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防安全十类场所排除整治标准
山西省十类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一、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
(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1、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营业前必须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
2、是否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3、是否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4、是否确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严格落实每日防火巡查和每月防火检查制度,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
5、内部装修是否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和有关建筑内部装饰装修防火管理的规定。
6、加强电气防火安全管理,是否超负荷用电,是否擅自拉接临时电线;严禁在营业期间进行设备检修、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
7、是否设置醒目禁火标志。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吸烟、明火照明和燃放烟花爆竹。
8、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有效。
9、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公共娱乐场所是否与具有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签订维护保养合同,确保完整好用。
10、消防控制室是否悬挂各类规章制度和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值班操作人员必须经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并持证上岗,能够熟练掌握应急程序和操作消防控制设备。
11、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是否接受专门的消防业务培训;新职工上岗前是否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12、在醒目位置张贴消防安全承诺书。
13、封闭楼梯、防烟楼梯及其前室的防火门是否向疏散方向开启,具有自闭功能,并处于常闭状态;常开式防火门能够远程控制关闭并反馈信号;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应从内部开启,并有明显标识和使用提示。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应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物内。
2、不得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和博物馆、图书馆建筑内,不得毗连重要仓库或者危险物品仓库。
3、不应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当布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厅、室的疏散门应设置乙级防火门;当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时,最远房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9m。
4、与其它建筑相毗连或者附设在其他建筑物内时,应当按照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商住楼内的公共娱乐场所与居民住宅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应当分开设置。
5、安全出口数量、疏散宽度和距离应当符合规范要求,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外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和侧拉门,门口不得设置门帘、屏风等影响疏散的遮挡物。
6、观众厅、舞厅的安全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7、卡拉OK厅及其包房内应当设置声音或者视像警报。
8、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或设置在建筑的首层、二层和三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的公共娱乐场所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9、设置在地下、半地下或建筑的地上四层及四层以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0、公共娱乐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间等处应按要求设置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
利院,托儿所、幼儿园)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营业前必须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
2、是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明确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特别是学校、幼儿园的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医院住院楼、养老院、福利院负责人应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专人负责。
3、是否明确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制度。
4、是否实行防火巡查制度,特别是检查医院的住院楼、学校幼儿园的宿舍、养老院、福利院的夜间巡查制度是否落实。
5、是否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名称和使用操作方法,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完好有效。
6、室外广告牌、车棚是否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制作,是否违章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
7、是否占用消防车通道,是否影响灭火救援行动。
8、加强电气防火安全管理,是否超负荷用电,是否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9、学校实验室、医院的放射间、胶片室、手术室、易燃制剂室、药(库)房等重点部位在使用期间是否设专人监护。
10、疏散门是否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是否设置影响逃生的门窗障碍物。是否在常闭式防火门、安全疏散通道等位置设置警示标志。
11、是否成立志愿消防队,是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
12、是否在主要出入口设置固定的“消防安全责任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配置简易防护面罩、手电筒、灭火器等灭火、逃生设备器材。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高层建筑内的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活动场所是否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是否单独设置出入口;
2、室内吊顶是否采用不燃烧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的难燃烧体;
3、医院的病房、贵重医疗设备室、病历档案室、药品库是否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病房楼与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使用场所的防火间距应当符合规范要求;建筑四周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建筑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与建筑物之间不应有妨碍消防登高车作业的架空电力线、管廊等。
5、高层病房楼疏散楼梯应在首层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多层病房楼楼梯间首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米处。
6、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设置明显标志。
7、建筑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卷帘门和转门,疏散走道、楼梯间不应设置金属栅栏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8、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病房楼、门诊楼、手术部应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报警阀组件应当完整好用;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工作压力不低于0.05MPa,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置试水阀,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便于操作,且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
9、大于等于200床位的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手术部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三、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建筑工程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
2、单位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完善消防档案。
3、是否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和禁烟标志。
4、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队员应当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的基本技能,定期开展消防技能训练。
5、加强火源管理,是否建立用火、动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用火、动火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审批范围、程序、要求等内容。
6、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是否擅自拉接电气线路、设置炉灶。
7、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内装修、建筑保温材料(彩钢板芯材)是否采用A级不燃烧材料。门窗是否设置影响逃生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8、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建筑是否与具有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签订维护保养合同,每半月至少模拟启动一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
