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范文)

时间:2019-05-15 02:0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范文)》。

第一篇: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范文)

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

一、当前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不严现象仍然存在。

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个别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处理涉税事宜,客观上给一些不法分子的涉税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机会。如有的日常巡查走形式,调查走访不深入,工作蜻蜓点水,甚至敷衍应付,给纳税人偷逃骗税留下机会;个别人员发现税收违法行为,以简易程序代替一般程序,打击力度不足,对纳税人未形成应有的约束力;在优惠政策上,有的纳税人钻政策的空子,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核定双定户税额,不按照核定程序进行,靠以往经验核定;税收监控不严格,税收政策宣传不及时,日常纳税辅导不细致,造成纳税人少缴税款,也给不法分子偷逃骗税留下可乘之机。

(二)执法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仍存在业务水平不足、职业道德观念淡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等执法能力不足的情形。态度不认真,执法欠规范,律己不严,疏于防范,监督不全面,导致执法过错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少数人员思想觉悟不高,缺乏爱岗敬业意识,工作态度不认真;有的适应能力差,学习浮漂,不愿钻研,对新税收政策一知半解,跟不上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的业务能力差,对纳税人的涉税违法活动不会监管;有的责任意识差,逃避税收执法监控和考核,对不好控管的纳税人不纳入正常管理,对该处罚的从轻处罚,或不予处罚,在造成税款流失的同时埋下了风险隐患。

(三)税收执法与税收任务之间存在矛盾。

刚性的税收任务指标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在主客观上造成了税收执法的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在组织收入第一位思想的支配下,执法人员把工作主要精力放在了完成收入任务上,在收入形势不好的时期和地方,千方百计挖潜增收,严格税源管理;而在收入形势好的时期和地方则执法偏松,少收或不收,该收的暂缓征收,放松了日常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执法不公,损害了部分纳税人的利益,影响了税收法治环境。如个别地方政府为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利用与税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所谓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一旦出现问题,则要由税务部门承担相应执法责任。

(四)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有待加强。

《税收征管法》规定,工商、银行、财政、公检法等相关部门有配合税收执法的义务。但当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法律责任轻,执法合力不足。个别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配合地税部门执法,甚至存在人为设臵阻力的现象,影响了税收执法效果。有的部门配合时往往讲条件、讲价钱、讲人情,不同程度制约了执法刚性。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基层地税机关税收执法实践看,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税务人员风险意识不足、自身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不力以及税收法治环境不优等因素有关。

(一)执法人员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一方面对执法风险内涵和形式认识不足。有的执法人员对执法风险与纳税风险、执行不力、执法违法的利害关系仍没有明晰的认识,有时把监督管理与执法风险管理混为一谈。

(二)人员综合素质滞后于现实需要。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税务人员的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相对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税收执法人员业务不熟,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和征管方式,凭感觉、凭经验、凭关系执法而造成执法错误。二是税收执法人员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有偏差,导致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执法质量不高。三是个别执法人员自身道德素养不高,缺乏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执法方式简单、随意,执法手段粗暴,执行程序不到位,引发执法风险。四是有时处理税收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意识不强,执法中不注重收集证据或收集的证据证明力不强。

(三)税收法治环境影响税收执法。一是当前纳税人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注重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税收执法人员只要损害纳税人权益,就有可能引发投诉、信访等事件。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执法风险。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人为设臵税收管理障碍,为涉税事项打招呼,讲人情,影响税收执法,致使一些税收政策难以执行到位。

三、进一步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

防控执法风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持续提升基层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完善落实防范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地税机关的执法管理水平。

