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益阳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益就服〔2010〕9号
关于印发《益阳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 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市直各定点培训机构:
为进一步规范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湖南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等9个文件的通知》(湘政办发〔2009〕34号)有关精神,现将《益阳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细则》印发你们,本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共印16份)
(一)培训对象: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对象必须是益阳市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大通湖区户籍,年龄在16至45岁之间,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
(二)培训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以国家职业标准和湘政办发〔2009〕34号为指导,由定点培训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及国家初、中级职业资格标准,突出操作技能训练,技能就业培训不得少于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培训学时,其中操作技能训练学时一般不得少于60%。
(三)培训形式:市本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坚持以订单、定向式培训为主,各定点培训机构应依据自身实际条件,采取合理配置学校资源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相结合的方法,在保证培训内容和效果的基础上,可探索通过采取校企联合等模式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多手段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工作原则
(一)因地制宜,结合本市产业特色的原则。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应根据本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和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益阳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服务工作。
(二)因材施教,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根据农村劳动者人员层次和素质多样化的特点,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分级分类,因材施教,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市财政局社保科组织对学员身份予以核实;开班后10日内,按照《益阳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券发放管理暂行办法》(益劳社发〔2008〕42号)要求,由市就业处培训服务科派专人将培训券逐个发放到每名参训学员手中。为保证培训质量,市就业处培训服务科、市财政局社保科将按照教学计划安排,采取不定期、不定时的方法,对每批次学员培训情况进行3-5次现场抽查(《抽查登记表》见附件2),并随时通过电话跟踪了解学员的参训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市就业处将适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见附件3)。
(四)考核发证。每期学员结业前15日内,市本级定点机构应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申报技能鉴定计划,并按鉴定中心要求报送相关资料。学员结业前,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将会同市就业处培训服务科对参训学员进行结业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的学员,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核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结业考试合格的学员,由市就业处发放《职业培训证书》。
(五)就业服务。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按照“谁培训、谁输出、谁服务”的原则,负责做好学员的就业推荐、跟踪管理与后续服务工作。各单位取证学员的转移就业率必须达到80%以上;学员就业时,必须与用人单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书,就业时间必须稳定在6个月以上。
(六)资料整理。每批次学员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结束后,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按要求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培训资料主要分
训机构要在3日内向市就业处申报培训补贴资金,申报资金时要同时上报第(七)项规定的3类培训补贴资金申报资料。市就业处根据平时抽查情况和年终考评验收结果,对各单位上报资料进行初审,初审结束后由市就业处报局党组审批(此项工作15个工作日内完成);局党组审批后,市就业处将相关培训信息在市劳动保障信息网上进行1个月的公示,公示期满无举报的,由局领导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并将审核材料转送市财政局复核后拨付培训补贴资金。
五、保障措施
(一)目标管理。市就业处对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培训质量高的单位,将优先认定次年定点培训机构资格,并适当增加目标任务数量;对目标任务完成比例低、培训质量差的单位,将视情取消定点培训机构资格或减少目标任务数量。
(二)日常监督。市就业处将完善各项监管工作制度,加强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过程的日常监督,对培训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推动市本级培训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参训学员2次(含)以上不到课的,取消该学员当年培训资格;
2、定点培训机构3次(含)以上未按教学计划组织培训的,(二)调整力量,优化配置资源。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根据需要,抽调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充实到培训工作一线,可以聘请企业和有关培训机构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或老师参与工作;也可与企业和培训机构等资源丰富的实体联合,建立师资资源库,合理调剂,资源共享;对实习场地、实习设备进行调整和充实,满足技工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双重需要。
(三)加强管理,确保培训实效。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切实加强对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以及教学过程的协调和监管的力度,明确培训目标,精心设计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健全培训教学的评价机制,确保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参训学员至少掌握一门单项专业技能,从而适应转移就业的需求。
(四)强化服务,促进转移就业。市本级各定点培训机构要认真做好学员培训后的就业推荐工作,及时为学员提供培训、企业用工等方面的信息,并重点加强与本市优势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劳动力需求信息;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和维权服务能力建设,为务工农民免费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提高转移就业率。
附件:
1、益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办班审批表
2、益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抽查登记表
第二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农科教发[~]4号)精神,特制定~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为对象,以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定单培训、定性培养、定向输出,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就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劳务产业开发。
二、目标任务
1、培训任务。全省计划完成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16万人,使每个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2、转移输出。通过采取“定单、定向、定点”培训方式,实行培训与转移输出互动,完成转移输出人数12.8万人以上,确保转移输出率达到80%以上。
