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管理办法五篇

时间:2019-05-15 02:4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篇: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管理办法

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10]58号)、《湖北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39号),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监管,督促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巩固成果,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分级考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分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级企业:指企业完全具备隐患排查和治理能力,隐患排查工作常态化,能自下而上的开展隐患排查,能及时将各类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B级企业:指企业具有较强的隐患排查和治理能力,隐患排查工作经常化,对排查出的隐患能及时组织整改。

C级企业:指企业隐患排查和治理能力较弱,部分隐患需要通过外部督促检查才能发现。

D级企业(危险级):指企业未达到安全标准化最低等级以上水平或虽达到标准化企业水平,但未按标准化要求运行,隐患排查和治理流于形式。

第四条 国家已经制定标准,经考评为一级的,直接作为A级企业监管;经考评为二级的,直接作为B级企业监管;经考评为三级的,直接作为C级企业监管。国家没有制定标准的,经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认可的考评机构按《湖北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细则(简称考评细则)》组织考评,标准分为1000分,得分在950分以上的,评定为A级企业;得分在850分以上950分以下的,评定为B级企业;得分在650分以上850分以下的,评定定为C级企业;得分在650分以下的,评定为D级企业。

第五条 企业按《考评细则》考评,达到相应级别后,在考评周期内,国家又出台标准的,不再重复组织考评。在下一轮考评时,按国家标准执行。

第六条 省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全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以及A级企业的认定、公告以及证书、匾牌的颁发工作。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以及B级企业的认定、公告以及证书、匾牌的颁发工作。

第七条

市以上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以下简称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委托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按考评权限,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的申报受理、考评等工作。

第八条 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分为企业自评、委托评估、复核评估。

(一)企业自评:由企业对照《考评细则》,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自查自评后,写出自评报告,按考评权限报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同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二)委托评估:企业可根据需要,聘请有关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参与指导或委托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写出自评报告,按考评权限报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服务机构,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三)复核评估: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按考评权限,对企业自评或委托评估情况组织现场复核评估。

第九条

企业自评或委托评估时,要对照《考评细则》和本行业有关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求,对企业创建安全标准化情况、安全生产综合管理情况、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情况、隐患排查和整改效果等情况,通过查资料、查现场、看效果,进行100%评价。

复核评估时,采取现场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的原则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考评内容中,对资料抽查不少于文本数量的15%;人员抽查考核数量不少于现场(或在册)数量的10%;设备设施的考评,根据设备设施的分类及拥有量(H),按下列比例抽样(包含在用、试运行、租赁等设备设施),隐患查出率按《湖北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及整改效果评价办法》(鄂安„2010‟22号)进行。

a.H≤10时,抽100%; b.10<H≤100时,抽10台; c.100<H≤500时,抽10%; d.500<H≤1000时,抽50台; e.H>1000时,抽5%。

第十条 安全监管部门或授权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复核评估时,应邀请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参加。第十一条 考评申请和确认

(一)达到标准化二级以上企业水平的,每年至少应按《考评细则》组织一次自评,并将自评报告报省(市、州、直管市、林区)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同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

(二)达到标准化最低等级企业水平的,经半年运行后,应向市以上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委托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提出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的申请,在向考评机构提出申请时,应提交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自评或委托评估报告。

(三)考评机构收到企业申请后,应于6个工作日内回告企业考评时间。考评工作完成后,应于10个工作日内向企业提交考评报告。

(四)考评机构要及时将考评报告、拟确认的等级以及相关资料报送市以上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同时抄当地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和行业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 企业级别评定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应负责进行分类指导。

(一)对确认为A级或B级的,要抓好巩固或提升工作。

(二)对评定为C级的,要督促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明确整改期限,提升安全生产级别。对存在问题多、整改难度大的,应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确保整改措施有效落实。专家会诊和整改落实情况应报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三)对评定为D级的,安全监管部门下达整改指令,提请县级安委会挂牌督办,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整顿,限期完成整改。整改结束后,由企业提出申请,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复核评估,达到C级以上级别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对限期内未完成整改或整改无望的企业,由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第十三条 对未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和未开展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的,安全监管部门应督促其开展,拒不开展的,纳入安全生产D级企业管理。

第十四条 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实行动态管理,B级以上企业由企业组织考评,C级企业由省级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按一定比例每年组织抽查考评。D级企业由市级安全监管部门或由其授权的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按下达的整改指令每半年进行一次督办。

第十五条 企业在标准化达标期内,经分级考评,能持续保持相应水平的,期满后,考评机构免去复核评审环节,直接换发标准化企业相应等级证书。

第十六条 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岗位达标、班组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推进措施,积极开展岗位达标、班组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工作,确保本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必需的经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和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第十七条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档案,将开展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的活动方案、资料、台账进行整理、归档,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评定的依据。第十八条 各类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要积极配合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面向企业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咨询服务,协助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推进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指导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第十九条

企业没有保持安全生产条件,应降级或撤销原认定级别的,由安全监管部门向原标准化企业认定单位提出降级或撤销的建议,报原考评发证机关确认后,在新闻媒体上公告并收回原证书。

第二十条 在标准化企业有效周期内,企业发生负主要责任的死亡事故或一次重伤2人以上责任事故的,其标准化等级降低一级。由安全监管部门向原标准化企业认定单位提出撤销的建议,重新进行标准化企业考评。

第二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将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结果作为产业调整、产业指导目录、市场准入的重要条件或要素之一。积极发展有利于安全的产业。对产业目录中限制类的产业,其中的保留企业和新建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正式投入运营前要完成安全生产状况分级考评工作,达到安全生产C级以上等级要求。

第二十二条 在产业调整及转移工作中,产业转出地、承接地应将企业安全状况分级达到C级以上水平作为本地保留企业、接收企业的门槛条件之一。

第二十三条 对达到安全生产A级水平且考评周期内持续保持A级水平的,在政策扶持方面优先考虑:

(一)以自我管理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对该企业的执法监察和安全检查。

(二)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时直接换发,免去现场审核环节。

(三)标准化达标有效期满时,建议评审机构免去复核评审环节,直接换发标准化一级企业证书。

(四)国家、省组织的安全生产评先、劳模评选等,优先考虑和予以支持。

第二十四条 对达到安全生产B级水平且考评周期内持续保持B级水平的,在政策扶持方面优先考虑:

(一)以自我管理为主,安全监管部门抽查督促为辅,每年安排不超过一次对该企业的执法监察和安全检查。

(二)标准化达标有效期满时,建议评审机构免去复核评审环节,直接换发标准化二级企业证书。

(三)省组织的安全生产评先、劳模评选等,优先考虑和予以支持。

第二十五条 对安全生产达标创建工作等次较低或工作滞后的,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促使其扭转安全生产工作被动局面。

