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文档
浅析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生(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的综合构验。毕业论文也是学术论文的类型之一,与科学研究工作密切相关:它记录并再现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描述研究成果;在学理上对研究对象做“尽可能的探讨和研究”,在背景上做“详尽无遗的调查”,从而达到内容创新,“全面订正和给出确定结论的目的”。阅读《论文写作指导书系: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有助于全面了解撰写毕业论文的知识和方法,尽快进入写作状态,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一、答辩的目的及意义
所谓答辩,就是有“问”有“答”,也可以“辩”。硕士毕业论文答辩,要求研究生在答辩会上宣讲自己的毕业论文,并当面回答答辩专家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就一些学术观点展开辩解。毕业论文答辩可以反映研究生全部学业的综合水平,也是校方审查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检验论文的真实性以及考察研究生的理论功底、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的手段之一。对研究生而言,论文答辩有利于进一步陈述、补充论文内容,促进论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发挥和展示其个人的才能[1]。毕业论文答辩是整个论文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一场精彩、成功的论文答辩,不仅可以引导研究生深化对研究内容的认识,还可以帮助研究生发现自己论文写作方法上的不足。
二、答辩的过程
高校要充分认识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重要性,做好组织工作。首先,答辩委员会必须由答辩论文研究方向相关领域的专家(答辩委员以下简称“专家”)组成。其次,要制定严密、有序、全方位的毕业论文答辩程序,答辩的具体环节应科学化、规范化。
这对保证答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提高答辩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不完全一致,但总的看来,硕士研究生答辩的基本流程是相同的
(一)宣讲论文
答辩研究生用20-30分钟报告毕业论文内容。建议答辩者根据事先准备的讲稿,借助多媒体或幻灯片,边演示边介绍,并尽可能脱稿演讲。
(二)专家提问
专家以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基础并兼顾相关的知识进行提问;所提问题应具有考察性而非询问性,应难易程度适中、大小适度,先易后难、逐步深入,表述明确、具体、容易理解等。同时,专家对答辩研究生应适当启发、深入引导。
(三)回答问题
答辩研究生宣讲论文完毕后,要集中注意力记录专家提出的问题,以便做出完整的答复;并将幻灯片返回到“论文题目”页,以便专家准确提问。通常,经过短暂的准备后,答辩研究生用大约30分钟的时间对专家提问做出认真回答。
(四)专家表决
答辩完成后,答辩研究生暂时离开会场,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进行讨论,并对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小结,肯定优点,指出错误或不足之处。答辩委员会的小结内容包括评述论文内容和论文结构、提出论文存在的问题、评价毕业论文和论文答辩情况等。最后,答辩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论文答辩是否通过。通常,至少要有2/3的答辩委员同意通过,才能确定研究生通过论文答辩。此外,答辩委员会的投票结果要记录在案。
(五)宣布结果
答辩研究生重新进入答辩会场后,由答辩委员会主席宣读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答辩的《决议书》和投票表决结果。对不能通过答辩的研究生,答辩委员会要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允许答辩者在1年内修改论文后另行答辩。
三、答辩的技巧
论文答辩并不等于是宣读论文,而是要抓住论文的要点进行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生动的阐述,并对专家的提问做出全面、准确的回答。论文答辩是显示真才实学的好机会,研究生应该掌握答辩技巧,善于表现自己。
(一)答辩前的准备
1.熟悉论文,写好提纲研
究生必须对论文的全部内容了如指掌,特别是要对论文的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进行反复推敲、仔细审查。首先,要明确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论点的基本依据;弄懂弄通论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确切含义,以及所运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其次,要仔细查阅论文中有无自相矛盾、谬误、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以及有无与党的政策方针相冲突之处等。如果发现有上述问题,要在答辩前做好充分准备,即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正、解说等。第三,在答辩提纲中首先要确定讲述的要点,然后围绕这个要点按照逻辑顺序列出以下内容: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研究是怎样进行的、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等。最后,根据答辩提纲分别从论文中提取需要简要论述的有关内容,重点突出所研究课题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解决论文问题有的放矢避免被退稿拒稿可以及时咨询拥有八年论文安排发表从业经历口碑相传31加106蔻蔻431好81的期刊之家网杨主任拥有丰富的经验与相关知识。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携带必要的资料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
第二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XXXX,我论文的题目是XXXXXXX。今天汇报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研究概述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创新点4个部分。本论文的提出主要基于三个背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经济细胞”,2011年重新进行了中小企业划型,首次增加了微型企业的划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作为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最为活跃、最具发展潜力、数量也众多。为了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作用,我国实施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促进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结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得到有效缓解。然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本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进行研究。
