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黎平县委 黎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09.02.192

时间:2019-05-15 02:4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黎平县委 黎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09.02.19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黎平县委 黎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09.02.192》。

第一篇:中共黎平县委 黎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09.02.192

中共黎平县委 黎平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省、州有关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土地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县土地资源县情,增强保护耕地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了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文件。我县采取措施、积极贯彻落实,在严格土地执法、加强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落实土地调控、促进集约节约用地、健全责任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当前我县土地管理还不很规范,特别是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严格土地管理任务还很艰巨。保护土地资源特别是保护耕地,关系到我县粮食安全,关系到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提高对保护耕地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充分认识,自觉地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把我国现行的土地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到实处,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土地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增强依法管地、用地意识,使我县土地管理规范化、法化。

深入开展土地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活动,要把土地法律法规作为“五五”普法的重要内容,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宣传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广电总局等六部门《关于开展全国县(市)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按照省、州的安排部署,加大土地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力度,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8〃29”测绘法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特别日子,认真策划、突出主题、加 强宣传、力求效果。在县城几个主要出口制作永久性标语。各乡镇要在各村寨醒目处至少保证书写一条永久性标语,强化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民依法用地自觉性。

三、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保护目标实现

(一)提高规划意识,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各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国土、建设、乡镇根据自己的职责,指导和督促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村寨规划,合理确定村寨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所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年度用地安排也必须控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之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发展,要按照布局合理、经济可行、控制时序的原则,统筹协调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规划,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而浪费土地资源的行为发生;城乡规划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规模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科学确定城乡定位、功能目标分区和发展速度,合理确定建设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

(二)科学合理修编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县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不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修编势在必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必须保证现有的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基本农田要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并在土地所有权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体现。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站在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又很好地保护土地资源的高度,加强调研和思考,使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更科学、更合理、更实用。

(三)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要按“占多少、补多少”原则,由占用单位或个人开垦与所占用耕地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开垦耕地不合要求的,要依法缴纳耕 地开垦费,由有关部门进行异地开发,实现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四)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县人民政府每年下达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各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度要向县人民政府报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县、乡、村、组、户要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进一步实行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对认真履行责任目标、成效显著的,要进行表彰奖励,在安排年度农用地转用指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等予以倾斜。要坚决实行问责制,对履行职责不到位、完不成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特别是对土地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以及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要追究有关部门有关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的责任。监察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要依照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坚决实行责任追究。

四、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依法规范用地行为

(一)严格依法报批土地。任何单位及个人用地,要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报有权人民政府审批。对过去存在未批先用、以租代征和越权审批的建设用地,县监察局和国土资源局要尽快组织清理整顿,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尽快组织整改。坚决刹住未批先用、以租代征和越权批地行为。

(二)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近年来我县有的乡镇、机关单位及个人,在土地利用中没有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不依法经过批准改变土地用途。各乡镇人民政府既要加强土地征收和征用管理,更要重点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坚决制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行为。

(三)严格执行非农建设用地预报制。各乡镇、各单位根据本乡镇、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和项目规划,在每年第一季度将建设项目用地 规模、地址、类别报到县国土资源局,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当年全县用地指标情况、项目缓急、规模,作好各项目用地预安排。

(四)严格执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划拨用地管理,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划拨用地目录》,其它用地严格实行市场供地、有偿使用。对商业、旅游、商品住宅以及工业用地等各类用地,要控制用地规模,坚决按照规定进行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

(五)依法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尽量使用荒草地或村内空闲地,并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发展。兴办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村民建住宅,需要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依法办理规划手续和农用地转用和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手续。二是严格执行农村一户一宅政策,每户占地面积要控制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用地标准范围内。农村集体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擅自购买集体所有的土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不得非法买卖、出让、出租集体土地,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或以租代征占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搞非农建设,任何单位和城镇居民进行非农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不得以“村改居”等方式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转为国有土地。

(六)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机会,认真开展我县建设用地普查摸底,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做出评价,处理好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今后各项建设要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地、废弃地、闲置地和低效利用地,盘活存量,控制增量,可用空闲、废弃、闲置地的决不用增量土地,可用非耕地、非林地的决不用占用耕地、林地,能利用未利用地的,决不占用农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到节约集约和合理用地。

五、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社会 稳定

征地补偿安置必须以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为原则。一是在征地过程中,要依法按程序进行。要保证依法足额和及时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决不能向被征地农民打白条或拖欠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二是认真落实“一公告、两登记”和征地补偿费预存制度,征地费不到位的,不能开展征地工作。三是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办法,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多渠道、多途径安置被征地农民,使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四是尽快制定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向被征地农民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同等条件下,用工单位优先吸收失地农民就业。县城和各乡镇所在地规划区内因征地而失地的农民,要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健立社会保障制度;五是在适当区域修建一些中小街道,利用街道两侧土地安置确因国家建设而失地的农民。六是做好土地信访工作,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是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要及时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即使不符合法律政策的问题,也要耐心做好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化解矛盾,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解决和查处在征地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

六、严格土地执法监管,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一)建立土地动态巡查网络,健全动态巡查制度,把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我县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形势严峻,必须尽快建立县、乡(镇)、村、组四级动态巡查网络系统。一是县、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二是要分清责任,明确工作任务,三是要健立健全动态巡查制度。四是要建立巡查台帐和巡查登记。五是确保动态巡查工作必要的经费。