(一)进一步树立税收法制观念。基层地税人员应当认清依法治税的内涵,自觉遵守各项税收法律规章制度。一是突出法制教育。强化对税务干部的“法治”教育和“执法风险”的警示教育,加强风险管理理念培训,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执法人员的自觉行动,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等意识和理念,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律底线,保证行政执法权始终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对税收执法人员专业化、法制化的培训,对税收执法人员强化税收政策培训,不断强化税收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意识,自觉地学法、遵法、守法,克服执法上的侥幸和麻痹心理,避免因自身工作失误引起的执法风险。三是坚持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切实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才干,增强依法履行职责和抵御各种风险侵袭的能力。四是提升执法水平。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有关证据收集、资格认定和适用法律法规的实务培训与实地指导,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五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税收执法内容嵌入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干部考核中,采用案头考核、实地考核等形式对依法治税、风险防范情况进行考核,对每位税管员落实职责情况逐一评价,督促其抓好职责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一是坚持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减免税审理、重大事项局长办公会集体审议等制度,对超过一定额度的审批事宜,实行集体审批,民主决策,分散和降低执法风险,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效能。二是加强税收执法跟踪与监督,建立健全跟踪反馈机制,确保执法规范,准确到位。三是规范税收征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其他涉税审批档案资料的管理,规范执法程序,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工作质量。四是正确使用并准确填写和制作各种税收执法文书和证据材料,客观、详实地记录涉税违法行为的事实、情节及其他证据资料。

(三)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一是实行严考核、严追究,积极开展内外部评议,应用考核、评议结果,加大激励奖励力度,客观评价执法工作质量。二是加强税收执法的监督,接收各个层面的监督,同时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举报制度。三是坚持开展执法自查周活动。在每个月份的第一周内,对上个月的执法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分析监控,对查出的执法不规范的地方,督促相关机构和人员及时整改,进一步降低执法风险。四是发挥信息化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管税体系,结合各种税收风险点,有效发挥信息化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执法岗位设臵相应的预警指标,各岗位人员对照系统的预警提示,实时进行调查整改,提前预防日常征管工作中存在的执法风险。五是在对纳税人提供风险提醒服务,在综合分析风险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纳税风险提醒事项,告知纳税人数据异常的指标、风险点和可能的涉税违规问题,并建议纳税人自查自纠,提供相关的原始证明材料,向税务机关主管人员说明情况,通过纳税人自查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化解税收违法违规风险。

第二篇:法治:观念先行

检察日报2000年07月20日

法治观念是法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法治得以建立的思想基础

。法治的建立必然要求法治观念的率先确立,并且应当将法治观念内

化为相应主体的自觉意识。法治对于人们的观念的要求甚高,没有良

好的法治观念的形成,也不可能有真正法治的建立。然而,要确立法

治观念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远比一种制度的颁行或机构的设立更为困难。

法治观念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人们头脑深处根深蒂固的非法治观

念的排斥。法治观念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非法治观念被清除的过程。

因为,在法治观念形成之前,人们的头脑中并不是一片空白,一无所

有的,而是为其非法治的观念占据着的。新的法治观念只有在清除旧的非法治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在缺乏法治传统的中国,非法

治观念更为深厚,“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

人的头脑”。

法治观念的形成也可能为人们漫不经心的错误所妨碍,它需要法

治主体的理性认知。以理性的思维来对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对于具有

非法治观念的人来说,是特别难以办到的。有时,我们这些专门从事

法律教学和研究的人尚且会在有意无意之中留恋人治,表露出人治的意识,对于社会一般的民众就更可想而知。因为一些非法治的观念会

有意无意地影响人们的思维,并在不经意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法治建设之中的许多错误,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产生的,是对

法治观念缺乏理性认识,在惯性思维影响和作用下非法治观念的结果。

在没有法治传统的国度建设法治,非法治的观念的存在形式往往

既是大众的,也是潜在的,这就为观念的改变构设了两个方面的困难

。观念是大众的和潜在的,也就注定了改变它的艰巨性。对于改变这

一现实,我们的法学学者往往过于迫切,我也常常处于这种状态之中

。其实,社会法治观念的形成并不会因我们心情的急切而得以加速,只有踏踏实实地为法治鼓与呼,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眼看落后的非