(一)确定为C级的,督促整改期间,在未达到B级以上水平时,采取以下推进措施:

1.市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将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的结果在新闻媒体公布,并向银行、证劵、保险、担保、财政、经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项目用地审批、专项资金扶持、品牌创建等的重要参考依据。

2.暂缓其不属于提升安全技术水平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改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不推荐其参加省级劳模、省级“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安康杯”等评选。

3.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检查频次和监督执法力度。

(二)确定为D级的,由所在地县级安委会挂牌督办。1.县级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将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的结果向银行、证劵、保险、担保、财政、经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暂停企业信用评级、项目用地审批、专项资金扶持、品牌创建等工作,并在当地新闻媒体公布。

2.暂扣其安全标准化企业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许可证。

3.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相关部门下达限期整改指令,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整改,限期达到C级以上水平。

4.整改期满仍未达到要求的,由安全监管部门提请县(市、区)级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第二十六条 对未积极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创建以及安全生产状况分级工作的政府和部门,取消其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评优评先资格,并将情况在全省通报。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省安委会办公室。

第二篇:安全生产分级管理办法

顺义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

分类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形成监管有序、重点突出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维护顺义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在本区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是指将20个国民经济行业(GB/T4754-2002)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进行类别划分,每一类根据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评为四个级别,建立按类分级、按级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第四条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评定、系统分析、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安委会)受区政府的委托负责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工作的组织、协调,并对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抽查。区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应履行行业监管(管理)职责。建立监管(管理)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基础台账;负责分级确认、日常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对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属地管理部门)在分类分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给予指导。

属地管理部门应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建立监管(管理)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基础台账;负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分级实施、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指导新建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并在新建单位实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30日内将其纳入分类分级管理范围。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履行综合监督管理职责。对各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

第一节分类分级

第六条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将20个国民经济行业(GB/T4754-2002)分为工业生产、危险化学品、工程建设、人员聚集、道路交通运输以及其他六类,适用相应的评定标准。(具体行业分类见附件1•六大类行业名录‣)

第七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根据•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政府工作部门安全监管(管理)职责的通知‣(顺政发„2005‟47号)及相应职责划分,负责以下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管理)工作。

区发展改革委:电力生产、供应、安装(供电公司)行业。

区民政局:民政社会福利行业。

区人事局:人才市场中介服务行业。

区建委:工程建设(不含电力工程、水务工程、市政工程)、建筑装饰、建筑安装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承担监管职责;经市建委行政许可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承担管理职责。区市政管委:燃气、热力、环卫、户外广告、经营性停车设施及燃气、热力管道工程行业。

区交通局:交通运输经营(客运经营、货运经营、危险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汽车、摩托车、其他机动车维修)和水上(游船)运输行业。

区农委:种植、农业机械行业。

区商务局:餐饮(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安全生产监督、指导、管理职责)、商业(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者地下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或者地下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承担安全生产监督、指导、管理职责)、典当、食盐销售、棉花收购、美容、美发、洗浴、拍卖、市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不含枪支、弹药和爆炸物品;剧毒、放射性物品及其容器;铁路、油田、供电、电信通讯、矿山、水利、测量和城市公用设施等专用器材;公安机关通报寻查的赃物或者有赃物嫌疑的物品等)。

区粮食局:粮油收购、储备行业。

区文化委:新闻出版、歌舞、娱乐、网吧、营业性演出、电影发行放映、印刷复制、音像制品和出版物批发零售行业。

区卫生局:卫生医疗行业。

区水务局:供水、排水、再生水利用、水务工程建设(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行业。

市路政局顺义公路分局:公路建设、养护市场行业。

区工业局:区属工业(不含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机械、冶金、轻纺、建材、烟草、印刷行业)及开发区工业制造行业。

区乡镇企业局:镇、村二三产业。

区体育局:体育运动项目经营行业。

区林业局:林业行业。

区安全生产监督局: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机械、冶金、轻纺、建材、烟草行业。

区外事旅游局:旅游(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宾馆饭店行业。

区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兽用药品制造、畜牧行业。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级别评定实行计分制,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状况按照评级指标进行打分。评级指标分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和事故与应急救援管理四个方面。根据评定结果将生产经营单位分为A、B、C、D四级,分

别表示为“好”、“一般”、“差”和“不合格”。(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2•顺义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评定标准‣)

第二节 实施步骤

第九条属地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初评,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应根据职责给予必要的协助。

工程建设类和道路交通运输类由行业监管(管理)部门直接评定。

第十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对属地管理部门的初评结果进行复核,并予以确认。不能确定行业监管(管理)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属地初评结果为评级结果。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被确定为A、D级的,可聘请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第十二条区安委会办公室对评级工作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与评定结果不一致的,责成行业监管(管理)部门联合属地管理部门重新评定,并将结果报区安委会办公室备案。第十三条区安委会办公室汇总分级结果,并在顺义区安全生产信息网上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

生产经营单位对分级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区安委会办公室提出。区安委会办公室通知最终确认的部门进行复核。最终确认的部门应在7日内将复核情况和结果报区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四条属地管理部门将分类分级最终结果录入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系统,建立分类分级管理档案。

第十五条分类分级评定实行周期复评制度。A级单位每5年复评1次,B级单位每3年复评1次,C级单位每2年复评1次,D级单位每年复评1次。

第三章级别升降

第十六条日常检查中,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予以降级:

(一)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经限期整改仍未消除的,在评分表中扣除相应分数构成降级的;

(二)发生1起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级别下降一级;

(三)1年内发生1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或发生2起以上(含)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级别降为D级;

(四)1年内连续受到3次以上(含)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的,级别下降一级;

(五)存在市、区两级挂账隐患的,级别降为C级;

(六)日常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出现评定标准中列为否决项隐患的,级别降为D级。

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出现应予以降级的,属地管理部门应在7日内报行业监管(管理)部门给予确认,行业监管(管理)部门确认后7日内报区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不能确定行业监管(管理)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的降级由属地管理部门确认后7日内报区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因发生事故降级的生产经营单位消除隐患后,可向属地管理部门申请级别恢复,属地管理部门认为符合条件的,7日内报行业监管(管理)部门确认,确认后7日内报区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不能确定行业监管(管理)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级别恢复,由属地管理部门确认后7日内报区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九条复评期间生产经营单位级别有升降的,由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确认后报区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改建、扩建以及其他基础信息变更时,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应在30日内在数据库中进行变更,并报区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四章日常检查

第二十一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差异化管理。

A、B级单位以自我管理为主,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对其加以监督管理;C、D级单位是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的监管重点。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关闭,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吊销其有关证照。(具体关闭办法见附件3•顺义区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生产经营单位报请程序规定‣)

