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业板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初探(最终版)
创业板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初探
文/国枫律师 杜莉莉
【内容摘要】
前言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建立加速科技产业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在其就发布《暂行办法》答记者问中提及“推出创业板„„能够为数量众多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创业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是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及支持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的重要平台。”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背景下,不难发现创业板的推出正是资本市场对于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回应之一。有观点认为我国创业板的行业覆盖强调“两高”、“六新”企业,即高科技、高成长性、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企业。因此,创业板的主要服务对象即上市主体是“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创业板对于其上市主体的培育方向旨在推进造就“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一、创业板涉及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
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大多属于与高科技相关的行业。与传统行业不同,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新技术等资产的依赖程度远高于房屋、土地、机器设备等,对于某些企业,支撑其绝大部分利润的甚至是一项或几项核心技术。在法律上,对于维系高科技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资产的完整性、合法性和稳定性的保护是通过知识产权这一制度安排实现的。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和知识财富归谁所有、如何使用和转让、以及产生的利益怎样分享的制度安排,是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良性循环的机制保障。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在于,依法取得的知识产权归企业所有、以法律保障其实施。拥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企业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能够转化为市场优势,企业能够拥有抵御复杂市场竞争风险、对抗侵权盗版和假冒的有力武器【注1】。
因此,对于知识产权的审查必然属于监管部门审核企业是否具备创业板上市条件的重要评价标准,即创业板上市企业应符合知识产权已经开始产业化、拥有充足的知识产权储备、无形资产管理规范、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权属明晰等几大要求。
鉴于创业板的上述特点以及知识产权对于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性,选择上创业板以及适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时尤其要重视以下知识产权问题:
(一)知识产权出资问题【注2】
1、关于出资比例限制问题,目前创业板暂行办法没有对无形资产出资比例限制的要求。对此,许多人都疑惑能否将之理解为:按照《公司法》,无形资产出资可以达到70%。在没有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执行应当可行。
2、核心技术侵权风险。在实践中,有些创新型企业的核心技术存在对国外已有专利技术的严重依赖,可能是在国外相关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衍生技术。因此,这种技术可能存在侵权的法律风险,需予以关注。此外,专有技术形式复杂多样,有的是设计图纸,有的是材料配方,有的甚至只是工艺当中的一个技术诀窍,因此中介机构对于股东作为出资的专有技术来源的合法性的核查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涉及境外时,很难判断相关技术来源是否存在潜在的纠纷。对此,可以对专有技术产权人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比如核查其开发过程资料、开发成本投入。
3、关于无形资产出资的相关产权变更的认定,公司法明确规定如果是企业以非现金资产出资,应该办理产权转移手续。《暂行办法》要求“发行人的注册资本已足额缴纳,发起人或者股东用作出资的资产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已办理完毕。发行人的主要资产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
关于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技术成果权属的认定问题,主要应从形式要件和实体要件两方面进行分析和判断,即权利的形式证明和实体权利的完整性。
(1)权利的形式证明
a)作为商标或专利的出资人,如果其是该商标权或专利权的原始取得主体,应当审查其商标注册证或专利证书,并确认其有效性;
