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02: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

第一篇: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

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

1.护理业务技术水平低:

急诊科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岗位,就诊病人多,病种复杂,病情重且发展迅速,要求护士能快速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低年资护士是急诊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由于临床经验欠缺、心理素质较差等因素,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而急诊科又是开放式服务,一旦病人有什么不好情况,家属立刻把愤怒情绪发向医务人员,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对策: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组织学习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及抢救方法,让低年资护士有章可循,规范护理操作,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及急救技术。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定期考试。2.护患沟通不到位:

由于患者和家属的文化背景及受教育情况不一,各自对医疗的期望值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所以急诊护士缺乏较好的应变能力,对家属或病人反应的信息不予重视,语言用词不恰当,沟通不统一,安排不到位等都容易激化矛盾。与临床科室之间协调不彻底,病人被“踢皮球”等,引起纠纷。

对策:尊重、关怀、温暖,爱护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在护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外文化背景及对疾病认知的差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如使用对方可以听懂的方言,在执行各种操作前提前告知患者或家属,取得同意和配合。告诉患者治疗的目的,减少矛盾发生。同时,工作中严格要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加强与医生、工勤人员、挂号、药房、收费机其他临床科室的沟通协调,保障急诊绿色通道通畅。

3.救仪器设备老化或不完善,药品未及时补齐 :

药品失效、未能及时补齐,摆放凌乱,抢救仪器设备配备不足或未配备、老化及保养不妥,或者使用后未及时归位以及未及时充电,在关键时刻无法正常运行,故障等导致延误抢救时机,酿成医疗纠纷。

对策:保障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班班查对点清,各班下班前补齐,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修或寻找代替。保障急救物品药品在完好备用状态,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4.急诊人力资源不足:

急诊人流不确定,随机性较大,病人相对集中的时候工作量大,观察病情及沟通欠缺,不能及时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求,容易引起纠纷。

对策:增加高危时段的护理人力,特别是小夜及大夜(6Pm-12MN),设立二线班(备班),遇到突发公共卫生时间或其他特殊情况时,通知总值班或者夜班护士长,统一调配全员护理人力,避免因人力缺乏引起纠纷。5.法律意识淡薄:

急诊医护人员都未接受过较为完善的法律学习,对于急诊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如果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病情描述不确切,医学术语不恰当,反映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效果观察记录部及时等,容易引起纠纷。

对策: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德医风建设》等相关文件及法律,增加护理文书相关知识培训。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急病人所急,一切多为患者着想,了解科室工作制度及各岗位职责。6.护士责任心低

护士责任心低,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错液体、用错药或未询问过敏史等,易引起纠纷。

对策:加强责任心教育,各班明确职责,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急诊科 杜旭航 2013.09.10

第二篇:新生儿护理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新生儿护理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 要】 文章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在医院新生儿护理中的经验和总结,着重针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新生儿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以供新生儿护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 风险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5-0203-01

引 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步提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新生儿室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是进行监护及治疗的重要科室,作为新生儿室的护士,只有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相关风险因素,才能有效避免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现将新生儿室护理风险与防范报告如下。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2.1 医院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室是一个结构相对独立,相对封闭,拥有现代化仪器设备,无菌要求较严格的特殊工作环境。新生儿室是集中监 护和治疗的地方,也是院 内感染的高发区,易发生各种感染。如新生儿室内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物品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终末消毒不合理等,均可造成患儿的感染。当然也有患儿 自身因素,如早产儿抵抗力低下,易发生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等。

2.2 新生儿损伤的风险

新生儿室是一个无家属陪护的病房,护理人员如看护不当易发生各种损伤及意外;如输注高渗液体、多巴胺、脂肪乳等刺激性药物易发生渗漏,致使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甚至皮肤坏死的损伤; 新生儿沐浴时,水温过高易发生烫伤;行蓝光治疗时,易发生抓伤等。

