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启东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案
启东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版)》和省卫生厅、财政厅、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南通市卫生局《2011年全市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工作要点》精神,决定开展新一轮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为确保建档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建立群众自愿与有效组织推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规范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程序。
(二)建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有效衔接的运作机制,增强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效果,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更新与有效利用。
(三)2011年,各镇建档率达辖区总人口的80%,重点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女、0-36个月儿童等)建档率达到90%;2012年,各镇建档率达辖区总人口的90%,重点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女、0-36个月儿童等)建档率达到95%;到2013年,各镇建档率达辖区总人口的95%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规范建立纸质初始健康档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负责。初始健康档案的建立,要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和2011年安徽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设要求,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日常门诊、健康体检、医务人员入户服务等多种方式,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初始健康档案以纸质形式记录,保存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或乡镇中心卫生院。
(二)强力推进电子化健康档案。使用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与查询系统,录入纸质记录的初始健康档案信息;尽快建立与电子健康档案相连的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和村级业务管理系统,明确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人员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与查询系统录入、归集相关信息的权限和职责,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即时更新、维护建档人员的健康信息,逐步实现健康档案的电子化。
(三)规范使用电子健康档案。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应当调取并查阅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要做好健康档案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和信息统计与分析等工作,了解和掌握建档人员健康状况动态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对发现的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服务。要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契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实现对居民健康的动态和连续管理。
(四)规范管理健康档案。卫生服务站按不同的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妇女、0-36个月儿童、其他)分组、分类存放纸质档案。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制度,明确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健康档案的方便使用和保管;要建立健康档案安全制度,切实保护居民的隐私信息。
(五)加快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与辖区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传染病报告、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以及医院电子病历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起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三、工作进度
(一)准备阶段:(2011年4月)
各单位要成立组织机构,组建专业队伍,开展人员培训,要制定工作计划,要加强与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和辖区单位的协调与沟通,取得支持,召开动员、培训会议,部署初始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与录入工作;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积极宣传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引导居民自愿参与建档工作。
(二)信息采集阶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1.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入户采集信息。采取入户调查询问、目测、测血压等方式采集个人基本信息,信息的采集坚持自愿原则,调查对象在纸质居民健康档案的知情同意书签名后方可进行,其中居民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一定要准确,以便督查及随访。填写纸质健康档案(以建档居民的身份证号作为统一的身份识别码)。
2.组织健康体检等形式采集信息。以镇为单位动员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到各自所在地承担体检任务的医疗机构进行免费健康检查。
3.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慢性病人、妇女、0-36个月儿童等其它重点人群采集健康信息。
各单位在组织采集纸质健康档案信息的同时安排好健康档案信息的网上录入,为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分院)要对各村已采集的纸质信息进行抽检,抽检合格的方可进行电子化录入。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随时对抽检合格的信息进行电子化录入,有条件的也可以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分院)统一组织录入。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确保2011年8月底前完成电脑录入任务。
第三阶段:(2011年10月)
逐步开展使用医生工作站和村级业务管理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实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初步建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各类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镇(乡)成立组织机构,统筹、协调、指导、督查工作的开展。
(二)落实运行经费。把健康档案的初始建立、保管保存、日常运维、人员培训以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费用列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保障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任务顺利落实。
(三)强化质量控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分院)要建立由慢病管理人员、妇幼保健人员等组成的质量控制组,每天对建档质量进行督查,及时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质量控制组要及时对各卫生服务站采集的信息进行抽检,各卫生服务站站长要逐份审核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是否填写错误、重点项目是否填全、并在纸质居民健康档案签字;信息错误或重要信息未填写或填写信息存在逻辑错误为不合格档案,对不合格的居民健康档案退回重新询问填写。市每月对各镇建档情况进行督查,了解建档进度和质量,对督查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落实整改措施。
(四)实施绩效考核。要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定期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档、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等财政补助挂钩。同时,要大力开展人员培训,普及建档基本方法,提高收集管理和应用健康档案信息的能力。
