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玉溪市粮食局
玉 溪 市 粮 食 局
玉溪市粮食局关于印发《玉溪市加强粮食
系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局直属各单位、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粮食系统安全工作,根据国家、省粮食局有关粮食安全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玉溪市加强粮食系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玉溪市粮食局
2017年7月7日
玉溪市加强粮食系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国家粮食局关于加强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的意见》(国粮发〔2017〕107号)和《云南省粮食局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局关于加强全国粮食系统安全工作意见的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市粮食系统安全工作,确保各项粮食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国家、省粮食局关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重要指示和工作要求,以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压实责任、依法问责的原则,统筹粮食流通各环节、各方面工作,全面夯实粮食系统安全基础,不断提升全市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二)主要目标。在全市粮食系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突出抓好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两个重点”,坚决守住粮食收购、粮食供应、粮食质量和廉洁从政从业“四条底线”,健全完善粮食系统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基础稳固、保障有力、协同联动、廉洁高效的粮食系统安全体系,全面提升行业安全管理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不发生严重霉粮坏粮事故和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不发生 “卖粮难”,不发生粮食供应脱销断档和价格大幅波动,不发生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不发生塌方式腐败等系统性安全问题。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全市粮食系统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全面落实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在地监管责任、政策执行主体责任,积极指导督促企业主体全面执行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各项规定、制度和措施。各承储企业主体责任和企业(库点)主要负责人切实担负起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严格执行《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存守则》和《粮库安全生产守则》,将具体保管责任落小落细、到岗到人,确保粮食储存保管规则严格执行到位、安全储粮管理规定全面落实到位,切实做到“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同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规范作业,加强对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坚持整改与惩罚结合,确保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切实守护好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全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一是抓好粮食收购,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按照“四共同”机制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合规布设库点,及早做好收购准备。积极探索通过订单收购形式,鼓励和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压级压价、“打白条”等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好粮食收购市场秩序。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确保粮油供应充足稳定。强化政府粮食储备监管体系建设,做到运行规范、责任明确、约束到位、调控有力,确保储备粮数量实、质量好、管得住、调得动、用得上。配合实施“中国好粮油计划”,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粮油产品,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我市粮油产品推介和品牌创建,促进本地区精深加工粮油外销。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保障,密切监测市内外粮食市场价格和供求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健全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满足各类突发事件和市场异常波动情况下的粮食应急需要。积极适应国防和军队改革新形势,主动做好政策对接,确保完成各项军粮供应保障任务。三是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口粮市场粮油安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加强粮食质量检测机构管理,加强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仪器配置,强化技术能力培训,不断提高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水平。试点开展市场化粮食购销检测服务等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今年启动县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工作,争取做到县级粮食质量检验检测点全覆盖,努力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认真执行《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和各项质量管控制度,逐步建立重金属、真菌毒素等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严格把好政策性原粮收购和出库的质量关,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四是强化作业规范,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强化作业规范,重点培训基层生产一线岗位人员和外包作业人员,强化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消除人为造成的不安全因素。认真开展出粮作业安全隐患专项治理,重点防范熏蒸伤人、粮堆埋人、火灾、粉尘爆炸等事故,坚决防止重大危害发生,有效防治系统性重大风险隐患。提高粮库作业自动化、标准化水平,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保障作业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加强对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确保行业生产安全。五是加强设施建设,提升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持续推进“粮安工程”、“智慧粮仓”、“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设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装备粮食流通行业,为粮食安全储存、市场监管、质量检验监测以及行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提高粮食系统安全保障能力。
(三)健全完善粮食安全长效机制。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建立和完善粮油仓储单位、政策执行主体、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明晰、分工负责、有机统一的安全储粮责任体系,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岗。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和风险防范及隐患排查机制,守住“两个安全”底线,确保不发生严重霉粮坏粮事故和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把全面贯彻落实“一规定两守则”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任务,持续加强“一规定两守则”的学习宣传贯彻力度,增强全市粮食行业各级领导、从业人员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确保“一规定两守则”的落地生根。建立“两个重点”为主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结合年度库存检查、秋冬粮油安全大检查,要突出重点,强化排查治理,坚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全面消除隐患。经常性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采取自查自纠、督导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进行督查整治,通过各类专项检查,进一步提高各地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危机意识。
(四)全面加强党风廉洁建设。细化责任清单,强化责任考核,层层夯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织监督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正面典型引领激励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不断提高党纪党规意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针对 “粮安工程”建设、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产后服务体系、检验监测体系等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廉政风险管控办法,明确风险点、风险等级和防控措施,增强可行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立足抓早抓小抓经常,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初始萌芽状态。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涉粮违纪违法行为,打造廉洁粮食,严查涉粮腐败问题,严查“以陈换新”“以次充好”“转圈粮”等违规操作,严禁“低收高转”等粮食腐败行为,严禁以假乱真套取国家补贴,从各种项目上拿回扣、在账上作假等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三、具体工作安排及责任分工
(一)开展全市粮食系统安全工作专项督查。从2017年7月起,围绕“两个重点”和“四条底线”,结合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和2017年全市粮食流通工作要点以及粮食安全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在全市范围开展粮食系统安全专项督查。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排查粮食系统安全风险和隐患,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专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向被督查的县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反馈督查意见,提出要求限时整改。(牵头科室:储备军供科)
(二)开展粮食收购专项检查。加大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宣传力度,认真抓好粮食收购,督促全市粮食收购企业合理设置网点、落实收购资金和做好收购准备,指导企业严格遵守“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强化粮食收购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损害农民利益的各类行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积极性,保障粮食收购市场正常秩序。(牵头科室:监督检查科)
(三)开展库存粮食质量检查。组织开展库存粮食质量进行粮食收获和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加强对政策性粮食的质量监管,加大对救灾救济粮、放心粮油等的质量监测,及时排查粮食质量安全隐患,适时发布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牵头科室:监督检查科)
(四)开展全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专项检查。重点对2015—2017年下达的“粮安工程”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及粮食现代物流项目的建设程序、建设内容、批准规模、资金使用管理、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等内容进行检查。(牵头科室:储备军供科、调控与计划财务科)
(五)开展贯彻落实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一规定两守则”专项检查。在市级培训完成的基础上,对县区、局直属单位贯彻落实“一规定两守则”和上半年组织完成开展全员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强化粮食库存安全管理,确保严格执行粮食储存保管规则和安全储粮管理规定,确保“一规定两守则”的落地生根。(牵头科室:储备军供科)
(六)开展保障军粮供应专项检查。规范军粮供应管理,严控供应风险,强化质量管控,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军粮供应安全平稳有序。加大对军粮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突出“五个严禁”,强化对购粮手续、品种串换、资金使用、保密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军粮质量安全。(牵头科室:储备军供科)
(七)做好迎接2017年粮食库存检查省级抽查工作。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保持巩固市级库存检查成果,通过配合开展省库存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粮食库存管理,夯实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坚决守住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的底线。(牵头科室:监督检查科)
(八)建立粮食流通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发言人适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导舆论。建立粮食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组织开展突发事件舆情应对,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推进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逐步完善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元化信息平台载体。(牵头科室:办公室)
