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医疗机构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点评细则(试行)
附件1
安徽省医疗机构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点评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的管理,规范门急诊静脉输液处方点评工作,根据《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255号)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静脉输液是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的作用下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目的是为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营养,供给能量;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常用输液包括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和静脉高营养液。
第三条 点评内容包括:
1.静脉用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每月随机抽查门、急诊抗菌药物静脉用药处方各100例(数量不足者以实际例数为准)进行点评;
2.其他静脉用药专项点评:每月随机抽查门、急诊非抗菌药物静脉用药处方各100例(数量不足者以实际例数为准)进行点评。
第四条 点评依据:
1.《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 28号); 2.《处方管理办法》(部长令 53 号);
3.《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卫医秘〔2014〕255号);
4.药品说明书、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用药须知等。
第五条 抽样方案:
1.抽样标准:以“静脉滴注”或同等含义符号为标识,抽取门诊、急诊处方; 2.抽样日:每月1日-月末; 3.抽样频率:1次/月;
4.抽样方法:随机(等间隔)抽样或整群抽样。
第六条 点评结果:按照以上点评依据,点评所抽取的处方。点评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和不适宜处方,具体分类如下:
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为不规范处方: 1-1 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1-2 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1-3 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1-4 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 1-5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
1-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1-7 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
1-8无特殊情况,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2-1用药指征不适宜: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不符;
2-2遴选药物不适宜:药品适应证适宜,但特殊人群禁用的;患者有药物禁忌的疾病史等; 2-3给药剂量不适宜:用药剂量过大或不足;
2-4溶媒选用不适宜:溶媒选择不适宜;溶媒用量不适宜; 2-5给药间隔不适宜:给药频次过少或过多; 2-6用药疗程不适宜:用药疗程过短或过长;
2-7联合用药不适宜:产生拮抗作用的药物联合输注;同类药物联用输注后加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同类药物联用输注后减弱药物治疗作用的;不需联合用药而采用联合输注的情况等;
2-8重复用药不适宜:同时开具不同商品名的同一药品或成分类似药品;相同药品不同剂型或复方制剂含相同药物成分;同一类药物,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重复使用等;
2-9皮试规定不适宜:说明书要求应用前需进行皮肤试验的,未按照要求做皮试直接使用;未按皮试结果用药;未标注皮试结果等;
2-10其他用药不适宜。
第七条
点评结果及时通报至相关临床科室和当事人,临床科室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书面反馈给院相关管理部门。点评结果在院内要进行适当形式的公示。
第八条
各医疗机构要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跟踪点评,持续改进。
第二篇:2013年上半年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模版]
2013年上半年门急诊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发布日期: 2013-11-13 发布:
关键词: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临床药学
Prescription review summary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3
Dong Xie,Xiaohong Yu
Objective To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review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3 were analyzed.Methods 9000 pieces of prescriptions were selected randomly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3.These prescriptions were performed followed by statistic calculation.Results A rational percentage of prescriptions was 86.23%,mainly for the case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the prescription writing is not standardized,overprescription,irrational drug combination,improper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repeat prescription.Conlusions
Comment by prescription can found unreasonable problems.Effective measures such as formulating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system,enhancing training on rational drug use knowledge and promot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harmacists and physicians etc should be taken aimed at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drug use.KeywordsPrescription review; Rational drug use; Clinical pharmaceutical
处方是指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1]。它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等有关规定、规范的要求,实施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我院参考上述两个规范性文件,制定处方点评制度和处方点评实施细则,对处方实行定期抽查、审核、点评、公示、奖惩[4]。现将我院2013年上半年的处方点评工作进行汇总。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6月门急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500张,共计9000张处方,所抽查的处方样本基本覆盖全院门急诊各专科,具一定的代表性。
1.2 分析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与《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实施细则》中规定,依据药品的说明书、教科书、药典、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文献资料及公开出版的医药学书籍等,以《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作为判定标准,重点评价抗菌药物及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根据判定标准抽取的9000 张门急诊处方中存在合理用药处方7761张,处方的合理率为86.23%。不合理用药处方1239张,处方的不合理率为13.75%。根据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及分类,其中不规范处方占处方总数的百分率为 5.93%(534/9000),不适宜处方占处方总数的百分率为7.82(705/9000)。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不合理处方统计表