9、是否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并定期组织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员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保证消防水源充足,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灭火器材和消防设施,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小于4.0米,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无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2、建筑四周不得搭建违章建筑,不得占用防火间距、消防通道、举高消防车作业场地。
3、建筑各功能分区间的防火防烟分区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厂房、仓库内严禁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4、生产车间及宿舍等区域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当保持畅通,严禁上锁;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得少于2个。
5、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确定,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
6、生产加工车间、宿舍外墙门窗严禁设置金属栅栏和防盗网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7、需要经常保持开启状态的防火门,应当保证其火灾时能自动关闭;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
8、车间内中间仓库的储量不应超过一昼夜的使用量;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应集中摆放,机电设备、消防设施周围0.5m的范围内不得堆放可燃物。
9、配电线路应按照规范敷设,采取穿金属管、采用封闭式金属线槽或难燃材料的塑料管等防火保护措施,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装置。
10、需要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时,应当根据需要限量使用,存储量不应超过当天的使用量;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避开厂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布置;建筑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应当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燃气或燃油管道上应设置紧急事故自动切断装置
四、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旅游、文物古建筑)
1、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完善消防档案。
2、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宗教教职人员每月应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和落实情况; b)用火、用电、用油、用气、人员住宿有无违章;
c)新建、改建、扩建、修缮工程及电气设备安装、使用是否依法申报,古建筑内使用的经幡、绸缎、罗盖、织布等可燃饰物是否经过阻燃处理;
d)是否被占用作为民居、粮仓、旅馆、饭店或办公场所使用,是否生产、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
e)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f)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的设置及完好情况;
g)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演练及员工消防教育培训、岗位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h)地处郊野的古建筑周围30m范围内是否有杂草等易燃物,是否堆放柴草、木料、杂物等易燃物品,高压输变电线路有无跨越古建筑保护单位;
i)消防控制室值班、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情况及相关记录,消防安全管理档案记录情况;
j)防火巡查、火灾隐患整改、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k)水泵房、配电室、风机房、电梯机房等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l)消防水源情况,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室内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有无损坏、埋压、遮挡、圈占等影响使用情况;
m)宗教活动场所点灯、燃烛、焚香及电气设备、生产用火的使用管理是否符合要求;
n)是否依法安装避雷设施并定期检测、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o)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3、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每日应进行防火巡查,游览、参观或开放期间防火巡查每2小时至少一次;结束后应对建筑物室内或现场进行检查;值班或看守人员夜间防火巡查不少于两次。可利用本单位视频监控、电子巡更等设备辅助开展防火巡查。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用油、用气、人员住宿有无违章;
b)宗教活动场所点灯、燃烛、焚香是否在指定地点进行,是否有专人看管并落实防火措施;
c)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d)有无遗留火种、游客吸烟、动用明火现象; e)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f)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及消防安全标志、防火标识是否完好; g)有无在保护区域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现象;
h)地处郊野的古建筑周围30m范围内是否有杂草等易燃物,是否堆放柴草、木料、杂物等易燃物品,高压输变电线路有无跨越古建筑保护单位;
i)重点部位员工在岗在位情况; j)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4、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员工及僧侣等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每日进行岗位防火检查,建立防火档案。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a)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
b)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c)消火栓、灭火器、消防安全标志、逃生器材等有无埋压、圈占、遮挡、损坏情况;
d)宗教活动场所点灯、燃烛、焚香是否在指定地点进行,是否有专人看管并落实防火措施。
e)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f)有无遗留火种、游客吸烟、动用明火现象; g)有无在保护区域范围内燃放烟花爆竹现象; h)有无其他异常情况。
5、防火检查、巡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6、因工作需要确需动用明火时,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应指定专人到场监护,并进行下列内容的防火检查:
a)是否办理动火许可证,进行电焊、气焊等动火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b)动火地点与周围建筑、设施等防火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动火地点附近四周是否有影响消防安全的物品,施工现场是否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
c)焊具是否合格,燃气、氧气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放置地点是否符合规定; d)电焊电源、接地点是否符合防火要求;
e)动火监护人是否在位,动火期间的灭火应急措施是否落实;
f)现场废料及易燃可燃材料应当及时清理。
7、在古建筑保护范围内举办祭祀、庙会、游园、展览等大型活动,具有火灾危险性的,主办单位应当提前进行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安全措施。
8、在古建筑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古建筑内拍摄电影、电视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批准手续。
9、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消防安全管理人或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具体负责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工作。
10、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向消防安全管理人或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报告,由消防安全管理人或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部门、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并根据需要报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
11、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负责整改的部门或者人员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管理人,由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验收,验收结果报消防安全责任人并存档备查。
12、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
13、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或志愿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14、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每年应当从其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消防设施、器材的购置、更新、维护及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支出。
15、古建筑单位应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地组建消防应急救援的第一、二灭火应急力量,熟悉和掌握初起火灾扑救的组织指挥程序。
16、发现火灾时,现场员工、僧侣等人员应立即呼救并拨打“119”电话报警,并在1分钟内形成第一灭火应急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a)靠近火灾报警按钮附近或电话的员工、僧侣,立即摁下火灾报警按钮或拨打电话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
b)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僧侣利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灭火毯等设施器材灭火;
c)现场员工、导游、僧侣等迅速引导人员疏散。
17、火灾确认后,消防控制室或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值班人员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3分钟内形成第二灭火应急力量,采取如下措施:
a)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同时,报告单位负责人;