(九)加强政风行风和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紧围绕“四讲四有”要求,聚焦“四个合格”查找问题,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加强粮食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实现以德为先、以民为本、以干为主、以廉为要,树立全市粮食系统干部清正、行业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形象。加强粮食收购、检验、仓储保管、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培训,提高粮食行业专业技能人才队伍水平。(牵头科室:人事老干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市粮食系统安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成立由市粮食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调研员任副组长,局各科室科长(主任)、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玉溪市全面推进粮食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工作。下设办公室设在储备军供科,负责处理日常工作事务。
(二)明确职责任务。各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本县区粮食系统安全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认真研究安排,细化分解任务;主要领导同志要负总责,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层层抓好落实,责任到岗到人。
(三)定期及时报告。实施安全工作逐级报告制度,年度安全工作定期报告,重要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对瞒报、迟报要严厉追责。
第二篇:2009年玉溪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2009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其困难的一年,也是成效最为明显的一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强大动力,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三届五次全会部署和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紧紧抓住扩大内需重大机遇,积极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全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生态、保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措施,克服了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44.4亿元、增长11.8%,财政总收入260.1亿元、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63.6亿元、增长1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2亿元、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亿元、增长2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1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5119元、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农业稳步发展。出台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投入“三农”资金30.9亿元、增加5.2亿元,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以20个典型示范村和70个重点建设村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确保了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总产值达106.5亿元、增长6.7%,实现增加值67.1亿元、增长6%。全年粮食总产5.1亿公斤、增长2.2%,收购烟叶202万担、烟农收入16.5亿元,以油菜为主的草本油料种植面积达51.2万亩,畜牧业产值达41.5亿元、增长8.6%。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启动了配套改革,新增特色经济林22万亩。云南农业科技园开工建设,新增市级龙头企业13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6个市场被认定为云南省重点农产品交易市场。整合各类资金2.8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4.1万亩,建成卧式密集型烤房3000座。东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前10天竣工下闸蓄水,为中心城区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有力保障,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6件,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08件,解决了16.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三配套”沼气池12112口。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18公里,建成县城客运站1个、农村客运站3个。气象综合信息电子显示屏已覆盖到村委会和1408个自然村。华侨农场改革通过省级验收。发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148万元,实施扶持项目24项,化念农场土地移交工作圆满完成。
工业企稳回升。全面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召开了强工业保增长现场推进会和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1亿元,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工业增加值达373.8亿元、增长11.7%。红塔、昆钢、云锡、云铜、云天化、云电等大企业大集团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卷烟及配套产业增加值达247.5亿元、增长11.9%,矿电产业产值达433.6亿元,增加值达93.3亿元、增长16.3%,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8.1亿元、增长25.9%。出台了加快推进铸造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步伐,启动了数控机床产业园、钒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项目建设。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29.3亿元、增长27.3%,研和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91.7亿元、增长18%,各县区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速度加快。
第三产业取得新突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4.1亿元、增长14%,增速创10年来新高,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完成了中心城区东风、磊山农贸市场、南门综合市场建设和11个乡镇集贸市场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达100%。召开了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出台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旅游产业在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接待游客973.1万人次、增长22.1%,旅游总收入达33.9亿元、增长40.7%。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认真落实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市级安排扩大内需配套资金1亿元,争取中央和省资金支持7.4亿元,255个扩大内需项目全部开工,列入省“三个一百”的16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市级256个重点项目已完工110个、在建123个、开展前期工作23个。充分利用省政府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政策顺延两年的有利时机,开工建设新平—三江口、易门—峨山—高仓二级公路,元江—红河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澄阳路、抚仙湖环湖东路竣工。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5.8%、28.9%和34.2%,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61.4%,生产性投资比重达49.1%。
财税金融工作成绩突出。深化财政改革,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强化财政资金审批使用规范管理和监督,加强财源建设,财政收支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加大对县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市对县区转移支付资金达27.3亿元。银政银企合作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380.5亿元、比年初增长35.4%,存贷比达54.4%、提高了4.6个百分点,发行企业债券进展顺利。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加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力度,全年实际使用市外国内资金73.2亿元、增长18.6%,使用外资1805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57亿美元。西班牙爱西贝特高端工业输送带生产项目竣工投产,福建达利集团食品加工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顺利推进。积极推进昆玉一体化进程,完成了《推进昆明—玉溪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和《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中玉溪产业提升思路研究》。
(二)坚定不移抓生态,加快推进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
出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深入推进“七彩云南玉溪保护行动”。完成了星云湖、杞麓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62个“三湖一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目标责任书项目开工率达96%、完工率达50%。澄江、江川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工程竣工投入运行,抚仙湖东岸截污治污工程已完成85%,开展了东风水库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切实抓好阳宗海水体砷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环保百日整治专项行动,中期101户污染企业整治基本完成,重点建设项目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深入开展抚仙湖环湖文明走廊工程和城乡清洁工程,完成了34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在34户规模以上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关闭淘汰11户企业109.6万吨落后产能。完成营造林29.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2平方公里。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加强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年内新增耕地1360.8公顷,确保了占补平衡。
加快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和中心城区特色规划、核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启动了玉溪老城保护规划编制和“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制定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暂行规定。进一步理顺中心城区管理体制,向红塔区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38项。出水口生态公园景观改造一期、聂耳文化广场景观改造提升、玉江生态景观大道绿化美化和高仓、研和、九龙3个出入口景观改造工程全面完工,玉溪市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工程竣工,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东风水库路坝合一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玉溪大河二期防洪抗旱工程开工建设。抚仙路、珊瑚路改扩建完工,明珠路延长线道路建设、棋阳路改造等工程顺利推进,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一年行动计划超额完成。深入实施绿色玉溪植树行动,在中心城区开展万棵大树进社区、各县开展千棵大树进县城活动。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和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光荣称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全面展开。出台了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的决定,以8县县城、23个重点集镇和13个旅游小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6个乡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
