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会做人之品行道德
品行道德≠选修课
在缺乏教养的人身上,勇敢就会成为粗暴,学识就会成为迂腐,机智就会成为奸诈,质朴就会成为粗鲁,温厚就会成为谄媚 ——洛克
从四、五岁开始读幼儿园,到现在二十多岁仍在进行的学校生涯,都是为了给进入社会埋下伏笔。身为即将结束学校生涯的大学生,我们准备好了吗?其实也可以说,品行道德我们优秀了吗?在生活中,只有被社会认可的,周边朋友喜欢的才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而这种人无疑都是道德品行优秀的。
只有道德品行优秀的才能在朋友圈中受到欢迎,才能在工作中得到重用。可是如此重要的人生必修课,我们认真修了吗?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一些信息冲击着我们的视野和耳膜:在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针对青少年的一次调查中,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持肯定评价的达到15.2,认为难以评价的占29.8,;当问及“你在马路上捡到1000块钱会选择如何处理”时,有16%的学生选择了对这笔意外之财进行私占或私分,另有10.5的学生表示只有在别人知道时,才会将钱交出去。在一项调查研究中,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打骂教育,竟然滋生出“恨不得和他们拼了”、“长大以后找他们算账”等想法„„
这种络绎不绝的现象,是不是证明请我们这些学生的品行道德意识越来越薄弱。其实应该说,学生中品行道德状况总体上都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一直就是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可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加之每个家庭几乎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都毫无保留的爱着他们,尽己所能的满足他们、顺着他们。使他们失去了判断对错的能力,加之处在未成年期间“免疫力”差,使得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腐蚀,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思想迷惘,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他们称兄道弟、哥们义气;害怕吃苦,追求享受;诚信缺失,考试作弊;盲目攀比,自堕自卑;不讲公德,为所欲为;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极具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总之,他们的思想充满了矛盾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品行道德价值取向更是多元性的。几个月前,我观看了一部来自日本的记录片:一群小学生在照顾社区里受过战争伤害的老人,孩子们给流着口水的老人喂饭喂水。这些镜头深深打动了我。其实,这些都是小事,我觉得我们同样有能力去做这一切,同样可以为身边的人付出最起码的关爱。
“品行道德”由原则和价值观组成,能够为你的生活指引方向,赋予你的生活以意义和深度。这些构成了你内心判断正误的标准,不是基于法律或行为准则,而是基于你个人。这说起来好像很宽,有点摸不到、抓不着的感觉。可是,这是生命内的要求,而不是游离于生命以外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把它具体化,我觉得可以分成以下几点:
1、诚信。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效忠国家和家庭。
2、敬重。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用语文明,用和平方式处理愤怒和争执。
3、责任。干好本职工作,自控自律,谨慎、可靠。
4、公平。坦率办事,不存偏见,不推委过失,倾听他人意见。
5、关怀。善良,热情,宽恕,助人。
6、公德。合作,参与,睦邻,遵纪守法,敬重师长,保护环境。
列到这里,谁还能否定品行道德“易修炼”呢?前几天在党校开幕式上,一位老师就说过“让优秀成为习惯”。品行优道德好就是优秀,我们可以让优秀的品行道德成为习惯。老师说:“起先,我们可以去装着优秀。我们可以装半年,装一年,装着、装着我们就会把优秀变成生活中得一种习惯,一种条件反射。”日复一日,我们装着优秀,同时也是在给我们的“品德账户”上存“钱”,相信一开始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努力去做的事情,最终将成为习惯。逐步养成了在生活中一些次要的方面塑造品德的习惯之后,你在更重要的领域培养品行道德力量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品行道德的塑造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内省,然后由内而外,推己及人。让我们一起,从细节开始,让优秀变成习惯,让好品行好道德变成条件反射吧。
叶一婷
10会计1班
第二篇: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
摘要:教育的任务或者使命是什么,就是说,教育应该让学生学会什么,这是人类自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产生以来就一直为人们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无论“学会”什么,概而言之,我以为,最基本的落脚点还是“学会做人”。
关键词:学会做人
在《资治通鉴》中对于人才有这样的描述:“德才兼备者上上才,有德无才者上等才,无德有才者下等才,无德无才者下下才”,人才,毫无疑问人在前才在后。
现在,我们有些教育丢掉了“教学生做人”这个宗旨,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走上社会后,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教育就出了严重问题。近年来,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个学习尖子生只因考试没考好,觉得无颜见人而采取过急行为,最近一年来,我国发生的校园袭击案有几起。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教育都要始终强调“教学生做人”,做一个健全的人,做一个和谐的人,做一个能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总之,学会做人,是人类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变的使命。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泥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又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
看来,老舍先生是把对子女培育的着眼点,放在了“成人”这上面的,不能“成人”,就是将来有才,有钱,甚至位高权重,也难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更别说“成龙成凤”了。
注重将子女培养“成人”,不仅中国的有识之士持此高见,外国有远见的父母,认识也极其相似。
俄罗斯人沙克金,是一个拥有百万家资的汽车修配厂老板,对儿女是十分疼爱的。但他认为:“再富也要穷孩子,倘若无原则地一味满足孩子的欲望,无疑会害了孩子。”一次,儿子与几个同伴相约外出游玩,每人需出资100多元,当儿子向他讨要时,沙克金想,不能让儿子习惯向父母伸手,却也并不硬性拒绝,就安排他到自己的厂里去打工。几天下来,挣了工资180元,儿子深有感慨地说:“挣钱的确不容易啊!”后来,他又帮助儿子创业,卖起了俄罗斯馅饼,不想生意竟十分红火。儿子有点得意忘形地对父亲说:“咱们的饼卖得这么火,以后干脆少放点肉馅。”沙克金听了十分生气,对儿子厉声说道:“你记住了,到什么时候,都不能靠出卖良心赚钱。如果你非要那么做,我就砸了你的摊!”