b)如果出资主体继受取得商标权或专利权,应当审查其受让该商标或专利的合同书原件以及能证明转让完成的其他官方文件,如商标转让证明或专利转让公告文件。
c)对于没有官方权利证书的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而言,对其权属认定较为困难。在实践中,可以要求权利人向接受出资的公司出示诸如保密协议、保密制度、运用该技术已经取得的产品等证明文件,并以足以证明自己的权利主体身份为限。此外,技术出资者对专有技术合法享有权利的声明亦可作为参考。
d)以计算机软件出资,出资人应当依法将其计算机软件向有关机关办理著作权登记手续,并向接受该计算机软件投资的公司出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出资人以诸如工程设计图及其说明、产品设计图及其说明、建筑模型等普通作品的著作权向公司出资时,亦应办理著作权登记,以证明其出资客体的合法性。
e)著作权权属认定。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著作权为天生权利,登记不是著作权取得的生效要件。但是根据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7条规定,“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软件登记机构发放的登记证明文件,是登记事项的初步证明。”为防范接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出资可能出现的权属不清风险,便于在出现权属纠纷时寻求具有第三方客观公信力的产权证明文件,建议主张计算机软件出资人应当依法办理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并在出资时向被投资企业和其他股东出示登记证明文件。
(2)实体权利的完整性
以知识产权出资时,出资主体对该项知识产权享有完整的合法处分权,是确保出资人不存在出资不实,接受投资的公司有权对抗第三人、不存在权利纠纷或争议的另一重要前提条件。以下为几种出资人知识产权权利受限的情形:
a)职务成果
自然人用专利、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出资的,应当考察该成果属于职务技术成果还是非职务技术成果。
①依照《专利法》规定,在执行本单位任务过程中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的出资处分权一般情况下归单位,发明人或设计人不能以个人名义用其出资,当然发明人或设计人对此另有约定的除外。
②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一般情况下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由作者享有,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但该法同时规定,作者享有职务作品的著作权情况下,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这表明,作者以职务作品向第三方出资应受此限制,出资前至少应取得作者所在单位的同意。
③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13条规定,自然人针对本职工作中明确指定的开发目标所开发的软件,开发的软件是从事本职工作活动所预见的结果或自然的结果,以及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物质技术条件开发并由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软件,其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
综上所述,如果自然人用职务成果以个人名义出资,就有可能被其所在单位提出异议或者权利要求,给接受该技术成果投资的公司带来诸多风险。因此,在创业板企业的尽职调查、改制辅导工作中,对于股东以出资形式投入的知识产权、专有技术,须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职务技术成果、职务作品的情形。如果存在,则须核查职务发明人、开发人、作者与所在单位就相关职务成果的占有、使用、分配、收益、处分作出的约定,如无特别约定,则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采取补救整改措施,由所在单位出具书面同意文件,或出资人出具其拥有完整合法处分权、该出资不会导致任何第三方权利诉求的承诺函。【注3】
b)合作作品、共同开发、共享权益
以专利法上“共同发明创造”为例,多个主体用其共同享有权益的知识产权出资,一种情形是委托开发的技术成果,对委托关系下产生的技术成果,法律规定由委托双方在委托合同中约定成果权利的归属;约定不明或者未做约定的,所开发出的技术成果归受托方享有。
另一种情形是合作开发的技术成果,该成果归合作开发各方共有,一方对该成果的处分,须经过其他各方同意,并且所得收益共享。
鉴于此,对用多个主体共同享有权益的知识产权出资,首先要确认出资人具有用该知识产权出资的处分权,其次要对出资后共同权利人的权利义务作出约定,尤其是他们对企业的收益分配、亏损分担比例、参与公司事务执行的权利与方式等。
c)背景技术来源的合法性、衍生技术的权属问题
在创业企业中,大量民营创新型企业所掌握的高新技术依赖某些背景技术,如外来技术支持,在背景技术基础上进行后续性改进形成现有技术成果如何确定权属成为创业板上市的新问题。就是企业上市过程中,律师和保荐机构如何评判其技术来源是否合法,如何判断发行人在用的专利、专有技术的取得或者使用是否存在重大不利变化的风险。技术权属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会造成上市评估中的潜在风险,此方面应给予进一步规范。
(二)申请商标、专利权利的不确定性问题
作为创业板企业核心资产的商标、专利在上市审核时如果尚处于申请阶段,则企业能否最终取得相应的权利存在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律师在工作中应当如何把握和披露是需关注的问题,是否只要企业进行了必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则权利取得的不确定性不应当成为上市审核的实质障碍?