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三种研究方法。
本论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理论意义,在进行文献综述的时候发现国内外学者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较多,但是较少基于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背景进行研究。本论文从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方面,本论文分析了我国科技和金融结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探讨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现在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可以为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提供决策指导,同时,本论文分析了我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益于我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利用好科技金融结合平台进行融资。
本论文的创新点前面已经提到了,主要是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基于科技金融结合的背景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而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
本论文分为5章,这是论文的研究框架。论文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科学定义科技和金融结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然后进行国内外综述。论文的三四五章是论文的重点,论文的第三章分析了科技和金融结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路径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结合背景下,除了传统的融资路径,金融资本市场出现了新的融资路径,其中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影响较大的是金融行业出现新业态、金融机构推出新业务、资本市场产生新力量。其中金融行业的新业态包括科技银行融资、知识产权融资、科技保险融资、融资租赁融资等,金融机构推出新业务包括银行推出“勿等待”等业务,债券市场推出中小企业联合债券等;资本市场产生新力量主要是指新三板。这些路径的广泛推广拓宽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可是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过程中,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路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科技金融地区分部不均匀,科技银行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挥不充分、科技保险发展进程缓慢、新三板融资覆盖面很窄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我国金融体制机制的原因、有金融机构的原因也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自身的原因。本论文在研究的最后结合这些原因提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策略。比如说企业体液提高科技金融结合意识、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强与外部合作等。
本人在研究生期间发表了学术论文3篇,其中一篇是在改革与战略中刊登。
外审专家针对本论文提出两个修改建议:1是论文缺少对收回的问卷数据深入挖掘;
2、论文部门图表格式不规范等。我都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改。
以上是本人论文的基本情况,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
第三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提纲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提纲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的论文题目是《法院批准重整计划之标准研究》。下面,我将从论文主题、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和文章不足展开介绍。
首先是文章主题。本文旨在总结我国法院批准重整计划的经验和教训,发现我国重整计划批准标准的缺陷,提出相关修改建议。重整计划批准标准指法院评价重整计划这一法律行为的法定尺度,这里的批准标准和我国破产法规定的重整计划获得批准需满足的必要条件,是同一内涵。重整计划批准标准是法院批准裁判规则的核心部分,决定着法院能否批准及批准后的执行效果。
其次是文章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取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全面收集了新破产法实施到2015年末的45个上市公司重整案例,综合公司信息披露、法律文书、媒体报道和学者研究进行分析。为方便查找,我把案例要点简化成两个表格放在了文章最后。此外,在讨论具体重整计划批准标准时,本文采取了比较研究的方法。
再次是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论三部分。引言着重论述选题意义,以及我国学者研究现状。正文遵循“从实然到应然,再回到实然”的逻辑思路。
正文第一章是对我国上市公司重整计划批准实践的实然探讨。我国部分上市公司重整计划对债权人清偿不充分,对中小股东权益调整不公平,上市公司重整计划可行性论证普遍粗糙,而法院迫于地方政府压力,为配合上市公司保壳,对上述问题视而不见。这些问题是重整计划批准标准应着重关注的,引发我对如何完善重整计划批准标准问题的思考。
正文第二、三、四章是应然探讨部分。第二章作为一般性理论铺垫,论述了重整计划批准标准的法理依据、设置原则、分类及意义等基础理论。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论述正常批准标准和强制批准标准的具体内容。文章认为,重整计划批准标准的法理基础在于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权利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从尊重当
事人意思自治、保护持反对意见关系人和重要性等方面考虑,正常批准标准和强制批准标准是一般与特殊、不可或缺的关系。正常批准标准应包括重整计划表决程序合法性标准、重整计划可行性标准、重整关系人最大利益标准;强制批准标准应包括最小限度组别通过标准、禁止歧视标准、公平和公正标准。
正文第五章回归到我国重整立法的实然探讨,结合前面四章分析,总结我国现行立法中正常批准标准缺失,强制批准标准模糊、不周延、可操作性弱的缺陷,并以条文对照表的形式提出针对性建议。
最后是文章的不足。各位老师,提交论文后,我又反复看了几遍,发现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第一章的本意是以上市公司案例为典型进行剖析,后文也考虑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适用具体批准标准的区别,但现在看来第一章标题在文章结构中比较突兀,我打算改成“我国法院批准重整计划的现状及问题——以上市公司重整为例”。
我的陈述完毕,谢谢老师!