(三)千方百计保民生,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稳步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实现全覆盖,9.8万名中小学生享受生活补助,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进展顺利,排除中小学危房10.3万平方米,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建设和教育系统廉租房建设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已全部兑现到位,我市荣获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称号。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制定了重点实验室及行业技术中心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科技厅与市政府会商确定的10个重大科技项目顺利实施,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完成了13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卫生“双百”项目建设,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报销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03%,人均年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认真总结推广通海“1·16”霍乱疫情处置成功经验,高度重视加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的防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得到加强。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全面实施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聂耳文化广场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玉溪滇剧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完成了7个县36个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成农家书屋304个,承办了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看”工程完成1.4万户,省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圆满完成。成功举办了抚仙湖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和中国瓦腾·云南玉溪环抚仙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国际赛事,在122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碑(馆)迁建主体工程完工,我市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各县区均获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双拥”先进县称号。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事业健康发展,侨台、外事、统计、档案、保密工作取得新成绩。
以办好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为重点,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出台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和“贷免扶补”等政策措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1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5万人,“4050”等特殊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5776人。全面完成了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基本医疗保险纳入地方统筹工作,解决了3413名改制企业职工社保困难问题。启动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29.9万人,12.5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提高了全市5628名五保对象、2332名60年代精简退职人员和农村原大队一级部分离职半脱产干部、享受财政补助村干部的生活补助标准,对全市16130名优抚对象及时发放了生活补助费。实施了峨山大龙潭整乡推进扶贫、233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4个革命老区县和2个乡镇的扶贫开发,转移安置基本丧失生产条件贫困人口2700人,发放农村小额信贷资金2亿元,6万多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目标,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制定出台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加大了对彝族山苏等6种人口较少民族支系和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扶持力度。启动了17万平方米廉租房和2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教育系统廉租房建设78个项目全部完工。全面实施家电、农机具、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兑付财政补贴7219万元。完成市应急指挥中心和中心城区南片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举办了通海大地震40周年纪念活动,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完成加固12750户、拆除重建3700户。殡葬改革迈出实质步伐。市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等5个社会福利项目开工建设。
(四)毫不松懈维护稳定,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绩
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重温宪法、维护宪法、践行宪法”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圆满完成了2009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学术考察点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以化解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加强政法、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在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成立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对村级书记、主任给予通讯费补助。建立涉诉特困群体执行救助机制,集中清理执行积案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切实抓好国庆60周年庆典等重要节日安保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高度重视生产安全,全市安全生产事故下降17.9%。
(五)坚持不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抓好“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全体公务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科学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科学发展的成效更加明显。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意见、批评、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均达100%,解决率得到提高。坚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府工作协商会制度,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建立完善市政府规章制度22项,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政府行政审批项目由88项精简到55项,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精简率达80%。坚决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全市因公出国出境支出压缩了82.8%,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降低了19.3%,公务接待费支出削减了10%,用电、用油、用水指标降低了5%。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召开了易门、澄江调研现场会,积极推进新平、易门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大幅精简各种考核、评比、检查,减轻了基层负担。认真落实“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全面推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全年对29人进行了行政问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察工作,抓好廉政建设,纠风治乱取得实效。
各位代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我市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监督支持的结果,是法院、检察院积极支持的结果,是中央、省驻玉单位和军警部队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切实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我们的工作面临着许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压力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艰巨。特别是我市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大困难。二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三湖一海一库”保护治理任务繁重,节能减排压力增大。三是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四是一些重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矛盾增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面临较大压力。五是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变到位,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作风不实、抓落实不力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行政效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判断形势,既要正视困难和问题,也要充分利用好有利条件:一是全国经济回升向好基础逐步巩固,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着力扩大内需,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二是国家对西部地区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为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我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四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三届六次全会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战略,坚持“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把抗旱救灾作为中心任务,全力以赴抗大旱、防大灾,保民生、保稳定,促生产、夺丰收,突出调结构、促转变、扩增量、稳增长,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按照经济社会与全省保持同步发展的目标,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8%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7%。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切实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把发展作为基本前提,把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作为关键环节,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抓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不竭动力,把促进领导干部观念转变作为重要保障,着力推进六个方面的结构调整:一是调整产品结构,在“优”字上下功夫,在“特”字上做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二是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好三产。三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混合型经济,推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四是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五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保民生、保稳定、保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继续加大对县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减少财政资金对竞争性领域的投入。六是调整投资结构,坚持开放、引进、盘活、争取,切实改变单一的财政投入方式,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金增加投入,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
要切实抓好 “三农”工作,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
一是全力以赴抗大旱、保民生。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坚定信心,动员组织干部群众、调动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抗旱减灾,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工作措施、督促检查、行政问责到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抗大旱、保民生、促生产的各项工作。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全力保障抗旱救灾物资及时到位,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增加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健全完善城乡饮水保障机制,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搞好水源林保护,抓好疫病防治,保障城乡供水和人畜饮水安全。强化水资源管理,科学统一调度水资源,千方百计节约用水,在力保小春生产的同时,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切实搞好春耕生产,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加强护林防火队伍建设,加快推进防火隔离带建设,扎扎实实抓好护林防火工作。高度重视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的防治。
