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决策学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5 02:1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决策学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决策学复习资料》。

第一篇:行政决策学复习资料

行政决策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 【判断】决策研究先是在军事和企业管理中。

【判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政府,面临着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紧迫任务,更必须加强行政决策的研究。

【判断】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的是社会组织系统中的管理,而不是个人生活管理。

【判断】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都需要通过政府的行政决策加以具体筹划。【判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社会主义中国行政决策的理论指导。【判断】行政决策系统是个开放系统,环境中的消息、能量、要求都可以输入。

【判断】行政决策要根据各地区、各方面的不同情况和条件,切忌搞“一刀切”,照抄照搬外国的、其他地区的。【判断】我国现阶段行政决策的政治环境,明显表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特点和政治优势。【判断】政府决策,不仅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政治过程。【判断】执行系统的工作决定着正确的决策能否变成现实。

【判断】外部行政决策监控体系对决策者的监控具有更有力的制约作用。【判断】类别分析法是澄清、界定和区分问题情境的一种方法。

【判断】行政决策的执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判断】政府决策的目的在于解决所存在的社会公共问题。

【判断】针对创造性思维发挥的障碍,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主要应扫除主观头脑中的“锈”字,除怕去懒讨方法。【判断】行政决策可能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判断】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更要求政府决策运用现代综合思维方式。

【判断】每个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都各有其精华和糟粕,并鲜明地反映在管理决策系统。【判断】超前思维方式不是脱离现实的胡思乱想,不是乌托邦空想主义、主观臆断。

【判断】行政决策既非不受决策者主观影响的纯粹的理性行为,也不是完全受控于决策者主观判断的结果。它具有双重的性质。

【判断】在进行决策评估时,不仅要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还要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判断】面对同一情境下的同一决策问题,决策者的反应可能是具有差异性的。【判断】群体决策中,人们所反映的心理和行为绝非每一个个体心理的简单加和。

【判断】在群体决策中,受不同群体环境和压力的影响,会反映出具有某些规律性的倾向或偏差。

【判断】行政决策程序的法制化,并不是将行政决策的程序方方面面都要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下来,而是将那些最重要的、最必要的程序制度加以确立。

【判断】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决策的监督,具有明确的宪法和法律依据。

【判断】在现实决策中,决策者并不一定都按照期望值的大小来选取方案,他们依据效用选择行动方案。【判断】针对这些大型杂的决策,政府不可能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路,不允许在一次一次反复试验基础上获取经验,那样的代价是无法弥补的。

【判断】厉行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项普遍的政治原则和社会行为准则。【判断】同行政法律责任相比,刑事责任的制裁性最为严厉和强烈。

二、填空选择 【填空、选择】行政管理是当今社会中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管理活动。【填空、选择】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全过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环节。【填空、选择】美国学者西蒙首先比较完整地提出了行政决策理论。【填空、选择】在现代管理学上是美国首先使用“决策”这一术语。【填空、选择】集中的表现就是行政决策带有鲜明的政治性。

【填空、选择】国家行政系统一些重大的行政决策有时也叫做政府决策。

【填空、选择】我国行政组织的决策权力以中央政府决策权为中心,分层、分级、分部门的梯形决策权力结构。【填空、选择】行政决策对象,按对象和目标的规模影响不同,可以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填空、选择】经验型决策模式,也叫直观型决策模式。

【填空、选择】我国80年代改革过程中提出的“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它有些类似渐进型决策模式的特点。

【填空、选择】古代行政决策是经验决策。

【填空、选择】美国哈佛大学的J•W•高斯于1936年发表《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最先把行政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放在社会环境中来研究。

【填空、选择】政府决策环境研究重点就在社会环境。

【填空、选择】经济环境是行政决策社会环境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

【选择、填空】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的重要作用,总的来说可概括为:对行政决策职能的实现起组织保证的作用。【选择】最初国家的行政政策都是由君主个人包办。

【填空、选择】集体分工的行政决策体制是在形成独立的参谋机构时才出现的。【选择、填空】一个国家由哪个阶级掌握政权。【选择、填空】中枢系统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填空】信息系统是帮助决策机构和决策者作出正确决策的辅助机构。

【填空、选择】高效的执行系统是在决策方案作出最后的抉择以后,要设置精干的执行系统去实施决策的机构。【选择】我国任何一级国家政权机关有三个决策系统。

【填空、选择】15—17世纪的英国由贵族、高级官吏组成的枢密院,就属于最早出现的行政咨询机构之列。

【填空、选择】美国以从事政策分析和战略研究的“思想库”著称于世。【填空、选择】现代行政咨询系统必须重视咨询人员的素质。

【填空、选择】行政信息也称政务信息,是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对象、环境等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进行交换的发展变化状态的表述。

【填空、选择】行政决策监控就是指主要对行政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和行政决策内容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具体说,包括监督检查行政决策者是否具有法定的资格。

【填空、选择】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对行政决策的一种威力更大的监督。

【填空、选择】行政决策者是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核心,是行政决策系统主观能力的集中体现者。【填空、选择】素质是行政决策者实施决策行为的资格。

【填空、选择】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我国社会主义行政决策者必备的内在基础。【填空、选择】政府决策问题属于公共问题。

【填空、选择】层次分析法是认定问题各种可能原因的方法。

【填空、选择】政府的行政决策行为,绝不是一个技术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过程。【填空、选择】政府决策的议程就是将公共问题纳入政务决策机构、列入政策行动的过程。【填空、选择】行政决策拟定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设计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能性的方案。【填空、选择】预测程序是指预测研究的工作流程。【填空、选择】德尔菲法的实质是采用函询调查。

【填空、选择】系统决策理论的最大缺陷之一便是忽视决策执行的价值和影响。【填空、选择】决策的执行首先得阐释决策方案。

【填空、选择】行政决策的执行最终要依靠各级执行机关和行政人员。

【填空、选择】对于政府决策的评估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来自政府方面和来自社会的非官方方面。【填空、选择】决策评估是评估者依据一定的标准所进行的活动。【填空、选择】评估标准是指依据决策目标设置的可供比较的指标或准则。【填空、选择】行政决策结果评估是整个行政决策评估最为关键的环节。【填空、选择】决策评估的发动者是行政组织。

【填空、选择】影响决策思维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决策思维方式。【填空】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着人的思维方式。【填空、选择】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创造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填空、选择】系统思维最能体现思维综合性的特点。【填空、选择】普通心理学是所有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填空、选择】心理过程又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填空、选择】对行政决策心理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并有重大突破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填空、选择】知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选择性。【填空、选择】人的行为的发动力是动机。

【填空、选择】人的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填空、选择】行为学家根据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决策者的行为活动,将决策分为均衡型、冲动型和怠惰型三种风格。

【填空、选择】怠惰型决策者通常在决策中表现得犹豫不决和过于谨小慎微。【填空、选择】传统的行政决策较多地依赖于决策者对惯例的理解。

【填空、选择】定性决策方法又称主观决策法,被归为现代决策的“软”技术。【填空、选择】随机决策又具有一定风险,故又称为风险型决策。【填空、选择】博弈论最早是由策黑尔在1912年提出的。【填空、选择】决策法治化的核心是最严格依法决策。

【填空、选择】国务院是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填空、选择】经权力分配以后形成的部门,称之为政府的组成部门;或称之为职能部门。【填空、选择】中国行政决策权的行使,总的来讲是集中制式的。【填空、选择】行政决策程序有任意性程序和强制性程序之分。【填空、选择】行政决策监督是一种法律监督。【填空、选择】宪法构成了一个国家法治的核心。

【填空、选择】领导人在决策过程中违反刑事法律规范,是职务犯罪。

三、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决策:应是指社会组织的管理者为解决面临的问题,达到一定目的,从实 际出发,制定与选择行动方案的活动。

【名词解释】行政决策环境:是指围绕政府行政决策活动这一主体的外部境况,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和作用于行政决策活动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