就商标申请而言,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应尽到合理的查询、分析和披露风险义务,并提出应对风险的合理化建议和计划,如是否进行防御性注册等以避免潜在风险对上市造成的影响。由于实践中商标申请的时间较长,手续较为复杂,上市公司应如实披露申请中的各种不利情况,如补正、异议、假冒等。至于更为专业的商标法律细节问题,比如注册商标可能被异议程序无效掉,以及涉及侵权诉讼,甚至极端一点的,比如因为重大事故导致商标价值贬损问题,例如三鹿奶粉本来价值上百亿,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品牌大幅度贬值,几乎一文不值,再比如商标权人如果自毁长城放弃商标注册等,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应予以关注。
(三)其他相关问题
1、创业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进行正当的维权,导致对方提起主张企业商标权撤销或专利权无效之诉。公司核心商标或专利诉讼过程较为漫长且花费较大,从而对上市进程产生消极影响。对此问题,中介机构应当谨慎判断发行人的权利诉讼是否会影响持续经营,并对此类诉讼在不影响投资者判断的前提下进行合理披露。
2、专有技术具有保密性,在企业上市过程中,对专有技术的披露应当掌握一个度,既能满足投资者对企业的判断,又要避免由于专有技术的泄露而使得其价值减损。创新型企业的专有技术是否可作为商业秘密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也是亟待确认的问题。
3、创新型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相关技术人员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一般应当通过设定工作期限、签署保密协议、不竞争承诺等方式对技术进行相应的保护。现实中许多企业的非专利技术保护不力,给公司上市可能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在实践中应指导企业在进行合理严密地保密的同时,可通过其他激励措施,如实施股权激励等,维护核心技术人员从而维护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以公司法人为权利主体时更有利于其价值实现。对知识产权客体的价值评估转换为对其权利主体的价值评估在操作上更为可行。在创业板上市的新兴企业的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交易增值部分,而这也意味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在创业板体系中合理设制知识产权程序要件,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的价值并控制风险,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建议
创新型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法律战略问题在权利控制权稳定的情况下一般不太容易显露出来。但是,一旦这些权利发生变化,那么就可能对创新型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应此,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应采取系统的、合理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一)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严密的制度
制定有效的创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首先应在创新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和严密的制度,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大型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大型跨国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作为高级管理层设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例如多数大的跨国集团公司均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由商标律师、专利律师和各科研部门的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经营和科研开发的情况,决定技术以何种法律状态投入市场,维护企业的商标权益,打击和防止假冒。美国苹果公司即设有知识产权事务部,由专利、商标、法律和信息部门的人员组成,定期交流情况,指导各专业科研组以及旗下子公司的工作。
另外一个在管理上的表现是,这些企业都有严密的企业内部制度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一般来说,这些跨国公司在与雇员的雇佣合同中都包含知识产权保护条款。这些条款一般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要求雇员让渡其在被雇佣期间研究开发的所有成果的知识产权,二是要求雇员在使用公司固有的知识产权时,不经公司同意,不得泄露给任何第三人。另外,还包括竞业禁止等条款。
(二)建立有效的原则战略
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主要是围绕两个基本原则展开的:
一个是效益原则。知识产权的获取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创新的费用、申请和维持的费用等。因此,知识产权是有巨额运行成本的财产。如何在节约费用的同时又能保护自己、打击竞争对手就是科学管理知识产权的一个课题。围绕这个问题,创新型公司应以效益为出发点采取措施。一是严格筛选技术,节约申请和维持费用。二是在有关侵权诉讼中,以和解为原则,节约时间和费用。
另一个是“质量第一”原则。所谓质量,事实上指的是其知识产权对跨国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质性作用的大小。例如,专利有基本专利和外围专利之分。企业应更加重视基本专利的作用,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科技基础研究,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基本专利。在商标方面,应慎重选择商标,重点培养品牌,提高主要商标的市场价值。尽管公司可能注册部分其他商标,但往往是防御性的,并不经常使用甚至从不使用。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创新型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相关技术人员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应该在公司的人力资源与无形资产之间构建和谐良性循环关系;特别是对主要的技术开发人员、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实行相关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
(四)对技术合同进行有效管理
对于创新型企业,技术商品交换经常发生。当技术商品进行交换时,市场主体之间应当采用技术合同的形式,使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通过合同的条款明确无误地反映出来,当合同一经签署生效,双方就必须信守合同,切实履行合同规定的各种义务。因此,在订立技术合同时应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避免由此而产生纠纷,增强企业市场行为的抗风险机制,同时这也有助于企业保持自律和互律。
(五)规范商号使用
另外,吸取国内外证券市场运行的经验教训,在保护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之外,还应对公司名称等无形资产进行有效规范。
公司名称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上市公司的名称应该符合《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及我国《企业名称管理规定》对字号的要求,企业名称登记机关也应当引导上市公司使用规范并与其自身经营内容相符的名称,进而形成独特的商标权,使之转化为无形资产。其次,杜绝名不符实上市公司名称和商标名称的出现,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堵塞恶意炒作和上市圈钱的现象。上海、深圳股市中一些上市公司商号混乱的现象,如早期的“大飞乐”、“小飞乐”,应该在创业板中公司杜绝。
鉴于知识产权对于创新型企业的重要性,以及严格遵守《暂行规定》的要求,各类拟上创业板的公司应该具备充足的知识产权储备,明晰其知识产权权属,合理管理及维护其知识产权,并使其知识产权有效资产化,从而在创业板的培育下,成为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无形资产数量与质量方面俱佳,具备较好成长性的公司。
--------
注1:参照《论创新型企业的核心价值:关于企业知识产权与品牌战略的思考》,来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
http://,日期:2009-6-28。
注2:参照《创业板重点法律问题研讨会简报》,来源:深交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日期:2009-6-4。
注3:参照《创业板重点法律问题研讨会简报》,来源:深交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日期:2009-7-1。
第二篇: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顾名思义,着眼于创业,是为了适应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市场。各国对此的称呼不一,有的叫成长板,有的叫新市场,有的叫证券交易商报价系统,比如美国的纳斯达克、英国的AIM等。与主板市场只接纳成熟的、已形成足够规模的企业上市不同,创业板以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具有上市门槛低,信息披露监管严格等特点,它的成长性和市场风险均要高于主板。创业板市场主要服务于何种类型的企业?