b)单位负责人迅速展开指挥,召集各行动小组按程序实施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c)通讯联络组通知员工赶赴火场,并与公安消防队保持联络,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d)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使用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扑救初起火灾; e)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在场游客疏散; f)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g)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18、古建筑单位应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和逃生设备。位于偏远地区的古建筑(群)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消防器材箱,充分发挥消防设施在火灾扑救中的作用:
a)加强消防设施日常维护保养,自动消防设施由专门人员操作,确保完好有效;
b)设有消防控制室的,消控室必须每日24h专人值班,每班不少于2人,值班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取得消防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c)消防控制室在确认火灾后,应立即将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转入自动状态(处于自动状态的除外)。
19、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设施,配备相应的疏散逃生设备、器材。
20.导游、员工、僧侣等人员应熟悉和掌握疏散逃生相关知识、技能及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要求:
a)加强安全疏散设施管理,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确保疏散指示标志等设置明显、功能完好;
b)熟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逃生路线,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 c)掌握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具备火场逃生和火灾扑救中的自我防护技能; d)熟悉单位疏散预案,参加应急疏散演练。
21、火灾发生时,员工、僧侣、导游等在场人员应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引导火场人员采取正确方式、沿正确路线、有序逃生,并提醒火场人员疏散时不要恐慌,防止拥堵踩踏。
22、发生火灾时,应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a)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b)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c)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
d)多个防火分区的,首先通知着火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
23、火灾无法控制时,火场总指挥应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
24、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当至少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疏散逃生演练: a)组织演练前,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预案内容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明确各自职责任务;
b)演练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应当通知所有在场人员,防止发生意外; c)演练结束后,应及时总结问题,做好记录,针对存在问题不断修订、完善预案内容。
25、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人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人员应当经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培训,具备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是消防安全“明白人”。
26、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建立消防宣传和教育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员工、僧侣等人员参加的消防教育培训。
27、导游、员工上岗、转岗前,临时替岗人员,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在岗员工、僧侣、志愿消防队员等应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消防安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a)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b)掌握消防安全职责、制度、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c)掌握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d)掌握有关消防设施、器材的操作使用方法; e)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和逃生自救。
28、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以下消防安全标志或图示: a)消防设施标志。如: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名称和使用操作方法;
b)提示性标志。如:提示顾客注意安全出口位置、爱护消防器材等标志,电闸箱上设置“闭馆请切断电源”提示语等;
c)警示性标志。如:提示“请保持通道畅通”、“请勿吸烟”等标志; d)禁止性标志。如:提示“严禁吸烟”、“严禁违章使用明火”、“严禁燃放焰火等标志”、“严禁堵塞占用安全通道”、“严禁乱拉电线”等标志。
29、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应在明显部位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利用展板、专栏、广告牌、广播、电视、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有条件的单位应在门票上印制消防安全宣传提示或在根据需要编印场所消防安全宣传资料供公众取阅。
30、古建筑管理、使用单位的导游、员工应当向游客介绍景区消防安全常识和管理要求。
31、古建筑(群)主要出入口应设置固定的“消防安全告知书”和“消防安全承诺书”,在显著位置和每个楼层提示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位置及逃生路线,消防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32、古建筑的消防器材、疏散设施及消防安全提示性、警示性等标志的图例和设置位置可根据自身特点,参照《山西省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标志》(试行)的要求执行。
五、高层和地下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高层、地下建筑)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高层、地下建筑及其内部场所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
2、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制定并落实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按要求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3、同一高层、地下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是否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住宅区的物业服务单位是否管理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
4、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5、室内外装修装饰材料、外墙保温材料及广告牌设置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不得影响建筑防火防烟性能和灭火救援行动。
6、建筑内是否设置有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
7、是否与具有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签订维护保养合同,每半月对自动消防设施至少模拟启动一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维护保养,确保完整好用。
8、消防控制室是否悬挂各类规章制度和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图,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值班操作人员是否经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并持证上岗,能够熟练掌握应急程序和操作消防控制设备。
9、消防设施、器材是否保持完整好用。
10、重点部位是否设置防火标识及“三提示”标识,值班人员是否在岗在位。
11、是否使用燃气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12、地下建筑是否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设置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
13、是否设置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
14、商店营业厅是否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
15、当歌舞厅、录像厅、夜总会、放映厅、卡拉OK 厅(含具有卡拉OK 功能的餐厅)、游艺厅30(含电子游艺厅)、桑拿浴室(不包括洗浴部分)、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是否布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
16、排除、输送有燃烧或爆炸危险气体、蒸气和粉尘的排风系统排风设备是否布置在地下建筑内。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行消防车道;当设置环行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得少于两个。
4、一类公共建筑、塔式建筑、高度超过32层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应设消防电梯。
5、高层建筑消防水池、高位水箱的储水量应符合要求,屋顶检查用消火栓压力显示正常,室内外消火栓设置符合要求,水泵接合器设置位置应便于消防车使用并有明显标识。
6、高层、地下建筑设置的自动灭火系统应当保障工作压力正常;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工作压力不低于0.05MPa,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置试水阀,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便于操作,且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
7、高层、地下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工作正常,应急广播或声光报警的播放或警报声压级符合要求,系统控制主机控制程序及联动方式设置符合要求。
8、高层、地下建筑内机械防排烟系统排烟阀、送风阀或自然排烟口严禁遮挡,防排烟风机、排烟阀、送风阀应能远程控制启动,手动操作排烟阀、送风阀能够连锁启动相应风机,风速、风压符合要求。
9、高层、地下建筑消防用电应符合相应负荷级别要求,疏散指示标识、应急照明灯的设置数量、位置及照度应符合要求。
10、高层、地下建筑防火门、防火卷帘工作正常,常闭式防火门应保持关闭,常开式防火门能够远程控制关闭并反馈信号,防火卷帘能够远程联动控制,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功能。