3讨论
3.1 处方不规范:①处方没有注明特殊理由门诊开具超过七日用量,如诊断为左侧睾丸、附睾炎,年龄为44,开具羟苯磺酸钙分散片72片(12天用量)。②如没有注明特殊理由急诊开具超过3日用量,如诊断为肾绞痛,左肾多发结石,年龄为38岁。开具尿石通丸5盒(15日用量)。《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门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③处方没有写明用法,如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开具阿莫西林分散片未注明是否需要皮试。④
处方前记缺项,缺少患者的基本信息,例如患者的年龄,联系电话等。
3.2 药物的用法不适宜,如时间依赖型头孢抗菌素类(头孢西丁钠、头孢孟多酯、头孢拉定、头孢呋辛及头孢他啶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其给药方案应为一天分2-3次给药(q6-8h),而不应一天一次给药,因为其抗菌作用取决于体内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此类抗菌药无抗菌后效应(PAE),其使用原则是将给药间隔缩短,每日一次用药难以达到抗菌要求,反而容易引起耐药菌的生长。
3.3 处方不适宜,重复给药,①如诊断为急性咽扁桃体炎,年龄为6岁。给予扑尔敏tid/半片,维C银翘片,bid/1片。维C银翘片中含有扑尔敏,另外又开具了扑尔敏tid/半片,考虑到患者为儿童,重复服用扑尔敏,使得扑尔敏的用量过大,建议选用维c银翘片即可。②如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年龄为59岁。给予氨茶碱针(qd,iv)+茶碱缓释片(bid/1片,po),考虑到茶碱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应避免重复用药,以免发生药物中毒。③如诊断为腹痛查因,胃肠炎,年龄为18岁。开具泮托拉唑针(qd/1瓶,iv)+雷贝拉唑胶囊(qd/1片,po),泮托拉唑针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强,时间长,故应用本品时不宜同时再服用其它抗酸剂或抑酸剂。④如诊断为急性咽炎,年龄为59岁,开具蒲地蓝消炎胶囊+清热消炎宁胶囊,两种药物的功效类似,均为清热解毒,应选用其中一种即可。⑤如诊断为急性流行性腮腺炎,年龄为6岁,开具蒲地蓝消炎胶囊+清开灵颗粒,两种中成药药理作用相似且复方中都含有板蓝根,建议选用其中一种即可。
3.4 处方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如诊断为肺炎,年龄为50岁。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3g,iv/qd+左氧氟沙星片0.2g,po/bid,即一日的用量为0.7g,超过一日最大剂量(0.6g),建议减少剂量至最大剂量以内。
3.5 处方不适宜,诊断与用药不符合,①如诊断为发热查因,年龄为28岁,开具洛哌丁胺+小檗碱片+654-2+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等胃肠道用药。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开具醋氯芬酸片qd/1片。③诊断为右足软组织炎,开具血塞通qd/iv,与诊断不符合,建议更改药品。④诊断为胸闷查因,年龄为30岁,开具丙谷胺西咪替丁+曲美布汀分散片(消化道用药)。
3.6 处方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如,诊断为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年龄为40岁,开具乙酰半胱氨酸颗粒tid/1包。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对呼吸道黏膜有
刺激作用,有时引起呛咳或支气管痉挛,因此,其说明书中明确写明哮喘患者禁用此药品。
3.7 处方不适宜,配伍禁忌,如诊断为急性咽气管炎,年龄为3岁,开具654-2+四磨汤,口服。654-2与四磨汤有相互拮抗作用,不宜同时服用。
3.8 处方不适宜,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如诊断为支原体感染,年龄为35岁,开具克林霉素片tid/2片,克林霉素适用于厌氧菌、肺炎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属(肠球菌属除外)及敏感金葡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并常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腹腔感染及盆腔感染。其诊断为支原体感染,非细菌感染,应选用抗支原体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3.9 处方不适宜,无指征使用抗菌药,①如诊断为急性荨麻疹,年龄为41岁,开具头孢他啶2g/qd,iv,应给予抗过敏治疗,而不是抗菌治疗。②如诊断为小儿腹泻,年龄为1岁,开具开具第三代头孢抗菌素(头孢地嗪针),在无明确使用抗菌素的指征下不应选用第三代头孢抗菌药,以避免抗菌药的滥用导致耐用菌的产生。
3.10 处方不适宜,选用的溶媒不适宜,如诊断为高血压病?,年龄为32岁,开具舒血宁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的说明书中写明选用的溶媒是5%葡萄糖注射液,考虑中药注射剂的不稳定性,建议选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结论
处方管理是医疗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加强处方管理是降低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处方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处方点评是一项复杂、持久的工作,点评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点评标准的设置要合理,要体现策略性和人性化特点。点评内容有理有据,证据要详实充分,点评结果应服务于临床。
综上所述,我院应继续加强临床药学工作,克服存在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继续做好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和培训,将处方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和提供药学服务方面的作用。药师也应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被动、简单地从事接方和发药的工作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药学服务方面的工作。指导患者正确合理地服用药物,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5]。
参考文献:
[1] 刘桂莲,曾建军.临床药师干预处方点评[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552-553.[2]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S].卫医管发[2010]28号.[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 2004]285 号.[4] 何秀华,梅花,杨妍等.我院2012年第一季度门急诊处方点评[J].医药前沿,2013,4:372.[5]陈华,孙丽,叶柳贤.处方点评在我院2012门急诊处方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118-120.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
第三篇:四川省医疗机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标准
附件3:
四川省医疗机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根据国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并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我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标准。
一、概述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的分泌,ACTH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
1.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兴奋作用、其他:(1)促进胃酸分泌;(2)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3)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2.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重症患者(休克)、异体器官移植、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2.1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2.2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二、点评要点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药品不适宜的;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5.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 6.重复给药的;