(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进展情况月报制度,及时掌握、交流各地工作动态和进展。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旬第一天下午下班前将上旬督查结果及社区建档进度报表报卫生局社会卫生科。
五、工作考核
居民初始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与录入电子档案的经费补助标准为每完成1例补助3元(其中5-10%作为宣传发动费);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的经费补助标准为每完成1例体检任务补助35元(包含完成规定的体检项目、完整的体检表格和各项检查单、纸质健康档案记录、网上录入的信息要及时准确)。根据各镇建档、体检质量和数据实行考核拨付经费,考核得分达95分为合格,每上升1分,经费上浮1%,每下降1分,经费下浮3%,考核细则另行制定。
附考核指标:
1.健康档案建档率80%(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其中重点人群建档率90%;
2.健康档案合格率98%(填写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3.健康档案更新率95%(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4.健康体检质量合格率100%;
5.信息录入准确率、及时率100%;
6.群众满意度95%。
第二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指居民身心健康(正常的健康状况、亚健康的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促进、非健康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我县已实行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所有档案都录入肃宁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它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其它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它白接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好处: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疾病筛查与预防的过程,可以及早发现很多疾病。如逐渐增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很多患者自己都不知道,长期忽视很容易加重病情,增加医疗费用。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普及健康知识,从而改变人们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及卫生健康质量。
只有建立健康档案、真实的健康档案,卫生院、卫生室才能了解居民对卫生院、卫生室的服务需求,从而提供优质、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和病患,这有利于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第三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总结
******卫生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
工作总结
根据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重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9〕27号)精神及《陕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要求,省卫生厅决定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列为陕西省九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列。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现形式,国家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列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乡卫生院迅速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文件精神, 在2009年、2010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2011年的工作。现我就*****卫生院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情况作一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我乡辖区总共统辖8个行政村,人口约9753人,2010年应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人数约4388人,建立健康档案数为4380人,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各4380份,建档率44.9%;2011年应建立居民健康的档案2930份,实际建立健康档案3000份,包括纸质和电子档案各3000份,建档率30.7%,已完成总工作量的75.6%,建立居民健康的档案7380份。
二、工作实施的方法
(一)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方法。有乡卫生院统一制定方案,分解到各村,有各村卫生室统计汇总人数后统一上报给乡卫生院,我们统一组织体检、建档。
(二)农民自愿,积极引导的方式。我们统一制定方案后,组织各村村医培训学习,然后在各村进行广泛宣传,人群众知晓这项政策的好处,自觉参与进来。
(三)规范建档,求真务实的原则。我们安排专人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外出学习借鉴建档较好单位的经验,安排专人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档案的信息录入,确保此项工作积极、有效、无误的开展。
三、取得的成效
目前我们体检过的4380人中患高血压的约有100人,患病率在2.2%,其中部分人有不同程度的吸烟、饮酒史;冠心病人数10人左右,患病率0.2%,其中部分人员常年进行超负荷体力劳动,其他人员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和残疾疾病的发生,几年居民健康档案为全面、及时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坚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危险因素分析
目前根据我们的统计结果看我乡群众普遍缺乏合理锻炼,体力劳动量较大;生活行为习惯不合理;思想认识存在误区、不能按时参加体检,这是影响他们健康的普遍因素。
五、存在的问题
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流动人口较大,实际在家人员相对较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工作进展跟不上计划;我乡交通不便,人员居住分散,服务覆盖面不广。
六、工作计划
根据目前情况,我们决定下一步对我院职工和个村卫生室负责人进行全体培训后,完善各项工作计划,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我们决定将逐村逐户的进行入户服务,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知晓率,争取使得我乡群众能够认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和定期体检的必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其中;使奖励哦居民健康档案能真正为群众服务。
*****卫生院
2011年12月20日
第四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现形式,为做好我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
(一)总目标
逐步建立统一、科学的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和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目标
我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5%,并逐步实施电子档案管理;健康档案合格率>85%;健康档案使用率>50%;健康档案真实率>98%。
二、范围和内容
在全辖区范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依照2011年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卫妇社发〔2009〕113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建档方式、服务流程、档案保管和使用等。
(二)档案管理适宜技术培训
1、培训对象:各村卫生所人员和公共卫生专职人员培训率分别达到70%、90%以上,以提高技术水平。
2、培训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使用规范、要求、技术,建立档案必须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等、计算机基础知识等。
3、居民健康档案内容