11、建筑面积大于500m2 的丙类地下厂房;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可燃物品地下仓库;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商店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2、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
13、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14、不得使用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75的可燃气体为燃料。
15.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其它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6.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建筑面积超过300m2的公共活动用房应设置应急照明灯。
17、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商店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8、地下建筑内设置的消防控制室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19、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在地下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它房间应设置应急照明灯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20、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设置安全出口标志。
21、公共建筑应沿疏散走道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且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
22、室内装修不应低于B1级(难燃)
23、地下商场、地下展览厅的售货柜台、固定货架、展览台等,应采用A 级(不燃)装修材料。
24、地下建筑用作场所和仓库时,应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当设多个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第二个安全出口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当厂房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当仓库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2 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
25、地下商店应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
六、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建设工程施工工地)(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确定防火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
2、是否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并设置明显的防火和禁烟标志。
3、是否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并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4、施工现场、工棚、办公区域是否当制定严格的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动火作业应当办理动火许可证,动火操作人员应当具有相应资格,作业现场应当严格落实防火监护措施。
5、临时消防车道、临时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保持畅通,不得遮挡、挪动疏散指示标识,不得挪用消防设施。
6、施工现场是否设置与施工进度配套的临时消防水源,消防供水的压力、流量是否能够满足灭火要求。
7、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是否与作业区、可燃材料和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应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在在建工程内设置人员住宿场所。
8、在建工地宿舍、办公用房等临时用房彩钢板的芯材是否为A级不燃材料,是否设置影响逃生的门窗障碍物,疏散出口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9、禁止使用绝缘老化或失去绝缘性能的电气线路;电气设备与可燃、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10、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11、工程现场应配备适当数量的灭火器和应急照明灯。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易燃易爆危险品库房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可燃材料堆场及其加工场、固定动火作业场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m,其他临时用房、临时设施与在建工程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厨房操作间、锅炉房与办公用房、宿舍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5m。
2、临时消防车道宜为环形,如设置环形车道确有困难,应在施工现场设置尺寸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3、按要求设置灭火器、临时消防给水系统和临时消防应急照明等临时消防设施;临时消防设施的设置应与在建工程的施工保持同步。
4、建筑高度大于24m或体积超过30000立方米(单体)的在建工程,应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临时用房建筑面积之和大于1000平方米或在建工程单体体积大于10000立方米时,应设置临时室外消防给水系统。
5、设置临时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在建工程,各结构层均应设置室内消火栓接口及消防软管接口,室内消防竖管的设置位置应当便于消防人员操作,数量不应少于2根,当结构封顶时,应当将消防竖管设置成环状,且管径不应小于100mm。
6、当外部消防水源不能满足临时消防用水量要求时,应在施工现场设置临时贮水池。临时贮水池宜设置在便于消防车取水的部位,其有效容积不应小于一次灭火的全部消防用水量。
7、施工现场的消火栓泵应当采用专用消防配电线路,专用配电线路应当自施工现场总配电箱的总断路器上端接入,并保持连续不间断供电。
8、在建工程的外保温、外墙装饰及防腐等材料的防火设计、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规范要求。
9、临时用房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当采用金属夹芯板材时,其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应为A级。
10、高层建筑外脚手架、既有建筑外墙改造工程外脚手架、临时疏散通道的安全防护网应采用阻燃型安全防护网。
七、易燃易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
(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1、建设工程应当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
2、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档案。
3、严格落实每日防火巡查、每月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4、禁止携带打火机、火柴等火种进入易燃易爆生产、储存区域,禁止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动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措施。
5、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应当与具有资质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签订维护保养合同,每半月对自动消防设施至少模拟启动一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维护保养,确保自动消防设施正常运行。
6、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对每名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新上岗和转岗的员工应当接受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7、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大型企业应当按照要求建立专职消防队;不需要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单位,应当建立义务消防队,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装备。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路等保持安全距离;储存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之间的安全距离应当符合要求。
2、应当在生产区、储罐区、装卸区等重点区域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并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需要。
3、按要求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储罐区、生产装置区应当按规范要求设置灭火、冷却装置,储备足够的消防用水、干粉、泡沫液等灭火药剂。
4、易燃易爆场所的电气线路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应当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和安全技术规定,其设备必须设置避雷、防静电装置,防雷、防静电设施的自检自测应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紧急事故处理设施应当保持完好有效,工艺装置和管道的色标和安全警示标志应当完好、醒目。
5、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水泵房应当与其他部位做防火分隔,设置甲级防火门、应急照明灯;消防给水系统管道阀门应当保持开启,主备泵应当能自动切换。
6.场所设置标准 站内平面布置:
1、加油加气作业区内,不得有“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
2、加油加气站内设置的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非站房所属建筑物或设施,不应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其与站内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0.4条至第4.0.9条有关三类保护物的规定。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设施内设置明火设备时,则应视为“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其中,对加油站内设置的燃煤设备不得按设置有油气回收系统折减距离。
3、加油加气站内的爆炸危险区域,不应超出站区围墙和可用地界限。加油工艺及设施:
1、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橇装式加油装置所配置的防火防爆油罐除外)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油罐)
2、加油机不得设置在室内。(加油机)
3、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工艺管道系统)
4、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埋地敷设。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工艺管道系统)
