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学明:用设计找回遗失的人情味
林学明:用设计找回遗失的人情味
“学校里面的一些老先生、老前辈,他们觉得我们不务正业,甚至当时我们走出校门的时候都要偷偷摸摸。”1984年,林学明与同在美院当老师的两位好友,陈向京和崔华锋成立了广州美院集美设计中心,他们让艺术走出了校门,创立了带有商业性质的设计公司,此举在当时的艺术院校内引起了轰动,因为在别人看来,他们在做一件“另类”的事。“当老师的没有实践经验,怎样教学生?”林学明回忆起那段艰辛的创业日子,还是坚定不移。
七十年代末,林学明成为了“文革”后的第一批学生,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当时的艺术院校老师,很多都是从欧洲留学回来,他们带着最新的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林学明从他们身上吸收到了先进的设计理论,但是却从来没有见识过真正的设计。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中国,他终于体会到了商业空间设计的魅力,也同时见到了经济发展带来的商机。
“那时候我们知识分子对钱的价值判断是误解的。”他认为以前的知识分子太过自命清高,只顾闭门学习。新一代的知识分子,需要服务于社会,甚至创造出价值。创业后的林学明,从小商店、小餐厅的设计做起。渐渐地,他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不过年轻气盛的他,却选择了在事业的巅峰离开,他说,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他来到了美国,但这里所有的一切,都超出了他的想象。在那中国人还在追求自行车和手表的年代,美国人的家庭里,已经享受着有游泳池的生活了。1992年,邓小平南巡,给全世界的人发出了信息,中国要进行经济改革。林学明知道,机会来了。学成归国的他,毅然选择再次创业,这一次,他瞄准了室内设计的市场。
可他万万没想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慢慢丧失的,是他认为那个“寒碜”的年代所拥有的人情味。“现在很多城市里面的高楼,虽然说一栋楼里面住着几千户人,但是谁也不认识谁,这就是一种城市的‘病’。”在他看来,现在的城镇建设是粗犷式的,大家追求的不是幸福生活,而是速度,是GDP的增长。铺张浪费地做城市建筑和公共设施,一味地追求奢华生活,把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改变得面目全非,完全背离了我们给自己定下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这些看似拉近彼此距离的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和工厂,却隔断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甚至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林学明希望,他能够通过设计,用微小的力量感化这个社会。
知识分子需要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凤凰家居】:感谢林老师接受我们凤凰家居的采访,说到中国的设计,您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您见证了中国设计的发展过程,其实设计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林学明】:我是八十年代初大学一毕业就开始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说到设计这个概念,应该是在更早的时间就有了。但老百姓普遍去认知设计这个概念是比较晚的,应该说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大众才开始认识到原来家居是需要设计的,或者说一个商业空间是需要设计的。
【凤凰家居】:那您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是没有这个概念的?
