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诚信对银行信贷安全的影响力因子研究-

时间:2019-05-15 02:1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务诚信对银行信贷安全的影响力因子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务诚信对银行信贷安全的影响力因子研究-》。

第一篇:税务诚信对银行信贷安全的影响力因子研究-

税务诚信对银行信贷安全的影响力因子研究

作者:唐乃军(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吴伊菡(华夏银行南京分行)

摘要:我国银行的信贷安全对对我国金融甚至经济的安全有重要的影响,当前,银行信贷工作主要集中于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上,银行的工作开展,应在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银行的信贷安全。本文提出利用税务诚信数据来判断企业的运营情况,并进一步研究了税务诚信对于银行信贷安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信贷安全的决策方法。

关键词:税务诚信;银行信贷安全;影响力因子

Tax credit on the security of bank credit of influence

factor research Abstract: our country bank credit security on China's financial and economic security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urrent, bank credit, mainly focus on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risk control, the bank job, should be in strong suppor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security bank credit security.This paper proposes the use of tax credit data to determine the enterprise's state of operation, and further studied the tax credit for bank credit security influence, put forward a kind of new credit safety decision making method.Key words: tax credit;bank credit safety;influence factor

引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以及二次危机的产生,银行的信贷安全风险大幅度提高。而银行的信贷安全是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防范资本外逃,保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主力,同时金融安全又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的安全,所以,研究银行信贷安全的影响因素是目前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传统的信贷安全方法保障,大部分金融机构一般以企业的固定资产,例如土地、房产作为抵押。但是这类方法主要着眼于事后的清算环节。本文从事前规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利用企业的税收诚信和纳税遵从的角度来出发,将税收遵从作为信贷安全的影响因子,来研究该课题,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银行信贷安全的事前决策思路。

1、银行信贷特征和纳税遵从现实中的矛盾性

银行信贷有其自身的特征:其一信贷是专业化的信用,有法律的保障,社会上的贷款者都信任银行这个债务者,将剩余的钱财存在银行,而社会上的借款者,都很依赖银行这个债权人,凭借自身的资产从银行获得相应的贷款,这样,银行既是贷款者又是借款者,形成了社会中的借者和贷者的中间枢纽,银行信贷对于社会中的各种信用关系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动力源;其二银行信贷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基本的原则是还本付息,没有偿还就没有信贷资金的流动,只有做到有存有贷,有借有还,银行信贷才得以正常的运行,才能为个体和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银行信贷本质上,既有其社会性的一面,又有必须进行经营盈利的一面。因此,客观上,在固定资本金的情况下,银行需要放贷给:

(1)具有更好的投资价值的企业,即等额资本回报率高,利润率高的企业;

(2)具有资本充足,有能力保证信贷安全的企业;

所谓纳税遵从,是指是指纳税义务人遵照税收法令及税收政策,向国家正确计算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税收,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行为。按照市场机制理念,大多数的企业或者个体,从利益动机上,有逃避纳税的倾向。即作为自然人有意愿通过积极的手段(合理避税)和消极的手段(逃税漏税)来躲避税收。为了减少企业的赋税,企业有意愿在进行数据申报中:

(1)降低自己的资本投资回报率;

(2)减少企业的资产积累,从而减少税收; 由此可见,在同一数据的表达上,银行信贷特征和纳税遵从从客观上具有矛盾性,例如就企业的利润率而言,从吸收信贷角度,企业希望越高越好,而从纳税角度,企业希望越低越好。

2.纳税诚信对银行信贷安全的影响力因子模型研究 2.1 数据的表达和一致性研究

由上文的表达可知,纳税遵从和银行信贷对于企业具有数据要求的矛盾性,因此,为了评判企业的诚信度以及保证企业的信贷安全,可以将纳税数据通过网络交换的方式和银行进行信息共享,从而从原始数据的匹配上解决企业的数据一致性问题。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手段,可以采用: 1)数据库共享方法; 2)网络接口方法;

3)文件交换共享方法;

从而使银行获得税务机关的纳税数据。通过简单的原始数据匹配和对比,能够在初步程度上判别企业的申报数据,进而从源头上解决企业的基本数据诚信问题,从而判定是否进行信贷操作。

2.2 基于神经网络的税务数据对信贷安全的影响力因子研究

然而,现实中,许多企业的数据提交是一致的,必须从企业数据出发,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才能够鉴定企业的真实经营性。

由于信贷安全的许多指标是不能用数值确定的,即没有明确的边界,只有评价程度的高低,因此本文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评价信贷安全投放的水平。

在神经网络模型中,最具代表意义和广泛用途的是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具有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工作状态稳定、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含有足够多隐节点的3层(包括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模糊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以任意精度逼近一个非线性函数。

下图1表示了一个三层模糊神经网络,其中每个小圆圈表示一个神经元,各个神经元之

间通过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络拓扑。神经网络从其所处的环境中接收信息X,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之后又返回Y到起所处的环境中。每对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上有一个加权系数W,它可以加强或减弱上一个神经元的输出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刺激。这个加权系数通常称为权值,修改权值的规则称为权值学习算法。建立在模糊神经网络基础上的模型根据一定的算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学习,确定网络权值(图2-a)。神经网络模型的权值确定、结构稳定后,就可以处理新的数据,给出相应的输出(图2-b)。

图1 三层模糊神经网络

图2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计算过程

模糊神经网络信贷安全评价模型如下:(1)输入与输出

本文以所有的税收数据指标作为输入向量X(u111,u112,u113,,u524,u525),以对银行信

贷安全的评价作为输出值Y。输入向量包含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对其中的定性指标可以采取税务打分等方法量化。而对税收诚信度等级的量化,本文采取区间法,即将企业的纳税诚信与税收遵从与输出值Y所在区间根据表1的划分相对应,其中C为最低级别税收诚信等级,AAA为最高级别税收诚信级别。

表1 纳税遵从等级区间

(2)网络结构

输入层神经元的个数取20个,与输入向量相对应;输出层为1个神经元;隐含层神经元个数的确定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本文采取的是经验法,取隐含层个数为10,这样,网络的基本结构为20-10-1型三层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3)水平测试结果

首先对某区52家企业的纳税诚信数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获得输入向量组Xi,i1,2,,52。然后,通过专家对这52家企业的税收遵从进行分析,并参照表2中相应区间的中值进行量化。例如,对于A级纳税诚信度,其对应区间为(016,017],量化值取区间

中值0.65。这样,我们得到这52家纳税遵从的量化向量组Y1,i1,2,,52。最后,结合两个

向量组,就可以得到对应这52企业的向量对(Xi,Yi),其中i1,2,,52。

我们以其中50家作为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学习样本,另外2家作为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分析对象。为不失一般性,我们取(Xi,Yi)为学习样本,其中i1,2,,52;以(Xj,Yj)为分析对象,其中j51,52。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按照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的次序取为70-140-1,其中神经元间的初始化权值取区间上的随机值,学习精度0.005,最速下降寻优算法的增益项0.5。先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50个样本进行学习,直到网络收敛

达到稳定。然后再输入Xj,从而获得实际输出值Yj,j=51,51。实验结果如表2-3。

表2-3 实验输出结果 提高税收诚信和信贷安全的一致性研究

由2.2 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税务诚信对于信贷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作用。同时通过研究发现,使用税收数据进行信贷安排,具有非常好的良性循环,主要由于:

(1)如企业希望进行继续经营,首先考虑的是规避风险,因此,具有发展意愿的企业愿意自动规避税务风险;

(2)银行在决定是否给某企业进行贷款时,为了确保自身的信贷安全会考虑企业的一些因素,如诚信度、经济实力和以前的纳税及时与否等,而影响纳税诚信的有纳税人和征税人两大原因,就纳税人本身来看,运用模型进行计算后得到的结果能作为银行衡量企业纳税诚信度的一个标准,能很好的完善银行在信贷方面的缺陷。