【名词解释】自然环境:指的是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这一地理位置上的地势、地形、气候、土壤、山林、水系、矿藏、动植物分布等自然物。

【名词解释】决策中枢系统:也称行政决策中心或政府首脑机关,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名词解释】体制:即规范体系,是用制度加以固定的体系。

【名词解释】行政体制:是用制度加以固定的行政机构的设置、权力划分及相互关系的总称。

【名词解释】行政信息也称政务信息,是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主体、对象、环境等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进行交换的发展变化状态的表述。

【名词解释】行政决策监控就是指主要对行政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和行政决策内容依法进行监督和控制。具体说,包括监督检查行政决策者是否具有法定的资格。

【名词解释】行政决策者是指国家行政系统中依法拥有行政决策力、从事指挥行政决策活动并对完成的决策负有责任的个人或集团。

【名词解释】行政决策目标是行政决策系统解决决策问题最终要实现或达到的预期结果或目的。

【名词解释】追踪决策:是指当原有的决策实施的结果表明将危及决策目标的实现时,对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进行的根本修正。

【名词解释】决策执行力:就是指行政机关顺利推动决策实施的程度,以及实现决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程度。

【名词解释】系统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系统观点,把对象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进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名词解释】所谓知觉是指,人脑在感觉的基础上,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名词解释】成就动机(抱负水平),是决策者将自己工作达到某种标准的心理要求。

【名词解释】社会心理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们(包括个体、群体)对社会事件所做的一种互相影响、互有制约的心理反应和心理特征。

【名词解释】心理冲突:是指决策者在意欲接受或放弃某一决策方案时内心所产生的矛盾状态。

【名词解释】经济效用是指决策方案在决策者心目中的价值,它放映了决策者对待决策趋向和决策风险(收益或损失的风险)的态度。

【名词解释】零和博弈论:是指参加博弈是两个局中人(小组、团体),他们有相反的兴趣,存在着直接的矛盾、冲突和对抗。

【名词解释】系统决策:是指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基础上,从n个备选方案中最终选择出一个满足系统功能的可行性方案的行为过程。

【名词解释】行政决策程序,是行政主体依职权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

【名词解释】决策规则,一般的讲,它是关于制定规则的规则,即政府行政决策权在政府系统内部的分配,它决定着政府系统内部不同阶层或不同部门在行政决策过程的基本权限及其限制。

【名词解释】司法审查:是国家通过司法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对违法活动予以纠正,并给受害的公民、法人给与相应补救的制度。

【名词解释】行政法律责任,即行政责任,它是行政决策有关当事人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名词解释】行政处分:它是行政机关对决策者或有关当事人的违法失职行为,未构成犯罪的所给予的制裁,如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撤职、开除公职等。

四、简答 5

【简答】决定行政决策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①广泛性。行政环境因素包括广泛内容。②变易性。行政环境客观因素变化着。③差异性。行政决策的环境因素各有差异。

【简答】影响行政决策体制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利益分配形式等②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的变化也会影响行政决策体制的变化③民主文化传统的影响④世界各国的科学文化发展及交流相互影响 【简答】现代行政咨询机构的组织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就有哪些:

①政策研究室②各类专业研究机构③学会、研究会等学术性咨询机构④民间咨询公司⑤专家顾问委员会 【简答】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具体说有:

①确定决策问题和目标体系②选定“满意”的决策方案③指挥局部试点,负责监督决策实施,反馈完善决策 【简答】现代行政咨询机构的组织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就有哪些:

①政策研究室②各类专业研究机构③学会、研究会等学术性咨询机构④民间咨询公司⑤专家顾问委员会 【简答】现代行政咨询机构的组织有多种形式,目前我国就有哪些:

①政策研究室②各类专业研究机构③学会、研究会等学术性咨询机构④民间咨询公司⑤专家顾问委员会 【简答】行政决策能力:

1统筹全局的思考能力2当行不疑的决断能力3锐意进取的创新能力4把握实际的应变能力 【简单】行政决策者的作用:

1是决策活动的舵手,能起到确保行政决策的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作用。2是行政决策活动的指挥者,能起到确保整个行政决策系统各子系统各部分协调运转的作用。3是主导力量,能对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4是知心人,通过组织行政决策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起到全系统的人员同心同德一致行动的凝聚作用。【简答】行政决策问题的特点:

1行政决策问题的相互依赖性2行政决策问题的主观性3行政决策问题的历史性4行政决策问题的动态 【简单】决策问题进入决策议程,似乎需要合乎下列条件:

1决策问题的压力2出现突发性事件或危机3政府的责任4开放与民主的政治体系 【简答】行政决策目标,如同管理中的其他目标一样,均具有如下特征: 1决策目标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目标时抽象和具体的统一3目标的集合量特性 【简答】从方案设计的行为特征来看,决策方案的设计从本质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1例行式设计2类比式设计3渐进设计式4创新式方案设计 【简答】对于一项具体的行政决策而言,评判的价值标准有哪些:

1决策方案要有利于决策目标的实现2决策方案要体现出尽可能大的效益3实现决策目标要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4行政决策方案要有可行性5行政决策方案实施后的副作用尽可能小

【简答】行政预测的程序与步骤:

1明确预测对象2搜集信息和资料3确定预测方法和模型4进行预测计算和分析5评审预测结果 【简答】行政决策执行的一般原则:

①决策执行要有周密的计划②行政决策的执行要准确、迅速③从实际出发,灵活、创新④既要把握全局,又要照顾局部⑤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简答】行政决策思维的原则:

①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的原则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③扬长避短、相互补充的原则 【简答】现代行政决策和思维的关系:

①思维是决策的工具②行政决策思维活动的结果、产物是对客观公共事务的观察、了解后进行思维加工的结晶③行政决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决策思维能力的高低④行政决策能促进和改变思维 【简答】行政决策过程中超前思维的体现:

①预见行政决策问题②提出和选择预见性的决策方案③预测决策方案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后果,以便找出预防对策

【简答】针对创造性思维发挥的障碍,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主要应扫除主观头脑中的“锈”字,除怕去懒讨方法,具体来说:

①多学习,掌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②增强创新意识③多参加创业实践,深化改革开放④掌握和利用创造性思维的引发技术⑤加强群体创造性 【简答】知觉具有的特征:

①知觉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选择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恒定性④知觉的理解性 【简答】决策动机的形成对于决策者的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动机决定着领导者对决策问题的确定②动机决定着决策者选择决策目标的倾向性③动机决定着决策者决策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简答】现代决策定量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三个显著特点:

①数学化:利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或语言,理论及方法②模型化:建立数学模型③计算机化:数学模型转换成计算机语言的程序模型

【简单】群体决策中的心理偏差的表现:

①意见趋同倾向②平均化倾向③情绪化倾向④“冒险转移”倾向 【简答】社会心理的特征表现:

①自发性②情感性③互动性④弥散性⑤易变守常性

【简答】集中的表现就是行政决策带有鲜明的政治性的具体表现:

①行政决策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行使政权的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②行政决策的对象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7

③行政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要以法律为依据。④行政决策以国家权力为后盾,通过行政方式作用于社会。⑤行政决策者要承担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简答】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在决策方面的监督,还有一些具体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包括: ①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②行政复议制度③报告工作制度④执行监督检查制度 【简答】确立行政决策法律责任的意义:

①推进决策的科学化②制约和预防决策违法行为③保障权益④教育作用 【简答】人民代表大会在监督政府决策问题上的制度变化了的主要方式有:

①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②审查和批准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③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 【简答】在所有决策规则中,最基本性的内容包括:

①中央和地方决策权在区域上的分配②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决策权的划分和分配③对政府决策权力的行使方式④对决策权的限制

五、论述 【论述】当代行政决策发展的新趋向P21 ①行政决策高速化趋向②行政决策综合化趋向③行政决策网络化趋向④行政决策社会化趋向⑤行政决策远景化趋向⑥行政决策理论化趋向