2.3 法律纠纷的风险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种医患纠纷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新生儿无人陪护时,新生儿病情重、变化快,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如果医护人员与家属之间缺乏沟通,极易造成法律纠纷。另外,新生儿室的费用比较昂贵,如护理服务态度不到位,均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2.4 医疗设备管理不当的风险

新生儿室存放和使用多种仪器,如使用不当可造成严重事故的发生;多种仪器同时使用 时,用电负荷过大,易造成断电、漏电,造成火灾。使用氧气时可致室内氧气浓度升高,如遇明火易发生火灾。

2.5 护理病历书写的风险

新生儿护理记录不规范,不及时准确,不能反应护理行为,出现纠纷时无法作为有力的证据。还有一些护士违反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在医嘱上代签名,代签执行时间,漏记、错记 导致差错发生,或将新生儿的年龄、性别写错而引起护理纠纷,增加护理风险。预防新生儿护理风险的措施

3.1 做好新生儿室的清洁工作,实行物品的消毒

做好新生儿室的清洁工作,做好空气、物表的消毒与监测。做好物品的管理,新生儿用物如衣服、奶瓶等用物要求一人一用一消毒。尤其对蓝光箱、新生儿暖箱、辐射台、复苏气囊等的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消毒制度,经常检查,互相督促。

3.2 新生儿意外损伤的防范

在输液的途中应经常巡视患儿,防止漏针,如有漏针应给予硫酸镁湿热敷。在行蓝光照射时应给患儿带上手套,防抓伤;眼罩确保不会滑脱,不会堵住鼻孔。应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勤换纸尿裤,防止红臀,如已发生红臀,应给予蹂酸软膏涂抹。在新生儿辐射台注意探 头滑脱,防烫伤,经常更换血氧探头部位,防止局部受压。喂奶时注意防止呛奶引起的窒息。应经常检查患儿的手圈,脱落应及时补上,防抱错患儿。

3.3 增强护士风险和法律意识

新生儿室的患儿均是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特殊患儿,无家属陪护,所以护士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的建设,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做到服务形式多样化和规范化。

3.4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组织实施并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防范工作的保证。制订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士长夜安全护理查房 制度等,以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

3.5 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

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是重要的法律文书。护理记录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可能作为法律依据。在日常的护理记录中存在着许多法律 问题,稍有疏漏便会酿成责任,规范护理记录书写,避免潜在性法律问题发生,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对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严密记录新生儿的护理变化,培养护理人员的观察力和书写能力,避免遗漏、错写、涂改等情况,确保各种记录的及时、准确、完整。结语

总之,新生儿室的护理是一项繁琐,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的工作。对于新生儿室容易疏忽的风险因素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防范措施,有预见性的进行管理是减少护理缺陷,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廖容,刘志霞.临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中国实用护理,2006(8).[2]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2007(14).

第三篇: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探讨

急诊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探讨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理风险不良事件中护理人员存在的问题,以期今后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降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4月发生的35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关键风险点。2015年5月~8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5年9月~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纠纷及投诉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有效提高了急诊科护士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对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探讨

护理是充满压力和风险的工作,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急诊科护士面临更多的风险。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1],急危重症患者多,病情变化快,护士零距离接触患者及其家属[1],属于高风险科室。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2]。加强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已经成为急救护理领域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分析护理风险隐患,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4月发生的35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找出护理人员存在问题和关键风险点,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护理纠纷及差错,提高护理质量。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4月发生的35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找出护理人员存在问题和关键风险点,见表1。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2015年5月~8月3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9~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随机选取3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纠纷及投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树立安全管理意识,要求护士人人参与管理,充分调动全体护士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积极性。成立了护理风险管理组,制定了工作流程、各成员职责、考核标准。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有高、中、低年资护士组成,每月召开例会,分析、讨论出现的各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并提出整改意见和防范措施,并认真记录。