(二)依法清理和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

要依法对1999年1月1日以来的违法违规用地进行全面清理,并根据情况进行处理。1.违法违规用地清理。

清理范围对象:未经有权机关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批甲占乙、批少占多的;私下买卖、非法转让、出租土地的;“以租代征”占用土地的;违反规划用地的。

2.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处理及处理办法。

按照“以人为本,区别对待,保持稳定”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处理办法。整改措施和处理办法要使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类、不同情节和对违法违规认识态度,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充分发挥惩戒作用和警示作用。

(1)对农村村民城镇居民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处理。

一是对1999年1月1日以前在城关规划区内占地建设的,只要是符号德凤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按当时标准补交国家税费后,补办相关用地手续。

二是对199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新修订实施起至2002年12月31日止我县冻结在城关规划区占土地建设的。符合德凤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占用当时规划红线的,按当时标准补交国家税费后,补办相关用地手续;对不符合德凤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当时规划红线的,按现行法律、政策进行罚款后补办相关手续。

三是对2002年12月31日我县冻结在城关规划区内进行占地建设起至2007年10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黎平县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黎府办发[2007]176号)止在城关规划区内占地建设的。符合德凤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占用当时规划红线的,按现行地价及地段补交土地出让金,并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4条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0条规定,每平方米处罚20.00—30.00元后, 补办相关用地手续。对不予主动补办用地手续的,依法予以拆除;对不符合德凤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当时规划红线的,一律依法拆除。

四是对2007年10月11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黎平县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黎府办发[2007]176号)至今在城关规划区内占地建设的。符合德凤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占用现行规划红线的,按现行地价及地段补交土地出让金,并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4条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0条规定,每平方米处罚30.00—60.00元后,补办相关用地手续。对不主动补办用地手续的,依法予以拆除;对不符合德凤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当时规划红线的,一律依法拆除。

(2)全县各级党的机关、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干部职工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处理。

一是非法买卖集体土地、违法违规占地建设的。

依据《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其买卖或转让行为无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

二是非法买卖土地并占地建设,对建成投入使用的。

政府依法征收其土地后,属住宅用地按照现行基准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属综合用地按照该片区政府招拍挂出让成交价格的平均价补交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最高限额罚款后,给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和建设手续。对正在建设且难以恢复土地原状尚未投入使用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法征收土地后,属住宅用地按照现行基准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属综合用地按照该片区政府招拍挂出让成交价格的平均价补交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 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予以最高限额罚款后,给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和建设手续;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城建设规划的,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拆除建筑物和其它设施,恢复土地原状,没收买卖土地非法所得,土地退回村组经营使用。对正在平整土地的,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土地原状,没收买卖土地非法所得,土地退回村组经营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三是对非法买卖国有土地,违法违规占地建设的。

对尚未改变土地用途和现状的,依法没收买卖双方非法所得,土地使用权收归县国资局。依据《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其买卖或转让行为无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的规定。

四是占地建设并投入使用的。

对建成投入使用的,属住宅用地按照现行基准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属综合用地按照该片区政府招拍挂出让成交价格的平均价补交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最高限额罚款后,给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和建设手续。对正在建设且难以恢复土地原状尚未投入使用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的,属住宅用地按照现行基准地价补交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属综合用地按照该片区政府招拍挂出让成交价格的平均价补交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予以最高限额罚款后,给予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和建设手续;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城建设规划的,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拆除建筑物和其它设施,恢复土地原状,没收买卖土地非法所得,土地使用权收归县国资局。对正在平整土地的,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土地原状,没收买卖土地非法所得,土地使用权收归县国资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五是对以非正当手段取得土地使用权和建设规划许可的,或土地和建设审批手续不完善齐备的,参照上述

(一)、(二)两种情况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六是对持流转拆迁证或不符合拆迁安置条件,利用非正当手段取得安置用地的,参照上述

(一)、(二)两种情况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的“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 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规定。

七是对不积极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上述意见补办相关手续或拆除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土地原状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没收非法买卖或转让土地的违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4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强制拆除建筑物和其它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并处非法所得的30%以上40%以下罚款。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并处非法所得2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对利用非法手段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不积极主动配合处理的,由国土资源部门注销其土地使用证,收回土地使用权。同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其买卖或转让行为无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可处以非法所得的4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可处以非法所得的30﹪以上40﹪以下的罚款;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处以非法所得的20﹪以上30﹪以下的罚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

七、加强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建设

国土资源干部队伍担负着国土资源管理和执法监察的繁重任务,这支队伍建设状况如何,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国土资源大政方针能否贯彻落实,关系到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因此,要从历史和战略高度认识我县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科学合理确定国土资源系统人员机构和编制。要根据新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形势、任务、职能、职责,科学设置机构和编制。编制部门要加强对国土资源部门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和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国土资源管理的有关职能和我县工作实际需要,合理地确定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编制配足国土资源工作人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要高配,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和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继续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土资源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切实解决“一人所”的问题。要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健全和完善干部轮岗交流的机制,要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三)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对土地征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权出让、项目工程发包等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国土资源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严格财经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

第二篇: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决定

电子公文专用章

万州委发〔2008〕4号

核收: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 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决定

(2008年1月15日)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渝委发〔2007〕62号)精神,现就推进我区城市社区建设作出如下决定。