【论述】环境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①环境对政府管理提出一系列的客观要求,行政决策系统由此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和方向。②环境给行政决策提供有利的或者不利的限制条件。③行政决策系统及参与决策的所有人员,都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其决策心里、行为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论述】如何理解科学行政决策体制的保证作用:

①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减少决策失误。②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有助于根据职能来合理地设置决策机构和层次,形成只能齐全、运转灵活、富有效率的行政体制。③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有助于造就更多更优秀的决策人才。④科学的行政决策体制有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论述】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环境给行政决策提出了任务和条件,由此要求行政决策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行政决策要坚决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调动各层次、各部门的决策积极性。③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④行政决策体制改革要与政治体制其他部分的改革保持动态平衡。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它有物质利益上的矛盾,也有思想上的矛盾。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论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都发生了以下显著的变化:

①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发生了横向分工变化②现代行政决策体制还发生了纵向分层的变化③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正在走向现代科学技术化④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发展多样化

【论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中更不能没有信息系统,理由是:

1现代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要靠信息系统来搜集掌握。2行政决策对信息质量的要求随着科技发展而越来越高,只有信息系统可能给予满足。3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设备应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来操作、管理。【论述】决策评估的改进:

①对决策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②行政决策评估要法律化、制度化。

③明确决策评估的对象。④依据评估对象,确立较为明确和具体的评估标准。⑤健全决策信息系统。⑥加强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评估。⑦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论述】社会心理对行政决策制度的影响:

①社会心理是行政决策问题提出的预警系统②社会心理制约公众对行政决策的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影响到行政决策实施的效果③决策通过社会心理发挥社会规范和社会控制的作用

【论述】社会心理与行政决策者心理的相互关系极为复杂,怎样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

①行政决策者应懂得社会心理的特征和规律②行政决策者应注意社会心理环境,使行政决策与社会心理相协调③行政决策者应善于利用有利的社会心理环境④行政决策者应积极地改造社会心理环境 【论述】电子计算机在行政决策中的运用:

①电子计算机不仅存贮资料、快速运算,预测事物发展趋势,而且可以通过建立网络、通讯等技术迅速获取和传递最新信息与发展动态,这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基本基础②行政决策的定量化分析强化了人们对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需求③电子计算机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工智能的推理、演绎功能,具有人脑的思维结构 【论述】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①实现人—机对话,保证人对决策过程的控制②强调“靠直觉管理”③运用适当的数学和统计模型④可用于程序化、非程序化和半程序化决策问题,特别适于半程序化决策⑤建立有一体化的子系统 【简答、论述】行政决策心理研究的意义:

①行政决策心理研究,使人们对决策行为主体的认识建立在“现实人”的基础之上②行政决策心理研究是现代行政决策发展的必然要求③行政决策心理研究促使决策者正确运用其心理特征,加强行政决策的有效性 【简答、论述】行政决策法制化的意义:

①依法保证政府的行政决策权②确保行政决策权的运作不违背法律宗旨③保障决策的民主化④保障决策的科学化

第二篇:《行政决策学》考试复习题

《行政决策学》考试复习题

一、本次考试为开卷考试

二、考试题型主要为辨析题和论述题

三、请独立组织答案,试卷雷同将判为零分

1、试论现代行政决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2、试述行政决策环境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3、试述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结构

4、科学决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5、科学决策应该包括哪些程序?

6、试述行政决策实施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

7、试述行政决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8、试述行政决策评估的困难

9、试述现代行政决策对超前思维方式的依存关系

10、试述现代行政决策对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依存关系

11、试述现代综合思维方式对行政决策的意义

12、试述如何实现行政决策的法治化

1﹑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的主体具有法定性。即行政决策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其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人员的行政权,必须由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2)行政决策的目标具有公益性。即行政决策的客体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它是由行政主体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来处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最广泛的国家社会公共事务。也就是说,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公众利益。(3)行政决策具有规范性。即行政决策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各级行政组织及其负责人根据法定的决策权限,依法制定和实施其相应的职权范围的行政决策,并依法保障各级独立的行政决策权。(4)行政决策具有全局性。即行政决策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宏观决策,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全国、全地区或整个部门全局性事业的成败。因此,在决策目标、方向、实施手段等问题上应当明确而不含糊,以便准确理解和执行.(5)行政决策具有强制性。行政决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既定的行政决策,对各级行政组织管辖范围内的一切有关的企业、事业、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有约束力。(6)行政决策具有稳定性。即任何具体的行政决策都是国家的总方针总任务的分解,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如果朝令夕改、互相矛盾,将破坏行政决策的稳定性,造成不良的损失。(7)行政决策具有责任性。即行政决策者要承担政治和法律责任。当行政决策者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造成决策活动中有违法行为并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时,要依法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决策发展趋势

①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决策环境和对象空前复杂,单凭个人经验已无能为力。现代决策的主体已经从个人转为集体,由最高领导者或领导集团在集思广益、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做出决断,加以执行。②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传统经验决策多为“拍脑袋”式的决策,主观随意性大,无程序可言。现代科学行政决策有严格的程序规定,一般由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集思广益、拟订可行方案,分析评估、抉择方案,试点检验、修正完善、推广实行、总结评估等流程构成。③“谋”与“断”的相对分离。行政决策对象与环境日益复杂化,决定了传统决策方式与决策体制的根本转变。行政决策咨询子系统从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中分离出来,独立承担行政决策的调查研究、优选评估工作。④“断”与“行”的相对分离。即决策与执行的相对分离。现代社会,做决策日益成为行政领导者的首要职责,而决策的执行则越来越向下属或者其他组织转移。⑤决策手段日益科学化。愈是现代行政决策,技术性特征愈强。如行政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检索,调查研究的统计、分析以及决策方案的评估、优化等,都涉及模型的创立和技术手段的运用。量化和技术化,成为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一个标志。

2﹑行政决策环境对行政决策的影响

(1)行政决策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行政决策

环境对政府管理提出一系列的客观要求,行政决策由此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和方向,环境给行政决策提供有利的或者不利的限制条件。行政决策及参与决策的所有人员,都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其决策心理、行为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

(2)行政决策必须适应行政环境即行政管理必须符合特定的行政环境向它提出的要求和条件(3)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行政决策的发展变化.社会革命或社会变迁,行政环境发生了变化,行政决策必须适应这种变化

(4)行政决策对行政环境有反作用。行政决策可以利用行政环境提供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合实际的行政目标,确立科学的行政关系。通过实现行政目标而达到影响和改善行政环境的目的3﹑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结构

(一)行政决策中枢系统 这是行政决策体系的核心,它由拥有行政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及其人员组成。只有它才有权就一定范围内的行政管理问题作出决策。一个行政机关只能有一个决策中枢系统,切忌多中心、政出多门。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协调、控制整个决策过程,确认决策问题和决策目标,并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估选优,最终拍板定案。(二)行政咨询系统

这是辅助决策中枢系统决策的机构,它具有辅助性、独立性、科学性的特点,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辅助决策中枢系统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并论证各种决策方案,为决策领导者评估选优、确定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辅助决策领导者发现、纠正决策中的偏差,提供修正意见和追踪决策方案等。

(三)行政信息系统

这是从事行政信息处理的机构、人员及信息通道、信息工具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其主要任务是把来自各种信息源的行政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科学加工和处理,然后传输给决策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为中枢系统和咨询系统的决策工作服务。行政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为了保证行政政策的正确性,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信息网络,注重行政信息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的提高,保证行政信息通道的畅通。

综上所述,中枢系统、咨询系统和信息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者的统一构成现代行政决策体制。为了适应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枢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系统及其制度的建设,使之发挥最佳的决策效能。

4﹑科学决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第一、客观可行原则; 第二、信息充分原则; 第三、预测原则; 第四、程序原则; 第五、对比择优原则; 第六、系统整体原则。)

