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名单(68个)

时间:2019-05-15 03:1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名单(68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名单(68个)》。

第一篇:教育部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名单(68个)

教育部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名单

1.北京市西城区 2.北京市海淀区 3.北京市朝阳区

4.北京市东城区 5.北京市顺义区 6.北京市房山区

7.天津市河西区 8.天津市和平区

9.天津市南开区 10.天津市河东区

11.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12.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

13.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

14.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 15.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

16.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

17.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

18.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 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20.上海市闸北区 21.上海市徐汇区 22.上海市浦东新区 23.上海市嘉定区

24.上海市长宁区 25.上海市普陀区 26.上海市静安区 27.上海市杨浦区

28.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29.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30.江苏省江阴市 31.江苏省苏州市金阊

32.江苏省昆山市 33.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34.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 35.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

36.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 37.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38.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 39.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 40.浙江省平湖市

4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42.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43.宁波市江东区 44.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

45.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 46.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 47.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48.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

49.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50.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

51.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 52.山东省诸城市

53.山东省青岛市四方区 54.山东省青岛市南区

55.青岛市城阳区

56.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 57.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

58.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59.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6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61.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62.重庆市渝中区 63.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64.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65.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

66.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

6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

6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

第二篇:诸城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

诸城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称号

2010年12月4日,在杭州召开的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诸城作为全国68个社区教育示范区之一获得教育部的授牌,并做了《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的交流发言,这是山东省唯一的县级市获此殊荣。据了解,在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名单(34个)中,山东省仅有诸城市、济南市天桥区和青岛市城阳区等三市区入围。这也是诸城市继2009年获得“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教育部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联系点”荣誉称号之后的又一殊荣。

近年来,诸城市以“建设学习型城市、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为总目标,以构建“全员、全面、全程”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宗旨,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原则,加大推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工作力度,不断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手段、方式与途径,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弱势群体教育、乡风文明教育、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和老年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内容,探索出一条有诸城特色的农村社区教育新路子。

2009年9月,在全国成立首家县级农村社区学院,在全市13个镇街成立社区分院,在208个农村社区成立社区教学站,形成了市、镇、社区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基本实现了居民所想、所学、所用皆有场所和师资的目标,为创建和谐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规章制度,强化三支队伍,深入社区宣传调研,开设8大类69门符合不同人群的培训课程,采取“集中办班,分散办班、送教上门”的形式,走进田间地头和工厂一线,开展面对面的培训,建立健全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编发《农村社区教育简报》和具有农村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开通全省第一家社区教育专题网站,不断挖掘和培育社区教育示范项目,打造农村社区教育的特色品牌,提升教育培训质量,让农民真正成为社区教育的主体和真正受益者。

第三篇: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经验交流

夯实基础 强化服务 倾力打造新型城市“和谐”社区

中共XX区委组织部

XX区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沈阳市城市社区体制改革试点区,全区下辖17个街道,100个社区。社区组建党委98个,支部2个,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676人,社区委员会班子成员417人,直管党员22616名。可以自豪的说,走进XX区,无论是漫步在繁华似锦的广场,还是徘徊在清新和谐的社区,无论是久居此地还是匆匆过客,都能够使人切身感受到这方土地无比蒸腾的活力。几年来,区委始终坚持把社区党建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坚持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社区党建的“点睛”之笔,健全完善党建保障体系、科学构筑和谐发展格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机制,注重发挥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强区的资源优势,区域性党建工作与社区建设同频共振,初步形成具有“XX”特色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倾力打造文明祥和、共建和谐的新型城市社区。

一、健全完善党建保障体系,夯实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基础

自1999年社区体制改革以来,区委始终把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构建功能健全、干部到位、保障有力、运转有序的社区党组织体系,努力夯实社区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服务基础。

1、加大投入,全面加强社区党组织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服务群众的物质保证,我区多法并举,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党建活动阵地能较好地承载社区的服务功能。