一、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的重大部署,按照重庆市、万州区第三次党代会的要求,坚持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为主题,以制度 创新为动力,健全社区服务和管理网络,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实现万州“加快”、“率先”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要坚持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摆在突出位置,着眼于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努力提供各种可能的及时服务,使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坚持发展基层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扩大社区居民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居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坚持共建共享和谐社区,整合和发挥各类资源在社区建设和服务中的作用,提高社区建设的社会化水平;坚持创新发展,实行分类指导,有重点、有步骤地拓展城市社区服务、管理领域。

通过城市社区建设,到2012年,全区70%的城市社区初步达到和谐社区标准;到2015年,全区 80%的城镇社区达到和谐社区标准;到2020年,全区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社区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二、提升城市社区的四大功能

(一)提升服务功能。城市社区要及时为居民提供就业、日常生活、社会保障、扶贫济困、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健身、计划生育等居民最关心、最需要,通过努力又可以解决的多元化服务。健全街道、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完善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培训、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援助制度,建立就业再就业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推进社区救助、慈善和福利工作。搭建灾害应急避险和救助平台,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加强社区捐助接收站点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兴办社区福利服务项目。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实体承办的社区养老模式。做好社区残疾人、空巢老人、孤儿、流动儿童、优抚对象等群体的服务工作。逐步规范社区福利行业服务行为。加强社区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全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小病到社区、康复回社区、医保进社区,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健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和协会组织,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咨询和信息采集工作。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制度,加快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步伐。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社会保险工作。配套社区商业服务。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工程,建设便捷、优质、安全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老社区要完善商业网点设施,新建社区要合理配置各种业态的商业网点。引导和扶持连锁企业在社区设立综合超市、标准化菜店、再生资源回收店等。加强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建立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机制,为农民工提供房屋租赁、就业指导、子女教育、计划生育、困难救助、法律援助和治安管理等服务。社区服务设施要向农民工全面开放。建 立农民工长效培训和人文关怀机制,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生活。凡居住一年以上的农民工,享有参加居民委员会选举和参与居民自治的权利和义务。扩大社区志愿服务。建立社区义工制度,扩大志愿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二)提升居民自治功能。社区党组织要加强对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核心作用,支持和保证其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社区居委会负责办理社区居民的政策法律宣传、自助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民间纠纷调解、精神文明创建、文体活动组织、扶贫帮困等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助政府做好与社区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社会稳定、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负责协调管理社区内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机构和其他社区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体系。推进社区居委会依法直接选举。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居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接待社区居民制度,拓宽反映居民意见和利益诉求渠道。

(三)提升维护安全稳定功能。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实现一社区一警或多警,社区民警可依法兼任社区居委会副书记或副主任。加强社区治安巡逻队、治保组织建设。建立社区居委会对矛盾纠纷的调解机制,拓宽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渠道。对流动人口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依托社区警务 室加强消防安全工作,强化禁毒宣传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阵地建设,提高居民防毒拒毒能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应急机制,促进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四)提升文明促进功能。建设社区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培育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文明市民,建立互助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面向居民的公益文化事业,建设便民读书、阅报、娱乐、健身场所。将社区内营业性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室)、网吧等管理纳入文明社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建立各类学习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社区。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逐步扩大社区绿化覆盖率,提高生活垃圾袋装率,绿化、美化、净化社区环境。深化以创建文明社区为重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中华文化和万州人文精神,建设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强化对居民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健全城市社区建设的四大机制

(一)健全社区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要将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制度化。在驻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加快建立党组织。社区党组织要加强纪检和统战工作,完善社区党员代表议事制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扶贫济困、凝聚人心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怀社区生活困难党员,不断增强党组织 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改进对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口中党员的教育管理,构建街道、社区、居民小区三级流动党员服务管理体系。

(二)健全社区建设管理运行与考评机制。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问题。党委、政府职能部门需要社区协助完成的工作,须与同级社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联系,并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向社区居委会拨付相应工作经费。企业行为进入社区,应按责权利统一原则,实行平等协商、合同约定、互利互惠、有偿服务。加大社区建设在街道工作考核中的比重,促进街道职能转变和重心下移。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的评议结果是考核社区工作的主要依据,并与社区工作者的报酬挂钩。

(三)健全社区社会动员与参与机制。实行党组织领导、居民决策、居委会执行、民间组织推动、群团组织协同、驻区单位参与的社区建设运行机制。驻社区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等要积极支持社区建设和居委会的工作,社区内的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要自觉接受和服从社区居委会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发展。评选各级“精神文明”、“爱国卫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绿化美化”、“计划生育”等先进单位,都要征求社区居委会评选意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探索建立老居民区自助式物业管理机制,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实行社区备案制度。加强社区信息平台建设,整合民政、劳动保障、公安、城管、卫生、人口计生等信息资源,构建政府公共服务网、社区管理服务网、便民利民服务网相衔接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工作和居民的生产、生活。

(四)健全社区城乡统筹互动机制。制定全区城乡社区发展规划,各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编制社区发展专项规划。按照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设置社区。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社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社区辐射,逐步实现城乡互动、整体推进。要搞好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选择社区建设模式。城市社区重点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解决好城市服务资源缺乏和配置不合理问题;镇乡的社区重点结合推进城镇化,适时做好“村改居”工作。