1、信息准确的原则。信息是决策的物质基础。信息的占有量、准确性与可靠性,与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越准备、越及时,决策过程中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也越大。决策的每一步骤和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无论是行政目标的确定,还是备选方案的拟定和选优,以及方案实施过程中补充、修正或追踪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基础上

2、预测性原则。在掌握大量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严密的分析,周详的论证,准确的判断,预测出决策对象及其环境与条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

3、系统性原则。社会实践中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彼此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有着十分复杂的交叉效应。因此,在进行行政决策时,务必对整体局部、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及其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加以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决策。

4、可行性原则。决策是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作出决定并加以实施的过程,必须考虑实施的现实条件。决策的可行性,取决于决策方案与各种客观条件和因素的统一性,要使决策有的放矢,行之有效,就应当对决策方案所需要的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及科学技术能力等,进行认真审定,做到有备无患。

5、择优原则。决策总是在几个方案中进行对比选择。科学的行政决策必须拟定多种多样方案,经过筛选至少留下两个方案,本着择优的原则,权衡利弊,全面对比,最后择优确定。

择优,就是要保证做到利中取大弊中取小,努力将行政决策实施后的消极影响和后果控制在最小程度。

6、民主原则。现代行政决策所面临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决非最高行政首长个人或少数人所能胜任,每一项行政决策都需要许多学科的知识和数据,需要许多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没有民主化也就没有科学化。

7、动态原则。任何一项行政决策的制定、执行、修改都是一个很长的动态过程。所以,行政决策时任何一个细节疏忽,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任何一项行政决策的制定都必须着眼于未来,保持一定可调节的弹性,以辩证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留有余地,准备应变性措施。在行政决策实施中,注意信息反馈,随时检查、调节、验证,一旦发现决策与客观情况不相适应,则应及时调整,修正。

8、效益原则。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对效益的价值取向,应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标准,把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全面安排,合理决策。要树立正确的决策价值观念,克服短期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不能“见利忘义”或者以决策失误“当交学费”而任意践踏国家和人民的财富。

9﹑程序适当原则。需经过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评价方案和选择方案等基本步骤

10﹑大胆创新原则

5、科学决策应该包括哪些程序?

(一)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首先要发现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确定决策目标,在制订决策目标时,要考虑以下因素:目标的重要性 目标的可能性 目标的可行性 目标的可衡量性 目标的可伸缩性

(二)收集信息,拟定方案。1.由近及远。先从自己熟悉的经验方案中寻找,再及其他。2.由简到繁。先找简单的方案,再找复杂的方案。3.由易到难。先找最有把握控制行动后果的方案,后找那些不容易控制行动后果的方案 4.由快到慢。先是时间少的,再是时间多的

(三)分析评估,选择方案。1.价值标准。越接近决策目标越好。2.满意标准。“足够满意”即可。3.期望值标准。最大期望值准则。

(四)决策实施,追踪反馈。

6、试述行政决策实施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

行政决策实施在行政决策中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行政决策实施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行政决策制定过程,仅仅是问题的研究过程,决策的执行才是直接地、具体地、实际地解决问题的过程。行政决策实施的情况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决策实施是检验决策方案是否正确的科学依据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一项决策是否科学,正确的关键是行政执行的实践,而不是 领导意见 ,或多数人的看法

(3)行政决策的实施决定着决策的效能。决策效能的实现取决于决策方案本身的正确,也取决于决策执行情况。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机关准确地掌握决策的实质和精义调动了足够的资源,迅速、圆满地完成决策中规定的任务,那么,目标实现程度就高,效能就高;反之,目标实现程度就低,效能就低。(4)行政实施是使决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行政决策的完善都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特别是要依据每一项政策实施后由各种渠道 3

反馈回来的信息为依据。因此,决策的实施是完善决策,制定新的决策的重要依据。(5)行政决策实施的结果是后继决策的重要依据。我们所处的现状是过去无数次决策以及现行决策实际发挥作用所形成的结果。决策实施的结果是制定新的决策的重要依据。决策实施成功,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的决策。决策实施失败,就进行追踪决策,另辟蹊径。

7、试述行政决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1.决策本身的问题: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涉及: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政策的内容、形式、类型、渊源、范围及受支持程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有效执行。2.决策执行者:这方面的因素主要涉及:执行机关的体制安排、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

3.执行对象:执行对象:即目标群体,政策的直接影响者。目标群体的组织和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等都会影响到有效执行。

4.决策执行环境:环境因素: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自然等大环境中那些影响政策执行的的因素。

8.试述行政决策评估的困难

试述行政决策评估的困难和改进的途径 行政决策评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客观的、技术方法上的困难。主要有: 第一,决策目标的非确定性。在现实社会中,行政决策目标往往笼统、抽象、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给衡量和评价决策目标的实现程度造成很大的困难。第二,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建立一套明确、客观、科学的评估标准往往比较困难,要么标准过于理想化,要么标准过低等诸种情形经常出现。第三,决策执行与实际社会情况改变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不易确定。第四,决策评估所需全部信息不易完整取得。第五,决策评估的成本原因。进行决策评估是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财力、物力的,需要一定的成本消耗。在实际评估过程中,有时往往因为资源短缺使评估工作草草收场,达不到既定目标。二是来自政府管理机构的阻碍和压力 有时行政组织自身也存在对行政决策评估造成阻碍和一定压力的现象和原因:第一,一些政府部门不喜欢听到议论该项决策或政策没有实质性价值,使象征性价值的研究在人们心中造成无济于事的感觉。第二,政府行政机关存在着总是试图表明决策的积极效果,尽力避免对其决策的负面作用加以评议的倾向。第三,政府行政机构对现行决策在组织上、财力心理上作出了巨大的投入,因而避免或不愿意证明该决策“流产”或未能如愿生效。第四,政府行政组织对例行公事的处理较决策评估优先。第五,要做好评估工作,必须投入相当的人力、经费、设备、时间、精力。政府一般不愿意将有限资源用于决策评估,以免影响推行其他决策的资源量。第六,有时在人们发现一项决策失误或失效的情况下,一些官员也会借口推卸责任。决策评估的改进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决策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2)行政决策评估要法律化、制度化。(3)明确决策评估的对象。决策评估涉及的内容是很多的,因此,在进行每一项决策评估时,应首先明确评估哪一方面,明确评估的具体目的。(4)依据决策评估的对象,确立较为明确和具体的评估标准。(5)健全决策信息系统。(6)加强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评估。(7)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第三篇:公安决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公安决策:公安决策是公安机关及其领导者或者特定主体(指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大),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针对面临所要解决的任务或问题,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所进行的方案设计、抉择和执行的活动。

2、决策:指人们针对面临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方案选择和执行的过程。

3、公安决断:指公安领导者在打击犯罪活动、管理社会治安等日常工作中,对出现的紧急问题所作的决定。

4、公安决策科学化:指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决策咨询机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和支持系统,在科学决策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实际情况所进行的决策。

5、公安决策民主化:指重大的公安决策不是由某一领导者或领导集体随意拍板,而是通过群众参政议政、集中多方智慧、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

6、辩证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客观存在世界的辩证性、规律性,并把它运用于思维而形成的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思维方法的基础。

7、系统思维方法:是指把决策对象放在决策系统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8、调查研究方法:指公安决策者掌握我情、社情、敌情,分析斗争形势,制定打击犯罪活动、搞好社会治安和公安队伍建设等决策的基本方法。

9、公安决策基本原则: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根本依据和行为准则,是决策保持正确方向和取得效果的重要保证,其实质是在决策付诸实施之前与逻辑论证方法进行初步检验。

10、综合创造法:指在对相同或相似的事务进行纵横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而提出的新决策方案的创造方法。

11、联想创造法:指从别人或者一件事务中得到启示,然后围绕决策问题进行联想,从而获得新的主意的创造方法。

12、推理创造法:是指对那些相对静止的决策目标,通过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到新见解的创造方法。