7.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点评细则】
1.适应证不适宜的; 【点评要点】
* 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不符;
* 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I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属于滥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 常规用作解热药以降低体温; * 常规用于预防输液反应; * 滥用于慢性疾病; * 局部治疗滥用。
>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仅应用地塞米松退热。> 参见药品说明书。
【点评细则】
2.遴选药品不适宜的; 【点评要点】
* 药品适应症适宜,但特殊人群禁用的; * 儿童
儿童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更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妥当选用治疗方法。应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更佳)、疾病严重程度和患儿对治疗的反应确定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更应注意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以避免或降低糖皮质激素对患儿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妊娠期妇女
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宜怀孕。孕妇慎用糖皮质激素。特殊情况下临床医师可根据情况决定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例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妊娠期应坚持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严重的妊娠疱疹、妊娠性类天疱疮也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 哺乳期妇女
哺乳期妇女应用生理剂量或维持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婴儿一般无明显不良影响。但若哺乳期妇女接受中等剂量、中程治疗方案的糖皮质激素时不应哺乳,以避免经乳汁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 药品选择与患者性别、年龄不符; * 患者有药物禁忌的疾病史;
* 存在以下疾病史的不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严重精神病史;癫痫;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骨折;创伤修复期;单纯疱疹性角、结膜炎及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严重高血压;严重糖尿病;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活动性肺结核;较严重的骨质疏松;妊娠初期及产褥期;寻常型银屑病。
但是,若有必须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才能控制疾病,挽救患者生命时,如果合并上述情况,可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密监测上述病情变化的同时,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库欣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肠道疾病或慢性营养不良的患者及近期手术后的患者慎用。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有精神病倾向、青光眼、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重症肌无力、严重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感染性疾患必须与有效的抗菌药合用,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儿童也应慎用。
* 未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 按作用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效、中效与长效三类。短效药物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时间多在8?12小时;中效药物如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作用时间多在12?36小时;长效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多在36?54小时。
【点评细则】
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点评要点】
* 药品剂型不适宜; * 给药途径不适宜。
* 未按照说明书用法给药的;
* 应采用全身给药的给予局部给药。
> 如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患者仅应用激素口服治疗。
【点评细则】
4.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点评要点】
* 疗程过长或过短;
* 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
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
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 给药频次不合理; * 给药时间不适宜; * 时辰用药
> 如皮质激素宜采用早晨1次给药或隔日早晨1次给药,疗效较好。* 用药剂量过大或不足; * 药物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一般认为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 mg/d; 2.小剂量:<0.5mg·kg-1·d-1;
3.中等剂量:0.5?1.0 mg·kg-1·d-1; 4.大剂量:大于1.0 mg·kg-1·d-1; 5.冲击剂量:(以甲泼尼龙为例)7.5?30.0 mg·kg-1·d-1。* 溶媒选择不适宜; * 溶媒容量不适宜;
* 不同适应证用法用量不适宜; * 药品停药方法不适宜;
* 糖皮质激素减量应在严密观察病情与糖皮质激素反应的前提下个体化处理,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 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用量而未调整用量的;
* 无指征地使用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冲击疗法”。
【点评细则】
5.联合用药不适宜或有配伍禁忌; 【点评要点】
* 同类药物,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合用; * 不需联合用药而采用联合用药的情况;
* 药物配伍使用时,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等理化反应的; * 药品配伍使副作用或毒性增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 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超出了机体所能耐受的能力,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乃至危害病人等;
* 药品配伍使治疗作用减弱或药品的稳定性降低。
> 不可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用的药物:
⑴ 排钾利尿药:这类药物主要有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氯噻酮、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碳酸酐酶抑制剂等。糖皮质激素与这些利排钾利尿药联用,可导致严重的低血钾,并且糖皮质激素的水钠潴留作用会减弱利尿药物的利尿效应。
⑵ 抗真菌药: 两性霉素B为抗人体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药物,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合用,会导致或加重低血钾,使真菌病灶扩散,还会造成肝损害等。酮康唑、伊曲康唑可抑制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消除,抗真菌药物会抑制肝药酶对糖皮质激素在肝脏中的代谢,还有可能使内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出现不良反应。
⑶ 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巴比妥等。这类药物为肝药酶诱导剂,可促使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肝脏中的排泄,使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药效降低。