【林学明】:有的。我是77级进入大学学习的,文革以后第一届大学生,当时我们的老师是30、40、50年代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学者。他们到欧洲接受西方的现代主义设计教育,所以带回来的理念是非常新的。可是50、60年代在我们国家建设的一个初级阶段里,他们碰到很多的挫折,而且有很多教授被打成“右派”。他们当时很多西方的比较先进的思想并没有得到应用,文化大革命之前真正设计这个教育体系还是没有建立起来的。
【凤凰家居】:那当时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林学明】:我们当时学得比较广泛,在大学我的专业是陶瓷设计。但是当时我们77、78、7这几届的学生的数量很少,一个班才十几个二十个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一届才七八十个人。在那样的条件下,我们跨专业学习的机会很多,比如说我学陶瓷的,学这个平面设计也跑到装饰规划系里边去听他们的课程,也可以学家居设计。
【凤凰家居】:但是设计的概念在老百姓的观念上还没有形成,不过在教育上面已经有了。
【林学明】:已经开始有了。比如说我们当时毕业分配到广州美术学院当老师。我们要创建一个室内设计的专业,那时候师资很缺的,当时你只要是受过这方面的教育的话,哪怕当时没有教材,也没有教案,社会上也没有很多的成功的设计案例,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如何搭建教育的平台。我记得当时1983年的时候,我看白天鹅宾馆开业落成的时候我是很激动的,因为说实在的,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基本上能看到一个很好的商业空间的设计,几乎是不可能的,全国都没有。原来一些所谓的宾馆、饭店都是很简陋的建设而已。
【凤凰家居】:白天鹅宾馆建成之后,大家会不会对室内设计的概念又会有一个变化? 【林学明】:是,我从事这个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其实是受白天鹅宾馆的启发更多一点,我觉得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了,看到经济发展的苗头了,未来这个市场,未来社会的发展肯定会有一个很广阔的前景,那正好学校也需要我去搭建这样的一个专业平台,那我就投身于这个事业了。
【凤凰家居】:所以后来你又萌生了一个创业的想法? 【林学明】:其实我当时在学校当老师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如果说我们只是在理论上有一些研究,那是不足以的,我们需要有大量的设计实践,这样才能总结出设计的经验,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社会实践是必须的。所以你必须要迈出这个校门,你要跟社会经济发生关系,你要跟社会经济发生关系的话,你要服务于社会大众,你必须要有个服务机构,这个服务机构就是商业机构了。
【凤凰家居】:但是在当时大家还没有形成这种观念的时候你们去做这个会不会有点冒险?
【林学明】:那是很大的冒险。我们当时做一方面有成功带来的喜悦,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是很痛苦的,很多人会有一种现在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态度去看待我们这帮年轻人。
【凤凰家居】:一开始遇到什么困难呢?
【林学明】:困难太多了,学校里面的一些老先生、老前辈,他们是觉得我们不务正业,甚至当时我们走出校门的时候要偷偷摸摸的,他们觉得一天到晚的在图书馆,在家里面备课,才是一个好的老师。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社会的发展是很快的,每天都在进步,我们当老师的每天都要触摸这个城市的脉搏,你才能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消费者需要什么,我们的设计应该提供些什么服务,这个必须要跟社会对接的。
【凤凰家居】:你们当时创业的行为在国内的艺术院校引起了一股轰动,因为当时很少人去做这个事情,或者说是没有人做这个事情,那您是怎么看待艺术走出校园的呢?怎样去把艺术与商业结合起来呢?
【林学明】:其实我觉得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这些知识分子与社会有一个很大的隔阂,其实这个社会是需要大量的知识,知识分子应该走到群众中去,走到社会中去。在改革开放初期,1983—1984年间的时候我们到顺德去为一些乡镇企业做设计,当时我就发现,乡镇企业的那些企业家对知识非常的渴求,希望我们去为他们服务。当时我就想,我们作为大学里面的老师,我们的工资也就60元,我看他们乡镇企业的企业家兜里面就有大把大把的钞票,这是用他们的劳动、智慧去换取的回报。
因为那时候我们知识分子对钱的价值判断是误解的,我们总是以为读书人应该清高,应该好好做学问。其实我觉得,如果你在社会上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作用的话,你也可以得到回报的。那时候我就发现,你在大学里面当老师,实际上还比不上这个当时乡镇企业的一个小老板,这个就不正常了。其实我们很多的青年教师,或者是当时很多大学的知识分子,我们并没有为社会提供服务,如果一旦起到作用的时候,知识最终还是要转化为一个财富。所以这一点对我的启发还是蛮大的。【凤凰家居】:那在你们做设计公司之后,接下来会不会有很多设计公司的出现? 【林学明】:当时我们在广州美术学院的时候,我们成立的是艺术院校里头第一个带有公司性质的设计机构,最后,引发到全国各地都来参观学习,这个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们做出了一种尝试。你作为一个在校的教师,你如何兼顾教职的工作以及你个人的设计的工作。现在看来,大部分从事设计的教师都走了我们这条路,除了教职的岗位外,基本每个人都有设计工作室。我觉得这条路是对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话,一个从事设计教育的教师,你的设计水平是很难提高的。
【凤凰家居】:当时这个设计行业的出现在中国意味着什么呢?