四、强化城市社区建设的五大保障

(一)强化社区建设的组织保障。社区建设要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实行区级领导联系示范社区制度。区委、区政府每年听取一次社区建设的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资金、场所、人员等问题,并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街道综合目标考核,实行严格奖惩。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将社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区级各部门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积极做好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形成抓好城市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区民政局要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城市社区 建设标准,提高其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查督办,定期或不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强化社区建设的财力保障。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担的原则,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区、镇乡、街道切实承担起社区建设投入的主要责任,把区社区办、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合法有效的社区建设资金募集方式,采取贴息补助、配套投入、慈善捐赠等手段,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渠道,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元投入为辅的支撑格局。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用水、用气,按居民用水、用气价格执行,用电按有关政策执行。

(三)强化社区建设的设施保障。城市社区组织工作服务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分头推进,点面结合,共享共建的原则;实行党政统筹领导,街道统筹规划,部门统筹协调。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万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通知》(万州府〔2005〕213号)和《重庆市民政局、国土资源和房管局、建委、规划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单位无偿提供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实施办法的通知》(渝民发〔2007〕202号),拓宽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社区服务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要纳入全区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与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同步规划、同步 设计、同步建设,统筹推进。新建或改建住宅小区,开发建设单位应按每100户15平方米的标准,在该开发建设项目的平街1-2楼无偿提供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建设要按照市、区两级投入为主,街道、社区为辅的原则筹措资金,区本级3年内按区财政一般预算资金、城市建设资金、福彩公益金留成部分各三分之一筹集500万元,按比例分下达区社区办统筹安排使用,完成新建1个区级社区服务中心、5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35个社区服务站的建设任务,实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服务站全覆盖。鼓励驻区单位捐赠社区服务设施或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分头实施,社区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捆绑实施,共同投入,共同打造。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城市社区服务站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要具备“一站式”服务平台、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医疗卫生、计生保健、教育培训、图书阅览、文体娱乐等功能,并建立日常监管和维护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强化社区建设的队伍保障。按辖区居民数和社区工作量合理配置社区工作者,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聘用、条件、管理要严格按照重庆市《关于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的通知》(渝民发〔2005〕11号)要求执行,各街道办事处或镇乡人民政府要与社区专职工作者签定聘用合同,每个城市社区的专职工作者应不少于5名,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成员可交叉任职。按照选聘结合、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遴选社区工作人员。推行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水平认证制度,逐步实现专职 化。整合社区各种行政管理力量,拓宽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鼓励和支持机关工作人员和后备干部下沉到社区工作,身份保持不变;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部队优秀复退年轻士官到社区居委会工作;鼓励和支持社区建设管理相关部门的优秀人员到社区居委会兼职。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激励机制,从中择优招录公务员。

(五)强化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待遇保障。实行合理的劳动报酬制度。将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所需经费纳入区、街道(乡镇)两级财政预算。参照当地在岗职工收入水平合理确定并按时兑现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报酬,逐步提高其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维护其合法权益。城区内各街道办事处要从实际出发,逐步为社区专职工作者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本决定要求,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让全区人民在共建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主题词:民政 社区建设 决定

发:江南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各镇乡(民族乡)党委和人民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区委各部委,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办公室

2008年1月15日印

(共印400份)

第三篇:中共周村区委、周村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中共周村区委、周村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中共周村区委、周村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见2007-02-02 23:05:2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区经济在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失业、下岗职工呈上升趋势,截止五月底,全区共有下岗职工人,其中,区属企业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由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全区已安置下岗职工人,占,对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不可能在近期彻底解决。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宣传,引导劳动者更新就业观念

充分的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教育和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彻底摒弃“重国营、集体,轻个体、私营企业”的陈旧观念,增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树立只要社会需要,只要为社会做贡献,只要通过诚实劳动取得报酬,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光荣的新型就业观念。要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二、拓宽渠道,加大分流安置力度。

⒈坚持企业或系统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各企业系统的失业、下岗职工原则上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要以企业和系统内部分流消化为主,年内再就业率必须达到以上。要加强宏观调控,规范下岗行为,实行企业职工下岗申报备案制度。企业拟下岗职工人数超过职工总数或者超过人的,必须报经区劳动部门批准。有下岗职工的企业需新增人员,要首先从下岗职工中招用。劳动、工商、城建等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失业、下岗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⒉大力发展劳服企业,支持失业、下岗职工参与社会化服务。要大力发展劳服企业,鼓励失业、下岗职工到乡镇(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就业或到农村开发“四荒”资源,从事种养加工项目。要积极支持失业、下岗职工发挥一技之长,围绕各类商品市场和中小型产品企业搞好配套服务,发展家庭工业。同时,要积极兴办环保、植树、种草、养花、道路交通等公共事业,积极开展行业、企业间的劳务合作,鼓励失业、下岗职工参加各类公益性、临时性、突击性劳动和各种形式的劳务输出。

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支持失业、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结合我区轻纺行业集中,职工从事的工种单

一、文化偏低和技能水平差的特点,要大力兴办投资少、见效快、劳动密集型、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企业。充分利用闲置的车

间、厂房等设施,进行群体性行业转移,发展生产急需的第三产业。鼓励失业、下岗职工自谋职业、自救自立。积极组织失业、下岗职工从事餐饮、托幼、修理、搬运、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开办类似“劝业街”形式的专业批发市场、旧贸交易市场及午市、夜市等。原定“劝业街”政策要继续执行。

三、强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⒈在前段对部分企业发放《企业职工待岗证》的基础上,在区属企业中全面实行《企业职工待岗证》制度,并将此作为职工下岗的唯一的凭证,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企业职工待岗证》不再作为领取政府救济金的证件和条件。