3、实施时间。~。
三、培训计划
1、培训对象。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或新增劳动力。
2、培训工种。根据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及职教资源,以家政服务、餐厅服务、酒店服务、电子操作、电动缝纫、建筑、计算机操作、美容、美发、保安、烹饪、物业管理等市场需求量大的职业(工种)为主。依照国家职业标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能力板块结合的培训模式,实行全脱产式培训。
3、培训时间。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业和不同工种,以短期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时间以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和就业岗位要求为依据,具体培训时间为15—90天。
4、培训任务。~年我省阳光工程项目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业人口大县、省政府命名的劳务开发基地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县,以及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全省确定阳光工程项目示范县20个,每县培训任务8000人。项目县名单、培训任务见《~年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表》(附件1)。项目县培训单位、培训岗位和培训人数见《四川省~年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分解汇总表》(附件2)。
5、培训基地。按照《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要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共认定培训基地103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教育系统61个,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2个,建设系统2个,科技系统1个,其他系统7个。分性质看,公办教育培训机构80个,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3个。培训规模28万人,输出规模23万人。培训基地认定情况见《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汇总表》(附件3)。根据《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实行培训项目招标制度,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制定阳光工程项目招标办法,面向被认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项目招标,择优确定培训单位,下达培训任务。全省20个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县通过严格招标,共确定培训单位89个,其中农业系统20个,开设培训岗位149个,承担培训任务78250人;教育系统49个,开设培训岗位267个,承担培训任务60350人;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11个,开设培训岗位72个,承担培训任务12800人;建设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1500人;科技系统1个,开设培训岗位1个,承担培训任务200人;其他系统7个,开设培训岗位16个,承担培训任务6900人。
6、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根据培训任务、工种、培训时间等要求,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详细、规范、操作性强的教学实施计划,并报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备案。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汇总各培训单位教学实施计划,编制全县综合性的教学计划,培训单位按综合性教学计划实施。
7、培训经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行政府财政资金补助与农民个人分担相结合。中央补助培训资金1600万元。省级财政安排培训资金1500万元。市、县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安排补助资金。各地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加强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市、县三级财政安排了专门的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
8、考核发证。学员培训结束后,由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发放培训合格证书。凡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学员,培训单位积极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证书。
四、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为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组织领导,省级成立由省农业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等部门参加的省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在省农业厅设立了阳光工程办公室。各市、州和20个项目实施县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财政、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阳光工程指导小组,设立阳光工程办公室。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2、健全制度,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根据《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规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培训项目招投标制度、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度、阳光工程公示制度、培训券发放制度、培训台帐和转移台帐制度、项目季度报告制度、项目资金管理制度、项目实施监管制度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扶持制度。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考核机制,实行阳光工程目标管理责任制,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与20个项目县人民政府,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与乡镇和培训单位层层签订培训任务合同书,明确职责,一级向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
任。
3、强化监管,提高培训转移实效。切实加强对项目管理机构和项目培训机构的监管。重点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确保财政扶持资金足额补助到农民个人;重点监督培训任务的落实,防止弄虚作假;重点监督项目法人,确保责任落实;重点监督项目管理,确保管理制度落实。省和地方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采取暗访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监管,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项目县实行曝光和通报;组织人员不定期抽查,重点检查项目的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实行项目季度报告制度,了解督促培训进度;通过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公布各地承担任务的培训单位、培训任务、转移输出人数和学员转移输出地点,由社会广泛监督。
4、营造声势,加大~宣传引导。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板报、专栏、印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培训工作的重视,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阳光工程项目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在中央、省和地方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各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好的机制、模式、经验和做法。及时向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四川农民工培训就业信息网报送培训动态和经验材料。编发阳光工程培训简报,积极指导各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5、培育品牌,提高输出组织化程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充分发挥品牌在带动劳务输出方面的示范效应,重点培育“川妹子”、“川厨”、“川建工”、“川技工”等一批有影响的劳务品牌。各级政府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转移输出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地方政府搭建劳务输出平台,实现集团化和有序化输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确保培训人员转移输出,强化培训机构在转移输出方面的主体职责,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强和职业介绍机构、用工单位、劳动力市场、劳务经纪人的对接,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做到招生一批、培训一批、转移一批、安置一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大做强劳务开发产业。