LPG加气工艺及设施:
1、储罐的进液管、液相回流管和气相回流管上应设置止回阀。(LPG储罐)
2、储罐必须设置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安全阀与储罐之间的官道上应装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应处于铅封开启状态。地上储罐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储罐操作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地面5m及以上。地下储罐的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地面5m及以上。放散管管口应垂直向上,底部应设排污管。(LPG储罐)
3、储罐必须设置就地指示的液位计、压力表和温度计,以及液位上、下限警报装置。(LPG储罐)
4、LPG储罐严禁设置在室内或地下室内。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和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LPG储罐应埋地设置,且不应布置在车行道下。(LPG储罐)
5、设置在地面上的泵和压缩机,应设置防晒罩棚或泵房(压缩机间)。(泵和压缩机)
6、加气机不得设置在室内。(LPG加气机)
7、加气机附近应设置防撞柱(栏),其高度不应低于0.5m.(LPG加气机)
8、液化石油气罐的出液管道和链接槽车的液相官道上,应设置紧急切断阀。(LPG管道系统)
9、链接LPG槽车的液相管道和气相管道上应设置安全拉断阀。(槽车卸车点)CNG加气工艺及设施:
1、采用液压设备增压工艺的CNG加气子站,其液压设备不应使用甲类或乙类可燃液体,液体的操作温度应低于液体的闪点至少5℃。(CNG加气子站工艺设施)
2、天然气进展管道上应设置紧急切断阀。可手动操作的紧急切断阀的位置应便于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切断气源。(CNG工艺设施的安全保护)
LNG和L-CNG加气工艺及设施: LNG储罐的仪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LNG储罐应设置液位计和高液位报警器。高液位报警器应与进液管道紧急切断阀连锁。
2、LNG储罐最高液位以上部位应设置压力表。
3、在内罐与外罐之间应设置检测环形空间绝对压力的仪器或检测接口。
4、液位计、压力表应能就地指示,并应将检测信号传送至控制室集中显示。(LNG储罐、泵和汽气化器)
消防设施及给排水:
1、加油加气站工艺设备应配置灭火器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2台加气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加气机不足2台应按2台配置。
(2)每2台加油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1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具6L泡沫灭火器。加油机不足2台应按2台配置。
(3)地上LPG储罐、地上LNG储罐、地下和半地下LNG储罐、CNG储气设备,应配置2台不小于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配置。
(4)地下储罐应配置1台不小于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设置。
(5)LPG泵和LNG泵、压缩机操作间(棚),应按建筑面积每50㎡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6)
一、二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5块、沙子2m³;三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不少于2块,沙子2m³。加油加气合建站应按同级别的加油站配置灭火毯和沙子。(灭火器材配置)
2、加油加气站的LPG设施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电气、报警和紧急切断系统
1、当采用电缆沟敷设电缆时,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电缆沟内必须充沙填实。电缆不得与油品、LPG、LNG、和CNG管道以及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供配电)
2、钢制油膜、LPG储罐、LNG储罐和CNG储气瓶(组)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处。(防雷、防静电)
3、埋地钢制油罐、埋地LPG储罐和埋地LNG储罐,以及非金属油罐顶部的金属部件和罐内的各金属部件,应与非埋地部分的工艺金属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防雷、防静电)
4、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报警系统)
5、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内设置有LPG设备、LNG设备的场所和设置有CNG设备(包括罐、瓶、泵、压缩机等)的房间内、罩棚下,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器。(报警系统)
6、加油加气站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该系统应能在事故状态下迅速切断加油泵、LPG泵、LNG泵、LPG压缩机、CNG压缩机的电源和关闭重要的LPG、CNG、LNG管道阀门。紧急切断系统应具有失效保护功能。(紧急切断系统
八、仓储物流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标准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建筑工程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
2、单位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确定防火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
3、是否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和禁烟标志。
4、储存物资应当严格按照划定的堆装区域线和核定的存放量储存,储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堆、限额存放。
5、设置醒目禁火标志。严禁火柴、火机及香烟等进入库区,机动车辆进入库区应安装防火罩,进入库房的电瓶车、铲车及其他堆装机械应有防止打出火花的安全防火装置。
6、火灾危险性大、储存物资价值大或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大型仓库,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并配备消防车辆。
7、仓库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基本理化性质及注意事项应当上墙明确,本岗位工作人员应当做到四懂四会。
8、租赁库房或多家共用库房应当明确相关单位或个人的消防安全职责和义务。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甲、乙、丙类仓库不应违规采用彩钢板夹芯材料搭建。
2、有爆炸危险的仓库或仓库中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当采取防爆措施、设置泄压设施。
3、库房的防火间距内不应违规搭建建筑物。装卸作业需要搭建雨棚时,应当采用不燃烧材料搭建。装卸作业雨棚不应违规作为临时仓库使用。
4、库房的防火墙上,必须开设甲级防火门的,应设置常闭防火门。
5、库房仓间内不应违规用可燃材料搭建阁楼、分隔小间。
6、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房的地面,应当采用不发火花的混凝土地面或其他不易产生火花的地面。
7、储存自燃物资和危险物品的库房,应有隔热降温设施和良好的通风条件。
8、每个堆垛的面积不应大于一百五十平方米。库房内应留出二米宽的主通道。仓库内堆放物品须遵守下列规定:
(1)堆垛上部与楼板、平屋顶之间,应留出不少于零点三米的顶距(人字屋架从横梁算起);
(2)物品与照明灯之间应留出不少于零点五米的灯距;
(3)物品与内、外墙之间应分别留出不少于零点三米和零点五米的墙距;(4)物品堆垛与柱之间应留出不少于零点一米的柱距;(5)物品堆垛与堆垛之间应留出零点一米的垛距。
9、需要设置货架堆放物品时,货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
10、货架不应遮挡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喷头以及排烟口。
11、电源应设总闸,每个库房应单独设分电闸。开关箱设在库房外,并做好防雨设施,人员离开即拉闸断电。
九、粮食储存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粮食储备库)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建筑工程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
2、单位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完善消防档案。
3、是否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和禁烟标志。
4、是否对所发现的火灾隐患,逐项进行登记并及时整改。
5、是否定期对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
6、加强电源、火源的管理,严禁在架空线路下堆放粮垛、作业机械及配电箱周围堆放可燃物,严禁违规使用除照明以外的电器和私拉乱扯电气线路。严禁火柴、火机及香烟等进入库区,机动车辆进入库区应安装防火罩,施工作业应当采取有效的防火隔离和灭火措施。
7、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
8、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常识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粮库与周围建筑之间及粮库内各茓囤之间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严禁违规占用、改变。严禁设置临时堆垛超量存储。
2、库区围墙与库区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5m,且围墙两侧的建筑之间应当满足相应的防火间距要求。
3、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并保持畅通,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分别不小于4.0米,消防车道与建筑之间无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4、按照规范要求配置灭火器材、火灾报警和避雷设施。
5、保证消防水源充足,室外消火栓用水量应按建筑体积最大的一座仓库的建筑体积V计算。V≤3000m3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15L/s;3000m3<V≤20000m3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25L/s;20000 m3<V≤50000m3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35L/s;V>50000m3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45L/s。
6、一、二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2000㎡,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 三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3000㎡,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
7、粮食总储量在40000吨以下的立筒仓与其它建筑之间及粮食筒仓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15米;粮食总储量在40000吨至50000吨之间的立筒仓和粮食总储量在50000吨以下的浅圆仓与其它建筑之间及粮食筒仓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20米;粮食总储量在50000吨以上的立筒仓、浅圆仓与其它建筑之间及粮食筒仓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25米。
8、浅圆仓组内每个独立仓的储量不应大于10000吨。
9、消防电源不符合二级以上负荷供电要求时,应当采用柴油发电机等自备发电设备作为备用电源。