13、离题创造法:指某些决策问题绕开原来题目进行研究,摆脱思维定势和框框,从而开阔思路找出新方案的创造方法。

14、移植创造法:指把适合于一定范围、一定方面的经验、方法,适用于决策问题并加以发展,从而开阔思路找出新方案的创造方法。

15、经验思维:指以经验为依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

16、公理思维:指从相对真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和演绎,从而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17、决策效益:指决策方案实施后实际产生的结果与所付出的代价(成本)之间的差值。

18、决策效果:是指通过决策方案实施所产生的结果。

19、决策效率:指决策方案实施中所消耗的能量与所获得的成果的比率。实际产生的有益效果。20、效益性原理:指在公安决策实施中所投入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最佳社会效益。

21、系统和统筹原理:指必须把决策当成一个系统,协调好构成决策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22、公安决策体制:是指在公安决策过程中,承担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和决策权力的运行机制。

23、公安决策系统:指由拥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者和领导机构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24、集体抉择:指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班子,以集体多数通过的形式做出选择方案的决定的抉择方式。

25、个人抉择:指由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者个人,对其分管的工作问题自主决定并对方案执行后果负责的抉择方式。

26、公安决策咨询系统:又称智囊系统、思想库等,指由各种不同专业人才和专家学者组成,采用各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方法,以其集体智慧对公安决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统合研究,并提出多种具有可行性的决策方案,专门为领导者的公安决策工作服务的决策研究机构。

27、历史信息:指档案、数据和历史经验。

28、公安决策信息:指关于公安工作及其相关事物运动状态的表征和描述,是公安决策主体接收和发出的各种信号中反映公安工作活动规律及其新的变化情况等的总称。

29、战略性信息:是能够影响系统决策层的长远而重大决策的信息。30、战术性信息:指只能影响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决策的信息。

31、公安决策信息的生成:是指对公安决策所需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递、贮存与反馈的系统过程。

32、加工决策信息:是指专业人员经过思维、判断、推理,按照一定的目的,对原始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分类、排序、计算、比较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滤、分析、扩充、综合、提炼。

33、收集决策信息:指通过观测、侦察、调查、征集、追踪、人际交往等手段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获取原始信息。

34、传递决策信息:指把决策信息由一点传到另一个点的过程。

35、公安信息的贮存:指把已搜集、加工处理的信息资料,以文字图像等形式,借助计算机的手段和各种媒介记录保存下来。

36、决策信息反馈:指公安决策控制系统把输出信息的结果送回输入端,对信息的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和协调作用。

37、公安决策信息分析:指一种以公安决策信息为研究对象,根据拟解决的特定决策问题的需要,收集与之有关的决策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得出有助于解决决策问题的新信息的科学劳动过程。

38、公安决策信息开发:广义的公安决策信息开发指任何能够改进和加速公安决策信息资源交流与利用的活动,包括发掘信息来源、开拓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库存、加速信息流动等工作。狭义的指不怕重组和加工决策信息内容本身,是一种创造和生产新的决策信息的活动。

39、公安决策支持系统:指以公安工作的日常事务处理系统的各种数据和相关相信为基础,有机组合众多决策模型,并配置知识库、方法库有关软件,综合利用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由各种模拟结果提炼出来不同决策方案,以辅助各级领导者开展公安决策工作的计算机系统。

40、公安决策程序:是对公安决策过程客观规律的表述,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必须遵守的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过程。程序不仅包括决策活动的先后步骤,而且包含每个步骤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41、决策问题:指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存在的需要缩小或消灭的差距。

42、决策目标:指决策者为了解决问题希望达到的一种成果。

43、收集和使用信息的灵活性:指为确立决策目标而收集和使用信息时,在程序的运用上要有灵活性。

44、预测:是对事物或者事件未来行为的状况做出主观的判断。或者说,是依据历史和现实的资料,运用一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规律,后果所作的推测和判断。

45、公安决策执行:指为了实现公安决策目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总结进行贯彻落实方案的活动过程。

46、公安计划:是公安组织为了实现公安决策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所进行的具体设计和谋划。

47、严密组织:指为了保证公安决策计划的预期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安机关内部各构成要素进行合理搭配,使其得到最合理利用的活动。

48、指挥:是公安领导者或领导机关运用领导权力,通过命令、指示等信息传递或其他措施的作用,组织所属机构及干警按照统一要求实施决策和计划的一种职能活动。

49、协调:指对公安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协商和调节,使各个局部步调一致,把力量统一到实现决策,计划的目标上来的活动。

50、内部协调:主要指公安系统内部整体与部份发、局部与局部及两种不平衡状况的协调。

51、外部协调:指在公安计划执行过程中与公安系统以外的其它系统、组织或者个人之间的协调。

52、控制:指公安领导者为保证决策计划目标的实现,在执行全过程中所采取的监督、检查、反馈、调节等一系列活动。

53、指挥方式:指公安领导者在公安决策执行中有效推动下属组织或个人执行决策和计划时所采取的活动

模式。

54、统一指挥:指指挥的命令、口径要统一,下级指挥人员的指挥必须坚决执行统一命令,严格遵守统一的纪律、时间和要求,按照统一计划行动,确保统一指挥的实现。

55、现场指挥:指公安领导者直接到重大案件或事件发生的地点或场所,实施面对面的指挥方式。

56、计划协调:指通过公安决策执行计划来进行协调。

57、领导协调:指上级公安机关或本单位的主管领导者运用行政职权对下级公安机关或本级公安机关的职能部门和公安民警的行动所进行的调节,使大家在完成共同计划任务时同步运动。

58、直接协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单位之间需要互相支援、互相配合或协调行动时,各单位领导人可以互相协商有关事项,取得一致意见后,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协同行动。

59、权变协调:指在与几个单位有关的事件中,由上级公安机关领导者指定并授权其中一个单位的领导者牵头,其他单位在这件事情上服从牵头单位的领导者指挥,以协调各单位的行动。

60、教育协调:指公安领导者通过讲清道理,晓以利害、疏通关系、铺路搭桥,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的协调形式。

61、司法机关的法律监督:指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为保障宪法和法律统一和正确实施,而对法律的适用和遵守进行的监督活动。

62、公安决策执行的监督:指有监督权的组织和人员对决策执行的各环节、各阶段和各部分,在内容、时间和方式上进行必要的督促,保证实现某种决策目标而防止偏离轨道的活动。

63、工作总结:指公安决策执行经过各个环节之后,为了明确决策目标的实现成果和汲取经验教训而开展的活动。

64、权力机关的监督: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对各级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

65、公安决策执行的监督机制:指为防止和纠正公安决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所建立的监督系统及其运作方式。

66、追踪决策:指当原有决策经过一段实施后,发现客观情况或主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主观情况虽未发生变化,但原决策根本错误,决策目标无法实现时,对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进行的一种根本性修正。67、零次情报:指未经加工,在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中进行着“瞬时”横向交流的情报。

68、预测:指依据历史和现实的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势、规律和结果所作的主观估计或判断。

69、德尔菲法:指通过对专家进行匿名、多轮的函询来征求专家意见的预测方法。

70、专家:指在预测主题所涉及的领域中从事10以上专业工作的,并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的人员。71、头脑风暴法:指利用一种特殊形式的专家会议,通过专家微观智能结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互相启发,引起“思维共振”,互相补充,产生效应,形成宏观的智能结构,并通过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来获未来信息。72、层次分析法:指按决策问题的总目标、各层子目标及评价准则、直至备选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次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出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73、主观概率法:由决策者邀请专家估计某项特别事件出现的概率。

74、指数平滑法:指用一个与权数变化规律相符的指数来代替权数,并以前一期的误差为依据,从误差相反的方向对预测值进行修正的时间序列预测法。

75、相关-回归分析预测法:指通过研究引起未来状态变化的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作用,寻找客观环境与未来变化之间关系的方法。