建设高标准的社区党建用房。几年来,区委、区政府有计划地逐步改造、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从2003年起,区委区政府要求各街道每年从本级财政超收分成中拿出40%用于社区建设,加大对社区基础设施的投入。2006年,区委区政府又投资1000万元,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门用于社区办公用房改造。几年来,累积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目前,通过区、街、社区三级投入及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我区100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平均达到467平方米,不仅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均已达到较高水平。

建设高质量的社区党建阵地。2005年,区委提出全面实现社区阵地建设“一二三四”目标,即一坛、两站、三地、四室。要求每个社区在开展社区党建论坛的同时,建立在职党员联络站、流动党员管理站;建立党员教育基地、党员培训基地、党员活动基地;建立阅览室、医疗室、健身室、活动室。区委还以加强标准化社区党员活动室建设为切入点,每年从区管党费中拨出20万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党建阵地专项建设。在省、市委组织部投资建设的同时,加大区街两级投入,既做到“锦上添花”,又做到“雪中送碳”。几年来,共投入资金近180万元,建设省级标准化社区党员活动室6个,市级23个,区级70个。2006年,区委区政府投资300万元,为太原街道正大社区建成1200平米的综合社区服务设施,并建成沈阳市第一家社区再就业电子显示屏幕。

建设高效率的社区党建网络。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005年,区委从区管党费中划拨专款50余万元,为100个社区全部配备了社区党建专用电脑和移动硬盘,建立完善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社区的基础资料、数据统计及信息传递等均采用微机操作,充分借助“XX党建”网络平台,高效率完成上情下达及下情上报工作。区委还分期分批为各社区配备了电视、VCD、投影仪等电教设施,努力实现社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党内统计的系统化、党建信息的网络化和工作办公的自动化。

2、充实力量,选好配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区委在十届三次全会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的职能,不断充实社区党组织的力量,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一,深化改革,首创建立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为大力推进社区党务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进程,200*年,我区在全市首创建立一支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区财政每年专项拨款近百万元,为全区100个社区的党组织配备了专职副书记,主抓社区党建工作,其待遇与社区副主任等同,此举为今后社区工作者向职业化方向发展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第二,积极探索,全面推进社区党政“一肩挑”领导体制。为从根本上理顺社区党组织与自治组织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社区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区委在**街道进行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于****年在全区全面实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委员会主任双向任职、“一肩挑”领导体制,履行法定选举程序,把那些德才兼备,年富力强,即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又有较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的人才及时选拔到社区领导岗位上来。全区现职社区书记平均年龄47岁,比上届下降了3.5岁;大专以上学历97人,占社区书记总数的97%,比上届提高了17%。

第三,内选外聘,不断优化社区领导班子结构。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向全社会择优聘用近500名社区工作者,先后选派300名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2005年又抽调230名教师到社区一线工作。同时,注重改善班子的整体结构,规定社区主要负责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社区委员会班子成员中党员比例要达到60%以上。通过采取“选、派、聘、育”办法,优化结构、合理搭配、增强活力,极大地改善了社区工作者年龄偏高、素质偏低、身体偏差状况。

第四,强化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区委坚持每年举办为期*天的教育培训,以党校为主要阵地,以街道为单位,对各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基层党支部书记,特别是社区党务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强化其理论及业务素质,突出服务群众这一重点,着力增强社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特别是到南京、大连等地参观学习城市社区管理和基层党建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全面促进我区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

3、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资金保障体系。2004年,区委召开社区党建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资金保障体系。

首先建立社区党建专项资金。区、街每年为各社区划拨党建专项资金1万元,其中,区财政拨款100万元,各街道每年为每个社区拨社区党建专项资金3000元;加大区管党费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投入,每年不低于15万元。