答:创业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是落实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及支持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的重要平台。具体讲,创业板公司应是具备一定的盈利基础,拥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且需存续一定期限,具有较高的成长性的企业。
与海外创业板相比,我国的创业板发行标准有什么特色?
答:首先,我国创业板发行上市的数量性标准仍然十分严格。(1)我国创业板仍然强调“净利润”要求,且在数量上均严于海外创业板市场;(2)我国创业板对企业规模仍然有较高要求;(3)我国创业板对发行人的成长性有定量要求;(4)我国创业板要求企业上市前不得存在“未弥补亏损”,而海外创业板市场则少有类似规定。其次,我国创业板对发行人的定性规范要求更为明确细致,以保证发行人的质量和保护投资者。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差异吗?
答:两个板块在制度设计上存在明显差异。中小板是主板中相对独立的板块,在主板市场的制度框架下运行,在发行审核、交易制度等方面与主板一致;创业板在注重风险防范的基础上,在发行审核制度、公司监管制度、交易制度等制度设计方面进行了更加市场化的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创业企业的特点与实际需求。创业板与中小板在功能定位上有何区别?
答:总体上看,创业板企业的发行条件比中小企业板要更为宽松,两个板块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不能简单地把创业板理解为“小小板”。中小板主要服务于即将或已进入成熟期、盈利能力强、但规模较主板小的中小企业;而创业板是以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这些企业的成长性特点突出,开始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在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非常活跃。境外创业板市场的发展情况如何?
答:至2002年底全球共有44个创业板市场,到2008年底6年间保留了32个市场,有12个市场关闭。在32个保留的创业板市场中,有部分市场已经走出了网络股泡沫破裂的阴影,经受住了股市大幅波动的考验,实现了稳步发展,运作非常成功,比如美国市场、韩国市场、日本市场等等。另外,在2002年到2008年间,又有13家新设立的创业板市场,截至2008年底,全球GDP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只有中国未设立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处于什么位置?
答: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市场都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
服务对象的不同,各层次市场在发行标准、制度设计、风险特征、估值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区别。简单讲,主板主要面向经营相对稳定、盈利能力较强的大型成熟企业;中小板主要面向进入成熟期但规模较主板小的中小板企业;创业板主要面向尚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企业;而统一监管下的场外市场则主要为退市公司、非上市股份公司、高新园区股份公司等提供报价转让服务。
四个层次的市场共同构成我国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服务于处于不同时期、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创业板在其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待时机成熟后,多层次市场体系内部将研究建立通畅的转板机制。所以,创业板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重点服务于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如何判断创业企业的价值?