二是加大农业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发展土地流转中介组织,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承包经营权流转。进一步增加投入,扩大涉农补贴范围和规模,完善农村信用担保制度,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搞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机构设置向县区延伸,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向“三农”。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培训推广力度,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依托烤烟建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抓好粮食生产,推进粮油市场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完善扶持政策,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坚持科技兴烟,搞好平稳收购,确保烤烟种植61万亩、烟叶收购190万担任务的完成。坚持油菜产业与烤烟种植相配套,实行加工与种植相结合,种植以油菜为主的草本木本油料50万亩。抓好蔬菜、甘蔗、花卉、生物药原料、水产等产业发展。将畜牧贴息贷款由1亿元增加到1.5亿元,推进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村和规模养殖户发展,推广生猪生态养殖技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产值增长10%以上。认真搞好规划,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林农主体作用,实施中低产林改造12万亩,种植核桃14万亩、竹子7万亩。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培育力度,加快云南农业科技园建设,力争今年规划、明年启动县区特色科技园建设。推进供销社“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安全监管,确保5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四是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大灾之年更要高度重视,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力度,增加群众经营性、工资性收入,年内完成培训2万人、转移2.3万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发放小额信贷资金2亿元,抓好峨山大龙潭整乡推进扶贫,搞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山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5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
五是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引导群众成为参与主体,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加快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步伐。建设卧式密集型烤房2000座。完成4件中型水库、6件小
(一)型水库和26件小型库坝除险加固工程,搞好沟渠配套,加强水利设施管理和配套服务,启动华宁糯节河水库、元江县城防洪堤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通畅通达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16公里、农村客运站6个。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加快沼气池建设和节能改灶步伐,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加大治水改厕力度,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储运、县处置”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抓好80个村的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扎实有效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认真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和移民安置工作。
要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增加值增长10%以上。
一是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充分发挥市级1.1亿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作用,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扶持力度。支持已引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引导现有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做大做强,着力巩固优势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烟草兴市战略不动摇,配合红塔集团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搞好市场营销,支持卷烟制造业做优做强;提高卷烟辅料产品科技含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最大限度释放卷烟辅料配套产能。推进矿电产业提质增效,支持昆钢、云铜、云锡、云天化、云电、中水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矿电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推进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二是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全力配合红塔集团抓好烟草薄片、复烤车间技改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钒资源综合利用、800万吨铁矿石采选、50万吨钢管迁建、戛洒江一级电站、元江桥头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认真编制铸造产业发展和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抓好省确定的玉溪铸造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年产2万台数控机床产业园建设步伐,以首批数控机床下线为契机,认真策划办好推介招商会,引进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加快太标年产100万套太阳能热水器、云锡同乐太阳能光热光电产业项目建设。确保达利集团食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促进食品加工业提档升级。
三是大力发展县区工业。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重点,加快县区工业发展步伐。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搞好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招商引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围绕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标,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完成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研和工业园区管理实体化,调整完善规划布局,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努力把研和建成新型钢铁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五金集散地。切实抓好易门陶瓷、澄江东溪哨和提古园区、通海五金机电特色园区、江川生态特色工业园区、峨山移民再就业工业园区、华宁磷化工循环经济特色工业园区、新平矿业循环经济特色工业园区、元江镍产业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建立联合招商、异地开发、利税共享机制,完善指标考核、利益分配体制,引导支持工业项目进入园区,提高产业发展集中度。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5万平方米。认真贯彻中央、省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市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加大扶持力度,推进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配套服务,坚持多元化发展方向,走专精特优发展路子,培育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努力形成千军万马、各具特色的工业发展格局。认真做好达到标准的企业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统计的工作,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加强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要把以旅游文化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确保增加值增长10%以上。
一是努力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认真贯彻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市级设立30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确保旅游总收入增长10%以上。全力推进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两山(太阳山、棋盘山)一城(中心城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太阳山、仙湖锦绣、抚仙湖国际养生园、仟龙湾文化旅游小镇、华夏和谐文化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试验区高档次、规模化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东风水库路坝合一工程、红塔生态康体度假、玉山城休闲度假三大旅游品牌,加快哀牢山—红河谷特色生态景观和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建设,抓好元江彩色膏林项目实施。推进4个省级旅游特色村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
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面向生产、面向农村、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和城乡养老服务。以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完成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围绕把玉溪建成昆明核心物流圈向东南亚辐射的中转枢纽节点的目标,以研和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培育发展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和专业市场,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重要产业,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抓好国家“早餐工程”示范城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
三是推进市、县、乡、村四个层次市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调整完善中心城区市场规划布局,改造提升一批、新建一批、规划一批,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提升中心城区购物环境。加快中心城区14个农贸市场改造,启动窑头等农贸市场改造,着力推进蔬菜、畜禽、水果三大市场建设,抓好金山蔬菜、华溪柑桔等省确定的6个重点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推进易门野生食用菌交易中心、元江热带水果交易市场建设,启动红塔区水果专业市场建设,在有条件的县区逐步启动木材和林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推进农家店、农资店建设。
(二)努力增加投资,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市级257个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平—三江口、易门—峨山—高仓、元江—红河二级公路建设,积极配合做好玉蒙铁路建设和昆阳—玉溪南铁路、云桂铁路玉溪段征地拆迁等工作。切实抓好10个水电站和1座500千伏、5座220千伏、9座110千伏输变电站等重点工程建设。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用足用好中央、省扩大内需政策,努力争取中央和省的项目、资金支持,调动金融机构、民间资金投资积极性,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态环境和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努力增加第三产业投资,力争生产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0%以上。
努力提高保障服务水平。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制、跟踪问效制、倒逼制和问责制,加大项目审批、资金配套、用地保障、环境评价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加强金融协调服务,完善银政银企合作和重大项目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金投放,确保新增贷款70亿元以上。发展壮大投融资平台,调整充实资本金,推进融资平台实体化、市场化和项目具体化,提高融资担保能力。鼓励社会投资,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完成发行企业债券25亿元。在坚决执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政策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土地收储,全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加大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资产盘活经营力度,引导支持按照城市规划功能加快开发预留用地。
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省支持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策划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着力提高可行性和可批性。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确保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与开展前期工作的比例达1∶2以上。健全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投入退出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中介机构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多渠道抓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今年重点抓好中心城区饮用抚仙湖水、玉溪—磨憨铁路、新平—临沧公路等20个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强化开放合作意识,层层落实责任,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和投资促进政策,健全服务体系,降低项目引进门槛,加大以商招商、园区招商、联合招商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确保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增长10%、外资增长11%以上。充分发挥玉溪在全省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的作用,积极争取在玉溪设立海关、检验检疫机构。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引进实施一批能有效带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加强部门联动,提高服务效率,强化签约项目跟踪推进,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加快推进昆玉一体化进程。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发挥玉溪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加强与昆明市的协调联系,力争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市场建设、社会发展、服务配套等方面的合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抓好昆玉轻轨铁路、晋江高等级公路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红塔区、澄江县、易门县要充分发挥优势,当好推进昆玉一体化进程的排头兵。