【林学明】:这个行业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还意味着民众有对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就是不满足于基本的温饱,而要追求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
中国居住环境太寒碜 改革开放为设计带来机遇
【凤凰家居】:那时候你们获得很多的成绩,设计的作品也受到大众的认可。正当创业的高峰期,你做了一个决定,选择出国,为什么当初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林学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当时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想国外去看看,开拓视野,看看外面的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从小在国内长大,到30岁还没走出过门。
【凤凰家居】:当时在国内有了解到外国的一些信息吗?
【林学明】:我记得当时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呢,学术气氛还是挺活跃的,对外交流也还是不少,我们就像是一个海绵丢进海里一样,拼命地汲取。虽然当时没有互联网,信息还是很闭塞,但当时在北京还是有条件,比如北京图书馆,还有大学里面的图书馆,还是有很多从国外来的信息,还有一些学术的代表团,国外来的一些学者。我们当时也能看到外面的一些东西,所以非常渴望到外面去看一看,走一走。
【凤凰家居】:那您当时选择了哪个国家? 【林学明】:我当时去了美国。
【凤凰家居】:去美国之后给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林学明】:收获很大,原来是从一个很封闭的社会忽然间到了一个很自由的社会,看什么东西都是新的,什么东西都没有看过。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当时到一个超市里面,我看货架一望无际,上千上万种商品,但在这里边找不见来自于中国的商品,我当时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我们以前在国内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对外部世界也不足,有点井底之蛙的感觉,以为我们很强大,以为我们国家资源很丰富,以为外面怎么不好,但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我看到校园很美,很整洁,人的精神状态也很好,所以就发现有一个很大的落差。
【凤凰家居】:外国的设计会与中国的设计有什么样的差异?
【林学明】:如果用一个家庭居住的例子来讲的话,我们就觉得我们那个年代太寒碜了,我们一无所有,可能就有个手表、自行车,然后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任何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在洛杉矶,很多家庭都有游泳池,我们那时候全广州都没有几个游泳池。我在飞机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房子,每个房子里边都有一小片蓝颜色,一开始还不知道是什么,但飞机往下降的时候我才发现那是游泳池。
【凤凰家居】:所以在您回国之后,您还是继续做室内设计这个工作,原因是什么? 【林学明】:你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你肯定要考虑这个行业是否有需求。【凤凰家居】:所以说您是看到了当时中国有这个需求? 【林学明】:对,很大量的需求。
【凤凰家居】:您是从哪里接收到信息说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
【林学明】:其实我们在国外都有关注国内的一些新闻,邓小平南巡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转折点,他也给全世界的人发出了一个信息,中国真的要搞经济改革,真的要发展经济。所以1992年的时候我就决定回来了。
【凤凰家居】:第二次创业做的事情会有不一样吗?
【林学明】:不一样了,那时候我已经出去了五年了,也看到了很多东西,回来一看,很鲜明的落差,觉得到处都是机遇,到处都需要建设。
【凤凰家居】:那第二次创业的时候你们主要是负责做什么样类型的设计? 【林学明】:那时候我们主要是做酒店多一些,那时候各地都在拼命在造酒店,当时酒店也是一个引领社会风潮,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倡导者,而且这个行业也是集中社会的资源,一个城市的建设,酒店必须要走到前面,所以我们当时回来主要做酒店。
盲目的高速发展没了人情味
【凤凰家居】:在您的作品当中,有挺多中国的元素,您为什么特别注重中国元素的体现?
