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及监管对策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19:1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及监管对策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及监管对策的研究》。

第一篇: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及监管对策的研究

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及监管对策的研究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食用产品质量不高、专用产品不足等几大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对其全过程及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

农产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食用品质量不高,主要是早籼稻、东北春小麦、南方冬小麦等品质较差,加工转化比较困难。二是专用产品不足,主要表现在专用小麦,如硬质面包小麦、软质饼干小麦、优质啤酒小麦等产量不足,仍需大量进口。三是卫生安全状况不理想,主要是一些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如大米、小麦的金属残留超标,油菜籽、花生的乐果残留超标,茶叶的氰戊菊酯残留超标、蔬菜的有机磷类和菊酯类农药残留超标,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不当,致使一些有害成分残留于肉食及部分水产品中,对人体构成潜在的危害。四是农产品中掺杂使假,甚至掺进有害物质,影响农产品品质和人身健康。

笔者认为,造成这些质量安全问题有以下六方面原因:一是产地环境受到污染。工业“三废”的排放或用污水灌溉农田,从水、土、气等多个方面对土壤侵袭和污染,这会使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元素含量偏高,从而造成部分农产品有害成分超标。二是高毒、剧毒农药过量使用,造成农药残留超标。三是氮素化肥使用比例偏高,土壤中易生成亚硝酸盐积累,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四是兽类、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使用不当,造成肉类、水产品中含有有害成分。五是缺乏严格的生产技术标准、检验检测制度和监督机制,致使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六是社会诚信的缺乏。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按规定进行生产和经营,只图经济利益,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农业生产管理必须由偏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安全管理转变,农产品销售也要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因此,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迫切任务。近年来,由于受一部分农产品质量不过关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农产品出口受阻,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等现象时有发生。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对“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

建立农业标准体系,实行全方位监管。制定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农业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依据,逐步实现我国农业标准体系和标准管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尤其要加强对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加强农产品国际质量标准研究,以适应农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加强生产管理,强化源头监管。净化产地环境,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强化农产品投入品管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公告制度;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指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和加工;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制度,积极扶植和发展专业技术协会、流通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公司加农户、协会加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市场要求调整农产品产业结构和布局。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流通监管。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一要实行农产品质量认证认可制度。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对生产出的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实行标识管理,发展品牌农产品。二要建立监测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点,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检测,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不准进入流通市场。三要实行标识管理制度,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地标识制度,即对包装上市的农产品要标明产地和生产者。四要推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监管。统一规划、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测机构和自律检测机构。国家和省、市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要承担检测执法任务。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也建立速测站,主要是开展自律性检测,同时,也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建立中介性检测中心;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丰富检测手段,充实检测力量,提高检测能力;严格把关农产品检测机构的资质认证和计量认证,统一检测标准,做到检测结果互认;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人员培训,提高其检验检测水平;推广速测技术,让广大消费者充分地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进行监督。尽快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并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监督,适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对查出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依法进行处理,从而依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第二篇: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

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与监管对策

黄进斌1,吴朝霞2

1.福建省莆田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

2.福建省税务学校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也强调,要实施农业标准化,发展品牌农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积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等标识认证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意义重大。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农产品认证认可形势良好,认证产地和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增强,但农产品和产地认证数量较少,环境污染较严重

目前,全省累计认证并有效使用标志的“农业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量1746个,企业977家,其质量抽检合格率多年来均保持在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可靠,全省种植业产地监测面积超过16万hm。在获证企业中,有30多家龙头企业在福州、厦门等城市开设了500多个“农业三品” 专卖店(柜),获证的蔬菜、猪肉等主要菜篮子产品的年销售量都在2万t以