综合来看,税务诚信作为影响银行信贷的因素之一,应大力的提倡,达到税务部门和银行共同协作的目的,做好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工作,使银行的信贷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企业获得长远的资金支持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华,企业所得税诚信纳税单因素分析模型的设计及应用[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 [2]李胜军,税收诚信问题探析[J],诚信建设,2011 [3]刘胜利,环境问题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安全的影响[J],自由论坛,2009

第二篇:法律援助论文:法律援助对社会影响力问题的研究

一、法律援助与和谐社会

法律援助又称法律扶助或法律救济,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在免费或收费很少的情况下对需要专业性法律帮助的穷人所给予的帮助”。[1]法律援助制度是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宪法原则,保障公民享受公正法律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法律援助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研究法律援助,分析其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探析法律援助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寻求解决的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否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是否健全,司法人权保障机制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法律援助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重大作用。

1、法律援助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之一。

[2]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不是只是通过立法把各种权利赋予社会公众,没有必需的司法保障制度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再完善的立法也可能是一纸空文。法律援助制度旨在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保护其合法权益,保障其法定权利得以实现而不致成为空中楼阁,它能够保证让每一位社会成员不因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差别,平等地享受到法律的终极关怀,是“一个法治健全的国家不可或缺的司法救济机制”,“法律援助制度是保护公民权利、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

2、法律援助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

法律公正是社会正义的基本内容,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法律援助保障司法公正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保障公民不受经济困难等因素之影响,获得其他有支付能力的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服务,平等地行使诉讼等权利;另一方面就是使审判程序正当化,平衡控、辩双方势力,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有效辩护,避免不公正判决。司法公正使社会成员信任法律从而更加遵守法律。

3、法律援助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然而,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也逐渐暴露:由于拖欠民工工资产生的暴力事件、自杀事件,征用农民土地与城市拆迁问题产生的群众上访并与政府发生冲突的事件近年来诸见报端,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群众因经济原因或法律意识薄弱同时又没享受到必要法律援助,而使事件未能在法律范围内解决而产生社会不和谐之音。因为弱势群体得不到社会救济,不能得到法律帮助,遇到问题就有可能铤而走险,甚至运用暴力手段来获取心理平衡,这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法律援助作用的充分发挥能使上述事件在法律框架内得到解决,避免社会冲突与动荡,达到和谐社会“安定有序”之要求。

二、中国法律援助: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困境

中国的法律援助建设始于1994年司法部首次公开提出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设想,经过十一年发展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应该看到,法律援助在现阶段还面临着种种困境。

1、立法困境。法律援助立法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立法层次不高,已有法规过于粗糙。到目前为止,《刑事诉讼法》与《律师法》的相关规定[3]和《法律援助条例》构筑了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原则和框架,是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法律根据。笔者认为,涉及到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原则及千千万万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法律援助制度,只有两部门法的零星规定及一部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来规范,不仅存在缺乏对社会团体、法律院系开展法律援助的管理及人员身份问题规定的缺陷,而且也难以令地方政府对法律援助事业给予足够的重视。

2、供需困境。我国现有的法律援助人员所能提供的法律援助还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据统计,“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有万,农村贫困人口有6500万,共8500万。如果按照贫困人口中1%的人需要法律援助计算,则每年有85万件法律援助案件;又据共青团中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有3亿多,如果按万分之一的未成年人需要法律援助计算,则每年有3万多件法律援助案件;又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调查结果,我国的残疾人有6000万,按1%的残疾人需要法律援助计算,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就有60多万件;同时,据《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截至1998年我国已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9240万,同样按1%计算,则每年有92万多件法律援助案件。上述几项相加,每年大约有387万件法律援助案件等待办理。以上计算方法尽管存在交叉,但仍属极为保守的数字。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法律援助案件和事项绝大多数需要律师提供帮助,按每位律师每年无偿办理1-2件法律援助案件计算,我国现有的12万律师只能办理12-24万件法律援助案件。供需之间严重的失衡现象凸现在构建和谐社会下法律援助困境等待解决的迫切性。

3、资金困境。我国法律援助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在现阶段决定了法律援助资金困境的必然性。据日前司法部公布的数据,全国各地法律援助财政拨款总额为2.1712亿元,分摊到我国13亿人身上,人均法律援助经费仅一角多钱!而全国法律服务人员实际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为190187件

-,[4]按每件案件花费1200元计,[5]法律援助经费需2.2822亿元,仅实际办案经费缺口就已经高达1110万元!而根据预测,我国贫困人口、残疾人、未成年人以及老年人每年亟待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每年就大约有38.5万件,每年亟需的法律援助经费就达4.62个亿,是目前财政拨款的两倍!法律援助经费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

三.中国法律援助现状

1.狭义法律援助的现状

我国以经济困难的诉讼当事人为援助对象的狭义法律援助萌芽始于1992年。1992年5月,武汉大学成立了“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揭开了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序幕。1994初,中国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广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探索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揭开了中国法制文明史上崭新的一页。《法律援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法律援助制度。1996年3月《刑事诉讼法》第34条的规定,首次在法律上确认了法律援助制度。同年5月《律师法》第41条的规定进一步确认了法律援助制度。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法律援助事业迅速发展,为实现社会平等,促进司法公正,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立法不统一、定位不明晰、经费管理混乱等问题。《法律援助条例》已于9月1日生效施行,标志着我国的法律援助从最初的无法可依、自行其是的混沌局面步入了法治轨道。特别是宪法修正案中对人权尊重和保护的进一步确认重申,以及政府大力开拓执政为民积极推进政治文明的坚强决心和智慧的背景下,法律援助自身也获得了“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的勇气和高度。

2.司法救助的现状

司法救助又称诉讼救助,我国当前的司法救助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对因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诉讼费用及诉讼中产生的其他费用的当事人全部或部分免除其应承担的费用的一项制度。司法救助作为一项司法阳光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开始受到重视和关注。司法救助在立法体制上得到完善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司法救助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些亟待完善的地方:第一,司法救助领域单

一、手段单一。我国当前施行的司法救助主要体现在诉讼费用的缓、减、免方面,而其他方面诸如当事人对诉讼文书的复印、执行阶段的救助等方面较少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救助的全面性。第二,司法救助专项基金并未完全建立,地域差距明显。司法救助专项基金是为救助弱势群体而设立的,应该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第三,司法救助与狭义法律援助之间缺乏联通性。在施救主体上,司法救助与狭义法律援助由于分属不同的单位,因此在申请手续、申请材料等方面,两者缺乏相互之间的承认,受援人如果想要获得救助和援助,便要提出两份不同的申请材料,分别申请,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援助的本意。第四,受援人提供经济困难证明存在困难。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当事人请求司法救助的,应当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3.社会团体及法律院校救助的现状

我国实施法律援助制度以来,各种社会团体一直积极支持和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从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主体主要包括各级工会、妇联、残联、共青团等组织。社会团体对我国法律援助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受自身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其参与法律援助活动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先,社团专门法律援助人才欠缺。直接导致了其每年所办理案件的数量和质量。其次,社会团体法律援助组织的大量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的发展。最后,社会组织开展法律援助的经费严重短缺。除个别经编制部门批准的外,其他社会组织基本上没有专项经费或者经费有限,其业务活动受到很大制约。

我国各类法律院校是我国法学教育的基地,是法律人才的培育摇篮。近年来,许多法律院校纷纷建立了学生法律援助机构,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许多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历史比较悠久的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用非政府的力量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活动,不仅可以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而且具有多种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法律援助: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责任

当前法律援助在立法与实践中面临种种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要进一步发挥法律援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必须明确法律援助的性质。

《法律援助条例》没有明确给法律援助下定义,学者根据其内容将法律援助定义为:“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和社会志愿人员,为某些经济困难的公民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其理念强调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性。“国家是法律援助的主体”,“国家是法律援助义务的承担者”,“法律援助的实施是受国家法律保护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一种国家义务行为”。[6]无论是国家还是学者,在对于法律援助性质的认识上,都过于强调其国家责任性,而忽视了法律援助性质的另一面——社会责任性。笔者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下的法律援助应该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责任。理由如下:

1、法律援助从社会责任到国家责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慈善行为阶段。从其在英国产生的15世纪到19世纪末以前,法律援助通常被认为是律师或其它社会组织因职业道德或为了公共利益的要求,通过免受或减收代理费用而自发地向贫困者提供法律援助的一种慈善行为,即此阶段法律援助是社会的责任。第二阶段是国家职权行为阶段。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平等的观念进一步普及和人民权利意识的提升,以及人权保障运动的高涨,法律援助制度成了国家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通过适当的法律援助计划,使包括贫穷者和其他某些社会特殊群体在内的每个人都公平地获得司法保障和救济的机会,法律援助不再是社会责任的慈善行为,“而被公认为是各国政府的责任”。[7]法律援助在西方从社会责任上升到国家责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社会责任还是国家责任都是历经社会综合因素磨合后与之相适应的。中国自1994年引入法律援助制度至今只有短短11年,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性受国情制约难以充分实现,因而必须重视其社会责任性。

2、法律援助国家责任性的实现以雄厚财政支持为前提。1495年法律援助在英国萌芽时,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胎动时期”,“也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都铎王朝。[8]此时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下的英国政府的财力不足以实现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因而法律援助必然是社会责任的“慈善行为”。到20世纪中期,英国已发展成为“日不落”帝国,雄厚财政支持使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性得以实现。法律援助国家责任的实现必须以雄厚的财政支持也为美国法律援助发展史所证明。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向贫穷宣战”计划,政府注入法律援助的资金稳步增加,法律援助迅速发展,而到80年代里根总统时期,因政府宣布裁减法律援助资金,“将联邦资助削减了35%”,美国法律援助因而立即走向低谷。[9]以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及财政收入要完全履行法律援助的国家责任是不现实的。

五、解决法律援助困境的对策思考

1、提高法律援助的立法层次,完善法律援助体制。

据有关资料表明,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不仅在其国家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中作出有关法律援助的原则性规定,而且都制定有专门的法律援助法,如英国有《法律援助法案》、加拿大有《法律援助法》、美国有《法律服务公司法》等等,法律援助制度的具体实施被纳入了高规格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10]在中国社会贫富分化加剧而导致客观上出现不公,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高法律援助立法层次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应以基本法的层次来规范中国的法律援助工作,使各级党政干部乃至整个社会提高对法律援助的认识,提高公众社会责任感,群策群力,为法律援助工作贡献力量。

2、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法律援助中的作用以缓解供需问题。

据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调研组的分类,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组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各级工、青、妇、老、残等社会团体设立的法律援助组织,一般是在工、青、妇、老、残的维权或信访部门,加挂法律援助中心或站点的牌子,据了解,全国妇联系统法律援助中心或站点有2.5万多个,全国工会系统有9000多个;第二类是法律院校设立的法律援助组织,大致可分为法律诊所和学生志愿组织两种情况,全国大约有30—40个法律院校法律援助组织;第三类是除以上两类外的民间法律援助组织,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组织的业务范围一般是咨询、代书、非诉讼调解等,也办理少量诉讼案件。这些组织的援助对象一般都是经济困难的职工、农民工、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社会组织的法律援助工作在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缓和社会矛盾,实现公平正义中具有积极作用。

1992年5月,武汉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高校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1995年2月,北京大学成立“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和服务中心”;华东政法学院于1997年成立“华东政法学院法律援助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成立了“法律援助与保护中心”,等等。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近20所高校法学院成立了法律援助机构。

3.多渠道解决法律援助资金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相对落后,财力有限,政府不可能在短期内对法律援助大幅度增加财政拨款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就目前而言,以下方式是可行的。

(1)进一步争取社会资金支持,广泛发动社会成员为法律援助捐款。同时也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互联网、电视等媒介或现场开展大规模的募捐公益活动。

(2)建立法律援助分担费用制度。法律援助分担费用制度,指多当受援助的当事人因胜诉或由于受到援助的原因而使其经济状况有实质性改善,并且有能力支付法律援助的部分费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分担范围和分担比例偿还部分费用的制度。

(3)在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律师交纳法律援助金制度。是指律师每年交纳一定数额费用作为法律援助专项经费的制度。[11]桂林、北京等城市已经实行了这方面的做法,并受到了律师的欢迎与好评。

(4)完善法律援助基金管理体系。对于由上述各种方式筹集到的资金,以法律援助基金会的形式进行管理,通过合法运作使基金增值,从而扩大法律援助的可用资金,使纳入基金会管理的资金成为较为持久的法律援助资金来源。

六、结语

法律援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十四年,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也应该重视法律援助所面临的困境。而且法律援助所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解决其困境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本文论述由于笔者能力问题而存在局限性是必然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法律援助不仅要对弱势群体施以及时有效之救济,而且还要主动出击,积极维系社会稳定,预防矛盾出现。但就目前而言,构建和谐社会,法律援助任重道远。

注释:

[1]谭世贵主编:《中国司法制度》,法律出版社,版,第346页

[2]李中春:《法律援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载《中国律师》第6期

[3]《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律师法》第六章规定:“„„公民在赡养、工伤,刑事诉讼、请求国家赔偿和请求发给抚恤金等方面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又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获得法律援助。”

[4]贾午光:《调动资源,有效组织,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职能》,载《中国司法》第10期

[5]槐杨:《法律援助供需矛盾解决途径之探索》,载《党政干部论坛》第4期

[6]牟逍媛:《法律援助制度与诊所法律教育》,载《法学》第8期

[7]谭世贵主编:《中国司法制度》法律出版社版第346页

[8]阎照祥著:《英国史》,人民出版社,版,第132页

[9]沈红卫:《论法律援助的性质及功能》,载《湖南社会科学》3月

[10]林凤章:《我国法律援助的困境分析》,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11]之所以强调在经济发达地区实行,是因为在我国的有些经济发达地区因律师较多(通常也是收入较高的),有些律师并不一定能够每年都被指派办理一件法律援助义务案件,甚至有的律师几年都没有被指派办理过法律援助案件(郑自文,左秀美:《法律援助资金筹集方式及可行性研究》,载《中国司法》第4期),这就极大浪费了律师资源。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律师(通常是收入相对较低的)在没有任何办案补贴的情况下,一年办理十几件法律援助案件(高贞:《法律援助的中国经验》,载《中国司法》第6期),显然,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律师而言,如果在其每年无偿办理十多件案件的情况下还要求其交纳法律援助金,基于自然感情就可以判断这是不合理的。

第三篇:临夏市雾霾天气现状及气象因子对其的影响研究

摘要 利用2014―2015年环境监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情况、污染物的构成及气象条件对雾霾的形成、分布的作用,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与地形、大气环流形势、风速、降水、城市热岛效应都有紧密的联系,其中风速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且简述了气象条件对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影响利弊。

关键词 雾霾;现状;气象因子;甘肃临夏

中图分类号 x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236-04

fog and haze situations and its impact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linxia city

(linxia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ansu province,linxia gansu 731100)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和霾是2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世界气象组织以及中国观测规范对此也都有明确规定。雾是指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能见度降低到1 km以内的自然现象。而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天气被这样定义:“大量极微细的干性尘粒、烟粒等(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均匀悬浮于空中,使空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低于10.0 km、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得远处光亮物略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以上即为雾霾的气象学定义[1-3]。

雾霾天气是雾和霾的混合产物,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很大、水汽充足,风速较小且能见度小于1 km;而出现霾时,其相对湿度一般小于60%、天气较为干燥且能见度小于10 km[4]。由此可见,雾霾现象是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形成的,它与空气湿度、水平能见度和凝结核半径有着直接的关系[5]。另外,雾霾主要是由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而颗粒危害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修订施行,将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基本国策,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颗粒物pm10、颗粒物pm2.5为环境空气质量基本监测项目,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颗粒物pm10 3项被纳入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指标。临夏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1.1 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