其次完善社区党建统筹资金。区委科学预算,合理统筹,区财政每年用于社区党建工作的阵地建设、专职党务工作者生活补贴、平安社区建设等项支出不少于500万元。

再次协调各方补充资金。区委积极协调各驻区单位共同开展党建工作,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物质帮助和资金支持。通过驻区各单位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社区党建活动经费从原来的每年每个社区600元增加到现在的*万元,为推动社区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支持。

二、和谐构筑共驻共建格局,凝聚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合力

为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区委区政府组织、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以提高人居生活质量,维护发展、稳定良好环境为目的的共驻共建、相互协作。

1、科学构建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全区各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696个党组织建立紧密联系,定期召开街道党建协调会、社区党建联席会,共商社区建设和党建工作规划。同时,坚持以党建带动工会、共青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内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全区38个区直党(工)委所属的90%以上党总支、支部与社区党组织签订联建协议,充分利用机关的人才资源和政策资源,组织开展百个支部帮扶百名特困党员、启动百个扶贫项目活动,使社区中的困难群众都得到了关怀和帮助。各社区党组织从实际出发,和区直党组织紧密配合,合理配置和开发社区资源。如区委党校与社区联办社区党校,义务培训社区党员****人次,提高其政治素质;区工会与社区联建流动务工人员工会,积极为其维权服务;区教育局所属66所中小学与社区联创社区教育体系,在砂山地区创办全省第一家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子弟学校,解决其后顾之忧。

2、合理利用驻社区单位有益资源。社区建设要靠驻区单位的共同努力,实现社区与驻区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涉及社区建设及共同利益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社区党组织注重调动社区内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和居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征询其意见和建议。各社区党组织主动与驻社区696个单位党组织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积极探讨和研究社区党建工作及社区的建设与发展,有力地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二○二医院凭借其专业优势帮助我区建立8个医疗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医疗卫生、疾病防治服务;沈阳铁路分局几年来出资近300万元,为我区8个街道10个社区解决了14栋近1000平方米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区委区政府还动员社会其它组织开展了与下岗职工、特困人员结对子帮扶活动,使弱势群体得到妥善、有效的安置。

3、不断挖掘社区党组织自身潜力。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社区建设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或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不断挖掘社区自身潜力,才能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努力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区委区政府要求街道和相关区直部门各尽其能,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投入,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组织开展楼道整治,2005年为全区1090栋旧楼进行了楼道粉饰;积极实施“小巷工程”,改造街路119条,新增绿地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加快拆迁改造进度,改造棚户区57块,新建胜利大桥、罗士圈和沈水湾公园;成功举办“韩国周”、“皇寺庙会”和“邻居节”,提升社区品位和形象,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和谐社区进程。

努力创造便捷的服务环境。区委按照“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积极组织指导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全区共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00个,开办家政服务公司312个,便民服务网点3000余个,以此为依托广泛开展面向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全区普遍建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将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协调驻区单位挖掘岗位资源,开辟就业基地,沟通就业渠道,定期发布用工信息。近两年来,全区社区党组织共推荐安置下岗职工党员3200人次,同时,通过积极发挥下岗职工党员带头再就业、带领再就业的“双带”作用,使5.4万名下岗职工走上新的就业岗位。

努力创造和谐的“双赢”环境。区委积极倡导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会力量在与社区的共建、合作中互惠互利,取得“双赢”。遂川街道电信社区在与沈阳卷烟厂进行充分民主协商后,用企业品牌命名社区,电信社区正式更名为“蓝翎”社区,卷烟厂每年出资2万元用于社区建设,既为社区注入了新鲜动力,又为“蓝翎”品牌做了物超所值的成功宣传。吴淞街道原北八社区更名为宁大社区,宁大宾馆每年出资2万元用于社区建设,同样提高了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双赢”效果。

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机制,搭建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平台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是要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区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通过不断创新载体活动,搭建服务平台,使每一名社区党员都能够受到熏陶,得到教育,增强党性。