⒉失业、下岗职工组织起来就业或当年安置失业、下岗职工达到企业职工总数以上的各类城镇企业,经劳动部门认定,可享受劳服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享受劳服企业政策期满后,劳服企业当年安置失业、下岗职工占全部从业人员以上的,增值税的由区财政先征后返二

年。

⒊对从事社区服务的下岗职工生产自救组织或其它劳动组织,要简化办证手续,经劳动部门认定,税务部门批准,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性收费。

⒋下岗职工开发“四荒”,从事农业生产,年免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免税期满后,纳税有困难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继续减免。

⒌对城镇各类企业使用农民工进行全面清理。①对企业已经使用的农民工,只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没有大的影响,要坚决进行清退,腾出岗位,安置下岗职工。②企业继续使用农民工的,原则上不准岁以下职工下岗。③确需使用农民工的,要缴纳就业调节费。对经劳动部门批准使用本区农民工按每人每月元,区外农民工的按每人每月元标准,由用人单位缴纳,劳动部门按季收取。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按每人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并限期清退,逾

期不清退者,再次征收就业调节费。④凡是本企业下岗职工,未得到妥善安置的不得使用农村劳动力,有下岗职工仍然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费一律由企业全部支付。

⒍为失业、下岗职工代交养老金,解决其后顾之忧。利用周村区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下岗职工代交养老保险金,并开展为下岗职工的档案挂存业务。由劳动部门负责档案工资调整等工作,以解决失业、下岗职工的后顾之忧。

⒎开展转岗培训,增强再就业能力,要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工种和专业。充分发挥技工学校特别是校企联合办学发展委员会的作用,重点在饮食、服务、理发、裁剪、修理、经营等第三产业上加大培训力度,使职工掌握更多的技能,增强竞争就业能力。各企业要兴办再就业基地,接受各种培训,开展生产自救、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防止和减缓下岗职工直接流向社会。

⒏加快改革步伐,盘活就业岗位。要加大改革力度,优化资本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破产、重组、改组,使停产、半停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使优势企业膨胀规模;通过租凭承包,把部分企业出租给私人或法人机构;通过出售。把部分企业的产权转让给自然人或法人,以优化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增加就业岗位。

四、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制度

按省、市提出的“三三制”原则,资金筹集主要渠道是:⒈财政部分:区政府在每年财政预算内安排生活保障资金的三分之一。⒉社会部分:①失业保险金上年结余部分的;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按工资总额的1%比例捐献,作为社会捐助纳入保障资金。③对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单位收取的再就业调节费。④每年收取城市增容费的。⒊企业部分:企业承担保障资金的三分之一。对企业承担资金不到位的,政府保障资金原则

上不予拨付。保障资金的筹集要分工负责;财政部分及社会部分的第二项由区财政局负责;社会部分第一、三项由区劳动服务公司负责;社会部分第四项由区公安局负责;企业部分由企业负责。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用的三分之二部分。

五、建立健全再就业服务中心

要建立健全再就业服务体系。有下岗职工的企业要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本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为其发放基本生活费,代下岗职工缴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组织对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尽量吸收下岗职工参加,其管理费用和人员经费都不得占用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

劳动部门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与劳动服务公司合署,负责对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指导、协调和服务,人员从现

有人员中调剂。

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对象,主要是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员(不含临时工、合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职业的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后参加工作且合同期满的人员,可依法终止劳动关系;合同期未满而下岗的,要安排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有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企业需新增人员,要首先从下岗职工中招用。

再就业服务中心应与下岗职工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作变更劳动合同处理。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年,期间发放基本生活费,其标准第一年至第三年分别按最低工资标准的、和发放。年期满解除劳动关系的和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劳动关系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企业要加强对进入再就业服务中

心下岗职工的管理。一年内,要安排以上的下岗职工上岗或再就业。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两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再就业培训或不服从介绍就业的,企业可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停发其基本生活保障金。

六、强化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工作

要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情况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拒缴、拖欠社会保险基金的企业不得新购置小汽车,不得进行非生产性建设。严重拖欠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及其法人不得评先进评奖,法定代表人不准提职晋级,停办其核增工资。区政府不定期组织财政、税务、审计、劳动等部门对拖欠严重的企业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弄虚作假的进行严肃处理。

七、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搞好服务

要做好再就业工作,政府各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和失业、下岗职工服好务,做到多服务、少干扰,多支持、少制约,多调研、少添

乱,并做到勤政、廉洁、务实、高效。

再就业工程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地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地全方位支持。社会各界要齐抓共管,为再就业工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区委、区政府号召全社会都来支持再就业工程,保证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四篇:的决定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

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决定

(津党发[1997]17号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五日)

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为全面贯彻中央《通知》精神,实现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作如下决定:

一、切实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

我市作为中央直辖城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一)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报程序,制定包括耕地保护、各类建设用地征用、土地使用权出让、耕地开发复垦等项指标在内的土地利用计划,加强土地利用的总量控制。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由市计委和市土地局按指令性计划管理。计划一经下达要严格执行,不得突破。土地管理部门要抓紧建立全市土地管理动态监测系统,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

(二)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1年。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自1997年4月15日至1998年4月14日,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一年,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报国务院审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住房和安居工程以及经国家批准或市政府建设投资计划管理部门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仍按原规定报批。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冻结占用耕地的监督检查。

(三)严格贯彻执行《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要把基本农田保护区具体落实到地块。各级人民政府要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切实做到保护面积落实、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落实、保护组织落实和保护工作的目标管理落实。依照《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全面推行基本农田占用许可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管理,对违反者依法严肃处理。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划定的基本农田至少要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将检查情况如实报上一级人民政府。