切实抓好外经外贸工作。设立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创新工作方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确保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支持市内企业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高我市经济外向度。
(四)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三湖一海一库”保护治理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认真贯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全面推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深入实施“七彩云南玉溪保护行动”,加强“三湖一海”保护条例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完成抚仙—星云湖泊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抚仙湖东岸环湖截污治污工程,启动抚仙湖北岸综合整治、山冲河清水产流机制修复等工程,切实抓好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综合治理,确保“三湖一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目标责任书项目100%完工。加大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三湖一海一库”径流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全面推行入湖河道河段长负责制,加强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深入实施抚仙湖环湖文明走廊工程,抓好生态文明村建设。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搞好抚仙湖环境资源保护费征收,加快搭建“三湖”保护治理投融资平台。修订完善东风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完成东风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实施东风水库右岸输水隧洞工程,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整治力度,确保饮水安全。深入持久地开展环保整治专项行动,严查重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进一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三湖一海一库”径流区严禁新上污染项目,新上项目必须确保环保设施配套到位,凡是环保投入不到位、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开工建设和投入生产。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环评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达100%。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启动3个县、20个乡镇、100个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推进生态县乡村建设。加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搞好土地复垦和开发整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加大矿山资源整合、地质找矿力度,搞好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平方公里。以“一个中心、五项制度、五大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筹措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搞好退耕还林,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
以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为重点推进生态市建设。按照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目标,实施“三河两山两区一老城”布局规划,统筹空间布局、产业发展、交通网络规划建设,拉开城市构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成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生态城市规划、中心城区2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区规划编制,抓好重要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20平方公里生态文化区建设,推进城市电网改造升级,完成6条城市道路的管网入地改造,完成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配套和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建设,抓好医疗废物处置工程建设,完成明珠路延长线工程建设,启动棋阳路二期、康井路建设,加快九龙池监控门架牌坊建设。搞好中心城区绕城公路的规划和前期工作,推进城南客运站规划建设。完成玉溪老城保护规划,稳妥推进老城区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规划编制和推进步伐。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管理体制,推进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以国家园林城市命名为新的起点,巩固成果,再创佳绩,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力争今年、确保2012年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继续实施绿色玉溪植树行动,加快拆临拆危、还绿还路于民步伐。认真做好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工作。完善城镇户籍管理办法,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到城镇就业和落户。加快推进殡葬改革,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全面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搞好水价、垃圾处理收费等价格调整。制定出台鼓励房地产发展的意见,加快房地产业发展。按照“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思路,调整完善适应城市化发展要求的组织构架,加强社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好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的决定,把城镇规划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突出风格特色,科学规划,精心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
(五)实施文化和市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抓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公益文化事业投入,培养引进文化人才,繁荣艺术创作,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积极申办“中国聂耳国际音乐节”,努力把聂耳文化广场景区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抓好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农家书屋规范化、标准化、全覆盖。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文博工作,抓好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保护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搞好楹联文化建设。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升级改造。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责任制,健全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继续实施“三免一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突出办学特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步伐,认真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创新型玉溪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全面启动“八大科技创新基地”和“八大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年内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个,培育发展5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户。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抓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布局,调整优化卫生资源,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面和受益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杜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抓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面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建立城镇居民未享受退休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扶助制度,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做好省十三届运动会和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参赛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支持驻玉部队建设,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重视加快老龄、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发展,加强侨台、外事、档案、保密等工作。
(六)高度关注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搞好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服务,以创业带动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等的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异地持卡就医试点工作,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把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建立城乡临时救助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廉租房15.5万平方米,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1.6万户。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确保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继续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对购买家电、汽车、摩托车的农村居民给予财政补助。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大民族地区扶持力度,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盘溪镇建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加强地震、气象等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预警,搞好地震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快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步伐,完成市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等5个社会福利项目建设,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管理。
扎扎实实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25万亩。二是完成20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易地搬迁扶贫2000人。三是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万人饮水安全。四是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万人,“4050”等特殊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五是启动职教园区建设,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1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教师安居房建设。六是启动市急救中心、市儿童医院和市人民医院的规划建设,完成27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30个村卫生室危旧房改造或业务用房建设。七是完成彝族山苏支系特困人口安居工程。八是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看”工程,加快建设农村互联网和气象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九是认真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规划,确保今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十是完成东风水库路坝合一工程建设,完成玉溪大河二期防洪抗旱工程建设。