1、深入开展自我教育,全力打造“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工程。区委在社区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党员工程”,不断深化社区党员自我教育,在全区成立了约有7600余名党员参加的100支“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社区广大党员以连民心、谋民事、解民忧为宗旨,广泛开展“党员‘小红帽’志愿者奉献在社区”活动。

一是立足服务。“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居民的“呼声、心声、叹息声”,关注百姓的“大事、小事、家务事”,切实满足解决党员群众的基本需求和实际困难。身患偏瘫的居民李兰英,渴望有人陪她唱歌,渴望天好的时候有人扶她下楼晒太阳;丧失自理能力的中年居民孙武,热切希望人废了思想不能废,渴望学习;空巢老人吕长珍夫妇,渴望有人陪他们唠家常、打理家务。“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应声而至,李兰英在轮椅上学唱了“党旗心中飘”,当她在“小红帽”的搀扶下,沐浴在阳光中的时候,老人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孙武躺在床上,每周都有“小红帽”为他送党刊念报纸,说起当前的天下事,孙武滔滔不绝,兴趣盎然;吕长珍夫妇满脸欢笑,“小红帽”你走他来,空巢老人从此心不空,家里的难心事有人想有人帮。

二是树立典型。区委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通过先进党员个体形象的示范来推动党员群体形象的提升,让更多的党员旗帜“树”起来,称号“响”起来,形象“亮”起来。吴淞街道民族社区是我区“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起源地,“小红帽”志愿者先进事迹层出不穷。73岁的退休党员周淑华,退休不离岗,退休不退色,二十年如一日,义务为老同志服务,促成千余对百发婚姻,被誉为“中国第一红娘”;残疾人党员李文君,下岗失业不失志,身残志更坚,以顽强的毅力开创光彩事业,先后创办了家政公司、米业公司,又于2005年创办了敬老院,时刻不忘弱势群体,先后捐款捐物4万余元,成立了XX区残疾人再就业基地,先后安排千余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青年党员葛秀萍视双残公婆为亲生父母,为生病的公婆接屎接尿,为手残的婆婆织衣做饭、嘘寒问暖,被评为全国敬老之星。

三是打造品牌。区委坚持创建“小红帽”精品服务品牌,融管理教育于为民服务之中,融党建工作于为民排忧解难之中。“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随叫随到的服务和不烦不躁的作风深入居民心中,成为XX区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现在,“小红帽”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已经走出XX,相关经验已在全市得到推广。辽宁电视台、沈阳日报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4年,沈阳日报在报道中指出:“‘小红帽’,作为XX区党员奉献社区的‘品牌’形象已深深地印在广大居民的心中”。2005年,沈阳日报在《我市第六个“党员社区奉献日”活动剪影》一文中的开篇,再一次对“小红帽”给予肯定和赞扬。

2、积极搭建服务平台,率先开展社区新型协会试点工作。区委立足于和谐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率先在全市开展了社区新型协会试点工作,努力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城市社区。

积极探索,大胆尝试。为加强社区党组织与社区中各级各类行政组织和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团和社会中介组织及广大群众的联系,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合力,于2005年末,率先组建南湖街道保安寺社区“教育资助协会”、新兴街道中兴东社区“医疗救助协会”和砂山街道砂山新村社区“单亲家庭协会”。随后,于今年3月4日和17日,在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相继成立了全国首家业主委员会协会和业主委员会协会党支部。区委研究决定,社区新型协会试点工作首先在南湖街道全面铺开,其所属的10个社区分别成立了涉及教育、卫生、环保、民政、治安五个方面的“教育资助协会”、“助残基金协会”、“治安巡防协会”、“老年健康医疗协会”、“业主工作者协会”、“意外灾害救助协会”、“环境保护协会”、“助老协会”等八大类协会。随着新型协会在南湖街道各社区的深入试点和全面普及,进一步推动了南湖街道及社区的党建工作,区域内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群众民主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居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增强。