第二十三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的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进行监督检查,频次如下:

(一)工业生产类、人员聚集类、工程建设类、道路交通运输类。

A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年进行不定期抽查。

B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

C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

D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

(二)危险化学品类。

A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

B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

C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

D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月检查不少于2次,属地管理部门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

(三)其他类。

B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年进行不定期抽查。

C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

D级单位:行业监管(管理)部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

第二十四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日常监督管理的情况,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在顺义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

第二十五条分类分级日常监管中发现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根据•顺义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安全事故隐患整治的意见(试行)‣(顺政发„2006‟41号)的规定进行挂账管理。

第五章宣传培训

第二十六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等。

第二十七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组织监管(管理)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A级单位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16学时,对B级单位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0学时,对C、D级单位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4学时。

属地管理部门对不能确定行业监管(管理)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时同前款规定。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各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安全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每年不少于40学时。

第二十八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支持、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第六章 工作机制

第二十九条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实行例会制度,属地管理部门例会每月召开1次,区安委会全体成员例会每季度召开1次。

第三十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每季度对分类分级工作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将情况报告报区安委会办公室。

第三十一条区安委会办公室根据每阶段的安全生产状况,有针对性的组织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第三十二条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日常监管情况进行督查,每年不少于1次。

第三十三条区政府督查、监察部门将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列为督查、监察内容,监督综合监管部门、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

第七章考核奖惩

第三十四条分类分级管理工作作为区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区政府对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行政正职的绩效考核中。

第三十五条区政府对在分类分级管理工作中积极履职、各项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的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给予奖励。

第三十六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责成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级别重新确认:

(一)应予评定而未评定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超过总数1%的;

(二)级别评定出现错误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超过抽评总数20%的。

第三十七条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区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一)对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监管频次未达到要求的;

(二)督查中发现实际检查情况与上报情况不一致的;

(三)未按要求在区生产经营单位动态管理系统中及时、如实填报数据的;

(四)对新建或新取得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未及时上报区安委会办公室备案,导致未能及时纳入分类分级评定范围的;

(五)对监管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宣传培训未达到本办法要求的。

第三十八条被评为A级的生产经营单位,有资格参加区级以上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评选。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级别提高的生产经营单位有资格参加区安全生产进步奖的评选。当选的单位,由区安委会办公室邀请新闻媒体对其进行报道。

被评为A级并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复评的生产经营单位,由区政府给予适当的奖励。第三十九条连续两次被评为D级,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信息网上予以公布,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第四十条A、D级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挂牌管理。(见附件4•顺义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挂牌管理暂行办法‣)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2008年2月15日起施行。

第三篇:漯河市企业安全生产分级评定标准

漯河市冶金、有色、机械、建材、纺织、轻工、电力、烟草等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管评定标准

︵一︶一、组管理织体系保与制障度建与设15制分 度建设

考核项目

1、安全生产领导组织建设(1分)

2、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2分)

3、安全生产责任制(2分)

4、一岗双责,齐抓共管(1分)

5、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分)

6、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分)评分内容

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法人代表任安全生产安委会(或领导小组)负责人。各下属单位建立相应领导组织。

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不少于从业人员0.5‰比例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

明确各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安全职责;责任制度健全。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建立党政工团部门岗位安全责任目标和工作措施。制定并颁布各项安全管理制度:①领导班子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制度;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③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④安全检查制度;⑤事故隐患排查、登记、整改制度;⑥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⑦重大危险源报告、登记、监控制度;⑧防火和临时动火审批制度;⑨危险场所安全管理制度;⑩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⑾安全设

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⑿安全管理人员、特

种作业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⒀劳动保护用品配备、使用制度;⒁女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⒂发包项目或出租项目安全管理制度;⒃供用电安全管理制度;⒄危

险物品管理制度;⒅安全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⒆安全生产考核、评比、奖惩制度;⒇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21)职业危害预防、治理制度;(22)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23)其它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

制定、颁布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齐全,覆评分标准

自评 复评得分 得分 未建立安全生产领导组织不得分,法人

代表不担任领导组织主要负责人扣0.5

分。各分公司、分厂、基地、车间无建

立相应组织扣0.5分。

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扣1分,安全人员配备不符合规定的扣1分。

未制定各级、各职能部门、各岗位安全

管理职责的不得分;岗位职责不全扣0.5分。未制定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并层层签订责任书扣1.5分;目标不完善或签订岗

位不全扣0.5分。员工劳动合同无安全生产条款或无签订专门安全生产协议一人扣0.5分。

一个部门无安全责任目标和工作措施扣

0.5分。

无制定、颁布管理制度不得分;企业应

有的管理制度少一项扣0.5分;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一处扣0.5分;无定期组织修订扣0.5分。

无安全操作规程不得分;无汇编文本扣

盖企业所有工种,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0.5分。缺一个岗位或工种扣0.5分;无定︵二︶应急救援体系︵一︶专题会议

二、管理制︵度落二实40︶分 安全教育培训︵三

7、重点危险作业部位风险控制分析

(2分)

8、建立应急救援管理组织体系(1分)

9、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和例会(2分)

10、宣传教育,全员、三级教育培训(3分)

11、管理人员培训(1分)

12、特殊作业人员培训(2分)

13、企业安全投入保障(4分)开展企业危险(源)点、危险因素、事故可能类型分析;针对危险源(点)、危险因素及可能事故类型分别制定应急预案,预案经过评审,并定期演练。对重大危险源定期开展辨识、上报、评价,实行分级管理。危险源(点)明确专人负责;开展职工应急培训,掌握风险控制技能,落实预防控制措施。成立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并与社会救援机构联动。企业主要负责人任组织负责人;有组织机构图,有组织领导、救援人员名单、分工及联系方式。领导班子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一年四次以上,会议应有企业安全状态、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记录。安委会定期召开安全例会至少一月一次,有部署、解决、落实安全生产具体事项。具有企业特色的先进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氛围浓厚,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竞赛、比赛活动。按照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工作,全员安全教育,新员工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员工转岗教育和“四新”教育等符合规定;培训教育提纲(教案)、培训教育记录和测试资料齐全。按照有关规定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机构负责人及安全员经过安全知识专门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

特殊工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按规定接受专门培训、持证上岗;人员基本情况、持证、复审、体检等档案资料完整。有长期和安全措施计划,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更新、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期组织修订扣0.5分;违反国家法规、规范要求或无法落实的一处扣0.5分。