【林学明】:本身我们受的是中国文化的教育。第二,中国文化本身是优秀的,我们也有责任去传承。第三,我一直都不认为,在设计上只有唯一的一种思考,唯一的国际风格,咱们中国文化是有几千年的历史,我觉得作为一个在中国成长的设计师有理由和责任去表现我们中国的文化。因为中国人肯定会对自己的文化更熟悉,也更有自己比较独特的情感。
【凤凰家居】:那您是怎么样把这些中国元素注入到您的作品当中的呢?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林学明】:在1996年以前,我在这方面思考是少一点的,而且当时是在做一些很落后的东西。当消费者成熟了,这个社会也成熟了,我们也成熟了,我们会思考要怎么去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个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的传统文化跟现代生活它是可以有嫁接的地方的,可以结合的,虽然说在传统的生活里,并没有抽水马桶,也没有沙发,也没有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可是我们有一种很好的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中国人有一种很强的民族性。我们可以把传统的民族精神跟现代的一些生活方式完全是可以结合起来的。比如我们在做中山轻工坊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去考虑的,我们把整个中山轻工坊的整个规划建筑设计包括室内设计都考虑到是在为中国人服务,我们怎么把原来中国人的习俗,在村落式居住的一种田园的生活方式,找到一种有价值的精神。
以前一些村落里,村头的榕树,村里面的祠堂,还有宗族的宗祠等等,还有巷子街道,这些都饱含着亲情,饱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家庭观念,人与人之间居住邻里的关系,我觉得这些东西很有意思,这个比起西方的一栋一栋很独立的别墅来说是不同的生活状态。还有就是我们中国人多地少,怎么样能够让更多的人很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居住在同一个板块,同一个村落里头,这个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现在很多城市里面的高楼,虽然说一栋楼里面住几千户人,但是谁也不认识谁,这些就是一种城市的“病”。
【凤凰家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减少了很多。
【林学明】:对,住得很密,但交流很少,所以我们在中山轻工坊设计的时候我们就留出很多外部的交流空间。我想这个设计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至于属于中国文化里边的很有代表性的符号,我们也有选择性的吸收。各个不同的地域建筑都有一些特别的特征,我觉得有比较好的东西是可以保留下来的。
【凤凰家居】:这算是现代化的一种设计的体现吗?会不会是因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速度很快,现在又提倡城镇化发展,在这种环境下出来的问题呢?
【林学明】:这个其实不仅仅是国内的,在国外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就是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的一些问题,我们只能说尽可能地去避免或者说尽我们的能力去倡导一些好的健康的生活形态。
【凤凰家居】:但是现在会不会很多人都去追求这种现代化的设计?
【林学明】:的确有这样的一种倾向,比如说西方的一些不是很成熟的,一种实验性的公共建筑,但到了中国以后,我们把它这种很极端的设计普及化、扩大化。我觉得跟我们现在所追求的一种价值观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现在是提倡自然环境的保护,提倡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等等,是节约型的社会,才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保证。但是现在一搞城镇化,太粗犷了,很多东西都没有深思熟虑,有很多东西只追求速度,但不追求品质。
本来那条路是弯曲的,前人在建设这条路的时候,他们是考虑到视觉上面的享受,人跟自然的和谐。我们现在一下子把它变成很宽的大马路,笔直的大马路,这其实一点生活情趣都没有,现在速度几乎代表了所有的一切,将来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枯燥无味,因为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在科技发达、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保护、留住一些品位,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凤凰家居】:所以我们应该去找回以前属于中国的东西? 【林学明】:其实我很向往田园生活。【凤凰家居】:外国好像是挺流行这种的。
【林学明】:我印象最深的是德国,德国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除了几个大城市以外,其实大城市里边它城市的绿地保护也很好,剩下的很多著名的产业,它都散落在田园里头。你要是到奔驰汽车公司,你看它周边都是葡萄园,到处都是麦田,它那里根本分不出城市和农村,工厂和田园之间是根本分不出来的,它都是融在一起的,所以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个就是我们最高境界的一种生活状态。
【凤凰家居】:但是现在这种状态,其实就是中国的一个发展特点吗? 【林学明】:那是无意识的一种盲目的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个会带来很多的后遗症。原来的珠三角,我小时候的印象珠三角是很美的,我可以在珠江游泳,也可以在珠江钓鱼。以前到东莞去,看到大片的蕉林,大片的甘蔗林,大片的水稻,这些都变成了工厂、硬地、马路,很多东西变了永远就没有了。如果留着这片地,我们人类还可以在这里生存个几千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是不可以了。
现在都变成工厂了,我们服务的产品都是销往国外,留下的都是污染,国外经济一不好,他们不买你的货的时候,我们的工厂就会倒闭,那剩下的都是马路、水泥板,我们没有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这个是比较可悲的,这个我们要思考。
【凤凰家居】:那这其实也算是我们没有对我们自身文化进行延续。
【林学明】:这也要看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追求的是速度、追求的仅仅是GDP呢,还是我们追求的是种幸福生活呢?幸福生活不以金钱作为衡量的,现在我们基本是以金钱作为衡量的,这个是比较可怕的。
【凤凰家居】:那我们要怎样去保留、挽回这种文化?