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主要包括生产性污染、生活性污染、交通运输性污染。其中,二氧化硫(so2)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排放及烟花爆竹燃放、垃圾焚烧等。二氧化氮(no2)除自然环境生成外,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在工业中的高温燃烧过程及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排放、垃圾焚烧等。一氧化碳(co)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除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外,主要来自于人为排放,排放源主要为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排放及垃圾、秸秆焚烧等。臭氧(o3)是燃料燃烧和工业排放到空气中的污染物经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及高压静电和紫外线作用产生的高浓度臭氧。颗粒物pm10主要来自于污染源的直接排放,如燃煤、机动车等排放的细小颗粒物;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大气运动输入的沙尘,建筑工地、裸露土地、工业生产造成的沙尘、粉尘。颗粒物pm2.5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燃气及燃油排放的烟尘。

1.2 临夏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从图1、2可以看出,11月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为环境空气污染治理关键期;其余时间段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为环境空气污染长效治理期。其中二氧化硫(so2)主要影响时段在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二氧化氮(no2)主要影响时段在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一氧化碳(co)主要影响时段在11月下旬至次年2月中旬;臭氧(o3)主要影响时段在4―9月;颗粒物pm10主要影响时段在11月中旬至次年5月中旬;颗粒物pm2.5主要影响时段在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

临夏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2.1 地理地形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2.1.1 地理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1)风速小,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水平扩散。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呈西南高、东北低于西南而高于中部,呈“l”型倾斜盆地状态。临夏市西倚积石山脉、南屏太子山脉,依大夏河谷沿西南向东北为“u槽”底部,海拔高度1 900 m,两侧山脉海拔2 200 m以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夏冬季受积石山脉和太子山脉的屏障作用,临夏市静风频率高、空气扰动小,平均风速在1.6~1.7 m/s之间,较小的风速不利于污染物水平扩散。春秋季主要是北风,而西南至东北向的“u”型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逆温多,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扩散。秋冬季节由于大气层结比较稳定,逆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逆温层仿佛盖子一样罩在“小盆地地形”的临夏市上空,阻挡了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使环境空气污染物沉积在近地面层,导致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增高。秋季污染浓度开始增加,到冬季污染物浓度为一年中最高,加之冬季燃煤等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空气污染。

2.1.2 山脉阻挡使风沙减少。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太子山脉和积石山脉的屏障作用使得临夏市大风及沙尘天气减少,也使得沿西路、西北路径输送的沙尘天气影响强度减弱。根据气象资料统计分析(1980―2015年),近年来临夏市大风、沙尘天气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自2000年以来,临夏市仅2001年和2002年分别出现2次和1次沙尘暴,其他沙尘均为扬沙和浮尘。由此可见,由山脉屏障作用致使大气运动造成的外源性污染对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影响呈减轻的趋势。

2.1.3 焚风效应不利于冬春季节降水出现。从图4可以看出,受太子山脉、积石山脉地形影响,临夏市焚风特征明显(当冷空气自西向东跨越山脉时,在迎风坡,空气被迫抬升,膨胀降温,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并释放凝结潜热。过山后,气流下沉,空气受到压缩,密度增大,内能增加,造成绝热增温,湿度减小,形成了干热的气流,气象学称此为焚风,通常空气每下降100 m,温度升高1 ℃)。焚风出现经常与偏西风相伴,焚风发生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夏季出现较少,但夏季的焚风会加重高温的强度。焚风主要表现为气温升高、湿度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上造成临夏市冬春季节降水明显偏少,导致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

2.2 气象条件对环境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2.2.1 大气环流影响环境空气污染物扩散。冬春季节临夏市上空基本盛行西北气流,准静止高压型天气较多,降水量只占年总降水量的0.7%~2.8%,大多时间天气晴朗,风速较小,中低层空气发生大规模的下沉运动,易形成逆温层,使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大大下降,呈现所谓“空气停滞”现象。冬春季节受供热燃煤等因素影响,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浓度较高。夏秋季节低气压和锋面型天气较多,大气层结不稳定,降水日数多、降雨量级大,地面盛行偏东、偏南风,呈现气温高、湿度大、雨日多。夏秋季节通常风速较大,大气处于中性或不稳定状态,有利于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加之频繁降水对环境空气污染物能的清除和冲刷作用,使得临夏市夏秋季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

2.2.2 降水有利于环境空气净化。降水对环境空气污染物有着冲刷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粉尘数量和浓度,产生湿沉降,从而降低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长期干旱少雨会导致悬浮颗粒物大幅增加,增加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反之降水时间越长,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越低,夏秋季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日数较多。2015年1月21―25日,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物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浓度持续走高,连续5 d分别超过200 ug/m3和300 ug/m3。26日开始,冷空气逐渐南下侵入,风速加大,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浓度有所降低,自27日降雪开始以后,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浓度急剧下降,至29日降雪天气过程结束后,颗粒物pm2.5和颗粒物pm10浓度维持在100 ug/m3和150 ug/m3以下,1月30日至2月3日临夏市空气质量连续5 d为优,可见降水对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冲刷作用非常明显。

2.2.3 风是环境空气污染物输送扩散的主要动力。风速是大气水平扩散能力的主要指标,直接决定大气稀释扩散能力的大小。由图

6、表1可以看出,环境空气污染物中除臭氧(o3)浓度与平均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外,其余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即风速越大则越有利于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

2.3 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城市热岛效应和环境空气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密切。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因此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临夏市人口密度大(26 966.6人/km2,位居全省第二),居民区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大量的热量;市区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城市水面小、地表含水量低、空气流通不畅、水的蒸发量少、累积的热量不能及时传递出去等因素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城市热岛环流对环境空气污染物输送产生影响。当天气形势比较稳定时,大范围风场微弱时,随着城区热空气的不断上升,上升气流达到一定高度后,又向四周郊区流出,在郊区附近下沉,郊区的近地面空气必然从四周流入市区,气流向市中心辐合,构成局地闭合环流―热岛环流。

临夏市区由于热岛环流的存在经受多次污染。因为环流在下沉过程中,从城区输送出去的污染物随气流回到近地层,然后由流向市区的空气携带再次进入市区,并在市中心(热岛中心)处辐合,加大地面浓度,而上升气流又将把环境空气污染物带到空中向四周辐散,因此热岛环流对城市起着循环污染的作用。

结论

(1)临夏市空气污染物浓度高值主要集中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

(2)污染物浓度与地形、大气环流形势、风速、降水、城市热岛效应都有紧密的联系,其中风速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3)气象条件对临夏市环境空气污染治理利弊不均,利主要体现在:受山脉屏障作用,阻挡了大气环流运动引起的沙尘、粉尘输送;春夏季节环流形势致使大气层结处于中性或不稳定状态,大气垂直运动强烈,有利于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降水对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有较强的稀释作用。弊主要体现在:受地理地形影响导致临夏市风速比较小,不利于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水平扩散;冬春季节环流形势致使大气层结相对稳定,逆温持续时间长且逆温层厚,不利于环境空气污染物的垂直扩散;焚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冬春季节降水明显偏少,致使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比较高;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临夏市环境空气的二次污染和循环污染。

第四篇:煤矿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研究 摘要:煤炭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企业员工必须按章诚信作业、严格诚信监管,一切以诚信为基本原则,才能铸牢煤矿企业的安全防线。在介绍安全诚信概念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煤矿安全诚信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的联系与区别。同时,阐述了煤矿企业推行员工安全诚信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最后建立了员工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并对其做出了详细解释。

关键字:煤矿;员工;安全诚信

1问题的提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支柱产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煤炭企业作为高危行业,煤矿企业员工按章诚信作业、严格诚信监管,本原则,才能铸牢煤矿的安全防线。近来,局领导,在多次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煤矿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这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个人生命,给家庭带来不幸,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

害有以下几个方面:(1)岗位操作的诚信缺失及危害。在现场安全检查中不难发现,在每当问及岗位安全生产情况是,总有一些职工不是夸夸其谈,苦劳,避而不谈的是问题和不足。