(四)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耕地。

开发复垦耕地所需资金应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由计划管理部门审核把关,并由市计划、财政、农业、土地等管理部门共同下达开发复垦计划。各区县人民政府要负责本辖区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从政策导向、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方面做好协调。要鼓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地区与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开垦荒地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农业开发使用权可以流转。在不侵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情况下,可动员社会力量引资开发,也可参股开发,兴办集体农场。开发荒地从事粮食生产的,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五)严格审批,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要充分开发利用非耕地,除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外,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为改善生态环境占用耕地(基本农田除外),必须经区县农业和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六)加强城乡建设取土、用土的统一管理。凡占用耕地进行建设用地取土的,必须依照《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规定,到所在地的区县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手续,预交复垦保证金,并按规划取土,避免乱采乱用。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逐步实行由建设单位将所占耕地地表的耕作层用于重新造地,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对此依法严格管理。

二、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一)各项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报批。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阶段,土地管理部门就要对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凡建设项目不符合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未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以及不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和建设用地有关规定的,都不得批准用地,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城市的用地规模。至2010年,中心市区人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75.8平方米;滨海新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9平方米以内;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2平方米左右;城镇居民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对各类建设用地都应实行规定标准管理。

(三)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具有相应法律效力。需进行局部调整或作重大变动,必须逐级得到审批机关认可,并按法定程序报批。对城市建设用地要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尽可能利用非耕地和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要坚持城市工业东移的战略布局,充分利用滨海地区不宜农的滩涂和荒地或填海造地。

(四)要加强对规划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不得下放规划管理权和用地审批权,非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核发“一书两证”的,均须依法纠正。

三、积极推行农业土地整理

(一)抓紧编制土地整理规划,积极推进和开展土地整理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整理,通过对田、水、路、林、村、企实行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在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村镇要把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三者结合起来,编制好土地整理规划,力争用15至20年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整理。

(二)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实施土地整理的积极性。按土地整理的需要,依靠集体积累,保证土地整理的劳动投入。同时,要建立土地整理专用资金。区县人民政府可将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返还部分)、占用基本农田造地费作为土地整理的经费。积极引导农民以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融集资金,投入承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可以引导外资投入开发,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土地整理投资机制。

(三)把“双优化工程”从城市推向农村。走挖潜和内涵式发展道路,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实行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村民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行城乡工业联动,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引导乡镇企业走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的现代化道路。

四、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

(一)村镇建设规划必须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衔接,并纳入村镇土地整理规划。要按照布局合理,集中紧凑,尽可能利用废弃地和荒坡地,不占好地的原则,搞好村镇建设。提倡通过村镇改造将适宜耕种的土地调整出来复垦、还耕。

(二)村民住宅建设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要建设节约用地的集中多层公寓式楼房。可以迁村并点、移地建村、改造旧村等形式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住宅建设,拆除旧房后要退宅还耕、节约还田。此项工作由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监督实施。暂时无能力集中建设的,村民要依法取得宅基地,每户用地面积执行《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规定的标准,超标部分应退出,拒不退出的予以处罚(处罚办法由市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三)发展乡镇企业要节地挖潜,在盘活、嫁接老企业上作文章,把闲置的厂房、厂地充分利用起来,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使用土地。乡镇企业用地按经批准的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适当集中,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要严禁占用耕地兴办砖瓦窑,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限制粘土砖生产。对已占用耕地兴办砖瓦窑的,要限期调整、转产、复耕。严禁将耕地用做制砖取土用地。

(四)除国家征用外,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不得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也不得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集体所有的各种荒地,不得以拍卖、租赁使用权等方式进行非农业建设。用于非农业建设的集体土地,与本集体外的单位或个人发生各类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应依法严格审批,并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五)鼓励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约化经营,严禁耕地撂荒。对于因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而弃耕撂荒的土地,要按规定收回。要积极推进殡

葬改革,移风易俗,提倡火葬和建骨灰堂,严格控制占用土地。对占用耕地形成的坟地,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下,采取迁移、深葬等法妥善处理,防止影响耕种或复垦还耕。

五、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

(一)严格控制征用耕地的出让土地使用权。禁止征用耕地、林地和宜农荒地出让土地使用权用于高尔夫球场、仿古城、旅乐宫、别墅等高档房地产开发建设及兴建各种祠堂、寺庙、教堂。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主要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鼓励公平竞争。要逐步建立租赁供地方式,制定颁布土地租赁办法。实行土地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的公布制度。土地基准地价一般两年调整一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底价须在科学估价的基础上确定,成交价格应适时向社会公布。

(三)涉及国防安全、军事禁区、国家重点保护区域等特殊情况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土地开发的项目,一律报国务院审批。

(四)对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非农业经营的,除法律规定的可以继续实行划拨外,应逐步实行有偿有限期的使用办法。国有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及股票上市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地价评估,并依法制定具体办法实行有偿使用。国有企业改组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旧城区改造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由政府依法收回,除按有关规定范围实行划拨外,其余应依法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

(五)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严禁炒买炒卖“地皮”等非法交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未按法律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的,其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非法转让的,要依法处罚,直至终止其土地使用权。要加大对划拨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自发交易的清理力度。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依法进行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对未经登记的非法转让,要依法查处。对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必须依法进行登记。

(六)按照中央规定,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全部留给地方,专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及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上缴中央。