规范运行,稳步推进。在南湖街道社区新型协会成功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区委在全区十五个街道广泛开展专项调研,针对各自特点,对部分社区有选择地科学地进行了试点推广工作,分别为试点单位投入1万元新型协会启动资金,同时加强业务指导,要求操作程序规范。召开协会成立大会,负责制作规范的资格证件,对协会成立的背景、目的以及筹备工作情况做详细说明,审议并通过《协会章程》,选举产生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理事会理事长、理事;制定详细规范的工作方案、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协会议事规则。例如南湖街道保安寺社区“教育资助协会”制定了细致的“教育资助等级认定标准”和规范的“教育资助认定程序”,按照困难或突发事故程度,将需要资助人员划为三等四个类别进行资助;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控制辍学率,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小学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筹集救助资金,争取筹集救助资金10万元(含上拨经费);规范救助管理工作流程,完善救助资金申报、审批、使用、审计程序。

迅速行动,凸显作用。各试点单位社区新型协会行动迅速,围绕居民群众的需求和实际生活需要,规范运行,党员不计报酬、甘当“义工”,效果明显。南湖街道保安寺社区“教育资助协会”成立后,多方筹集资金,资助特困户子女,通过社会各界不同形式的支持、帮助,解决贫困学生在顺利完成学业中存在的困难。低保户家庭贫困学生廖齐接过保安寺社区“教育资助协会”捐赠的200元资助资金和新英汉大词典,他激动地说:“这些东西对于我来讲真是雪中送炭呀!”。新兴街道中兴东社区“医疗救助协会”以早救助、多救助、救助好为服务根本,积极努力的拓宽渠道,通过精神上的关怀和资金上的救助方式,尽力使更多的弱势人群得到救助。86岁的低保户李玉春老人于2006年1月患脑出血,家庭生活极其困难,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社区“医疗救助协会”评议委员会决定及时进行救助,解决其燃眉之急。

3、创新突破载体活动,着力抓好社区党建“十大”特色工程。根据2004年区组工会议精神,区委以实施社区党建“十大特色工程”为载体,全面提升社区党的建设水平。探索抓好社区党建的新途径、新方法,结合实际,塑造一批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高标准社区党建典型,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重点在新兴街道实施堡垒工程。立足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规范电业社区实施班子建设龙头工程、支部建设堡垒工程、党员管理细胞工程“三项”工程。重点在太原街街道实施富民工程。科学经营开发城市,大力发展经济,规范正大社区在社区工作者中广泛开展做社区的带头人、做居民的贴心人、做百姓的排忧人的“三做”活动,大力实施服务居民尽心尽力、服务驻社区单位尽职尽责的“双向服务”。重点在马路湾街道实施阳光工程。拓宽渠道、凝聚区域共建网络,规范202医院社区建立社区生活服务、家电维修、文化活动、美发洗浴、幼儿教育、缝纫浆洗、招待所等“八中心”服务体系。重点在吴淞街道实施康乐工程。立足构建少有所养、残有所助、困有所帮、老有所乐和谐社区格局,规范民族社区实施“党员活动进家庭”活动,做到“孩子不闹心、家长不操心、邻里不烦心”。重点在砂山街道实施民心工程。立足红旗社区建设,规范砂山新村实施发挥核心作用,凝聚人心;扶贫帮困,感动人心;服务群众,贴近人心;注重教育,鼓舞人心的“四心”工程。重点在遂川街道实施凝聚力工程。加强和谐社区建设,规范蓝翎社区开展党旗在我心中、约束行为在自觉中、表率作用在群众中的“三中”活动。重点在集贤街道实施平安工程。规范开展“思想工作联作,共育四有新人;城市卫生联管,共创优美环境;社会治安联防,共保社区平安;社区服务联办,共享社区资源;计划生育联抓,共同落实国策;科学文化联教,共促素质提高”的“六联六共”活动。重点在八经街道实施绿色家园工程。深化八经街道在社区开展党员“带头拓展社区服务,带头繁荣社区文化,带头美化社区环境,带头加强社区治安,带头遵守社会公德”的“五带头”活动。重点在南湖街道实施先锋工程。强化社区党建,发挥“两委”合力,建设全国青年文明示范社区,健全党委建在社区、支部建在大院、党小组建在居民楼栋的“三建”网络体系。重点在南市场街道实施夕阳红工程。立足关注老年人需求,关爱老年人健康,关怀老年人情感,深化邮局胡同社区“相认、相知、相助”及“爱心牵手、爱心承诺、爱心奉献、爱心共建”活动。全区通过实施“十大特色工程”,在服务群众中拓展功能,发挥作用,真正体现了“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