有的职工对操作技术不能熟练掌握,有的甚至不懂规程、不懂标准,而且还不懂装懂,不愿或不善于虚心学习。更有的明知规程标准,但为了省时、省事,就放纵侥幸心理,私自改变作业规程,不按正规程序来,以至长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害人害己。

(2)安全管理的诚信缺失及危害。安全管理上的不诚信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把安全第一的思想付诸实际。有的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压倒一切、否定一切的位置上,存在做表面文章,上不严不细,安全检查走马观花,安全投入不能完全到位,安全惩处不能公平公正、严格追究责任。以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管理上的缺失,将直接给企业带来个方面潜在安全隐患,最终造成恶劣的政治影响、社会影响,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管理制度的诚信缺失及危害。由于安全诚信缺失,致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更谈不上防患于未然的效果。比如开展自查活动,往往是不谈主管谈客观,不谈主要谈次要,查出的问题不是太过笼统,怎样拟定,更起不到安全大反思、举一反三的目的。安全管理制度的不严谨,执行不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制度的严肃性。

2安全诚信概念和内涵

2.1安全诚信的概念安全诚信的基本内涵是

个人忠诚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忠实信守安全承诺,风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诚信的诚,就是忠诚、真诚、虔诚。忠诚,就是忠诚地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地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指令,忠诚地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程措施。真诚,就是组织对职工生命安全的真诚关爱以及职工

〔2〕

虔诚,就是自始至终把安全作为“天”字号工程来虔诚对待,目标虔诚追求。在煤矿生产中,忙起来不要,没有从思想深处重视起来。有的是在管理”在诚信道德约束和诚信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和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一切以诚信为基促进1〕。其主要表现及危夸夸其谈的是功劳和最终只会酿成祸端,以诚实守信的作的真诚态度。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实施安全承诺活动,安全上的诚信缺失将会危及就是避而不谈。没有把安全工作放在统揽一切、的安全生产方针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就是鸡毛蒜皮,有的问题连整改措施都不知道该:主动履行安全责任,“”把建成本质安全型企业作为终极

安全诚信的信,就是诺信,守信,践信。诺信,就是以道德操守为保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安全工作做出庄重的承诺。守信,就是以道德规范以依规,信守安全诺言,恪守安全约定,排除一切干扰,忠实履行承诺。践信,就是以道德责任为约束,坚定兑现安全诺言,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2.2煤矿企业安全诚信的概念及要义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安监总煤办〔2009〕35号《关于推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是指煤矿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自觉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行为,以及创造和辨识安全环境、处置危害事件能力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了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履行承诺及义务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企业和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可信程度。

〔3〕

安全诚信的灵魂是诚实守信,核心是责任意识,关键是实事求是,硬性约束是政策法规,柔性要求是道德规范,终极目标是本质安全。①安全诚信的灵魂是诚实守信。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要做好安全工作,都必须坚持诚实守信。离开了诚信,煤矿安全工作就失去了道德支持,安全目标就永远不能实现。

②安全诚信的核心是责任意识。无论是煤矿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把安全作为第一目标,把诚信作为第一追求,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企业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强烈愿望,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和岗位安全职责。③安全诚信的关键是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规律,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在安全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尽诚信责、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④安全诚信的硬性约束是政策法规。正确地理解、坚决而忠实地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上级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循规蹈矩,不越雷池。⑤安全诚信的柔性要求是道德规范。诚信以道德自律为基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信守道德规范,把道德要求化成自觉行动,通过内在约束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主管理。⑥安全诚信的终极目标是本质安全。安全诚信建设的目的是提升组织和个人的本质安全程度,促进“四大要素”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本质安全目标。

3推行员工安全诚信管理的意义

(1)是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保证。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存。离开了诚信,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就是去了道德支撑,安全目标就永远不能实现。促进从生产矿井到区队班组、从领导干部到一线职工不同层次的责任主体把诚信作为道德底线,以组织和个人的诚信主动自觉地把诚信作为道德底线,以组织和个人的诚信主动自觉地把安全生产的各项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2)是提升安全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生产过程中,不可能采取“人盯人”的办法对每一名职工的所有生产行为进行全程、全天候的暗示监督,安全监管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能全覆盖,存在着“空档”和“盲区”。同时,上级的安全监管容易让上级产生“依赖”、“惰性”等心理。为了确保安全生产,往往形成上级忙于监管检查,下级疲于应付检查,职工防范检查,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安全工作靠检查推、质量标准化靠突击抓的不正常现象。做好安全工作,需要上级的监督督导。更要靠自身的主动自觉。提升安全监督效能,有效弥补安全监管力量的不足。

(3)是促进安全工作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必然选择。开展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就是要通过褒奖安全诚信、严惩安全失信,进而在道德层面对职工进行安全价值观的塑造,引导职工用诚信道德来控制和约束个体行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把安全诚信落实到我要安全的具体行动上。

(4)是深化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的客观需要。

人是安全自主管理最活跃、最积极、最关键的因素,也是安全诚信建设的主体。通过创建

安全诚信企业和争当安全诚信职工,能不断地提高企业和职工安全自主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矿井、区队和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和职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必须向道德伦理层延伸,通过提高“人”和“组织”的诚信水平,追求本质安全。4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联系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传承关系,安全诚信管理融入人本管理思想,突出诚信伦理和道德约束,是对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传承;二是扬弃关系,安全诚信管理继承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合理部分,摒弃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理念的创新;三是递进关系,安全诚信管理来源于传统安全管理,发展了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开辟了煤矿安全管理的新境界。

安全诚信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如图

5建立员工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基于上面的安全诚信的模式,建立了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安全诚信体系包括

个目标即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

德标准、技能标准以及岗位操作标准。

安全监督。“

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安全诚信建设的全生产的必然选择,观要求,是实现煤矿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样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个操作体系来实现,宿,其它各项要素的目的都要落实到现场管理中,其作用最终要在现场管理中得以体现。现场管理好坏,是检验各项要素落实情况的最终指标。所以,现场管理又集中体现了各种要素的全面效果。

我管理就是将自我管理内涵特别是将人本理念落实到煤矿具体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体人生价值的实现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基础,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及管理素质为目标,利用安全理念的引导、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全体职工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理格局。

(2)为了更好地实施

是对企业定性目标和定量指标的分解传递,标准是刚性的定额,情况,制订了

履约意愿,技能标准重点强调职工的履约能力,规范。

(3)“三”个标准的实现建立在具有相应保障措施的基础之上,只有保障到位,标准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教育培训主要从员工的安全诚信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展开,化,并自觉自发地积极践行安全诚信理念。安全诚信评价是对各层级的诚信状态进行测评,客观实际地明确各层级的安全诚信程度,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是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之一。安全监督是煤矿企业建立自己的监察制度和机构,负责监督检查煤矿安全法律、“两”个操作体系、“三”个标准、“两”个操作体系包括现场管理和自我管理。“四”个保障是安全教育、安全诚信评价、安全投入和:现场管理是煤矿安全诚信建设的关键和最终归真正把安全理念内化于心、自我规范、是责权利系统的分层分级的细化量化。岗位操作标准从质量和程序两方面加以具体从而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创造安全生产条件而投入的人力、法规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所示。“四”个保障、“五”个支撑。“一”“三”个标准即道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客“两”煤矿安全自以员工个安全责任落实于行,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安全管也就是说,唐口煤矿结合本矿的实际要让广大职工接受和认同诚信文安全投入是为控制煤矿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可以进一步保障安1:“一”个目标、五”个支撑包括安全文化、安全理论、安全制度、安全责任以及信息系统。各要“一”个目标是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是实现煤矿安是企业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即现场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在煤矿安全诚信建设中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逐级安全责任的落实,“两”个操作体系,需要相应的标准作为依据。标准是企业意志的展开,是岗位员工作业行为的度的界限和量的指令。“三”个标准,即道德标准、技能标准以及岗位操作标准。道德标准强调职工的“四”个保障即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诚信评价、安全投入以及安全监督。安全消除事故隐患,全诚信体系地顺利进行。

(4)安全诚信体系的建设必须有相应的支撑体系作为基础,来保证“一”个目标、“两”个操作体系、“三”个标准、“四”个保障的实施。支撑体系作为整个体系的支柱,有着其至关重要的作用。“五”个支撑即安全文化、安全理论、安全制度、安全责任以及信息系统。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企业全体职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煤矿安全发展的有力支撑。安全诚信建设工作的进步,离不开先进科学的安全理论作为支撑。拥有丰富而充实的安全理论,能够改变人们对事故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安全制度是达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基本要求和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搞好煤矿安全工作的前提要素。安全责任管理是对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进行定义、记录、传达,并保证被清楚地理解、准确地记忆和正确地使用。

体系的顺利高效地运作。

6结语

党和国家队诚信企业建设已经提出了明确要求。

设,不仅是解决当前安全工作突出问题的治标之举,全诚信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社平,刘尚林,班士杰,-69.〔2〕陈炳富,周祖城.