2上。从农业部发布的全国2009年第1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看,福建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食用菌质量安全和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分别为100%、100%和92%。通过产地认定,从生产源头和生产过程控制了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产品认证,获证企业依托基地带动农户,示范推广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科学种养模式,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宣传和普及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强化了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了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但目前,全省通过“农业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比例还较低,居全国各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各级从事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机构、人员配备还不健全。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没有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和肥料,造成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农业面源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影响了农业生产环境。个别地区工业“三废”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导致产地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还有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废旧电池乱丢乱弃现象较为严重,治理难度大,造成产地重金属污染。此外,水域环境污染、劣质饲料污染也给养殖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1.2 农业检验监测初具规模与实力,但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和评价体系仍不健全,检测技术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抓好农产品主产区、农贸市场和超市自律性检测的同时,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加强日常监测,规范市场行为。全省已建立1个省级农业检验监测中心,9个设区市及大部分县区都设立了农业检验监测机构,形成了以省、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点为基础,大宗农产品主产区、“菜篮子” 产品基地、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速测站为依托,覆盖全省、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狠抓治理“餐桌污染”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农业检验监测中心作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自2006年起实施了农兽药残留监控、饲料质量安全监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共检测蔬菜、畜产品1万多个;自2001年起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产地定点监测,累计速测蔬菜样品40多万份。福建省农业检验监测中心现有工作人员60名,实验室面积约3000m2,拥有先进仪器设备200多台套,总值约3000万元,是全国唯一一家真正综合了种养殖业检测的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该中心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省级计量认证和农业部相关资格认证,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能力达1657类10182项,检测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方面,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构建了市(县、区)动物卫生防疫监督所、乡镇畜牧站(中心)、村防疫员三级畜禽防疫体系。但全省各农业检测机构由于缺乏经费保障等原因存在规模偏小、检测技术力量不强、检测设备不齐全、检测功能不全、检测覆盖面不宽等状况,检测技术和水平有限。部分小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仍没有设立检测室。

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全面增强,但综合执法力度仍显不足 目前,福建已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管。全省形成了县级农业执法大队、设区市级农业执法支队、省级农业执法总队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一是加强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禁用农业投入品行为,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2007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来,全省农业部门累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6.98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3.66万家,立案查处假劣农资违法案件2713起,销毁禁用农药和假劣农资102.6t,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372万元。二是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和认证农产品标识的监管。全省已有40个县列入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做好耕地土壤养分测试,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但总的来说,“农业三品”市场影响力还不够大。不少获证企业因为鲜活产品不便贴标志等原因,没有使用认证标志,造成市场上有效使用标志的“农业三品” 产品较少,市场占有率偏低;一些获证企业没有规范、有效地使用“农业三品”标志;违法冒用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中使用催化剂、化学制剂、激素类物质等违禁物现象还时有发生,农资经营秩序仍需强化整顿规范。有的农业生产者没有科学合理地用药、用肥,有些蔬菜、水果还存在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现象。进入市场交易的部分农产品存在索证困难,难以建立完整的台账管理制度,给有质量安全问题的农产品追根溯源带来了困难,难以把好质量安全关。部分农村生猪定点屠宰监管不到位,仍存在生猪私屠乱宰现象。

1.4 农业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但基础比较薄弱,水平仍不高 把生产环节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和重点,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指导企业和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提倡和推进清洁生产、健康养殖。现代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全面增强。福建全省已建设1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和10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共有强制性农业地方标准210项,推荐性农业地方标准537项,基本涵盖了福建省优势特色农产品,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积极的贡献。但各级财政对农业标准化的投入还不足,农业标准化知识在全省尚未普及,实施标准化还不能成为生产者的自觉行为,制定和实施的地方标准偏少且还处于分散状态,部分农产品基本上处于无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无标准流通的状态。