(七)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推进依法治市,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全面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维稳措施,深入开展新一轮“平安玉溪”建设。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健全处理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加强信访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活动,依法及时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乡镇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治保调解组织作用,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大打击邪教力度,维护宗教和谐稳定。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完善政府、企业法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八)科学谋划蓝图,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分析把握国际国内形势,认真研究国家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与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紧密衔接,科学谋划好玉溪“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进一步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要深入研究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建设、重大生态环保、重大民生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强化目标任务、产业布局、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支撑,精心编制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规划、专项规划,使“十二五”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
以全面提高执行力为重点,以建设“效能政府”为目标,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认真践行“三个一”要求,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执政为民。
(一)自觉主动接受监督。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主动请人大、政协参与,实施全程监督。认真落实市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市人大代表联系的意见》和《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与市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联系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坚持每年开好一次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府工作协商会和“一府两院”联席会,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好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作用。
(二)规范政府管理运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抓好财税工作,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杜绝新增欠税。强化预算管理,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纳入行政效能考核范围。加强财政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认真抓好新平、易门扩权强县试点,积极做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准备工作,逐步调整完善财政体制。完成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村“两委”换届选举指导,完善社区管理和村民自治机制,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基层政权办公条件,认真落实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三)努力建设“效能政府”。在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一是推行行政绩效管理制度。建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开展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专项稽查和审计,加强对重点民生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惠民资金及时拨付、按规定使用。强化重点工作效能评价,促进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推行行政成本控制制度。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大力压缩一般性行政开支,精简会议和文件,严控新建楼堂馆所,今年要实现出国(出境)和公务用车购置经费零增长,会议、庆典、论坛和出省考察经费压缩20%。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推广政府购买服务,节约行政开支。三是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强化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管理,完善重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制度,完善政务网络电子监察系统。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失职、渎职行为。四是推行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健全完善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行综合行政执法,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搭建现代化政务服务平台,有效提高政务效率。
(四)切实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贯彻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坚决杜绝和严肃处理违反准则的行为,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管理,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加大纠风治乱力度,深入开展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严肃查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各位代表,去年我市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每一点成绩都是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努力的结果,每个数字背后都凝聚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心血和汗水。做好今年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实现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开创玉溪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完)
第三篇:南平市粮食局
南平市粮食局
2007年工作总结暨2008年工作思路
(二〇〇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2007年我市粮食经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粮食局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确保粮食安全),深化两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构建三大体系(粮食安全体系、粮食市场体系和服务“三农”体系),搭建四个平台(粮食科技平台、粮食市场交易平台、粮食产销协作平台、粮食政务公开平台),通过“六抓”实现“六求”,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先后被南平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双拥工作先进单位”,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授予“平安南平建设先进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
一、2007年主要工作情况
1、粮食收购主渠道作用彰显。截止12月底,全市累计收购粮食32.8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9.61万吨(含各级储备粮订单收购11.62万吨),比增6.44万吨,占收购总量的60%。我市粮食部门广泛宣传优惠政策、科学分解订单任务、灵活签订订单合同,截止6月17日将各级储备粮订单计划全部落实到10个县(市、区)9.83万户粮农手中。针对今年粮食市场收购总量减少、粮食价格和收购费用上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收购工作难度加大等不利情况,我局在夏、秋粮登场前适时召开各县(市)粮食局长、购销公司经理联席会,科学分析市场粮价走势,商定粮食收购挂牌价,有效稳定了闽北粮食收购市场价格。与此同时,各县(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及早入市收购,采取有效措施,拓宽收购渠道,开展优质服务,及时足额兑现售粮款和 “直补”款,调动了农民卖粮积极性,提前完成各级储备粮订单11.62万吨收购任务,其中:省级储备订单粮10万吨,县、市两级储备订单粮1.62万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主渠道作用凸现。
2、储备粮管理进一步强化。首先,储备粮监管有力。从省、市局组织的春、秋粮油库存普查情况看,各级粮食部门严格落实《福建省地方储备粮油管理办法》等规定,切实做到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没有发现虚库短少问题,未发生严重虫粮及粮食霉变等事故,基本达到“一符三专四无”要求,实现了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确保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其次,储备粮轮换适时。全市地方储备粮规模××万吨,2007年计划轮换××万吨,占全市储备粮规模的××%。各地粮食部门以储备粮订单为抓手,抓住早、中、晚稻收购期间市场粮价相对平稳的有利时机,适时组织轮换。截止12月末,全市完成××吨储备粮轮换任务,占今年轮换计划的100%,没有发现违 反储备粮油管理规定、擅自架空轮换、弄虚作假和各种套取、骗取差价、补贴等行为。第三,粮食安全机制落实。成立了市粮食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和完善了《南平市粮食应急预警方案》,建立闽北粮食安全预警机制,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同时,根据省局要求和市政府指示,南平市粮食局和南平市粮食购销公司积极协调,狠抓落实,于12月24日将第二批市本级××吨动态应急储备大米全部落实到位,顺利完成了省上下达的我市×××吨动态应急大米储备任务,确保了南平市区应急大米供应安全。
3、粮食风险基金足额到位。全市当年自筹粮食风险基金应到位×××万元,截止12月底,累计自筹到位×××万元,到位率100%,并做到了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为稳定粮食市场,防止粮食价格大幅度波动,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奠定了基础。
4、粮食购销企业继续盈利。截止12月末,全市粮食购销企业销售收入39458万元,实现利润74万元,连续4年实现盈利,顺利完成省上下达粮食购销企业扭亏增盈目标。主要措施:一是抓好粮食订单收购。各县市粮食局在夏、秋市场粮价不断上扬情况下,通过多渠道经营,开展优质服务,千方百计地做好粮食订单收购工作,掌握充裕粮源,为企业搞活粮食经营打下坚实的物资基础;二是抓住早、中、晚稻登场入库市场粮价看好的有利时机,结合储粮轮换,开展即 购即销,及时回笼资金;三是充分利用粮食仓储设施,在完成县市级储备任务的同时,积极争取增加代储业务,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加粮食企业收入;四是各粮食购销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储备粮订单收购为抓手,通过购销联营、购加合作、产学研联合等,搞活粮食经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5、粮食产销协作有新突破。首先,2007年4月成功配合省粮食局举办第六届省内产销区粮食购销协作南平洽谈会。组织辖区不同类型的粮食企业21家43人参会,共签订粮食购销意向合同31.75万吨,同比增加6.15万吨。其次,组织全市国有和私企粮食贸易商、加工商等41人,参加了由黑龙江、吉林、河南、山东、安徽、江西、福建等七省粮食局共同举办的第三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会上我市各种经济成份的粮食企业与六个粮食主产省的粮食企业共签订粮食购销意向合同33.8 万吨,同比增加0.7万吨,合同履约率逐年提高,有力地推动了闽北粮食生产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第三,进一步加强闽浙赣皖四省九市横向粮食经济协作。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借助省际边贸粮食产销协作平台,调销粮食近8万吨,市场机制配置粮食资源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6、中心粮库建设有新进展。一是市本级南平大横中心粮库建设进展加快。规划用地50亩,拟建库容××万吨,预算投资×××万元,2007年 2月完成三通一平工程,3月完成工程项目招标,6月签订工程合同正式开工,12月底中心库主体工程现已完成80%,力争2008年夏粮登场开仓收粮压库。二是各县(市)中心粮库建设有新突破。建瓯市中心粮库设计库容××万吨(拟建十座现代化粮仓),预算总投资×××万元,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投资×××万元,建库××座,仓容量××万吨,截止12月底已封顶××座,预计2008年夏季可交付使用。二期工程,设计建设仓库××座,仓容××万吨,投资预算×××万元,2008年开春后,力争进入招投标程序。政和县中心粮库建设项目2007年12月通过了有关部门批准立项。该中心粮库占地面积××亩,仓容量××万吨,预算总投资×××万元,计划2008年初动工,2009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7、超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007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局招商引资任务:项目实际投资1800万元,项目注册资金900万元。我局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满腔热忱为业主服务,努力为投资者营造舒心、安心、放心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在全局干部职工及市属粮企的共同努力下,共引进落实新项目6个,实际投资完成5400万元,占任务的300%,项目注册资金完成2890万元,占任务的321%,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8、治理“餐桌污染”力度加大。一是建立监测机构。全 市粮油检测体系初具规模,顺昌、浦城、建阳、邵武及市本局先后建立粮食检测中心,其中建阳市、浦城县和市本局的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了省局确认,基本解决了我市粮油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强化粮油检查。全市各级粮食部门坚持围绕“强化管理,治理源头,确保安全”这个主题,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把粮食质量卫生检查工作与治理粮油“餐桌污染”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和粮食经营卫生质量监督,粮油“餐桌污染”治理工作目标责任落实,粮食质量卫生检查制度健全。据统计,截止12月底,全市已完成273家(次)企业,534批(次)产品的检查任务,粮油卫生质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9.4%,系统内粮油加工企业产品的卫生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有关标准要求。5.2万吨地方各级储备粮品质监测已顺利完成。三是强化陈化粮监管。进一步落实陈化粮审批和报备案制度,对具有陈化粮购买资格的企业3家经营单位实行全程跟综管理,有效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