未开展相关分析扣1.5分;无针对性应急

救援预案扣1 分。预案无评审扣0.5分,无演练扣0.5分;重大危险源未开展评

价、上报扣0.5分。责任人不明或无开展

应急培训扣0.5 分。预案无定期修订和更新扣0.5分。

无成立应急救援组织不得分。主要负责

人不任组织负责人扣0.5分。其它不符合

要求酌情扣分。无专题会议记录不得分,少一次扣0.5分;无研究、决策重大问题的措施或措施不明确酌情扣分。安全例会少一次扣

0.5分;无部署、解决、落实工作的具体

措施或措施不具体酌情扣分。安全文化无特色、安全活动氛围不浓的扣0.5分;无厂级和车间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扣0.5分;教育培训台帐、记录不完善

扣0.5分;各项教育培训面每少1%扣0.5分。从事燃、毒、爆危险作业的人员未

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一人扣0.5分。现场

提问受教育人员回答不出主要内容1人

扣0.5分。

未经培训取得资格证一人扣0.5分。

发现1人无证操作扣0.5分;有证不持证

作业酌情扣分。无特殊工种、特种设备

作业人员档案扣1分;档案不完善酌情扣

分。

没有安全投入保障预算计划扣3分;计划

未执行扣2分;有计划、有执行,无记录

︶安全投入

︵四︶安全

14、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5检分)

查与隐患整

15、落实上级要求检查(1分)改

16、安全生产“五同时”和执五行力

︶(2分)

17、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全评比(2分)责任

18、安全合理化建议和隐患落举报

实(1分)

与奖

19、安全生产责任落实(2分)惩 ︵六20、预评价及备案(2分)︶

21、安全设施专篇设计备案建(1分)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和整改;职业危害防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体检;设备设施、安全工器具的安全性能检测检验;防雷设施检测;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或者活动。

有厂级月检查、车间周检查、班组日检查、安全员经查计划和隐患整改计划;厂级检查应覆盖分厂、分公司、基地等所属单位;检查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检查能够形成检查、整改、复查验收闭环管理机制,记录完整规范,职责明确;开展全员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排查出的隐患落实报告、登记、整改、复查验收等治理措施。相关监管部门检查、督办的安全隐患,整改措施按要求落实到位。

落实上级部署安全检查和元旦、春节、十一等节假日前安全检查,根据企业工艺特点和季节特点组织专项安全检查。

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安全工作和生产工作同时保障和完成。

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或实行工资、奖金与安全生产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建立有安全合理化建议和隐患举报制度;制度涵盖反馈途径、办理责任单位、办理时限、验收单位等内容。各专业管理部门责任落实;各级管理人员责任落实;职工岗位责任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存在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经过安全预评价,评价报告经过安监部门审查、备案或批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施工图纸、安全专篇经过安监部门审查、备案或批复。的扣1分;执行情况不良酌情扣分。

无厂级和车间安全检查计划和隐患整改

计划扣2分;无定期组织对所属分厂、基地、分公司的安全检查扣2分;档案资料不完整扣0.5分;检查内容不全面,缺一项扣0.5分;检查制度未形成闭环管理机制扣1.5分;无开展全员排查活动扣1分。检查、排查出的隐患整改不到位,属重大隐患或监管部门挂牌督办的隐患一处扣3分。一般隐患扣0.5分。

安全检查少一次扣0.5分。

没有落实“五同时”措施不得分; “五同

时”措施落实不到相关岗位发现一处扣0.5分。

未落实一票否决制度不得分;无厂级、车间、班组安全奖惩考核不得分;考核记录漏项扣0.5分。

安全合理化建议和职工举报反映隐患无

据可查不得分;做不到及时处理、反馈

意见,一项扣0.5分。

各部门、人员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主

管工作区域,制定并落实工作措施,做

不到不得分;现场安全问题追溯整改,未整改或无记录可查一处扣0.5分。

无预评价报告和批复不得分;有评价报

告无批复扣0.5分。

未按要求进行评审不得分。

设项目三同时

22、验收评价备案和安全专项验收(2分)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设施经过验收评价,评价报告经过安监部门审查、备案;安全设施经过安监部门安全专项验收。

无验收评价报告不得分;有验收评价报告无验收批复扣1分。

︵七︶劳动保护︵八︶包租项目︵九︶档案管理

三、现︵场安一全条︶件40现分 场

23、参加工伤保险(2分)

24、劳保用品管理(2分)

25、女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1分)

26、放射源管理(1分)

27、发包项目或出租项目安全管理(1分)

28、安全生产标准化档案(1分)

29、安全生产 档案管理(1分)30、材料、报表

(1分)

31、生产、生活、办公区布局(2分)

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按时交纳保险金。

按规定为职工发放劳保用品。有劳保用品发放计划、发放记录及购买单位资质资料;作业场所职工正确佩戴。设有针对女工的更衣室、乳婴室、休假、体检措施和对女工、未成年工的工种照顾等措施。计量检测用的放射源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放射物品使用许可证。

对施工、检修等工程项目和生产经营项目、场所(简称工程项目)的承包、出租,不得发包、出租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双方应当签订安全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管理权利、责任,或者在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企业应对各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统一协调、管理。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定期评审备案。安全生产档案分类齐全,盒(袋)条目清晰,资料完整。按时、如实上报各种材料、报表。

生产区与生活区、办公区分离,不得在设有车间或仓库的建筑物内设有宿舍和饭堂;普通仓库与车间应分楼层设置,确实因生产需要同楼层时,应用实墙砖分隔到顶;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在安全地点。仓库、车间、办公室、员工宿舍不得企业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不得分;职工没

有参加保险,发现一人扣0.5分。

无劳保用品发放计划或未按规定为员工

配备劳保用品不得分;采购劳保用品不

符合国家规定一项扣0.5分;现场发现一

人未按规定佩戴使用扣0.5分。

未有相关措施不得分;措施不完善酌情

扣分。

未取得使用许可证的不得分。

工程项目有发包给无相应资质的单位或

个人,不得分;无安全管理协议或在合同中明确各自安全管理职责扣0.5分;没有落实统一协调和监督检查扣0.5 分。

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不得分;

未定期评审备案的扣0.5分。

档案没有归类整理不得分,资料条目、项目不完善酌情扣分。

要求上报的材料、报表,每迟报、拖延

不报或数据不真实一次扣0.5分。

生产区与生活区、办公区没有分离的不

得分;普通仓库与车间设置不符合要求的一处扣1 分;仓库、车间、办公室、员工宿舍装饰不符合要求的一处扣1 分。

总体要求

32、现场安全管理(4分)

33、现场隐患(2分)

34、职业危害防治(2分)

35、现场提问(3分)