1.5全社会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逐步形成,但齐抓共管的机制还不健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依法监管新阶段。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已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内容,并不断健全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但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涉及工商、质监、农业、经贸、卫生、企业、农民等方方面面,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形不成合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尚不健全。一些小规模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意识差,自律管理不到位,很多消费者也缺乏基本的安全保护意识,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整体提高。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2.1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 生产环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有关部门要全面清查隐患,加强风险评估,着力解决突出问题。要强化生产源头管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产品大气、土壤、水体等环境安全评价和监控,治理控制各种污染源。认真做好农产品产地建设规划,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区域生产、捕捞、采集食用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查处违法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保证安全农资的供应。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资质量监测和监督抽查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和问题突出的区域、产品、企业进行重点监测,依法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发布消费警示。要加强检测结果分析,准确掌握当地农资质量状况,提升预警能力。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农业环境污染状况监测,针对可能出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在农作物病害防治方面,通过在全省各地设立的测报点进行病害测报,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措施应对,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动物疫情的监测和分析,加大屠宰、流通环节采样监测力度,及时排查疫情隐患。继续落实养殖场综合防疫管理措施,严格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加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科技攻关。加大产地、屠宰、流通和储藏等环节的检疫监管,对病死动物实施严格的无害化处理,保障上市肉品消费安全。认真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要把蔬菜水果中的高毒有机磷农药、生猪中的“瘦肉精”、禽蛋中的“苏丹红”、牛奶中的“三聚氰胺”等作为重点,加强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对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要坚决查封、扣押,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重点打击生猪私屠滥宰违法行为,加强生猪定点场规范管理,保障肉品质量安全。严厉打击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依法规范生鲜乳收购站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环节中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加大工矿企业、学校、机关等公共食堂及餐饮业采购使用农产品的监管力度,确保消费安全放心。

2.2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市场准入是保证上市农产品安全、健康消费的重要关口。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名牌产品的产品质量认证和产地认定工作,积极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体系认证。狠抓“农业三品”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的落实,以保障认证产品质量、规范标志使用为主线,以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较大的产品为重点,完善认证与监管制度,逐步建立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管理工作,发展品牌农业。推行农产品标识制度,规范使用原产地标识、认证产品标志、基地标牌等法定标志。加强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个人销售的农产品,按照规定应当包装或者附加标识的,须经包装或者附加标识后方可销售。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超市等经营企业要建立健全进货检查验收制度、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报告制度,严格查验有关产品质量安全证书,决不让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销售市场直接对接或签订产销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3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

农业检验监测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农业执法的重要技术支撑。要加快推进农业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执法的技术服务能力。各级政府应落实中央预算,扩大内需投资,加大投入,省市一级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的检测手段要明显提升,建立健全县、区农产品质检机构,配强配齐专业技术人员,添置检测设备。强化检验监测机构的管理,加强检测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和水平,规范检测程序和行为,确保检测工作科学、公正、有效,提高农业检验监测机构公信力。及时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落实安全监测制度,实行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测。在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等建立农药、兽药残留速检室,同时通过实验室定点抽查检测,及时分析、评估监测结果,发布质量安全信息,接受社会的监督。要不断完善以省市级检测中心为基础,各县区检测站为骨干,基地、企业和市场检测为补充的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检验监测体系。

2.4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农业标准化发展,健全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按照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需要,根据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方法和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品标准相配套的原则,继续制定满足行政执法、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公平贸易和发展优势农产品所需要的农业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要坚持农业标准制定与实施相衔接、产前产中产后相呼应、示范与带动相配套的农业标准化全程实施体系,建立政府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的农业标准化实施运行机制。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将实施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项目、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紧密结合,加快农业标准推广应用,提高标准化种养比重。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农业标准化管理骨干和具备农业标准化知识的技术推广人员。健全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体系,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

2.5 齐抓共管,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成效

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政府负责制,定期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好农业、质监、海洋与渔业、经贸、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分工与合作,理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快建立健全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机构,强化职能,充实人员。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各级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逐步加大投入。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上下追查的原则,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档案登记制度和农产品准出制度,记录生产者及基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田间管理、加工、包装等信息,确保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可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生产者要向经营者,经营者要向消费者就其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出承诺,积极探索不合格农产品的召回和理赔制度。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着力治本,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守法意识和质量安全观念,提高生产者的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三篇: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现状、问题