9、强化粮食流通监督检查。2007年6月15日,在邵武市召开了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提出“认识要深化、体系要完善、重点要突出、服务要到位、工作要创新、协作要加强”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思路。市本级、建瓯、建阳、邵武、浦城、武夷山粮食局先后建立了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机构,我市粮食行政执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此外,各县(市)粮食局还克服人员、编制、经费不足等困难,切实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新职能,依法实施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重点查处和打击无照经营、欺行霸市、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和不执行国家粮油质量标准等违规违法行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组织1342人次,检查354次数,其中:粮食收购资格核查46次数,粮食收购活动检查125次数,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42次数,政策性用粮检查25次数,粮食质量检查65次数,粮食仓储设施及运输工具检查13次数,粮库检查18次数。检查发现粮食收购活动案例62例数、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16例数、粮食质量28例数,均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各县(市)粮食局在粮食监督检查执法中,始终坚持以引导、说服、教育为主,行政处罚为辅,准确把握处罚尺度,粮食行政执法真正做到方圆有度,至今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粮食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
10、粮食财务挂账剥离和资产清查顺利完成。一是依据《福建省财政厅、审计厅、粮食局、农发行转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帐清理认定及从企业剥离工作的通知》,顺昌县2007年新增确认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挂帐已顺利从企业剥离到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全市圆 满完成了粮食财务挂帐清理和剥离及数据上报工作。二是我局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全面清查登记各项实物资产,核对债权债务,理清资金来源渠道和支出结构情况,建立了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摸清了家底,理顺了帐务,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并将处理意见上报了南平市清资办。
11、加快粮食产业集群建设。一是开展粮食产业集群调研。根据龚清概市长对我市粮食工作要求,抓住南平东支线铁路即将改线,南平市马站粮食批发市场将要搬迁的机遇,为适应现代粮食物流“四散化”要求,我局拟在南平西芹建立粮食铁路专用线和新型粮食物流园区,努力形成粮食产业集群。为此,市局组织人员前往福州、泉州、莆田、龙岩、宁德等粮食批发市场进行专题调研,结合我市粮食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加快闽北粮食物流园区和粮食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思路。二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因地制宜建立粮食产业化经营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农企粮食经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培育、引导、帮扶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扶持南平恒大、浦城旭禾两家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南平蓝湖、建阳富林两家米粉食品(出口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邵武邵晶、南平食品开发公司两家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建阳武夷味精、建瓯酒业两家粮食转化加工龙头企业,努力提升粮食科技含量,提高粮食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促使我市区域粮食经济优 势的形成,进而拉动闽北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12、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一是加强军民沟通。2月份,市局党政领导走访慰问了南平市消防武警支队等住延部队和武警官兵,各地军供站(店)情系驻闽部队,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八一”期间,发扬粮食部门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以兵为本,深入部队、深入军粮伙食供应单位,征求意见,改进工作。召开军民座谈会、联谊会,增进军民雨水情。走访军转干部,送上慰问金。同时,邀请预备役部队领导进行国防知识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军训,提高了粮食干部队伍的国防意识。二是强化军供管理。在市国资委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协调,南平市军粮供站顺利办理了土地证和房产证,邵武市、武夷山市军粮供站“两证”正在积极的申办中。此外,南平市军粮供应站严格按照《国家粮食局军供站资格认定办法》,通过外抓硬件,提高军粮供应设施条件;内强素质,优化服务水平,顺利通过了省军粮办验收,被确认为有资质的军粮供应站,成为建制的军粮供应站。三是开展拥军服务活动。首先,认真贯彻执行军粮供应政策,严把军粮质量关,坚持“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实行军供粮油专厂生产、专袋包装,杜绝不合格粮油供应部队,确保了驻地部队官兵吃上放心粮、面、油。2007全市军粮(油)供应量×××吨,其中:大米×××吨,面粉×××吨,食油××吨,差价金额××万元。其次,针对南平市驻军多驻守在偏僻山区,生活条件艰苦的实际情况,各地军粮供应站(店)情系驻闽部队,想部队之所想,帮部队之所需,积极开展军粮供应优质服务活动,努力丰富部队粮油供应品种,千方百计组织采购精制米、面复制品,满足部队供应和品种串换要求。2007年全市共开展粮油品种串换××吨,既方便了部队采购,改善部队生活,也提高了军粮供站(店)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受到当地政府和驻地部队的赞誉。2007年9月,南平市“双拥”领导小组授予南平市粮食局 “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13、发挥部门优势助推新农村建设。一是全力抓好粮食订单收购和粮食“直补”工作,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全市发放“直补”款1162万元,确保了我市农民增收。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努力营造稳定、公平、公开、顺畅的粮食市场环境。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各级粮食部门跳出只管国有粮食企业的狭小圈子,主动承担起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职责。在粮食收购方面,积极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粮食经纪人走村串户方便农民售粮的优势,规范其收购行为,防止损农、坑农事件发生。在粮食销售方面,加大对粮食及其制品加工、销售的质量监督,开展治理粮油“餐桌污染”,努力做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三是加强粮食产后管理,帮助农民实施科学储 粮。针对闽北农村传统储粮方式落后、储粮损耗严重的现状,我市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储备库,发挥仓房设施、储粮手段先进的优势,一方面免费向农户推介先进储粮方法,减少农户储粮损耗;另一方面,通过开办“粮食银行”代农户储粮,以米面制品串换原粮等,既方便农户又拓展粮食经营,实现“双赢”。四是大力发展农村粮食流通中介服务组织。全市有7个县(市、区)相继成立了粮食行业协会,努力提高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的组织化程度,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提供粮食市场行情信息,充分发挥他们的中介作用,搞活农村粮食流通,方便农户售粮。据统计全市已发展粮食经纪人3000多人。五是全力帮扶挂点乡镇(村)抓好新农村建设。局领导多次深入挂点乡镇(村)调研,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稻,促进当地粮食产业发展。2007年,累计支持挂点镇(村)发展农村经济资金10万元,其中支持新农村建设服务挂点乡镇(浦城仙阳镇)5万元,互动联动服务挂点村(松溪郑墩林屯村和延平樟湖下坂街各2万元)4万元,流通助理下派镇(延平区大横镇)1万元。六是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各级粮食部门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开展粮食科技下乡、粮油食品安全宣传、农村储粮技术咨询等活动,引导农民健康、营养消费和科学储粮,并于2007年11月12日向信誉好、店容店貌整洁的西芹恒大米业总店、炉下粮店、南平市延客隆超市等10家粮油销售商店授“放心粮油”示范 店(柜)牌匾,与其签订了粮油质量安全承诺书,起到了推动和示范作用。据统计,全市“放心粮油”进农村(社区)125个(其中超市10个,粮油销售商店45个,集镇29个,乡村41个),经营数量8827吨,品种有大米、面粉、食用油、粮食复制品等,提高了农村(社区)粮油供应质量。
14、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管粮和科学民主决策原则,我局修订了《南平市粮食局机关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和完善了局务会、局长办公会和例会制度。同时,完善了机关效能建设制度、机关绩效考评办法、机关行政管理制度,切实推行机关效能建设责任书,提出加强层级管理、推行AB岗工作制、实行指纹考勤、加强办公电脑管理、明查暗访制度、建立奖惩机制等六项措施,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八项效能建设制度,恪尽职守、履行职责,未发生“四岗”现象及违反效能制度问题。二是开展文明优质服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在“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活动中,各粮食收购站(点)积极开展优质便民服务活动,做到随到随收、不打“白条”,不代扣、不代缴各种税费,提供茶水、休息场所,方便售粮农民。军粮供站(店)认真执行军粮供应政策,情系部队、倾情服务。市局行业管理科连续两年积极参与“服 务发展最佳科室”活动,认真履行职责,严防“餐桌污染”,取得成效,得到了群众好评。三是广泛开展文体活动。积极开展“机关健康文化行动”,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活跃文化生活,积极培育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增强粮食部门凝聚力和向心力。3月份,市局机关干部积极参加市直机关第五届“奋进杯”拔河比赛,获得亚军。6月份,我市粮食系统乒乓球代表队参加省粮食局举办的“嘉丰杯”第二届全省粮食系统乒乓球友谊赛,荣获团体第二名。此外,利用节假日,开展“科学健身迎奥运”长跑,举办登山、乒乓球、羽毛球、汽排球比赛和联欢会等活动,干部职工踊跃参加。4月份,局党委组织开展“无偿献血” 活动,共有32名党员干部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7000毫升,连续五年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献血任务,走在市直机关前列。四是切实关心弱势群体。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继续处理企业改革遗留问题,措筹资金,做好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的社保、医保接续工作。停产留守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开源节流,及时为下岗职工缴清医保、社保费用,维护了职工的权益。认真落实直属企业军转干部的有关待遇。市局积极争取资金19.45万元,开展慰问特困职工、特困党员、特困离退休老同志等803人(次)。
15、以创建“平安单位”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坚持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把抓好机关“平安单位”建设工作纳入我局精神文明建设之中,以创建“和谐平安企业”为载体,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共同营造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平安单位”创建工作初见成效,2007年5月,被南平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南平建设先进单位”。二是切实加强粮食企业安全生产监管。①推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认真落实安全责任书,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管理责任。②采取以会代训、以查代训等形式,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意识。实行节假日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③定期不定期,尤其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人员开展安全生产、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消除隐患,严防事故发生。据统计,全市安全检查400多个单位,查出隐患投入整改资金近100万元,其中市本级30多万元。三是认真做好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坚持“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进行认真梳理和排查,及时妥善解决。2007年我局共办理市委、市政府领导批办信访件3件,均在期限内办结。对群众来访、来信,我们做到了问题不上交,不推委,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答复,办结率为100%。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督办有力,有效预防了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的发生,维稳工作取得实效。