十、“三合一”、“多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是否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确定防火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
2、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立消防监督公示牌,注明名称、地址、面积、经营性质、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消防监督主责单位及场所消防安全承诺和举报电话。
3、是否建立健全每日防火巡查和每月防火检查制度,完善消防安全档案。
4、是否按要求配备各类消防设施、器材,并定期进行检验维修,确保完整好用。
5、是否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使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违规使用电热炉、电加热器、电暖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毯等大功率电热器具。
6、是否对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二)消防安全技术标准
1、对存在经营、仓储、住宿“三合一”或“多合一”的,限期搬出住宿人员,搬出确有困难的,应采用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将住宿部分与非住宿部分完全分隔,当墙上确需开门时,应为常闭乙级防火门。商业店铺留宿人员不得超过2人。
2、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应确保人员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打开;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顶平台;人员住宿宜设置在首层,并直通出口。
3、不应使用、存放液化石油气罐和甲、乙、丙类可燃液体。
4、电气线路的规格应满足用电设备的负荷要求,不应私拉乱接临时电气线路,电气线路敷设应避开可燃材料,并采取穿金属管、阻燃塑料管等防火保护措施,吊顶为可燃材料或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电气线路均应穿金属管、阻燃塑料管。
5、照明灯具表面的高温部位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使用卤钨灯和额定功率超过100W白炽灯的吸顶灯、槽灯、嵌入式灯,其引入线应采用瓷管、矿棉等不燃材料作隔热保护,卤钨灯、高压钠灯、金属卤灯光源、荧光高压汞灯(包括电感镇流器)、超过60W的白炽灯等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装修材料或可燃物体上。
6、装饰装修材料应使用不燃、难燃材料,禁止使用聚氨酯类以及在燃烧后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的材料。
7、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等处应按相关规范要求设置消防疏散指示标志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8、室外广告牌、遮阳棚等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不得遮挡、封堵消防设施,不得改变防火分区和占用疏散通道,不得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行动。
第二篇:嘉兴市三老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标准
为进一步夯实火灾防控基础,强化对火灾高危行业和区域的消防安全监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嘉兴消防安全委员会正式出台了《嘉兴市“三老”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标准》、《嘉兴市新居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实施标准》和《嘉兴市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
其中,《嘉兴市“三老”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标准》分别从消防组织建设、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安全技术要求、消防安全宣传和整治经费等五方面梳理了“三老”场所消防安全的整治标准。《标准》将消防工作纳入村(社区)管理内容,规定村(社区)设置消防栏和宣传牌,实施以农村150户、城市社区300户为单位划分的网格化管理。村(居)委员会必须成立消防工作室,负责村(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排查整治制度和教育培训制度。与此同时,《标准》要求村(居)委会要成立由巡防队员、物业管理人员、保安人员或志愿者参加的社区志愿消防队,负责对消防车通道、居民楼疏散通道和公共消防设施器材进行防火巡查,对住户的消防安全提醒,利用消防设施器材扑救初期火灾和引导人员疏散。所有“三老”场所区域内必须实行十户联防,并按就近原则把相邻的十户住户划为一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设置一个消防器材配置点。《标准》还对“三老”场所区域应设的市政消火栓数量、保护半径、消防给水管的管径、公共消防器材配置点和十户联防消防器材配置点的配置情况给出明确量化标准。《标准》中的第十九条和第二十二条分别规定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应提供消防书籍、报刊和防火宣传资料等,供居民观看学习;消防工作室工作人员、社区志愿消防队员定期到鳏寡孤独居民家庭提醒其安全使用电器、燃气炉灶,及时帮其关闭电源、气源等体现出消防工作越来越人性化的特点。
《嘉兴市新居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实施标准》分别对组织建设、工作职责和消防宣传等方面做出详细说明。《标准》要求各地建立新居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新居民集聚区域组织制定
防火安全公约、设置消防宣传牌(栏)、橱窗等;组织志愿消防队、治安联防队和消防安全员、保安人员等开展新居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小区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广播等经常播放新居民消防安全常识;利用文化活动站、学习室等场所,对新居民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标准》还分别针对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新居民事务管理部门、各镇(街道)办事处、民工子弟学校和新居民家庭等不同特点,制定出各主体应履行的职责,各司其职、权责明晰的标准有助于执行力的有效保障。
在《嘉兴市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标准》中,明确界定出公共娱乐场所的范围,指示各公共娱乐场所应建立消防管理组织网络,落实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组建志愿消防队,定期开展消防训练,营业期间每 2 小时至少进行一次防火巡查,营业结束时应对营业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遗留火种,值班人员夜间防火巡查不应少于两次。对于员工应履行的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标准》也做出详细要求。同时,《标准》规定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等。
下一步,嘉兴市消防支队将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市消安委的“三部标准”的要求,深入推进“三老”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居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规范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预防和减少火灾危险。
第三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标准
(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
(一)消防安全排查标准
1、是否依法通过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备案抽查;经营前必须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检查合格。
2、是否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明确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特别是学校、幼儿园的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医院住院楼、养老院、福利院负责人应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专人负责。
3、是否明确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管理制度。
4、是否实行防火巡查制度,特别是检查医院的住院楼、学校幼儿园的宿舍、养老院、福利院的夜间巡查制度是否落实。
5、是否在消防设施、器材附近适当位置,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名称和使用操作方法,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完好有效。
6、室外广告牌、车棚是否违规采用易燃、可燃材料制作,是否违章搭建彩钢板临时建筑。
7、是否占用消防车通道,是否影响灭火救援行动。
8、加强电气防火安全管理,是否超负荷用电,是否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沿建筑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通道,消防车通道与建筑物之间不应有妨碍消防登高车作业的架空电力线、管廊等。
5、高层病房楼疏散楼梯应在首层设置直通室外的出口;多层病房楼楼梯间首层应设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米处。
6、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设置明显标志。
7、建筑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不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卷帘门和转门,疏散走道、楼梯间不应设置金属栅栏等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8、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病房楼、门诊楼、手术部应当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报警阀组件应当完整好用;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工作压力不低于0.05MPa,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置试水阀,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便于操作,且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
9、大于等于200床位的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手术部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四篇:三小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技术要求
ICS 13.220.01 C 80 备案号:
DB44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广
DB 44/ T XXXXX—2015 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整治
技术要求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dealing with fire safety of small stall,workshop and
entertainment site
(报批稿)
