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试卷分析

时间:2019-05-15 02:0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二历史试卷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二历史试卷分析》。

第一篇:初二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计50分.非选择题计50分,全卷分值100分。试卷总体来看命题者注重从历史的宏观视角立意,注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难度较大。

2、试题简评

(1)试题功能显著,知识覆盖面较广,题型向知识和实践靠拢, 出题者通过创设情景变更学生感受历史事件的角度,以突出对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的考察。

(2)试题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3)试题注重联系时事,结合社会习俗的变化,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3、试题欠缺之处

(1)材料题中考察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题目占分比例太大;

(2)从考试成绩来看,材料题太难。

(3)考察比例不够均衡。

二、学生在试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1、基本知识薄弱。部分学生知识点混乱,导致出错。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致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三、教学反思

1、把知识的背诵转向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这是教学的首要问题。

2、教学中教师不光要教历史事件“是什么?”还要挖掘“为什么”,想办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抓住历史事件最核心本质特征、根本原因等。

3、平时教学要多从宏观角度、阶级类别角度总结、归纳历史事件。

4、要培养学生兴趣。从考试成绩来看,对历史有浓厚兴趣,阅读面宽广、注意思考的同学考分很高,而对历史学习没有热情,靠临时死记硬背的同学则考的很差。

5、要有充分的有深度的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

第二篇:初二历史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一.对试题的看法

本期期末检测试题体现依纲靠本,紧扣教材内容的原则,体现出基础知识性强,覆盖面广.能较好地反映课本的重点与难点由,同时又兼顾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易难度适中,份量适当,值得推广.二.答题的基本情况

对我校学生抽样检查卷面分析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平均得分24.48分,得分率为61.2% 关于单项选择题.试卷易错题主要为三种类型:新授课时的易混历史概念、知识点;考察理解判断能力的拓展性问题;学生自选练习中错误答案的诱导。

今后教学中进一步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教学过程,力求新授课给学生留下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

1、准确定位教师角色。进一步改进课堂,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整堂课中教师努力以一个合作者、伙伴、朋友引领学生们走进课堂进行学习,创设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充分体现新课程下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2、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回答对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让学生沉浸在多种喜悦之中。

3、在探究中学习。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鲜活有趣的问题,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让他们一个个乐此不疲。

4、精选习题及时纠正错题并强调到位。

(二)连线题,共4小题满分8分,平均得分3.912分,得分率为48.9% 关于连线题,部分学生将人物与事件混淆.如将梁启超与发动西安事变线在一起.今后在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三)图说历史,共3小题满分为15分.平均得分8.23分,得分率为54.2%.关于图说历史题,学生未能将三幅历史图片准确地配以文字说明.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识记和文字的表述能力.(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满分为20分.平均得分11.42分,得分率为57.1%(五)简答题,共2小题满公17分.平均得分8.126分,得分率为47.8% 关于材料分析题、简答题

学生丢分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基础知识落实不够扎实,会做的题没有拿到满分;二是对教材理解掌握得不够系统,不能将材料、问题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思考并审清题意,难以做出准确回答。

首先,今后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的历史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在谈话中,不知不觉引入对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中接受历史,从而让学生上课有一种轻松感,而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便随之而来。

2、设身处地或角色换位,巧妙创设情境,进行理解上的铺垫,不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而且有助于学生形象理解教学内容,减轻理解上的负担,让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感!

3、分析课题或就课题提问,采用课题提问,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4、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强烈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

其次,以后复习中一定用足教材用好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复习全面提高。

试题虽不是教材的再现、重复、翻版,但也不是脱离教材去另搞一套,而是以教材为基础、为依据的,因此,首先必须用足用好教材。在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与复习时,逐个展开,一一覆盖。教师的视线要扫描到教材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给每一个知识点以应有重视和位置。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材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档次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拓宽深化,给学生提供一片展开想象的自由天地;对于重要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等内容则应在加强理解、综合能力方面给以指导;属于一般过程的内容要能做到把握脉络,线条清晰;而对辅助性的内容则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使学生分清轻重主次、有的放矢。

三、谈谈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课堂上落实不够,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予以重视和落实。

四、从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我们历史组的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

在教学中反思、在教学中学习提高,将教与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合格的教师。

第三篇:初二历史试卷分析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与其他学校有很大的差距,班与班的差距也很大。试卷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不能抓住关键的词与课本知识联系,组合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能力差,26题史料分类题:答题不够完整,两问只答一问,有些学生生答题不规范所答非所问失分。