及其对策分析

2010年我中心对黄州城区内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进行监管和抽样检测,全年共抽检 163批次,抽检品种476个,总计抽检样本11335个。其中自检11129个,合格率为98.7%,省、部抽检206个样本,合格率为97.2%。同时对各县市共抽检265个样品,合格率为98.7%。检测表明,基地、市场和超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8.2%。2011年共抽样板21054个,抽检品种1178种,抽样数量21054个,合格数20976个,合格率99.63%;不合格数78个,不合格率合格率为0.37%。和去年相比,我中心对全市的监管范围有所扩大,内根据监管结果来看,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合格率有所提高,但是有些地方药物残留的农产品依然存在,质量不合格率依然较高。现就这两年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如下:

一、原因分析

(一)生产环境被污染。生产环境主要包括空气状况、水纹特质、土壤成份组成情况以及后期生产管理生产资料的投入使用情况。由于农产品有土地依赖性的特点,因此农产品的质量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质地的好坏。而在一些农产品生产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由于长期的工业污水,尤其是含重金属成份较多的污水,没有净化措施,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当中,久而久之对土质造成了侵蚀和破坏,使土壤成份发生不良改变,污染土壤;同时,其长期向空气中排放没有过

1滤的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一些含有毒害成份的气体或是有害成份的粉尘颗粒随着雨水溅落到土壤中,或是直接散落到农产品中,或是以空气的形式被农产品吸收利用,最后都使农产品有害残留超标,成为有害产品产生的源头。

(二)流通检测把关不严格。有害残留超标农产品的质量之所以在市场上流通,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两大关键环节的把关不严格,最终使超标产品流入是市场。

(三)流通环节设施不完善。由于农产品有鲜活性的特质,有些超标农产品的流通,可能是在储运、包装等环节,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腐烂变质,最终导致体内有害成分的缓慢积累,有害成分超标。

(四)市场行为主体维权意识不强。市场行为主体包括销售者和消费者,甚至有第三方,由于销售者对农产品的特性和检测手段的了解缺乏,或是追求利益的原因,造成对其销售的农产品的质量忽视。而大多数消费者对辨别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的知识更是缺乏,这直接导致他们对不合格产品的“识别盲区”,加上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超标产品更是一无所知,有些消费者即便是买到不合格产品,由于其价值较小,自己放弃了维权意识和行动,最终为超标产品的流通创造条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保障不充足。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湖北省实施办法的规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标准化生产工作经费必须

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市直保障该项工作正常运转经费约需140万元,目前市财政安排的补助经费只有14万元。去年省政府验收组对全省17个地市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行考核,我市累计被扣11分,其中经费不足一项被扣了8分。各县市区农产品安全工作经费也未按要求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检测监管经费严重不足,最终致使我们对基地市场监管不严,仍有部分不合格农产品在流通。

(二)机构体系不健全。截止2011年底,全市大部分县市区成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监管机构;但仍有少数县市区没有成立农产品检测中心,更谈不上机构、人员落实,至使监管体制的不健全,从而导致安全监管工作出现缺位,严重阻碍了该项工作的有效推进。

(三)检测管理装备落后。全市农产品检测目前只能实行快速定性检测,不能进行定量分析,给指导生产和追踪溯源造成了很大困难,而且不能作为案件处理的法定证据,对及时有效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带来极大不便。同时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所需的交通通信工具和办公设备也非常短缺落后,严重影响了监管效率。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部分地方生产企业和农民片面追求产量,滥用农业投入品,忽视质量安全;部分生产经营者和加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违规使用保鲜剂、着色剂、调节剂等现象依然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少。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涉及面广,管理复杂。农产品涉及的面比较广,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

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治理、不留死角,才能让全市广大市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直是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市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整顿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因地制宜地制定了《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方案》,《黄冈市蔬菜农药残留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整顿目标,整顿重点和整顿措施,要求各相关部门在日常监管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我检测中心狠抓落实,责任到人,并将整顿与规范,监管与自律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完善长效的监管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完善相关制度。按照省政府鄂政发【2009】72号文件:市州级政府所在城区内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和仓储单位从2011年1月1日起对新鲜蔬菜农产品必须实行市场准入和基地准出制度。到目前为止政府还未正式发文相关市场准入和基地准出制度的文件,建议市政府尽快全面落实市场准入相关事宜,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突出重点,加强监管。加强对城区范围内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抽检力度和抽检频率,彻底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四)强化投入品管理。一是要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的组织部署力度。继续依据“一个目标”、实现“两个好转”、着力“三个提高”、突出“四个加强”、坚持“五个结合”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农资打假专项行动方案。二是要加大农产品专项整治力度。对全市蔬菜、水果高毒高残留农药超标案件依法惩处。三要是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一经发现流通领域中存在违规投入品,将给与严厉惩处。