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区社区党建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积累了一定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面对未来发展进程中社区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不断巩固已取得的工作成果,不断完善适应改革进程的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满足和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工作载体,打造与“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与构建和谐社区和争创“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区”目标同步发展的党建工作品牌,实现“全国社区党建示范区”的奋斗目标。

第四篇: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

一、组织管理

1、政府重视,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工作计划,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

2、制定优惠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医疗,扶助贫困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

3、在区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督导检查工作。

4、街道办事处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5、社区居委会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1名,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组织社区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

二、经费设施

6、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0.30元安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用于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协调实施、社区康复站建设及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

7、成立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基层指导、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作用。

8、社区卫生机构普遍设置残疾人康复室,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

9、社区居委会依托现有机构和设施,安排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建立面积不少于30㎡社区康复站,配备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或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材和辅助用具、康复普及读物。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知识技能培训、娱疗、工疗和心理疏导等康复活动,提供日间照料、转介等康复服务。

三、服务内容

10、残疾筛查、诊断:社区康复协调员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残疾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11、建立康复服务档案:社区康复协调员或由社区居委会指定专人,为社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12、康复治疗、训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在社区服务卫生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社区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13、康复知识普及: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卫生、教育、心理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科普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14、转介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复杂疑难的患者转介到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社区康复协调员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四、人员培训

15、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培训制度,评估培训效果,社区康复协调员上岗前应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集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16、基层康复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由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承担。培训内容包括: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康复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原则、工作内容、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残疾与康复基本知识等,培训每年不少于3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17、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由区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分别承担。培训内容包括:康复需求调查、残疾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实用康复训练技术、训练效果评估及训练器具应用等,培训每年不少于6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五、质量控制

18、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单位,康复室设置率达到80%;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到80%,培训合格率达到95%。

19、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60%。20、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

21、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

第五篇:集美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实施方案

集美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残工委秘书处《关于确定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候选名单的通知》(残社康[2009]1号)和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残联《关于下发<福建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残联康复[2009]98号)等文件精神,在2007年成功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基础上,我区继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为推动该工作扎实开展,持续深入,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社区为工作平台,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和挖掘社会资源,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着力构筑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建立残疾人基层康复服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辖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水平,确保我区2010年完成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示范任务。

二、任务目标

2009年至2010年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活动,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工作,确保组织管理、经费设施、服务内容、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达标;

二是推动“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创建工作,确保政府组织领导无 障碍、病源筛查无障碍、患者对白内障认知无障碍、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无障碍、患者接受手术费用无障碍、白内障治疗自然工作机制运行无障碍;保证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复明一例。

三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确保辖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全面达到国家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要求。

三、基本原则

(一)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各类残疾人基本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需求迫切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切实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三)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到的康复项目,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大力推行社区和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

(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实际开展康复工作。不断拓展康复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注重高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康复服务内容

(一)残疾筛查、诊断:社区康复协调员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二)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指导 站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详细的康复训练档案。同时,各社区康复协调员也要为社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三)康复治疗、训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他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社区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四)康复知识普及: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协调卫生、教育、心理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科普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五)转介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复杂疑难的患者转介到上级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社区康复协调员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区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教育局、残联、妇联、团委、集美公安分局等部门和各镇、街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指导并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 解决相关问题,督促检查工作进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残联。办公室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实施康复训练,为康复对象提供康复服务及康复工作的统计和检查。