【林学明】: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有一个基本的道德观,所谓道德观,我觉得就要有一个作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我们尽可能去年抵制一些跟我前面谈到跟环境保护这个相抵触的项目;尽可能地鼓励一些业主要善待自然,要追求环保、低碳生活。设计师的作用也很小,我们不能影响这个社会,我们只能通过做一些很小的东西去感化这个社会,大的影响大不了,我们就做一些小的事情。
追求奢华让人感觉层次很低
【凤凰家居】:随着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中国设计也经历了30年的发展时间,那在这段时间里面,中国设计有没有形成一些自己的特点呢?有没有找到自己核心的竞争力呢?
【林学明】:如果说我们能够把我们的中国的文化融进我们的设计里,而且我们的设计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消费者服务,我们能带出一种健康的价值观,那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因为西方跟咱们中国的确是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们生存的环境条件也不一样,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但是如果说我们还是像现在这么铺张浪费,这么大批量地去做一些公共的建筑和城市的设施,那我觉得这里面对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来说肯定是不好的。
【凤凰家居】:那所以中国设计的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林学明】:其实我们还没有找到我们真正的生存意义,生存的价值,我们一定要先找到这个,不要盲目。但是我们不拒绝外来的东西,我们要学别人好的东西。但是我觉得一定要因地制宜,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
【凤凰家居】:所以中国设计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您认为应该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做? 【林学明】:对,我认为一个就是因地制宜,要考虑我们自己的文化,要挖掘我们的文化,把它变成一种原始的,而不要盲目地追随。我觉得现在有很多设计很可怕的。
【凤凰家居】:可怕的地方在哪里?
【林学明】:考虑人与自然共存这方面考虑得少,铺张浪费的多,还有就是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说从实际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从解决实际功能需求出发。有很多东西是跟我们设计上的原则相反的,但是在社会上是很合理的。比如说追求一种莫名其妙的宏大。
我们往往在评判一个项目好与不好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空间很高,很宏大,很有张力,很震撼,我们往往是从这方面去评判这个东西好与不好,我们就缺乏一种很理性的思考,这个设计会不会很浪费?实不实用?造价会不会很高?我们从来没有人去考虑这个问题。特别是我们对奢华的追求,这个我是觉得很莫名其妙的。即便是一些很发达国家的人他们也不追求奢华,奢华实际上是一种很封建、没落的思想,现在很多人追求的是一种很简单的生活,这个就是更高尚的精神境界,追求奢侈、奢华的东西就会感觉到人的层次很低。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这种对西方一些追求是非常盲目的,你看我们一些楼盘,这个说是什么巴黎,那个说是什么罗马,这个又说东方威尼斯,那个又说什么帝王的享受,这种头衔,我觉得特别是会带给年轻人或小孩一种非常混乱的价值观。
【凤凰家居】:所以在这次世界设计师大会当中,您是想通过这个大会去传达什么信息? 【林学明】:我是觉得一个成长中的中国设计师,我们思考的是什么?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未来?我主要谈这个问题。另外关于中国的文化,我们的确有几千年的文化,为什么让我们这么困难地迈进现代社会,它的问题所在?我可能会提出很多这样的问题。
【凤凰家居】:这是您个人对于中国设计未来方向的思考,其实对于您自己来说,又是怎样的打算呢?