(五)强化农源头控制。加大对各类农产品生产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加大印发粮食、油料、蔬菜、牲猪、蛋鸡等主要农产品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的范围和离度,力争使大宗农作物和禽畜养殖小区主要农产品项目基地都开展标准化生产工作,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高起到源头保障作用。同时,要积极申报认证农业“三品”,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层次和综合竞争力。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2012年3月12日

第四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及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十分必要。文章对全国农产品质量监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农产品市场的质量监管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张新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1):73+75.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市场十分庞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意义重大。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农产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多,服务的人群也不断扩展,为国民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的健康,容不得一点马虎。

其次,农产品市场的安全稳定对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然而,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越来越多,时不时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纠纷报导,“猪肉精”、“胶水馄饨”、“染色鸡蛋”、“毒韭菜”、“硫磺姜”等类似对消费者影响巨大社会影响恶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严重打击了全国的农产品市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会影响农民的种植计划和生产规划,影响农业的长远发展。

最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是实现农产品顺利出口,增收创汇的重要手段。如果出现质量问题,不但会冲击中国农产品的海外信誉,也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1]。综上所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十分必要。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现状

全国食品质量安全监测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推进,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省级监测为主体,地、县级监测为基础的相对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监测范围不断扩大,合格率不断增加,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但中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上开始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整体上发展水平还比较欠缺,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1、有?P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农产品质量监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基层,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意识和观念严重不足,使农产品监测缺乏严密的市场监管和对监测的监管严重不足,致使很多农产品未经监测就直接流入市场。农产品流入渠道和监测渠道多种多样,这就需要监测部门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层层筛查、监管,然而很多农产品的监测类目繁多,技术复杂,工作人员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自身又缺乏责任意识,很多监测部门不愿意将精力耗在上面,执法过程中得过且过,随意填单等,造成很多监测的漏洞或监测质量不高。

2、监测体系不完善,类型层次模糊混乱,监测不具代表性

现行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测中,例行监测、抽查、普查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负责,但农药及农残、兽药及兽残、饲料以及各类添加剂及有害物质污染、水中残留等分别由农业部对应的各个司来进行,监测比较分散,而且监测的种类、数量、监测参数也有很大的重复交叉或是不同级别的监测仅仅表现为品种和数量的不同,造成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而且,监测的数量和频率、品种是人为设定的,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农产品的产出季节、产出地、出售模式、用药量、以前检出率等具体因素,所以监测结果有时不具有代表性。另外,由于监测技术受限和资金的不足,中国农产品质量监测的数量和监测深度都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未能实现抽检分离,所以农产品的监测的公正性、独立性和科学性明显偏低。

3、监测科技水平严重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监测结果的利用率不高

目前的检测技术总体上比较落后,由于检测设备成本很高所以先进设备的研发和引进程度也比较低,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无法大规模推广,尤其是农产品生产比较落后但又占有大比重的农村地区。另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依赖于专业的技术人员,但对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就出现很多地方配备了相应设备的监测机构而没有技术人员来做检测工作的情况[3]。

另一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结果只有被利用了才能发挥监测的意义,但全国的农产品监测结果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制作监测单保留的过程中,缺少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报送额通道和程序,有些部门发布的监测结果在发布渠道、发布方式上也很难被普通消费者接收和理解,所以很多监测没有发挥实际意义。

三、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的对策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善。

1、加强监管部门的重视程度,提高监测责任意识和监测投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意识的提高,必须从监管部门做起,以身作则,并扩散到其他相关农产品生产、流通行业[4]。监管部门必须积极加强自身农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学习,明确和强调监测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并积极宣传推广,并严格要求监测部门严格执法、按时执法,才能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意识。