答:判断上市公司价值的没有一个单一的、确定的标准,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首先要关注公司是否具有持续成长能力。一般来说,可以考察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是否先进或者独特,管理层的整理素质如何,企业所在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占的地位等等。其次,投资者应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股票市场能够保证所购买的股票一定会获得高收益。创业板虽然定位于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但这并不代表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都会获得高成长。企业的发展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企业上市后获得资金支持,迅速发展壮大,投资者获得了高收益,但也有一些企业被市场所淘汰,从而造成投资者的损失。此外,证券市场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即便是发展良好的企业,其股票也不会只涨不跌,证券市场本身的波动也会造成投资者的损失。为什么设立独立的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
答:创业企业具有规模小、风险大、创新性强等特点,与主板和中小板公司在发行条件、审核理念上存在较大差异。为保证审核人员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进行审核,创业板设立独立的发行审核委员会,在发行初审基础上审议创业企业的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创业板是否对上市公司技术变化披露方面有特别要求?
答:是的。针对创业板部分科技型公司对核心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的特点,创业板特别强调了上市公司应充分披露核心技术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风险。《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有关规定包括: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特许经营权等重要资产的取得、使用发生重大变化时需及时披露相关情况;及时披露关键技术人员的离职情况;交易标的涉及公司核心技术的, 应当说明出售或购买的核心技术对公司整体业务运行及经营业绩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上市公司独立或者与第三方合作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的服务或者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取得重要进展,该等进展对公司盈利或者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公司应及时披露该重要影响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如果有关核心技术的披露内容属于公司商业秘密的,公司可以按深交所的有关规定申请豁免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创业板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披露上有哪些特别要求?
答:首先,采取业绩快报制,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根据《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的规定,预计不能在会计结束之日起两个月内披露报告的公司,应当在会计结束后两个月内披露相关会计期间的业绩快报,业绩快报应披露上市公司本期及上年同期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
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和指标。
其次,强调要披露内控制度检查意见及募集资金专项审核报告。公司报送定期报告时应提交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后发表的专项意见;上市公司仍有募集资金在使用的,公司应当在进行审计的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出具专项审核报告,并在报告中披露专项审核的情况。与主板相比创业板在退市制度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相对主板我国创业板退市制度更为严格,也更加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接退市,不再像主板要求必须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创业板公司实施直接退市,退市后如符合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条件,可自行委托主办券商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提出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的申请。
二是针对创业板公司的风险特征,增加了更为严格的退市标准,在主板退市标准基础上,对出现下述情形的公司也将启动退市程序:1)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财务会计报告,且在规定期限内仍不能消除的;2)会计报表显示净资产为负,而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消除的;3)股票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量低于100万股,限期内不能改善的。
三是为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创业板将对三种退市情形启动快速退市程序:1)对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报告或中期报告的公司,最快退市时间从主板的六个月缩短为三个月;
2)对净资产为负的,暂停上市后根据中期报告而不是报告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退市;3)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创业板公司,暂停上市后也是根据中期报告而不是报告的情况来决定是否退市。
此外,在主板市场,允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特别处理公司,在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即可向交易所申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或其他特别处理。创业板则取消了上述相关规定。创业板公司申请股票在深交所上市需符合哪些条件?
答:创业板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申请在深交所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四)公司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
(五)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六)深交所要求的其他条件。创业板上市公司可以发行可转债吗?如果可以,则其上市的条件是什么?
答:可以。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按照证监会规定完成可转换债券发行后可以向深交所申请上市。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深交所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为一年以上;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际发行额不少于5000万元;
(三)申请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时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创业板上市后即为全流通吗?它在股份限售制度方面有没有具体规定?
答:创业板也像主板一样实行全流通,但为了保持公司股权与经营的稳定,创业板仍然对上市后的相关股份提出了限售要求,具体为:
(1)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所持股份,要求其承诺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满三年后方可转让。
(2)对于其他股东所持股份,如果属于在发行人向中国证监会提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前六个月内(以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日为基准日)进行增资扩股的,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不能转让,并承诺:自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十二个月到二十四个月内,可出售的股份不超过其所持有股份的50%;二十四个月后,方可出售其余股份。
(3)对于前述两类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所持股份,按照《公司法》的规定,需自上市之日起满一年后方可转让。创业板实行什么样的发行审核制度?