第四篇:党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
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叫......是08级鼓楼班的学生 很高兴在这里论文答辩
希望今天能为我三年的党校研究生生涯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我的论文题目是社会化视野中的“大学生村官现象”及问题研究 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 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
也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 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 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论文题目 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大学生到农村去
是党中央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希望 是时代的呼唤 是农民的期盼
也是大学生历练自己、成长成才的正确选择
村民委员会是政府联系群众的基层自治性组织 处于农村工作最前沿
作为村官的村委会委员既是组织领导者 又是一线工作者
承载着关广大村民的信任和希望 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职责重大 作用不可替代
因此
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新问题 如何增强本领 应对挑战
是摆在广大大学生村官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村官要悉心了解党的农村政策 尽快熟悉农村情况 切实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着力提升自身素质
真正成为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
其次
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
这部分主要论述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概念、产生背景 相关文献研究和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是阐述社会化基本理论
主要包括社会化理论、角色冲突和协调理论的基本要求
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大学生村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社会角色冲突 第四部分重点分析“大学生村官”角色冲突的主要原因 第五部分阐述大学生村官角色转变的途径
第六部分就改善“大学生村官”制度提出几点思考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修改的过程
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 虽然
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
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 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有待改进
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 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知识不仅是指课本的内容,还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才有竞争力,知识是新时代的资本,五六十年代人靠勤劳可以成事;今天的香港要抢知识,要以知识取胜
第五篇: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存在的共性问题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存在的共性问题
1、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阐述不清楚,让人听不出研究的价值所在。
2、汇报提纲完全按论文章节构成,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汇报提纲(内容)之间,无承前启后及过渡性语言。
3、对内容不熟悉,PPT文字描述太多。
4、过于强调数学公式的推导,而忽视了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及结果的测试分析等。
5、汇报总结中,未直截了当地呈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6、忽视取得的成果展示,如论文、专利、获奖情况等一带而过。
7、无致谢。
由于答辩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各异,如果不讲究答辩策略,可能会造成“做的好,不如讲得好”的结局,从而影响答辩成绩。建议15分钟左右分配如下:
1、课题概述(2-3分钟):阐述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即立项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主要介绍课题来源、研究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从而引出论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
2、课题内容(8-10分种):主要突出:1)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采取的措施;2)实验结果展示及分析。文字描述多了,会影响讲解思路,也会给人不熟悉内容的印象;公式推导多了,这不是答辩老师所感兴趣的(感兴趣的评委自然会看你的纸质论文)。同时,可能占用了后续展示主要成果的时间,让评委看不到你最后的“干货”。
3、课题总结(1-2分钟):1)直接以按序号形式列出所开展的工作;2)创新点与贡献,即提出了什么方法或理论?解决了什么问题?实现了什么功能?有创新的强调创新,无创新的强调工程应用价值。课题展望或存在问题可一带而过,如果评委需要追问,后续回答问题时阐述即可。
4、成果展示:如论文、专利、获奖等。