⑷ 抗菌药:氨基糖苷类药物如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同样会导致糖皮质激素的作用降低,因氨基糖苷类等也为肝药酶诱导剂,也可使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加快。氯霉素可使糖皮质激素效力增强,氯霉素为肝药酶抑制药,抑制糖皮质激素在肝脏中的代谢。此外,糖皮质激素可使甲硝唑从体内排泄加快,与肝药酶有关。
⑸ 解热消炎镇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等解热消炎镇痛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易导致消化性溃疡等并发症。糖皮质激素可使水杨酸盐的消除加快,疗效也降低,与对氨基乙芬合用,可增加对肝脏的毒性。
⑹ 降糖药: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从而使血糖升高,减弱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作用。
⑺ 强心苷:糖皮质激素与强心苷联用,能增加洋地黄毒性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其原因是糖皮质激素的水钠潴留和排钾作用而致。
⑻ 蛋白质同化激素:如甲睾酮、比唑甲氢龙、达那唑、丙酸睾酮等,蛋白质同化激素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增加水肿的发生率,诱发或加重痤疮。
【点评细则】 6.重复给药的; 【点评要点】
* 同一药物成份但不同通用名的药物一起处方; * 含有相同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联用; * 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重复使用。
【点评细则】
7.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 上述点评细则以外的其他不适宜用药情况。
定稿专家签字:
点评表1 糖皮质激素药处方点评工作表 医疗机构名称: 填表日期: 填表人: 统计日期: 序号
处方或医嘱日期 ID号 年龄
药品品种数 药品金额/元 主要诊断(代码)患者类别(代码)(0/1)不合理处方或医嘱信息 备注
日期:
口服 注射 是否合理
存在问题(代码)是否干预 干预是否成功 诊断 药品名称 单次剂量 用法 频次 日数
..................100
总计
比例
平均
填表说明:
a.主要诊断代码:1-内分泌系统疾病;2-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3-呼吸系统疾病;4-血液系统疾病;5-肾脏系统疾病;6-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7-异体器官移植;8-过敏性疾病;9-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10-慢性运动系统损伤;11-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 b.患者类别代码:1-门诊患者;2-急诊患者;3-住院患者; c.对不合理处方或医嘱需填写详细信息; d.备注用于填写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第四篇: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第三条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各级医院应当按照本规范,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工作,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 医院应当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落实处方审核、发药、核对与用药交待等相关规定;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制定并落实持续质量改进措施。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院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 医院应当根据本医院的性质、功能、任务、科室设置等情况,在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
第七条 医院药学部门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第八条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二)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二级及以上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他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有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三章 处方点评的实施
第九条 医院药学部门应当会同医疗管理部门,根据医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第十条 医院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点评表格由医院根据本院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第十一条 三级以上医院应当逐步建立健全专项处方点评制度。专项处方点评是医院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处方点评。
第十二条 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第十三条 处方点评小组在处方点评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方,应当及时通知医疗管理部门和药学部门。
第十四条 有条件的医院应当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处方点评系统,逐步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联网与信息共享。
第四章 处方点评的结果
第十五条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第十六条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一)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二)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
(三)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
(四)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
(五)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
(六)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
(七)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
(八)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
(九)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十)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
(十一)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
(十二)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
(十三)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
(十四)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
(十五)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
(一)适应证不适宜的;
(二)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
(三)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四)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
(五)用法、用量不适宜的;
(六)联合用药不适宜的;
(七)重复给药的;
(八)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
(九)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超常处方: 1.无适应证用药;
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的。
第五章 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
第二十条 医院药学部门应当会同医疗管理部门对处方点评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定期公布处方点评结果,通报不合理处方;根据处方点评结果,对医院在药事管理、处方管理和临床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和综合分析评价,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向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发现可能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害发生。