答:创业板发行审核制度仍为核准制,由中国证监会负责。同时创业板设立独立的发行审核委员会,注重征求专家意见。考虑到创业企业实际特点,对创业板拟上市企业的审核在理念上、程序上体现创业企业的特色,在尽量降低发行上市成本的同时,适应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新形势,注重发审质量和效率;同时,改进信息披露,增加创业企业透明度。
第三篇:创业板简介
创业板简介
创业板:
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公司提供集资途径,助其发展和扩展业务。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业绩较好。
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二)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三)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四)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上市要求
我国创业板对于上市企业的标准,目前主要有如下规定: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中国证监会”)依据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意见对申请人的发行上市申请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决定。中国证监会对创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的核准,不表明其对创业企业所所发行的股票的价值或者投资人的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
(2)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简称“申请人”)应当是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制企业应当先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依法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在同一管理层下,持续经营2年以上”的发行条件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①申请人在提出发行申请时,开业时间是否在24个月以上;?
②申请人是否符合管理层稳定的要求,即法定代表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以及控股股东,在提出发行申请前24个月内是否曾发生重大变化。
③申请人是否符合主业突出和持续经营的要求,即在提出发行申请前24个月内,是否不间断地从事一种主营业务,该种主营业务是否有实质进展。高级管理人员包括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控股股东是指在行使表决权时,可以推荐半数以上的董事或者主要负责人的股东;可以行使或者控制有表决权股份的数量超过公司股东名册上所列的第一大股东在名义上所持有的有表决权股份的数量的股东;或以其他方式事实控制公司的股东。
(4)判断原企业(包括非公司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是否属于整体改制,是否可以持续计算营业记录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①是否进行过经营性资产的剥离;
②发起人的出资方式、出资金额对营业纪录可比性的影响;
③是否按照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帐务调整,并按照高速后的资产值折股。
(5)判断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是否可以连续计算营业记录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①是否进行过资产剥离;
②是否以经审计的净资产额作为折股依据。
(6)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在最近2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的发行条件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①在提出发行申请前24个月内,是否曾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②在提出发行申请前24个月内,财务会计文件中是否有虚假记载。?
(7)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创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条例》规定的上市条件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①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后,股本总额是否达到人民币2000万元;
②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后,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万元以上的股东是否达到200人;?
③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后,公开发行的股份是否达到公司股份总额的25%以上;?
④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后,本次发行前的股东持有的股份是否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35%以上
(8)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时,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①在申请股票发行时的审计基准日,其经审计的有形净资产是否达到人民币800万元;
②最近两个会计经审计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合计是否达到人民币500万元,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是否达到人民币300万元;?
③在申请股票发行的审计基准日,资产负债率是否不高于70%;
④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关于信息披露的规定;
⑤是否已聘请主承销商进行辅导;
⑥是否已聘请保荐人。这里的有形净资产是指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减去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后的净值。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
(9)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时,还会关注下列因素:
①申请人产品的科技含量;?
②申请人的发展潜力和成长性;
③全部或大部分资产是否为现金、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④在提出发行申请前12个月内,是否进行过合并、分立、资产置换、资产剥离等重大资产重组行为;? ⑤在提出发行申请前12个月内,是否进行过增资产扩股;?
⑥主营业务收入是否主要来自关联交易;?
⑦是否与控股股东或并行子公司存在同业竞争;?
⑧是否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
⑨是否已按照《创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条例》的规定设立独立董事,强化法人治理结构;
⑩发起人的数量;
⑾认股权或股票期权的设置;
⑿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否为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10)判断独立董事是否符合要求时,应当关注下列因素;
①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是否达到2名;?