2、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应加快农产品质量监测的抽检分离建设,合理设计监测的类型和层次,并确立监测的数量、品种等监测的等级和界限,同时针对季节、区域的不同,灵活的调整抽查的策略,尽可能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品种和数量。同时,严格设定监测的参数,对监测渠道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监测的代表性、科学性和公正性。

3、增强科技投入,保障资金,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监测结果的利用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开始的比较晚,底子薄,发展水平有限,所以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引进必要的检测设备和监测系统十分必要。虽然检测设备成本较高,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容不得一点松懈和马虎,加强先进设备的使用尤其是农村基层的设备使用十分重要。先进的人才是保障检测顺利进行、高水平进行、有效使用检测设备和监测手段的重要保障,所以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加强监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培养[5]。

另外,针对现有监测人员,应定时进行教育培训和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水平的考核,整体上提高监测人员队伍的素质。要实现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引进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必须的,所以国家应加大资金投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供保障。只有被利用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结果才有意义,所以应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信息网络建设,畅通监测信息的发布、共享、报送渠道,使检测结果有效指导农产品产业相关者的产业布局和消费者的购买方向,真正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意义。

四、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十分必要。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文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对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 萍,齐艳会.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必要性[J].农业与技术.2016(10).[2] 郑床木,白 玲,钱永忠,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0(16).[3] 元成斌,吴美霞.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0(10).[4] 郑立平,吴昌华,王晓萍,等.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对策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08).[5] 杨洪丽.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现状和监控对策分析[J].农技服务,2015(06).

第五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钟丽平

(江西财经大学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心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e Products Quality Safety in Our Country

ZHONG Li-ping

(Institute of Poyang Lake Eco-economics,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 Jiangxi 330013)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income levels, consumption concept has changed gradually,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n proposes som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words: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status;problem; measure.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大跨越[1]。随着人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同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于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保障广大城乡居民绿色消费及发展现代农业都具有重大意义[2]。

1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农产品质量方面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控制,农产品质量全水平得到的显著提高。

主要体现下三个方面: 一是总体水平高。根据国家农业部调查,2009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稳定。根据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合格率分别达到99.5%、95.8%和95.9%。根据生鲜作者简介:钟丽平(1986-),男,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乳质量安全监测结果,29个省的3373批次生鲜乳样品中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13个奶牛主产省的903批次生鲜乳样品中皮革水解蛋白检测合格率均为100%。二是发展态势平稳。蔬菜合格率稳步上升,畜产品、水产品主要检测指标合格率已经连续三年多保持在95%以上。三是农产品出口量逐增。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贸易快速增长,2001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2008年农产品出口额为40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73%[3]。

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产品质量在总体上是安全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

农产品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环境,环境污染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生长。目前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源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这些污染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均有极大影响。大气污染主要针对有叶子的农作物,通过光和作用,使农作物的一些化学元素含量超过标准含量,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还会引发食物链问题,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任何生物体的成长都离不开水,只要水受到污染,那么生物体必然受到影响。植物体通过根部的吸收水分,把一些污染元素输送到了农产品中,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土壤污染往往是通过农作物吸收和食物链的积累,直到影响人或高级动物的健康。而且,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污染后极难恢复,将长期对土壤功能产生影响,后果十分严重[4]。

2.2农户组织化程度不高和文化水平低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耕地总面积少,因此人均耕地面积少,且我国耕地面积主要以山地、丘壑为主,平原少,导致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独立经营,无论是购进生产资料还是销售农产品都是一家一户单独面向市场,分散的生产和经营不利于控制投入品的质量,也不容易统一产品质量。另外,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生产的能力,如施肥问题,大部分农户都简单地认为“多施肥,产量就高”,甚至将施肥当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固定程序而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农业生产定式,意识不到化肥对土壤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险[5]。还有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撒农药,如何除虫,何时收成等问题,都不能进行科学的操作,对农产品质量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3公司的非法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农产品公司犹如雨后春笋,遍布在各个地方。然而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公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社会的责任,进行非法生产,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在生产制作、加工处理等环节中超量、违规地使用食品色素、激素、防腐剂等成分, 给农产品安全性埋下隐患,如在产品中添加色素和一些可以增加产量但危害生命的元素,以及用甲醛、工业级磷酸钙盐甚至“吊白块”冒充面粉增白剂[6]。