【林学明】:一个方面,我是会继续从事这个设计行业,另外我也是有一种很重的中国文化情结,在我个人的艺术追求长,我是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表现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到世界中去。比如说我现在绘画,我基本上是用中国的水墨,宣纸作为材料,我是希望让西方的人能看到、看懂我在说什么,我在想什么。
第二篇:用音乐让他们找回自信
用音乐让他们找回自信
河源市源城区东埔小学
陈苑青
【内容摘要】: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是一种表现艺术。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这一生中,如能学会或掌握一种以上的音乐技能,那么,他这一生就有了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音乐课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音乐 孩子 自信
【正文】: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是一种表现艺术。对于一个人来说,在这一生中,如能学会或掌握一种以上的音乐技能,那么,他这一生就有了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因为音乐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生活的情趣,提高人们审美的品位,而且还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拨动人们的心灵,扩大人们交际的能力和自强自立的信心。所以,音乐课在小学的教学领域中,虽然被列为副科,但其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和某些主科比较起来毫不逊色。通过音乐课教学,把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增强他们成长的自信心,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和职责。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缺乏自信的孩子还是随处可见。他们对自己的音准、节奏、音乐表现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没有信心,甚至感到悲观失望。但事实证明,这些孩子对以上能力的表现并不比一般孩子逊色。在考核课上,我安排学生来领唱,可是没有人愿意上来演唱,我只得点名,在乐器伴奏的时候我拿出碰铃等打击乐器,可是很少有学生愿意来尝试。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事后我问过他们为什么都不肯举手,他们说害怕失败,很紧张,很多人只听课但不敢表演等。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发展。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呢?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师要给予学生以真挚的“爱”,特别是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地鼓励和赞扬,才能利于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增强自信心。
一、教师要给学生以真挚的爱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情感是人们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符合人们的需要或能够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们的积极情感,与此相反,凡是不符合或妨碍人们的某些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消极情绪。学生如果对学习音乐缺乏自信,产生消极情绪,结果会使学生的思维、记忆等认知机能受到压抑和阻碍,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以致影响师生友好的关系,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陷入僵局。而感情效应的主导方面是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
在音乐课堂上,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有抵触情绪,他们投来的目光是斜视的,好象要与老师较量似的。我发现这样的孩子多数是学习成绩低下、纪律较差、经常挨老师批评的学生。他们几乎对自己完全失去了自信。我深切感到,做一名教师,要像母亲一样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我们要用真诚的“爱”来调整他们不正确的心态,用音乐让他们找回自信,做他们的好朋友。我面对这些孩子,要以自然、亲切的声调耐心地征求他们对音乐课的希望和意见,要求写成书面材料反馈给老师。我对他们说:“在音乐课堂里,我们师生是平等的,我希望成为大家的好朋友。音乐课没有死记硬背和枯燥无味的内容,有的是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歌喉,可以消除你们学习上的疲劳、心中的烦恼。你们如果学好了,能掌握这门艺术,就可以让你们一生都享有无限的乐趣„„”这段开场白,把同学们的情感激发起来了,斜视眼神变成了和善的微笑。在这之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和这些原来自信心不足的淘气孩子们建立起真诚的友谊,给他们以慈母般的爱,帮助他们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在此基础上,我倡导组建了有60多名孩子参加的鼓乐队。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体会到了学习音乐的乐趣。鼓号队的成员大多选择各班比较顽皮、大胆的孩子。当时,有些班主任老师提出反对意见,怕这些本来就顽皮的孩子参加活动后会更不好管理,更不愿学习。于是我对他们提出了约法三章,即:一要按时参加练习,严格遵守练习时间。二要爱护乐器,如有损坏,除按价赔偿外,还要给予纪律处分。三要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不能因练习影响学业。如有违犯立即停止参加活动。