李延.适应煤矿安全体制改革,努力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矿井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开展安全诚信建更是推进企业安全发展的治本之策。〔M〕〔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J保证安全诚信: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352004(2).安2008:6836.〔3〕 信息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煤矿安全诚信管理.北京企业伦理学概论-〕.生产运营,

第五篇:青岛市地方税务局对税务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青岛市地方税务局对税务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现代组织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越来越被组织管理者所接受和认同,它在提升组织管理绩效、提高组织成员素质、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等方面的成效,已为实践所证实。在现代组织管理中,组织的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把税务文化建设融入到税务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文化的导向、凝聚、鞭策作用,促进和优化税务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近年来各级税务部门创新内外部管理手段的有益尝试。

在实践中,税务部门高度重视和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注重从文化的层次对税务管理进行重新审视和改进,在税收的各个环节引入文化元素,展现出税收的人本意识和文化韵味。但由于税务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不平衡,在理论上,对税务文化的内涵、外延有待进一步做出界定,在实践中,对如何推进税务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地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税务文化,为税务工作提供新的平台和载体,争创工作新优势,等等,成为税务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税务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以求理清税务文化的本质特性,并提出加强税务文化的必要性,通过对部分单位的税务文化建设实例剖析,探求如何构建税务文化的问题。

「主题词」税务文化

建设

问题研究

一、税务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关于税务文化的内涵。从文化的渊源来讲,“文治武功”、“文胜其质”,含有教化之意,突出以文化人。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文化的内涵也逐渐扩展到人们对物质财富、道德修养、精神生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纵观现有的文献,关于文化的定义不外乎广义和狭义之分,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把物质财富作为文化的内涵。笔者认为,物质财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培育过程,因此,更倾向于把文化界定为“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关于与税收有关的文化,目前有多种称谓,如税文化、税收文化、税务文化、国税文化、地税文化等。虽然都有文化二字,但内涵却不相同。从税收的性质来考察,税收文化实质是指人们围绕税收所形成的具有稳定的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行为主体既包括税务人员、政府机构,又包括全部与税收发生联系的公民。由此可见,税收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讲的税务文化实质上是税收文化的一种,其内涵是指税务机构内部的一种文化形式,反映税务机关内部工作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文化行为,表现为税务机关在税收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物质形式、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当然,税务文化在对税务干部职工进行约束、激励的同时也会对纳税人及社会公众产生影响。由于税务工作具有公共性、执法性、服务性、经济性的特点,因而,税务文化也有不同于企业文化和其他行业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其具有组织性、行政性、管理性、实践性、服务性的综合特征。

(图一:税务文化与税收文化)

(二)关于税务文化的外延。现在有关税务文化内容划分的标准和看法有很多,有人认为税务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有人认为税务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还有的认为税务文化应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本文倾向于采用第三种观点,即税务文化分为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行为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等。

(图二:税务文化分类)

此外,还有必要澄清税务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和税务形象等的区别与联系。税务文化本质上属于行政文化的范畴,而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范畴,税务文化不仅包含价值观、职业道德,还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涵盖组织行为、管理制度和物质保障等。税务文化建设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体和平台,通过精神、制度、行为、物质文化的渗透和凝聚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税收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和动力。

税务文化建设不等同于精神文明创建和税务形象。文化侧重过程,文明、形象侧重结果。税务文化是税务形象和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途径,它决定形象和文明创建的程度和方向。好的税务形象和文明创建是税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优秀税务文化建设成果的体现,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有利于从整体上推进三个文明不断发展和整体社会形象的提升。

二、税务文化建设必要性研究

(一)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税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首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税务工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一方面,税务工作要坚决完成组织收入、服务经济发展、调节分配的税收职能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为税务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条件。其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税务工作要加强对人的工作。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人发展到一定层次时,不仅要满足其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满足其精神的文化追求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需要通过税务文化建设,培植共同的部门理想和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人的发展,统一个体与团队目标,凝聚人心,和谐共建,推动税收事业健康发展。再次,通过税务文化建设,对干部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形成对税务工作有利的社会文化思维和文化环境,对增强全社会诚信纳税意识、诚信征税意识具有重要意义,这与和谐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

(二)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税务部门增强管理效能的客观要求

美国管理协会曾做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68%的企业失去顾客的原因是服务不好。服务问题既是一个管理机制问题,又是一个思想文化问题。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是从企业建设伊始的技术层面开始,发展到企业的管理层面,又从管理层面发展到企业的文化层面。虽然企业文化与税务文化有很大不同,但企业文化中的服务性、开放性、人文性、包容性的特点也值得税务部门借鉴,用全新的文化管理对传统税收管理模式进行再造,使各项管理更具人性化、科学化,增强税收管理效能。

(三)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提升税务干部素质的必要手段

当前,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种社会文化交融、价值多元的交错,不可避免地给税务干部的思想和行为带来深刻影响。有的干部思想、素质、能力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的干部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动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挑战。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先进的文化导向,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先进税务文化,引导广大干部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造就一支思想作风硬、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税务干部队伍。

(四)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提升税务部门形象的必然要求

一种良好的人文环境、行业文化如同润滑油、催化剂、粘合剂,可以使组织成员在良好的环境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通过税务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形象和辐射作用,加强宣传,规范行为,以公平公正、文明优质、高效快捷,对外展示税务部门的崭新形象,赢得纳税人和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五)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缩短文化差距、争创税务工作新优势的客观需求

税务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思想认识、实践探索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如,有的单位对税务文化建设还停留在一般认识上,还没有把税务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与现有工作进行对接,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犹如雾里看花,对税务文化建设没有明晰的概念,有的甚至把税务文化、文明建设、文体活动、教育培训、岗位练兵和思想政治工作画等号;有的单位没有健全的统一领导和工作机制,没有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人员、机构、经费、保障措施等还没有到位,各单位的税务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处于自发阶段,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指导,税务文化建设的效果不理想。有的单位税务文化的内容还没有统一,有的文化建设处于萌芽状态。税务理念、税务精神、税务价值观等没有正式确立,制度、物质、行为等方面也没有体现出特色文化品位。

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广大税务干部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亟需我们增强发展税务文化的责任感,应对挑战,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在构建特色税务文化的过程中争创税务工作新优势。

三、税务文化建设总体思路与框架设计及实现途径

(一)总体思路

税务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统一规划和部署,对涵盖税务文化全部内容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进行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建设,使税务系统形成文化建设的原动力,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干部行为进一步规范,献身税务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明显增强;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税务形象进一步提升,系统三个文明建设迈出新的步伐。税务文化建设要坚持围绕税收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治法治相结合;坚持吸收借鉴、兼容并蓄等原则。

(二)框架设计

税务文化建设的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精神文化是灵魂,行为文化是佐证,制度文化是支撑,物质文化是前提和载体。