1.2.2定期培训、教育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培训和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严格执行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对新颁布的《护士条例》、《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明确规定的护士的责、权、利等方面内容,并对护理风险进行适时地分析,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护理管理者与护士均认真学习,确保掌握新法规内涵,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逐步渗透、内化,使护士的护理行为更加合法、合理。针对年轻护士的护理技术欠熟练的风险点,科内加强年轻护士的理论、操作考核。每月护士长亲自考核、赋分,分析年轻护士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技术水平。

1.2.3制定、完善常见急症的抢救流程、患者交接班流程、患者转运流程、设备带故障处理流程、急诊患者输血流程、预检分诊工作流程、“三无人员”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培训,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各类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规范各类护理评估表,患者入院后及时进行评估、告知,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减少因护理人员告知不到位引起的风险事件的发生。

1.2.4合理使用人力资源,调整人员结构,合理排班。护士长在排班时注意将高年资与低年资护士搭配值班,充分发挥高年资和低年资护士各自的优势。高年资护士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过硬,可以指导、帮助低年资护士,减少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新护士因临床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慌乱、处理不当而引发患者不满甚至投诉等问题的发生。低年资护士通过不断地学习、模仿,能够较快成长起来。

1.2.5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患者”的就医体验活动,让护士亲身体验患者从挂号、检查、取药、治疗等全程就医的感受及需求。要求护士换位思考,讨论、分析在就医全程中护理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活动,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为患者及家属进行皮肤护理、常见急诊的处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使护士能够发自内心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1.3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字2检验。

2结果

两组在护理文书合格率、护理纠纷及投诉、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3讨论

急诊护理是集专业性、技术性、灵活性多位一体的特殊领域,存在突发性、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护理人员运用科学方法管理患者时应学会总结在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3],及时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点,采用科学、有效、规范的管理方法,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分发生,同时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和满意度。

虽然护理风险事件不能完全避免,但临床实践证明,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护理风险事件是可以减少和基本避免的。

参考文献:

[1]黄霜霜,梁金清,陶品月,等.急诊、门诊输液室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10):246-248.[2]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刘俐,谢徐萍,钟晨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9):16-18.编辑/孙杰

第四篇: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职工医院(江油三零五医院)护理部---2016年3月修订

护理不良事件及预防措施

一、护理不良事件类型

(1)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与病人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诊断或治疗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医疗事件;(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5)因工务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6)严重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查对制度不严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1.2 不严格执行医嘱 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职工医院(江油三零五医院)护理部---2016年3月修订

1.3 药品管理混乱 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1.4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1.5 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1.6 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措施 2.1 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2 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职工医院(江油三零五医院)护理部---2016年3月修订

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2.3 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臵,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2.4 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2.5 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2.6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2.7 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氧气应有“烟火勿近”字样,保证病人安全。

2.8 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9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2.10 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2.11 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护士在医学发展和促进疾病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面对的是生命的延续和生存的质量,因此,保证护理安全、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成为每一个护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职工医院(江油三零五医院)护理部---2016年3月修订

士自觉行为,护士应不断加强护理理论学习,善于观察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的隐患,全面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措施及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措施及护理

蔡敏

【摘要】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及对静脉的反复损伤,在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时有发生,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并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在临床上做好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护尤为重要,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化疗药物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笔者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共121例次患者经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其中9例次在输注化疗药物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外渗。经妥善处理后,均得到很好控制,未出现并发症及后遗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1例次中,男65例次,女56例次;患者年龄20~72岁,中位年龄57.5岁。其中肺癌46例次,乳腺癌29例次,食管癌6例次,宫颈癌11例次,鼻咽癌5例次,卵巢癌8例次,胃癌16例次。

1.2 治疗方法 根据病理诊断或临床诊断,采取常规方案进行化疗,化疗时间为2~6周期,常用化疗药物为: 顺铂、紫杉醇、健择、环磷酰胺、阿霉素等。对化疗药物外渗多采用局部封闭、冷敷、热敷等治疗。结果