第三篇: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
附件1:
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推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简称为“阳光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农科教发[2004]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的整体规划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转移到产业化经营农业和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扶持政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加强管理,加大投入。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政策指导、督促检查和各项服务工作。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制订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规划,任务分解到市县,市县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现有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教育培训单位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引导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创新服务手段,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四)按需培训,注重实效。认真做好劳动力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要求,根据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和内容(一)培训目标
依托阳光工程项目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定数量的农村劳动力,使受训农民熟练掌握一项岗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通过印发资料、咨询服务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多途径灵活开展,提高农民进城务工法律与权益意识,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与职业转移适应能力。重点围绕当前农民工就业量大的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制造、建筑、服务等行业开展培训工作,适应市场需求,增加转移就业率。
(二)培训内容
阳光工程培训项目重点开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辅助开展引导性培训,培训时间为20-180天(最低不能低于15天)。职业技能培训以“订单培训”为主,根据市场需求,以产业化经营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为重点,按照相关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开展培训;引导性培训由省阳光工程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基本常识和寻找就业岗位知识为培训重点。
四、培训项目的开展(一)培训基地的认定
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通过组织和认定一批符合条件的教育培训单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实效。各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要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原则意见》认真调查摸底,抓紧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工作,评估符合条件的培训基地,上报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认定工作以县为主组织开展,市负责统一协调,并负责市属部分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认定。
(二)工程项目的申报
工程项目的申报以市县为单位组织。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的示范性培训任务,确定项目实施市县,安排培训任务,项目实施市县面向各类培训单位,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项目招标。具备培训条件的单位向本市县的阳光工程办公室提出申请,申请报告必须明确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培训人数、就业去向、收费标准等内容。各市县择优确定项目实施单位,报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作为下达培训任务的依据并由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汇总上报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对已批复下达的项目,不要随意调整。如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须报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同意,并报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备案。
(三)培训项目的实施
各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要加强项目监督检查,保证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效果。要重点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确保财政扶持资金足额补助到农民身上。
承担项目的培训单位要根据承担的培训任务,落实培训学员,要紧紧围绕农民就业技能,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加强就业衔接,提高培训转移就业率。精心选用适合农民短期技能培训和就业特点的教材。
培训单位须定期向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报告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汇总报省阳光工程办公室,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汇总全省情况上报全国阳光工程办公室。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要向社会公布承担项目的培训单位名称和培训任务,并公布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五、强化制度,采取措施,保障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培训措施落实
在省政府的领导下,由省农业厅、省委农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劳动保障厅和省扶贫办联合组成广东省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李容根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各市县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由有关部门联合组成市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建立分头负责、共同参与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联络员制度。由省农业厅牵头,省委农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劳动保障厅和省扶贫办等九个单位分别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工作信息传递、资料报呈和事务沟通等事宜,进而加强领导小组的内部联系,提高工作质量,增强领导效果。培训工作以市县为主,建立分级负责制。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要建立本市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基本情况档案,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对承担本市县培训任务的单位进行日常检查监督,培训项目结束后,组织项目验收。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主要负责政策和业务指导,制定全省培训规划,分解培训任务,沟通培训和就业情况,组织检查等。