法治观念而又无法改变,这可能是法治进程中法学工作者必须经历的痛苦,但是我们还得奋力前行。法治并不因为我们的愿望而化为现实,但一定会因我们的行动而逐步地向我们靠近。塑造全社会的法治观念

是中国法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法治:观念先行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创新观念 强化管理

实施妇幼保健项目 推动金寨妇幼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金 寨 县 卫 生 局

二0一二年三月九日

2011年,我县妇幼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注重宣传,强化培训,加强督导,充分利用多种工作方法继续扎实推动全县妇幼卫生工作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一、取得主要成效

2011年,我县妇幼卫生工作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为龙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了妇幼卫生各项任务指标。

(一)民生工程项目。

1、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共完成免费婚检4693对,婚检率达91%。

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全县共补助孕产妇6678人,发放项目补助资金227.5万元。

3、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已顺利完成,现进入全面养护阶段。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基本居民健康档案347298人,完成全县常住人口的65.6%;电子健康档案录入320410人,达到常住人口的61%,远远超出省市下达的50%的工作任务。

2、孕产妇保健服务:共建立孕产妇保健服务手册4905人,提供免费服务22507人次。3、0-6岁儿童保健服务:共建立0-6岁儿童保健服务手册19951人,提供免费服务32839人次。

(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全县共有32549人接受了宫颈癌检查,发现各类妇科疾病患者3167人,报告阳性病例1104人,CIN级以上108人,原位腺癌11人,浸润癌2人;有2109人接受了乳腺癌检查,发现乳腺癌2例,均得到及时的治疗。

2、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2011年4-12月,共有2827位孕产妇接受了HIV免费检测,有2767位孕产妇接受了梅毒检测,查出梅毒感染孕妇4例,有2959位孕产妇接受了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五项检测,乙肝表抗阳性孕产妇104例,有103位乙肝表抗阳性产妇所生婴儿注免费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

3、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项目:叶酸发放5962人,13267瓶,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四)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孕产妇和0-6岁儿童的管理工作,省卫生厅和省妇幼保健所于2011年5月安排在我县开展妇幼保健管理系统的试点工作,县卫生局高度重视,组织多期培训班,并派出卫生局疾妇股和妇幼保健院信息科和技术人员下到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手把手培训,我县农村地区于今年6月启动孕产妇和0-6岁儿童电子化管理,现已管理孕产妇2160人,0-6岁儿童9405人,取得较好的成效。

通过一系列妇幼保健项目的实施,我县各项妇幼保健管理指标全面提高,妇幼卫生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1年,我县连续第六年获得了全市妇幼卫生综合考评第一名。去年10月,国家卫生部妇幼卫生综合督导检查组一行,在省卫生厅武琼宇副厅长及省、市卫生部门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县进行国家级妇幼卫生综合检查督导工作,并对我县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较高地评价。

二、具体做法

一年来,我县按照省市卫生主管部门要求,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和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卫生项目工作为抓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紧紧抓住序时进度,扎扎实实推动妇幼卫生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领导组织,设立办事机构,确立“政府协调、卫生牵头、部门配合、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按照实施方案,迅速启动、快速推进。