121例次患者中,9例次出现化疗药物外渗,其中肺癌4例次,乳腺癌3例次,食管癌1例次,鼻咽癌1例次;输顺铂时药物外渗6例次,输阿霉素时药物外渗3例次。

3.化疗药物外渗预防

(1)医患双方应做好心理准备。

(2)病人血管质量的好坏是影响静脉炎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3)熟练穿刺技术:(4)联合用药

(5)推注药物时应证实静脉穿刺成功。

(6)最佳用药途径是深静脉置管,刺激性小,可完全避免静脉炎及外渗发生。(7)用药前医护人员应仔细参阅药品说明书。4 护理措施

4.1 患者宣教(1)给患者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化疗方案,使其对化疗有正确的认识,同时给以心理疏导,使患者增强抗病信心,使化疗顺利进行,签署化疗同意书,且在护理病历上记录宣教的内容。(2)讲解强刺激性药物首选中心静脉途径给药的优点,取得患者配合。(3)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刺激性,化疗当天向患者交代清楚哪一瓶液体是强刺激性药物,哪一瓶是一般刺激性药物,切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4)叮嘱患者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尽量减少去卫生间、就餐等躯体移动,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5)询问输注化疗药物时患者的感觉,输注过程中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如有上述感觉立即向护士汇报,以便尽早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

4.2 合理选择血管 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尤其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输液应选用小血管,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交替使用;对于发疱性、刺激性药物,一般选用前臂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2~3cm处的血管交替给药,不选用手足背小血管,注意避开肌腱、神经、关节部位,防止渗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输入发疱性、刺激性药物前,对使用的血管进行正确判断(血管位置、回血情况、静脉是否通畅等),同时将判断结果告诉患者及家属,使其确认静脉穿刺是成功的,万一药物渗漏,患者能正确面对,减少对护士操作方面的责怪。对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避免在上肢进行化疗

4.3。正确使用药物 掌握正确的给药方法、浓度、输入速度。避免用含有化疗药物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先输入生理盐水回血无渗漏后再输入化疗药物,输注完毕用等渗液冲洗,使输液管中残余药液全部输入。联合用药时,应先了解药物刺激性的大小,先输入低浓度,再输入高浓度化疗药物,两种化疗药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输液化疗时,护士密切监护,直至药物完全输入体内。

4.4 熟练穿刺技术 穿刺前热敷血管,使局部静脉扩张,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如穿刺失败,不使用同一静脉的远端,以免药物从前一次穿刺处外渗。对脆性血管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慢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方法[5]。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脱和刺破血管壁,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有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避免药液沿针眼外渗。

4.5 药物输注方法 静脉穿刺时,选择针头应考虑血管直径,一般针头不宜太粗(除盖诺遵医嘱要采取9号针穿刺之外),多采用6号半至7号静脉针。先用空注射器抽10~20ml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确保穿刺成功,局部无渗漏后再应用化疗药物滴注。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稀释,静脉注射宜缓,注射前后均须用至少20ml生理盐水冲入。化疗结束时。再注入10~20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拔针。拔针时,先关闭输液器调节开关,用无菌棉球轻按压于穿刺部位,再迅速拔出针头,一般按压时间为4~6 min,以防药物带入皮下组织,引起针眼局部淤血。

4.6 增强观察力度 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有报道指出:液体外渗主要发生在输液2h后,而发生在1~2h的外渗,是穿刺手法或血管细小引起的。严格交接班,每班交班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注时间、药物余量、输液通畅情况。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5.1 防止药物外渗 化疗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勤巡视病房,勤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观察静脉反应,掌握药物外渗的早期表现,如果注射部位出现水肿或点滴不畅,患者感刺痛、烧灼,则提示可能有药液外渗,立即停止用药,抽吸针头及血管外药液,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拔针。在化疗期间和化疗1周内,沿静脉方向在皮肤表面使用喜疗妥软膏,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的静脉炎。化疗后鼓励患者多做肢体运动,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轻搓手背,多做手臂伸握动作,增加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停留时间,减少药物刺激和静脉炎的发生。