第二十一条 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药学部门会同医疗管理部门提交的质量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并责成相关部门和科室落实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第二十二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师定期考核机构,应当将处方点评结果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医师定期考核指标体系。
第二十三条 医院应当将处方点评结果纳入相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和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相关的奖惩制度。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不按规定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的医院应当责令改正。
第二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应当对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于开具超常处方的医师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理;一个考核周期内5次以上开具不合理处方的医师,应当认定为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离岗参加培训;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六条 药师未按规定审核处方、调剂药品、进行用药交待或未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有效干预的,医院应当采取教育培训、批评等措施;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七条 医院因不合理用药对患者造成损害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五篇:传染病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因素分析
传染病医院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静脉输液治疗在门急诊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为降低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12年02月~2012年12月门急诊100例患者病例资料,分析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结果:药物使用以抗生素制剂最多占56.8%,其余为西药非抗生素类制剂。结论:护理人员针对静脉输液治疗在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有利于降低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静脉输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154-01
静脉输液治疗是各级医院门急诊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门急诊输液室成为了医院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然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增加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率,这就需要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人员熟悉各项风险,并且具备相应的应对措施。为此,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1年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并阐述了其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02月~2012年12月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100例患者病例。
2结果
100例患者病例中,涉及传染科、肝科、中西医肝科、肿瘤科、肝ICU科、肺结核科、呼吸科、肺ICU科等全部临床科室,所有患者均经各科室门急诊值班医师明确诊断。药物使用以抗生素制剂最多,占56.8%,其余为西药非抗生素类制剂。
3讨论
经过对本研究中患者的年龄、来源、药物使用情况及输液室构成等结果的分析,并与以往文献相比较,笔者认为静脉输液治疗在门急诊护理中主要表现在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素质的危险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危险因素三个方面,各危险因素分析的分析及应对措施如下所述。
3.1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护理过程中,许多危险因素来自患者本身。
3.1.1患者体质不同,对各种药物治疗的反应也不相同,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甚至出现“晕针”、“晕血”。
3.1.2各个家庭过于重视小儿的健康状况,生病就首选输液治疗,这些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护士输液治疗。
3.1.3本研究显示,门急诊输液治疗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为632%,这些患者除了当时的输液病症外,多伴有其它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等,部分患者为“老病号”,血管功能很差,不便于输液治疗。
由于个体患者的复杂性,就对门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诊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一般情况、年龄、既往病史等客观资料进行准确而又评估,避免因交流不当而产生不必要的潜在风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输液针头,正确调整输液滴速;有些药物可用输液泵或注射泵控制药物速度,如止血药垂体后叶素、升压药、平喘药等必须加强巡视、观察,重点观察儿童和年老体弱者,有无输液速度的变化、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等。
3.2医护人员素质的危险因素:一般人认为门急诊输液室输液治疗是一份清闲而又简单的工作,医院对此也没有对住院部护理人员安排重视。护理人员配置形成两个极端,一是年龄高或者体质弱的护士,不能胜任门急诊繁杂的护理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异常问题。此外,夜间门急诊护理人员一人一线值班时人员更少,遇到危重病人抢救时,超负荷工作,精神长期高度紧张,不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为了改变门急诊输液室人员配备不合理的情况,医院护理部重新调整了人员,挑选了身体素质好,并具备了较好的业务能力的年轻的主管护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平常的工作中,应该注意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需要加强护士的业务学习,让其尽可能多地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公共关系学和心理学等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一定要让全体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技术上下功夫,提高穿刺成功率,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3药物本身的危险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看病过程中出现主要要求输液、输多液的情况,导致输液量急剧上升,从而增加了输液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显示,输液药物中抗生素制剂所占比例568%,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得输液药物品种繁多,甚至部分药名十分接近,有些药物药名相同但剂量却不同,查对不严极易出错。
护士应严格执行门急诊输液医嘱核对程序,严格做到“三查七对一注意”,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药物史,一定不能省略药敏试验;对已执行过的医嘱必须在再次实施前认真询问用药后的反应;特别输液药物中抗生素的用药要查对仔细,有的续用药物要查看药物批号是否相同,剂量是否一致,如果发现医嘱出现疑问应及时和就诊医师联系;对于新药或者不熟悉药物,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其副作用,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需要联合医院管理人员、医师乃至药物制作商一起应对这个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熟悉静脉输液治疗在门急诊护理中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能够有利于降低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