六、深入开展非农建设用地的大清查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1991年以来辖区内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各类开发区建设)以及农村宅基地用地情况进行全面的清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处理。清查工作要在1997年9月底之前完成。

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凡未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一律撤除,并立即停止一切非农业建设活动,限期复垦还耕;对已经国务院或省

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未按计划进行开发的土地,要依法处理。(2)全面清理整顿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包括高尔夫球场等)。对未按审批权限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的用地,要逐个依法清理检查。对未按照合同规定期限进行开发的土地,也要依法清理检查,属于农田的,必须限期恢复农业用途。(3)依法全面清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易行为。对于非法炒买炒卖“地皮”牟取暴利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4)全面清理整顿乡镇企业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和以村民住宅为名搞房地产开发等占用的土地,特别是要清理整顿其占用的耕地。

土地执法监察要形成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从严查处。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耕地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违法批地、严重渎职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广泛深入地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全民的土地国情国策和市情的宣传教育。重点是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土地忧患意识,提高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在各级干部培训中要增加土地国情国策的内容,教育广大干部认清保护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办一切事业都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二)各级党委、人民政府都要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要将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认真实施监督、监察,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坚决和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土地管理的大政方针,令行禁止,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务求见到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法制建设。划拨土地、土地评估、土地抵押、土地市场都应有管理规定,要列入立法计划,尽快形成土地管理法规体系。

(三)要加强土地管理队伍建设。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支持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政。造就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熟练、秉公执法的管理队伍,作为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组织保障。要健全和充实加强乡(镇)级规划土地管理队伍,加强规划土地管理基础工作,由市编委牵头,会同市财政、土地等有关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研究提出充实加强乡镇土地管理队伍的方案,按程序报批,年内完成。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依法管好土地。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决定发展与协调

司诉 讼

理由

是什么?

中共天津市委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决定

(津党发[1997]17号 一九九七年七月十五日)

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为全面贯彻中央《通知》精神,实现我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作如下决定:

一、切实加强土地的宏观管理

我市作为中央直辖城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的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一)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报程序,制定包括耕地保护、各类建设用地征用、土地使用权出让、耕地开发复垦等项指标在内的土地利用计划,加强土地利用的总量控制。各项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计划由市计委和市土地局按指令性计划管理。计划一经下达要严格执行,不得突破。土地管理部门要抓紧建立全市土地管理动态监测系统,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市土地利用状况的动态监测。

(二)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1年。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自1997年4月15日至1998年4月14日,冻结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一年,确实需要占用耕地的报国务院审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住房和安居工程以及经国家批准或市政府建设投资计划管理部门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仍按原规定报批。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冻结占用耕地的监督检查。

(三)严格贯彻执行《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在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要把基本农田保护区具体落实到地块。各级人民政府要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切实做到保护面积落实、保护措施落实、保护

责任落实、保护组织落实和保护工作的目标管理落实。依照《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天津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全面推行基本农田占用许可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管理,对违反者依法严肃处理。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划定的基本农田至少要每半年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将检查情况如实报上一级人民政府。

(四)实行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非农业建设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开发、复垦不少于所占面积且符合质量标准的耕地。开发复垦耕地所需资金应作为建设用地成本列入建设项目总投资,由计划管理部门审核把关,并由市计划、财政、农业、土地等管理部门共同下达开发复垦计划。各区县人民政府要负责本辖区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之间的动态平衡,并从政策导向、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方面做好协调。要鼓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地区与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开垦荒地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农业开发使用权可以流转。在不侵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情况下,可动员社会力量引资开发,也可参股开发,兴办集体农场。开发荒地从事粮食生产的,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五)严格审批,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要充分开发利用非耕地,除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外,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为改善生态环境占用耕地(基本农田除外),必须经区县农业和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六)加强城乡建设取土、用土的统一管理。凡占用耕地进行建设用地取土的,必须依照《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规定,到所在地的区县土地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有关手续,预交复垦保证金,并按规划取土,避免乱采乱用。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逐步实行由建设单位将所占耕地地表的耕作层用于重新造地,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对此依法严格管理。

二、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一)各项建设用地必须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报批。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阶段,土地管理部门就要对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凡建设项目不符合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未纳入土地利用计划以及不符合土地管理法规和建设用地有关规定的,都不得批准用地,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城市的用地规模。至2010年,中心市区人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75.8平方米;滨海新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9平方米以内;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90.2平方米左右;城镇居民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对各类建设用地都应实行规定标准管理。

(三)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具有相应法律效力。需进行局部调整或作重大变动,必须逐级得到审批机关认可,并按法定程序报批。对城市建设用地要充分挖掘现有潜力,尽可能利用非耕地和提高现有土地利用

率。要坚持城市工业东移的战略布局,充分利用滨海地区不宜农的滩涂和荒地或填海造地。

(四)要加强对规划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不得下放规划管理权和用地审批权,非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核发“一书两证”的,均须依法纠正。

三、积极推行农业土地整理

(一)抓紧编制土地整理规划,积极推进和开展土地整理工作。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整理,通过对田、水、路、林、村、企实行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在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各村镇要把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三者结合起来,编制好土地整理规划,力争用15至20年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整理。

(二)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实施土地整理的积极性。按土地整理的需要,依靠集体积累,保证土地整理的劳动投入。同时,要建立土地整理专用资金。区县人民政府可将耕地占用税、土地出让金(返还部分)、占用基本农田造地费作为土地整理的经费。积极引导农民以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融集资金,投入承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可以引导外资投入开发,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土地整理投资机制。