(二)深入宣传,广泛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简报、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县妇幼保健院在县电视台分季度、多频次播放相关妇幼卫生政策的滚动字幕,充分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母乳喂养周等节日走上街头,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全年共印发各类宣传品10万余份。乡镇卫生院制作了固定宣传牌,悬挂在卫生院的显要位置。通过宣传,有力推动了我县妇幼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明确目标,强化措施。一是明确责任。我县在年初就分别以县政府,卫生局、妇联、财政局文件形式下发了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项目实施单位的责任,并且把任务分解到乡镇卫生院。由于我县谋划早、行动快,工作衔接好,民生工程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健全网络。由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逐年加大,我县23所乡镇卫生院重新配齐了妇保医生、儿保医生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员,村保健员继续实行村妇干、计生专干和保健员“三位一体”的模式。三是妇幼卫生培训和督导力度显著加大。县卫生局组织召开了多期项目启动会、项目推进会、技术培训班和妇幼保健员例会,全县所有院长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各类会议。为确保培训质量,县妇幼保健院和县医院先后派出多人参加了省市组织的师资培训班,采取了灵活生动的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为基层培训了一批技术骨干,为我县今年的妇幼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2011年以来,县委政府和卫生局高度重视妇幼卫生工作,加大了对基层单位的督导力度和频次。县政府在1月28日即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组织了两个督查组于2月对各乡镇进行了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县卫生局、财政于2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切实加强实施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对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县卫生局又分别于4、6、8、9、11月组织督导组对全县妇幼卫生工作进行了督导。

(四)资金保障,及时到位。我县项目资金管理实行“预拨与报账相结合”,于年初按任务预拨40%项目经费到项目实施单位,服务券审核月报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妇幼卫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我县在外流动人口较多,流动人口中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在上半年补助较慢,多数都集中在年终返乡时补办手续。

(二)2011年,我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建档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档案中有缺项漏项存在,资料管理不够规范。居民健康档案要达到连续、方便、综合、全程、动态变化服务和信息化管理,目前的难度依然较大。

四、几点体会

(一)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对妇幼保健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是关键。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妇幼卫生工作,分管领导经常亲自深入基层调研妇幼卫生工作,就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协调、落实经费、创新工作机制等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近几年来的几项妇幼卫生重点项目工作,县政府均参与了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并以县政府办公室的文件下发,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强化部门联动,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是前提。妇幼保健作为一项面向群体的工作,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关注、支持和协作。我们与县妇联经常联合开展妇幼健康宣传与基层指导,民政部门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与婚姻登记一站式服务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配合,公安部门对非法行医和非法接生及时予以打击,计生部门在生殖保健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方面一直同卫生部门保持密切合作。

(三)创新机制,继续加强对村级妇幼保健员的指导和管理工作。继续实行村妇干、妇联主任和村妇幼保健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以县政府正式行文制定村妇幼保健员的工作职责,落实村妇幼保健员的聘用、待遇、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全面抓好全县妇幼保健网底工作。

近年来,我县的妇幼卫生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健康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县区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今年,我们将紧紧抓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好机遇,自觉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探索妇幼卫生工作发展新路子,推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而努力。

第四篇:社区居民法治观念

和谐社会与社区居民法治观念的养成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目标和内容,第一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这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则明确地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定为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精辟阐述。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的法制。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法治重要价值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是法治观念的养成

“和谐社会”是行为规范的社会。社会的规矩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人生在世,无不需要制衡。这种行为规范就是法治。同时历史经验也证明,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调节中实现的,实现手段之一就是法治。

中国人追求法治始于19世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直到今天,“依法治国”作为基本的治国方略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成为了一个兴国纲领。中国人追求的法治目标应包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的体系;建立起一套依法办事、制约国家权力的运作机制;培养出一支较高法律素质的公职人员队伍;在全民族中宣传、普及、以至最终形成一种健康的法律文化观念。概括起来,应为两大方面:一是法律制度的建设,权力的制衡(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二是法律至上,保障权力的价值、原则、精神(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在这两者之中,笔者认为后者的养成意义更重大,过程更艰难。中国法治的目标不仅仅是建设一个法律的国家,不在于一年中有多少部法律出台(当然,为了较快地与国际接轨,中国应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颁布法律,加快法律制度的建设),关键在于从观念到体制的真正革命;关键在于人民大众是否拥有根深蒂固的法治观念;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的教育。因为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意识基础。