成立区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基层指导、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作用,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供应服务和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

各镇、街也要相应成立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工作领导机构,并组织社区(村)居委会抓好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的落实。

(二)明确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区委宣传部:大力宣传集美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和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宣传我区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实施工作;开辟专栏,跟踪采访,及时宣传。

区卫生局:把残疾人社区康复融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局,统一规划安排,统一布点建设;将残疾人康复业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工作职责,做到平台共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必须建立残疾人康复室,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要组建社区康复员队伍,开展社区康复员业务培训,入户开展残疾筛查(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辖区常住人口总数的2%)和功能评定,掌握社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对社区内复杂疑难的患者开展康复转介服务。做到有专职康复医生,有场所,有设备,康复职责上墙,康复服务项目上墙;对幼儿及学前儿童进行疑似残疾筛查。区民政局:将康复训练与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工作内容之中,在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和社会福利机构开辟场所,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为贫困康复对象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组织志愿者参加康复助残;利用社区服务热线开展康复咨询和转介服务;协助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

区发改局: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工作计划。

区文体旅游局: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开展残疾人文艺活动。区教育局:组织在校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探索寓康复训练于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发挥特殊教育的资源优势,参与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人员的培训、知识普及和家长教育的工作。

区财政局: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给予经费保障。按照户籍人口每人每年2元安排康复经费,用于残疾人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康复服务、康复救助、辅助器具适配和残疾预防等康复内容的开展实施。按照户籍人口每人每年0.8元安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用于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协调实施及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残疾人康复经费和社区康复工作经费要确保及时到位,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康复经费专款专用。

区建设局:负责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对盲道检查与维护。团区委:发展助残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区计生局:对育龄和怀孕妇女进行科学预防残疾知识的宣传。区妇联:积极参与残疾妇女和儿童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组织妇 女参加康复助残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残疾儿童家长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的知识。

区公安部门:要了解掌握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情况,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治疗、康复工作,协助民政部门落实监护、扶助工作,对肇事精神病患者依法送到定点医院强制治疗。

区残联:负责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组织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推广使用“十一五”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全国统一用表、康复训练档案与评估标准;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工作队伍;进行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信息咨询;组织督导检查;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指导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及基层康复站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抓好典型,推广经验。

镇、街:要确保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工作制度和会议记录。组织辖区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掌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残疾类别和康复需求等情况。依托现有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康复站,对外挂牌,做到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内容、康复知识读物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镇、街残联对城乡社区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情况进行指导,掌握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填报“康复服务汇总表”。

社区(村)居委会:社区(村)居委会配备康复协调员或由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担任康复协调员。康复协调员应发挥在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协调作用,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动态掌握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情况,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组织社区内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 务和相应的支持。做到有专(兼)职人员管理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工作记录。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教育动员,要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占到本社区残疾人总数的50%以上并备有“康复需求登记表”,要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中50%以上得到训练服务。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的站点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康复知识读物和“康复服务记录表”。

(三)添置装备,完善康复训练设施

一是在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站内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配备不少于10件的康复训练器材;设有专柜,配有康复普及知识读物、VCD康复训练光盘;建立康复服务工作制度,实行优惠的医疗、康复政策;有专人负责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掌握辖区残疾人情况及康复需求情况,向辖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认真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及健康查体档案,要求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95%。2009年完成全区6个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的设置,所需经费由区财政按每站10万元统筹列支。

二是在社区建立社区康复服务室。在区创建办和区卫生局、残联的指导下,各相关社区(村)居委会协调本社区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社区服务机构,安排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建立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社区康复服务室。2009年全区要有80%的社区(村)居委会完成社区康复服务室建设,社区康复服务室建设所需经费由区、镇(街)财政按每室3万元统筹列支。社区康复服务室配备经济实用且便于社区使用和家庭租赁的康复器材、辅助用具、康复知识普及读物。