无疑,沙克金对儿子的教育,也是把着重点放在了“成人”上,不成人,即使成了百万富翁,甚至超过他,成了千万富翁,又能怎么样呢? 父母教育子女首先要让他“成人”,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正直的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人;一个遵法守纪,品德高尚、善辩是非的人;一个热爱祖国,愿做贡献的人。倘如此,不论其智能高低,才干强弱,成就大小,他也是一个真正的人。
不少父母在苦心教育儿女成才的时候,恰恰忘了“成人”这个基点。为此,我国当代教育专家孙云晓大声疾呼:“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
家庭教育把学会做人作为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也应把学会做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人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找别人帮你做,但做人必须是自己才能做,别人是帮不了你的。小学生应该如何做人,十几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在管理班级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从教师自身做起。
记得一位校长说过这样一席话:“德育好比吃盐,每天都需要,但又不能一次给学生吃一盆,而是要分解到每一天,让他们慢慢消化、吸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要贴近生活。那么教师的一举一动是否真的是学生的示范呢?“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教育学生要文明有礼,要讲究卫生,要专心学习,要助人为乐……可当学生看到教师办公桌上凌乱摆放的杂物;教师们面对楼道里的糖纸、泡泡糖痕迹视而不见;学生对教师热情打招呼,教师神情冷漠……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学生当作何想?马卡连柯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当教师的资格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是最重要的,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不可低估,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如何对待他人。
如果教师能够发现问题立即解决,主动捡起纸片,主动和孩子们一起劳动……这都是对孩子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都能起到引领作用。看教师能否把握教育契机、关注教育细节,最根本的就是看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做表率的意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会见怪不怪,丧失时机;如果意识常在,教师就会把握契机、抓住细节,通过点滴行为的积累,就会不知不觉引导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第二,强调责任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俗话说:“教育须从娃娃抓起。”责任感的培养也必须从小开始,特别是小学阶段,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开始形成时期,而他们的自我判断和推理能力还很不成熟,积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就尤为重要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是培养学生完成自己分内事的积极性,是使学生在完成自己分内 事的过程中形成一种道德义务感,并对自己的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持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责任对象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是使学生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和生态环境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总之,一个有良好责任意识的人,比没有责任意识的人成长要快些,而且长大后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较容易有所作为。因此,加强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二字做起。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认识得越早,越能健康快速地成长;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也会在履行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关心他人、感恩教育。
我国的感恩教育是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感恩是每个学生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在我们中间,爱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不回报,只索取不付出的权利。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要感谢父母;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我们要感谢老师;他人关心了我们,我们要感谢他人。人人每时每刻都享受着父母、老师、朋友、学校、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人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再强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不要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记仇,大打出手。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让同学们感受父母的恩。例如:将自己的学费、生活费、交通费等零花钱加起来算一算,父母为自己投入了多少;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假定自己毕业后,计算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的投资和操劳;给自己父母捶棰背;开展师恩难忘,师恩永存的班会及学生感言活动;开展同学如手足的班会,给班级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活活动。另外,利用自习课让学生听一听一些歌曲。例如: 《感恩的心》《说句心里话》《白发亲娘》《常回家看看》《爱的奉献》《春天里的故事》《烛光里的妈妈》等。让学生感觉到“知恩不报非君子”。
第四、学会生活
现在的小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现象严重。依赖性极强,缺少自立、自强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针对这些情况全班开了多个主题班会,从学生的身边的小事做起,慢慢地培养学生自我生活能力,如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文具上课前要准备好,要会扫地等。经过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各种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个学习尖子生只因考试没考好,觉得无颜见人而采取过急行为,最近一年来,我国发生的校园袭击案有几起。这些触目惊心的血的教训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少年儿童的耐受力差,吃不了苦,受不得委屈。这种一遇不顺心的事就颓费沮丧,甚至走极端的心态又怎能适应复杂多变,充满竞争的未来社会?如何让学生成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时代强者?我向学生提出:面对生活,要微笑着说:“太好了”,鼓励她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永远微笑着看世界。