根据以上的论述,中国的法治建设不仅在于制度层面要加快,更需要精神、信仰、文化的指导。实现法治不仅表现在法律体系的建立,而且在深层次上表现为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德国历史学派代表人卡尔·冯·萨维尼认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是至理名言。只有全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对法律的遵守从内在的信仰与外在的行为方式一致时,这个社会才能被真正称为法治社会。就国情而言,我们的法治缺少的是像西方社会那样自下而上的法治精神的养成过程。但国际竞争的逼近,已经不给国人养成法治观念的时间和机会了。所以中国只能走一条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显然,没有法律文化传统和法治观念,将成为中国依法治国方略、和谐社会思想在贯彻、落实中的一大症结。

二、法治观念与和谐社会的法理学粗浅分析

通过对法理学的研究,笔者将法治观念与法治状态、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概括如下:正确的法律观念→合法的法律行为→法律被遵守状态的出现→法律秩序的形成→和谐社会的实现。

社会的安定有序须法治来维护。但是法律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社会群体已经具有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们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念,心理和知识的总称。法治观念是公民守法的重要保证。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法,没有人去执行,法本身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公民具有了较强的法治观念,提高了守法的自觉性,积极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做出合法的行为。法治观念会潜在影响法的运行。所谓行为是受意识、思想、观念支配而表现在外部的活动。所谓合法行为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团体受其正确的法治观念支配的,而合法行为自然是在正确的法治观念指引下完成的。

从法律角度看,法律得以良好运行要有良好的守法观念。良好的守法能确保法律被严格服从。如果人们都严格遵守法制,相互之间的冲突就可以最大幅度地降低或减少,因为和谐社会必然是社会矛盾最小最少的社会。法治完备状态下的社会运行机制必然是法治化的机制,对于社会和谐来说是最恒久而有效的保障。它是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监督法律实施的认识前提。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普法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保持,对于社会和谐的意义是不容低估的。

法的遵守是法治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只有绝大多数公民在正确的法治观念支配下,完成合法行为,中国才有可能出现法被遵守的状态。在中国大地,法律被普遍遵守了,才能形成法律秩序。所谓法律秩序,是人们在自愿的基础上,社会生活中依照既定的法的规则、原则行事、从而在行为上体现规则性的社会秩序状态。这种遵循法精神、法要求的社会秩序与人治形成本质区别。

和谐社会是社会各个元素有条不紊地顺利运行、良性互补与彼此互动的最佳状态,是法被遵守的状态。在有法律意识的社会中,人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社会就能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法治是一种整体化的社会状态,同样要求社会的各个元素、方面、环节都能无阻碍地有规则地运行。法律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它可以保证社会在尊重差别的前提下,实现结构协调,从而建立起承认个体、元素互补的和谐社会。

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度集中、集权的国度,立法与执法对公民正确法治观念养成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汉朝以后,立法依据封建正统儒家思想原则进行,儒家的精华几乎全部在封建立法中得到了确认,到了《唐律》便“一准乎礼”了。这种中华法在封建政权的推动下,有效地执行了两千多年并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信仰、民族思维方式,至今仍存活于大多数中国人的灵魂深处。这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模式,就现在的法治改革而言,所谓“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的经验仍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通过分析,可以肯定地说,法治观念的培养是和谐社会的思想前提和意识基础。法治观念的养成应是社区工作的着眼点之一,社区居民法治观念的培养更应是通往和谐社会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驿站。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更需要人与人之间和谐。坚持公平的法律准则,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法制社区的建设可以起到维护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环境、调节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性作用。