(二)项目公示,落实经费
阳光工程培训经费实行政府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省、市、县(市、区)财政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地方财政扶持资金与中央扶持资金统筹使用。财政安排的专项培训补助资金要采用培训券的方式直接补贴到受培训的农民。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要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向农民公布承担项目培训单位的名称、培训任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收费标准、资金补助额度等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转移培训应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单位、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严禁强迫命令,违背农民意愿。各级财政要为同级阳光工程办公室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建立培训转移台账制度
培训单位要严格按照培训要求招收学员,招收的学员不包括在校大中专生、职(技)校生。各培训单位必须建立培训转移台账,台账必须写明学员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助金额、收费情况、就业单位、联系方式。培训单位法定代表人对台账的真实性负责。
(四)执行培训工作月报制度
各县阳光工程办按月统计各培训单位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名单及人数,于次月6日前通过阳光工程月报统计系统报市阳光工程办公室,地级以上市阳光工程办公室审核汇总后报省阳光工程办公室,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于次月上中旬在媒体上公布工作进展,接受社会监督。
(五)严格检查验收,强化监督管理
各县阳光工程办要对每个培训单位的每个培训班次进行检查核实,每个班次结束时,要到培训班进行核查,了解培训和就业情况。各县阳光工程办对各班次的核查人数比例原则上要不低于学员总数的5%。各县阳光工程办对检查验收合格单位出具检查验收合格报告。培训单位凭检查验收合格报告、培训转移台账、培训券等材料到财政部门报账。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要根据转移台账认真组织核查,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将组织抽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以项目实施为手段,以公开透明运作为原则,切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为目标。为此,各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要强化对阳光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组织基地认定、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资金监督、检查验收等工作,强化对项目的监督管理,设立举报和投诉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四篇:劳动力转移工作实施方案
劳动力转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城乡就业的意见,就我县2012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富余劳动力培训工作,提高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的职业技能,积极开发适合农民工的就业岗位,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增加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真正实现富余劳动力“有剩余,就转移;输得出,增收入”。
二、工作目标和转移就业标准
工作目标:全县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万人计划;劳动力转移就业前引导性培训3万人,劳动力转移就业前专业技能培训1.5万人。
一是每个乡镇,社区要在外埠建立100人以上劳务输出点2处,在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建立协会或工会组织。二是各乡镇社区要切实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宣传力度,要在各村屯,居民小组设置劳动力转移宣传牌,并发放宣传单,宣传单要发放到户。同时,每个乡镇社区至少要树立10个劳动力转移典型。三是完善劳动力档案和转移档案,并实行网络化管理。各乡镇档案、数据要与行政村保持一致。要切实加强用工信息管理和服务,将劳动力转移供求信息及时上传下达,村屯、居民小组设立信息发布板,形成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四是各乡镇要制定年工作目标,并与各村签订责任状。各种表、簿、册齐备,制度健全,报表及时准确。
转移就业标准:在第一产业领办、创办或承包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和项目,有固定收入;向城镇或非农产业转移直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或经商,有固定收入,均可视为实现转移就业。
三、工作要点
(一)规范市场管理,统筹城乡就业。各乡镇社区要加强协调,组织完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富余劳动力的基础管理,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统计网络体系,并将对劳动力的管理与服务纳入整个信息网络。
(二)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2012年作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各乡镇,社区要摸清底子,根据富余劳动力情况和用工要求提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培训要求,针对不同富余劳动力的要求设立不同的培训项目。
(三)加强劳务输出,扩大就业领域。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原则,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乡镇、社区要高度重视劳动力转移工作,成立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劳动力转移的日常工作。一是建立完善工作目标和考核奖惩制度。切实帮助解决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后顾之忧。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服务、培训、维权等各项工作。逐步形成信息咨询、求职登记、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一条龙”就业服务管理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异地转岗就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搞好劳务经济。二是统计报送制度,坚持统计报表制度。各乡镇,社区有专人负责统计,填好报送县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做到内容准确、报送及时。
(四)大力弘扬先进,展示时代风采。做好优秀外出就业青年的评选工作,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创业竞赛活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出家门建功立业,加快
致富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向全社会展示具有时代风采的外出就业青年新形象。
四、考核
(一)考核对象为各乡镇,社区
(二)考核内容:劳动力转移全面工作
各乡镇,社区要将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目标任务纳入本工作目标中,县委县政府年末会对各乡镇,社区进行检查。
附件:1青冈县劳动力外出务工调查表
2青冈县劳动力拟外出务工调查表
联系电话:
邮箱:qgldlzy@163.com
第五篇:xxx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方案
XXX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
工作实施方案
2012年XXX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二次全会、区委三届三次全会及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为重点,继续在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有序转移就业、转移实效等方面力求突破,加快农村劳动力有序、稳定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步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XX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目标任务
2012年上级下达转移培训任务20580人,转移输出任务24820人;举办现场招聘会5场。XXX结合实际2012年计划转移培训目标为21380人,计划转移输出目标为25020人;举办现场招聘会6场。分部门情况为:区农业局培训任务10000人,转移输出12000人,举办现场招聘会4场;区扶贫办培训任务3600人,转移输出4100人;区人社局培训任务5000人,转移输出5000人,举办现场招聘会2场;区教育局培训任务1280人,转移输出1600人;区妇联培训任务800人,转移输出1200人;团区委培训任务700人,转-1-