︵二

36、检修、抢修、临时性工︶作安全管理(2分)临时危

37、危险作业安全管理(2分)险作

38、防火和动火管理(1分)业 ︵三︶

39、重大危险源管理(3分)危险用可然材料装饰、分割。

厂容厂貌干净整洁,道路通畅;有安全警示、标语、宣传栏等内容。车间设有安全宣传、公告、公示栏;作业现场照明、物品摆放、安全通道等作业环境符合要求,班前、班后物品规整落实较好;操作规程在作业岗位附近上墙;现场无“三违”行为。人员密集场所通道与出口符合要求,厂房安全出口不少于2 个;消防间距、疏散通道、消防设施配备及分布符合要求;厂房、仓库应配备应急备用灯。

照明、通道、护栏、构筑物、消防、安全用电、工器具等符合要求;安全色、安全标志配备符合要求。

职业危害按规定向安监部门申报、登记。涉及有毒、有害作业的场所与其它生产作业场所分离;现场尘、毒、声防护设备设施符合要求,现场经过专业机构检测无超标;对作业人员落实定期体检。

职工掌握安全职责、安全规程、岗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等良好。

作业前制定有作业方案,安全组织、危险源辨识、防范措施、安全确认等内容全面具体;开展针对性的作业安全教育;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现场监护到位;作业现场规范。煤气、氧气、天然气、液化气、乙炔气、在线抢修、受

限空间、带电、交叉等危险作业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定期开展防火检查,生产区内严禁烟火,临时动火经过安全管理机构审批。重大危险源部位现场风险控制措施齐全有效,应急处置设备设施符合规定要求。作业人员经过培训,掌握风险控制措施。设置固定报警装置和警示标识,醒目悬挂应急处置措施说明书。定期组织开展风险控制措施检查。针对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

厂房布局、安全出口、消防间距、疏散通道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一处扣2分。厂区无安全氛围扣0.5分;现场作业环境、安全设施一处不符合要求扣0.5分。违章指挥、冒险蛮干作业每人次扣1分;一般不安全行为每人次扣0.5分;“三违”行为及现场隐患无登记、处理记录不得分;记录不完善扣0.5分。一处存在隐患扣0.5分。

未向安监部门申报的扣0.5分。涉及尘、毒、声等有害作业场所没有分离不得分。没有检测扣1.5 分,检测一处不达标扣0.5 分。防护设备设施没有或不符合要求一处扣0.5分。没有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少一人次扣0.5分。

抽查提问重点岗位作业人员掌握安全技术规程熟练情况和岗位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掌握情况,1人次不合格扣0.5分,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无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不得分;安全措施内容不明确扣0.5分,未对职工进行针对性教育扣0.5分;无安全责任人、安全监护人扣1分。

无相关作业计划不得分;现场发现一起不符合制度要求扣0.5分。无定期检查扣0.5分。生产禁火区发现一处吸烟等违反行为扣0.5分。一处动火未经审批扣0.5分。

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处置设备设施一项不落实扣0.5分;无预案扣1 分,预案不完善、无定期演习分别扣0.5分;无报警装置、警示标志、应急说明分别扣0.5分。无落实定期检查扣1 分,检查无记录扣。

源︵点︶风险控40、危险物品管理(2分)制

41、原料、成品库管理(2分)

42、建构筑物管理(2分)

︵四︶

43、生产设备维护保养(4分)设备设施

44、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安检修、维修(4分)

45.特种设备管理(3分)

46、供用电安全管理(2分)演习,对预案定期评审和更新。

涉及煤气、氧气、氢气、天然气、乙炔气、氯气、燃爆液体等危险化学品生产、输送、使用、储存的设施以及油库、重点防火部位,管理责任明确;安全距离符合要

求,风险控制措施齐全有效,瓶、罐安全附件齐全,应

急处置设备设施符合规定要求。作业人员经过培训,掌握风险控制措施;设置固定报警装置和警示标识,醒目悬挂应急处置措施说明书。

易然、可燃原料、成品的库房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消防设施、电力照明等应急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物品放置符合要求,通道无占用。不得在设有车间或仓

库的建筑物内设置宿舍或饭堂等生活设施。仓库内除了

固定的照明外,不允许使用其它电器,可燃物品仓库,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60瓦的白炽灯,照明灯开关应设在库外。

建筑物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关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企业内承受重荷载、受高温辐射、热渣喷溅、酸碱腐蚀等

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安全鉴定。

主要生产设备无国家规定淘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设备有大、中修检修计划并落实检修;平时维护保养措施落

到到位。

安全设施、设备有检修、维修、检测计划及检查、检修、维护记录;安全联锁装置、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设备符合标准要求;按规定需要专门机构检测检验的安全部件、安全工器具、消防器材、仪器仪表、钢丝绳、防雷设施等经过检测合格。特种设备持证运行,落实定期检测,无遗漏;设备种类、分布、使用状态、安全状况等资料齐全。供电设备、设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无淘汰设0.5分。现场提问管理责任人或操作人

员,回答不出相关特性、防范、应急处置措施扣1.5分,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安全距离不符合要求不得分。安全设施、措施不符合要求一项扣0.5分。现场提问管理责任人或操作人员,回答不出相关特性、防范、应急处置措施扣1分,回答

不完整酌情扣分。

库房设置不符合消防规定要求不得分;

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一处不符合要求扣0.5分;物品摆放和通道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未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不得分;应签

定的未落实定期安全鉴定的扣1.5分。

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属于国家明令淘汰 的不得分。无检修计划扣2分;检修无记录扣1 分;无按规定落实定期检修扣3

分。现场发现设备一处隐患或不符合要求扣0.5分;保养不到位酌情扣分。

无维修、检测计划扣2分,检修无记录扣

0.5分,安全联锁装置、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设备等安全设施不齐全、不可靠,一处不符合要求扣0.5分;应检测的发现一处(台)无检测报告扣0.5分。

无证或无落实定期检测一处(台)扣0.5分;

无档案扣0.5分,档案不完善酌情扣分。

主体供电设备属于国家淘汰设备的不得

47、目标控制情况(1分)

48、事故登记及分析处理(1分)

49.、事故报告(1分)50、事故处理(2分)

考核项目合计100 项分值扣完为止。

备、设施;线路应按规范敷设。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器;电气设备、开关、插座不得安装在可燃材料上;电源开关箱前不得堆放杂物,架空线路下不得堆放可燃物。机床局部照明灯及使用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伏。手持电动工具、移动式用电设备必须符合规定,电源按规定设置漏电自动保护装置。全年事故在控制目标以内。

各类事故认真登记建档,及时分析处理。

分;不满足、不符合生产经营活动要求扣1 分;其它发现一处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扣0.5分。

四、事故管理5分 事故管理

按时限报告各类事故。

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即事故按照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隐患无整改或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处理落实到位。

超过控制目标不得分。

厂级和车间无事故登记台帐不得分;无

分析处理意见,一起扣0.5分;记录不完善扣2分。

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事故,不得分。

政府事故调查批复的处理决定落实不到

位的不得分。按规定由企业处理的事故,“四不放过”每少一项扣0.5分。

评分说明:

1、本评分表适用于冶金、有色、机械、建材、纺织、轻工、电力、烟草行业企业分级管理评分。

2、本评分表共四大项、50小项,某项考核扣分超过该项分值时,不再累计计算,该

第四篇: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问答

2016年09月09日 发布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风险管理的原则,并提出了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要求。为了强化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监管,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保障食品安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研究制定了《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2016年12月1日实施。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什么是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险管理 术语》(GB/T 23694-2013),风险指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是在风险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结合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类别、经营业态及生产经营规模、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监督管理记录情况,按照风险评价指标,划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的不同程度的监督管理。

二、《办法》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一种基于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管模式,是有效提升监管资源利用率,强化监管效能,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手段,也是国际的通行做法。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家和组织都建立实施了基于风险的食品监管制度,国内部分行业以及一些省份也进行了探索。

我国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众多,监管人员相对不足,产品种类多、监管主体多、风险隐患多及监管资源有限的矛盾仍很突出,且监管工作中还存在有平均用力、不分主次等现象,使监管工作缺少靶向性和精准度,监管的科学性不高、效能低下的问题还较普遍。正是基于这些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成立之初,即确立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基于风险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思路,推行基于风险管理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并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本《办法》。

《办法》的制定,对于监管部门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有着重要意义。建立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制度,能够帮助监管部门通过量化细化各项指标,深入分析、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并使监管视角和工作重心向一些存在较大风险的生产经营者倾斜,增加监管频次和监管力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改善内部管理和过程控制,及早化解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而对一些风险程度较低的企业,可以适当减少监管资源的分配,从而最终达到合理分配资源,提高监管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收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生产经营者,则通过分级评价,能够使其更加全面的掌握食品行业中存在的风险点,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主体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整改和控制,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能力。

三、《办法》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风险管理的原则,第一百零九条明确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等,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风险分级管理。这也是研究制定本《办法》的重要法律依据。

四、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制度设计的思路是什么?

在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制度研究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动静结合、简便易行、监管内控、提高效能”的思路开展制度设计。一是动静结合,风险分级管理充分考虑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两个因素。食品企业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既依赖于生产经营的食品类别、经营场所、销售食品的种类多少、供应的人群等静态风险因素,同时也与企业生产经营控制水平这一动态风险因素关系密切。如果食品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过程控制要求不高、食品原料可控,那么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就较小。如果企业在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人员管理等环节严格按规定加强管理和控制,那么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就较小。二是简便易行,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方法突出重点且便于执行。作为一个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的分级方法,分级的指标重点突出,切实反映生产经营者在生产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符合我国国情。三是监管内控,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是监管部门从内部加强监管的重要措施。风险等级是对生产经营者风险状况的评价,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内控措施,因此,本《办法》未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信息公示做出规定。四是提高效能,从多个角度发挥风险分级管理的作用。比如通过风险分级,确定监管重点,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企业适用不同的监管频次;再比如,各地方局可以通过汇总风险分级的结果,确定监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有效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另外,可以根据风险分级计算监管工作总量,合理分配管辖区内检查力量及设施配备,对较高风险生产经营者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实现监管资源的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

五、《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办法》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所有获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食品生产经营者及食品添加剂生产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生产经营实施风险分级管理适用本《办法》。

六、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办法》第七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划分,应当结合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特点,从生产经营食品类别、经营规模、消费对象等静态风险因素和生产经营条件保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运行等动态风险因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并根据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投诉举报、案件查处、产品召回等监督管理记录实施动态调整。

七、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是如何确定的?

《办法》规定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的方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只需要每年进行一次风险等级评定,下一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根据上一风险等级以及《办法》规定的条件相应进行调整,从而明确下一的风险等级。新开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既可以按照《办法》规定的量化评价程序,通过量化分级评定,也可以按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分值确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级风险、B级风险、C级风险、D级风险四个等级。风险等级的确定采用评分方法进行,以百分制计算,其中静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40分,动态风险因素量化风险分值为60分。分值越高,风险等级越高。风险分值之和为0-30(含)分的,为A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30-45(含)分的,为B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45-60(含)分的,为C级风险;风险分值之和为60分以上的,为D级风险。

八、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如何确定?

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按照量化风险分值划分为Ⅰ档、Ⅱ档、Ⅲ档和Ⅳ档四类。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按照食品生产企业所生产的食品类别确定静态风险;对于食品销售企业,按照其食品经营场所面积、食品销售单品数和供货者数量确定静态风险;对于餐饮服务企业,按照其经营业态及规模、制售食品类别及其数量确定静态风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食品销售企业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餐饮服务企业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三个表格。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对《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根据《办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确定方法》进行调整,并在本辖区内组织实施。

九、食品生产经营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如何确定?

对食品生产企业动态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应当考虑企业资质、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等情况;特殊食品还应当考虑产品配方注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等情况;保健食品还应考虑委托加工等情况;食品添加剂还应当考虑生产原料和工艺符合产品标准规定等情况。

对食品销售者动态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应当考虑经营资质、经营过程控制、食品贮存等情况。

对餐饮服务提供者动态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应当考虑从业人员管理、原料控制、加工制作等情况。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参照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制定《食品生产经营动态风险因素评价量化分值表》,并组织实施。

十、风险等级评定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风险等级评定,一是调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许可档案,根据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所列的项目,逐项计分,累加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二是结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结果或者组织人员进入企业现场按照《动态风险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确定动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需要说明的是,新开办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省略此步骤,可以按照生产经营者静态风险分值折算确定其风险分值。对于食品生产者,也可以省略此步骤,而是按照《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折算的风险分值确定。三是根据量化评价结果,填写《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确定表》,确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四是将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评定结果记入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五是应用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结果开展有关工作。六是根据当年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一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十一、风险等级动态调整的依据是什么?

《办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应当动态调整。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当年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下一风险等级进行动态调整。

十二、如何对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进行调整?