鼓乐队的同学都较好的遵守了这三条规定,表现的十分出色。实践证明,一些比较顽皮贪玩、原来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孩子,一旦认识上去了,有了学习兴趣和信心,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就会展现出来。他们在音乐这一学科知识的掌握上就
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成功。多年来,在我教过的这些顽皮孩子中,不仅涌现出好多校内的小演员、小歌手、小主持人等,而且在学习上也有了令人满意的进步。
二、教师对学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学生就会产生愉悦和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在音乐课教学中对学生,尤其是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们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和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赞扬,这对调动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在每一堂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仔细寻找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特别是那些对自己失去信心的学生,哪怕他们有一点微不足道的优点,都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真诚表扬。如:“XX同学这些课表现的很不错,XX同学歌唱得很好,XX同学在音乐方面很有潜力„„等等。
在鼓励或赞扬学生时,一定要真诚,发自内心,口吻一定要亲切、热情,应面带微笑,声音要柔和。不然,敏感的学生们就会产生“老师在做戏,老师在夸大其辞,在愚弄我们„„”。如出现这种情绪,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白费功夫了,不仅达不到激发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目的,而且可能会出现更加逆反、更加抵触的心理。
三、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发挥音乐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必须努力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关系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自信的前提。音乐课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投入和心灵感悟来达到教学目标的,若不能让学生具有很好的心态,快乐的情绪和充足的信心,就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音乐课堂上,一切教的活动,都要落实在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认同感与亲切感,乐于接受指导,并且敢说、敢想、敢做,形成师生互动的活跃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欣赏《龟兔赛跑》这首乐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涵,特地为同学们制作了头饰,首先选两名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戴上头饰,一个扮演小乌龟,一个扮演小兔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兔子伴随着活泼欢快的音乐,轻盈优美的跳跃,小乌龟则伴随着徐缓低沉的乐曲慢慢的爬行,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到前边表演,老师对
学生的表演不停地提出鼓励、赞扬,使孩子们勇于表演的信心大增。
又如:二年级的表演课《小乌鸦爱妈妈》,我以满腔的热情参与到表演中去,先是扮演了乌鸦妈妈,全班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小乌鸦;然后我再请一学生扮演乌鸦妈妈,我和其余的学生扮演小乌鸦。整节课都是师生同演,使师生身心都融人到快乐的音乐游戏之中,教师完全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伙伴。这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不仅使音乐课变成了师生共同学习、体验、感受的过程,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孩子们的音乐潜能。使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下克服了自卑心理,培养了自信心。
多一份真挚的“爱”,多一些表扬,多一些互动,让一些自卑的学生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让他们从中找到自信的支撑点,让自信的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由衷地唱出自信的歌,展现出自我的风采!
第三篇:聘 用 证 明
聘 用 证 明
兹有进网作业电工:
(许可证号:)作业类别()与我单位签定劳动合同。
特此证明
单位负责人:
单
位:
****年**月**日
第四篇:聘 用 证 明
拟聘用证明
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实际设置情况,经研究聘用 同志(性别:)为我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妇科职务。
执业级别:执业医师 执业类别: 临 床 执业范围: 医师资格证书编码: 身份证号: 特此证明
医疗机构(盖章):
年 月 日
第五篇:聘 用 证 明
拟聘用证明
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实际设置情况,经研究聘用
志(性别:)为我单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务。
执业级别:
执业类别:
执业范围:
医师资格证书编码:
身份证号:
特此证明
医疗机构(盖章):
年月日同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