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家族史、既往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行为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包括0-3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患者管理等各类重点人群的随访和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住院记录、转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4、档案建立方式
(1)辖区居民到我院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我院责任医护人员分期、分批在居民家中或工作现场为辖区内重点人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0-3岁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专项档案由儿童保健科室医务人员在新生儿访视时建立;孕产妇保健服务专项档案则由妇产科或妇女保健科医护人员在早孕诊断确认后建立。
5、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1)已建档居民到我院复诊时,在调取其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填写、更新和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录入档案。
(3)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生统一汇总。
6、健康档案管理
(1)制定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3)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4)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5)遵照国家有关专项技术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6)居民健康档案为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应长期保存,拒不执行并造成档案流失、损毁的,依法追究责任。
三、制定考核内容和方案。
1.督导考核主要内容:建档数量和质量、档案更新与管理、服务效果、居民满意程度等。
2.主要评价指标
1、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2、档案合格率=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3、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一年内健康档案记录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有关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4、档案真实率=抽查档案中内容真实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真实可以通过电话询问、逻辑判断等)
5、档案管理情况。
第五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
银山卫生院 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健康为中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记录文件和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体现形式,为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一)总目标
逐步建立统一、科学的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和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目标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以上,并逐步实施电子档案管理;健康档案合格率达到90%以上;健康档案使用率达到95%以上;健康档案真实率达到98%以上。
二、范围和内容
在全辖区范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如下:
(一)依照2011年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居民健康档
案管理服务规范》和省、市、县《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实施方案》的要求,统一规范服务对象、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建档方式、服务流程、档案保管和使用等。
(二)档案管理适宜技术培训
1、培训对象:各村卫生室人员和公共卫生专职人员培训率分别达到70%、90%以上,以提高技术水平。
2、培训内容: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使用规范、要求、技术,建立档案必须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等、计算机基础知识等。
3、居民健康档案内容
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家族史、既往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行为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管理记录包括0-3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患者管理等各类重点人群的随访和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住院记录、转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4、档案建立方式
(1)辖区居民接受服务时,由首诊医生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责任医护人员分期、分批在居民家中或工作现场为辖区内重点人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服务需要填写相应记录;0-3岁儿童健康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专项档案由儿童保健科室医务人员在新生儿访视时建立;孕产妇保健服务专项档案则由妇产科或妇女保健科医护人员在早孕诊断确认后建立。
5、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
(1)已建档居民到我卫生院,在调取其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填写、更新和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2)入户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农村到卫生院及时录入档案。
(3)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
(4)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生统一汇总。
6、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要求
(1)真实性:健康档案是由各种原始资料组成,要真实
地反映居民的健康状况,如实记载居民的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康复状况等详尽资料。
(2)科学性: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医学信息资料,应按照医学科学的通用规范进行记录,各种图表制作、文字描述、计量单位使用要符合有关规定,做到准确无误。
(3)完整性:居民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必须完整,应该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部分。
(4)连续性:完整、科学的居民健康档案反映了卫生院、家庭和个人卫生服务和健康状况,要不断更新和充实健康、疾病状况信息,保持健康档案的连续性。
(5)可用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以门诊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档案使用频率较高,健康档案应在公共卫生服务、复诊、转诊等医疗卫生服务中具有使用和参考价值
7、健康档案管理
(1)制定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2)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3)健康档案应及时更新,保持资料的连续性。
(4)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5)遵照国家有关专项技术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
(6)居民健康档案为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应长期保存,拒不执行并造成档案流失、损毁的,依法追究责任。
三、制定考核内容和方案。
1、督导考核主要内容:建档数量和质量、档案更新与管理、服务效果、居民满意程度等。
2、主要评价指标
1)建档率=建档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2)档案合格率=合格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 3)档案使用率=抽查档案中有动态记录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有动态记录的档案是指一年内健康档案记录有符合各类服务规范要求的有关医疗卫生服务记录)4)档案真实率=抽查档案中内容真实的档案份数/抽查档案总份数×100%(真实可以通过电话询问、逻辑判断等)5)档案管理情况。
银山卫生院公共卫生科
二0一四年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