我曾经教的一个学生叫范中林,他家经济状况很差,全家五口人,就 靠他爸爸一个人做临时工来维持家庭生活,他爸爸平时工作很忙,每天早早上班,晚上很迟回家,因生活重担,脾气不太好,范中林常拿自己家和别的同学家比,觉得很自卑,在同学们面前总抬不起头,认为别的同学瞧不起他,看到这种情况,我就对他说:“不要自卑,也许你家的艰苦生活可以磨练你的意志,只要你自己要求上进,没有人会瞧不起你的,你是男子汉,长大后,你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地工作,改变你家的贫穷面貌的。”范中林从此走出了阴影,重新获得了自信心。
我还曾经教了一名学生,名叫吕静,她先天腿有残疾,行动不便,更让人伤心的是十岁时妈妈因病去世,家中还有一个比她残疾更重的双胞胎妹妹吕文,爸爸替她们找了一位后妈,她爸和后妈顾不上照顾她们,她们的生活起居,洗衣烧饭全靠自己,她接受能力慢,数学基础差,数学成绩不理想,班中有同学嘲笑她,针对此情况,我对同学们进行教育,我说:我们全班人应该向吕静学习,当时大家愣住了,向她学什么?吕静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但她没有被困难吓到,而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学习较刻苦,从没有因一次偷懒而不做作业,虽然她的成绩不理想,但是她已尽了最大的努力,老师是不会怪她的,希望我们班的同学多帮助她。吕静听了我的话后,大哭不已,同学们听了我的话后,再也没有人嘲笑吕静,有的还能从生活上,学习上来帮助吕静,大家还从吕静的身上明白了,面对困难,要敢于说我能行。
现在,很多教育界的有识之士都把立人作为教育的落脚点,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镇江市教育局还进行了日常行为规范校的验收,这些措施对学生学会做人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日常行为规范常抓不懈,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具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灵,积极的心态,向上的精神……,就能成人,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就能成才,两者合一,就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参考文献:(!)《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2)《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出版社:华文出版社。(3)《艺术与木匠》1942年8月,老舍。
第三篇: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
同学们: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一个人有多少知识,有多少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人最终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希特勒、成克杰、胡大海,他们有知识、有财富、有地位,单他们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最终成为历史的罪人。
学会做人,离不开现实社会。我们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
学会做人,对于各人来说,非一时一事之功,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要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四篇:《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九年级王梦蝶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不管一个人有多少知识,有多少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人最终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人,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的人。做人,在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都被赋予不同的内容和色彩。因此,学会做人,离不开现实社会。就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而言,就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希望同学们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养成文明礼貌,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五篇:学会做人
昌 图 二 高 国 旗 下 讲 话 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会做人》。
“做人”,说起来很简单。有的同学会说我们都是人,怎么还用学呢?我所指的做人是指做好人,做有用的人,做一个具有良好品德,具有爱心、责任心,具有健全人格,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学会做人”,要从小事做起。“莫以善小而不为”,事都不会做,不愿做,又怎能做大事呢?我们有些同学在离开教室时,明明看见教室里已经没有人了,可他就是不会随手把电灯关掉。怎么能相信他今后会爱惜公物、爱护财产呢?我们有些同学上课经常迟到,上课铃声响过,还在教室外慢条斯理走着。甚至,有些同学还在商店里、操场上闲逛。怎么能相信他今后能按时上班,培养好自己的时间观念呢?我们有些同学从商店里、食堂里出来,边走边吃,随地乱扔,满地垃圾。怎么能相信他有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呢?
“学会做人”,要从自己做起。学做人是自己的事,是一辈子的事。我们有些同学上课立正站不好,不认真听讲,打瞌睡,玩手机,听音乐,看小说,大声说笑,甚至吃零食,顶撞老师。课外走路横冲直撞,满口粗话脏话,打架斗殴,这怎么能说你会做人呢?如果我们现在不懂得尊重父母师长,不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时,又怎么能礼貌待人,尊重领导和同事,与大家团结协作完成任务呢? “学会做人”要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同学们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现在不学,不做,将来怎么会呢?你们现在不认真听好每一节课,不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你的知识、技能从何而来呢?地基不扎实,盖起的房子非倒不可。我们将来参加就业面试、笔试的时候,面对一个个题目,其实很简单,却不知从何下笔,如何开口,没有知识和技能,走上社会不会有立足之处!
“学会做人”要有责任心,肯吃苦,会扎实做事。我们有些同学平时自由散漫,连值日工作都不做,大扫除,劳动课时逃之夭夭,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一点不能吃苦。其实学校给大家分配的劳动任务都不重,关键在于你要有责任心,肯吃苦,会做事。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同学之间互助帮助,见到师长问声好。不小心撞到别人说声“对不起”,不说脏话,不边走边吃,不乱扔垃圾,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好好学习,尊重别人,做事要有责任心,热爱自己的学校。让我们学会做人,做一个身体健壮、心理健康、头脑清醒、品德高尚、拥有知识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充满和谐与欢乐!
我的讲话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