三、社区居民法治观念培养的若干实践问题

(一)用好社区法制讲座,促进社区居民良好习惯的养成。法具有惩戒功能,同时也有着规范和引导功能,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大多数内容是引导人们如何行为,法律仅靠公务员、法官、检察官来执行远远不够,只有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法律才能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因此,必须通过开展深入持久的普法教育,使全体公民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行为习惯。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相处,社会秩序才能正规有序,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稳固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二)用好社区法制讲座,充分发挥法律祛恶扬善的预防功能和调解功能。道德是有关善与恶、是与非、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法律则用它的方式来明确道德原则,两者相辅相成,具有共同的本质。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费孝通先生曾分析过两者的区别。核心观点是,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是特定的权利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多人唾弃,是耻。笔者概括为法是强化、外化,德是优化、内化。每个社区如建立一个调解办公室(兼法律咨询室)就可以充分发挥法律祛恶扬善的预防功能和调解功能,从而强化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和相互接纳的意识,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全体公民既遵纪守法,又诚实守信,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稳固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用好社区法制讲座,将社区居民法治观念的培养落到实处。首先,社区法制讲座的对象应多层分类。法制讲座不搞听大课的方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我们为社区准备了十余个法律讲座。如:老年人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妇女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常见物业纠纷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思考、外来人口的法律问题、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与义务、商品房买卖中的注意事项、遗产继承中的法律纠纷、产品质量及人身损害赔偿的取证和索赔等。由社区负责人根据自身工作需要与律师协商确定法制讲座内容更有必要。

其次,社区法制讲座方式形式多样。讲座不搞一言堂,把它和咨询、座谈、演讲相结合,尤其是社区法制讲座必须采用案例教学。以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往往会抑制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丧失学习的兴趣,而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自己动手做。社区居民是课堂的主人,律师是组织者。教学模式是一个案子,大家讨论,一起参与,律师点拨并鼓励社区居民思考。更为重要的是社区法制讲座所选用的案例应是贴近居民生活的,是社区干部提供的,经过律师法律思考以后的案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搁笔时,想提出这样一个口号:“把法律交给社区居民,让法治观念成长”。

创新举措是建设镜湖特色和谐社区动力所在

镜湖区以创建平安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加强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居民自治为理念,以创建各具特色的社区为平台,以社区单位和居民为主体,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镜湖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从邻里开始,在和谐社区建设中,镜湖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邻里共建活动,以举办“邻里节”为载体和纽带、“邻里融合”为特点搭建邻里沟通新平台。区委区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解决民计民生问题为要务,要求部门“一把手”深入各自的挂钩联系社区,解决实际困难,以“一把手进社区”工程为引领,扎实推动一批民计民生问题的解决,形成政民互动共建和谐的新风尚。镜湖区注重社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走“一居一品”特色之路,创建亮点突出品牌社区,社区党建 “三个全覆盖”扎实构建社区党建新机制,党员、公职人员创新、完善新方式服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探索新形式,扩大居民政治参与,多元合作共谱“唱响和谐之歌”新乐章。

此外,镜湖区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家、省市有关的和谐社区建设的要求,制定并不断完善“和谐社区建设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新标准,通过建设和谐社区,使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第五篇: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江州区“六五”普法工作纪实

新时期开展普法工作,如何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2011年以来,江州区为了使“六五”普法工作的启动和实施更具实效,江州区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手段,取得了普法惠民的良好效果,自2007年连续6年江州区荣获崇左市平安县(市、区)。

“法律夜讲” 打造“平安江州”

“今晚的‘法律夜讲’八点准时开讲,请大家按时参加。”江州区驮卢镇那模村村里的喇叭正在播报这晚上 “法律夜讲进百屯”的消息。

针对“白天干部下村、群众下地干活,晚上干部回乡,群众收工回家,双方碰不到一块、工作难以开展,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的状况,江州区创新农村普法形式,开展“法律夜讲”活动,推进“平安江州”“法治江州”“和谐江州”建设。

江州区要求每名包村挂点的党员干部每月夜访农户不少于5户,“夜讲”不少于4次。同时,该区还加强对“法律夜讲”服务工作人员开展法律知识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近几年来,共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85期,参加培训人员达15000多人次。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土地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矿产资源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

通过开展“法律夜讲”,深入包村点联系群众,解决群众疾苦、解答群众难题的方式化解不稳定因素,宣传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知识。两年来,江州区各级各部门共开展夜讲活动85场次,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法律夜讲”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

