遵医嘱用药。
1、输血时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2、血制品取回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如未及时输上,应尽快送回血库保管。
3、选择理想的血管或静脉导管,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建立静脉通路。
4、输血(血制品)前遵医嘱用药。
5、先慢速滴注15min,观察患者的反应。
6、输注顺序:血小板、CIK取后立即输注,几种血制品同时输注时优先输血小板和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
7、输注速度:含凝血因子的血制品(血小板、冷沉淀、纤维蛋白酶原复合物)应以患者能耐受的速度尽可能快地输入(60-100滴/分)。
8、观察输血(血制品)过程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①皮肤过敏反应②寒战、发热③腰痛、血尿④四肢抽搐⑤其他
9、并发症的处理流程:停止输血(血制品)→无菌封存血液制品→更换输液管→立即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用药、处理→按要求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通知输血科及其他相关科室
10、输血完毕,用生理盐水注射液冲管。
11、准确记录输血的开始时间、输完时间以及有无输血反应。
12、输血后24小时内将血袋及输血反应报告单送返输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