2015XX发布 2015XX实施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4/ XXXXX—XXX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则编制。本标准由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消防标准技术委员会(GD/TC7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公安消防总队、佛山市公安消防支队、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云庆、肖蓉、洪声隆、冯凯、彭朝阳、顾维鑫、张文海、严洪、陈如生、黄绍伟、郑俊梅、张宏。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44/ XXXXX—XXXX 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档口、小作坊、小娱乐场所(以下简称“三小”场所)的限定条件,并提出了“三小”场所的基本规定、防火分隔及安全疏散、火灾报警设备及灭火设施、火灾危险源控制和经营者职责等消防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因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善国土、规划或建设手续导致未能依法办理消防行政许可或备案,但已建成投入使用并利用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建筑中“三小”场所的消防安全整治。
本标准不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防火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517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
GB 21976.1 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 第1部分:配备指南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354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97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CECS 219 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107、GB/T 5008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小档口 small stall
DB44/ XXXXX—XXXX 建筑面积在300m以下具有销售、服务性质的商店、营业性的饮食店、汽车摩托车修理店、洗衣店、电器维修店、美容美发店(院)等场所。3.2 小作坊 small workshop 建筑高度不超过24m,且每层建筑面积在250m以下,具有加工、生产、制造性质,火灾危险性为丙、丁、戊类的场所(含配套的仓库、办公、值班住宿等场所)。3.3 小娱乐场所 small entertainment site 建筑面积在200m以下的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酒吧、茶艺馆、沐足屋、棋牌室(含麻将房)、桌球室等场所。4 基本规定
2224.1 “三小”场所严禁设置在下列建筑内:
a)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储存、经营的建筑; b)地下、半地下建筑。
4.2 除火灾危险性为丁、戊类的小作坊外,“三小”场所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当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层数不应超过2层。
4.3 火灾危险性为丁、戊类的小作坊,当采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层数不应超过1层。
4.4 “三小”场所内不应设置住宿场所,如确需设置时,住宿与非住宿部分之间的防火分隔及安全疏散应满足本标准第5.1条的要求。
4.5 “三小”场所所在建筑物与相邻建筑物(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建筑除外)之间防火间距不符合GB 50016要求的,应采用不低于2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墙或实体砖墙分隔。因采光需要在墙上开窗的,窗口应错开设置,最近边缘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4.6 “三小”场所的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应确保人员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打开。4.7 未设置住宿场所的“三小”场所,在首层设置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确有困难而需采用卷帘门、推拉门的,在生产经营期间必须保持开启状态。
4.8 “三小”场所确需安排值守人员时,值班室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a)值守人员不应超过1人;
b)设在首层靠外墙处,并设置可开启外窗;
DB44/ XXXXX—XXXX c)与其它生产储存经营部分之间采用不低于2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隔墙或实体砖墙分隔,房门应为防火防烟性能良好的不燃烧体门。
4.9 “三小”场所的疏散楼梯宜通至屋顶平台,平时需锁闭的,应采用推闩式门锁。
4.10 “三小”场所室外广告牌、遮阳棚等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且不应影响防排烟、辅助疏散设施的使用、消防车的通行以及灭火救援行动。5 防火分隔及安全疏散
5.1 在“三小”场所中设置住宿场所应符合以下要求。
5.1.1住宿与非住宿部分之间应采用混凝土楼板、不小于2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隔墙或实体砖墙分隔并砌筑至楼板底部,确需开口连通,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5.1.2在单层建筑中,住宿与非住宿部分应满足5.1.1中要求的防火分隔条件,并分别设置直通室外的疏散出口。
5.1.3在多层建筑中,住宿与非住宿部分满足5.1.1中规定的防火分隔条件,并满足以下条件的,住宿场所可设置在任意楼层:
a)住宿场所设有单独的疏散楼梯或与其他场所共用室外疏散楼梯;
b)与其他场所共用室外疏散楼梯时,住宿场所同层不应设置生产经营储存功能; c)疏散楼梯通向上人平屋面的。
5.1.4在多层建筑中,住宿与非住宿部分无法满足5.1.1中规定的防火分隔条件和5.1.3规定的疏散条件时,住宿场所应设置在车间、仓库、办公以下的楼层,且只设置在首层或二层,所有通向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或带闭门器的防火防烟性能良好的不燃烧体门。除楼梯间的疏散门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5.2 小作坊内确需设置家庭住宿场所,应符合5.1条规定的防火分隔和疏散条件,如设置单独的疏散楼梯或与其他场所共用室外疏散楼梯有困难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a)设置家庭住宿场所不得超过1户;
b)家庭住宿场所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混凝土楼板、不小于2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隔墙或实体砖墙分隔;
c)所有通向疏散楼梯间的门应为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 d)疏散楼梯应通向上人平屋面。
5.3 疏散楼梯在首层应采用实体砖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直通室外。确有困难的,楼梯间应在首层或首层
DB44/ XXXXX—XXXX 通往二层的楼梯平台处采用实体砖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在楼梯出口设置宽度不小于1.5m的通道直通室外并应有明显标识。
5.4 2层以上的小娱乐场所应设封闭楼梯间,每层不应少于2个安全出口。
5.5 住宿场所内的隔墙应砌筑至楼板底部,房间内不应设置供人员住宿的夹层或阁楼,且房间应靠外墙,能自然通风采光。
5.6 生产、经营用的电梯井、管道井,与住宿场所之间应采用不低于1h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隔墙分隔。5.7 外窗、阳台已经设置金属栅栏或防盗网的,应在每层不同方向至少设置2个长宽净尺寸不小于1m、0.8m且向外开启的紧急逃生口,逃生口下沿距离室内地面不应大于1.2m,2层以上(含2层)的紧急逃生口每层至少设置1个逃生缓降器、或1部消防逃生梯、或1部辅助爬梯等辅助疏散逃生设施。紧急逃生口应有明显标志,并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6 火灾报警设备和灭火设施
26.1设置值班室、住宿场所以及其它建筑面积超过20m的“三小”场所应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符合GB 20517、GB 50116的规定。
6.2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安装在疏散走道、住房、具有火灾危险性的房间、疏散楼梯的顶部。6.3 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声压级应高于80db且高于背景噪声的15db,且应确保住宿部分的人员能收听到火灾警报音响信号。
6.4 使用电池供电的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应定期更换电池。
6.5 同一建筑物内设置住宿场所的制衣制鞋电子玩具等小作坊、汽车摩托车修理店、小娱乐场所应设置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应符合CECS 219的规定。
6.6 同一建筑物内设置住宿场所的制衣制鞋电子玩具等小作坊、汽车摩托车修理店、小娱乐场所应配备消防卷盘或简易消防水龙。
6.7 “三小”场所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照明。小档口、小娱乐场所以及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小作坊应按建筑面积每75m配备4kg ABC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每个配置点灭火器数量不得少于2具,建筑面积不足75m的按75m配备。
6.8 “三小”场所集中(行政村、社区内“三小”场所达到100家以上)的地区,当市政消防供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利用天然水源或设置室外消防水池,有效容量不应小于200m,消防水池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m,并应设消防车取水口或取水井,吸水高度不应大于6m。
6.9 “三小”场所消防安全整治中可推广使用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等新型消防技
322
2DB44/ XXXXX—XXXX 术、设备。7 火灾危险源控制
7.1“三小”场所内不应存放使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物品及火灾危险性为丙类的液体。厨房、浴室确需存放、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存放装载量为15kg的气瓶不得超过2个,厨房、浴室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并设置自然排风窗。
7.2 “三小”场所的吊顶、墙面及其龙骨应采用不燃、难燃材料装修。7.3 “三小”场所配电线路敷设方式应按照GB 50016执行。7.4 “三小”场所电器设备使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不应超负荷使用;
b)不应用铜丝、铁丝等代替保险丝;
c)电热炉、电加热器、电暖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毯等电热器具使用后应采取拔出电源插销等切断电源的措施;
d)用电设备长时间使用时,应观察设备、器具的温度,及时冷却降温; e)对产生高温或使用明火的设备,应限制周围可燃物,使用期间设专人监护。
7.5 电动车应使用匹配的适配器充电,且宜在室外停放和充电,当停放在室内时不得停放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部位。
7.6 “三小”场所应安装防火型漏电开关。8 经营者职责
“三小”场所经营者必须履行以下管理职责: a)必须签署防火自律公约;
b)应每日开展防火检查,重点检查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设施和器材,以及用火用电用气、可燃物等安全情况;发生火灾时应组织室内人员及时疏散;