多渠道宣传 搭建普法平台

“锣鼓一响、普法上场,二胡一拉、送法到家”——这是流行在江州区农村的一句顺口溜。今年来,江州区创新法制宣传工作的方式,组织业余文艺队深入到社区、村、屯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文艺演出,选取土地纠纷、涉赌、涉毒、老年人赡养、计生、婚姻家庭等涉法问题编成法制文艺节目,以三句半、快板、山歌对唱、小品、歌舞、有奖问答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并发放各种法律宣传资料。两年来共举办法制文艺演出65场,发放法律宣传资料35000份,法律读本15000本。

9月5日,江州区组织10余名熟悉法律、知晓政策、业务精、能力强的“六五”普法骨干,组成“六五普法轻骑队”在江州区城区开展法律知识宣传。

“六五”普法开展以来,江州区坚持把法制宣传作为普法工作的重要抓手,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文艺等形式,生动、直观地把法律送到基层、送到群众手中。两年来,江州区利用各类法制宣传日、周、月共组织开展法律咨询 158场次,接受法律咨询 79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5万份,出动宣传车 645车次,出动宣传人员 1470人次。悬挂横幅 264 幅,制作各类宣传展板报 450 块,编印普法挂历3.5万张,受教育人数达28万人次。

此外,该区结合调解促宣传,把普法教育融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在调解纠纷过程中通过摆事实、讲法律,以案说法、以事讲法等形式解决矛盾纠纷。2011至2013年6月,江州区排查出矛盾纠纷案件902件,调解成功 890件,调解成功率达98.6 %。完善长效机制 实现普法常态化

笔者在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采访时发现,如今在江州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已经形成了“处处有法、时时有法”的良好法律宣传氛围。而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的普法长效机制。

在社区、在乡村,以农家书屋、远程教育、法制长廊为依托的法律宣传阵地,随处可见。在学校,经常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乡村,群众活动广场的建设,普遍

突现了法治文化特点。在广场上悬挂了法律宣传牌,内容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使法律看得见、用得着,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普法工作具有广泛性、长期性的特点,涉及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为此,江州区各级司法部门加强了与各部门、各行业的联系,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提高了普法效率。“六五”普法活动启动以来,江州区司法局加大与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结合“法律六进”和部门法宣传日,在全江州区形成了月月有法律宣传、处处有法律宣传的浓厚普法氛围。(谭春丽 钟岚)

下载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法治观念分析

    大学生法治观念分析 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法治建设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举足......

    树立法治观念教案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第2框 树立法治观念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树立法治观念的内涵及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2、理解公民学法、守法与用法维权的关系。 3、明确青少年要......

    强化党性观念 严格遵章守纪

    强化党性观念 严格遵章守纪 尊敬的中队党支部: 我叫牛海涛,于2004年12月应征入伍,2007年6月入党,热爱党的事业,忠诚党的领导。 这次开展的强化党性观念,严格遵章守纪教育活动,部队......

    加强国防教育 强化国防观念

    民兵国防教育教案(一) 加强国防教育 强化国防观念 增强民兵履行根本职责的自觉性 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国防观念,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

    增强危机意识 强化创新观念

    务实创新讲求实效 开创发展全新篇章赵局长在“双新”会议上的讲话深刻总结了全局在2009年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严峻形势,既有对全局当前发展大局的洞微知著,同时还在全局“......

    更新观念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思想前言 更新观念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大姚县xx中心学校 X x x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 发展,“减负”措施的进一 步落实,对学校教育提出 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新世纪所需人才?如何提......

    强化法纪观念 严格遵纪守法)

    强化法纪观念 严格遵纪守法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开车不守交通规则,公路上会血流成河;做人不遵纪守法,社会上会一片混乱;当兵不守军纪军规,战场会溃不成军。作为边防军人,要想......

    强化党性观念弘扬优良传统

    强化党性观念 弘扬优良传统 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说到底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的问题。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