76、决策“硬”技术:指以数字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为基础的决策技术。77、决策“软”技术:指在决策中使用模拟法、探试法、推演法等的决策技术。

78、风险型决策:指决策者根据经验或科学的计算能够获知每一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决策方法。79、不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者无法获得各个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决策。

80、对抗型决策:指当决策所面临的自然状态中出敌对的一方,并且敌对的一方总是在寻找对我方最不利的状态,即敌方也在作决策时,这种决策称为对抗型决策。

81、规划论:指研究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有效地利用或调配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以期更好地达到预定目标的数学方法。

82、统筹方法:指利用网络图对大型综合性的活动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和管理的方法。

83、公安战略:指公安机关为了保障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方面所制定实施的全局性控制和长远性发展的宏观对策。

84、公安战术: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所采取的具体原则、方法和手段。85、立体防御战略:指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和打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加强立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搞好经常性的控制、管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86、动态控制战略: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人、财、物、信息在流动的客观实际,调整内部结构,合理布警,建立新型的动态控制运作系统,实现公安工作由静态管理为主到以动态管理为主的战略转变。

87、整体协作战略:指树立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全局观念,在公安决策中,互通信息、互相协作、携手运作、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实现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

88、科技强警战略:指在增强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走依靠科学技术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89、“短平快”战术:指针对某一时期内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犯罪活动和治安问题,见微知著、主动出击的战术。

90、统一行动战术:指针对某一时期、某一空间的刑事犯罪,特别是流窜犯罪和团伙犯罪活动所采取的统一时间、统一打击治理的战术。

91、专项治理战术:指针对某一时期出现的某一类突出的犯罪活动或治安问题所进行的专门治理。92、区域治理战术:指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达到扭转社会治安被动局面的措施和办法。

93、战术犯罪内的随机决策:指在打击犯罪或安全保卫工作的重心已经确定,但在面临行动之前,或在行动中发生紧急情况,由组织者或指挥者随机决断。

94、公安决策者的素质:指公安决策者个人有效地从事公安决策活动所应具备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法纪、道德、艺术、体魄等方面的基本条件。

95、公安决策艺术:指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形成的,非规范化的、具有创造性,给人以美好感觉体验和各种技巧、手段和技能。

96、浴盆曲线:是指一项决策执行中存在的早期失效、随机失效和损耗失效的现象。由于在这三个阶段中,失效和损耗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很像一个洗澡盆,故称浴盆曲线。

97、常规性决策:又称程序化决策,是指在公安管理活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决策,是一种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某一具体公安工作问题所作出的决策。

98、公安决策理论:是指制定公安决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科学决策理论。

99、单项决策:是指处理的问题是某个时点的状态,它所要求的行动方案只有一个,因而也称为静态决策。100、公共选择:就是指人们选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是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101、取零原则:是指公安决策系统完全不采纳咨询系统的意见,而根据自己全面掌握的情况提出相反的观点,并作出决策。

102、集体抉择:是指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班子,以集体多数通过的形式作出选择方案的决定的抉择方式。

103、“T型”结构:即公安决策者对本专业的造诣要有一定深度,同时还应是一个具有一定知识广度的“杂

家”和“通才”。

104、最优化原则:是指从多种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出最优的系统方案,使系统处于优化状态,达到最优的结果。

105、直接头脑风暴法:是通过专家们共同讨论具体问题,发挥宏观智能结构的集体效应,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专家集体评估、预测方法。

106、定性预测:主要指专家预测法。它信赖于专家在预测问题上的专业水平和专家对预测问题相关资料的占有量。定性预测方法的内容主要是预测者应如何组织专家进行预测活动和如何对专家的预测意见进行计算分析。

107、渐进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第四篇: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一

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一

一、社会分工对领导学产生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社会分工是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社会分工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按照劳动部门的不同进行横向分工;二是按照劳动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纵向分工,包括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决策与咨询的分工以及决策与监督的分工。

横向分工通过推动生产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扩展了领导活动的领域和内容,为领导学的产生构建了更为广阔的实践性平台;纵向分工,特别是决策与执行的分工直接导致了领导与管理的分离,成为领导学产生的客观基础。

二、领导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方法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领导学的研究借鉴了很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地得到补充、更新和完善。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1、辩证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方法;

3、历史研究方法;

4、比较研究方法;

5、案例研究方法;6系统研究方法。

三、领导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与研究领导学,并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与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1、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需要;

3、学习与研究领导学是提升领导者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

四、什么是领导?它包括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领导是以实践为中心展开的,由具体社会系统中的领导主体根据领导环境和领导客体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系统的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示范、说服、命令、竞争和合作等途径,获取和动用各种资源,制动和致变领导客体,实现既定目标,完成共同事业的强效社会工具和行为互动过程。

领导这一定义包括的要素主要有五种,即领导主体、领导客体、领导手段、领导目标与领导环境。这五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就是领导活动,我们只有深刻地认识每个要素的客观特征,并在其相互结合中寻求规律,才能发现领导的本质并提高领导的绩效。

五、什么是领导主体?

领导主体是领导的构成要素之一。领导活动的主体是由组织中担任决策、指挥、`协调和监督等职责的人员,包括领导个体和领导群体。领导主体是领导活动得以展开并取得成功的核心力量,它是领导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

六、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主要体现为:

(1)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就领导活动自身发展的历史而言,决策与执行的分离、领导权与管理权的分离,是领导科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变革,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变革同样证明了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而来的;

(2)领导和管理无论是在社会活动的实践方面,还是在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有:

(1)领导具有战略性。领导侧重于重大方针的决策和对人、事的统御,强调通过与下属的沟通和激励实现组织目标;管理则侧重于政策的执行,强调下属的服从和组织控制实现组织目标。领导追求组织乃至社会的整体效益;管理则着眼于某项具体效益。

(2)领导具有超脱性。领导重在决策,管理重在执行。工作重点的不同,使领导不需要处理具体、琐碎的具体事务,主要从根本上、宏观上把握组织活动。管理则必须投身于人、事、财、物、信息、时间等具体问题的调控与配臵,通过事无巨细的工作实现管理目标。

七、领导的属性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他们的关系如何?

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领导的属性主要包括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1、领导的自然属性产生于社会整体活动的自然需要,是由人们社会集体实践活动中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其一般标志,就是统一的意志和一定的权力,它是任何社会与时代的领导都必须具有的共同的标志。权力是领导的重要标志,权力和服从是领导关系的永恒属性。

2、领导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渗透于领导活动的全部过程之中,并规定着它们的社会性质,即领导的社会属性。

3、领导的双重属性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单一属性的领导。在领导的双重属性中,社会属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决定甚至改变自然属性,使其发生某种形式上的变化。

八、认识和理解行政领导双重属性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行政领导的双重属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指同一领导活动的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只有单一属性的领导。只要认真分析,才能把握特定社会的领导关系。一方面,如果看不到领导的自然属性,就无法考察领导活动的一般特点与规律,就会否认一切领导关系的共同之处,导致忽视或者拒绝吸收以往社会中积累下来的优秀领导经验。另一方面,如果看不到领导的社会属性,则容易将各种性质不同的领导活动混为一谈,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和区别,从而很难立足实际来发展自己的特色。

九、领导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领导是人类社会中最早产生和最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领导具有的特点表现在三方面:

1、系统性和互动性;

2、强制性与权威性;

3、战略性与前瞻性。

十、按照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领导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以领导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标准划分,可以划分出五种领导类型:

1、自然式领导;

2、专制式领导;

3、民主式领导;

4、专家式领导,也称专家辅佐式领导;

5、专家集团式领导。

十一、按照领导的工作性质和对象为标准,领导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以领导工作的性质和对象为标准,可以划分出四种基本类型:

1、政治领导;

2、行政领导;

3、业务领导;

4、学术领导。

十二、以领导关系为标准,领导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以领导关系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五种主要的领导类型:

1、层次式领导;

2、单线式领导;

3、星式领导;

4、轮式领导;

5、网络式领导。

第五篇:11行政组织学复习资料

行政组织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行政组织含义

行政组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组织泛指一切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政功能的组织,它不仅包括国家的政府系统,也包括国家立法、司法机关和政党、企事业单位以及群众团体等其他社会组织内处理行政事务的组织。狭义的行政组织则仅指政府系统。

2、行政组织的8个构成要素

①组织目标;②机构设置;③组织人员;④权责体系;⑤财物设备;⑥法规制度;⑦技术信息;⑧团体意识。

3、行政组织功能(书本P8)(具体内容)

(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文化功能(4)社会功能

第二章

1、管理行政时期的组织理论、代表人物、对应的称号(书本P22)(1)科学管理原理——弗雷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之父”(2)一般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3)“官僚制”组织理论——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4)《行政学导论》——伦纳德·怀特(5)“组织理论”——古利克、厄威克

2、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

管理活动,指的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书本P23)

基本观点:

一、统治与权力是组织的基础。

二、组织类型分析 A、神秘化的组织 B、传统的组织

C、合理--合法化组织

三、官僚制组织的特征: A、明确的组织分工

B、自上而下的等级体系

C、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

D、形成正式的决策文书 E、非人格化的组织管理

F、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

G、职业化的人员管理

4、管理行政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各种理论的要点和细节。(见书本或复习资料的附录)

5、霍桑实验的代表观点——艾顿·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书本P26)

6、西蒙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书本P28)

7、弗雷德*里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

三种行政组织模式:

一、融合型——传统的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

二、棱柱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行政组织;

三、衍射型—— 现代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

8、科学管理阶段带来的弊端(效率低下),怎么解决→变为服务管理阶段(企业化、市场化模式),怎么改变,理论依据。

第三章

1、行政组织结构设计的要点是要找到纵向控制与横向协调之间的平衡点。(详情见书本P45)

纵向控制:与效率和稳定目标相关联,强调层级、规划与正式的信息系统。横向控制:与学习、创新和适应性相关联,强调沟通与协调。

2、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结构的层级化,横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的部门化。

3、纵向和横向结构的几种模式(详情见书本P47-P55)

纵向结构:行政组织的上下层级之间,存在着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既包括不同层级政府间的构成,也包括各级政府或部门内部层级的构成。金字塔型结构——政府机构普遍采用  特点:层次多、控制幅度小

 优点:上下一致、目标统一,有利于强有力的行政控制  缺点:层次多、效率低、自主权不够、应变能力差。扁平型结构——大型公共事业单位采用

 特点:行政层级少、行政幅度大、分权结构

 优点:降低集权化程度、促进权责结合、提高组织绩效和管理效率  缺点:行政控制力不足,容易丧失中心权威

横向结构概念:在行政组织中,同一个层级中包含着各个职能不同的部门,彼此之间是相互分工合作的平等关系,这种组织方式就是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其划分:

(1)按照区域标准划分(国务院下划为各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政府,之后又可划分为若干个平级的地方政府)

(2)按照管理职能标准划分(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省政府所属的各厅、局)(3)按照管理流程标准划分(咨询、决策、执行、监督、反馈)

(4)按照服务的对象标准划分(教育部、铁道部、建设部、交通部、农业部、水利部、公安部、人事部等等)

4、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问题(回答时可加上自己的理解,如用人的原则等)

所谓组织结构分化,是将组织结构系统分割为若干分支系统的一种状态,每一分支系统皆与外在环境发生特定的关系。一般来说,组织结构的分化主要可分为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水平分化是指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横向分割而形成各个部门和单位。„„

垂直分化是以层级节制体系为代表,亦即依据组织的垂直面向进行分化。垂直分化依各人工作的宽广度而产生,愈高的职位就具有愈大的宽广度。

„„

5、案例分析答法

(1)说明案例中的行政组织结构有问题,一一罗列出来;

(2)要改变现状,就要找到行政组织结构纵向控制与横向协调之间的平衡点;(3)组织结构的分化和整合问题

6、管理幅度的定义

管理幅度也称控制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直接指挥、领导和监督的部署及部门的数量和范围。

7、管理幅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1)管理者及其下属的基本情况;(2)工作的复杂、难易程度;(3)工作的重复性与同质性程度高低;(4)部属的能力与集中化程度;(5)组织的制度建设水平;(6)助手的帮助。

8、行政组织优化:扁平化、弹性化→寻找平衡点(书本P61-P63)(联系第4点)(1)扁平化

是指减少中间管理层次、裁减冗员建立起一种紧凑的扁平型组织结构。组织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发达的现代网络通讯技术也为组织结构扁平化提供了可能。(2)弹性化

强调弹性,主张不断撤销现有组织,从而避免因组织僵化而造成的困扰,能够较为灵活快速地根据现代动态环境及组织目标变化而变化

9、网格化的要义(要旨)

网格型组织旨在减少管理层次,使同一层次的管理组织之间相互平等、横向联系密切,像一个个网格那样形成横向体系,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

第四章

1、行政组织外部环境含义及构成

行政组织的外部环境又称行政组织的外部条件,是指处于行政组织边界以外(即行政组织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对其施加各种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称。

行政组织外部环境的构成:

1、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2、社会环境(主要构成要素有(1)经济环境;(2)政治环境;(3)文化环境;(4)民族宗教;(5)法制科技;(6)国际环境。

2、行政组织内部环境含义

行政组织内部环境又称行政组织的内部条件,是指处于行政组织边界以内(即行政组织内部)、构成行政组织并使行政组织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所有因素与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性的内部环境和非物质性的内部环境。

3、组织气候(非物质性的内部环境)的含义

组织气候是组织内部的非物质性环境,它是一种与组织成员的精神状态和具体行为直接相关的较具特久性的物质或行为气象,其核心是组织成员的个性、标与组织目标融合并趋向一般。

4、如何改善组织气候 答题步骤:

(1)组织气候的含义

(2)如何以营造良好的组织气候(可结合书本P76、P84作答)1.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①坚持公平、平等; ②进行意见沟通; ③正确使用激励。

2.创造良好的群团关系: ① 合理引导组织群团的目标和价值观; ②正确发挥非正式群团的积极作用。3.建立民主参与式的管理模式:

①上下级相互信任,无拘无束地交流意见;

②下级积极参与目标制定、集体决策、组织管理; ③沟通渠道畅通,信息交流迅速。

5、组织气候对行政组织环境的影响

(1)组织气候影响行政组织工作氛围的质态

拥有良好的组织气候的行政组织中,领导与领导之间、领导和下级之间、下级和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关系融洽,人际关系良好,工作氛围浓厚。反之,不良的组织气候中,领导之间勾心斗角,上下级之间互不信任,同事之间漠不关心,人际关系恶劣,工作氛围差。(2)组织气候影响行政组织目标的实现

在良好的组织气候中,组织成员关系协调,心理相容程度高。在这种热情高涨的组织气候里,组织成员受到组织中人际心理氛围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情愿、意志抱负向良性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反之,在恶劣的组织气候中,组织成员心理压抑,缺乏工作热情,丧失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要求,甚至产生和组织目标相悖的个人私心和“小目标”,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3)组织气候影响行政组织效能的发挥

组织气候高涨,组织成员的情感、需要和欲望等就会对其产生正向刺激,促使组织成员产生对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对组织的正向推动作用相互叠加,进而促进行政效能急剧增长。反之,组织气氛低沉,组织成员的情感、需要和欲望等对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负向刺激,组织内部暮气沉沉,组织成员敷衍了事,致使成员之间的积极作用相互抵销,从而降低行政组织效能的发挥

6、行政责任如何权责分明

第五章

1、行政组织过程指的是行政组织“决策—执行—监督”的矛盾运动过程。

2、行政组织决策定义

所谓行政组织决策,是指行政组织主体在处理公共行政事务时,为履行公共行政组织职能,实现公共行政组织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科学制定和合理抉择行动方案的组织活动过程。