27题(近代化的探索)学生审题抓不住主要问题,不能按照题目的要求分别概括归纳回答,语言表述能力也差。

28题孙中山的政绩归纳不够完整,提炼有效信息、概括归纳能力有待培养。29题失分严重,对于世纪和年代的判定普遍存在问题。对重大事件发生的年代记忆不清。

总之,通过答卷分析,我的教学和备考指导上述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有很多题在考前做过,也讲过,但仍然出错,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了解不够,没有能经常进行测验,批改不够及时,对考试反馈出来的情况没能及时进行二次过关。专题性的训练题太少,学习的知识不能灵活的运用。今后要研究和改进的方面有:

1、探究性。试题的灵活,信息量的增大,实际生活例子的增多,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增高了,探究的度、量、质要研究。

2、综合性。学科内综合、学科之间综合题的量加大了。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创新,就是提高了难度,怎样使这一评价方面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值得研究。

三、改进的措施:

(一)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新的学习方式,依托历史学科特点,创设历史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历史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养成左图右史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历史,以线串珠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把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放在第一位。要明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历史上的历史地位,在教学中和汇考中应处的地位;要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哪些知识应该延伸、可以迁移;本节课的哪些知识有可能需要反馈矫正,要有前瞻性的认识。重点如何突出和难点如何突破;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使用的教学手段;如何反馈矫正;如何当堂巩固。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克服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二)转变教育理念,关注课改。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建议教学和复习时以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要点为主,以知识结构的形式解析教材的内容,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把世界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前后紧密联系,从而形成立体知识网络。这样,不仅可以梳理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能够揭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达到发展思维能力的效果。最后这个阶段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要适当加强知识的延伸迁移与中外联系。、、(三)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活化基础知识。不能死记,但要记死。在复习中,主张“中国融入世界,世界关注中国”,即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来观察和认识千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进程和变化。

为了提高同学们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使个别分散的知识系统化,建议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的梳理整合,通过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促进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和记忆,并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多变换角度,多创设审视历史的视角和重新整合知识的平台,在新的情境下,重新审视历史,重新梳理历史。一定要重视知识迁移和重组,活学活用,学用结合,这是提高复习效率,取得成绩的有效途径。

(四)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在历史上,对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或有重大影响的重要的历史现象;在历史沿革转承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与当今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紧密相关能有机整合的历史现象。

(五)提高综合能力培养。

1.阅读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包括准确审题。2.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客观的、积极的、辨证的、历史的、科学发展的观点,去动态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准确有效的表述能力。

运用历史思维,运用历史语言,用好历史专用词汇,准确有效的表述。

(六)、临场应考技能训练。以平常心面对中考,消除紧张情绪,放松自我、树立自信。在容易题面前不丧失应有的警惕,在较难题面前不丧失必胜的信心。要胆大、细心、有意志、有毅力。保持最佳竞技状况,发挥最佳竞技水平,理想的好成绩将是您莘莘学子的最好回报。

第四篇:初二历史试卷分析

初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题、在思维链接中运用历史识图题、材料分析题、列举题。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历史知识点,分布于八年级上前七课教材内容。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依纲据本。命题依据初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

(2)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4)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学生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通过本次考试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历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合。但通过本次考试仍暴露出一些问题:

1.审题不认真。①、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②、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5,6、8小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等这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

3.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有益建议,使教与学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

2、每个单元教学任务完成后,及时进行单元测试,测试题目应做到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以良好的导向督促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6、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初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A.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2.下列各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③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④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1957年10月,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的是()

A 武汉长江大桥 B 南京长江大桥 C 钱塘江大桥 D 芜湖长江大桥

4.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 新中国的成立 D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互不侵犯 B.尊重领土主权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A.工业化B.农业化C.商品化D.专业化

7.20世纪50年代,下列我国推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落实《共同纲领》 B.开展整风运动

C.工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 D.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8.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0.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共同点是()

A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B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 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D 坚持民主集中制

11.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互不侵犯B.尊重领土主权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

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其中"一化"是指()

A.工业化B.农业化C.商品化D.专业化

13.小华的姐姐经常说,她曾经去北京看地过毛主席,写过大字报,参加过“大串连”。这说明小华的奶奶曾亲身经历过()

A 土地改革运动B “大跃进”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4.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建设成就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有

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②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④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人民公社化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16.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性事件()

A、五四运动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新中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17.下列哪些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是原因:()

A、朝鲜内战爆发 B、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C、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D、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援助

18.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你知道我国第一部宪法和新时期比较完善的一部宪法分别颁布于什么时间吗?