移输出1120人。转移培训分乡镇情况为:xx3810人、xx3200人、xx2490人、xx 1120人、xx1390人、xx3160人、xx2440人、xx1090人、xx1340人、xx1340人。转移输出分乡镇情况为:xx4569人、xx3685人、xx2848人、xx1226人、xx1770人、xx3625人、xx2895人、xx1350人、xx1524人、xx1528人。
二、项目实施完成时限及时间进度
项目实施期限为1年,即2012年。年项目计划分为四季度完成,各季度培训任务为5345人,转移就业6255人。对培训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分专业进行培训,做到培训一批、就近转移或输出一批、安排就业一批;年内组织召开现场招聘会6场次。计划在7月底前召开3场次,12月底前召开3场次。各乡镇、街道,相关各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做到按月完善培训报表,认真做好培训项目的档案、报表、总结等工作,年底迎接区、市部门检查验收。
三、培训范围、内容、时间和主要形式
(一)培训范围: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16岁至45岁青壮年劳动力和在岗农民工。库区移民、异地搬迁人员、失地人员、部分优势行业在岗人员。
(二)培训内容: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技能培训重点:农机驾驶操作、农产品加工、种植业、养殖业、农村服务业、建筑业、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汽车修理、电氧焊等相关技能培训。
1、引导性培训。主要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旨在培养农民工牢固树立新的就业理念,提高就业能力,适应新的生活需要,增强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引导性培训主要由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府,特别是劳动力输出地统筹组织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集中办班、开办夜校、农民之家、咨询服务、印发资料及广播、电视、等手段,多形式、多途径、多方位灵活开展。
2、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有效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按国家职业标准,安排和设臵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课程,进行基本技能、技术操作规程强化训练。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重点是家政服务、农机驾驶与维修、餐饮、酒店、计算机应用、缝纫等行业的职业技能。
3.开展培训就业指导与服务。把培训与就业指导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延伸培训链,增强培训服务功能,提高培训效益,促进就业。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建立政策和信息服务平台,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健康发展。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一般为引导性公共知识培训3-7天、职业技能培训1-6个月,特殊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时间可根据需要适当进行调整。
(四)培训形式
主要培训形式是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由全区各类
教育培训机构、相关行业和厂家等用人单位开展培训,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特别是具有特色的民办培训机构介入技能培训。要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和定向培训等有效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形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坚持职业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普通培训与证书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面对面授课与运用现代远程手段培训相结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灵活多样和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理论结合实践,突出、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培训的组织和工作措施
(一)培训的组织
1、政府扶持,部门配合。区委、区政府将高度关注、引导和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加强管理,加大投入。相关区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强化服务,共同做好政策指导、督促检查和各项服务工作。
2、逐级负责,区级为主。着力推行分级负责制。建立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基本情况档案,根据市场和群众的需求协调组织实施培训;乡镇级负责建立本辖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就业情况档案,并及时将动态情况反馈给区级。
3、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引导性培训主要依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司法援助中心,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司法所以及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依托市技校,市、区劳动力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市、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及区农机学校等、这些单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
备,仪器设备生活设施齐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民间科技服务组织参与培训。
(二)工作的措施
1、加强领导,确保任务按期完成,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为副组长、区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领导小组,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阳光工程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监督和检查。
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一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由区政府劳与各乡镇(街道)签订培训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二是规范台帐建设,台帐登记、月报数据,要详实统一。三是加强培训补助资金管理,认真按照“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确保培训补助经费直补农民,以补促学。
3、狠抓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各乡镇街道和区职能培训部门要把提高培训质量,作为解决农民工素质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有效举措来抓。要创新培训模式,结合情和产业发展实际,开展“上门培训、就地培训、就近转移”,“扶贫帮困、资助培训”等办法,切实解决农民交不起学费、不能学以致用等问题。
4、抓好转移就业。坚持走外输和内转并举的转移就业路子,增加订单培训、委托培训比重,帮助农民有序转移。
5、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培训任务按质按量完成。区劳转办要按照省、市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
重点检查、随机抽查、电话查询等方式开展经常性检查督办,确保培训工作按规范运作,不出问题。重点检查监督制度执行、培训任务的完成,培训质量、补助资金的落实和就业安臵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通过强化督导检查,推动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6、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氛围。区劳转办、各乡镇街道及区培训职能部门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多层次,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进一步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关政策。二是积极宣传全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好的机制、模式、经验和做法。三是宣传典型经验和典型学员在外事迹,及时向上级劳转办、农业信息网报送培训动态和经验材料。
附表:《 2012年XXX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