16、围绕“三级联创”,扎实推进粮食部门党建工作。局党委以“三级联创”为契机,借助开展第四轮争创 “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主动上接下联,整体推动,创建工作做到“四有”,即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6月份,局党委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领导和纪委领导。下半年,对直属支部进行整合,撤销4个支部,8个支部按期换届改选。局党委修订了《中共南平市粮食局委员会工作规则》,进一步明确党委议事程序,促进了党委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二是创建学习型机关。积极倡导“人人学习,事事学习,时时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七一”期间,局党委表彰了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15位“优秀共产党员”和6位“优秀党务工作者”。开展“振兴闽北粮食经济”有奖征文活动,共收到34篇征文,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十七大召开后,各级粮食部门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是加强廉政建设。年初,局党政主要领导、纪委书记与直属单位负责人、机关科室负责人签订廉政建设责任状,建立一把手抓“两手”,一班人“两手”抓的责任机制。建立了党风廉政工作检查、书记廉政约谈和述职述廉制度。三月份,直属单位党政负责人、机关科室负责人共21人进行了述职述廉。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做到 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决定。认真组织干部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自觉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着力解决1至2个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四是推行阳光工程。①厂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厂务公开制度,基本落实了企业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以推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对“储备粮轮换”和“国有资产承包租赁”进行市场化配置,制定方案、建立制度、规范运作、加强监督。11月9日,市粮食购销公司成功拍出市级储备粮714吨。资产租赁采取公开招租后,取得明显效益,从源头上加大了治理腐败的力度。②政务公开。建立并开通南平粮食信息网,建立了政务公开五项制度,制定了公开目录指南,确定了粮食部门政务公开的六大类别和十八项内容,对公开的时间、形式、范围做了具体规定,做到常规性工作按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单项工作一次性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③党务公开。对党组织重要决策、推选代表、发展党员、评先评优、困难补助等党内重大事项进行公示,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二、2008年工作初步思路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省、市粮食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速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着 力提升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层次和为农服务水平,做大做强粮食购销企业,确保南平粮食安全。具体说就是:突出一个主题,抓好两个重点,完善三大体系,做好四项工作。
突出一个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速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粮食经济跃升发展,确保全市粮食安全。
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市本级中心库建设。举全局和南平市粮食购销公司之力,倒计时安排中心库建设,力争在2008年夏粮登场开仓收粮压库。二是闽北粮食物流园区建设。抓住京福铁路改线(南平市区路段)契机,按照“整合物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西芹拟建闽北粮食物流园区,改变闽北粮食物流发展滞后现状,拉动我市粮食产业化经营。初步设想:①拟将原座落在东支线的南平马站粮食批发市场粮食专用线,迁至新建的西芹铁路货场内,高起点建设粮食专用线接卸设施,以适应现代粮食物流“四散化”的要求,并力争列入省重点粮食现代物流节点扶持项目。②在新建西芹专用线毗邻地段,争取政府支持,统筹规划一块占地500-600亩的地块建闽北粮食物流园区,集粮食、贸易、仓储、加工为一体。③将南平马站粮食批发市场和粮油检测中心迁入西芹新建的粮食物流园区,充分发挥闽北粮食主产区优势和批发市场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及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其辐射能力,使之成为省 内区域性中型粮食批发市场,推动闽北粮食经济的发展。
完善三大体系:一是完善粮食安全应急体系,提高应对水平。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和骨干粮店的作用,进一步规范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和骨干粮店的管理,巩固、完善粮食加工和销售应急网点,为粮食安全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分析预测,完善粮食监测预警系统,对粮食生产、需求、库存、价格和市场动态以及相关突发事件进行适时监测和动态分析,定期发布粮食供求及市场价格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流通、消费,确保我市粮食市场供应稳定。二是完善粮食行政执法服务体系。切实履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努力培育一支高效、公正、守法、廉洁的粮食行政执法队伍,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努力营造稳定、公平、公开、公正、顺畅的粮食市场环境,切实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三是完善 “三农” 服务体系。加强粮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普及和推广科学储粮新技术,帮助农民减少储粮损耗;继续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社区)活动,力争全市“放心粮油”进农村(社区)150个,年经营量达1.5万吨以上;加快组建粮食经纪人协会组织,规范农村粮食经纪人的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服务“三农”、搞活粮食流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农村粮食经纪人、农户三者的有机结合;发挥粮食部门优势,继续为新农村建设挂点乡(镇)、村发展粮食生产提供系列优质服务。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粮食收购和储备粮管理。首先,要确保省级储备粮订单10万吨及各县(市)储备粮订单任务分解落实到农户。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收购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及时兑现储备粮订单“直补”款,提高订单履约率,促进粮农增收,力争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突破20万吨。其次,全市地方储备粮食5.2万吨规模要确保及时落实到位,适时开展储粮轮换,确保储粮品质完好。此外,要强化对市本级×××吨动态应急储备大米的监管,确保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二是抓好粮食产业化经营。闽北是福建省的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有量大,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粮食产业空间比较大,各地粮食部门要做足粮食产业文章,重点抓好四项工作:①在组织调研基础上,抓紧制订粮食产业化经营和粮食深度开发规划;②在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的同时,继续帮扶、引导和培育粮食加工骨干企业,并推向市场;③结合开展储备粮订单收购工作,全市力争建立各级储备粮订单收购基地30万亩、优质稻基地15万亩;④加强粮食产销协作,全年粮食产销协作力争突破60万吨。三是进一步深化粮企改革,做大做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然是政府粮食宏观调控的主力军。为此,要从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要根据储粮结构的变化和闽北粮食 主产区的特点,转变经营理念,创新营销方式,积极尝试推行粮食购销联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提高粮食购销企业经济效益。四是开展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试点工作。2007年国家将在全国24个省(区)实施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目标是:通过大幅减少粮食在储存期的损失,建设一个“无形良田”,深入挖掘我国粮食生产的综合潜能,提高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我市是福建省粮食主产区,年粮食总产142万吨左右,约60%储存在农户家中,由于农村储粮条件普遍较差,粮食损失惊人。据国家粮食局测算,我国农户家庭粮食储存平均损失率高达5%~8%。按此推算,全市每年农户因此损失粮食约4.26万吨~6.82%吨,经济损失0.72亿元~1.16亿元。为此,我们要抓住国家实施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有利契机,结合推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择机在粮食部门挂点服务新农村建设乡(镇)和互动联动村启动农户储粮减损试点工程。同时,要抓好队伍建设。继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综合激励机制,着力从思想政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勤政廉政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粮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粮食干部队伍。
第四篇:粮食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潍坊市关于粮食流通和粮食储备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粮食流通和粮食储备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指导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和总量平衡,研究拟订全市粮食行业储备、流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收支存计划以及储备粮的收储、动用建议并组织实施。
(三)承担粮食监测预警和应急责任,负责全市粮食流通宏观调控的具体工作;保障军队和城乡居民、灾区及缺粮地区的粮食供应。
(四)负责全市粮食流通管理;负责对全市粮食收购、储存环节及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的粮食质量安全和原粮卫生进行监督管理。
(五)承担寿光市储备粮的日常监管责任;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寿光市储备粮的规模、品种、总体布局建议和收购、销售、储存、轮换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市粮食储备体系建设,负责对全市地方储备粮进行监管。
(六)指导全市粮食市场建设与管理,协同有关部门共同管好粮食市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七)提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建议,推动国有、国有控股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组织、协调粮食系统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组织指导粮食系统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八)负责全市粮食统计、流通信息工作;指导、监督全市粮食系统财务工作;负责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九)负责机关及所属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管和维护稳定工作。
(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五篇:粮食局要点
吴忠市粮食局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攻坚年,又是加快推进我区粮食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粮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基本工作思路是:增强调控力度,保障市场供给,全面完成改革,谋划长远发展。
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完善应急储备体系
一是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进一步加强辖区内自治区应急储备粮油和市级应急成品粮的监管,加强粮食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建设和管理,建立起应急指挥体系。
二是抓好市场价格监测工作,做到价格监测到位,信息采集准确,信息传递反馈及时,能够主动地把握粮油市场价格动态,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是认真做好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工作,掌握社会粮油供需平衡的总量和变化趋势,做到提前预警,适时调控。
二、做好粮食社会化服务,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1、完善粮食流通业发展规划,创造落实规划的基础条件,四、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开创企业经营的新局面
1、积极推进粮食企业改制工作,完成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重组,彻底转换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经营提质增效。
2、争取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政策支持,彻底消化企业的历史老账,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转变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企业经营向粮食产业化的方向延伸,两条腿走路,市场化经营。探索在条件成熟的企业中发展粮食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
五、加强粮食政策性供应工作,确保粮食供应安排
1、加强军供粮食供应,创新服务方式,做到保障质量,供给有力。
2、做好退耕还林补助粮供应工作,加强对辖区下县(市、区)退耕还林工作的协调和督导,监督补助粮发放进度和供应质量,确保完成供应任务。
六、加强粮食行政执法,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1、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大依法管粮力度。逐步建立粮食收购资格证的信息档案,加强对有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维护好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不断提高粮食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五是做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六五”普法的基础性工作,维护好法治的环境和稳定的局面。
六是努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执行力,提高执政能力。改进政风行风,转变机关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打造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机关。
八、积极争取项目,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力争完成办公楼的搬迁,改变办公环境,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质量。
二是积极争取粮食仓储维修资金和军供网点改造资金,支持粮食购销公司和军粮供应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的经营条件,为企业的市场经营与发展增添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