(三)把“双优化工程”从城市推向农村。走挖潜和内涵式发展道路,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实行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村民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行城乡工业联动,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劳动力、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引导乡镇企业走节约用地、合理布局的现代化道路。

四、加强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

(一)村镇建设规划必须与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相衔接,并纳入村镇土地整理规划。要按照布局合理,集中紧凑,尽可能利用废弃地和荒坡地,不占好地的原则,搞好村镇建设。提倡通过村镇改造将适宜耕种的土地调整出来复垦、还耕。

(二)村民住宅建设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庄,要建设节约用地的集中多层公寓式楼房。可以迁村并点、移地建村、改造旧村等形式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住宅建设,拆除旧房后要退宅还耕、节约还田。此项工作由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监督实施。暂时无能力集中建设的,村民要依法取得宅基地,每户用地面积执行《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规定的标准,超标部分应退出,拒不退出的予以处罚(处罚办法由市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三)发展乡镇企业要节地挖潜,在盘活、嫁接老企业上作文章,把闲置的厂房、厂地充分利用起来,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使用土地。乡镇企业用地按经批准的村镇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布局,适当集中,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要严禁占用耕地兴办砖瓦窑,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限制粘土砖生产。对已占用耕地兴办砖瓦窑的,要限期调整、转产、复耕。严禁将耕地用做制砖取土用地。

(四)除国家征用外,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不得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也不得转让、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集体所有的各种荒地,不得以拍卖、租赁使用权等方式进行非农业建设。用于非农业建设的集体土地,与本集体外的单位或个人发生各类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应依法严格审批,并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五)鼓励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集约化经营,严禁耕地撂荒。对于因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而弃耕撂荒的土地,要按规定收回。要积极推进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提倡火葬和建骨灰堂,严格控制占用土地。对占用耕地形成的坟地,要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下,采取迁移、深葬等法妥善处理,防止影响耕种或复垦还耕。

五、加强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

(一)严格控制征用耕地的出让土地使用权。禁止征用耕地、林地和宜农荒地出让土地使用权用于高尔夫球场、仿古城、旅乐宫、别墅等高档房地产开发建设及兴建各种祠堂、寺庙、教堂。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主要采取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鼓励公平竞争。要逐步建立租赁供地方式,制定颁布土地租赁办法。实行土地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的公布制度。土地基准地价一般两年调整一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底价须在科学估价的基础上确定,成交价格应适时向社会公布。

(三)涉及国防安全、军事禁区、国家重点保护区域等特殊情况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外商投资进行成片土地开发的项目,一律报国务院审批。

(四)对原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非农业经营的,除法律规定的可以继续实行划拨外,应逐步实行有偿有限期的使用办法。国有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及股票上市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经过地价评估,并依法制定具体办法实行有偿使用。国有企业改组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旧城区改造涉及的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可由政府依法收回,除按有关规定范围实行划拨外,其余应依法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

(五)规范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严禁炒买炒卖“地皮”等非法交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未按法律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的,其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非法转让的,要依法处罚,直至终止其土地使用权。要加大对划拨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自发交易的清理力度。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必须依法进行土地权属变更登记,对未经登记的非法转让,要依法查处。对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必须依法进行登记。

(六)按照中央规定,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全部留给地方,专款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及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上缴中央。

六、深入开展非农建设用地的大清查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1991年以来辖区内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各类开发区建设)以及农村宅基地用地情况进行全面的清查,对发现的问题依法处理。清查工作要在1997年9月底之前完成。

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凡未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一律撤除,并立即停止一切非农业建设活动,限期复垦还耕;对已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各类开发区未按计划进行开发的土地,要依法处理。(2)全面清理整顿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包括高尔夫球场等)。对未按审批权限依法办理审批手续的用地,要逐个依法清理检查。对未按照合同规定期限进行开发的土地,也要依法清理检查,属于农田的,必须限期恢复农业用途。(3)依法全面清查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等交易行为。对于非法炒买炒卖“地皮”牟取暴利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4)全面清理整顿乡镇企业用地、村镇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和以村民住宅为名搞房地产开发等占用的土地,特别是要清理整顿其占用的耕地。

土地执法监察要形成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从严查处。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破坏耕地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违法批地、严重渎职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加强对土地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广泛深入地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全民的土地国情国策和市情的宣传教育。重点是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土地忧患意识,提高保护耕地的自觉性。在各级干部培训中要增加土地国情国策的内容,教育广大干部认清保护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办一切事业都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二)各级党委、人民政府都要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要将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工作情况,作为考核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认真实施监督、监察,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坚决和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土地管理的大政方针,令行禁止,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务求见到实效。要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法制建设。划拨土地、土地评估、土地抵押、土地市场都应有管理规定,要列入立法计划,尽快形成土地管理法规体系。

(三)要加强土地管理队伍建设。各级党委、人民政府要充分发挥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支持土地管理部门依法行政。造就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熟练、秉公执法的管理队伍,作为加强土地宏观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组织保障。要健全和充实加强乡(镇)级规划土地管理队伍,加强规划土地管理基础工作,由市编委牵头,会同市财政、土地等有关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研究提出充实加强乡镇土地管理队伍的方案,按程序报批,年内完成。各级土地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依法管好土地。

下载中共黎平县委 黎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09.02.192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黎平县委 黎平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见09.02.19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