2.4农产品检测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不是很完善,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不合格农产品频频进入市场,被消费者购买,危机消费者利益。农产品检测不仅包括产后的检测,还包括农产品产中的检测。在农产品生产中,没有标准的质量检测体系,使得农产品形状和质量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在进入市场的时候,由于制度不健全,不合格产品又进入了市场中。另外,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方面。由于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我国农产品质量检测不能与国际接轨,形成不了统一的检测体制。有的产品即使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由于各贸易国家的标准不一样,使得我国有些农产品在其他贸易国家成为了不合格产品,严重阻碍了贸易出口量。

3.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需要社会各个主体的共同参与,本文从农户个人、企业、政府三个方面探讨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3.1农户个人方面

农户在提高农业与农产品环境质量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要加强对农户的宣传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增强农户的环保意识,提高农户生产水平。首先,农户要增强环保意识和对环保价值的认识,熟悉相关环境保护知识,采用环保的生产方式和和技术,减少产地环境污染。其次,由于农户受教育水平比较低,难以进行科学的生产,农户应该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和技能培训,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技术等,提高农户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

3.2企业方面

首先是工业污染企业,工业污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的过量排放,严重影响了农产品产地环境,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因此,工业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活动,控制废水,废气的排放量,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农产品生产企业,不仅要注意农业生产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比如说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和不当处理,还要注意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应该严格按照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生产,使得农产品质量达标。

3.3政府方面

从政府方面来说,要想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形成良好管理效果,就必须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首先,事前应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土壤修复技术,消减污染物从土壤向农产品迁移积累,提高轻度污染土壤安全生产能力[7];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环保意识和生产技术水平;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形成统一标准 [8]。其次,事中应该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检测,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政府应该定期派人去企业生产基地考察,监督企业生产过程,对不按要求进行生产的企业,应该给予严厉惩罚,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外发布。最后,事后应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政府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应该经常对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日常打假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整顿规范农产品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产品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河南农业,2004,(5).[2] 马爱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与技术[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 夏合群.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金融危机背景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5).[4] 吴为,张琰,胡捷.南通市农业环境质量安全现状与防治对策[J].环境

整治,2009,(2).[5] 林宏程, 李先维.农业污染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产

业观察,2009,(9).[6] 陈素珊, 余心杰.我国农产品安全性问题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农机化研

究,2003,(3).[7] 项虹艳,李廷强.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广西农业科

学 2004 ,35(03).[8] 杨肖娥,余剑东,倪吾钟等.农业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

报,2002,(4).

下载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及监管对策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及监管对策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果蔬有机磷农残检测罗正莉摘要: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虽然已经明显提高,但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作为食品生产基础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备受人民群众的......

    加强农产品监管力度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强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安定区农业农村局2019年10月日2019年安定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

    2011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总结

    农产品质量监管办公室 上半年工作总结 监管办紧紧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这个工作中心,认真履行落实组织、综合协调、信息管理等工作职责,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了我市农产品质......

    对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对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陶洁 【摘要】: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已越来越多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会抑制经济的发展,这是中国过去的发......

    对我国市场调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对我国市场调查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2011级统计3班 赖 勇20112211013032市场调查行业是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而进行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的行业,它的存在对于政府、广大企业、广告商......

    浅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合集)

    浅谈我国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浅谈我国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农产品贸易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农产食品安全及质量......

    关于海南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

    海南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 肖 杰 (2008年10月23日)近年来,国内由农产品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三鹿事件”的发生,敲响了食品安......

    关于海南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

    海南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肖杰 (2008年10月23日近年来,国内由农产品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三鹿事件”的发生,敲响了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