c)应对员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员工应知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灭火器材的位置;应会报火警、会逃生自救、会使用灭火器材;
d)定期进行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确保完好有效。9 其它
DB44/ XXXXX—XXXX 9.1 “三小”场所中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GB 50140的规定,消防应急照明的设置应符合GB 50016的规定,逃生缓降器的配置应符合GB21976.1的规定。
9.2 一定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隔墙的做法应符合 GB 50016的规定。9.3 消防卷盘或简易消防水龙应符合GB 50974的规定。9.4 “三小”场所内的装修应符合GB 50222、GB 50354的规定。
9.5 “三小”场所的消防安全除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地方相关规定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方案
威府发〔2011〕30 号
威旁乡公共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消防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和火灾危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省、州县有关文件精神,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自2011年11月10日至2011年11月15日在全乡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5天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为确保专项治理行动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促进人员密集场所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和提高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素质为目的,组织公安、民政、教育、卫生、安监等部门和单位,集中力量打一场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专项整治战。通过专项整治,重点整改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关停取缔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督促单位认真贯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单位员工消防安全素质,提高重点单位法定责任人对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保障疏散设施完好和安全出口畅通,坚决遏制重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领
导,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
组长:杨益艳(乡人民政府乡长)
副组长:李忠祥(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成员:杜应堂(乡党政办主任)
罗国柱(乡人武部部长)
卢颖(乡派出所副所长)
潘朝刚(乡安监站站长)
张举(乡民政办负责人)
韦婷(乡教辅站站长)
王发益(乡卫生院院长)
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整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派出
所,办公室主任由卢 颖同志担任,具体负责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
三、专治整治的范围和内容
(一)专项整治范围:符合本乡整治对象有学校、幼儿园、养老院的集体宿舍,医院的门诊、病房。
(二)专项整治的内容
1、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生产、工作期间或集体住宿的老
人、幼儿、住院患者、学生、员工休息时间,将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灯被遮挡、覆盖的。
2、人中密集场所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和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的设置场所、位置、数量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疏散指示标志缺少、损失和标识错误的;应
急照明灯损坏灌失效的;常闭式防火门装置损坏不能保持常闭状态的;以及疏散门开启方向错误的。
3、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
置铁栅栏的;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包括集体住宿的学生、幼儿、老人、住院患者和员工休息的房间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消防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
4、人中密集场所应设置自动消防设施而未设置的;自动消
防设施不符合规范要求或不能正常使用的;室内可燃物多且缺乏水源影响火灾扑救的。
5、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内部装修装饰材料不符合消防安全
要求的。
6、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组织制度不健全和员工未接受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的;未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的。
四、整治措施
(一)对存在专项整治第一项内容方面问题的,应依法责
令立即关闭,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罚款、拘留等处罚。
(二)对营业性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
出口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整改,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该停产停业的立即责令停产停业,该改变使用性质的立即改变使用性质,以确保安全。
(三)人员密集场所存在专项整治第三项内容方面问题的,要责令单位立即拆除护栏;对拒不拆除的,组织有关执法部门强制拆除。
(四)对人中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经检查发现不能立即整改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
(五)人员密集场所的装饰材料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要进行取样并组织鉴定性检查;对存在隐患无力整改或拒不整改的,责令停业整改。
(六)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组织制度不健全、员工未
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未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的,应立即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
(七)对拒不履行执法部门作出的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等处罚决定的,相关执法部门应当依法提请法院强制执行。
(八)人员密集场所如属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要督促其做
到“四个明确”,即明确整改火灾隐患的基本情况、明确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明确整改责任,并澄清底数,登记造册。
五、方法步骤
(一)召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成立相应的专项
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整治工作阶段计划和具有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落实。
(二)集中整治。各单位自查,并根据公安派出所的整改
要求,筹措资金,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对自身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整改。
(三)监督检查。乡检查组要对本辖区内属专项整治范围的场所逐一进行监督检查。
(四)总结验收。乡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要对专项整治工作
进行验收总结,对专项整治工作成绩突出的有关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专项整治工作走过场、措施不落实的,要予以通报批评。
六、整治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讲政、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真吸取重大火灾事故教训,正确处理消防安全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把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整治措施落到实处。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发扬以往专项
整治中好的经验做法,通力协作,加强协调沟通,形成整治合力。在这次专项整治中,要针对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疏散设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依法作出处理。凡是在此次专项整治中被依法责令停业整改和关停取缔的单位及场所,报相关部门吊销其有关证照,并向社会进行公告。
(三)加强宣传教育,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舆论监督
作用,对群众举报的消防安全疏散设施及其它有关消防安全的问题一查到底,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单位予以曝光。同时,将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纳入社会公益宣传的内容,不断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切实贯彻“综合治
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各有关单位要针对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大力加强经常性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监督管理新机制。
(五)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严惩违法违纪行为。专项整治
工作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对在限期内未整改坚决依法停业整改,并从重从快处理严重违返消防法律法规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对于干扰、阻挠专项整治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从严处理;对于在专项整治工作中领导不力、执法不严、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纪检监察机关要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注重联络,畅通信息。“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各
相关单位要指定专门信息员负责信息报送工作,重大紧急信息要及明上报,由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乡党委、政府。
(此页无正文)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五日
主题词:消防安全治理方案抄报:县政府抄送:县安监局
威旁乡党政办公室2011年11月5日印发
(共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