②独立董事是否具备相应的任职能力和独立性。上市条件
创业板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申请在深交所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
(四)公司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
(五)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六)深交所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四篇:创业板上市条件
根据《创业板办法》规定,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盈利要求。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第一,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第二,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2、资产规模及股本要求: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得少于2000万,公司资产不得全部或者主要为现金、短期融资或者长期融资,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主板是要求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扣除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发行前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
3、对董事、高管及实际控制人的要求: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只要求在最近两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较主板的三年未发生重大变更的要求缩短。除此之外,《创业板办法》还要求“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内不存在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违法行为。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内不存在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或者有关违法行为虽然发生在三年前,但目前仍处于持续状态的情形”,而且“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对招股说明书出具确认意见,并签名、盖章”。
鉴于创业板企业成长性的特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往往是创业企业的绝对灵魂和核心,其对创业企业的影响力远胜于成熟公司。为避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悲剧发生,切实加强对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监管要求,树立其诚信观念,增强其责任意识,对于创业板企业的公司治理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
第五篇:创业板退市条件
创业板退市条件
·连续亏损
·追溯调整导致连续亏损
·净资产为负(连续两年净资产为负,终止上市)·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
·未改正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重大差错或虚假记载
·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报告或中期报告
·公司解散
·法院宣告公司破产
·连续120个交易日累计股票成交量低于100万股(出现一次即终止)
·连续20个交易日股权分布或股东人数不符合上市条件·公司股本总额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
·最近36个月内累计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
·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
新版创业板退市制度撩起面纱
2011年11月29日 08:19
创业板退市制度千呼万唤始出来。昨晚,深交所出台《关于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见稿)》,相比老的退市制度,《征求意见稿》新增不少看点,对创业板的估值体系构成压力。
从征求意见稿看,创业板退市标准将按国际惯例,兼顾公司基本面和交易量两大标准,这将对创业板乃至主板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不诚信、交易低迷直接退市
深交所发言人表示,根据监管实践并借鉴海外市场经验,在创业板现有连续亏损、净资产为负、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等11项退市条件的基础上,拟增加两个反映公司规范运作情况和市场效率的退市条件:即创业板公司在最近36个月内累计被交易所公开谴责三次的,其股票将终止上市;创业板公司股票出现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的,其股票将终止上市。
截至11月28日,已有276家公司在创业板挂牌交易。这意味着,自创业板2009年10月30日开板到目前的两年多(485个交易日)里,创业板以每1.75个交易日一家的速度扩容,但至今未有一家退市。从深交所拟新增的两条退市标准来看,不守诚信的企业将受到退市惩罚,二级市场表现不如意的公司也存在退市之虞。不过,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目前仅三家公司高管被深交所通报批评,且创业板公司最低股价在8元多,要达到这一新增退市标准还早。
与此同时,退市方案也完善了创业板暂停上市后公司恢复上市的审核标准,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孰低作为恢复上市的盈利判断标准,不支持暂停上市的公司通过借壳实现恢复上市。在现行制度安排下,上市公司连续亏损三年即被暂停上市,第四年再不盈利就退市。然而,许多公司连续亏损两年之后便通过种种手段规避退市,甚至有资本玩家利用这一规则在ST板块兴风作浪,不断挑战退市制度,新规定将有助于减少亏损企业壳资源的炒作。
连续两年资不抵债即退市
此外,创业板对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将采用快速退市制度。深交所发言人称,上市公司出现净资产为负,说明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丧失了持续经营的基础。一般而言,净资产为负远比连续三年亏损的情形更为严重,因此《征求意见稿》规定,创业板公司经审计的年报显示公司出现净资产为负即暂停上市,第二年年报净资产继续为负即终止上市。
财汇资讯统计显示,目前276家创业板公司中,到今年9月底每股净资产低于2元的仅大禹节水和吉峰农机两家,而创业板两年来净利润尚无一家亏损,但当升科技、荃银高科、恒信移动、海默科技等10家公司今年三季度末每股收益不到0.1元,因此估计创业板公司暂停上市也仅是个别现象。尽管如此,严格的退市制度对创业板新股、也对保荐人的工作带来了挑战。一位投行人士表示:“直接退市制度对保荐人在项目的选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发掘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公司,才能赢得投资人的信任。
”
创业板不设*ST制度
创业板将不再实施现行的“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即“*ST”制度)。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深交所拟要求创业板公司在知悉即将触及退市条件时及时披露有关信息,刊登退市风险提示性公告,并在此后每周披露一次退市风险提示公告。同时,拟实施“退市整理期”制度,即在交易所做出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决定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前,给予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在“退市整理期”,其股票移入“退市整理板”进行另板交易,不再在创业板股票行情中显示;涨跌幅限制为10%。分析人士认为,由于恢复上市和借壳难,在30个交易日中,进入退市整理板的创业板股票可能天天跌停,其中的风险投资者需提前提防。
此外,为了使持有创业板退市公司股票的投资者有一个可以进行股票转让的渠道,《方案》规定创业板公司退市后,一律平移到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转让。但是如果达到破
产条件的,依法直接进入破产程序,不再平移。东方证券一位研究员认为,退市制度将撇去创业板的估值泡沫,符合创业板特点,重建市场估值体系,让市场更理性发展。不过,新规定可能使得公司高管和创投机构在退市前尽早减持,退出创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