1、以构建和谐税务理念为核心,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税务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处在核心层次,是税务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是其他文化层次的升华。建设精神文化,就是要形成税务系统整体的、全体干部认同的税务理念,明确价值取向,提高精神境界,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增强综合素质,使干部把自身价值的实现同税务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税务事业的长远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1)确立税务文化理念。税务文化理念是税务人员共同的意识中深层的理性内容,它是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从意识形态深层对税收事业的生存发展产生影响的部分。它应反映税务人员的共同追求、践行宗旨、以及在治税、管理、发展、服务、职业等方面的意识、指导思想、原则和行为规范等。

①共同愿景(或者共同理想):税务部门在税收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人员所共同认同的理想和追求。

②核心理念(或者税务精神):就是税务部门作为一个组织整体存在的原动力、秉承的基本信念和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理念体系的核心,反映了全体税务干部公认的价值观念。

③治税理念(或者治税意识):反映税务机关在如何治税方面的工作方针。包括税收与经济、法治与文明、执法与服务、科技与人文等观念。

④服务理念:指税务部门对税收服务工作所持的态度和定位及指导思想。包括税收服务工作追求、服务宗旨、工作标准等内容。

⑤管理理念:反映税务部门内部组织体系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思想。

⑥发展理念:就是税务部门发展的动力、方式、遵循的原则等。

⑦行为准则:反映税务部门干部的行为基本规范和应遵循的标准。

⑧人才理念:就是税务部门的人才观,包括人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等。

上述理念在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民族文化传统、税收文化传统、现代税收治税思想、本单位的历史考量等,符合文化要求、时代要求、风俗习惯要求等,体现出地域特色,并具有整体性、个性化和持久性等特点,具体表现为高度概括和凝练的妙语精句。

(2)培养职业意识。税务部门干部职业道德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要素,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就是发挥其教育、调节、规范作用,使税务干部做到热爱税收事业,形成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健康意识、团队意识、细节意识、学习意识,此外,还包含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

2、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税务文化的中间层。它对税务人员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制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为,一方面,要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和税务发展的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逐步形成一个健全的、系统化、标准化的制度体系,使每个工作环节都有章可循。如,税收管理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内部行政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制度的落实,对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严厉查处违反法规制度的行为,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纠。

3、以行为约束引导为核心,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处于税务文化的次中间层,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和佐证。税务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税务干部的行为来体现的。(1)领导者示范行为。领导者的行为代表税务机关的行为,言行举止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领导者要通过自身的行为产生正面的示范带动作用。(2)先进典型引导行为。税务系统的先进典型包括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他们的行为标准体现了税务价值观和精神,通过他们人格化的行为规范,可以发挥典型的导向作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3)税务机关整体行为。发挥税务文化的引导和软约束作用,通过倡导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习惯,如统一着装挂牌上岗、统一使用普通话,规范执法行为,优化服务行为,形成日常工作规范,促使税务干部行为符合时代赋予的税务工作要求。

4、以物化行业特征为核心,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处于税务文化的表层,是其他文化层次的前提和载体。虽然它是有形的、直观的,但也折射出丰富的税务精神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基层建设,改善税务机关办公、生活、征管的环境和条件,使税务人员在一个比较安全和优雅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物质文化建设不是单纯的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是要突出税务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从大到办公室、办税服务厅、信息化建设,小到报表设计、宣传印刷,都要体现税务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

(三)丰富税务文化建设的载体

税务文化是抽象的,需要通过丰富的载体呈现和予以深化,不断提高税务文化建设的效果。

1、宣传推广载体。对内,要通过开展理念征集、献一策、开办税务文化讲坛等形式,正面宣传税务文化,使广大税务干部接纳共同的价值观、税务理念;对外,要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站、数字电视、报纸杂志等,宣传税务文化建设的成果,扩大社会知名度和影响。

2、典型培养载体。通过学习型组织创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使税务系统涌现出一批能够代表税务系统形象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使干部学有标准,赶有目标,提高思想和精神境界。

3、群体性活动载体。创办税务文化刊物,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岗位练兵、文艺汇演、体育比赛、才艺展示等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定期开展社会各界的文化互动活动,如税企文化节、税务文化研讨会、文化沙龙等,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4、品牌形象载体。借助文字、图像、声音等对税务文化的内涵进行反映,增强税务干部和社会各界的认识度。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宣传品牌、服务品牌、管理品牌,成熟时进行专利注册,统一使用固定字体、固定徽标,还可以聘请形象代言人、设计吉祥物、编唱税务歌曲等,形成独特的税务文化标识。

(四)建立健全税务文化建设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税务文化建设还必须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保障其顺利运行。

1、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保障文化建设的延续性,建立科学完备的制度保障体系,在人员、经费、机构、场所等方面给与必要的支持,夯实税务文化建设的工作基础。

2、建立宣传沟通机制。对内对外都要大力宣传税务文化,让干部和社会各界认识建立税务文化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积极动员,形成大家热情参与、积极研究、认真实践、群力共建的良好局面。

3、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反映税务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涵盖税务价值观、行为规范、治税环境、地税形象等方面,考核方法可综合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与社会调查、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形式,对税务文化建设工作绩效进行评估,指导其健康发展。

4、建立试点推广机制。制定税务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或总体规划,分阶段选择突破口逐步实施,可以选择文化建设基础较好的单位先行试点,积累经验,通过引导示范,稳步在全系统加以推进。

四、各地税务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各级税务系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特色税务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构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税务文化,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文化精品,对外展示了税务系统崭新形象。现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省市税务文化。

(一)江西省的地税文化建设

江西省地税局高度重视税务文化建设,把地税文化建设、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地税事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该局于2006年出台了《江西省地税局税务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地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并鲜明地提出构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位一体”的江西税务文化体系。坚持把“三个大于”作为税务文化的基本原则,即人的价值大于物的价值、团队价值大于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大于部门价值。明确了四种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措施。该局还将地税文化建设细分为宣传阶段、试点阶段、推广阶段三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为进一步推动地税文化建设,该局还于近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地税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载体和组织领导做出了统一要求。该省的地税文化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1、精神文化建设较为突出。江西省地税局在税务文化建设中将精神文化放在核心位臵,其“和谐聚力、诚信服务、争做第一”的核心理念、服务理念、干部行为规范、价值观等内容,鲜明地展示在江西地税系统的每个角落。该省还通过各种形式在宣传栏、电梯口、走廊等宣传其核心理念、“三个大于”和“六个坚持”的工作思想。

2、文化载体较为丰富。该省地税文化建设的载体达12项,丰富的载体使地税文化由抽象变为形象化,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如,全省统一编印的《江西地税文化手册》,每个县区局设有荣誉室、文体活动室,定期开展“践行地税文化标兵”推选活动、全民健身、系统运动会、文艺调演、编唱江西地税歌曲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此外,他们有省局统一的地税形象识别系统,该省的服务品牌“为纳税人服务”统一用“毛体”书写,印制在办税厅、交通工具上。

3、注重交流推广和试点。该省针对地税文化建设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举办地税文化讲坛,一方面积累经验,扩大共识,另一方面广泛宣传,扩大影响。该局的试点单位景德镇市地税局还联合黄山市、武汉洪山区等地的地税局成立地税文化研讨圈,定期进行文化方面的研讨和工作交流。该局还办有《映山红诗歌集》、《廉政文化手册》、《瓷都地税》等文化刊物,成为干部沟通交流地税文化的平台。

(二)福建省国税局税务文化建设

近年来,福建省国税系统依托各种文化建设活动,深入开展以引导人、激励人、发展人为主要内容的税务文化建设,塑造了税务队伍的崭新形象,促进了税收工作。针对新形势下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该局以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创造力和执行力为重点,提出了实现税务文化建设的“12345工程”,即建设一个文化基地、组建二支队伍(一支运动队、一支文艺队)、倡导“三实作风”(做人诚实、作风扎实、工作踏实)、弘扬“四种精神”(敬业、进取、务实、创新)、传承“五种理念”(法治、大局、学习、奉献、服务),把税务文化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该局还积极抢占网络这块重要的文化阵地,打造“数字福建国税”,使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四化”,即工作部署无纸化、思想教育数字化、思想调查点击化、思想交流互动化。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福建国税还集中精力在省局机关和9个市、区局创办了“税务文化基地”,成为弘扬税务文化、激励广大税务员工的重要窗口。从2001年起,福建国税还着手实施了税务文化建设“双十工程”,即以9个设区市局和省局机关为单位,组建十支运动队和十支文艺小分队,将文体活动延伸到员工的业余生活。省局举行了全省国税系统文艺会演,活跃了广大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团队精神,使“双十工程”成为税务文化建设的精品工程。