5.2 ① 应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并报告医生和护士长。②护士应及时了解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输注的方法,评估患 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③ 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如损失量超过原药液量的 10%,再重新输注时应遵医嘱不足损失量。④ 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遵医嘱作皮下封闭。⑤ 护士应每天严密观察患者皮肤药物外渗出的情况,如:皮肤颜 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等情况,做好护理记录。⑥局部选用33%硫酸镁湿敷:纱布浸硫酸镁溶液,以不滴液为宜; 湿傅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cm,湿敷时间应保持24h以上。

⑦ 外敷时,注意保持患者衣物、床单的清洁、干燥。

⑧ 患者自甘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遵医嘱用冷敷。禁止使用任何 方式的热敷。⑨ 因药物外渗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及时给于清创、换药处理。

⑩ 抬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下肢药液外渗时,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床尾抬高15°。上肢药液外渗,可用绷带悬吊上肢,尽量减轻肢体负担。外渗部位未全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 射。护士在整个化疗药外渗处理过程中,要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心 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情绪,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5.4 药物外渗后知识的宣教 由于绝大多数患者对化疗药物外渗后知识的缺乏和认识不足,理解为一般的外渗肿胀应该用热敷,事实上化疗药物外渗却恰恰相反,需行冷敷,除了植物类抗肿瘤药如长春新碱、鬼臼类是用硫酸镁热敷外,其他药物都必须行冷敷,目的是为了延缓细胞毒性药物的吸收。

讨论

临床中使用化疗药物时有时会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可能会给肿瘤患者造成严重的永久的伤害,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因素,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因素:如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渗透压高、配置药物浓度过高等;(2)血管因素: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在这些情况下如果外周静脉化疗可能会出现外渗;(3)操作因素: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等;(4)其他因素:如淋巴水肿、输液量大、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患者血小板数量少、静脉注射部位弯曲等。

总之,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大、毒副作用强,本文通过加强对全身化疗中各项护理措施,无1例因操作不当而发生药物外渗致皮下组织坏死及交叉感染,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因此,做好肿瘤患者的血管护理,正确地选择血管,提高穿刺技术,正确的输注方式以及加强巡视和交流,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科学、合理、有效地护理好肿瘤患者的血管是减少周围性静脉炎的重要措施,同时也保障了全身化疗的顺利实施。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他们的痛苦,延缓其生命并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丁荣霜,鞠桂芳.肿瘤康复护理300问.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129.2 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355.3 吴煜.肿瘤病人家庭康复.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229.

下载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查对制度不严 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

    压疮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压疮的预防措施及护理 压疮或压力性溃疡,临床上常称为褥疮。压疮是由于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或局部皮肤长期摩擦、受潮湿刺激及全身营养不良、水肿,使局部组织缺血、营养不......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探讨

    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探讨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骨科护理安全隐患预防性措施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骨科住院患者216例,将其做为对照组;选取2013......

    护理不良事件内容及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医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类型 (1)病人在住院期间发......

    急诊科护理查房

    急诊科护理教学查房 时 间: 2014年4月4日 地 点: 急诊科示教室 分管护生:陈碧峰(方丽英老师)、李丽娜(陈霞老师)、徐霞清(蔡国英老师) 主查老师:蔡国英 主 持 人:关素琴 主 讲 人:陈......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第五章 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 1、“120”工作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以“患者至上,信誉第一”为宗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的。 2、值班人员必须听从总值班指挥、调度,做到......

    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2018年急诊科护理工作计划 围绕2018年度医院“三甲”创建重点任务和护理部工作的重点要求,结合 《某某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通用版)》相关规范和我科实际 情况,急诊科......

    第四章 急诊科护理

    第四章急诊科护理 第二节急诊科的管理要求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关于急诊科的布局,下列哪项不正确 A.尽量远离住院部B.有专门的出入口通道 C.分诊室设立在入口明显的位置D.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