其自身特性包括:(1)决策主体的特定性;(2)决策价值的公共性;(3)决策宗旨的服务性;(4)决策依据的合法性;(5)决策内容的综合性;(6)决策影响的深远性。

3、行政组织决策的基本原则

(1)信息原则(2)客观原则(3)系统原则(4)预测原则(5)效率原则(6)民主原则

4、行政组织决策的分类(选择题)

(1)依据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地位,可分为中央决策、地方决策和基层决策。(2)依照所解决的决策问题范围和重要性,可以把行政组织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3)按照行政组织决策主体和决策权力分配情况,可以把行政组织决策分为群 体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4)按照行政组织决策主体的思维模式,可以把行政组织决策分为理性决策和非理性决策。

(5)按照决策问题的性质,可以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竞争型决策

(6)按照使用决策方法的程度,可以把行政组织决策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7)根据决策内容的常规性,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常规决策和危机决策(8)按照决策的进行阶段不同,可以把行政决策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

5、行政组织决策的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6、行政组织执行的逻辑过程(1)行政组织执行的准备与宣传(2)行政组织执行的试点与推广(3)行政组织执行的指挥与控制(4)行政组织执行的评估与总结

7、行政组织执行的准备与宣传

执行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物质准备(含义:物质准备是行政组织执行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主要是指必要的经费和物质设施等。)

②组织准备(含义: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行政人员是行政组织执行的主体和责任承担者,组织执行机构的确定、人才的录用与选拔直接影响行政组织执行的组织合力和外在影响力。)③法制准备 ④学习准备

8、行政组织控制的定义

行政组织控制是指在行政组织决策的执行过程中,执行机关其工作人员根据行政组织目标要求,对执行情况与效果进行测定,依据一定的执行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并争取有效对策,调动相关工作人员努力工作,从而使行政组织执行不断向前推进的行为过程。

行政组织控制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1)确定标准(2)衡量成效(3)纠正偏差。

9、行政组织控制的方式

(1)前馈控制(2)目标控制(3)反馈控制

10、行政组织监督的逻辑过程(1)确定监督目标;(2)规划监督方案;(3)实施监督方案;(4)评鉴监督效果。

11、行政组织监督的主要内容

(1)检查、监督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其行政人员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行政命令的情况。

(2)审查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其行政人员行政执法活动的法律依据。

(3)监督、审查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制定、发布行政法规、规章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评价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的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4)检查监督行政机关和法律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及其行政人员保障公 民申诉、控告、检举等权利的有效行使情况和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违反党政纪律行为的检举、控告、调查处理等。

12、行政组织外部监督

(1)国家权力机关监督(2)政党监督(3)司法监督(4)社会监督

13、行政组织内部监督(了解各种监督,给出例子能分辨出是什么监督)(1)一般监督。即上级机关依据行政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改变或撤销所属行政部门的不适当命令和指示,这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下级行政机关也有权向上级行政机关提出批评、建议,履行自下而上的监督。(2)业务监督。它主要分为主管监督和职能监督,主管监督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业务监督,而职能监督则是部门之间的业务监督,还有些政府部门就主管业务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无隶属关系的行政部门进行监督,包括对平等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的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

(3)专门监督。即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关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实行专业性分工的监督,如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等。

第六章

1、行政组织沟通的过程

(1)意念的产生(2)信息的编辑(3)信息的传送(4)信息的接收(5)信息的解读(6)信息的执行

2、如何做到有效沟通

(1)应做好沟通的准备工作(2)及时反馈与跟踪(3)改善行政组织的结构(4)健全组织沟通的机制、(5)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6)改进沟通技巧,充分利用主动倾听(7)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

(8)考虑文化、环境等外在因素对沟通的影响(9)秉持一定的沟通处理原则

第七

1、行政组织激励理论

行政组织激励指的是行政组组织采取某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措施,激发和鼓动公务员的动机,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简单地说,行政组织激励就是行政组织调动公务员积极性的活动过程。

2、行政组织激励理论

行政组织激励理论分为三类:①内容型激励理论;②过程型激励理论;③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重点)

马斯洛按照需要的重要性和发生前后顺序,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需要层次理论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有启发作用。缺点:

(1)他认为需要层次机械地由低到高运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力量,难以解释越级上升呈由高到低的现象。

(2)满足的含义不够明确,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很难预测哪一种需要会成为下一个必须满足的需要

(3)这一理论的经验和实践研究还很少,基本上是一个未被验证的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健因素的作用则是维持现状。

二、过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弗鲁姆)提出的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

(1)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目标和工作可以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的某方面需要。

(2)这一目标所产生的激励力量取决于这一目标对他人的价值(效价)和他采取行动可能导致这一预期结果的可能性(期望值)。

期望值高×效价高=激励力量高;期望值中×效价中=激励力量中; 期望值低×效价低=激励力量低;期望值高×效价低=激励力量低;期望值低×效价高=激励力量低

(二)公平理论(亚当斯)

主要观点:公务员对于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非常在意,这些感觉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激励力量的产生和积极性的发挥。他们所受公平待遇的标准,不仅受所得薪酬绝对值的影响,更受其相对值的影响。相对值是指个体成员对其工作的付出和所得与过去的付出和所得进行比较的结果,如果这两种比较值相符,就会产生公平感,反之则会产生不公平感。

三、行为改造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斯金纳)

人就像一个“黑箱”,内在的心理状态犹如黑箱里的东西是不可知的。因此,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无需了解人的内在状态和心理过程,只需研究和解释人的行为的形成机制,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行为,使所需要的行为重复出现并得到加强,使并不重要的行为得到削弱或消失。

利用强化手段来改造行为,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方式:(1)正强化(2)负强化(3)惩罚(4)自然消退

(二)挫折理论(弗洛伊德)挫折理论认为:

(1)公务员在行政组织中的任何行为都是为实现某一目标、满足某种需要而引发的,然而这些行为导致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遇到什么困难或克服困难后实现目标、满足需要;另一种则是由于某些主观成分的原因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使目标无法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这种目标无法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紧张状态就叫“挫折”。

(2)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引起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 ①客观环境(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② 主观因素(有能力实现目标但因资源有限使目标之间产生冲突,无法取舍; 个人能力有限或个人资源不足使目标无法实现)

第八章

1、行政组织文化的构成

(1)思想性的行政组织文化(2)制度性的行政组织文化(3)心理性的行政组织文化

下载行政决策学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决策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大,行政伦理学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B 行政伦理学) 。 2 专门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的系 统是( C 行政系统) 。 3 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的行为代表着(C......

    广西行政执法复习资料

    法的本质:具有意志性和规律性,是意志与桂林的结合;法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为实现社会正义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 法的特征: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由国家专门机......

    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二大全

    行政领导学复习资料二 一、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领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他们分别是: 1、引导功能。领导从根本上规定了组织发展目标,规范了组织前进的方向。 2......

    行政领导学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行政领导学 1、 行政领导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等。[了解] 答:从一般意义上说,行政领导学的研究对象是行政领导活动特有的矛盾、特点与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 :......

    行政组织学期未复习资料2

    行政组织学期未复习资料2(专科)三、名词解释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的要素构成,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

    南航笔试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南航、厦航机务实习生招聘经验交流讲座福利 南航笔试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大体分为数量关系、阅读理解、判断推理、常识、资料分析五大部分,五部分中包含......

    南航笔试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南航、厦航机务实习生招聘经验交流讲座福利 南航笔试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大体分为数量关系、阅读理解、判断推理、常识、资料分析五大部分,五部分中包含......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5篇模版)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上篇:中国古代行政管理 一、中央行政体制 二、地方行政体制 三、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四、官员管理 (一)夏商周:官员选拔制度是世卿世禄制。 1、世卿世禄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