《办法》分别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的调高、不作调整、调低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下一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视情况调高一个或两个等级。

1、故意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且受到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或更重处罚的;

2、有1次及以上国家或省级监督抽检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3、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4、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5、不按规定进行产品召回或者停止经营的;

6、拒绝、逃避、阻挠执法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或者拒不配合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案件调查的;

7、具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其他可以上调风险等级情形的。

(二)生产经营者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当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中未出现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形的,下一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不作调整。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下一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可以调低一个等级。

1、连续3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没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所列情形的;

2、获得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除外);

3、获得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奖的;

4、被选为总局、省级局试点、示范项目的;

5、具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其他可以下调风险等级情形的。

十三、食品生产经营风险等级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结合当地监管资源和监管水平,合理确定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以及其他管理措施,作为制订监督检查计划的依据。另外,风险分级的结果也可用于通过统计分析确定监管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分类系统及数据平台,记录、汇总、分析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信息,实行信息化管理;确定基层检查力量及设施配备等,合理调整检查力量分配。

十四、如何通过风险等级确定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

《办法》对不同风险等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检查频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一)对风险等级为A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

(二)对风险等级为B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1-2次;

(三)对风险等级为C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2-3次;

(四)对风险等级为D级风险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原则上每年至少监督检查3-4次。

具体检查频次和监管重点由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确定。

十五、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结合本行政区域内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本省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对本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各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开展本地区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的具体工作。

此外,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一是可以根据本辖区实际情况,对《食品生产经营静态风险因素量化分值表》进行调整,并在本辖区内组织实施;二是应当参照《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要点表》制定《食品生产经营动态风险因素评价量化分值表》,并组织实施。三是可以根据本省实际确定不同风险等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具体检查频次和本地监管重点。四是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小作坊、食品摊贩的风险的分级管理制度。

十六、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与其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分级监管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方法。风险分级制度做到“三个衔接”,即与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信用监管制度以及日常监督检查制度等进行有效衔接。

一是与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的衔接。新开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风险等级,可以按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静态风险分值确定,食品生产者风险等级的评定还可以按照《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现场核查评分记录表》折算的风险分值确定。而后根据监管记录情况动态调整,将新开办食品生产经营者直接纳入风险管理范围,实现无缝衔接。同时,也明确生产经营多类别食品的,选择风险较高的食品类别确定该生产经营企业的静态风险等级。

二是与企业信用记录的衔接。《办法》中要求每年根据当年食品生产经营者日常监督检查、监督抽检、违法行为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不安全食品召回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记录情况调整下一风险等级。监督管理记录充分体现了企业信用的好与差,是风险分级的重要输入。企业信用的好与差,直接体现在风险等级的动态调整上,进而反映在监管部门对其实施的监管频次上。反之,通过风险分级还能倒逼企业维护自身的信用,加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和日常管理,杜绝违法行为和不良的监督管理记录,进一步履行食

品安全主体责任。

三是与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制度的衔接。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的规定确定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并将其列入日常监督检查计划。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又影响到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等级的动态调整。风险分级管理和日常监督检查两项制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作用。

四是与餐饮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衔接。餐饮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应于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中的动态风险。餐饮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评定内容基本为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中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动态风险评定内容;餐饮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的评定分值,可折算为风险分级管理制度中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动态风险因素评价分值。

十七、食品企业风险等级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系?

实施风险管理,是识别、定位、排序并消除影响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根源的过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提升,这也是实施风险管理的根本意义所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风险等级不能直接体现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主要是由于产品质量与风险管理的差异性决定的。为了准确定位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增强监管的靶向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办法》在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食品原料、食品配方、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储存条件、检验能力、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也要考虑企业规模、销售范围、产品销量、消费群体、以往发生问题原因及社会关注度等诸多因素,并将这些风险因素按属性分为静态风险因素和动态风险因素,来权衡、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风险等级。不难看出,企业风险等级的高低,不仅与其软硬件条件、管理水平有关,也与其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销售范围、消费群体等有关,例如,同等规模的企业,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企业风险等级要高于生产饼干的企业,主要是因为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工艺配方复杂、受众群体特殊、社会关注度高等因素拉高了其风险分值。因此,对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并不能简单认为该企业生产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就是较高的。风险等级较高的企业,只代表企业要从风险管理角度更加注重管控风险,要求监管部门要更加注重对这类企业的监督检查。

第五篇:哈尔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试行)

哈尔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

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科学有序的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维护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和《黑龙江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黑安发„2012‟4号)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经合法注册登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

第三条 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是指将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特点进行类别划分,建立按类分级、按级监管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第四条 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坚持实事求是、科学评定、系统分析、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安委会)负责全市安全生产分类分级工作的组织协调,并对市安委会成员单位、中直省属在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具体实施工作由市安委会办公室负责。

各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和各区县(市)安委会应履行安全监管(管理)职责,建立监管(管理)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基础台账;负责分级确认、日常监管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指导新、改、扩建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并自其实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之日起30日内纳入分类分级管理范围。

各区县(市)安委会应对其安委会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及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属地管理部门)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给予专业指导和监督检查。

各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应制定本行业(领域)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并对各区、县(市)本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的分类分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履行综合监督管理职责,对各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分类分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

第一节 分类分级

第六条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特点,将20个国民经济行业(GB/T4754-2011)的生产经营单位分为煤矿、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工程建设、人员聚集、道路(水上)交通运输和其他等8类,分别适用相应的评定标准。

第七条 各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根据《哈尔滨市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哈安发„2010‟96号)、《哈尔滨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哈安发„2012‟34号)及相应职责划分,负责本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管理及相关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

(二)市教育局:负责教育(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民族教育、成人教育、校外教育)等行业。

(三)市工信委:负责铁路道口和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经营等行业。

(四)市公安局:负责剧毒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和烟花爆竹的道路运输,人员密集场所、物资集中场所、易燃易爆等行业,以及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和事故多发路段的安全监督。

(五)市司法局:负责监狱和劳教所等的所属企业。

(六)市人社局:负责人力资源企业。

(七)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国土资源相关社会中介组织、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等行业企业。

(八)市环保局:负责Ⅰ—Ⅳ类放射源生产、储存、使用企业、产生1吨以上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以及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等行业企业。

(九)市建委:负责工程建设、建筑(含市政、建筑安装、建筑装饰企业等)、燃气、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房地产开发经营等行业。

(十)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公共交通(含出租车)、机动车维修、道路运输、公路养护和水路运输等行业。

(十一)市水务局:负责西泉眼水库、磨盘山水库以及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

(十二)市农委:负责市辖农业机械田间作业和自然水域渔业捕捞等行业。

(十三)市卫生局:负责医疗机构。

(十四)市商务局:负责商贸、汽车销售、屠宰、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拍卖、典当等行业。

(十五)市国资委:负责市政府授权由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十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充装、检验等行业。

(十七)市体育局:负责直属的公益性体育设施管理单位。

(十八)市林业局:负责直属国有林场营林生产、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木材经营加工等行业。

(十九)市旅游局:负责A级旅游景(区)点、宾馆(星级)、旅行社。

(二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医疗器械等行业。

(二十一)市人防办:负责利用地下人防工程进行生产经营的单位。

(二十二)市文化和新闻出版局:负责印刷和新闻出版等行业。

(二十三)市粮食局:负责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二十四)市畜牧兽医局:负责兽医、兽药等行业。

(二十五)哈尔滨海事局:负责通航水域和港区水域的水上交通及依法审批和管理的船舶。

(二十六)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供热、征收、物业、房地产中介服务和房屋安全鉴定等行业。