(三)湖南省地税文化建设

湖南省地税局2001年起,积极开展税务文化研究。2002年3月提出了关于税务文化的研究和探讨。该省有专门分管税务文化建设的领导,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基层单位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开展税务文化建设试点,探索税务文化的实现形式和途径。重点抓了1个市局机关(郴州)和3个区县局(株洲一分局、衡阳雁峰分局、韶山市地税局)的试点建设,并确定了湖南税务精神,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公正执法、廉洁奉公”.该省还对税务干部的文明用语、办税服务厅建设、政务公开等的规范问题,进行了研究。2002年下半年制定了《湖南省税务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对税务文化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主要目标、主要措施等进行了明确,动员和推行了税务文化建设。该省地税文化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1、领导高度重视。该省地税文化起步较早,从省局到地税基层,均高度重视,省局副局长专门分管地税文化建设,各市、县地税局一把手、分管副局长,专门研究地税文化,他们还设有专门的地税文化建设办公室,省局设在政工部门,市区县局设在人事政工科,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文化建设的推动工作。

2、理论探索较为超前。该省地税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方面比较超前,2003年就完成了地税文化建设的专著。在对地税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内容与作用、特征与特性进行研究的同时,从实践层面确定了地税理念、地税精神、地税价值观等,此外他们还引入学习型组织、能本管理、CI战略等,导入地税文化创建之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探索。

3、试点工作百花齐放。各试点单位不是禁锢于一个文化模式,而是有所侧重、各有特色,如郴州地税局更侧重硬环境的文化建设,在院落布臵、办公室装饰中突出体现地税文化品位。韶山市地税局更注重精神文化的定位与诠释,并把“奉献敬业,追求卓越”作为韶山地税精神,以此为基础夯实物质文化、健全制度文化等。

(四)青岛市地税局税务文化建设实践效果

青岛市地税局初步构建了“四个坚持”的税务文化建设思路。即坚持以人为本,抓好精神文化建设;坚持高效规范,规范行为文化;坚持精品路线,打造品牌文化;坚持文明诚信,树立良好形象。通过实施“四个坚持”的文化战略,达到了以下效果。

1、品牌文化成为精品。他们在地税文化建设中,高度重视品牌文化建设,发挥品牌文化的凝炼和提升作用。学习海尔、海信等先进企业文化,结合青岛地税实际,先后培育出“税企金桥”服务品牌、“房地产一体化管理”管理品牌、“地税事业、好书相助”学习品牌等。其中“税企金桥”服务品牌已进行了专利注册,在全系统各纳税服务大厅悬挂“税企金桥”徽标,在公告、宣传品印刷“税企金桥”字样,使其人人皆知,自觉践行。2005年该品牌被授予青岛市财贸系统“十大杰出品牌”,2006年又被评为青岛市服务名牌。该局及时总结推广,发挥品牌效应,将其打造成文化精品,成为税务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亮点。

2、精神文化深入人心。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是组织前进的动力源泉。在全系统开展了地税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评选出“十大文化建设金点子”、“十佳个人文化理念”,并初步拟定了青岛地税系统文化理念。

共同愿景:带过硬队伍,树良好形象,建和谐地税,创一流业绩;

核心理念:聚财报国,繁荣青岛,诚信明礼,和谐共赢;

服务理念:用勤奋敬业报国,用真情服务税企,用公正赢得民心,用诚信铸造税魂;

服务品牌:税企金桥;

管理理念:人本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

发展理念:持续创新,追求卓越,科学发展,争创一流;

行为准则:爱岗敬业,文明服务,公正执法,廉洁高效;

个人修养: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自强不息,德才兼修;

人才理念: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环境留人,以制度留人。

对文化立意、核心理念、治税理念、服务理念、管理理念、行为准则等,通过宣传灌输、职业教育、谈心交流等形式,让每个干部形成观念共识,从而固化为工作、学习、生活的自觉行为。

3、群众文化载体进一步丰富。该局建立了立体式、多层次的活动载体,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编发《地税政工》、《地税党建》简报和《地税团讯》、《地税青年论坛》、《地税人》等刊物;在机关办公楼和科处室建设文化墙、文化走廊、文化楼道;修建了阅览室、乒乓球室、羽毛球馆、健身房等文体活动场所,成立了乒乓球、羽毛球、摄影、书画、文艺、棋牌等6个业余活动协会,每两年还组织一次全系统田径运动会。满足了干部职工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使干部职工在文化活动中得到启发教育,培育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质。

4、执法服务形象明显提升。通过税务文化的引导、渗透、凝聚作用,逐步建立起以科学精细为特征的税收管理新机制,以职责落实为基础的税收执法新机制,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实现了对税收执法行为的实时监控、自动考核、定期通报,干部的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以办税服务厅、地税12366服务热线、网上地税、短信提醒网“四个平台”建设为带动,打造了立体化、全方位、无缝隙的纳税服务网络体系,推行电子远程申报、“网送税法”、上门培训辅导等便民措施,为纳税人提供了人性化、个性化、便捷化、精细化的服务。定期开展服务回访、纳税服务示范窗口、服务明星等评比活动,对外展示了青岛地税文明服务的良好形象。

5、干部素质凸现活力。坚持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税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岛地税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干部成才,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学振超、练绝活”岗位练兵、技能大比武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干部职工素质提高。目前,大专以上学历占干部职工的95%以上,在总局和省局组织的岗位比武、竞赛中,多次取得优秀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征管能手、稽查能手、计算机能手。注重先进典型的培养,发挥典型的导向作用,定期开展“十佳地税青年”和“十佳地税巾帼”评选及“先锋党员示范岗”、“青年文明示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培养了20多名全国税务系统先进个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卫士、山东省十杰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先进个人。有20多个集体被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示范岗、山东省青年文明号等,树立了一批具有行业特色、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

6、税收收入更好更快地稳定增长。围绕税收中心工作,为税收事业发展的大局服务是税务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不竭动力。青岛地税局开展税务文化建设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了税收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和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税收收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2005年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125.88亿元,增长20.63%.2006年继续保持了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组织各项收入和税收收入149.42亿元,同比增长18.69%.2007年前6个月组织各项收入88、78亿元,同比增长18.91%.实现了时间过半,税收任务超半的目标。

税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立竿见影,只有遵循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正确的文化建设原则和方向,结合实际,持之以恒,潜移默化,文化对税收事业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才会逐渐形成。

参考文献:

1、谢旭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2005年全国税务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2、谢旭人,加强税务文化建设 促进税收事业发展,2005.3、毛云芳,现代税收文化内涵及其建设的再探讨,《税务研究》,2005.4、李林平,中西税收文化之比较,《理论导刊》,2005.5、张运英等,湖南地税文化建设论,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6、张辉、李建国,税务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山东地税,2006.12.7、董志林等,税务文化建设研究总报告,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下载税务诚信对银行信贷安全的影响力因子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务诚信对银行信贷安全的影响力因子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诚信建设的影响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诚信建设的影响研究 诚信,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说到底,无非就是要求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做到诚实守信而已。诚信这个古老的话题之所以在现代社会再......

    对城市安全供水体系建设的研究

    对城市安全供水体系建设的研究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水资源。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城市的产业结构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是维护城市......

    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及监管对策的研究

    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及监管对策的研究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食用产品质量不高、专用产品不足等几大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对其全过程及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农产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