A.1949年 1954年 B.1954年 1956年 C.1956年 1982年 D.1954年 1982年

19.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曾经形成过一些错误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对当时的社会造成很大影响,以下表现属于其中的是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④“两个凡是”思想 ⑤对外开放 ⑥农业生产合作化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20.严守潜伏纪律.宁被大火吞噬也纹丝不动的志愿军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董存瑞 D.杨根思

21.祖国大陆最后和平解放的地区()

A.西藏地区 B.青海地区 C.新疆地区 D.云南地区

22.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历史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3、每年的10月1日——10月7日,我们都要放国庆长假。其历史根据是()

A为了庆祝国民党的失败 B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为了宣告中国近代的落后 D为了让全国人民更好休息

24、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新疆和平解放

C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 D西藏和平解放

25、歌剧《白毛女》讲述了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后

企图霸占其女儿喜儿。喜儿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头发变成了白色的故事。我国地主阶级在法律上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1949年《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白毛女》剧照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26、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一五”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A、第一辆国产汽车下线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投产 D、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提前开钻成功

27、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28、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出发时,毛泽东回过头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进京赶考”意味着什么()

A、意味着中国革命胜利结束 B、意味着新中国的建立

C、意味着共产党人面临着执政和建设新中国的任务

D、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9、张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建立人民

英雄纪念碑 ⑤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30、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1.“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32.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3.1951年,以和平方式获得解放;20世纪60年代初,废除农奴制;今天,她更加繁荣富庶。“她”是()

A、新疆 B、广西 C、西藏 D、宁夏

34.中国现代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其开端是()

A.1911年辛亥革命B.1919年五四运动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5、历史上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A.1949B.1950C.1951D.1959

36.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出兵时间和司令员关联正确的是()

A.1950年10月——刘伯承 B.1951年10月——陈毅

C.1950年10月——彭德怀 D.1950年10月——贺龙

37.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土地法案》B.《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8.“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的是()

A.重工业B.轻工业C.交通运输业D.农业

39、每周星期一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决定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0.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1、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请问,这一情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选项直接有关()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粉碎了“四人帮”

C、实行了改革开放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42.刘爷爷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⑤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43.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1949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康粱组织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44.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主人是()

A.工人 B.农民 C.人民 D.领导

45.34集《毛岸英》电视剧于2010年10月20登录CCTV 1台热播受到好评。全剧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内心世界(如下图)。这部电影主要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

A 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 北伐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46.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通过改革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后来使地主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的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新中国成立

C 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47、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奔跑,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8、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

49.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B.抗美援朝开始 C.新中国成立D.土地改革完成50、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实行的范围是

A.少数民族地区 B.全国 C.新解放区 D.内陆地区 51.今年是上甘岭战役六十周年,这场战役中一位英雄为掩护战友夺回阵地,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他是

A、邱少云 B、雷锋 C、罗盛教 D、黄继光

52.下表为1950年、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列(%).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1950年(%)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

4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53.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

A、发展重工业 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培养建设人才 D、把生产合作社并为人民公社

54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的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运动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的实施

55.右图是1958年《人民日报》对各地花生、早稻、小麦等产量的报道。出现这些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A、当时农民采用高科技

B、当时“浮夸风”盛行

C、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高

D、当时实行分田到户政策

5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中共八大 B、三大改造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运动

57.在“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治遭到践踏,其中最突出的事件是

A、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B、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国家主席刘少奇含冤而死 D、周恩来、毛泽东相继去世

58.右图是《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引起的思想讨论,为那一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三大

59.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次会议提出

A、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60.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①深圳②厦门③上海④汕头⑤珠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阅读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请回答: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是从哪一年算起的?各举一例说明“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3分)

(2)材料中“三十年以来”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什么?中国人民在这“三十年”中,依次经历过哪四个革命斗争时期?(5分)

(3)公元“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一次会议上?(1分)

下载初二历史试卷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二历史试卷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试卷质量分析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试卷质量分析 2012-05-03 10:35:32|分类:|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卷面总分......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一、数据统计分析 试卷成绩统计表(满分100分,60分是及格线,80分以上优秀) 参考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二、试卷分析 1、整套试卷对教材......

    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分析 ——朱管粮 一、试卷特点及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 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灵活......

    历史试卷分析

    唐山三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历史学科卷面分析 班级:九年级1、2、5班教师:刘振印 2010年1月15日 一试卷情况:1.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基本线索和脉络,......

    历史试卷分析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试卷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每题2分,20个题共40分;第二部分历史诊断题四问共10分,侧重第一单元侵略与......

    历史试卷分析

    峄庄中学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本次历史试卷难易适中,紧扣课本、试题容量较大,知识覆盖面广,基本涵盖了上册所有重点内容。题型多样、新颖能与当今社会热点联系起来。但优秀......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一)一、数据统计分析 试卷成绩统计表(满分100分,60分是及格线,80分以上优秀) 参考人数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二、试卷分析 此份试卷主......

    历史试卷分析

    一、命题依据及试卷特点 七年级的历史期中试题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指导,遵循《历史课程标准》有关教学评价的相关理念,在充分考虑一线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既注重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