(二十七)市民政局:负责婚姻服务、殡葬服务、社会福利等行业。

(二十八)市城管局:负责本系统内的游乐设施运行以及道桥维修、园林绿化等行业。

(二十九)市供销合作社:负责系统内企业。

(三十)市邮政管理局:负责邮政快递业。

(三十一)中国银监会黑龙江监管局:负责银行业。

(三十二)中国证监会黑龙江监管局:负责证券期货业。

(三十三)中国保监会黑龙江监管局:负责保险业。

(三十四)哈尔滨电业局:负责本企业。

(三十五)中国联通哈尔滨分公司:负责本企业。

(三十六)哈尔滨供水集团:负责本企业。

(三十七)哈尔滨排水集团:负责本企业。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级别评定实行计分制,根据其安全管理状况,按照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职业卫生管理和事故与应急救援管理4个方面评级指标,评出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好”、“一般”、“差”和“不合格”。具体评定标准由各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自行确定。

第二节 实施步骤

第九条 由属地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初评,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给予必要的协助,其他各安委会成员单位就评级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提出意见。

第十条 由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对属地管理部门的初评结果进行复核、确认。

对无法确定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属地管理部门初评结果即为最终评级结果。

第十一条 对初评为C、D级的生产经营单位,可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由生产经营单位将中介机构安全现状评价情况报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复核,复核结论即为最终评级结果。

第十二条 市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对评级工作进行抽查,对抽查结果与评定结果不一致的,责成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联合属地管理部门进行重新评定。

第十三条 由最终认定部门负责将生产经营单位的最终评级结果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自市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将分级结果汇总后,在市安全生产信息网上公示15日。

生产经营单位对分级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内向市安委会办公室提出。市安委会办公室责成最终认定部门进行复核,最终认定部门应在7日内将复核情况和结果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四条 由属地管理部门负责将最终分类分级结果录入本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动态管理系统,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管理档案。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分类分级评定实行周期复评制,其中A级单位每5年复评1次、B级单位每3年复评1次、C级单位每2年复评1次、D级单位每年复评1次。

第三章 级别升降

第十六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降级:

(一)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经限期整改仍未消除的,扣除相应的评分构成降级;

(二)每发生1起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级别下降1级;

(三)1年内发生1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或发生2起以上(含)一般生产安全事故的,直接降为D级;

(四)1年内连续3次以上(含)受到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的,级别下降1级;

(五)存在市、区县(市)两级政府挂账隐患的,级别降为C级;

(六)出现否决性安全隐患的,直接降为D级。

第十七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应予以降级的,自属地管理部门对该生产经营单位做出降级决定之日起,属地管理部门应在7日内报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认定,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在认定后7日内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对无法确定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的降级,由属地管理部门认定后,7日内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 因发生事故降级的生产经营单位在隐患消除后,可向属地管理部门申请级别恢复,属地管理部门自认定符合条件之日起,在7日内报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认定,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在认定后7日内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对无法确定行业监管(管理)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级别恢复,由属地管理部门认定后,7日内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十九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在复核期间级别发生变动的,由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认定后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条 自生产经营单位改、扩建或其他基础信息变更之日起,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应在30日

内对数据库进行更新,并将变更情况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四章 日常检查

第二十一条 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差异化管理,其中,A、B级单位以自我管理为主,C、D级单位由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实施重点监管。

第二十二条 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类别和等级,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频次如下:

(一)煤矿类、非煤矿山类、冶金等工贸类、人员聚集类、工程建设类、道路(水上)交通运输类。

A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不定期抽查。

B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

C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

D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

(二)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类。

A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

B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

C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

D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

(三)其他类。

A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不定期抽查。

B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年检查不少于1次。

C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季度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半年检查不少于1次。

D级单位: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属地管理部门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

第二十三条 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应及时、准确地将日常监督管理情况录入市及各区、县(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第五章 教育培训

第二十四条 由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监管(管理)内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属地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无法确定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其中A级单位人员每年培训不得少于16学时、B级单位不得少于20学时,C、D级单位不得少于24学时。

第二十五条 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的作用,支持、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第六章 工作机制

第二十六条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属地管理部门每月组织召开1次例会,各区县(市)安委会每季度组织召开1次例会,市安委会每半年组织召开1次例会。

第二十七条 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各区县(市)安委会、属地管理部门按季度对分类分级工作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将情况报市安委会办公室。

第二十八条 市安委会办公室根据各阶段安全生产状况,有针对性地组织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

第二十九条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行业监管(管理)部门、各区县(市)安委会、属地管理部门日常监管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十条 各级政府安委会应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工作列为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督促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属地管理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第七章 考核奖惩

第三十一条 对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管理工作中履职尽责、各项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的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各区县(市)安委会、属地管理部门,市安委会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二条 对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各区县(市)安委会、属地管理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安委会给予通报批评,并责成其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级别进行重新认定。

(一)应予评定而未评定级别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超过总数1%的。

(二)级别评定错误的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超过抽评总数20%的。

第三十三条 对行业(领域)监管(管理)部门、各区县(市)安委会、属地管理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安委会给予通报批评。

(一)对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监管频次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二)发现实际检查情况与上报情况不一致的。

(三)未按要求在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及时、如实填报数据的。

(四)对新建或新取得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未及时纳入分类分级管理并报市安委会办公室备案的。

(五)对监管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教育培训未达到规定要求的。

第三十四条 对被评为A级的生产经营单位,有资格参加市级以上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评选。对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级别提高的生产经营单位,有资格参加市安全生产进步奖的评选。对被评为A级并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复评的生产经营单位,由市安委会给予适当奖励。

第三十五条 对连续两次被评为D级,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市政府予以挂牌督办,并在安全生产信息网上公布,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下载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管理办法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分级管理办法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

    企业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 一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安全生产投入的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地方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公司有关安全......

    企业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

    安徽金贸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办法 一、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条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安全生产投入的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地方政府和......

    江苏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办法(意见稿)

    江苏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保障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企业安全状况心得体会

    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小企业、小作坊食品安全状况专题调研工作方案的安排和有关要求, 6月初开始,我们对新建县面食糕点、熟肉制品、豆制品、酱腌菜等四类食品小企......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辨识、管控安全风险,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

    台州市药品安全信用分级管理办法

    台州市药品安全信用分级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药品(包括医疗器械,下同)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强化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信用意识,促进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

    生产加工环节量化分级监督管理办法

    庆城县食品生产企业及加工小作坊量化分级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县生产加工环节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食品企业诚信体系,根......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办法

    富源县竹园镇云发煤矿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分级管理办法 富源县竹园镇云发煤矿 二0一七年七月 1 编制目的 为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杜绝安全隐患事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