(四)建立机制,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一支稳定的社区康复工作队伍,实行社区康复工作人员聘用制。区、镇(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建立残疾人康复室,社 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确定1名医生(从事医学康复),负责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各社区(村)居委会确定1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协调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人,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长效服务机制。

二是制定康复人员培训计划,设立培训基地,建立培训制度。对康复工作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康复协调员实行上岗培训,确保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对社区医务人员及村卫生人员(社区康复员)开展残疾人康复技术业务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小时;加强社区康复协调员及残疾人联络员康复服务业务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小时,以不断提高为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能力。

1、康复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区残疾人康复办公室负责对全区康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康复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基础康复训练常识;残疾人康复需求确定、康复服务内容、康复服务记录填写和评估方法;康复器具使用及咨询转介服务等。所有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培训每年不少于3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培训记录必须建档,形成台帐。

2、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把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相关内容纳入培训计划之中。培训内容为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所必需的功能评定、计划制定、器具应用、档案建立的方法和技术,为残疾人康复提供康复服务和指导。

对街道(镇)的社区(村)康复医生、精神病防治医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肢体、智力残疾儿童、脑瘫残疾儿童、精神病人等康复对象的确定,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评估,训练技能的掌握,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的使用以及训练器具应用等知识,使其成为康复技术业务骨干。对社区康复协调员,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传授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和评估的方法及如何规范填写表卡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3、残疾人亲友、助残志愿者的业务培训。残疾人亲友是不可忽观的支持力量,康复助残志愿者是康复员队伍有效的补充力量,但必须经过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康复成效。培训内容为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的家庭护理、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训练器具的应用等。

三是对社区康复服务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严格社区康复机构、康复人员、服务项目与技术、康复内容的资格准入和审批登记制度。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在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中,应保障康复服务有序、流程规范、服务优良,确保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的满意率不低于85%。建立使用统一的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康复服务记录、康复训练等档案,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社区康复工作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按计划、按制度进行督导,每季度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组织开展多样性的“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活动,使辖区残疾人在社区康复工作中受益,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六、实施步骤

(一)工作部署与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0月)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动员、部署我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相关工作。要利用各种形式,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的目标,对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意义、内容及方法等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残疾人及其家庭积极参加的社会康复氛围。通过区电视台、《集美报》及其它新闻媒介,运用多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造势,积极营造创建氛围。

(二)组织实施与自查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在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补缺补漏,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及本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全面创建活动。2010年1—3月,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各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按《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以及《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方案》进行自下而上的自查自评。区创建办要及时对不足之处进行补缺补漏,准备迎接福建省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省残联组织的检查验收。

(三)迎接省康复办、省残联的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6月—2010年9月)

2010年第三季度接受省残疾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对我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的检查验收。区创建办要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缺补漏,准备迎接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组织的检查验收。

(四)迎接国务院残工委秘书处、全国残疾人康复办验收阶段(2010年第四季度)

全面完成所有创建工作,提出验收申请,迎接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培育活动领导小组检查验收。

下载教育部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名单(68个)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名单(68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名警

    “社区名警”:警民鱼水一家亲 记云南省鲁甸县公安局社区民警马兴旺 “走,到社区去,那里也有新作为”。2006年三基工程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当党委成员正为社区民警人选发愁时,曾担......

    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简报 济南九中 石建军 2012年12月14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非常荣幸的作为全国唯一的心理教师代表出席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 “生态XX”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大家观看的这个专题片,......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区在中国科协和自治区、市科协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入......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生态XX”建设情况汇报各位领导:首先,对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区检查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刚才大家观看的这个专题片,主......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区在中国科协和自治区、市科协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

    XX区残联2010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计划

    XX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计划(2012年)一、工作目标根据《XX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的时间和任务要求,通过调研、自查等方法,逐条落实《全......

    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领导讲话汇总

    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领导讲话汇总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